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葉容端 Yeh, Rong-Duan |
|---|---|
| 論文名稱: |
消費者保護法服務適用無過失責任之法律經濟分析 The Analysis of Strict Liability’s Applicability to the Services upon Consumer Protection Law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w of Economics |
| 指導教授: |
郭麗珍
Kuo, Li-Jen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社會科學院 - 科技法律研究所 Institute of Law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 論文出版年: | 2008 |
| 畢業學年度: | 96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149 |
| 中文關鍵詞: | 服務責任 、嚴格責任 、消費者保護法 、無過失責任 、法律經濟 |
| 外文關鍵詞: | Service, Law of Economics, Strict Liability, Consumer Protection Law |
| 相關次數: | 點閱:161 下載:6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消費者保護法規範商品與服務均負相同責任,惟商品與服務兩者性質多所不同,諸如是否大量產出,貨物售出是否概不退還,是否有鑑賞期等等,如此一律平等適用消費者保護法之無過失責任是否妥當,值得加以探討。
本文就消費者保護法及民法的立法論點,界定服務之意義、範圍等相關規定之適用性,並輔以案例加以探討;另外,以經濟觀點檢討現行法律規範,試圖提出較符合經濟效益之修正建議,使法律規範更加完善。
最後研究結果可歸納如下幾點:
1.提高服務業者對發生意外被處罰之風險,使其採取一定的預防措施。
2.不宜對具有外部效益之服務業課以無過失責任;具有外部成本之服務業,則反之。
3.透過政府立法課以服務業者無過失責任的行政政策程序,非為一種有效率的方式,但唯有如此方可達立法目的。
4.政府對服務業者課以無過失責任,造成財產重分配,可增加社會福利。
5.預防成本較低者應負預防措施之責。
6.保險不應採取完全補償原則,如此應是最符合經濟效率之服務責任歸屬。
Consumer Protection Law regulates both services and products share the equal liability; on the other hand, due to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dissimilar nature of services comparing with products, it shall bring to the further discussion whether it stands to apply the strict liability to both services and products on the same weight of regulation. Several questions are developed instantly from the abovementioned concern which will become parts of the discussion in this essay, for instance, whether the products shall be manufactured in a great amount, or shall the products be restricted from returning after the proceeded payment, and moreover, whether the consumers shall have the right to test the products within a period of time legally allowed, etc.
From the legislative perspective concluded both views of Consumer Protection Law and Civil Law, this essay investigates on the issue whether the recent definition of Service, its objects, and other relevant regulations all meet the certain applicability expected; in the meantime, the previous examples will be referred for the purpose to support the analysis. Consequently from the point of economic view, this essay will criticize the current regulations, and for the higher maturity of regulations, this essay will as well state the suggestions, which respond more accurately to the economic benefits.
The final analysis results can be summarized as the following:
1.For the purpose of certain level of precautionary measures, it is considerable to increase the risk of penalty to the service providers for the cause of any accident.
2.Any strict liability applied to the services upon the external benefits is unadvised, and on the contrary, the opposite regulation shall be applied to the services upon the external cost.
3.Any legislative act on behalf of the administration or upon the acknowledgement of the administration to request the service providers the strict liability is considered as a partially inefficient method, yet the only possible method to achieve the objective of legislation.
4.The strict liability regulated on the service providers can result in the property redistribution; however, it effectively benefits the public welfare on the contrary.
5.Preventive means against the strict liability shall be considered for the service providers upon the lower cost.
6.The full compensation shall not be considered upon any insurance policy, which is the method to meet the highest economic efficiency for the service providers to be more responsible for their liability.
一、中文部分
(一)、書籍(按作者姓氏筆畫排序)
1、翻譯本
(1)、John Kay、陳琇玲譯,不完美的產品才賺錢,商周出版,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7.2。
(2)、Law’s Order , David D. Friedman,葉家興審訂,徐源豐譯,經濟學與法律之對話,先覺出版社,2002。
(3)、Marc Lieberman.Robert E. Hall著,賈昭南編譯,Introduction to Economics 2nd Edition(經濟學原理),新加坡商湯姆亞洲私人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出版,台灣東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銷,2005。
(4)、N. Gregory Mankiw,林建甫、林修葳、饒秀華、傅冶天譯,Principles of Economics(經濟學原理),新加波商湯姆生亞洲私人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出版,台灣東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銷,2001.8。
(5)、N. Gregory Mankiw,林修葳、謝振環、饒秀華譯,Principles of Economics(經濟學原理),新加波商湯姆生亞洲私人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出版,台灣東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銷,2007.1。
(6)、Parkin,洪墩謨編審,何黎明等十位譯,經濟學,普林斯頓國際有限公司,2006.1。
(7)、Richard A. Posner,唐豫民譯,法律之經濟分析,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9.7。
(8)、Richard A. Posner,唐豫民譯,法律之經濟分析,時報出版有限公司,2007。
(9)、Robert Cooter & Thomas Ulen,溫麗琪譯,法律經濟學,華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6。
(10)、Tregarthen, Rittenberg ,楊忠城譯,經濟學-選擇的研究,台灣西書出版社,2001.8。
2、中文書籍
(1)、于明宜,經濟問題分析,華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5。
(2)、王澤鑑,侵權行為法(一)基本理論一般侵權行為,1998.9,王澤鑑,商品製造者責任與純粹經濟上損失-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第八冊),2003.9。
(3)、史尚寬,債法總論,1972。
(4)、石齊平,當代個體經濟理論與應用,1991.2。
(5)、朱柏松,消費者保護法論,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4.9。
(6)、朱柏松,商品製造人侵權行為責任法之比較研究,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1.5。
(7)、伍忠賢,經濟學,全華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4.9。
(8)、李念祖,理律法律事務所,活用消費者保護法,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4.3.30。
(9)、邱聰智,新訂民法債編通則(上),輔大法學院法律服務中心,2000。
(10)、林立,波斯納與法律經濟分析 :一個批判性的探究,學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4.4。
(11)、林益山,消費者保護法,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1.12。
(12)、林誠二,民法債編總論體系化解說(上),瑞興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0.9。
(13)、姚志明,侵權行為法研究(一),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2.9。
(14)、姚志明,侵權行為法,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5.2。
(15)、洪遜欣,法理學,洪林翠鳳發行,三民書局總經銷,1987.9。
(16)、范建得,消費者保護法-基礎理論,漢興書局有限公司。
(17)、孫森焱,民法債編總論上冊,2005.12。
(18)、莊奕琦,生活經濟學,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4.1。
(19)、張志朋,論我國商品責任之請求權主體:消費者與第三人區別之必要性與正當性,新學林出版有限公司,2005。
(20)、張清溪、許嘉棟、劉鶯釧、吳聰敏,經濟學理論與實際(上冊),2000.8。
(21)、郭麗珍,瑕疵損害、瑕疵結果損害與繼續侵蝕性損害-契約法與侵權行為法鄰接範圍之釐清與責任基礎之探討,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9.5。
(22)、郭麗珍,產品瑕疵與製造人行為之研究初版,神州出版有限公司,2001.6。
(23)、馮震宇、姜志俊、謝穎青、姜炳俊,消費者保護法解讀,月旦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95.1。
(24)、楊雲明,個體經濟學,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3.1。
(25)、詹森林,民事法理與判決研究(三)-消費者保護法專論,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3。
(26)、熊秉元,熊秉元領你走進經濟學,時報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6。
(27)、熊秉元,法律及制度經濟學論文集,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2。
(28)、熊秉元,追求司法女神,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2.4。
(29)、熊秉元,法律經濟學開講,時報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7。
(30)、熊秉元,熊秉元漫步法律,時報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3.8.1。
(31)、熊秉元、胡春田、巫和懋、霍德明,經濟學2000跨世紀新趨勢(上冊),雙葉書廊有限公司,2006.9。
(32)、謝哲勝,法律經濟學,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7。
(33)、謝哲勝,財產法專題研究,三民書局,1995。
(34)、謝哲勝,財產法專題研究(三),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2.3。
(35)、謝哲勝主編,謝哲勝、莊春發、黃建彰、邵慶平、張心悌、楊智傑著,法律經濟學,五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7.5。
(36)、簡資修,經濟推理與法律,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4.4。
(二)、政府出版品(按時間先後排序)
1、周宇,美國法關於設計瑕疵之產品責任,中興法學第18期,1982.3。
2、詹森林、馮震宇、林明珠,認識消費者保護法,行政院消費者保護委員會,1995.2。
3、行政院消費者保護委員會,消費者的權利與義務,行政院消費者保護研究月刊第1輯,1995.6。
4、吳忠吉,消費者報護法的經濟分析,行政院消費者保護研究月刊第1輯,1995.6。
5、李文雄,保護消費者權益致國會的特別信函,行政院消費者保護研究月刊第1輯,1995.6。
6、焦仁和,聯合國消費者保護指南,行政院消費者保護研究月刊第1輯,1995.6。
7、黃明陽,淺論發展上危險之責任,行政院消費者保護研究月刊第1輯,1995.6。
8、劉春堂,歐洲共同體產品責任指令,行政院消費者保護研究月刊第1輯,1995.6。
9、劉春堂譯,日本製造物責任法,行政院消費者保護研究月刊第1輯,1995.6。
10、林芳忠,消費者保護對經濟發展之影響,行政院消費者保護研究月刊第2輯,1996.1。
11、邱聰智,消費者保護法上商品責任之探討,行政院消費者保護研究月刊第2輯,1996.1。
12、張惠君,日本東京都消費生活條例,行政院消費者保護研究月刊第2輯,1996.1。
13、張惠君,日本消費者保護簡訊(二),行政院消費者保護研究月刊第2輯,1996.1。
14、劉春堂,消費者保護基本問題,行政院消費者保護研究月刊第2輯,1996.1。
15、蕭巧玲,美國消費者保護簡介,行政院消費者保護研究月刊第2輯,1996.1。
16、劉兆玄,重視消費者權益.共創美好生活品質,行政院消費者保護研究月刊第4輯,1998.2。
17、蕭萬長,讓消費者安心,行政院消費者保護研究月刊第4輯,1998.2。
18、林廣宏,全球消費性產品安全規定,行政院消費者保護研究月刊第6輯,2000.1。
19、林德瑞,從消費者主權論我國消費者保護法之規範,行政院消費者保護研究月刊第8輯,2003.3。
20、李英正,論消保法上商品責任之危險議題,行政院消費者保護研究月刊第10輯,2004.12。
21、詹森林、馮震宇、林明珠,消費者保護法問答資料,行政院消費者保護委員會,2005.8。
(三)、學位論文(按時間先後排序)
1、林慧貞,論消費保護法之服務無過失責任,國立臺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
2、周美雲,商品責任之研究,輔仁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
3、李麗霞,消費者損害賠償訴訟之證明問題,國立臺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
4、劉公偉,公司法有限責任之經濟分析,國立臺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5、陳靜玲,以經濟分析的觀點論內線交易之規範,東吳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6、葉順榮,競爭法之經濟理論分析:以我國公平交易法對結合行為之規範為例,國立臺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7、莊春山,金融控股公司法之經濟分析,國立臺灣大學財務金融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8、胡天賜,從法律經濟分析試論我國民法第四百二十五條,東吳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9、江俊彥,從「資訊不對稱」觀點論公司併購消息之規範─附論公司法上合併資訊之公開,國立臺北大學法學學系碩士論文,2002。
10、卓俊雄,由經濟觀點論股份收買請求權,東海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03。
11、林忠儀,〈論我國消費者保護法「服務無過失責任」之適用〉,國立成功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6。
12、許杏僑,醫療事故責任與補償制度-兼從法律經濟學觀點探究,輔仁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6。
13、方凱弘,海上貨物運送人責任之法律經濟分析 - 以航海過失免責條款為中心,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四)、期刊論文(按時間先後排序)
1、郭麗珍,非典型契約之現況與發展-旅遊契約,月旦法學雜誌第27期,1997.8。
2、施建生,庇古與福利經濟學,經濟前瞻第56期,1998.3。
3、施建生,新福利經濟學的興起,經濟前瞻第58期,1998.7。
4、馮震宇,論服務業無過失責任之爭議,中原財經法學第4期,1998.12。
5、熊秉元講、游青豪摘錄整理,法律經濟學的探討,競爭政策通訊第3卷第5期,1999.9。
6、朱敬一,法律經濟的起源、發展與遠景,經濟前瞻第67期,2000.1。
7、王聰智,科技倫理與功利主義的反思,哲學與文化月刊第27卷第4期,2000.4。
8、簡資修,產品責任、與有過失及經濟分析,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12卷,2000.7。
9、劉春堂,論商品之瑕疵,消費者保護與消費者法,行政院消費者保護委員會編印,2000.11。
10、郭麗珍, 論無效產品之責任,政大法學評論第64期,2000.12。
11、簡資修,危險責任之生成與界線;舉證責任與過度防制,國立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48期,2001。
12、姚志明,論民法商品責任--民法第一百九十一條之一之評析,月旦法學雜誌第46期,2001.1。
13、李怡寬,產品研究發展階段的產品責任問題之研究,樹德科技大學學報第3卷第1期,2001.1。
14、陳聰富,消保法有關服務責任之規定在實務上之適用與評析,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第30卷第1期,2001.1。
15、謝哲勝,法律經濟學基礎理論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第4期,2001.4。
16、周德宇,新經濟?新智慧財產權?--兼論最適智慧財產權,國家發展研究第1卷第1期,2001.12。
17、林益山,商品製造人責任之準據法,月旦法學雜誌第80期,2002.1。
18、劉靜怡,網路時代商業方法專利的經濟分析初探,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第31卷第1期,2002.1。
19、王春源,論最適契約與獎懲誘因之訂定以防道德危險與金融弊案之發生,臺灣經濟金融月刊第38卷第2期,2002.2。
20、何建志,懲罰性賠償金之法理與應用--論最適賠償金額之判定,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第31卷第3期,2002.5。
21、張心悌,企業資產收購後產品責任之歸屬-以美國法及法律經濟分析為中心,輔仁法學第23期,2002.6。
22、熊秉元,司法案件、法律經濟學和公共選擇,經社法制論叢第30期,2002.07。
23、王文宇,論契約法預設規定的功能:以衍生損害的賠償規定為例,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第三十一卷第五期,2002.9。
24、簡資修,法律經濟分析系列講座(1)--一個自主但開放的法學觀點,月旦法學第93期,2003.2。
25、張永健、郭躍民、謝曉嵐、李駿逸,音樂著作保護界限之法律與經濟分析(上)-兼論以刑罰作為保護手段的正當性,台灣本土法學第46期,2003.5。
26、林桓,淺述法律經濟分析基本觀念,全國律師第7卷第6期,2003.6。
27、胡天賜,從法律經濟分析觀點探討我國強制執行法上拘提管收制度之合憲性,台灣本土法學第47期,2003.6。
28、郭麗珍,我國民事損害賠償法之新發展 ,月旦法學雜誌第99期,2003.8。
29、張心悌,從法律經濟分析觀點論WTO爭端解決機制,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第15期,2004.4。
30、冉昊,論國際產品責任案件準據法的確定--兼論法律適用的基礎,法令月刊第55卷第7期,2004.7。
31、林德瑞,懲罰性賠償金適用之法律爭議問題,月旦法學雜誌第110期,2004.7。
32、姚志明,消費爭議與民法及消保法適用之問題-以商品買賣責任為例,月旦法學雜誌第110期,2004.7。
33、郭麗珍,我國產品責任法十年來之發展概論,月旦法學雜誌第110期,2004.7。
34、許耕維、蕭代基,過失責任標準經濟分析之再省思,經濟研究第40卷第2期,2004.7。
35、黃于稹,商品製造人責任與產品責任保險,標準與檢驗第68期,2004.8。
36、林立,論經濟學理念在法律推理中之局限性-以波斯納的經濟分析方法為例,浙江社會科學,2004.9。
37、熊秉元,臺灣「法律經濟學」的現在和未來,月旦法學第113期,2004.10。
38、林三元,法律經濟學之發展特別報導--從有效率的公平正義出發 作者,科技法學評論第1卷第2期,2004.10。
39、林輝雄,法律經濟分析的效率與正義問題-以寇斯定理與羅爾斯正義論為中心,全國律師第8卷第12期,2004.12。
40、林三元,從經濟分析的觀點探討網路不法行為之預防--以線上遊戲「竊取」寶物之紛爭為中心,科技法學評論第2卷第2期,2005.10。
41、楊佳元,危險責任,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57期,2005.12。
42、熊秉元,經濟學家和法律學者如何比劃?--初探經濟學和法學裡的部分均衡分析,法令月刊第57卷第1期,2006.01。
43、熊秉元,意不意外?!--文山溫泉落石事件的法律經濟分析(一),法令月刊第57卷第6期,2006.6。
44、郭麗珍,論產品責任消費訴訟就「直接使用」與「最終消費」之認定--評最高法院九十三年度臺上字第二○二一號民事判決,月旦法學雜誌第131期,2006.4。
45、熊秉元,《國家賠償法》的骨骼與血肉--文山溫泉落石事件的法律經濟分析(二),法令月刊第57期第8卷,2006.8。
46、杜家駒,淺析科技行為法律管制之經濟分析,法令月刊第55卷第10期,2006.10。
(五)、司法判解(司法院法學資料檢索系統-按時間先後排序)
1、最高法院判解與函釋,,39年台上字第987號,http://jirs.judicial.gov.tw/Index.htm,最後瀏覽日2007.11.15。
2、最高法院判解與函釋,,55年台上字第2053號,http://jirs.judicial.gov.tw/Index.htm,最後瀏覽日2007.11.15。
3、最高法院判解與函釋,82年台上字第1156號,http://jirs.judicial.gov.tw/Index.htm,最後瀏覽日2008.1.25。
4、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86年台上第1445號,http://jirs.judicial.gov.tw/FJUD/index.htm,理由,最後瀏覽日2007.10.18。
5、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88年訴字第4843號,http://jirs.judicial.gov.tw/FJUD/index.htm,最後瀏覽日2008.01.11。
6、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88年訴字第3813號,http://jirs.judicial.gov.tw/FJUD/index.htm,最後瀏覽日2008.01.11。
7、臺灣高等法院民事判決,89年上易字第686號,http://jirs.judicial.gov.tw/FJUD/index.htm,最後瀏覽日2008.01.11。
8、臺灣高等法院,89年上字第1322號,http://jirs.judicial.gov.tw/FJUD/index.htm,最後瀏覽日2007.10.18。
9、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89年訴字第1087號,http://jirs.judicial.gov.tw/FJUD/index.htm,最後瀏覽日2008.01.11。
10、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89年重訴更字第2號,最後瀏覽日2007.10.18。
11、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89年訴字第1184號,http://jirs.judicial.gov.tw/FJUD/index.htm,最後瀏覽日2008.01.11。
12、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89年訴字第1796號,http://jirs.judicial.gov.tw/FJUD/index.htm,最後瀏覽日2008.01.11。
13、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89年訴字第39號,http://jirs.judicial.gov.tw/FJUD/index.htm,最後瀏覽日2008.01.11。
14、臺灣高等法院民事判決,90年上字第44號,http://jirs.judicial.gov.tw/FJUD/index.htm,最後瀏覽日2008.01.11。
15、臺灣板橋地方法院民事判決,90年簡上字第176號,http://jirs.judicial.gov.tw/FJUD/index.htm,最後瀏覽日2008.01.11。
16、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90年訴字第1321號,http://jirs.judicial.gov.tw/FJUD/index.htm,最後瀏覽日2007.5.18。
17、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90年訴字第1840號,http://jirs.judicial.gov.tw/FJUD/index.htm,最後瀏覽日2008.01.11。
18、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90年訴字第4229號,http://jirs.judicial.gov.tw/FJUD/index.htm,最後瀏覽日2007.5.18。
19、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90年訴字第5524號,http://jirs.judicial.gov.tw/FJUD/index.htm,最後瀏覽日2008.01.11。
20、臺灣高等法院民事判決,91年上字第597號,http://jirs.judicial.gov.tw/FJUD/index.htm,最後瀏覽日2008.01.11。
21、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民事判決,91年勞訴字第128號,http://jirs.judicial.gov.tw/FJUD/index.htm,最後瀏覽日2007.10.18。
22、臺灣基隆地方法院民事判決,91年訴字第611號,http://jirs.judicial.gov.tw/FJUD/index.htm,最後瀏覽日2008.01.11。
23、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91年訴字第2619號,http://jirs.judicial.gov.tw/FJUD/index.htm,最後瀏覽日2007.5.18。
24、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91年訴字第2619號,http://jirs.judicial.gov.tw/FJUD/index.htm,最後瀏覽日2008.01.11。
25、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91年訴字第3856號,http://jirs.judicial.gov.tw/FJUD/index.htm,最後瀏覽日2008.01.11。
26、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91年簡上字第465號,http://jirs.judicial.gov.tw/FJUD/index.htm,最後瀏覽日2008.01.11。
27、臺灣高等法院民事判決,92年上字第191號,http://jirs.judicial.gov.tw/FJUD/index.htm,最後瀏覽日2008.01.11。
28、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民事判決, 92年重上字第46號,http://jirs.judicial.gov.tw/FJUD/index.htm,最後瀏覽日2008.01.11。
29、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判決,92年重訴字第29號,http://jirs.judicial.gov.tw/FJUD/index.htm,最後瀏覽日2008.01.11。
30、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民事判決,92年勞訴字第2號,http://jirs.judicial.gov.tw/FJUD/index.htm,最後瀏覽日2007.10.18。
31、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民事判決,92年勞訴字第62號,http://jirs.judicial.gov.tw/FJUD/index.htm,最後瀏覽日2007.10.18。
32、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92年簡上字第516號,http://jirs.judicial.gov.tw/FJUD/index.htm,最後瀏覽日2008.01.11。
33、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92年簡上字第655號,http://jirs.judicial.gov.tw/FJUD/index.htm,最後瀏覽日2008.01.11。
34、臺灣高等法院民事判決,93年上易字第8號,http://jirs.judicial.gov.tw/FJUD/index.htm,最後瀏覽日2008.01.11。
35、臺灣高等法院民事判決,93年上易字第851號,http://jirs.judicial.gov.tw/FJUD/index.htm,最後瀏覽日2008.01.11。
36、臺灣高等法院民事判決,93年重上國字第11號,http://jirs.judicial.gov.tw/FJUD/index.htm,最後瀏覽日2007.10.18。
37、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民事判決,93年上更(一)字第53號,http://jirs.judicial.gov.tw/FJUD/index.htm,最後瀏覽日2008.01.11。
38、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93年重訴字第181號,http://jirs.judicial.gov.tw/FJUD/index.htm,最後瀏覽日2008.01.11。
39、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93年訴字第40號,http://jirs.judicial.gov.tw/FJUD/index.htm,最後瀏覽日2008.01.11。
40、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93年重訴字第504號,http://jirs.judicial.gov.tw/FJUD/index.htm,最後瀏覽日2008.01.11。
41、臺灣板橋地方法院民事判決,93年訴字第665號,http://jirs.judicial.gov.tw/FJUD/index.htm,最後瀏覽日2008.01.11。
42、臺灣板橋地方法院民事判決,93年訴字第690號,http://jirs.judicial.gov.tw/FJUD/index.htm,最後瀏覽日2008.01.11。
43、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93年訴字第3184號,http://jirs.judicial.gov.tw/FJUD/index.htm,最後瀏覽日2008.01.11。
44、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93年訴字第3608號,http://jirs.judicial.gov.tw/FJUD/index.htm,最後瀏覽日2008.01.11。
45、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93年訴字第4770號,http://jirs.judicial.gov.tw/FJUD/index.htm,最後瀏覽日2008.01.11。
46、臺灣高等法院民事判決,94年上字第639號,http://jirs.judicial.gov.tw/FJUD/index.htm,最後瀏覽日2007.10.18。
47、臺灣高等法院民事判決,94年上易字第292號,http://jirs.judicial.gov.tw/FJUD/index.htm,最後瀏覽日2008.01.11。
48、臺灣高等法院民事判決,94年上易字第248號,http://jirs.judicial.gov.tw/FJUD/index.htm,最後瀏覽日2008.01.11。
49、臺灣板橋地方法院民事判決,94年重訴字第312號,http://jirs.judicial.gov.tw/FJUD/index.htm,最後瀏覽日2008.01.11。
50、臺灣板橋地方法院民事判決,94年訴字第1291號,http://jirs.judicial.gov.tw/FJUD/index.htm,最後瀏覽日2008.01.11。
51、臺灣南投地方法院民事判決,94年重訴字第14號,http://jirs.judicial.gov.tw/FJUD/index.htm,最後瀏覽日2008.01.11。
52、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民事判決,94年訴字第1667號,http://jirs.judicial.gov.tw/FJUD/index.htm,最後瀏覽日2008.01.11。
53、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94年小上字第123號,http://jirs.judicial.gov.tw/FJUD/index.htm,最後瀏覽日2006.5.18。
54、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94年訴字第316號,http://jirs.judicial.gov.tw/FJUD/index.htm,最後瀏覽日2008.01.11。
55、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94年簡上字第175號,http://jirs.judicial.gov.tw/FJUD/index.htm,最後瀏覽日2008.01.11。
56、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94年醫字第16號,http://jirs.judicial.gov.tw/FJUD/index.htm,最後瀏覽日2008.01.11。
57、臺灣高等法院民事判決,95年上易字第219號,http://jirs.judicial.gov.tw/FJUD/index.htm,最後瀏覽日2008.01.11。
58、臺灣高等法院民事判決,95年上字第274號,http://jirs.judicial.gov.tw/FJUD/index.htm,最後瀏覽日2008.01.11。
59、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民事判決,95年上字第71號,http://jirs.judicial.gov.tw/FJUD/index.htm,最後瀏覽日2008.01.11。
60、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民事判決,95年上易字第7號,http://jirs.judicial.gov.tw/FJUD/index.htm,最後瀏覽日2008.01.11。
61、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判決,95年重訴字第371號,http://jirs.judicial.gov.tw/FJUD/index.htm,最後瀏覽日2007.10.18。
62、臺灣板橋地方法院民事判決,96年醫字第4號,http://jirs.judicial.gov.tw/FJUD/index.htm,最後瀏覽日2008.01.11。
63、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民事判決,95年訴字第2092號,http://jirs.judicial.gov.tw/FJUD/index.htm,最後瀏覽日2008.01.11。
64、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民事判決,96年勞上易字第17號,http://jirs.judicial.gov.tw/FJUD/index.htm,事實及理由六,最後瀏覽日2007.10.18。
65、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95年消字第1號,http://jirs.judicial.gov.tw/FJUD/index.htm,最後瀏覽日2008.01.11。
(六)、網路參考資料(按時間先後排序)
1、取自學習英美法之重要性─從英美消費者保護法談起 ,林益山,http://www.ntpu.edu.tw/complaw/speech/0401-2.doc,最後瀏覽日2005.11.19。
2、取自財團法人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消費與法律」講義,蘇家宏律師,http://www.jrf.org.tw/mag/mag_02s.asp?SN=79,最後瀏覽日2005.11.19。
3、中華經濟研究院講座-返還經濟學的本質,2001.12.11,吳惠玲,http://www.ftc.gov.tw/20000101299912311506.htm,最後瀏覽日2005.11.20。
4、行政院主計處,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93年國民所得年報,附錄二國民所得基本概念及重要名詞解釋,http://www.stat.gov.tw/public/Attachment/61101094571.doc,頁107,最後瀏覽日2006.5.16。
5、劉春堂,http://consumer.e-land.gov.tw/law/law_main.asp?q=16,最後瀏覽日2006.10.18。
二、英文部分(按英文字母順序)
1、Mitchell Polinsky and Steven Shavell Punitive Damages: An Economic Analysis, 111 HARVARD Law REVIEW, 1988.
2、Mitchell Polinsky, An Introduction to Law and Economics,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992, note 14.
3、Albert H. Monbra and Ralph H. Blanch and, Palph H. Blanchand, Insurance-Its Theory and Practice in The United States, fn. 597.
4、Alvin K. Klevorick, Legal Theory and the Economic Analysis of Torts and Crimes, 85 COLUM. L. REV. 1985.
5、Assaf Hamdani, Who’s liable for Cberwrongs, 87 CORNELL L. REV., 2002.
6、Billheimer, Seller’s Liability for Defective Design-The Measure of Responsibility, Washington and Lee L.Rev., V.37, 1980.
7、Clark, Product Liability, 1989.
8、Cyr v. B. Offen & Successor Co., 501 F. 2d 1145 (1st Cir. 1974).
9、George L. Lenard, Product Liability of Successor Corporations: A Policy Analysis, Fall 1982/1983.
10、Einer R. Elhauge, Does Interest Group Theory Justify More Intrusive Judicial Review, 101 Yale L. J. 31, 1991.
11、Erling Dide, Recent developments in Economics of Crime, GERMAN WORKING PAPERS IN LAW AND ECONOMICS, Volume 2004, paper 8, at 12. Available at http://www.bepress.com/gwp/default/vol2004/issl/art8 (last visited Sept. 6, 2005) (on file with TLR).
12、Geraint G. Howells & Stephen Weatherill, Consumer Protection Law, Aldershot: Dartmouth, 1997.
13、Geraint Howells and Thomas Wilhelmsson, EC Consumer Law, Aldershot:Dartmouth, 1997.
14、Hal R. Varian, Microeconomic Analysis (3ed.), W.W. Norton & Company, Inc, 1992.
15、Herzel, Leo., My 1951 Color Television Article,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Vol. 41, No. 2, 1998.
16、James A. Henderson Jr. &Aaron D. Twerski, Products Liability, Problems and Process, 1989.
17、Jennifer Arlen, Reinier Kraakman, Controlling Corporate Misconduct: An Analysis of Corporate Liability Regimes, 72 N.Y.U. L. REV., 1997.
18、Lynne L. Dallas, Law and Socioeconomics in Legal Education, 55 RUTGERS L. REV. 2003.
19、Michael a. Einhorn, Media, Technology and Copyright-integrating Law and Economics, 2004.
20、Michael Edmund O’Neill, Old Crime in New Bottles: Sanctioning Cyberspace, 9 GEO. MASON L. REV. 2000.
21、Michael L. Katz& Harvey S. Rosen, Microeconomics, 1998.
22、Michelman, Norms and Normativity in the Economic Theory of Law, 62 Minn. L. Rev., 1978.
23、N. Gregory Mankiw,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Ted Buchholz, George Provol, 1997.
24、Richard A. Posner, Economic, Politics, and the Reading of Statues and the Constitution, 49 U. Chi. L. Rev., 1982.
25、Richard A. Posner, The Economic Approach to Law, 53 TEX. L. REV. 1973.
26、Richard A. Posner, Economic Analysis of Law, 1992.
27、Richard A. Posner, Economic Analysis of Law, 1998.
28、Richard A. Posner, Economic Analysis of Law,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998, note 14, at 23-5.
29、Robert Cooter and Thomas Ulen, Law And Economics Thrid Edition, Pearson Addison Wesley Longman Inc., 1997.
30、Robert Cooter and Thomas Ulen, Law and Economics, 1988.
31、Robert Cooter and Thomas Ulen, Law and Economics, 1997.
32、Robert H. Frank, Microeconomics and Behavior, Mcgraw-Hill /Irwin, 2002.
33、Ronald H. Coase, 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3:1, 1960
34、Scott E. Harrington、Gregory R. Niehaus, Risk Management and Insurance International Edition , McGraw-Hill/Irwin, 2003.
35、Stephen G. Gilles, Negligence, Strict Liability, and the Cheapest Cost-Avoider, 78 VA. L. REV., 1992.
36、Steven Shavell, Liability for Harm Versus Regulation of Safety, Legal Studies, 13:2, 1984.
37、The Present Position of Economics in A. C. Pigou (ed.), Memorials of Alfred Marshall, New York: Kelly & Millman, Inc., 1956.
38、W. A. Dinsdale, History of Accident Insurance in Great Britain, p.177.
39、W. Keeton, D. Dobbs, R. Keeton, D. Owen, Prosser and Keeton on the Law of Torts, 1984.
三、德文部分(按字母順序)
1、Helmut Koziol, Erlaubte Risiken und Gefährdungshaftung, in Fritz Nicklisch, Praevention im Umweltrecht, S. 143 : Gerhard Wagner, Die Aufgaben des Haftungsrechts- eine Untersuchung am Beispiel der Umwelthaftungsrechstreform, JZ 1991, 175, 178f.
2、Larenz/Canaris, Schuldrecht II/2, S. 605.
3、Marburger in Karlsruher Forum 1990, S.11; Kloepfer ZUP 88, 243, 245.
4、Prokthaftungshandbuch/v. Westphalen, 2. Aufl., §74 Rn. 15.
5、Schubert, PHI 1989, S. 74, 80.
四、日文部分(按時間順序)
1、加藤雅信,現行の不法行為被害者救濟システムとその問題-不法行為の將來構想のために,載「特集.損害賠償制度と被害者の救濟」(ジュリススト第691號)。
2、宮澤健一,製造物責任の經濟學-第五章「責任ルール變更の經濟的側面-私權分配の經濟理論」,三嶺書房,1982。
3、経济企画庁 消費者行政第一課編著,逐条解說 製造物責任法,初版第四刷,1996.6.16(平成七年六月十六日)。
4、升田 純著,詳解製造物責任法,初版第一刷, 1998.4.5(平成九年四月五日)。
5、日本製造物責任法,http://law.e-gov.go.jp/htmldata/H06/H06HO085.html,最後瀏覽日2007.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