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致畬
Chen, Chih-Yu
論文名稱: 中國東方航空的國有企業改革-新制度主義之分析
China's State-Owned Enterprises Reform of China Eastern Airlines-The Analysis of New Institutionalism
指導教授: 宋鎮照
Soong, Jenn-Jaw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社會科學院 - 政治經濟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Political Economy
論文出版年: 2010
畢業學年度: 9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8
中文關鍵詞: 新制度主義中國國有企業改革中國東方航空中國航空產業
外文關鍵詞: New Institutionalism, China Eastern Airlines, China Aviation Industry
相關次數: 點閱:81下載:7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擬以新制度主義為研究途徑,藉由新制度主義之中的歷史制度主義運用理性選擇中路徑依賴的概念,解釋制度如何受到歷史的影響,進而產生制度依循的因果觀。並且就中國國有企業改革理論的背景、改革時間的歷程,分析中國航空產業的國有企業市場改革變遷,在回顧國家機關修訂制度政策與航空產業之間的互動歷程中,探討中國的航空產業的發展改革脈絡,以及對中國政治經濟社會的影響與關聯。
    本論文使用中國東方航空作為個案研究分析,瞭解中國東方航空在長期虧損之下,期望透過改革方案增加其競爭能力,因此試圖引進新加坡航空為戰略投資者失敗之後,後來則是國資委下達通知以換股吸收合併上海航空,藉此討論中國國家機關在國企改革中扮演的角色,對國企、國家、市場的研究。本文認為,中國航空產業仍然是透過中國國家機關的指導原則下進行市場經濟改革,在歷史新制度主義的路徑依賴之下,說明了中國國家機關要把中國東方航空,乃至於是對於中國國有企業做大做強的決心。

    This Paper uses a specific example in the Chinese aviation industry to highlight how market systems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re affected by historical events, investigating the inter-dependence betweens systems and the corresponding institutions. Specifically, the Paper utilizes ‘Historical Institutionalism’ – a sub-branch of the general concept of ‘New Institutionalism’ – as the primary theoretical basis to illustrate the arguments put forth. Under this theoretical framework, the background of Chinese state-own enterprises’ systemic reform would be highlighted to illustrate milestones in their contemporary reformative history. Subsequently, a detailed review of the policies and observed changes within the Chinese aviation industry would be attempted to provide perspectives on the reforms and developments of the Chinese aviation industry, leading into a discussion on their corresponding influences on China’s political economy.
    The China Eastern Airlines would be used as the primary case study.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airline’s prior history of recurring losses, its subsequent attempts at systemic reform to regain competitiveness, and the eventual intervention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 to facilitate the airline’s mergence with the Shanghai Airlines after a highly publicized failure at ‘strategic partnership’ with Singapore Airlines Pte Ltd to revive the company, will showcase the synergy and role of the stat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nd the market in China. This Paper submits that the Chinese Aviation Industry has always and still is currently driven and guided by state organs in its market-economic reforms. Using ‘Historical Institutionalism’as 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state’s role in the reform and revival of China Eastern Airlines, it would further be submitted that the Chinese resolve to expand and strengthen its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s evident and undeniable.

    第一章、緒論 1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研究問題 6 第三節、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7 第二章、理論與文獻回顧 8 第一節、新制度主義 8 一、新制度主義的起源 8 二、新制度主義的分類 11 三、制度變遷理論 12 第二節、中國國有企業改革 14 一、中國國有企業的定義 14 二、中國國有企業改革的文獻回顧 15 三、中國國有企業改革的其他相關理論 20 第三節、中國航空產業改革 22 一、中國航空產業改革的文獻回顧 22 二、東方航空的文獻回顧 23 第三章、研究方法與架構 26 第一節、研究設計與架構 26 第二節、研究方法 28 一、個案研究分析法 28 二、文獻分析法 29 三、歷史研究法 30 第三節、研究流程與章節安排 31 第四節、資料來源 34 第四章、中國航空產業的改革與現狀 37 第一節、中國國有企業改革的時間歷程 37 第二節、中國航空產業改革的時間歷程 42 第三節、中國航空產業的發展現況 48 第五章、中國航空產業的困境與發展 69 第一節、國際環境因素 69 第二節、國內環境因素 71 第三節、政府政策因素 77 第六章、個案研究-中國東方航空 82 第一節、東方航空的發展歷程 82 第二節、引進戰略投資者 86 第三節、政府主導合併上海航空 88 第四節、重組後的新東方航空 91 第七章、新東方航空的發展策略 93 第一節、中國政府的政策方針 93 第二節、新東方航空的企業發展 94 第八章、結論 99 第一節、理論意涵 99 第二節、研究發現 100 第三節、後續研究與發展 102 參考文獻 105 附 錄 116 附錄一、中國東方航空公司基本資料 116 附錄二、新加坡航空公司基本資料 117 附錄三、中國上海航空公司基本資料 118 附錄四、重組後的新東方航空公司基本資料 119 附錄五、2006-2009年東方航空事件一覽表 121 附錄六、中國中央國有企業一覽表 126

    一、英文部份
    (一)、書籍
    Andrew G. Walder, Communist Neo-Traditionalism: Work and Authority in Chinese Industry (Berkel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6).
    Martin King Whyte, William L. Parish, Urban Life in Contemporary China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4).
    Martin King Whyte, William L. Parish, Village and Family in Contemporary China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79).
    Nan Lin, Social Capital: A Theory of Social Structure and Action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Oliver E. Williamson, The Economic Institutions of Capitalism: firms, markets, relational contracting (New York : The Free Press, 1985.)
    Peter B Evans, Dietrich Rueschemeyer, and Theda Skoepol,eds., Bringing the State Back In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5).
    Ronald I. McKinnon, Gradualism Versus Rapid Liberalization in socialist Economies, in Proceedings of the World Bank Annual Conference on Development Economics (Washington, D.C.: The World Bank, 1994).
    Steinmo Sven,Thelen Kathleen, eds, Structuring Politics: Historical Institutionalism, in Comparative Analysis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2).
    Steven Cheung, Will China Go ‘Capitalist’? An Economic Analysis of Property Rights and Institutional Change, Hobart Paper 94, the Institute of Economic Affair (Norfolk: Therford Press Ltd, 1982).
    Susan H. Whiting, Power and Wealth in Rural China: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Institutional Change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Susan L. Shirk, The Political Logic of Economic Reform in China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2).
    Wang, Hui, The Gradual Revolution: China’s Economic Reform Movement. (New Brunswick: Transaction Publishers, 1994) .
    Yasheng Huang, Inflation and Investment Controls in China: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Central-Local Relations during the Reform Era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二)、期刊論文
    Clack Gibson, “Development, the New Institutionalism, and Institutional Change,” paper presented at the 1996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Association Meetings, San Franciso, California.
    J. G. March and J. P. Olsen, “The New Institutionalism: Organizational Factors in Political Life,” Th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vol.78(1984), pp. 734-749.
    Nan Lin, Social Capital: A Theory of Social Structure and Action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Peter A. Hall and Rosemary C. R. Taylor, “Political Science and the Three New Institutionalisms, ”Political Studies, vol. 44, no. 5(1996), pp. 936-957.
    Robert E. Goodin,“Institutions and their Design,” in Robert E. Goodin, Eds., The Theory of Institutional Desig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4),pp.1-43.
    Ronald Coase, “The Nature of the Firm,” Economica, Vol. 4 (November 1937), pp. 386-405.
    Ronald Coase, “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 Journal of Law Economics, Vol. 3, No. 1 (October 1960), pp. 1-44.
    Thomas A. Koelble, “The New Institutionalism in Political Science and Sociology,” Comparative Politics, Vol. 27 (1995), pp. 231-243.

    二、中文部份
    (一)、書籍
    Douglass North, Institutions, 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中譯本為劉瑞華譯:《制度、制度變遷與經濟成就》,(台北:時報文化,1994)。
    Jan-Erik Lane&Svante Ersson原著,何景榮譯:《新制度主義政治學》,(台北:韋伯,2002年)。
    Robert K. Yin原著,尚榮安譯:《個案研究》,(台北:弘智文化,2001年)。
    Ronald H. Chilcote原著,高金舌、高戈合譯:《比較政治經濟學理論》,(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年)。
    中國民用航空局編:《中國民航改革開放三十年》,(北京:中國民航出版社,2009年)。
    王玉民:《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原理》,(台北:洪葉文化事業,1994年)。
    王洛林主編:《中國戰略機遇期的經濟發展研究報告2005~2020》,(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年)。
    王燕、白雪潔:《中國交通運輸產業的政府規制改革》,(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10年)。
    王躍生:《新制度主義》,(台北:揚智,1997年)。
    白雪潔、王燕:《中國交通運輸產業的改革與發展》,(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10年)。
    伍永樑等:《大中華地區的航空公司》,(香港:共和媒體,2007年12月)。
    朱雲志:《航空業務》,(台北:揚智文化,2001年11月)。
    何秉孟編,《產權理論與國企改革─兼評科斯產權理論》,(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年)。
    冷則剛:《資訊產業全球化的政治分析:以上海市發展為例》,(台北:印刻出版公司,2002年)。
    何思因、陳德昇、耿曙編:《中國大陸研究:方法與成果》,(台北:政大國關中心,2003年)。
    吳敬璉:《當代中國經濟改革》,(台北:McGraw Hill台灣分公司,2005年)。
    宋鎮照:《社會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2004年)。
    宋鎮照:《發展政治經濟學-理論與實踐》,(台北:五南圖書出版,1995年)。
    李英明:《新制度主義與社會資本》,(台北:揚智文化,2005年)。
    李家祥:《大道相通》,(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8年1月)。
    姜長英:《中國航空史》,(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0年)。
    科斯:《企業、市場與法律》,(香港:三聯書店,1990年)。
    馬祥祐:《兩岸國企改革研究-改革模式的省思與建構》,(嘉義:紅豆出版社,2008年)。
    張五常:《中國的經濟制度》,(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年)。
    張卓元、鄭海航編:《中國國有企業改革30年回顧與展望》,(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
    陳生洛:《中國國有企業的產權變革與黨的領導》,(台北:韋伯,2004年)。
    鄒讜:《二十世紀中國政治:從宏觀歷史與微觀行動的角度看》,(香港:牛津大學,1994年)。
    劉世錦、張文魁:〈我國民航運輸企業改革與重組的思路研究〉,《管理世界》2000年4月,頁66-77。
    樊綱:《漸進改革的政治經濟學分析》,(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1996年)。
    蕭新煌:《低度發展與發展:發展社會學選讀》,(台北:巨流圖書,1985 年)。
    諾斯:《制度、制度變遷與經濟績效》,(香港:三聯書店,1994年)。
    薛曉源、陳家剛編:《全球化與新制度主義》,(台北:五南圖書出版,2007年)。

    (二)、期刊
    王良能,〈公司治理:中共大型國有企業的罩門,《花蓮師院學報(綜合類)》,第18期(2004/04/01),頁39-50。
    王信賢:〈當代西方「中國研究」之新制度典範分析〉,《中國大陸研究》,第43卷8期,2000年8月,頁23-46。
    石之瑜:〈新制度主義建構理性中國的成本〉,《問題與研究》,第36卷11期,1997年11月,頁1-22。
    朱蓓蕾:〈中共中央與地方政經關係的互動關係:新制度主義之分析〉,《東亞季刊》,第31卷,第4期,2000年,頁29-62。
    余世文:〈東方航空公司失手套期保值研究〉,《合作經濟與科技》,總第373 期,2009年7月號,頁83-84。
    吳玉山,〈回顧中國大陸產權改革〉,《香港社會科學學報》,第14期,1999年,頁175-199。
    吳玉山,〈探入中國大陸經改策略之研究:一個比較的途徑〉,《中國大陸研究》,46卷3期,2003年5月,頁1-30。
    宋國誠:〈全球化與中國:機遇、挑戰與調適〉,《中國大陸研究》,第45卷第2期,2002年3、4月,頁2-12。
    宋國誠:〈國家障礙-中國大陸國有企業改革的分析視角〉,《中國大陸研究》,42卷3期,1999年3月,頁3-23。
    宋國誠:〈產權理論與中國大陸的國有企業改革〉,《中國大陸研究》,第43卷第3期,2000年3月,頁27-57。
    宋國誠:〈新制度主義與中國國有企業改革-一個分析框架的運用〉,《中國大陸研究》,第43卷第2期,2000年2月,頁37-78。
    宋鎮照:〈從全球化與區域化分析東協的台海兩岸發展策略選擇〉,《遠景基金會季刊》,第5卷第4期,2004年10月,頁154-155。
    洪輝:〈論大陸國有企業的債務危機〉,《中國大陸研究》,第39卷第8期,1996年。
    胡至沛:〈新制度主義的檢視與反思〉,《中國行政評論》,第11卷1期,2001年12月,頁145-162。
    孫利珍:〈由「東航事件」簡析企業核心人才留任〉,《商場現代化》,2009年3月,頁287。
    徐斯勤:〈新制度主義與當代中國政治研究:理論與應用之間對話的初步觀察〉,《政治學報》,2001年12月,第32期,頁95-168。
    高建:〈從東航「返航門」看航空業的勞資關係〉,《中共常春市委黨校學報》,2008年10月,頁53-54。
    馬祥祐:《中國大陸國企改革模式分析-全球化與在地化改革觀點的對話與激盪》,國立嘉義大學通識學報,第六期,2008年,頁325-360。
    許源派:〈中共國有企業改革之分析(1978-2001年)〉,《東亞季刊》,2002年,第33卷第3期。
    陳永生:〈大陸實施債轉股的政策分析〉,《中國大陸研究》,2000年,第343卷第3期,頁59-83。
    陳敦源:〈新制度論的範圍與方法:一個理性選擇觀點的方法論檢視〉,《行政暨政策學報》,2001年,第3期,頁129-184。
    程博、劉迎春:〈基於薪酬視角分析東航返航事件〉,《商場現代化》,2008年9月,頁86-87。
    陽芳:〈中國國有企業重組實踐之探討〉,《商場現代化》,第451期,2005年12月,頁296-297。
    黎家琪:〈東航事件看企業與員工心理契約〉,《經營與管理》,2008年,頁86-87。
    魏澤民:〈中國國有企業改革-政企關係之探討〉,《共黨問題研究》,第25卷6期,1999年6月。
    羅仲偉:〈中國國有企業改革:方法論和策略〉,《中國工業經濟》,總250期,2009年1月。

    (三)、論文
    王東:《中國東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客運服務品牌戰略研究》,中國西北大學碩士論文,2008年。
    伍向豪:《中國國有企業改革企業督導體制之研究:以股份制與集團化企業為例》,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論文,2000年。
    何春琳:《中國東方航空客運中轉收益管理研究》,中國上海交通大學碩士論文,2008年。
    吳祈芬:《外資購併中國國有企業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論文,2005年。
    李建明:《從政治經濟學的觀點分析中共國有企業之改革》,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所論文,1996年。
    林佳音:《中共「十五大」後國有企業改革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所論文,2000年。
    況正吉:《中國大陸與俄羅斯政治經濟改革對於大型國有企業公司治理之影響:以比較俄國統一電力公司和中國華能集團公司為例》,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博士論文,2006年。
    洪宇均:《論中國大陸股權分置改革之法制 ─「全流通」市場之轉機與危機》,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洪韶君:《以企業併購方式解決中國國有企業代理問題之研究》,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論文,2004年。
    紀賀銘:《外商併購中國國有企業問題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論文,2003年。
    張緒金:《中國東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危機管理現狀及對策研究》,中國南京理工大學碩士論文,2008年。
    陳柏奇:《中國國有企業之公司治理研究-契約失效問題》,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班論文,2004年。
    郭鶴田:《中國大陸國有企業民營化制度與模式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曾一桓:《中國大陸國有企業進行跨國併購之研究:以國家中心論之研究途徑分析》,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所,2007年。
    楊志鵬:《中國大陸金融不良債權之政經分析:1979年後國家機關角色》,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所論文,2003年。
    溫婷雅:《中國大陸國有企業兼併制度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廖顯仁:《中國國有企業改革之研究-新制度經濟學的觀點》,東海大學政治系碩士班論文,2004年。

    (四)、雜誌
    朱鋒:〈東航套保巨虧的來龍去脈-公司風險管理與衍生工具套保機制研究〉,《中國證券期貨》,2009年7月,頁4-24。
    季敏華、沈乎、陳中小路:〈東航上航合併尚在博弈階段〉,《財經》,2009年1月20日。
    崔長峰:〈破解東航困局〉,《上海財經》,2009年1月,頁47-48。
    陳致畬:〈中國京滬空中快線與台灣北高航線的反思〉,《Airway世界民航雜誌》,第124期,2007年10月15日,頁13。
    陳致畬:〈東航股權之爭各說各話〉,《Airway世界民航雜誌》,第129期,2008年3月15日,頁10。
    談佳隆:〈東航上航重組幕後〉,《中國經濟週刊》,2009年第24期,頁16-19。

    (五)、報紙
    王志彥:〈東航上航何以破解十年僵局?〉,《解放日報》,2009年6月10日,http://big5.eastday.com:82/gate/big5/jfdaily.eastday.com/j/20090610/u1a584829.html (瀏覽日期:2009年10月22日)。
    柴瑩輝:〈東航上航糾結重組 誰是失意者?〉,《中國經營報》,2009年6月13日
    彭媁琳:〈新航入股東航案 確定破局〉,《工商時報》,2008年8月12日。
    賈遠琨:〈東上聯姻或將引發我國民航業第三次重組浪潮〉,《經濟參考報》,2009年10月14日,http://news.carnoc.com/list/145/145169.html (瀏覽日期:2009年10月22日)。
    賈遠琨:〈從「東上重組」看中國民航市場格局微妙之變〉,《新華網》,2009年10月10日,http://news.carnoc.com/list/144/144937.html (瀏覽日期:2009年10月22日)。
    賈遠琨:〈新東航「破殼」國航南航添「新愁」〉,《國際金融報》,2009年10月12日,http://big5.ce.cn/cysc/jtys/hangkong/200910/12/t20091012_19764612.shtml (瀏覽日期:2009年10月22日)。
    謝鵬發:〈民航業巨虧之源〉,《南方周末》,2008年11月28日。

    (六)、研究報告
    〈中國東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年度報告〉,《東方航空》,2006年。
    〈中國東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年度報告〉,《東方航空》,2008年。
    〈中國東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年度報告〉,《東方航空》,2009年。
    〈中國東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半年度報告〉,《東方航空》,2009年。
    〈中國東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第三季度報告〉,《東方航空》,2009年。
    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企業改革局、上海柏年律師事務所聯合課題組:〈第十七期:資本市場發展與國資管理改革〉,《上證聯合研究計畫》,2007年10月,http://www.sse.com.cn/cs/zhs/xxfw/research/plan/plan20071227j.pdf (瀏覽日期:2009年10月10日)。

    (七)、網站
    〈東航上航聯合重組〉,《東方航空官方網站》,
    http://expo.ce-air.com/dongshangchongzu/dong%20shang/index.html

    中國:
    上海證券交易所,http://www.sse.com.cn
    上海證券報,http://www.cnstock.com/
    中國上海航空,http://www.shanghai-air.com/
    中國民用航空-航彩網,http://www.avbuyer.com.cn/
    中國民用航空總局,http://www.caac.gov.cn/E_PubWebApp/index.aspx
    中國民航資訊網,http://www.caac.cn.net/
    中國東方航空,http://www.ce-air.com/
    中國證券報,http://www.cs.com.cn/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http://www.sasac.gov.cn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http://www.sdpc.gov.cn/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國家統計局網,http://www.stats.gov.cn
    民航資源網,http://www.carnoc.com/
    香港證券交易所,www.hkex.com.hk

    美國:
    巴西航空工業公司(Embraer),http://www.embraer.com/;http://www.embraer.com.cn/
    波音公司(The Boeing Company),http://www.boeing.com;http://www.boeingchina.com
    空中巴士(Airbus),http://www.airbus.com/;http://www.airbuschina.com.cn/
    美國航空運輸協會(Air Transport Association),
    美國聯邦航空局(Federa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http://www.faa.gov/

    國際組織:
    國際民航組織(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Organization, ICAO),http://www.icao.int/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nternational Air Transport Association, IATA),http://www.iata.org/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中國北京辦事處,http://www.iata-asd.com/
    國際機場協會(Airports Council International, ACI),http://www.airports.org
    空服品質全評鑑(Skytrax),http://www.airlinequality.com/

    台灣:
    Airway世界民航雜誌,http://www.airway.com.tw/
    台灣新生報航運網,http://www.tssp.com.tw/
    行政院交通部民航局,http://www.caa.gov.tw/
    行政院交通部運輸研究所,http://www.iot.gov.tw/mp.asp
    航貿週刊,http://www.shippingdigest.com.tw/

    下載圖示 校內:2013-08-11公開
    校外:2013-08-11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