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郭懿儀
Kuo, Yi-Yi
論文名稱: 《大廣益會玉篇》直音字研究
指導教授: 陳梅香
Chen, Mei-Xia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文學院 - 中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論文出版年: 2005
畢業學年度: 9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313
中文關鍵詞: 玉篇大廣益會玉篇直音類化又音
相關次數: 點閱:101下載: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以《大廣益會玉篇》的直音字為主要研究對象,並向外開展進行相關性的討論。

    主要討論有幾點:第一是先由前承的原本《玉篇》、《篆隸萬象名義》,作一層累特色的說明與整理。第二是就《大廣益會玉篇》的直音字例語音系統建構,並以同時代韻書:《廣韻》為主要對照的對象。第三就《大廣益會玉篇》的新出字例作一分析與語音討論。

    《大廣益會玉篇》的直音字例可以說是整理的中古前期的語音現象,跳脫出前代韻書的影響,以時音作為紀錄的對象,並且可以發現《大廣益會玉篇》正好是處於中古音正式奠定的前期語音。

    none

    《大廣益會玉篇》直音字研究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 一、研究動機……………………………………………….…….12 二、前人研究成果……………………………………………..…14 三、研究價值…………………………………………..…………15 四、研究方法…………………………………………..…………16 第二節 研究對象 一、原本《玉篇》……………………………………..………….18 二、《大廣益會玉篇》…………………………………..……..…21 三、《篆隸萬象名義》……………………………..……………..24 第三節 《大廣益會玉篇》與直音條例 一、直音條例概述……………………………………………….28 二、今本《玉篇》與直音的關係…………………………….….31 (一)直音的形式與重要性…………………………….….31 (二)直音字例統計…………………………………….….32 第二章 直音字例的體例及其特色分析 第一節 體例之分類與說明 一、標注現象特色……………………………..………….……..34 (一)形聲字………………………………………………..35 (二)名詞……………………………………………….….37 二、相關標注體例………………………………………………..38 (一)正讀與直音…………………………………………..41 (二)又讀與亦、今直音…………………………………..43 (三)反切與直音相配………………..……………………51 (四)例外現象……………………..………………………52 三、標注體例與統計……………………………………………..58 (一)標注形式……………………………………………..58 (二)統計說明……………………………………………..60 第二節 歧音現象之分類與說明 一、語言符號的特色……………………………………………..63 二、一字一音……………………………………………………..65 三、一字多音…………………………………………….……….68 (一)選用正讀………………………………………….…..68 (二)選用又讀……………………………………….……..69 四、歧音字與被注字之語音對應分析……….…………………..70 第三節 聲符類化歸納與分析 一、聲符相同……………………………………………………..78 (一)聲符與直音…………………………………………...80 二、聲符相近……………………………………………………..86 (一)聲符省形…………………………………….………..89 (二)聲符與直音…………………………………….……..90 第三章 直音層累現象探析 第一節層累來源與體例編排 一、層累來源……………………………………………………..93 (一)原本《玉篇》……………………………….………..93 (二)《篆隸萬象名義》…………………………….………94 (三)層累關係…………………………………….………..95 二、體例編排………………………………………….………...96 (一)三者相同的體例…………………………….…….….96 (二)原本《玉篇》…………………………………….…..97 (三)《篆隸萬象名義》…………………………….………98 三、例外現象……………………………………………….….106 第二節 歸納與說明 一、共有字例……………………….……………………….…108 (一)原本《玉篇》、《名義》、今本《玉篇》共有字例………………………………………….…………………………108 (二)《名義》、今本《玉篇》共有字例………………….109 二、音讀比較………………………………………………..….117 (一)共有字例的音讀比較……………………………….117 (二)《名義》、今本《玉篇》的音讀比較……………….121 第三節 共有字例與語音現象 一、聲母…………………………………………………….….135 發音部位…………………………………………………….136 二、韻調…………………………………………………………144 (一)止攝………………………………………………….144 (二)臻攝………………………………………………….145 (三)咸攝………………………………………………….145 (四)聲調………………………………………………….146 (五)語音密合度………………………………………….146 第四章 直音語音現象探析 第一節 語音體系之歸納與分析 一、聲母…………………………………………………………150 (一)唇音…………………………………………….……152 (二)舌音…………………………………………………154 (三)牙音…………………………………………………154 (四)齒音…………………………………………………157 (五)喉音…………………………………………………158 (六)半舌音、半齒音……………………………………159 二、韻調…………………………………………………………160 (一)通攝…………………………………………………165 (二)江攝……………………...…………….……………166 (三)止攝…………………………..….………….………166 (四)遇攝……………………….………..…….…………167 (五)蟹攝…………………………………………………168 (六)臻攝…………………………………………………170 (七)山攝……………….………………...………………171 (八)效攝…………………………………………………171 (九)果攝…………………………………………………172 (十)假攝…………………………………………………172 (十一)宕攝………………………………………………172 (十二)梗攝………………………………………………173 (十三)曾攝………………………………………………173 (十四)流攝………………………………………………174 (十五)深攝………………………………………………174 (十六)咸攝………………………………………………174 三、直音字例與音節呈現………………………………………176 (一)通攝…………………………………………………177 (二)江攝…………………………………………………180 (三)止攝…………………………………………………180 (四)遇攝…………………………………………………184 (五)蟹攝…………………………………………………187 (六)臻攝…………………………………………………190 (七)山攝…………………………………………………193 (八)效攝…………………………………………………198 (九)果攝…………………………………………………201 (十)假攝…………………………………………………202 (十一)宕攝………………………………………………204 (十二)梗攝………………………………………………206 (十三)曾攝………………………………………………209 (十四)流攝………………………………………………210 (十五)深攝………………………………………………212 (十六)咸攝………………………………………………213 第二節 音讀內容對立及分析 一、音讀內容呈現………………..………………….………..218 (一)「音某」型……………………………………….….219 (二)「正讀+又讀」型……………………….……………227 二、與《廣韻》語音對應………………………………………234 (一)音讀對應部分相同…………………….……………235 (二)音讀對應完全不同…………………….……………245 (三)音讀數量對應………………………….……………250 三、類化分析……………………………………………………252 第三節 新出字例現象歸納及分析 一、歸納與說明…………………………………………………254 (一)「音某」型……………………………………………255 (二)「正讀+又讀」型………………….………….……..269 二、類化分析……………………………………………………275 第四節 直音與反切相配 一、聲母…………………………………………………………278 (一)唇音……………………………………..……………279 (二)舌音…………………………………….……………280 (三)牙音…………………………………….……………281 (四)齒音……………………………………….…………282 (五)喉音……………………………………….…………283 二、韻調…………………………………………………………286 (一)通攝………………………………………….………287 (二)止攝與蟹攝………………………………….………287 (三)流攝………………………………………….………289 (四)山攝……………………..…………….……………290 (五)果攝與假攝……………………………………….…291 三、例外現象………………………………...………….…….291 (一)音讀數不同…………………………………….……291 (二)矛盾條例……………………………………….……292 第五章 結論 第一節 今本《玉篇》直音條例價值…………………………….…295 第二節 論文的延續與開展…………………………………….……298 *參考書目 *附表目錄 〈表一〉 直音正讀、又讀統計表………………………………………...……………33 〈表二〉 又音條例正切與又音字的語音關係表………………………………..…...37 〈表三〉 直音字例表現形式一覽表……………………………………..…………...39 〈表四〉 今本《玉篇》直音條例統計表………………………….…………………..61 〈表五〉 直音字例之聲符比較統計表…………………………………………..…...65 〈表六〉 今本《玉篇》歧音現象統計一覽表…………………………………………72 〈表七〉 直音字與其聲符語音對照表…………………………………………..…...78 〈表八〉 直音字與其聲符相近之語音對照表…………….………………………....87 〈表九〉 《玉篇》系字書共有字例一覽表…………………………………………108 〈表十〉 《名義》與今本《玉篇》共有字例(上卷)………………………………110 〈表十一〉 《名義》與今本《玉篇》共有字例(中卷)………………………………112 〈表十二〉 《名義》與今本《玉篇》共有字例(下卷)………………………………115 〈表十三〉 《玉篇》系字書音讀相同對照表…………………………………………118 〈表十四〉 《玉篇》系字書新出音讀對照表…………………………………………118 〈表十五〉 《玉篇》系字書音讀差異對照表…...……………………………………120 〈表十六〉 《名義》與今本《玉篇》音讀相同對照表…………………………………121 〈表十七〉 《名義》與今本《玉篇》聲母相異對照表…………………………………123 〈表十八〉 《名義》與今本《玉篇》韻調相異對照表………………………………..124 〈表十九〉 《名義》與今本《玉篇》音讀全異對照表…………………………………124 〈表廿〉 《名義》與今本《玉篇》音讀比較表:正讀相同多一音……………..…125 〈表廿一〉 《名義》與今本《玉篇》音讀比較表:正讀不同多一音………………..131 〈表廿二〉 《名義》與今本《玉篇》音值相近對照表………………………………..147 〈表廿三〉 《名義》與今本《玉篇》音值相異對照表………………………………….148 〈表廿四〉 今本《玉篇》直音用字切語上字表……………………………………..…151 〈表廿五〉 今本《玉篇》直音用字切語上字表(牙音)………………………..……155 〈表廿六〉 今本《玉篇》直音用字切語上字表(喉音)………………………..……158 〈表廿七〉 今本《玉篇》直音用字切語下字表……………………………………..…160 〈表廿八〉 今本《玉篇》直音字例音節表………………………………………..……177 〈表廿九〉 今本《玉篇》與《廣韻》共有直音字例標音形式統計表…………..……219 〈表卅〉 今本《玉篇》與《廣韻》共有字例:「音某」型(上卷)…………….…219 〈表卅一〉 今本《玉篇》與《廣韻》共有字例:「音某」型(中卷)…………….…220 〈表卅二〉 今本《玉篇》與《廣韻》共有字例:「音某」型(下卷)……………….223 〈表卅三〉 今本《玉篇》與《廣韻》共有字例:「正讀+又讀」型(上卷)……..…227 〈表卅四〉 今本《玉篇》與《廣韻》共有字例:「正讀+又讀」型(中卷)……..…229 〈表卅五〉 今本《玉篇》與《廣韻》共有字例:「正讀+又讀」型(下卷)…..……231 〈表卅六〉 今本《玉篇》與《廣韻》音讀對應統計表………………………………..234 〈表卅七〉 今本《玉篇》與《廣韻》共有字例音讀對應表…………………………..250 〈表卅八〉 今本《玉篇》與《廣韻》共有字例聲符異同統計表……………………..252 〈表卅九〉 新出字例類型分布統計表………………………………………………..255 〈表四十〉 新出字例「音某」型(上卷)……………………………………………..255 〈表四十一〉 新出字例「音某」型(中卷)……………………………………………..256 〈表四十二〉 新出字例「音某」型(下卷)……………………………………………..258 〈表四十三〉 新出字例「正讀+又讀」型…………………………………………………270 〈表四十四〉 今本《玉篇》與《廣韻》共有字例聲母相異對照表…………………..…278 〈表四十五〉 今本《玉篇》與《廣韻》共有字例韻調相異對照表……………………..286

    參考引用資料

    說明:本論文之參考引用資料,共分為兩大類:一為專書,二為期刊論文。專書部分分為(一)民國前典籍;(二)民國後典籍。期刊論文部分分為(一)學位論文;(二)期刊單篇論文。各類中排列的先後次序,首依作者姓氏筆畫,次依出版或寫作的年代為序。

    一、 專著部分
    (一) 民國前典籍
    遼‧釋空海
    《篆隸萬象名義》北京:中華書局,1995
    宋‧丁度 等
    《校訂本集韻》台北:學海出版社,1986
    宋‧司馬光 等
    《等韻五種》台灣:藝文印書館,1997
    《類篇》重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宋‧陳彭年等、李師添富新校
    《新校宋本廣韻》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1
    南唐‧徐 鍇
    《說文解字繫傳》北京:中華書局, 1998
    梁‧顧野王
    《原本玉篇殘卷》北京:中華書局
    漢‧司馬遷 撰、瀧川龜太郎 考證
    《史記會注考證》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3
    漢‧許慎 著、清‧段玉裁 注
    《說文解字注》台北:天工書局,1987
    中國科學院圖書館
    《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北京:中華書局,1993
    中華書局編輯部
    《小學名著六種》北京:中華書局,1998
    張麟之等
    《等韻五種》台北:藝文印書館,1996
    莫友芝著、陳振寰注評
    《韻學源流注評》貴州:人民出版社,1988
    陳彭年等、林景尹校訂
    《新校正切宋本廣韻》台北:黎明文化,1996
    陳彭年等、李師添富校訂
    《新校宋本廣韻》台北:洪葉文化,2001
    鄭 樵
    《六書略》台北:藝文印書館,1976
    謝啟昆
    《小學考》上海:漢語大辭典出版社,1997
    釋行均
    《龍龕手鑑》北京:中華書局,1991
    陳振孫
    《直齋書錄解題》收於《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
    漢‧班固
    《漢書》收於張元濟 校《百衲本二十四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
    唐‧玄 度
    《新加九經字樣》收於《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

    (二) 民國後典籍

    丁邦新
    1998 《丁邦新語言學論文集》北京:商務印書館,1998
    中國大百科全書編輯委員會
    1992 《中國大百科全書‧語言文字》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孔仲溫
    1987 《類篇研究》台北:臺灣學生書局
    1989 《韻鏡研究》台北:學生書局
    1994 《類篇字義析論》台北:臺灣學生書局
    2000 《玉篇俗字研究》台北:臺灣學生書局
    王 力
    1991 《漢語音韻》北京:中華書局
    1991 《漢語音韻學》台北:藍燈文化事業
    1996 《中國語言學史》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1998 《漢語語音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0 《王力語言學論文集》北京:商務印書館
    何九盈
    1985 《中國古代語言學史》河南:人民出版社
    1988 《古漢語音韻學述要》浙江:古籍出版社
    2000 《中國古代語言學史》廣東:教育出版社
    何大安
    1988《規律與方向—變遷中的音韻結構》台北: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1996《聲韻學中的觀念和方法》台北:大安出版社
    何琳儀
    2003 《戰國文字通論》(訂補)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李 榮
    1973 《切韻音系》台北:鼎文書局
    1982 《音韻存稿》北京:商務印書館
    1985 《語文論衡》北京:商務印書館
    李添富
    1996 《晚唐律體師用韻通轉之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李新魁,麥耘
    1993 《韻學古籍述要》陝西:人民出版社
    李新魁
    1983 《漢語等韻學》北京:中華書局
    1985 《古音概說》台北:崧高書社
    1986 《漢語音韻學》北京:北京出版社
    1994 《李新魁語言學論集》北京:中華書局
    1999 《李新魁音韻學論集》廣東:汕頭大學出版社
    沈兼士
    2004 《廣韻聲系》北京:中華書局
    周法高
    1981 《中國語文論叢》台北:正中書局
    1984 《中國音韻學論文集》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周祖謨
    1994 《唐五代韻書集存》台灣:台灣學生書局
    2000 《文字音韻訓詁論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4 《問學集(上)(下)》北京:中華書局
    周康燮
    1988 《中國古代語言學文選》上海:古籍出版社
    林 尹 著、林炯陽 注釋
    1996 《中國聲韻學通論》台北:黎明文化事業
    林 燾、耿振生
    2004 《音韻學概要》北京:商務印書館
    林炯陽、董忠司
    1996 《台灣五十年來聲韻學暨漢語方音學術論著初稿1945-1995》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林慶勳、竺家寧
    1999 《古音學入門》台北:學生書局
    林慶勳
    1988 《音韻闡微研究》台北:學生書局
    竺家寧
    1998 《古音之旅》台北:萬卷樓出版社
    1994 《近代音論集》台北:學生書局
    1999 《聲韻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姜聿華
    1992 《中國傳統語言學要籍述論》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
    胡吉宣
    1989 《玉篇校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徐 超
    2000 《中國傳統語言文字學》山東:山東大學出版社
    徐通鏘
    2001 《歷史語言學》北京:商務印書館
    耿振生
    2004 《20世紀漢語音韻學方法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高 明
    1988 《高明小學論叢》台北:黎明文化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高本漢
    1982 《中國音韻學研究》台北:商務印書館
    1990 《中國聲韻學大綱》台北:國立編譯館
    張 琨 著、張賢豹 譯
    1987 《漢語音韻史論文集》台北:聯經出版社
    張世祿
    1990 《中國音韻學史(上)(下)》台北:商務印書館,1990
    陳新雄(與姚榮松、孔仲溫、竺家寧、羅肇錦、吳聖雄合編)
    1990 《語言學辭典》台北:三民書局,1990
    陳新雄
    1973 《六十年來之聲韻學》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1993 《音略證補》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1994 《訓詁學-上冊》台北:學生書局
    1994 《文字聲韻論叢》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1999 《古音研究》台北:五南圖書
    2000 《等韻述要》台北:藝文印書館
    陸志韋
    1999 《語言學著作集(二)》北京:中華書局
    曾忠華
    1970 《玉篇零卷引說文考》台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費爾迪南‧德‧索緒爾(Ferdinand de Saussure)
    1985 《普通語言學教程》台北:弘文館出版社
    馮 蒸
    1997 《漢語音韻學論文集》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
    黃季剛 口述、黃焯 筆記
    1983 《文字聲韻訓詁筆記》台北:木鐸出版社
    黃景湖
    1987 《漢語方言學》福建:廈門大學出版社
    楊 軍
    2003 《《七音略》校注》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葉斐聲、徐通鏘
    1993 《語言學綱要》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葛毅卿 著、李葆嘉 理校
    2003 《隋唐音研究》北京: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董同龢
    1978 《中國語音史》台北:華岡出版社
    1997 《上古音韻表稿》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1998 《漢語音韻學》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裘錫圭
    1994 《文字學概要》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趙 誠
    1980 《中國古代韻書》北京:中華書局
    趙元任
    1992 《語言問題》台北:商務印書館
    2002 《趙元任語言學論文集》北京:商務出版社
    趙蔭堂
    1985 《等韻源流》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劉葉秋
    2003 《中國字典史略》北京:中華書局
    潘悟雲
    2000 《漢語歷史音韻學》上海:教育出版社
    魯國堯
    1994 《魯國堯自選集》河南:河南教育出版社
    2003 《魯國堯語言學論文集》江蘇:江蘇教育出版社
    龍宇純
    2001 《中國文字學》台北:五四書店
    濮之珍
    1990 《中國語言學史》台北:書林出版社,1990
    謝國平
    1990 《語言學概論》台北:三民書局
    羅常培
    1991 《唐五代西北方音》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單刊甲種12
    1982 《漢語音韻學導論》台北:里仁書局
    2004 《羅常培語言學論文集》北京:商務印書館

    二、 期刊、論文部分(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一) 學位論文
    王紫瑩
    1998 《原本《玉篇》引《說文》研究》桃園: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研究論文
    吳憶蘭
    1990 《說文解字與玉篇部首比較研究》台中:私立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研究論文
    宋鵬飛
    2001 《殷周金文形聲字研究》台南: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研究論文
    柯金虎
    1970 《大廣益會玉篇引說文考》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研究論文
    陳梅香
    1991 《章太炎語言文字學研究》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楊素姿
    2001 《大廣益會玉篇音系研究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國語文研究所博士研究論文
    劉雅芬
    1997 《《說文》形聲字構造理論研究》,1997,台南: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研究論文

    (二) 期刊單篇論文
    何大安
    1983 〈近五年來台灣地區漢語音韻研究論著選介〉《漢學研究通訊》第2卷第1期
    周祖庠
    1998 〈從原本《玉篇》音看吳音、雅音──《玉篇》音論之一、之二〉重慶三峽學院學報1998年03、04期,頁
    2000 〈《名義》音與現代音韻學—《篆隸萬象名義》音論之一〉漢字文化2000年第1期,頁18-21
    林清源
    1997 《楚國文字構形演變研究》台中:私立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研究論文
    林慶勳
    1982 〈如何由反切推定幾等韻〉《華岡文科學報》14卷,
    陳 燕
    2001 〈從《玉篇》反切比較論中古時期的標準音〉天津師範大學學報2001年第5期,頁71-76
    陳建裕
    1998 〈《玉篇校釋》簡評〉平頂山師專學報(社科版)第13卷第5期,頁47-48
    1999 〈《玉篇》版本研究〉西藏大學學報第14卷第2、3期,頁97-100
    陳建裕、高其良
    1998 〈《玉篇零卷》與《說文》的校勘〉南都學壇1998年05期,頁59-60
    曾昭聰
    2001 〈原本《玉篇》中的語源研究〉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01年01期
    楊秀恩
    2003 〈《玉篇殘卷》等五种材料引《說文》研究〉河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劉尚慈
    1997 〈《篆隸萬象名義》考辨〉中國語言學報第八期,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1997年3月
    鄭再發
    1996 〈漢語音韻史的分期問題〉《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三十六本
    李壬癸
    1975 〈語音變化的各種學說述評〉《幼獅月刊》第四十四卷第六期,
    李方桂
    1984 〈論開合口—古音研究之一〉《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五十五本第一分
    竺家寧
    1973 〈《四聲等子》音系蠡測〉《國文研究所集刊》第17期
    張衛東
    2001 〈論《龍龕手鏡》音系及其性質〉《語言學論叢‧第二十三輯》:北京,商務印書館
    高田時雄
    〈《篆隸萬象名義》研究〉
    馮方
    2000 〈《原本玉篇殘卷》引《說文》與二徐所異考〉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0年第2期,頁56-58
    呂浩
    2003 〈《篆隸萬象名義》重出字初探〉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3年第2期,頁34-39
    張渭毅
    〈二十世紀的漢語中古音研究〉《南陽教育學院學報》2000年第1期

    下載圖示 校內:2006-07-04公開
    校外:2006-07-04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