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蕭俊傑 Hsiao, Chun-Chieh |
|---|---|
| 論文名稱: |
2000年~2010年彰化縣母語教育ê消長 Growth and Decline of Mother Language Education in Changhua County During the Years of 2000~2010 |
| 指導教授: |
何信翰
Ho, Hsin Han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文學院 - 台灣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Department of Taiwanese Literature(on the job class) |
| 論文出版年: | 2012 |
| 畢業學年度: | 100 |
| 語文別: | 其他 |
| 論文頁數: | 199 |
| 中文關鍵詞: | 本土語言 、母語教師 、母語日 、彰化縣 、母語教育 |
| 外文關鍵詞: | Native Language, Native Language Tutor, Native Language Day, Native Language Education, Changhua County |
| 相關次數: | 點閱:121 下載:4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佇21世紀ê今á日,保存全世界語言ê多元,以及維持地球物種ê多樣性,攏是公認ê重要議題。佇台灣tsit-tè土地頂頭,根據真濟專家kap學者ê調查、研究,本土語言使用ê情形hām伊ê範圍,已經有大量ê減少,甚至有1寡á語言已經ta̍uh-ta̍uh-á行向滅亡ê路--lī。毋koh,1个社群語言ê存亡,tsin大部分會取決佇彼个社群ê成員 -- kā-nā社群ê成員才有法度提出/實踐具體ê作為來復興、維持hām強化家己ê語言。就是因為按呢,身為台灣社群ê 1份子,當然對家己本土語言教育ê發展抑是sue-bái,mā ài有1份應當有ê關心。
台灣ê本土語言教育,佇90學年度實施「九年一貫課程」以後正式納入去語文領域ê教學範圍內面,進入小學教育ê體系tang中。為tio̍h beh落實學校課程ê目標kap精神,教育部koh佇2006年6月21日發佈「台灣母語日」實施要點,要求台灣全國各校佇ta̍k ê禮拜選定1工上課ê日當作是母語日,鼓勵學生學習、運用各種臺灣ê母語,增進各族群之間ê瞭解、尊重、包容kap欣賞。
毋koh自從本土語言課程開設kàu tann,到底實施ê情況按怎?實際ê母語教育作法是啥?母語日實施是毋是有持續?目前學術界iah欠少kā tse當作目標來tháu-khui、pué-huē kap分析ê研究。
所以,本文用半結構式ê訪談法,針對彰化縣母語教育siōng基層ê母語教師ê訪談內容,koh透過母語日訪視輔導團校長ê觀察,彙集中央以及地方ê母語教學訪視結果,來建構彰化縣母語教育ê模型,mā beh來了解地方hām中央ê觀點,有啥物無仝款ê所在。結果發現彰化縣母語教學以及母語日活動無落實,校長kap學校行政人員是主要ê關鍵,向望tsia-ê發現會當及時來改正,huan-sé會當將研究ê發現,提供予台灣其他縣、市參考,會當來減慢本土語言流失ê速度,koh較向望作為本土語言教育精進ê基石。
In 21th century, there is no doubt about importance of diversity WW races and languages, in order to maintain variety of global biology species. In Taiwan, based upon professional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from many sources; we observed there were huge reduction in terms of usage scope and frequency of native Taiwanese language, even worse, some local slangs/dialog are nearly extinguished!
However, whether a language could sustain its existence within a society are responsibility of each individual, it is definitely not pending on nor decided by any outsiders. Therefore, each member of the society must assure well maintaining and reinforcing usage of his/her native language. Being a citizen of Taiwan, each of us should take responsibility of maintaining and promoting the beauty of native language - with care!
Native language education in Taiwan have been initiated since early 2001 where Taiwan government reinforced 9-year (from Primary to High School) education in Taiwan; which wre well integrated into scope of language education & built into primary school curriculum.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set goal as well as demonstrate the spirit of promoting Native Languag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nnounced June 21, 2006 as date of officially publishing otes of Promoting Taiwan Native Language. Since then, each primary school throughout.
Taiwan has designated one day per week be the“Native Language Day”so as to encourage all students in learning, deploying the native languages in their daily usage while promoting cross-community understanding and inclusion, with respect and appreciation.
There has been over a decade since Taiwan Government launched such a program, the result of such learning, however, how this program being deployed and implemented in each school, and whether the outcome complies with its original goal, how consistent the education are being implemented, were never been reported by any research institution.
Therefore,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ing scheme targeting on those who works in the first line of Native Language education. From the collected feedback of interviewing those who involves with the fundamental native language education, as well as through visiting and interviewing the school principal and faculty who were leading the “Native Day” activities.
This article also consolidated the survey and interview of Central Government and local county’s authority to establish a working model of deploying Native Language education in Changhua county so as to gain a deep understanding and objective view of Central government and local county as well as identify the gap.
At the end we discover the result of native language education and “Native Day”deployment is below the original expectation; the support from school principal and faculty in deed are the key success factor.
Hopefully we are able to identify the gaps and issues at earlier stage and make the appropriate adjustment accordingly. Our findings will be cross shared with other counties and cities, in hope of slowing down the speed of run off and service as a foundation for optimizing Native Language education .
期刊論文
Kadushin, A. 1990.The Social Work Interview: A Guide for Human Service Professionals. 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3rd. ed.
Krauss, Michael.,1992,The World’s language in crisis. Language, 68(1) ,4-10
方耀乾,2010,〈臺語文教育的航空母艦--《海翁臺語文學》(2001~2010)佮金安文教機構〉,《海翁臺語文學》,第100期,pp.16-33。
王前龍,2002,〈國小一年級實施九年一貫課程之問題及其因應之道〉,《研習資訊》,第19期,第1卷,pp.78-85。
王秋絨,:2003,〈語言政策的意識型態與弔詭的文化認同〉,《教雙月刊》,第116期,pp.42。
何信翰,2011,〈《白話字文學:臺灣文化kap語言、文學ê互動》簡評〉,《台語研究》,第1期,第3卷,pp.136-138。
余伯泉等,2006,〈福台語三階段直接教學法研究〉,《日本台灣語言文化協會誌》,創刊號,pp.58-83,日本:日本台灣語言文化協會。
吳長能,2002,〈鄉土語言教學理念與實務經驗分享〉,《北縣教育》,第42期,pp.65-68。
吳美慧,2001,〈閩南語融入各領域教學模式建議〉,《台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期刊》,第3期,pp.69。
吳美慧,2001,〈閩南語融入各領域教學模式建議〉,《台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期刊》,第3期,pp.69。
吳耀明、馮厚美,2007,〈鄉土語言教學政策形成與實施現況訪談分析〉,《屏東教育大學學報》,第26期,pp. 37-72。
呂菁菁,2006,〈傳統與革新的對峙:台羅與台通兩大勢力在標音符號教學中的爭論〉,《日本台灣語言文化協會誌》,創刊號,pp.84-102,日本:日本台灣語言文化協會。
李壬癸,1999,〈正視母語教學的重要性〉,《翰林文教雜誌》,第五期,台南翰林出版社。
李榮豐,2009,〈中小學教師對母語教學信念與行為研究:以高雄市為例〉,《教育學誌》,第22期,pp.1-45。
李鎧揚,2008,〈評陳培豐《「同化」的同床異夢:日治時期臺灣的語言政策、近代化與認同》〉,《臺史珠璣》,第1期,pp.135-144。
汪宏倫,2004,〈將漢字羅馬化:一個「跨語際實踐」的文化政治學分析〉,《臺灣社會學》,第7期,pp.123-176。
周梅雀,1999,〈鄉土教育在教育改革中的角色與不變的意義〉,《國教之聲》,第32期,pp.2-6。
周梅雀,2002,〈台灣課程知識處境的後殖民論述〉,《課程與教學季刊》,第5期,第3卷,pp.65-79。
周菊香,1996,〈現行台灣閩南語國中小學教材探討〉,《台南文化》,第40期,台南市政府。
林光華,2004,〈臺灣語言政策的回顧與前瞻座談會感言〉,《客家》,第165期,總號188,pp.15-16。
林栢東,2004,〈語言與「統/獨」問題的關係〉,《人文及管理學報》,第1期,pp.5-59。
姚榮松,2000,〈鄉土語言教學規劃與實施研討會會議記錄〉,《課程與教學會訊》,第23期,pp.1-25。
姚榮松,2001,〈談九年一貫課本國語文閩南語第一階段的兩種教學策略─以康軒版與光復版國小第一冊(一上)為例〉。《國文天地》,第17期,第7卷,pp.8-15。
姚榮松,2010,〈文學的母語與母語的文學--關於本土母語文學常設展的隨想〉,《臺灣文學館通訊》,第27期,pp.36-41。
姚榮松,2011,〈語言、文學與文化三部曲:杜建坊《歌仔冊起鼓》述評〉,《臺灣學誌》,第3期,pp.121-129。
施炳華,1998,(母語教學的基本認識),《教師之友》第3期,第39卷。
施炳華,1999,〈母語教育的迷思〉,《翰林文教雜誌》,第五期,台南翰林出版社。
洪固,1996,〈臺灣地區的方言與語言政策〉,《東師語文學刊》,第9期,pp. 51-96。
胡民祥,2001,〈台語文學夠今的發展及未來的方向〉,《海翁台語文學》,第3期,pp.14-22。
范夢婷,2004,〈臺灣語言政策的回顧與前瞻座談會記實〉,《客家》,第165期,總號188,pp.18-26。
范麗娟,1994,〈深度訪談簡介〉,《戶外游憩研究》,第7卷第2期,pp.25-35。
張宏亮,1993,〈質的體育研究法—訪問法〉,《中華體育》,第7卷第2期,pp.120-126。
張屏生,2001,〈當前母語教育實施的困境〉,《國文天地》,第17期,第7卷,pp.22-27。
張學謙,1999,〈語言景觀與語言保存計畫〉,《台東師院學報》,第10期,pp.155-172,台東師院。
張學謙,2000,〈母語教育e趨勢kap基礎概念﹕拍倒語言歧視建立母語教育〉,《Taiwanese Collegian》,第22期。
張學謙,2000,〈母語教育e趨勢kap基礎概念﹕拍倒語言歧視建立母語教育〉《Taiwanese Collegian》,第22期,pp.3。
張學謙,2003,〈母語讀寫與母語的保存與發展〉,《東師語文學刊》,第13期,pp.97-120。
張學謙,2003,〈回歸語言保存的基礎:以家庭、社區為主的母語復振〉,《台東師院學報》,第14期,pp.97-120。
張學謙,2004,〈結合社區與學校的母語統整教學〉,《台灣語文研究》,第2期,pp.171-192。
張學謙,2009,〈多元承認化解臺灣語言衝突〉,《海翁台語文教學季刊》,第3期,pp.16-25。
曹逢甫,1999,〈臺灣語言的歷史及其目前的狀態與地位〉,《漢學研究》,第17期,第2卷,pp.313-343。
莊淇銘,2002,〈母語與語言政策〉,《南主角》,第9期,pp.28。
許俊雅,2001,〈台灣文學的教育追尋:由語文教材及台文系所的設立談起〉,《現代學術研究》,11期,pp.1-25。
陳石山,2004,〈臺灣語言政策的回顧與前瞻座談會的意義〉,《客家》,第165期,總號188,pp.17。
陳依玲,2008,〈語言教育政策促進族群融合之可能性探討〉,《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第3期,第4卷,pp.223-249。
陳美如,1998,〈台灣戰後語言課程與教學演進趨勢之研究〉,《國科會社會及人文研究彙刊》。
陳康宏,2003,〈我們需要怎樣的語言政策〉,《客家》,第161期,總號184,pp.2-3。
陳康宏,2004,〈臺灣語言政策的回顧與前瞻座談會〉,《客家》,第165期,總號188,pp.7。
陳淑華,2009,〈臺灣鄉土語言政策沿革的後殖民特色與展望〉,《教育學誌》,第21期,pp.51-90。
童春發,2005,〈語言政策國際性與主體性平衡〉,《國家政策季刊卷》,第3期,第4卷,pp.29-48。
賀安娟,1998,〈荷蘭統治之下的臺灣教會語言學--荷蘭語言政策與原住民識字能力的引進1624~1662〉,《臺北文獻直字》,第125期,pp.81-119。
黃文卿、林晏州,1998,〈深度訪問之理論與技巧—以陽明山國家公園遊園專車推動為例〉,《國家公園學報》,第2期,第8卷,pp.166-178。
黃宣範,2002,〈語言不只是工具--從語言政策的歷史談起〉,《人本教育札記》,第158期,pp.32。
黃順益,1998,〈臺灣地區語言政策述論〉,《中山中文學刊》,第4期,pp.124-147。
黃瑞田,2001,〈台灣語言政策演變之研究-以1895年至2001年為例〉,《西子灣副刊》。
黃榮貴,2000,〈母語語言實施之我見〉,《師友》,第393期,pp.34-36。
黃瓊華,1998,〈臺灣的語言政策〉,《臺灣文藝》,第164期,pp.32-48。
楊智穎,2001a,〈九年一貫母語語言課程的政治文本分析及其對課程實踐的啟示〉,《今日教育》,第66期,pp.45-51。
楊智穎,2001b,〈社區教育理念在母語教育上的應用〉。《今日教育》,第66期,pp.45-51。
楊智穎,2003,(台灣地區鄉土語言課程發展的回顧與分析),《課程與教學的饗宴》pp.191-204,高雄市:復文。
董忠司,1998,〈台灣閩南語母語教學之教材編選(稿)〉,《台灣語言教學與研究期刊》,第一期,新竹台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
董峰政,2001,〈目前台語實際教學的一寡困境〉,新竹師院台語所,《台灣語言教學與研究期刊》,pp.63-67 。
劉金雀,2001,〈鄉土語言教學行與思〉,《台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第3期,pp.87-94。
劉祐彰,2001,〈促進多元族群的了解與對話---九年一貫母語語言課程的困境與解決之道〉,《師友》,第403期,pp.24-29。
劉祐彰,2001,〈實施九年一貫課程鄉土語言教學的困境與解決之道〉,《國教天地》,143期,pp.46-53。
潘麗珠,2004,〈我對多語言教育的一些看法〉,《教師天地》,第133期,pp.4-7。
鄭邦鎮/口述,2009,訪問/陳慕真,整理/廖雅君,〈期待一位臺灣本土母語運動的領袖--我對母語文學運動的再省察〉,《臺灣文學館通訊》,第23期,pp.38-41。
鄭茂春,2002,〈母語教育的困境與解決之道〉,《屏縣教育季刊》,第9期,pp.18-21。
盧廣誠,2000,臺灣語言政策簡史,淡水牛津臺灣文學研究集刊,第3期,pp.1-8。
鍾吉雄,1999,〈鄉土語言教學的困境及改進之道〉,《師友》,第387期,pp.84-87。
謝國平,2007,〈語言流失與RLS 在台灣〉,鄭錦全等(編),《語言政策的多元文化思考》,pp.7-18。台北: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
簡宏江,2004,〈九年一貫課程政策的執行困境與對策〉,《教育政策論壇》,第7期,第1卷,pp.19-40。
羅秋昭,2002,〈我對母語語文教學的看法〉,《台北教育通訊》,第106期。
專冊論文
Berg, B.L. 1998.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for the Social Science. Boston, Allyn & Bacon.
大衛‧克里斯托( David Crystal ), 2001,《語言的死亡》, 貓頭鷹書房。
王仕圖、吳慧敏,2003,〈深度訪談與案例演練〉,收錄於齊力、林本炫編,2003,《質性研究方法與資料分析》,pp.95~113,嘉義: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
何大安,2007,〈語言活動通說〉,鄭錦全等(編),《語言政策的多元文化思考》,pp1-6。台北: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
余伯泉,2003,〈全球在地化和台灣語言主體性:用拼音爭議作例〉,《世紀台灣新文化運動與國家建構論文集》,pp.237-255。
余伯泉,2008,《台灣語言拼音》,台北市,大語出版社。吳芝儀,李奉儒譯,1995,《質的評鑑與研究》,原文書〔Qualitative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Patton, Quinn Michael 原著)。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李壬癸,1997,《台灣南島民族的族群與遷徙》,台北市:常民文化。
村上直次郎,1933,《新港文書》,《臺北帝國大學文政學部紀要》。
林瑞榮,1998,《國民小學鄉土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師大書苑。
林達森、施宏達,2004,《課程與教學的省思及前瞻》,台南縣:嘉南大學師培中心出版。
林慶勳,2001,《台灣閩南語概論》,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洪惟仁,1995,《台灣語言危機》,台北市:前衛出版社。
張建成,2002,《批判的教育社會學研究》,台北:學富書局。
曹逢甫,1997,《母語政策-海峽兩岸的比較》,台北市:文鶴出版社。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書局。
陳美如,1998,《台灣語言教育政策的回顧與展望》,高雄: 復文書局。
陳美如,2000,《多元文化課程理念與實踐》,台北,師大書苑.。
黃宣範,1993,《語言、社會與族群意識》pp.327,台北,文鶴出版有限公司。
黃宣範,1995,《語言、社會與族群意識--台灣語言社會學的研究》,台北市:文鶴出版社。
楊文貴、蔡啟文,2006,《課程:教師自主的行動》,台北市: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鄧紅風 (譯),2004,《少數群體的權利:民族主義、多元文化主義與公民權》,(Kymlicka, W., 2001),台北:左岸文化。
研討會論文
丁鳳珍等,2006,〈全民台語能力檢定測驗(GTPT)規劃ê現況〉,pp. 2,「第三屆台灣文學與寓言國際研討會。」
方耀乾,2004,〈拭掉抑是無知?─台語文學Ti「臺灣文學史」缺席的原因〉,「語言人權與語言復振學術研討會」。
王美文等,2000,〈國小鄉土教材的評鑑與設計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持成果報告」,台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系。
古登美等,2002,〈國小鄉土語言教學問題專案調查研究〉,台北市:監察院。
李雄揮,2004,〈台灣歷史各時期語言政策之分析比〉,「語言人權與語言復振學術研討會」。
李勤岸,2004,〈殖民地文學ê 語言選擇kap語言人權〉,「語言人權與語言復振學術研討會」。
洪惟仁,2002,〈台灣的語言政策何去何從?〉發表於淡江大學各國語言政策學術發表會。
范巽綠,2001,〈教育部如何推動鄉土語言教學〉,「民視台語文研討會」,財團法人民視文教基金會。
張復聚,2004,〈台灣母語教學的基本思考〉,「語言人權與語言復振學術研討會」。
張學謙,2002,〈結合社區與學校的母語統整教學〉,《第四屆台灣語言及其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高雄,中山大學中文系。
張學謙,2004,〈弱勢語言的地位規劃與語言復振:從語言歧視主義到語言公平〉,「語言人權與語言復振學術研討會」。
張學謙、蔡丕暹,2004,〈將語言人權融入語文教學〉,台東大學:《語言人權與語言復振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郭明堂,2004,〈鄉土語言在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決策形成之分析〉,「師範校院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會」,屏東:國立屏東師範學院。
陳瑤玲,2004,〈試論台語文學的教材編輯與教學法—以台語文學在九○年代以後的發展現象為考察基點〉,《語言人權與語言復振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東大學。
陳瑤玲,2004,〈試論台語文學的教材編輯與教學法—以台語文學在九○年代以後的發展現象為考察基點〉,「語言人權與語言復振學術研討會」。
陳錦玉,2004,〈衝破殖民烏影、迎接台灣主體文化ê日光─論台灣多語言教育ê實踐方案〉,「語言人權與語言復振學術研討會」。
陳錦玉,2004,〈衝破殖民烏影、迎接台灣主體文化ê日光——論台灣多語言教育ê實踐方案〉,《語言人權與語言復振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東大學。
蔣為文,2009年9月5日,〈台語教學原理原則〉,「國民小學本土語文教材教法研討會」,台中,台中教育大學。
鄭智仁,2002,〈個案研究報告:高雄華山國小福佬語拼音教學〉,「中央研究院民族所,台灣拼音與教學政策研討會」,台北。
鄭詩宗,2004,〈台灣患者ê 語言權kap 醫學院醫學台語文教育ê 的必要性〉,「語言人權與語言復振學術研討會」。
博、碩士論文
Mishler, E. G. 1986. Research Interviewing: Context and Narrative. MA,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Press.
方耀乾,2008,〈Ui邊緣kau多元中心:台語文學e主體建構〉,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博論。
王麗瑛,2002,〈屏東縣國小母語教學實施現況及母語師資培訓問題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論,未出版,屏東。
守寍寍,1996,(在地的人,在地的話─台灣的母語教學),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論。
朱奕爵,2003,〈台灣閩南語母語教育之研究─以台南市為例〉,國立台南師範學院鄉土文化研究所碩論。
朱美如,2002年,〈國小一年級看圖說話提升口語表達能力之實踐〉,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論。
江佳眉,2009,〈台北縣國小台通與台羅拼音教學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論,未出版,台北。
呂唯琳,2006,〈台南縣市國民小學台語教學實施現況與意見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論。
李台元,2003,〈台灣原住民族語言語言能力認證制度之評估〉,台北:政治大學語言學研究所碩論。
林雅雯,2003,〈國小學生學習以羅馬字拼讀閩南語之實徵研究:針對是否與英語拼音混淆做探討〉,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台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論。
林瑞祥,2004,〈戰後台語的發展與論述〉,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論。
高培倫,2003,〈國小一年級實施閩南語拼音直接教學之個案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論,未出版,台北。
許素艷,2004,〈澎湖縣國小實施閩南語教學現況與困境之研究〉,國立台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論。
郭媛玲,2002,〈九年一貫台語教學─理想與實施落差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論。
陳美如,1996,〈台灣光復後語言教育政策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論,未出版。
陳美如,1998,〈鄉鎮原住民學童文化參照架構與學習適應關係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論。
陳素惠,2009,〈福台語拼音三種教材教學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論,未出版,台北。
陳紹潔,2003,〈鄉土語言教學現況之研究─以台北縣雙和區國民小學閩南語教學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社會科教學碩論。
陳麗雲,2006,〈閩南語教學理念的實踐〉,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語文學系碩論。
游麗芬,2006,〈鄉土語言支援人員實施閩南語教學的經驗與困境之分析研究-以雲林縣國小低年級為例〉,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研究所碩論,未出版,嘉義。
黃惠娟,2006,〈台語教學支援人員教學實踐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與文化行政研究所碩論。
黃筱娟,2000,〈大礁石與小漁村— 論母語教育發展策略之可能〉國立東華大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論,未出版。
黃嘉政,2002,(戰後以來台灣台語教育發展之研究﹝1945-2002﹞),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論。
楊啟甫,2003,〈鄉土母語課程支援教師認知態度與教學現況之探討-以中彰投四縣市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所碩論。
楊嵐智,2002a,〈九年一貫閩南語教學個案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論,未出版
楊嵐智 ,2002b,〈小學教師實施閩南語課程之個案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論。
楊智穎,2002,〈我國國小鄉土語言課程實施之研究-以三所國民小學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論,未出版,台北。
楊靜子,2001,〈學校本位教師在職進修之個案研究:以一所「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試辦小學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論,未出版。
楊麗螢,2008,〈閩南語拼音政策研究:台通與台羅之爭議〉,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論,未出版,台北。
劉建國,2007,〈國小閩南語教學研究之整合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論,未出版,台北。
劉美珠,2010,〈台語支援教師的專業發展與問題之研究〉,台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論。
蔡孟育,2000,〈一所國民小學母語教學活動課程發展-實施與評鑑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論,未出版。
鄭美玉,2001,〈九年一貫課程試辦成效之探討-以國小為例〉,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論,未出版。
盧慧真,1997,《屏東縣泰武鄉排灣族母語流失之調查》,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英語教育研究所。
謝佳雯,2003,〈現行母語師資培育課程之研究〉,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論,未出版,台東。
蘇玉菁,2009,〈桃園縣國小教師福台語實體與線上研習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論,未出版,台北。
網站資料
李勤岸,2005,〈打破自我成全母語教育〉,網址:http://ws.twl.ncku.edu.tw/hak-chia/l/li-khin-hoann/phahphoa-chungou.htm。
紀清珍,2007a,〈從臺北市的經驗談國小鄉土語言教學〉,網址:http://www2.bles.tp.edu.tw/principal/bb.htm
紀清珍,2007b,〈鄉土語言的紮根與茁壯〉,網址:http://www2.bles.tp.edu.tw/principal/bb.htm。
紀清珍,2007c,〈鄉土語言教學的問題與精進〉,網址:http://www2.bles.tp.edu.tw/principal/bb.htm
紀清珍,2007d,〈談鄉土語言教學師資結構調整之可行策略〉, 網址:http://www2.bles.tp.edu.tw/principal/bb.htm。
徐明珠,2001,〈培育鄉土語言的專業師資〉,網址: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EC/090/EC-C-090-245.htm
教育部,1999a,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草案,網址:http://class.eje.isst.edu.tw/files/20000310中小學暫行課程綱要草案/index.htm。
教育部,1999b,國民中小學課程審議委員會第二次會議議程資料,網址:http://teach.eje.edu.tw/data/A03D04/20001522054/1228,「國民中小學課程修訂審議員會」第二次會議會議紀錄.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