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黃嘉蒂 Huang, Jia-Di |
|---|---|
| 論文名稱: |
從光采濕地空間成型與經營管理過程反思氣候調適行動落地的可能性 Reflecting on the Possibilities of Implementing Climate Adaptation Actions through the 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Processes of Guan-Tsai Wetland Spaces |
| 指導教授: |
吳玉成
Wu, Yu-Cheng 林淑惠 Lin, Shin-Hui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規劃與設計學院 - 建築學系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
| 論文出版年: | 2024 |
| 畢業學年度: | 112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238 |
| 中文關鍵詞: | 氣候調適在地行動 、地方治理 、現地實驗 、光采濕地 、試驗基地 |
| 外文關鍵詞: | Local climate adaptation action, Local governance, On-site experiments, Guan-Tsai Wetland, Experimental site |
| 相關次數: | 點閱:61 下載:14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近年來台灣因極端天氣帶來的氣候災害頻繁。由於災害風險不斷上升,地方調適 成為關注焦點。本研究以莫拉克災後重建案例—屏東的光采濕地為例,探討濕地計畫 的重要歷程對氣候調適在地行動的啟示。地方政府為了解決因農業和漁業長期抽取地 下水導致地層下陷,與『高耗水高耗能高污染』產業運作下的環境問題,曹縣長率領 核心團隊與地方組織整合受損嚴重的農田,啟動了「光采濕地計畫」。透過創新的空 間治理方式,轉變閒置農地為人工濕地,同時實驗國土復育、與水共居、環境改善、 能源自主等多目標使用。其成就也在 2015 第二屆 APEC 能源智慧社區最佳案例評選 競賽中,獲得智慧電網類銀質獎,深受外界肯定。然而,計畫長達 6 年的執行時間, 卻在 2018 年被怪手無情地剷平,一系間變回了無生機的平地,現今僅見光電板的支 架插滿田地與兩棟轉作為縣府綠能辦公室的高腳屋;過去所從事過的精彩又複雜的創 新實驗皆成為歷史記憶。
訪談當時負責的公部門、濕地設計者、地方團體關鍵人物,從規劃構想啟動、空 間成型、試驗計畫加入至濕地消逝後持續的環境行動,分析各階段不斷變動的執行過 程、關鍵成就與限制挑戰,以及核心行動者的互動意義。最後總結來看不同階段的執 行成果與意義,進一步從曹縣長生態治縣的概念下,回應氣候變遷治理的地方行動途 徑,提供氣候調適在地行動的重要啟示,
濕地計劃從解決淹水災害與地層下陷問題,延伸至產業轉型和觀光發展。在現有 鄉村土地容許使用偏重單一用途、以及偏重專家主導規劃、要求計畫執行績效的制度 框架中,打開一條可作為台灣農漁村土地兼顧生計與環境保全的先驅路徑。關鍵成就 在於核心角色的關懷視角與關鍵行動以及提供試驗場域以支持創新想法實踐。從未成 事件中則彰顯出決策對於地方生活、維運、法令規範、行政障礙等關注面向的不足。 光采濕地作為屏東在地重要的環境治理政策,研究結論提出政策實踐的參考價值,放 回曹縣長生態治縣框架下與其他案例比對,這些案例都是以屏東特質為出發的治理視 角,離不開對地方情況和需求的深刻了解,以及重視環境價值的行動者的努力。這些 經驗給與另一種生態永續的決策邏輯。
In recent years, Taiwan has experienced frequent climate disasters due to extreme weather, prompting increased attention on local climate adaptation efforts.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Guan-Tsai Wetland Project in Pingtung, a post-Morakot reconstruction initiative, as a case study for climate adaptation. The project, launched by Magistrate Tsao and his core team, aimed to address land subsidence caused by excessive groundwater extraction for agriculture and fisheries, as well as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from high- consumption industries. The Guan-Tsai Wetland Project converted idle farmland into artificial wetlands through innovative spatial governance, with goals of flood prevention, environmental restoration, and renewable energy development. Despite earning recognition, including a silver award at the 2015 APEC Energy Smart Communities competition, the project was dismantled in 2018, leaving behind only solar panel structures and two offices. Interviews with key stakeholders revealed the project's dynamic execution, key achievements, and challenges at various stages, highlighting the importance of local action in climate governance. The study underscores the critical role of core actors and innovative experimentation in addressing both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concerns in rural areas. Although the wetland project ultimately failed, it offers valuable insights into balancing livelihood needs with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providing a model for sustainable climate adaptation policies. The findings emphasize the significance of local knowledge, community engagement, and flexible governance in ecological sustainability efforts.
中文文獻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2017a).「國家氣候變遷調適行動方案 102-106 年」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2017b).「國家氣候變遷調適行動方案 107-111 年」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2017c).「國家氣候變遷調適行動方案 112-117 年」
吳柏青(1998). 金針產銷與加工流程,宜蘭縣:國立宜蘭技術學院農業推廣委員會
吳宗憲(2012).光采濕地空間規劃提案簡報(吳宗憲是藏生環境規劃有限公司的負責人,但這個版本與提交給公部門的版本不同)
吳瑪悧(2014).光采濕地公共藝術計劃簡報
林春元(2015).氣候變遷調適法制的建構與意義─從國際到國內的連結變動軌跡. 科技法學評論,2015(I),139
林淑惠(2016).因應氣候變遷的在地協力調適行動-以屏東養水種電及光采濕地的推動經驗為例(2010-2016)。〔博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屏東縣政府(2012).「沿海地區產業轉型」規劃、基本設計暨監造技術服務案-先期規劃報告書
屏東縣政府(2013a).光采林邊生態水文調查監測計畫
屏東縣政府(2013b).「沿海地區產業轉型基本設計報告書」
屏東縣政府(2013c).「城鄉風貌形塑整體計畫」
屏東縣政府(2013d).林邊溪地層下陷地區城鎮再生整合計畫
屏東縣政府(2013e).農村再生區域產業輔導示範計畫提案計畫構想書
屏東縣政府(2015).「林邊沿海地層下陷區三生空間整合調適示範計畫」
屏東縣政府(2012.11.29)沿海地區產業轉型第1次工作會議紀錄
(2012.12.13)沿海地區產業轉型第2次工作會議紀錄
(2013.01.08)沿海地區產業轉型第3次工作會議紀錄
(2013.04.23)沿海地區產業轉型第4次工作會議紀錄
(2013.08.05)沿海地區產業轉型第5次工作會議紀錄
(2014.01.15)沿海地區產業轉型第1次工作協調會議紀錄
(2014.01.22)沿海地區產業轉型第2次工作協調會議紀錄
(2014.02.05)沿海地區產業轉型第3次工作協調會議紀錄
(2014.02.13)沿海地區產業轉型第4次工作協調會議紀錄
(2014.02.20)沿海地區產業轉型第5次工作協調會議紀錄
(2014.02.27)沿海地區產業轉型第6次工作協調會議紀錄
(2014.03.05)沿海地區產業轉型第7次工作協調會議紀錄
(2014.03.12)沿海地區產業轉型第8次工作協調會議紀錄
(2014.03.26)沿海地區產業轉型第9次工作協調會議紀錄
(2014.04.10)沿海地區產業轉型第10次工作協調會議紀錄
(2014.05.01)沿海地區產業轉型第11次工作協調會議紀錄
高群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5a).光采濕地園區生態養殖示範計畫書
高群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5b).光采濕地園區生態養殖示範計畫結案報告書
黃怡(2014a). 生態治縣・幸福屏東,屏東縣:屏東縣政府
黃怡(2014b). 國境之南・眾志成城,屏東縣:屏東縣政府
都市里人規劃設計有限公司(2014.03.06).高腳家園計畫簡報
張德永、陳柏霖、劉以慧(2012).以結構方程模式驗證社區社會資本、社區營造與社區發展之關係.。高雄師大學報,(32),25-45.
曹啟鴻、林淑惠、黃麗霞(2016). 公民參與的社區營造:以屏東縣為例.台灣文獻,67(2),51-100.
雷翔宇、黃家俊、林書帆、林吉洋、莊瑞琳(2019).颱風:在下一次巨災來臨前,台灣:春山出版
鄭婉阡(2020).社區體驗這一門生意:以 317 林邊故事鄉為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楊宏任(2017).「養水種電」的行動者網絡分析: 地方政府、光電廠商與在地農漁民.臺灣人類學刊,15(2),45-96.
楊欽富建築師事務所(2014.07.02).高腳屋示範工程圖
盧鏡臣, 周素卿, & 廖昱凱. (2015). 落差與接軌? 從國際發展看台灣的都市氣候治理與研究. Journal of City and Planning, 42(1),7-38.
藏生環境規劃有限公司(2012).光采濕地空間規劃提案簡報
藏生環境規劃有限公司(2015).光采濕地空間規劃成果簡報
藏生環境規劃有限公司(2014).「沿海地區產業轉型」規劃、基本設計暨監造技術服務案-整體成果報告書
網站資料
自由時報(2019) 6年約滿 民憂林邊光采濕地被夷平。取自https://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1283734。瀏覽日期2024.06.15。
林邊光采濕地農圃-在地NGO的行動。取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ma7eG5xOYY&t=269s 。瀏覽日期2024.07.05。
屏東林邊-光采濕地 生態、人文、DIY活動玩超嗨,老少咸宜。取自https://queen7627me.pixnet.net/blog/post/467981702 。瀏覽日期2024.06.30。
屏東新聞(2019).林邊光采農圃三好計畫 實踐生活圈共榮目標。取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O_G8yxa_Hw。瀏覽日期2024.07.03。
微笑台灣(2021).疫情下屏東地方團隊的求生之道,組社團賣部落麵包、古早味菜封,暢飲恆春精釀啤酒,怎麼做出獨特。取自https://smiletaiwan.cw.com.tw/article/4732 。瀏覽日期2024.07.03。
協會fb網站,遊程照片(2008-2016)。取自https://www.facebook.com/ptnabem/。瀏覽日期2024.05.10。
協會遊程行銷的社群網站。取自https://caiwenxuan.gitbooks.io/finaltest/content/ban_ri_qing_lv_xing.html。瀏覽日期2024.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