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王捷邑
Wang, Chieh-I
論文名稱: 邁向社會企業-台灣消費者社會責任素質模型與分群範式之研究
The Research on the Onion Competency Model to Consumer Social Responsibility (CnSR) and Value, Attitude and Lifestyle (VALS) in Taiwan: Towards the Social Enterprise
指導教授: 周學雯
Chow, Hsueh-We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管理學院 - 體育健康與休閒研究所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Health & Leisure Studies
論文出版年: 2015
畢業學年度: 10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9
中文關鍵詞: 人格特質生活型態素質洋蔥模型企業社會責任
外文關鍵詞: Personality Trait, VALS, Onion Competency Model, CSR
相關次數: 點閱:126下載:1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社會企業被視為可以同時兼顧經濟發展、環境保護以及社會正義三大面向的創新經濟發展模式,社會企業的推廣需要社會大眾的認識及支持,但過去研究認為消費者社會責任(CnSR)在態度與行為間有缺口,本研究之目的為探討造成缺口的影響因素,並探索何種生活型態(VALS)的消費者是社會企業的潛在顧客。
    本研究基於「素質洋蔥模型理論」,透過消費者「背景變項」、「人格特質」、「生活型態」、「社會價值形態」及「社會企業知識與購買行為」等五大因素,對台灣20歲以上成年消費者進行網路與紙本問卷調查,所得量化資料採取敍述性統計、集群分析、單因素變異數分析及多元迴歸進行統計分析。
    生活型態集群分析結果,共萃取出六個消費族群:「新潮者(17.08%)」、「閱聽者(28.96%)」、「居家者(15.83%)」、「追求者(15.21%)」、「保健者(11.04%)」及「平實者(11.88%)」,並可區分為「隨性消費派」及「謹慎消費派」二大派別。迴歸結果發現有12項中內層因素對於外層「社會企業知識與購買行為」具有顯著的影響力,包含「背景變項」因素: 1.教育程度、2.居住地區、3.性別、4.職業、5.婚姻狀況、6.經濟程度;「人格特質」因素:1.聰穎開放性、2.神經性及、3.和善性;「生活型態」因素:1.飲食健康意識;「社會價值形態」因素:1.社會責任自我形象及2.社會責任購買態度。而每一題項的最佳迴歸模型,對於外在知識或行為各具有15%~17%(R2=.08~.17)的解釋力。
    本研究兩項主要結論為:第一,「消費者社會責任」態度與行為的「缺口」來自內層的「背景變項」與「人格特質」的差異;第二,「生活型態分群」在「社會企業知識」與「購買行為」上有顯著差異,而「新潮者」及「閱聽者」是最願意購買社會企業產品的族群。並對後續之研究方向提出建議。

    Previous studies identified that there were obvious gaps between the attitudes and behaviors for the CnSR (consumer social responsibility).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the gaps, and explore what kinds of groups are the potential customers of social enterprises. This study is based on "the Onion Competency Model theory" to investigate the predictive factors to knowledge and purchase behavior to social enterprises. Questionnaire data were collected both from the internet and paper format from Taiwan's consumers over 20 years old. The descriptive statistics, cluster analysis, one-way ANOVA, and hierarchical regression are used to analyze the data. VALS cluster analysis results reveals that a total of six consumer groups are extracted. And the six groups can be distinguished into two types: "casual expense type" and "cautious expense type". 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 demonstrated twelve predictive inner factors to external knowledge and purchase behavior to social enterprises. Each regression model has 8%~17% (R2=.08~.17) predictive power to each external knowledge or purchase behavior.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VALS groups" and "knowledge/purchase behavior" to the social enterprises, and the groups of "Trendies" and "Audiences" have the most willings to choose the products from the social enterprises. Finally, the implications and directions for future studies are discussed as well. Keyword: Personality Trait, VALS, Onion Competency Model, CSR

    目錄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3 第三節 研究目的 4 第四節 研究問題 4 第五節 研究流程 6 第貳章 文獻探討 8 第一節 社會企業 8 一、社會企業的發展概況 8 二、社會企業的定義 9 三、社會企業的類型 10 第二節 社會企業與社會企業責任及NPO的差異 12 一、社會企業責任 12 二、非營利組織NPO 12 三、社會企業和社會企業責任及NPO的差異 13 第三節 素質洋蔥模型理論 14 第四節 消費者社會責任素質模型 16 一、人格特質(Personality Trait) 17 二、生活型態(VALS) 20 三、社會價值形態 21 四、倫理消費 23 第參章 研究方法 24 第一節 研究架構 24 第二節 研究假設 25 第三節 研究對象與抽樣方法 26 第四節 研究工具 27 一、背景變項 27 二、人格特質 28 三、生活型態 29 四、社會價值形態 30 五、社會企業知識與購買行為 31 第五節 研究步驟 32 第六節 資料處理及分析 33 第肆章 結果與討論 37 第一節 預試問卷分析 37 一、人格特質量表預試問卷分析 37 二、生活型態量表預試問卷分析 39 三、社會價值形態量表預試問卷分析 41 第二節 正式問卷信效度分析 42 一、人格特質量表正式問卷信效度分析 42 二、生活型態量表正式問卷信效度分析 44 三、社會價值形態量表正式問卷信效度分析 45 第三節 問卷同質性檢定 47 第四節 描述性統計分析結果 50 一、人格特質各構面變項分析 51 二、生活型態變項分析 52 三、社會價值形態變項分析 53 四、社會企業購買行為變項分析 54 五、最常購買產品的社會企業變項分析 56 第五節 生活型態集群分析結果 57 一、生活型態意識集群分析 57 二、生活型態分群組間差異檢驗 58 三、生活型態分群與背景變項交叉分析 60 四、生活型態分群命名 64 五、生活型態分群與背景變項對應分析 64 六、生活型態分群範式生活型態分群與社會分層的結構 69 第六節 單因素變異數分析結果 70 一、「背景變項」單因素變異數分析 71 二、「人格特質」單因素變異數分析 85 三、「生活型態意識」單因素變異數分析 92 四、「生活型態分群」單因素變異數分析: 97 五、「社會價值形態」單因素變異數分析 98 第七節 相關分析結果 101 第八節 多元階層迴歸分析 103 一、您對社會企業的認識程度? 103 二、您有購買「社會企業產品」的經驗嗎? 105 三、您購買社會企業產品的頻率是? 106 四、您每次購買社會企業產品的平均金額是? 107 五、您每次購買社會企業產品的平均金額,比其它「非」社會企業產品,價約高出多少? 108 六、請問您從開始購買社會企業產品到現在約幾年? 108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109 第一節 影響消費者實踐社會責任的關鍵因素? 109 一、對外層知識與行為具影響性的「背景變項」因素 110 二、對外層知識與行為具影響性的「人格特質」因素 111 三、對外層知識與行為具影響性的「生活型態意識」因素 112 四、對外層知識與行為具影響性的「社會價值形態」因素 112 第二節 誰是社會企業的消費者? 113 一、生活型態分群的研究發現 113 二、台灣與中國「生活型態分群」與「背景變項」對應分析比較 114 三、台灣與中國「生活型態分層結構」比較 115 第三節 素質洋蔥模型與三大量表的應用比較 116 第四節 研究限制與未來研究建議 117 第五節 結論 118 參考文獻 119 表目錄 表一 China-VALS模型因素名稱 21 表二 背景變項計分方式 27 表三 人格特質量表計分方式 29 表四 生活型態量表計分方式 30 表五 社會價值形態計分方式 30 表六 社會企業知識與購買行為計分方式 31 表七 KMO統計量的判斷標準 33 表八 因素負荷量的判斷標準 34 表九 信度的判斷標準 34 表十 相關係數的強度與意義 36 表十一 人格特質量表:預試因素及信度分析摘要表 38 表十二 生活型態量表:預試因素及信度分析摘要表 40 表十三 社會價值形態量表:預試因素及信度分析摘要表 42 表十四 人格特質量表:正式問卷因素及信度分析摘要表 43 表十五 生活型態量表:正式問卷因素及信度分析摘要表 44 表十六 社會價值形態:正式問卷因素及信度分析摘要表 46 表十七 網路與紙本問卷受測者背景變項同質性檢定摘要表 47 表十八 人格特質變項描述性統計分析摘要表 51 表十九 生活型態變項描述性統計分析摘要表 52 表二十 社會價值形態變項描述性統計分析摘要表 53 表二十一 社會企業知識與購買行為變項描述性統計分析摘要表 55 表二十二 最常購買產品的社會企業次數分配摘要表 56 表二十三 階層集群分析華德法摘要表 58 表二十四 分群範式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58 表二十五 生活型態分群組間差異檢驗摘要表 60 表二十六 生活型態分群與背景變項交叉表 61 表二十七 生活型態分群組間個數與特性摘要表 64 表二十八「生活型態分群」與「背景變項」對應分析摘要表 65 表二十九 背景變項因素代碼表 73 表三十 不同背景變項與人格特質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74 表三十一 不同背景變項與生活型態意識之差異分析 77 表三十二 不同背景變項與社會價值形態之差異分析 80 表三十三 不同背景變項與社會企業知識與購買行為之差異分析 84 表三十四 不同人格特質與生活型態意識之差異分析 87 表三十五 不同人格特質與社會價值形態之差異分析 89 表三十六 不同人格特質與社會企業知識與購買行為之差異分析 91 表三十七 不同生活型態意識與社會價值形態之差異分析 94 表三十八 不同生活型態意識與社會企業知識與購買行為之差異分析 96 表三十九 不同生活型態分群與社會價值形態及社會企業知識與購買行為之差異分析 98 表四十 不同社會價值形態與「社會企業知識與購買行為」之差異分析 100 表四十一 相關分析結果 102 表四十二 「社會企業認識程度」階層迴歸分析摘要表 104 表四十三 「社會企業產品購買經驗」階層迴歸分析摘要表 106 表四十四 「社會企業產品購買頻率」階層迴歸分析摘要表 107 表四十五 「社會企業產品購買平均金額」階層迴歸分析摘要表 108 表四十六 「社會企業產品購買期間」階層迴歸分析摘要表 108 表四十七 台灣與中國「生活型態分群」與「背景變項」對應分析比較表 115 表四十八 台灣與中國「生活型態分層結構」比較表 115 表四十九 三大量表信效度比較彙整表 116 圖目錄 圖一 研究流程圖 7 圖二 佛洛依德冰山理論模型 14 圖三 素質冰山模型 15 圖四 素質洋蔥模型 16 圖五 消費者社會責任素質模型 17 圖六 China-VALS模型 21 圖七 研究架構圖 25 圖八 研究流程圖 32 圖九 不同分群之生活型態意識均數圖 59 圖十 「生活型態分群」與「年齡」對應分析知覺圖 67 圖十一 「生活型態分群」與「婚姻狀況」對應分析知覺圖 67 圖十二 「生活型態分群」與「學歷」對應分析知覺圖 68 圖十三 「生活型態分群」與「職業」對應分析知覺圖 69 圖十四 生活型態分群範式 70 圖十五 不同性別與人格特質之平均數圖 75 圖十六 不同經濟程度與人格特質均數圖 75 圖十七 不同性別與生活型態意識均數圖 79 圖十八 不同經濟程度與社會責任購買態度均數圖 81 圖十九 不同經濟程度與社會責任購買行為均數圖 85 圖二十 「社會企業知識與行為」階層迴歸素質洋蔥模型圖 109   附錄 附錄一 預試問卷 125 附錄二 正式問卷 131 附錄三 人格特質預試敍述性統計及項目分析摘要表 136 附錄四 生活型態預試敍述性統計及項目分析摘要表 136 附錄五 社會價值形態預試敍述性統計及項目分析摘要表 138

    于陽春(2007)。消費者社會責任研究初探。商業時代(3),12-15。
    中華民國企業永續發展協會官網(2014)。關注領域。2014年12月。取自http://www.bcsd.org.tw/domain_node/domainnode/23
    內政部統計年報(2013)。各宗教教務概況。台北市:取自http://sowf.moi.gov.tw/stat/year/list.htm.
    王明偉(2009)。人本主義觀點下之高齡資訊教育—以嘉義市長青學苑電腦入門班為例(碩博士論文),南華大學。取自南華大學數位論文全文系統。
    王娟嬑(2011)。營利事業經營社會企業之初探(碩博士論文),天主教輔仁大學。
    行政院主計總處(2014)。都會區分類定義。2014年12月13日。取自http://www.dgbas.gov.tw/ct_view.asp?xItem=955&ctNode=3378
    吳兆軍(2014)。科技型企業中層管理者素質模型研究。管理學家(7) ,134-135。
    吳垠(2005)。關於中國消費者分群範式(China-Vals)的研究。南開管理評論 / Nankai Business Review(2),9。
    吳統雄(1985)。態度與行為研究的信度與效度: 理論, 應用, 反省。民意學術專刊,夏季號,25-53。
    吳肇展、劉娜婷、林瑞發(2012)。企業社會責任, 企業形象與購買意願關係之研究。非營利組織管理學刊,13。
    宋寒亮、蹇勇(2010)。對消費者社會責任的法律思考。中國科技博覽(14),260-260。
    周孟觀(2011)。社會企業的消費者行為之研究-以里仁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為例(碩博士論文),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取自http://ir.lib.kuas.edu.tw/handle/987654321/6190
    官有垣(2013)。社會企業的董理事會治理:台灣與香港之比較。發表於2012年兩岸社會福利學術研討會-非營利組織的發展與社會服務創新。http://www.ccswf.org.tw/S_7100_detail.asp?booksn=16
    東方線上(2014)。持續26年追蹤台灣消費者生活型態與消費行為動態 E-ICP 東方消費者行銷資料庫。取自http://lib.ypu.edu.tw/ezfiles/18/1018/img/1402/799891853.pdf
    林安妮(2014)。社企元年 將啟動修法工程。2014年12月21日。取自http://www.seinsights.asia/news/131/2494
    林勤豐(2002)。國人人格特質之分類與意涵。勤益學報,20(2),417-430。
    社企流(2013)。活動報導:台灣社會企業願景高峰論壇 (下)。2015年6月7日。取自http://www.seinsights.asia/story/257/794/1591
    社企流(2014)。社企力!社會企業=翻轉世界的變革力量。用愛創業,做好事又能獲利!。台北:果力文化 漫遊者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社企流官網(2014)。社會企業的定義。2014年12月21日。取自http://www.seinsights.asia/aboutse
    邱皓政(2010)。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PASW)資料分析範例解析 (第5版)。臺北市:五南。
    俞洪亮、蔡義清、莊懿妃(2012)。商管研究資料分析。台北市:華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活水社企開發官網(2014)。緣起。2014年12月21日。取自 http://www.livingwater.asia/3222736215.html
    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2011)。如何定義非營利組織。2015年6月7日。取自http://www.chcsec.gov.tw/information?uid=315&pid=4974
    張子俊(2013)。社會企業創新經營模式的初探-里仁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個案研究(碩博士論文),臺灣大學。取自Airiti AiritiLibrary database。
    戚玉樑、陳彥均(2009)。發展具有解析使用者認知能力的專家系統於提升資訊查詢效能。資訊管理學報,16(1),1-24。
    莊耀嘉、李雯娣(2001)。兒童性格結構: 五大模型的本土化檢驗。中華心理學刊,43(1),65-82。
    陳定銘(2012)。客家社會企業與社會網絡分析。臺北市:智勝文化。
    陳金貴(2002)。非營利組織社會企業化經營探討。新世紀智庫論壇(19),39-51。
    陳鈺萍(2004)。國小教師的幸福感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碩博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取自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71467550293170549746
    陳嬿竹(2002)。網路與真實人際關係, 人格特質及幸福感之相關研究(碩博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取自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67126889259525603162
    黃崚弘(2009)。台灣非營利組織與社會企業關係之研究(碩博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取自http://140.127.82.166/handle/987654321/5488
    楊雯婷(2014)。社會企業之組織運作型態探討─ 以 The Big Issue 為例(碩博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取自http://ir.lib.ncu.edu.tw/handle/987654321/63485
    經濟部(2014)。社會企業行動方案(103-105年)。台北市:取自file:///C:/Users/user/Dropbox/%E7%A4%BE%E6%9C%83%E4%BC%81%E6%A5%AD/%E7%B6%93%E6%BF%9F%E9%83%A8-%E7%A4%BE%E6%9C%83%E4%BC%81%E6%A5%AD%E8%A1%8C%E5%8B%95%E6%96%B9%E6%A1%88(103-105%E5%B9%B4)pdf.pdf.
    齊國瑛(2007)。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成員採行倫理消費之行為意向(碩博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取自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全文系統。
    鄭勝分(2007)。社會企業的概念分析。政策研究學報,7。
    鄭勝分(2008)。社會企業: 市場, 公共政策與公民社會的交叉點。公共行政學報,27,199-206。
    諾瑞娜‧赫茲(2014)。當企業購併國家(十週年紀念版):從全球資本主義,反思民主、分配與公平正義(許玉雯譯)。新北市:經濟新潮社。
    藍文佑(2010)。「善因動機」對「對社會企業的認同」之影響 -兼論「對社會企業之知識與理解」之中介效果(碩博士論文),臺北大學。取自Airiti AiritiLibrary database。
    蘇蘅、吳淑俊(1997)。電腦網路問卷調查可行性及回覆者特質的研究。新聞學研究(54),75-100。
    顧忠華(2001)。風險, 社會與倫理。第二現代-風險社會的出路,17-45。
    Allport, G. (1937). Personality: A psychological interpretation. New York: Henry Holt.
    Berné-manero, C., Pedraja-iglesias, M., & Ramo-sáez, P. (2014). A measurement model for the socially responsible consumer. International Review on Public and Non - Profit Marketing, 11(1), 31-46. doi: http://dx.doi.org/10.1007/s12208-013-0106-8
    Cattell, R. B. (1950). Personality: A systematic theoretical and factual study, 1st ed. New York: McGraw-Hill.
    d’Astous, A., & Legendre, A. (2009). Understanding consumers’ ethical justifications: A scale for appraising consumers’ reasons for not behaving ethically.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87(2), 255-268.
    De Pelsmacker, P., Driesen, L., & Rayp, G. (2005). Do consumers care about ethics? Willingness to pay for fair‐trade coffee. Journal of Consumer Affairs, 39(2), 363-385.
    Dees, J. G. (1998). Enterprising nonprofit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76, 54-69.
    Digman, J. M., & Inouye, J. (1986). Further specification of the five robust factors of persona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0(1), 116.
    Elkington, J., & Hailes, J. (1989). The green consumer guide : from shampoo to champagne : High-street shopping for a better environment. London, England: Gollancz.
    Eysenck, H. J. (1990). 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 contributions to individual differences: The three major dimensions of persona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58(1), 245-261.
    Goldberg, L. R. (1993). The structure of phenotypic personality traits. American Psychologist, 48(1), 26.
    Gulyás, E., Ujhelyi, K., Farsang, A., & Boda, Z. (2006).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Sustainable Consumption in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 Attitudes, Behaviour and Infrastructure. Paper presented at the SCORE, Wuppertal, Germany.
    Hines, C., & Ames, A. (2000). Ethical consumerism – a research study conducted for The Co-operative Bank. London, England: MORI.
    Kline, R. B. (1998).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New York: Guilford Press.
    Mair, J., & Marti, I. (2006).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A source of explanation, prediction, and delight. 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 41(1), 36-44.
    MBA智庫百科(2014)。冰山模型。2014年12月22日。取自http://wiki.mbalib.com/zh-tw/%E5%86%B0%E5%B1%B1%E6%A8%A1%E5%9E%8B
    OECD. (1999). Social Enterprises. Paris, France: OECD Publishing.
    Ott, J. S., & Dicke, L. (2012). The nature of the nonprofit sector. Boulder, Colorado: Westview Press.
    Salamon, L. M., & Anheier, H. K. (1997). Defining the nonprofit sector: A cross-national analysis. Manchester, England: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Schultz, D., & Schultz, S. E.(1997)。人格理論(陳正文、車先蕙、帥文慧、劉南琦、李璨如譯)。新北市:揚智文化。

    下載圖示 校內:2019-09-10公開
    校外:2019-09-10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