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黃煜彬
Huang, Yu-Pin
論文名稱: 區域所得空間分佈之時空變遷情形之探討
A Spatio-Temporal Analysis of Regional Income Distribution
指導教授: 鄒克萬
Tsou, Ko-Wa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規劃與設計學院 - 都市計劃學系
Department of Urban Planning
論文出版年: 2005
畢業學年度: 9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11
中文關鍵詞: 空間自我相關區域所得分配
外文關鍵詞: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Regional Income Distribution
相關次數: 點閱:116下載: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運用空間自我相關方法之理論及技術,並配合地理資訊系統之輔助分析功能,嘗試整合發展出一套較適合區域所得空間分佈研究之研究方法。本研究以台灣地區及北部區域作為實證對象,採用1983至2003年間所得分佈之資料進行空間變化及特性的實證分析,以供未來研擬相關政策之參考依據。實證結果顯示出:第一、區域所得分佈呈現南北兩極化之現象。;第二、台灣地區東部與西部區域所得空間結構明顯不同。

      此外,本文亦透過北部地區的地方財政因素與地方平均所得的交叉分析,以探討中央資源之分配是否合乎空間公平性,實證結果發現上級政府對於發展較落後之地區投入較大量之資本以均衡區域發展,然而北部地區部分縣市中央補助款偏高之情形則呈現財政補助不公平之現象。

      This study attempted to develop a better approach for spatio-temporal analysis of regional income distribution by putting theory of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and GIS analysis functions together. We take Taiwan and North region of Taiwan as examples, by adopting the data of spatial vari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income distribution to move on the empirical analysis during 1983-2003 years. The empirical study shows:First, the regional income distribution reveals deep gaps between North and South region of Taiwan. Second, the regional income construction reveals deep differences between East and West region of Taiwan.

      Besides, this study also analyzed whether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resources by the authorities is equal by analyzing the financial factors and income of the regions. We found that the authorities put more investments to the undeveloped regions for the goal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equilibrium. However, it also reveals the unequal phenomenon of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subsidies by the authorities in North region of Taiwan.

    第一章 緒論 1-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1 第二節 研究內容與方法 1-3 第三節 研究範圍界定 1-4 第四節 研究流程 1-5 第二章 文獻回顧 2-1 第一節 區域發展之相關理論及文獻回顧 2-1 第二節 公平性之探討 2-10 第三節 空間統計 2-13 第四節 空間自我相關分析 2-17 第三章 研究方法設計 3-1 第一節 屬性資料之說明及資料庫之建立 3-1 第二節 區域所得空間分佈分析方法 3-3 第三節 區域所得與地方財政公平性評估程序 3-7 第四章 實證分析 4-1 第一節 區域所得差異 4-1 第二節 區域所得聚集 4-4 第三節 地方財政與地方所得關係之探討 4-2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5-1 第一節 結論 5-1 第二節 後續研究之建議 5-4 參考文獻 附錄一 2003年度各地區所得及空間自我相關分析表 附錄二 1993年度各地區所得及空間自我相關分析表 附錄三 1983年度各地區所得及空間自我相關分析表

    一、中文部分
    1.王慶輝譯,Loehr, W. and Powelson J.P.著,1987,《經濟發展暨所得分配經濟學》,國立編譯館。
    2.朱建銘,2000,〈土地利用空間型態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地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3.李玉華,1984,〈區域家庭所得分配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
    4.李秉謙,2003,〈全球化對我國所得分配的影響〉,中國文化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5.李朝賢,1993,《區域發展規劃》,臺北市:華泰。
    6.宜蘭縣政府,2002,〈宜蘭縣綜合發展計畫-第一次修訂〉,宜蘭縣政府。
    7.林尚德,2002,〈以反映空間不穩定性為基礎之土地估價模型建立〉,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
    8.林晶晶,2003,〈台灣知識密集服務業空間結構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9.林進森,2003,〈雲林縣家庭所得分配之研究 1979-2000〉,國立中正大學國際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10.姚希聖,2002,〈地區產業發展差異之生產環境條件的成本效果探討-台灣縣市地區的實證分析〉,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博士論文。
    11.韋端,2002,〈知識經濟對失業與所得分配之影響〉,《自由中國之工業》,Vol.92,No.12。
    12.唐富藏,1978,〈台灣區域所得分配變動之分析〉,《台灣所得分配會議》,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
    13.張秀玲,2001,〈整合空間統計技術之土地大量估價方法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
    14.張康妮,2003,〈所得分配與景氣循環關聯探討以1978-2001年台灣為例〉,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5.張朝欽,1996,〈臺灣地區家庭所得分配之研究〉,輔仁大學應用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16.莊翰華,1997,《都市財政理論與實務》,新竹市:建都文化。
    17.莊蕙華,2003,〈新興古典內生成長理論之實證分析〉,國立台灣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8.郭婉容,1978,〈台灣的都市化與所得分配〉,《台灣所得分配會議》,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
    19.陳昀燦,1995,〈內生化成長模型下:所得分配與經濟成長的關係〉,國立東華大學國際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20.陳淑芬,2004,〈貿易結構變遷對我國所得分配之影響〉,國立台北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1.陳慈仁,2001,〈台北市資訊軟體業與網際網路服務業區位分佈之研究〉,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22.麥朝成,1978,〈經濟發展、所得分配與工業位置之研究〉,《台灣所得分配會議》,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
    23.麥朝成、黃鴻,1995,《臺灣所得分配論文集》,臺北:聯經。
    24.黃信誠,2000,〈空間統計簡介〉,自然科學簡訊第十二卷第三期,pp.101-104
    25.黃昱翔,2004,〈產業結構對區域所得之影響—台灣地區實證研究〉,銘傳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6.黃幹忠,1991,〈台灣地區財政公平性與城鄉差異對區域間人口遷移影響之分析〉,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
    27.黃聖峰,2004,〈台灣各縣市經濟指標空間自相關分析-兼論工資收斂性假說〉,世新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8.楊晴惠,1997,〈考慮區域分配公平性之投資計畫評估〉,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
    29.鄒克萬,2000,〈區域人口分布之時空分析〉,台灣土地研究(原台灣土地科學學報)。
    30.賴孚權,1985,〈台灣地區區域家庭所得分配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經濟研究所碩論。
    31.謝銘智,2000,〈公共設施計畫空間公平性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
    32.邊裕淵,1979,〈台灣所得分配之研究〉,《三民主義研究所叢刊》,vol.1,中央研究院。

    二、西文部份
    1.Amos, Jr, O.M., 1988,〈Unbalanced regional growth and regional income inequality in the latter stages of development〉,《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Vol. 18, pp.549-566.
    2.Anselin, L. and Bao, S., 1997,〈Exploratory Spatial Data Analysis Linking SpaceStat and ArcView〉,《Recent developments in spatial analysis》,Springer.
    3.Anselin, L., 1995,〈Local Indicators of Spatial Association─LISA〉,《Geographical Analysis》, Vol. 27, pp.93-115.
    4.Clarke, G.R.G., 1995,〈More Evidence on Income Distribution and Growth〉,《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Vol. 47 pp.403-427.
    5.Clif, A.D. and Ord, J.K., 1981,〈Spatial Processes:Models and Applications〉,London:Pion.
    6.Cressie, N., 1991, 《Statistics for Spatial Data》, New Work:Wiley.
    7.Fan, C.C. and Casetti, E., 1994,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ynamics of US regional income inequality, 1950-1989〉,《Annals of Regional Science》,Vol. 28, pp.177-196.
    8.Fischer, M.M. and Getis, A., 1997,〈Recent developments in spatial analysis〉,Berlin: Springer.
    9.Gallet, C.A. and Gallet, R.M., 2004,〈U.S. growth and income inequality: evidence of racial differences〉,《The Social Science Journal》, pp.43-51.
    10.Getis, A., 1994,〈Spatial Dependence and Heterogeneity and Proximal databases〉,in Fotheringham, S. and Rogerson, P. (eds.),《Spatial analysis and GIS》, London: Taylor & Francis.
    11.Goodchild, M.F.,1986,〈Spatial Autocorrelation〉,《Concept and Techniques in Modern Geography》, Vol.47, pp.1-56.
    12.Gore, C., 1984,〈Growth, income distribution and spatial inequality〉,《Regions in Question》, chapter 2.
    13.Griffith, D.A. and Layne, L.J., 1999,〈A casebook for spatial statistical data analysis〉,New York: Oxford.
    14.Janikas, M.V. and Rey, S.J., 2005, 〈Spatial Clustering, Inequality and Income Convergence〉, Economics Working Paper Archive at WUSTL.
    15.Lee, J. and Wong, D.W.S., 2001,〈Statistical analysis with Arc View GIS〉,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16.Premo, L.S., 2004,〈Local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statistics quantify multi-scale patterns in distributional data:an example from the Maya Lowlands〉,《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Vol. 31, pp.855-866.
    17.Reiner, T.A., 1964,〈Subnational and national planning: decision criteria〉,《Papers and Proceedings of the Regional Science Association》,Vol. 14, pp.107-136.
    18.Richardson, H.W., 1979,〈Aggregate Efficiency and Interregional equity〉,in Folmer, H. and Oosterhaven, J. (eds.),《Spatial inequalities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Boston: Nijhoff.
    19.Williamson, J.G., 1965,〈Regional inequality and the process of national development〉,《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Vol. 13, pp.3-45.

    下載圖示 校內:立即公開
    校外:2005-09-02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