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張鴻瑜 Chang, Hung-Yu |
|---|---|
| 論文名稱: |
林風眠山水風景畫研究 A study on Lin Fengmian’s Shanshui-Landscape Painting |
| 指導教授: |
劉梅琴
Liu, Meichin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文學院 - 藝術研究所 Institute of Art Studies |
| 論文出版年: | 2010 |
| 畢業學年度: | 98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224 |
| 中文關鍵詞: | 林風眠 、山水風景畫 、中國繪畫現代性 、中西融匯 |
| 外文關鍵詞: | Lin Fengmian, Shanshui-Landscape Painting, Chinese Painting Modernity, merged Chinese and Western arts |
| 相關次數: | 點閱:140 下載:3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文研究林風眠的山水風景畫作品,以藝術史脈絡與山水風景畫作品分析的方法論述其作品對於中國繪畫現代性的開啟與創造,從而論證其此類作品中西融匯的理論與實踐的意義與成果。論文以二個層次討論林風眠山水風景畫各式題材作品,第一層重心著重探討中西繪畫形式上的融匯,分析其中國繪畫語彙的現代趨向,第二層重心則藉由形式探索的外在呈現,回歸作品探索中國繪畫現代性的意義,而這層意義最終仍將回歸中國繪畫特質的內涵。本文嘗試論述在20世紀中國繪畫現代性的探索中,林風眠的中西融匯是以中國特質的繪畫語彙為基礎,融入西方19世紀末、20世紀初西方現代繪畫的形式,以異於傳統中國繪畫的觀看視覺觀點轉譯西方現代繪畫,重新詮釋繪畫的平面性,呈現詩意的抒情意境,他不僅調合中西繪畫形式,更融匯中西繪畫的內涵。而此種中西融匯的意向,來自於他對時代的自覺與藝術的自主,從而突破中國傳統繪畫語彙,更進而顛覆自我均衡、協調的形質,為當代中國繪畫的多元創作指向提供新的可能。
This article conducts a study on Lin Fengmian’s Shanshui-Landscape Painting. In the context of artistic history and by the analysis of Shanshui-Landscape Painting, it will discuss their inspiration and creation onto Chinese Painting Modernity, so as to demonstrate the significance and achievement of theories and practice of the merged Chinese and Western arts in this kind of works. This article will discuss Lin Fengmian’s Shanshui-Landscape Painting of various subject matters in two tiers. In the first tier, it will mainly discuss the merger of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paintings in form, as well as the modernization of stylized expressions of Chinese Painting. In the second tier, it will take the external presentation of investigation in form to explore the significance of Chinese Painting Modernity, which will finally return to the connotation of Chinese Painting characteristics.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exposit that during the exploration of Chinese Painting Modernity in the 20th century, Lin Fengmian’s 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arts is based on the unique stylized expressions of Chinese painting, merging the forms of Western modern painting at the turn of the 20th century to illustrate Western modern painting from a new visual view, which is distinct from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and also reinterprets the planarity of paintings and presents the Lyric and Artistic Conception like Poetic sentiment. Moreover, Mr. Lin doesn’t only coordinate the form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paintings, but also merge the connotation of the two. This kind of merger is originated from his voluntary and artistic autonomy towards the times, so as to break through stylized expression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and further subvert self-balanced and coordinated characteristics. It provides new possibility for the diversified creation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Painting.
參考文獻
一、林風眠專書、畫冊與研究文集
(一)、傳記類
郎紹君,《林風眠》巨匠與中國名畫,台北市:台灣麥克,1996年。
顧平,《林風眠》,上海市:古吳軒,1992。
鄭重,《林風眠傳:海派大師傳記叢書》,上海:東方,2008年1月。
(二)、藝論類
朱樸編著,《林風眠:現代美術家畫論‧作品‧生平》,上海:學林,1988年。
朱樸編,《林風眠畫語》,上海:人民美術,1998年2月。
李諍編:《林風眠畫論》,鄭州:河南美術,1999年7月。
谷流、彭飛編著,《林風眠談藝錄》,鄭州:河南美術,1999年10月。
林風眠,〈藝術叢論〉,《民國叢書第四編61美學.藝術類:新藝術論、藝術修養基礎、藝術之民族性與國際性、藝術叢論》,上海:上海書店,1991年。
楊秋林編著,《林風眠》,北京:中國人民大學,2005年11月。
(三)、畫冊
上海中國畫院、上海林風眠藝術研究會編,《林風眠作品集》,上海市:上海古籍,2003年8月。
林風眠繪,《林風眠畫集 上、下卷》,北京:北京工藝美術,2005年9月。
林風眠著,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委員會編輯,《林風眠畫集》,台北市:國立歷史博物館,1989。
杜滋齡主編,《林風眠全集》,天津市:天津人民美術,1994年10月。
許江主編,《林風眠之路:林風眠百歲誕辰紀念》,杭州:中國美術,1999年10月。
陳惠黛主編,《林風眠百年紀念專集:風景》,台北市:大未來藝術,1999年8月。
(四)、專書研究
白雪蘭編著,《林風眠:中國現代主義繪畫的先驅者》(Lin Feng Mian: Leader of Chinese modernism art),加拿大:加拿大亞太國際藝術顧問,1999年10月。
席德進編著,《改革中國畫的先驅者:林風眠》,台北市:雄獅, 1979年。
許禮平編,《名家翰墨:林風眠》,香港:翰墨軒,1992年1月。
郎紹君,《林風眠》,台北市:藝術家,2004年3月。
鄭朝、金尚義編,《林風眠論》杭州市:浙江美術學院,1990年。
研究文集
陳菊秋執行編輯,《林風眠研究文集》I、II、III,台北市:閣林,2000年7月。
鄭朝選編,《林風眠研究文集》,杭州市:中國美術學院,1995。
盧輔聖主編,《融會中西的探索-朵雲(第五十三集)》,河南:河南美術,2000年12月。
二、藝術史論、美學
Elkins, James,潘耀昌、顧泠譯,《西方美術史學中的中國山水畫》(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 as Western Art History),杭州市:中國美術學院,1999年。
Herschel B. Chipp,余珊珊譯,《現代藝術理論》I、II(Theory of modern art: source book by artist and critics),台北市:遠流,2006年。
Murray Stein,朱侃如譯,《榮格心靈地圖》(Jung’s map of the soul : an introduction),台北縣新店市:立緒,2006年10月。
Phoebe Pool,羅竹茜譯,《印象派》(Impressionism),台北市:遠流,1995年11月。
Wolf-Dieter Dube,吳介禎、吳介祥譯,《表現主義》(The Expressionist),台北市:遠流,1999年。
于安瀾編,《畫論叢刊》,台北:華正書局,1984。
王才勇,《印象派與東亞美術》,江蘇:江蘇人民,2008年1月。
王端廷,《靜沐西風:西方藝術論說》,北京:北京人民美術,2002年10月。
云雪梅,《黃賓虹畫論》,鄭州:河南人民,1999年7月。
卡爾‧榮格(Carl G. Jung),龔卓君譯,《人及其象徵:榮格思想精華的總結》(Man and His Symbols),台北縣新店市:立緒,1999年5月。
石守謙,《風格與世變:中國繪畫十論》,北京:北京大學,2008年7月。
丹納(Hippolyte-Adolphe Taine),傅雷譯,《藝術哲學:尋找藝術轉變的關鍵時刻》(Philosophie de l’art),台中市:好讀,2004年3月。
孔新苗、張萍,《中西美術比較》,濟南:山東畫報,2002年1月。
安海姆(Rudolf Arnheim)著,李長俊譯,《藝術與視覺心理學》,台北市:李長俊,1976年9月。
朱玄,《中國山水畫美學研究》,台北:台灣學生,初版,1997年8月。
李倍雷,《中國山水畫與歐洲風景畫研究》,北京:榮寶齋,2006年7月。
李渝,《族群意識與卓越風格》,台北市:雄獅,2001年10月。
李澤厚,《美的歷程》,台北:蒲公英出版,1986年。
李鑄晉、萬青力,《中國繪畫現代史》當代之部、民初之部、晚清之部,台北市:石頭,2003年11月。
何懷碩,《大師的心靈》,天津:百花文藝,2008年4月。
河洛出版社(編),《中國畫論類編》上卷,台北:河洛出版社,1975年5月。
呂澎,《20世紀中國藝術史》,北京:北京大學,第1版,2007年2月。
宗白華,《美學的散步》,台北市:洪範,1981年。
佟景韓、張敢,《歐洲19世紀美術》(上、下),北京:中國人民大學,2004年。
洪上翔,《女性心靈的正確名稱:Animus創作論述》,高雄市:洪上翔,2008年7月。
席德進,《席德進畫集》,台北市:席德進畫室,1968年12月。
席德進,《孤飛之鷹》,台北市:聯合文學,2003年。
郎紹君、水中天編,《二十世紀中國美術文選》,上海:上海書畫,1999年11月。
俞劍華,《中國繪畫史》,上海:商務,1937年1月。
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台北市:台灣學生,1966年。
徐悲鴻、徐翼編著,《徐悲鴻》,北京:中國人民,2005年11月。
高居翰(James Cahil)著,李渝譯,《中國繪畫史》,台北市:雄獅,2006年4月。
高楠,《藝術心理學》,台南市:復漢出版社,1993年6月。
貢布里西(E.H. Gombrich),雨云譯,《藝術的故事》,台北市:聯經,2005。
張法,《中國美學史》,成都:四川人民,2008年2月。
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河洛出版社(編),《中國畫論類編》上卷,台北:河洛出版社,1975年5月。
馮遠、張曉凌等,《中國繪畫發展史》上下巻,天津:天津人民美術,2006年7月。
培德‧布爾格(Peter Bürger)著,蔡佩君/徐明松譯,《前衛藝術理論》(Theorie der Avantgarde)。台北市:時報文化,初版,1998年10月。
單國強主編,《中國美術‧明清至近代》,北京:中國人民大學,2004年。
瑪格達雷納‧M‧梅拉等著,魏伶容等譯,《德國表現主義藝術》(German Expressionist Art),台北市:藝術家,2004年5月。
陳傳席,《中國繪畫理論史》,台北市:三民,2005年。
陳祥明,《大師的風景》,合肥:安徽美術,2007年12月。
舒衡哲著,劉京建譯,《中國啟蒙運動-知識份子與“五四”遺產》,台北市:桂冠,2000年。
亞瑟‧丹托著(Arthur C. Danto),林雅琪、鄭慧雯譯,《在藝術終結之後:當代藝術與歷史藩籬》(After the End of Art: Contemporary Art and The Pale of History)。台北市:麥田,初版,2004年08月。
亞諾‧豪斯(Arnold Hauser),邱彰譯,《西洋社會藝術進化史》(The Social History of Art),台北市:雄獅,2001年2月。
黃宗賢、范美俊編著,《重慶舊聞錄1937-1945》,重慶:重慶,2006年12月。
葉朗,《中國美學的巨擘》,台北市:金楓,1987年7月。
萬青力,《19世紀中國繪畫史:並非衰落的百年》,台北市:雄獅美術,2005年1月。
敏澤,《中國美學思想史》第三卷,濟南:齊魯,1989年。
(美)赫謝爾.B.奇普編著,呂澎譯,《藝術家通信──塞尚、凡.高、高更通信錄》,北京:中國人民大學,2004年2月。
蘇立文(Michael Sullivan)著,曾堉、王寶蓮編譯,中國藝術史(The Arts of China),台北市:南天,1885年10月。
蘇立文(Michael Sullivan)著,陳瑞林譯,《東西方美術的交流》,江蘇省:江蘇美術出版社,1998年6月。
鄭昶,《中國畫學全史》,台北:台灣中華,1966年10月。
關衛,《西方美術東漸史》,上海:上海書店,2007年4月。
三、期刊、論文集
大衛‧克拉克著,季曉蕙、王曉軍譯,〈傳統的疏離〉,盧輔聖(編)《融合中西的探索—林風眠研究》朶雲論文集第53集,上海:上海書畫,2000年12月,頁31-41。
巴東,〈林風眠藝術風格之發展論析──中國現代繪畫之先趨〉,《國立歷史博物館學報》,台北:台北歷史博物館,2002年12月,頁29-45。
李偉,〈一代藝術宗師林風眠〉,《傳記文學》第80卷第2期,台北市:傳記文學,2002年2月,頁24-37。
宋曉霞,〈對中國現代文化的自覺:以陳師曾為例〉,宋曉霞主編,《自覺與中國的現代性》,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頁267-275。
尚輝,〈從筆墨個性走向圖式個性──二十世紀中國山水畫的演變歷程及價值觀念的重構〉,上海書畫出版社編,《二十世紀山水畫研究文集》,上海:上海書畫,2007年3月第2次印刷,頁99-118。
洪惠鎮,杭州林風眠藝術研討會〈林風眠山水畫的意境美及其時代意義〉,鄭朝編選,《林風眠研究文集》,杭州市:中國美術學院,1995年,頁335-341。
郎紹君,杭州林風眠藝術研討會〈創新的審美結構-林風眠對繪畫形式語言的探索〉,鄭朝編選,《林風眠研究文集》,杭州市:中國美術學院,1995年,頁188-218。
郎紹君,〈二十世紀山水畫的“承”與“變”〉,上海書畫出版社編,《二十世紀山水畫研究文集》,上海:上海書畫,2007年3月第2次印刷,頁17-38。
姜德溥,杭州林風眠藝術研討會〈林風眠-中國現代派繪畫的先驅〉,陳菊秋編《林風眠研究文集》II,台北市:閣林,1990年7月,頁105-115。
章利國,〈林風眠水墨山水畫的美學表現和文化情結〉,上海書畫出版社編,《二十世紀山水畫研究文集》,上海:上海書畫,2007年3月第2次印刷,頁480-491。
張桐瑀,〈畫法舛誤與境界迷失──當代山水畫問題爭議〉,上海書畫出版社編,《二十世紀山水畫研究文集》,上海:上海書畫,2007年3月第2次印刷,頁165-170。
劉驍純,〈橫看成嶺側成峰──關於傳統山水畫中的高遠意象〉,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編,《二十世紀山水畫研究文集》,上海:上海書畫,2007年3月第2次印刷,頁139-150。
薛永年,〈百年山水畫之變論綱〉,上海書畫出版社編,《二十世紀山水畫研究文集》,上海:上海書畫,2007年3月第2次印刷,頁1-18。
四、網站
方薰(清),《山靜居畫論》卷下,香港:香港中文大學,頁11。http://www.arts.cuhk.edu.hk/~fadept/FranktxtII/Fang%20Xun_Shan%20Jing%20Ju%20Hua%20Lun_searchable.pdf 2009/08/22 12:50。
五、林風眠作品圖錄資料來源
上海中國畫院、上海林風眠藝術研究會編,《林風眠作品集》,上海市:上海古籍,2003年8月。
杜滋齡主編,《林風眠全集》,天津市:天津人民美術,1994年10月。
許江主編,《林風眠之路:林風眠百歲誕辰紀念》,杭州:中國美術,1999年10月。
郎紹君,《林風眠》,台北市:藝術家,2004年3月。
六、其他圖片資料來源
〔法〕亨利.馬蒂斯(Matisse Henri),《有埃及窗簾的室內》(Interior with an Egyptian Curtain),http://www.artchive.com/artchive/M/matisse/matisse_curtain.jpg.html 2009/10/06 22:32。
〔法〕杜象(Duchamp),《下樓梯的裸女2號》( Nude Descending a stair case No.2),http://vr.theatre.ntu.edu.tw/fineart/painter-wt/duchamp/duchamp-1912x.jpg 2009/10/06 22:32。
〔法〕柯羅蒙(Fernand-Anne Piestre Cormon),《Cain flying before Jehovah's Curse》, c. 1880, 384×700 cm, Musée d'Orsay, Paris http://img.freebase.com/api/trans/raw/wikipedia/images/en_id/5445083 2010/1/15 12:47
〔英〕透納,《諾漢姆城堡的日出》﹝Norham Castle, Sunrise﹞,1835-1840年,油彩畫布 91x122 cm,英國倫敦泰德畫廊收藏,http://vr.theatre.ntu.edu.tw/fineart/painter-wt/turner/turner-1835x.jpg2008/06/12 22:12。
〔德〕科林特,《紅色的基督》,瑪格達雷納‧M‧梅拉等著,魏伶容等譯,《德國表現主義藝術》(German Expressionist Art),台北市:藝術家,2004年5月,頁18。
〔東漢〕,《弋射收穫》,仁鄉畫像磚(拓片),1972年四川大邑安仁鄉出土http://www.chiculture.net/0505/html/c13/0505c13.html# 2010/1/16 21:13。
〔魏晉南北朝〕,《耕犁圖》,嘉峪關墓室壁畫, http://vr.theatre.ntu.edu.tw/fineart/chap18/18-03-11x.jpg,2010/1/16 14:23。
〔金〕,《磁州窯白釉黑花牡丹紋梅瓶》, http://www.donghubi.cn/wiki/wiki/%BD%F0%B3%AF%B4%C9%C6%F7 2010/1/15 22:12。
〔宋〕梁楷,《李白行吟圖》,http://vr.theatre.ntu.edu.tw/fineart/painter-ch/liangkai/liangkai-02x.jpg 2008/06/28 23:10。
〔清〕八大山人(朱耷),《荷花水鳥圖》,http://vr.theatre.ntu.edu.tw/fineart/painter-ch/zhuda/zhuda-04x.jpg 2008/06/23 20:10。
〔清〕石濤,《山水蔬果花卉圖》(局部)冊頁,http://vr.theatre.ntu.edu.tw/fineart/painter-ch/shitao/shitao-02-03x.jpg 2008/06/28 23:14。
〔清〕郎世寧,《八駿圖》 (局部), http://vr.theatre.ntu.edu.tw/fineart/painter-ch/giuseppecastiglione/giuseppecastiglione-02-02x.jpg 2009/09/28 23:20。
〔清〕金農,《觀荷圖》,高居翰(James Cahil)著,李渝譯,《中國繪畫史》,台北市: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4月,頁166。
〔中國〕《林風眠故鄉的小河》照片,〈林風眠之路-林風眠生平、創作及藝術思想述評〉,許江主編,《林風眠之路》,杭州:中國美術學院,2008年2月,頁16。
〔中國〕吳冠中,《雙燕》,劉普生、穆美華,《中國近現代名家畫集──吳冠中》,台北市:錦繡文化,1994年1月,頁16。
〔中國〕吳冠中,《燕語》,劉普生、穆美華,《中國近現代名家畫集──吳冠中》,台北市:錦繡文化,1994年1月,頁56。
〔中國〕吳冠中,《莫內池塘》,劉普生、穆美華,《中國近現代名家畫集──吳冠中》,台北市:錦繡文化,1994年1月,頁52。
〔中國〕吳冠中,《米勒故居》,劉普生、穆美華,《中國近現代名家畫集──吳冠中》,台北市:錦繡文化,1994年1月,頁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