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簡硯姝 Chein, Yen-Su |
|---|---|
| 論文名稱: |
論不動產交易所得稅之稅基 Tax Base of Individual House and Land Transactions Income Tax |
| 指導教授: |
陳汶津
Chen, Wen-Chin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社會科學院 - 法律學系 Department of Law |
| 論文出版年: | 2020 |
| 畢業學年度: | 109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181 |
| 中文關鍵詞: | 不動產交易所得 、稅基 、房地合一 、土地增值稅 、實價登錄 |
| 外文關鍵詞: | Real Estate Transaction Income, Tax Base, Individual House and Land Transactions Income Tax, Land Value Increment Tax, Real Price Registration System |
| 相關次數: | 點閱:226 下載:46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為健全不動產交易市場,有認為應從不動產交易所得稅著手,故我國自2016年1月1日起改採「房地合一稅制」,將房屋與土地合併課徵交易所得稅,惟同時仍保留土地增值稅,僅於房地合一稅基中扣除土地漲價總數額。此一立法引起本文研究之興趣:就稅基部分是否完全解決舊制之缺失,抑或產生新的法律問題?
現行房地合一稅基就「無償取得」之情形,以房屋評定現值及公告土地現值作為原始取得成本之認定,不符合量能課稅原則下實值原則之要求,此外亦可能產生擬制所得額,而有違客觀淨值原則。惟探究其根本問題,實係在於以「繼承時或受贈時」作為取得時點,將致使對於贈與人或被繼承人取得不動產至其為贈與行為或發生繼承期間之漲價部分形成課稅真空。在「相關費用」部分,房屋稅、地價稅不得扣除是否合理,又在人民未盡協力義務情形下,以成交價額5%作為類型化規範,違背推計課稅與納稅人之實際所得相當之意旨。另外,「房地合一稅與土地增值稅雙軌並行」,仍存在重複課稅之疑義,因此須進一步思考土地增值稅之存廢。
由於稅基乃係稅捐客體經量化後產生之數值,具有彰顯納稅人稅捐負擔能力之指標作用。又適用稅法時,必先認定課稅之原因事實,因而須有稅捐稽徵程序之法律規範,以實現稅捐債務法中之課稅之實體法規範。在我國施行實價登錄制度後,本文認為實價登錄制度似得作為房地合一稅課稅協力義務之一環,二制度配合下應可達到量能課稅下實值原則之要求。是以,本文亦將針對實價登錄制度進行評析,並且討論房地合一稅配合實價登錄制度之可行性。
最後,本文以實務判決作為案例,以本文之主張進行分析及深入探討,並以此反思本條規範與稽徵實況之落差。
Since January 1, 2016, Individual House and Land Transactions Income Tax has been implemented in our country. It levied transaction income tax on the combination of houses and land, but still retained Land Value Increment Tax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case of “free acquisition”, using the current value of the house and the assessed present value of land as the original acquisition cost, which is against Ability To Pay Principle. However, the fundamental problem is that using “at the time of inheritance or donation” as the time of acquisition, which will cause “the price increase benefit during the donator or the deceased's acquisition of real estate until the donation or inheritance occurs” never be taxed. About “Related Expenses”, it will be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5% of the transaction price, and it is contrary to Tax Estimation should be equivalent to the actual income of the taxpayer. Furthermore, Individual House and Land Transactions Income Tax is coexisting with The Land Value Increment Tax, and that may cause the Double Taxation.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al Price Registration System, this thesis considers that the system is part of the cooperative obligation of Individual House and Land Transactions Income Tax. Therefore, this thesis analyzes Real Price Registration System and discuss the feasibility of combining two systems.
At last, this thesis takes three actual judgments as cases, analyzing the gap between the norms and the actual situation.
一、 專書(依姓氏筆畫排列)
1. 李金桐,財產稅法規,1991年3月。
2. 李鴻毅,土地法論,21版,1996年9月。
3. 李震山,行政法導論,7版,2007年10月。
4. 吳庚、陳淳文,憲法理論與政府體制,6版,2019年9月。
5. 來璋,平均地權理論與實踐,1985年1月。
6. 卓輝華,不動產估價,2版,2010年2月。
7. 林英彥,不動產估價,10版,2004年8月。
8. 林明昕,公法學的開拓線:理論、實務與體系之建構,2006年9月。
9. 法治斌、董保城,憲法新論,7版,2020年3月。
10. 陳立夫,土地法研究(二),2011年6月。
11. 陳清秀,稅法總論,11版,2019年9月。
12. 陳清秀,稅法各論(下),2018年1月。
13. 陳清秀,現代財稅法原理,2015年8月。
14. 陳新民,憲法學釋論,8版,2015年5月。
15. 陳敏,稅法總論,2019年2月。
16. 黃茂榮,稅法總論:法學方法與現代稅法(第一冊),3版,2012年3月。
17. 黃茂榮,稅法總論:稅捐法律關係(第三冊),2版,2008年2月。
18. 黃錦堂,地方制度法論,2版,2012年3月。
19. 楊松齡,實用土地法精義,15版,2015年9月。
20. 楊葉承、宋秀玲,稅務法規理論與應用,8版,2016年。
21. 葛克昌,稅法基本問題──財政憲法篇,2版,2005年9月。
22. 葛克昌,所得稅與憲法,3版,2009年2月。
23. 葛克昌,行政程序與納稅人基本權──稅捐稽徵法之新思維,3版,2012年4月。
24. 賴碧瑩,現代不動產估價理論與實務,2009年1月。
25. 謝哲勝,土地法,2版,2011年9月。
26. 蘇志超,土地問題專論,1998年5月。
二、 專書論文(依姓氏筆畫排列)
1. 李建良,基本權理論體系之構成及其思考層次,收錄於:氏著,憲法理論與實踐(一),2003年2月,頁55-101。
2. 林石猛,以量能課稅原則檢驗自用住宅房屋稅——特定議題探討,收錄於:謝哲勝主編,房屋稅法律與政策,2015年5月,頁85-89。
3. 林琮達,原土地增值稅優惠政策的銜接——一般性探討,收錄於:謝哲勝主編,房地合一課徵交易所得稅法律與政策,2015年4月,頁182-209。
4. 林明鏘,論基本國策──以環境基本國策為中心,收錄於:李鴻禧教授六秩華誕祝賀論文集編輯委員會編,現代國家與憲法:李鴻禧教授六秩華誕祝賀論文集,1997年3月,頁1465-1504。
5. 林錫堯,行政程序上職權調查主義,收錄於:翁岳生教授祝壽論文集編輯委員會,當代公法理論:翁岳生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集,1993年5月,頁321-336。
6. 林子儀,基因資訊與基因隱私權——從保障隱私權的觀點論基因資訊的利用與法的規制,收錄於:翁岳生教授祝壽論文編輯委員會,當代公法新論(中)——翁岳生教授七秩誕辰祝壽論文集,2002年7月,頁693-726。
7. 柯格鐘,論實質課稅原則,收錄於:臺北市政府訴願審議委員會主編,訴願專論選輯——訴願新制專論系列之十,2009年8月,頁209-340。
8. 柯格鐘、陳汶津,稅捐債務關係,收錄於:黃茂榮、葛克昌、陳清秀主編,稅捐稽徵法,2020年3月,頁225-286。
9. 袁義昕,以租稅公平原則檢驗房屋稅,收錄於:謝哲勝主編,房屋稅法律與政策,2015年5月,頁123-156。
10. 張進德,房屋稅的立法政策——一般性探討,收錄於:謝哲勝主編,房屋稅法律與政策,2015年5月,頁5-50。
11. 張永明,財政收支劃分下地方稅收之探討,收錄於:氏著,國家租稅權之界限,2010年2月,頁30-57。
12. 黃士洲,稅捐協力義務與推計課稅,收錄於:葛克昌,納稅人協力義務與行政法院判決,2011年4月,頁51-75。
13. 黃士洲,稅法對私法的承接與調整——以消極信託於擬制贈與上的評價為例,收錄於:氏著,實質課稅與納稅人權利保障, 2011年9月,頁131-172。
14. 黃昭元,無指紋則無身分證?換發國民身分證與強制全民按捺指紋的憲法爭議分析,收錄於:國際刑法學會台灣分會主編,民主、人權、正義——蘇俊雄教授七秩華誕祝壽論文集,2005年9月,頁461-508。
15. 湯德宗,違憲審查基準體系建構初探──「階層式比例原則」構想,收錄於:廖福特主編,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六輯),2009年7月,頁581-660。
16. 葛克昌,作為納稅者權利保護法淵源之稅法判決,收錄於:氏著,納稅者權利保護法析論,2版,2018年9月,頁71-97。
17. 葛克昌,婦女政策之憲法基礎──憲法增修第十條第六項意旨,收錄於:黃宗樂教授祝壽論文集編輯委員會編,黃宗樂教授六秩祝賀:公法學篇(一),2002年5月,頁179-199。
18. 葛克昌,藉稅捐簡化以達量能平等負擔──核實、實價與推計課稅之憲法基礎,收錄於:葛克昌、湯貢亮、吳德豐編,核實課徵、實價課稅與推計課稅暨台灣2013最佳稅法判決,2014年3月,頁193-224。
19. 廖福特、翁逸泓,兩難?共存?──國家處理個人資料與資訊隱私權保障之糾葛,收錄於:城仲模教授古稀祝壽論文集編輯委員會,二十一世紀公法學的新課題:城仲模教授古稀祝壽論文集II行政法總論篇,2008年10月,頁255-317。
20. 謝崑峯,避免重複課稅──一般性探討,收錄於:謝哲勝主編,房地合一課徵交易所得稅法律與政策,2015年4月,頁251-270。
21. 謝哲勝,民法債編增訂第一六六條之一評析,收錄於:第二屆公證法學術研討會(台中地區)論文集,2007年5月,頁60-61。
三、 期刊論文(依姓氏筆畫排列)
1. 王銘正、游適銘,實價登錄制度──平均地權之繼往開來,現代地政,第348期,2013年11月,頁6-15。
2. 王進祥,捨簡就繁的稅制改革──房地合一所得稅,現代地政,第352期,2014年,頁116-123。
3. 王進祥,實價登錄與稅制改革,土地問題研究季刊,第11卷第3期,2012年9月,頁98-108。
4. 王進祥,實價登錄對我國不動產稅制之改革與影響,臺灣環境與土地法學雜誌,第1卷第3期,2012年9月,頁205-217。
5. 王進祥,「實價登錄」對實價課稅之影響,當代財政,第22期,2012年10月,頁52-62。
6. 王進祥,論我國不動產稅制之改革及其影響,財產法暨經濟法,第30期,2012年6月,頁109-153。
7. 王進祥,誰說沒在實價課稅?,當代財政,第31期,2013年7月,頁69-75。
8. 王春木、林鼎鈞,淺談「實價登錄」的意義與影響,現代地政,第341期,2012年1月,頁78-82。
9. 李惠宗,稅法上「經濟觀察法」的適用及其界限──兼論錯誤的實質課稅「原則」(上),法令月刊,第68卷第12期,2017年12月,頁1-22。
10. 李永然,從台灣房地產現況談雙贏之居住正義的實現,人權會訊,第120期,2016年4月,頁28-36。
11. 何懿貞,對地價調查估計規則之省思,土地問題研究季刊,第15卷第4期,頁91-101。
12. 吳金柱,所得稅法營利事業概念之探討,法令月刊,第55卷第7期,2004年7月,頁51-64。
13. 吳家良,對房屋稅地段調整率之我見,稅務旬刊,第947期,1978年1月,頁6-7。
14. 吳俊志,「囤房稅」的利與弊,月旦會計網,第11期,2019年11月,頁1-3。
15. 卓輝華,不動產實價登錄與正常價格之探討,現代地政,第340期,2011年11月,頁148-157。
16. 花敬群,不動產稅制改革議題與策略,當代財政,第36期,2003年12月,頁10-11。
17. 花敬群,臺灣不動產稅制改革問題與方向,財稅研究,第43卷第5期,2014年,頁61-77。
18. 林英彥,平均地權土地政策之檢討,立法院院聞,第31卷第9期,2003年9月,頁44-47。
19. 林英彥,對修訂地價調查估計規則之建議,人與地月刊,第214期,10、11月號,2001年,頁15-20。
20. 林惠娟,課徵房屋稅為目的之建築物估價問題探討──以路街調整率之合理性為例,土地問題研究季刊,第4卷第1期,2005年3月,頁100-110。
21. 林子欽、林子雅,公部門不動產估價成效評估──公平性之觀點,住宅學報,第17卷第2期,2008年12月,頁63-80。
22. 林怡君,應用地理資訊系統於地價區段劃分之探討,土地問題研究季刊,第4卷第2期,2005年6月,頁125-129。
23. 林建甫、傅雅琳,健全房地產稅制的思考與作為,當代財政,第9期,2011年9月,頁35-43。
24. 林俊宏、陳雪貞,探討土地增值稅與房地合一所得稅之稅額計算立法,中正財經法學,2020年1月,頁123-159。
25. 林子傑,論商譽攤銷稅法爭訟之舉證責任與協力義務──評釋最高行政法院100年度12月份第1次庭長法官聯席會議決議及102年相關司法院大法官不受理決議,法令月刊,第65卷第9期,2014年9月,頁34-61。
26. 林旺根,不動產交易實價登錄立法後的執行問題,現代地政,第340期,2011年11月,頁136-147。
27. 林旺根,實價登錄揭露後對不動產交易市場及稅制之影響與展望(一),現代地政,第347期,2013年 7 月,頁18-27。
28. 林中森,論不動產交易資訊透明化之政策功能,現代地政,第344期,2012年10月,頁6-8。
29. Joachim Englisch著,邱晨譯,客觀淨額所得原則的憲法基礎以及界限,成大法學,第31期,2016年6月,頁55-102。
30. 周家寅,論民法第一六六條之一施行後公證人在不動產交易制度之角色,公證法學,第9期,2013年8月,頁28-47。
31. 姜炳俊,德國民法上之所有權變動,財產法暨經濟法,第5期,2006年3月,頁31-51。
32. 柯格鐘,不動產稅制改革芻議(上),稅務旬刊,第2224期,2013年7月,頁23-27。
33. 柯格鐘,不動產稅制改革芻議(中),稅務旬刊,第2227期,2013年8月,頁27-31。
34. 柯格鐘,稅捐協力義務、推計課稅與協力義務違反的制裁──以納稅者權利保護法第14條規定討論與條文修正建議為中心,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110期,2019年6月,頁1-91。
35. 柯格鐘,論量能課稅原則,成大法學,第14期,2007年12月,頁55-120。
36. 柯格鐘,論所得稅法上的所得概念,臺大法學論叢,第37卷第3期,2008年9月,頁129-188。
37. 柯格鐘,財政權限劃分與地方稅,法令月刊,第67卷第7期,2016年7月,頁75-127。
38. 柯格鐘,不必要的違憲宣告──談釋字第705號捐地節稅金額認定之違憲(下),稅務旬刊,第2236期,2013年11月,頁24-31。
39. 柯格鐘,公法債務與私法債務──稅捐債務法之基本問題,月旦法學,第235期,2014年12月,頁198-218。
40. 柯格鐘,房地合一實價課稅問題與挑戰,稅務旬刊,第2269期,2014年10月,頁20-25。
41. 洪家殷,論行政調查中職權調查之概念及範圍——以行政程序法相關規定為中心,東吳法律學報,第21卷第3期,2011年12月,頁1-42。
42. 苗語,居住正義從實價登錄開始,稅務旬刊,第2168期,2011年12月,頁17-18。
43. 范文清,職權調查、推計課稅、自由心證——以最高行政法院91年度判字第2196號判決為中心,臺灣法學雜誌,第174期,2011年4月,頁67-75。
44. 范文清,薪資扣繳所得稅之扣繳義務人及其責任之研究,東海大學法學研究,第47期,2015年12月,頁1-74。
45. 翁燕菁,適足居住權之可裁判性——初探國際人權法及其實踐,全國律師月刊,第19卷第1期,2015年1月,頁4-17。
46. 孫克難,憲法規範與土地稅何去何從?,財稅研究,第38卷第1期,2006年1月,頁32-46。
47. 高烊輝,淺論營利事業併同出售房地時其取得成本之推計核定,稅務旬刊,第1961期,2006年3月20日,第34-38頁。
48. 徐忠賢,健全房地產市場手段——實價課稅之討論,土地問題研究季刊,第40期,2011年11月,頁180-194。
49. 許宗力,基本權利第二講:基本權利的功能,月旦法學教室,第2期,2002年12月,頁72-80。
50. 黃茂榮,不動產價格之狂飆及其管制(下),植根雜誌,第28卷第10期,2011年7月,頁1-40。
51. 黃茂榮,不動產稅制之建構及不動產市場之宏觀調控(下),植根雜誌,第33卷第1期,2017年1月,頁1-10。
52. 黃茂榮,不動產稅及其對不動產產業的經濟引導,植根雜誌,第24卷第12期,2008年12月,頁1-40。
53. 黃茂榮,土地增值稅之滯納及無償移轉的徵免,植根雜誌,第21卷第1期,2005年1月,頁7-14。
54. 黃茂榮,重複課稅,植根雜誌,第23卷第5期,2007年5月,頁1-26。
55. 黃素津,臺北市房屋稅改作法與效益,稅務旬刊,第2270期,2014年10月,頁7-12。
56. 黃士洲,徵納協同主義下稅捐調查與協力義務的交互影響關係──兼論製造費用超耗剔除的規定與實務,月旦法學雜誌,第117期,2005年2月,頁90-111。
57. 黃源浩,企業併購案件中的商譽攤銷與納稅人協力義務的界限,輔仁法學,第49期,2015年6月,頁155-218。
58. 黃烱輝,不動產交易實價申報登錄後政府應有之作為,現代地政,第344期,2012年10月,頁82。
59. 陳明燦、張捷誠,我國個人房地交易所得稅之法制分析──以稅基認定為中心,財產法暨經濟法,第46期,2016年6月,頁1-33。
60. 陳明燦,我國房地合一課徵交易所得稅之法制分析──兼論所得稅法修正內容,財稅研究,第44卷第6期,2015年11月,頁69-95。
61. 陳明燦,我國房屋現值評定法制問題分析──以房屋稅條例第11條為中心,臺灣環境與土地法學雜誌,第7期,2013年9月,頁169-179。
62. 陳明燦,地價稅減免與申報協力義務──兼論最高行政法院100年度3月份第一次庭長法官聯席會議決議,臺灣環境與土地法學雜誌,第1卷第3期,2012年9月,頁162-182。
63. 陳明燦,論我國土地增值稅記存法律問題──以臺北高等行政法院106年度訴更一字第23號判決為中心,全國律師,第23卷第11期,2019年11月,頁79-96。
64. 陳明燦,我國不動產買賣實價申報登錄相關法律問題分析,臺灣環境與土地法學雜誌,第2卷第3期,2014年8月,頁85-99。
65. 陳清秀,有關繼承房地出售之財產交易所得之計算,稅務旬刊,第2385期,2017年12月,頁12-15。
66. 陳清秀,房地產稅法上財產估價之原則及其權利救濟,月旦法學雜誌,第292期,2019年9月,頁92-112。
67. 陳清秀,論稅法上類型化(上),法令月刊,第59卷第4期,2008年4月,頁69-85。
68. 陳清秀,論稅法上類型化(下),法令月刊,第59卷第5期,2008年5月,頁88-106。
69. 陳清秀,推計課稅與處罰──評析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八年八月份第二次庭長法官聯席會議決議,月旦法學雜誌,第181期,2010年6月,頁233-247。
70. 陳敏,對財產權移轉課稅行為之課稅──債權行為課稅貨物權行為課稅?,政大法學評論,第69期,2002年3月,頁127-165。
71. 陳敏,租稅課徵與經濟事實之掌握──經濟考察方法,政大法學評論,第26期,頁1-25。
72. 陳建元、李秀珍,公告土地現值制度變遷之分析及其對市價徵收政策之影響,公共行政學報,第46期,2014年3月,頁59-85。
73. 陳德翰、王宏文,臺北市房屋公平性之研究──兼論豪宅稅之合理性,行政暨政策學報,第53期,2011 年 12 月,頁115-162。
74. 康秋桂,從實價登錄看不動產交易資訊透明化──以新北市為例,現代地政,第352期,2014年11月,頁32-40。
75. 彭忠義,由資訊隱私保護檢視不動產實價登錄制度,土地問題研究季刊,第12卷第2期,2013年6月,頁114-129。
76. 游適銘,土地正義與居住正義之實踐──實價登錄三法之探討,臺灣環境與土地法學雜誌,第1卷第1期,2012年4月,頁20-24。
77. 游能淵,土地增值稅按實際移轉價格課徵之探討,稅務旬刊,第1489期,1993年2月,頁7-15。
78. 游振輝,從不動產總價分離房地價格之探討,土地問題研究季刊,第4卷3期,2005年9月,頁96-105。
79. 張碧珠,房屋街路等級調整率之探討,稅務旬刊,第2202 期,2012年11月,頁7-10。
80. 張於節,房價評定應由中央訂標準(下),稅務旬刊,第2243 期,2014年1月,頁21-23。
81. 梁仁旭、廖彬傑、陳奉瑤、葉惠中,應用克利金法輔助地價區段劃設之研究,台灣土地研究,第18卷第2期,2015年11月,頁1-20。
82. 曾邑倫,土地增值稅存廢之研究,世新法學,第4卷第2期,2011年6月,頁119。
83. 曾國鈞,「市價徵收查估」與「不動產成交實際資訊登錄」分析──以臺中市為例,現代地政,第348期,2013年11月,頁33-48。
84. 葛克昌,房地合一稅及其憲法課題,會計師季刊,第267期,2016年6月,頁62-74。
85. 葛克昌,特別公課與地方財政工具,臺灣法學雜誌,第213期,2012年12月,頁146-156。
86. 葛克昌,稅捐行政法:第三講──稅捐申報與納稅人權利,月旦法學教室,第90期,2010年4月,頁74-83。
87. 葛克昌、黃士洲,稅捐協力義務與推計課稅,臺灣法學雜誌,第173期,2011年4月,頁3-17。
88. 戴秀雄,從職業自由的限制淺談地政士的實價登錄義務,臺灣環境與土地法學雜誌,第15期,2015年4月,頁21-42。
89. 廖欽福,當走在鋼索的「居住正義」遇到海市蜃樓的「社會住宅」,月旦法學教室,第160期,2016年2月,頁47-63。
90. 廖欽福,財政收支劃分法的法律課題(四):統籌分配稅(上),稅務旬刊,第2037期,2008年4月,頁45-48。
91. 劉維真,居住正義的課題──實價登錄或實價課稅,臺灣環境與土地法學雜誌,第1卷第1期,2012年4月,頁9-19。
92. 劉厚連,推動不動產實價課稅之政策分析與修法方向,國會月刊,第40卷第6期,2012年6月,頁79-114。
93. 蔡維音,「社會權」此概念有何作用,月旦法學教室,第110期,2011年12月,頁12-14。
94. 蔡吉源,台灣土地課稅制度:問題、影響與改革,台灣土地研究,第3期,2001年11月,頁37-82。
95. 蔡孟彥,夫妻贈與免稅應重新考量──大法官釋字第647號解釋之簡介,稅務旬刊,第2057期,2008年11月,頁16-22。
96. 蔡茂寅,財政收支劃分之制度與法理──兼及2012年財劃法修正草案之檢討(上),月旦法學教室,第153期,2015年7月,頁39-50。
97. 蔡旻耿、陳星佑、張鈺光,不動產成交實際資訊權利人申報登錄之研究──以地政三法部分修正條文為中心,土地問題研究季刊,第11卷第3期,2012年9月,頁87-97。
98. 蔡旻耿、楊祥銘、陳星佑、蘇榮淇,地政士法實價登錄客觀不能,土地問題研究季刊,第13卷第2期,2014年6月,頁114-123。
99. 蔡旻耿,地政士實價登錄適法性之研究,土地問題研究季刊,第13卷第1期,2014年3月,頁100-113。
100. 鄭惠佳,民法第166條之1施行的可行性分析,財產法暨經濟法,第29期,2012年3月,頁61-118。
101. 蕭輔導,淺談不動產交易成交案件實際資訊申報登錄制度,現代地政,第344期,2012年10月,頁9-14。
102. 謝哲勝,房地合一課徵所得稅修法簡介與評析,月旦法學雜誌,第247期,2015年12月,頁100-112。
103. 謝如蘭,從實價登錄看我國不動產實價課稅制度之可行性(二),植根雜誌,第31卷第4期, 2015年4月,頁127-141。
104. Matthias Wetzel著,謝如蘭譯,不動產移轉的稅法上告知以及協力義務,植根雜誌,第31卷第4期,2015年4月,頁142-160。
105. 蘇吉雄,評析房地合一課徵所得稅申報作業要點,全國律師,第21卷第12期,2017年12月,頁73-80。
106. 蘇志超,地價調查、公告與不動產鑑價及估價之評議,人與地,第183期,1999年3月,頁37-41。
四、 學位論文(依姓氏筆畫排列)
1. 呂承翰,不動產稅制與實價課稅,國立中正大學財經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年7月。
2. 郭芝明,論我國新制房地合一交易所得稅:兼論與土地增值稅之比較及關係,國立臺灣大學科際整合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9年5月。
3. 張寵文,我國實施標準地估價制度之可行性,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3年7月。
4. 陳逸帆,論證券交易所得之課稅,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9月。
5. 鄭庭侑,資本利得本質與課稅方法之研究—以日本所得稅法讓渡所得為例,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10月。
6. 蘇惠屏,房屋稅條例課稅制度之分析──以評定現值及稅率為中心,東吳大學法律學系碩士在職專班財經法律組碩士論文,2016年7月。
五、 其他
1. 內政部2014年2月20日研商「不動產成交案件實際資訊申報登錄制度通盤檢討」會議紀錄。
2. 內政部2016年12月20日研商「實價登錄三法修正草案」會議紀錄。
3. 立法院公報,第89卷第23期,2000年4月。
4. 立法院公報,第104卷第51期4250號一冊審查報告,2015年6月5日。
5. 李顯峰,資本利得課稅問題,行政院賦稅改革委員會研究報告,2011年11月。
6. 陳家正,我國房屋稅評價制度之探討──以高雄市為例,高雄市稅捐稽徵處99年度研究發展成果報告,2010年9月,頁48-54。
7. 游適銘,地價基準地與區段地價制度結合之研究,內政部自行研究報告,2007年11月。
8. 張金鶚、花敬群、江穎慧,不動產交易實價登錄之研究,內政部委託研究報告,2012年11月。
9. 臺北市政府市政顧問財政組2018年第1次會議會議紀錄。
10. 蔡吉源,土地交易課稅之研究,財政部賦稅署暨稅制委員會委託研究專案研究報告,1999年3月。
11. 蘇艷紅,建立合理不動產估價制度之研究以嘉義市地價基準地為例,嘉義市政府98年市政革新及自行研究報告,2009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