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劉祥琳 Liu, Xiang-Lin |
|---|---|
| 論文名稱: |
計文君小說研究 A Study on Ji Wen-Jun's Fiction |
| 指導教授: |
蘇敏逸
Su, Min-Yi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文學院 - 中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
| 論文出版年: | 2024 |
| 畢業學年度: | 112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115 |
| 中文關鍵詞: | 計文君 、情感問題 、精神困境 、女性成長 、城鄉書寫 |
| 外文關鍵詞: | Ji Wen-jun, emotional issues, spiritual predicaments, female growth, rural-urban writing |
| 相關次數: | 點閱:57 下載:30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計文君的小說作品,皆是圍繞著現代社會人們的「情感問題」以及「精神困境」作為書寫核心。計文君早期的中、短篇小說,對於婚姻、家庭、養老問題等等各個人生階段,所遭遇的情感問題作為討論,文本中的人物在經歷生活及心理的困境後,變得更加得理解自我,進而與自己和解。
計文君的作品對於女性成長的刻劃,是以更加成熟的敘事,寫出女性在情感的挫折中,從困境、絕望到安頓自我、回歸本心,在歷經苦難後得到破繭而出的成長。
除此之外,計文君對於知識分子的精神困境也有所關懷,在中、短篇小說和後期的長篇小說《化城喻》、《問津變》中都有所探討,以生命遭逢困頓的教師、心理醫師等知識分子作為主體,分析現代人所經歷的精神困境。
在計文君的文本中,亦能發現有許多城鄉書寫的痕跡,反映出人們對於農村的眷戀以及城市的嚮往,寫實城鄉所帶來的矛盾情緒和截然不同的身份,談論中國現當代社會發人深省的資源分配問題。
Ji Wen-jun's literary works predominantly revolve around the "emotional issues" and "spiritual predicaments" faced by people in modern society. Her early short stories and novellas explore the emotional challenges encountered at various stages of life, such as marriage, family, and elderly care issue. The characters in these texts, after experiencing life and psychological struggles, come to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mselves and ultimately achieve self-reconciliation.
In her works focused on female growth, Ji Wen-jun employs a more mature narrative style to depict how women, through emotional setbacks, move from hardship and despair to self-settlement and a return to their true selves, ultimately achieving a metamorphic growth after enduring suffering.
Moreover, Ji Wenjun shows concern for the spiritual dilemmas of intellectuals. In her short stories, novellas, and later full-length novels such as The Parable of the City and The Change at Wenjin, she explores the spiritual challenges faced by modern people, using teachers, psychiatrists, and other intellectuals who encounter life difficulties as the main subjects.
In Ji Wen-jun's texts, one can also discern traces of rural-urban themes, reflecting the emotional conflict between the nostalgia for rural life and the longing for urban existence. She realistically portrays the contrasting identities and emotions brought about by the urban-rural divide, addressing thought-provoking issues of resource distribution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society.
一、計文君作品
計文君:《天河》,北京:作家出版社,2009年。
計文君:《剔紅》,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13年。
計文君:《器.剔紅》,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3年。
計文君:《帥旦》,山東:山東文藝出版社,2014年。
計文君:《白頭吟》,台北:人間出版社,2017年。
計文君:《化城喻》,廣西: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8年。
計文君:《問津變》,廣西: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9年。
計文君:《你我》,湖北:長江文藝出版社,2020年。
二、專書
李群彙編:《邵麗、喬葉、計文君研究》,鄭州:河南大學出版社,2015年。
張莉、張天宇主編:《當代河南女作家研究資料匯編 計文君卷》,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21年。
〔日〕大江健三郎著,王成譯:《小說的方法》,台北:麥田城邦文化出版,2008年。
〔美〕馬修‧安文斯著,張美惠譯:《佛洛伊德的輓歌——悲悼、追憶、佛洛伊德與友人的夏日午間散步》,台北:張老師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
〔奧〕佛洛伊德著,彭舜譯:《精神分析引論》,新北:左岸文化出版社,2010年。
〔奧〕弗洛伊德著,馬元龍譯:《生產 第八輯:憂鬱與哀悼》,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4年。
三、期刊論文
李群:〈論計文君「鈞州系列」小說〉,《小說評論》2016年第3期,頁176—180。
李群:〈計文君小說關鍵詞〉,《信陽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年第1期,頁112—117。
李群:〈計文君小說創作綜論〉,《許昌學院學報》2023年第1期,頁49—55。
李馨:〈新媒體塑造的「新青年」——以計文君《化城喻》為例〉,《長江文藝評論》2020年第1期,頁98—102。
杜昆:〈現代人鄉愁的三重奏——論計文君的小說創作〉,《信陽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3期,頁90—94。
邱利冬:〈後真相:真相已經無關緊要,我們要如何分辨真假〉,《全球政治評論》2021年第73期,頁113。
計文君:〈千足蟲之舞〉,《文藝報》2012年8月。
計文君:〈無邊無際的現實〉,《北京文學》2013年第10期,頁100。
計文君:〈網紅——內容驅動傳播的「魅力格體」〉《天涯》2017年第四期,頁44。
計文君:〈人生步步是絕境〉,《北京文學》2019年第7期,頁74。
計文君:〈這裡勝似花開〉,《北京文學》2019年第9期,頁30。
計文君:〈觀不自在〉,《北京文學》2019年第9期,頁82。
計文君:〈大象的故事〉,《文藝報》2019年3月。
孫先科:〈計文君論〉,《南方文壇》2013年第12期,頁168—179。
徐帥:〈何處是終點——論計文君筆下“城市邊緣人”的困境〉,《商丘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年第5期,頁13—16。
張維陽、孟繁華:〈沖突、選擇與守成——計文君小說世界中的三重風景〉,《南方文壇》2014年第1期,頁134—137。
張玉瓊:〈論計文君小說中女性主體精神的皈依與寄托〉,《名作欣賞》2017年第12期,頁75—76。
張歡、孟繁華:〈小說的化城與琢光的心性 計文君的小說〉,《戲劇之家》2018年第2期,頁28—34。
張凡、袁亞冰:〈作家計文君小說創作論〉,《石河子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年第3期,頁117—124。
曹夢雨:〈論計文君小說中的意象象征——以《剔紅》為例〉,《戲劇之家》2019年第11期,頁234。
黃鋆鋆:〈泅渡于現代與傳統間的閨秀——蕭麗紅《千江有水千江月》與計文君《剔紅》等的比較〉,《安陽工學院學報》2016年第1期,頁11—14。
趙振杰:〈存在先於本質,或一份精神病理學檔案——評計文君中篇小說〈夏生的漢玉蟬〉〉,《南腔北調》2018年第11期,頁76—77。
劉濤:〈論中國70后作家的古典追求——以張學東、計文君、東君為例〉,《雨花》2016年第1期,頁46—50。
樊會芹:〈人生萬事的「隔」與「渡」——論計文君《天河》的主題隱喻義〉,《信陽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3期,頁95—97。
蘇敏逸:〈喧囂中的古典心靈——讀計文君《白頭吟》〉,《橋》2017年第7期(2017年12月),頁102—109。
饒翔:〈「後真相時代」的虛與實〉,《文藝報》2019年3月,頁2。
四、學位論文
趙蕾,《計文君女性成長小說論》,河南師範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碩士,20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