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翁子鈺
Wong, Zih-Yu
論文名稱: 論公益揭弊者保護制度–基於刑事證據法則之觀點
A Study on the Legislation of Public Interest Whistleblower Protection-Based on the Criminal Evidence Rule
指導教授: 陳運財
Chen, Yun-Tsai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社會科學院 - 法律學系
Department of Law
論文出版年: 2023
畢業學年度: 11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79
中文關鍵詞: 揭弊者保護法證人保護法貪污治罪條例證人刑事免責制度協議合意制度
外文關鍵詞: Whistleblower Protection Bill, Witness Protection Act, Anti-Corruption Act, Witness Immunity, Plea Bargaining
相關次數: 點閱:142下載:1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不論公部門或私部門,每日都有層出不窮的弊案在政府機關或企業組織內部發生,若有揭弊者揭發弊案即能事前發現,阻止弊案發生,事中發現亦可降低弊案所造成的損害範圍,但在法規對揭弊者保護不完善的條件下,只會讓揭弊者卻步,進而無法達到阻止弊案發生之目的,因此立法保護揭弊者有其必要。然而現行保護揭弊者的相關法律散見在各個法規中,沒有一致且完善的保護規範制度,為鼓勵揭弊者勇於揭弊,有必要建立完善保護機制,本文以為,不同領域揭發弊案的人都應該獲得相同程度的保護,故需訂立專法。
    本文將從揭弊者的角度切入討論,先探討我國與揭弊者保護法制相關的規範以及現行法有哪些不足的地方,說明我國對揭弊者保護現況,當中對揭弊者的保護措施中有對證人刑事免責的部分,於是繼續討論我國現行法中與刑事免責相關的法律,在草案尚未立法通過的階段,現行法有關證人刑事免責部分主要規定在證人保護法與貪污治罪條例,因此本文亦會介紹並整理相關規定、現行實務運作上常見的爭議以及學者的評析與建議。
    再比較觀察曾於不同階段提出之揭弊者保護法草案不同版本之間的差異,介紹揭弊者定義、適用案件類型、揭弊程序、保護措施等,討論在行政院版草案的架構下,有無解決現行法制下存在對揭弊者保護不足的問題。在研議草案時,法務部有召開立法研討會,本文會針對揭弊者保護法立法時所遭遇的問題進行討論,並統整學者與業界的觀點,提出自己的看法。
    在外國立法例中,日本的公益通報者保護法於2020年有大幅修正,討論揭弊者保護的適用範圍及保護措施,而日本刑事訴訟法於2016年亦有引進司法交易性質的「搜查協力型司法取引」(協議合意制度)及刑事免責制度,當中針對程序的開啟與進行、適用要件及證據能力之法律效力等等都有詳盡的規範,值得我國日後修法參考。美國檢察官得與被告進行認罪協商,還有緩起訴、不起訴協議等起訴裁量權的運作,審判中的證人刑事豁免制度與非正式豁免也值得參考。
    由美日立法例可見,為提高揭弊者揭發弊案的動機,期待其主動供述他人犯罪事證,會以刑責減免或證述不作為證據使用之優惠手段來換取其供述,然而,雖然我國目前刑事免責相關條文規範於證人保護法,但其設立目的與美日證人刑事豁免的適用範圍、運用方式及效力等均有不同。因此,後續會再比較檢討英國、日本以及美國三國刑事免責制度法制規範,討論若我國需增訂刑事免責制度,應將法規定於何部法律,適用要件法律效果等應如何修正。而如欲於法條中擴大對證人保護的範圍,會否侵害對被告對質詰問權及閱卷權等訴訟權利,針對證人權利保護與被告對質詰問權的衡平部分,本文亦會再做整理。
    最後,在比較檢討外國法制與我國法制的異同之後,對以刑事免責為手段保護揭弊者方面提出我國修法的改善建議。

    There are endless malpractices occurring in government agencies or corporate organizations every day. In order to discover in advance and reduce damage from malpractices, we need to encourage whistleblowers to disclose these thing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a comprehensive protection mechanism against detrimental effect of exposure for whistleblowers.
    This study wants to figure out whether the Whistleblower Protection Bill will solve the problem about insufficient protection of whistleblowers in the current legal system. One of the protection measures for whistleblowers is criminal immunity, and the draft specification will apply criminal immunity to the Witness Protection Act. However, this paper finds out that the purpose of the witness criminal immunity system is not in line with the Witness Protection Act completely. Therefore, it is proposed to amend the law separately.
    By referring to the legislation of whistleblower protection and witness criminal immunity system in United Kingdom,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this article will give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amendments on the protection of whistleblowers by means of criminal immunity in Taiwan.

    摘要 I 誌謝 VI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文獻回顧 3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名詞解釋 7 第四節 研究方法 11 第五節 章節架構 13 第貳章 我國揭弊者保護法制度現況之問題檢討 15 第一節 揭弊者相關保護制度現況 15 第一項 與刑事法相關法令 15 第二項 與公共安全相關法律 18 第三項 與勞工相關法律 19 第四項 與金融相關法令 20 第五項 公務人員保障法 21 第六項 我國法規現況比較檢討 22 第二節 我國揭弊者保護法草案簡述 24 第一項 立法目的 27 第二項 保護從優、處罰從重 29 第三項 揭弊者定義 29 第四項 弊案類型 31 第五項 揭弊行為定義 34 第六項 通報程序 36 第七項 揭弊者心證門檻 38 第八項 揭弊者揭弊動機 39 第九項 具名揭弊 39 第十項 排除事項 42 第十一項 保護措施中之身分保密 44 第十二項 保護措施之工作權保障 45 第十三項 訴訟上舉證責任 46 第十四項 責任減免47 第十五項 獎金鼓勵 49 第十六項 其他異同 50 第三節 揭弊者適用現行證人保護法等相關法律問題 53 第一項 現行法刑事免責 54 第二項 實務運作上之爭議 63 第三項 學者評析與建議 69 第四項 被告對質詰問權與證人保護權之衝突 72 第四節 小結 77 第參章 英美日三國揭弊者保護制度之探討 79 第一節 揭弊者保護制度外國立法例 80 第一項 英國揭弊者保護法規 80 第二項 美國揭弊者保護法規 87 第三項 2004年日本公益通報者保護法 97 第四項 與我國揭弊者保護法制的比較檢討 106 第二節 證人刑事豁免制度外國立法例 110 第一項 英國之證人刑事豁免規範 110 第二項 美國之證人刑事豁免規範 120 第三項 日本之證人刑事豁免規範 128 第四項 三國豁免制度比較檢討 135 第三節 小結 139 第肆章 對刑事豁免制度的比較檢討及修法建議 141 第一節 我國與三國刑事豁免制度的比較檢討 142 第二節 修法建議 147 第三節 小結 164 第伍章 結論 166 第一節 研究發現 166 第二節 本文建議 168 第三節 未來展望 171 參考文獻 173 附錄 178

    中文文獻
    一、 專書
    三井誠、酒巻匡著;陳運財、許家源譯(2021),日本刑事程序法入門,臺北:元照。
    李春福(2020),日本刑事訴訟法之翻譯與實務略述,臺北:五南。
    陳運財(2014),偵查與人權,臺北:元照。

    二、 專書論文
    吳景欽(2013),對貪污揭弊者保護法制之檢討-以證人保護法為說明,收於:刑事政策與犯罪研究論文集〈16〉,頁71-84,法務部司法官訓練所。
    陳瑞仁(2019),行政院版揭弊者保護法逐條釋義,收於:2019年聯合國反貪腐公約專題學術研討會實錄論文集,頁52-90,法務部廉政署。
    許恒達(2015),揭弊者保護制度的刑事政策省思,收於:刑事政策與犯罪研究論文集(18),頁67-84,法務部司法官學院。
    關中(2010),行政倫理的重要議題-從保護弊端揭發人談起,收於:國立高雄大學政治法律學系主編,公益揭發-職場倫理新趨勢:公益揭發(揭弊)保護學術與實務研討會論文集,巨流圖書。

    三、 期刊論文
    王立達(2000),法釋義學研究取向初探:一個方法論的反省,法令月刊第五十九卷,9期,頁23-33。
    李建良(1997),基本權利理論體系之構成及其思考層次,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9卷,1期,頁39-83。
    李聖傑(2019),「新」揭弊者保護法之簡介─公私部門合併,月旦會計實務研究,16期,頁24-30。
    吳佳翰、劉婉蓉(2018),淺談企業舞弊偵防,月旦會計實務研究,1期,頁109-115。
    吳協展(2018),美國私部門吹哨者保護法制之研究,台灣法學叢刊第63卷,1期,頁113-133。
    金孟華、蘇怡如(2022),美國認罪協商制度之研究及對台灣之啟示,臺北大學法學論叢,122期,頁205-257。
    邱太山、朱家琦、林鈺雄、蔡旻峰、林志潔、陳瑞仁、張天一、林佳和、李聖傑、陳重言(2018),吹哨者保護法法制(一),月旦刑事法評論,8期,頁81-110。
    林裕順(2020),污點證人司法交易,月旦法學教室,208期,頁23-26。
    林良榮(2019),日本公益通報者保護法之立法政策與行政實務:兼論法院裁判案例與通報制度之改革,月旦法學雜誌,290期,頁137-163。
    林志潔(2012),貪污犯罪檢舉人之保護與獎勵──以廣義的貪污共犯為核心,月旦法學雜誌,203期,頁136-166。
    洪宜和(2004),窩裡反證人保護法制之觀察與比較,軍法專刊第50卷,3期,頁20-37。
    許祥珍、柳瑞宗、蘇倖玉(2022),貪污治罪條例與刑法的整併–追訴標準與立法展望研討會,最高檢察署月刊,3期,頁9-10。
    許家源(2002),證人刑事免責制度評我國證人保護法第十四條規定,軍法專刊第48卷,11期,頁24-37。
    許家源(2023),論日本刑訴偵審程序中「合意制度」之創設及對我國之啟示,興大法學,33期,頁169-216。
    陳運財(2008),貪瀆犯罪「窩裡反」條款與「刑事免責」之檢討,日新司法年刊,8期,頁96-101。
    陳運財(2004),協商認罪制度的光與影,月旦法學雜誌,110期,頁235-236。
    陳運財(2010),共同被告於檢察官偵查訊問時所為之陳述之證據能力-評九八年度台上字第四四三七號判決,台灣法學雜誌,153 期,頁217-222。
    陳瑞仁(2019),從美國吹哨者保護法制談我國立法方向,法學叢刊第64卷,1期,頁29-74。
    張永宏(2018),簡介日本新訂刑事協議、免責制度(下),司法週刊,1898期,頁2-3。
    張明偉(2009),英國刑事司法制度,軍法專刊第55卷,6期,頁162-183。
    張燕平(2016),美英兩國吹哨者法規制度與實務運作之介紹,證券服務,654期,頁28-40。
    莊健平(2016),國內吹哨者法規制度之介紹暨評析,證券服務,655期,頁27-36。
    郭大維(2013),沉默未必是金—吹哨者法制之建構與企業不法行為之防範,台灣法學雜誌,216期,頁46-61。
    黃鼎軒(2017),日本新時代刑事司法改革—搜查公判協力型協議合意制度,法學叢刊,248 期,頁35-65。
    黃宏森(2005),弊端揭發者(Whistle-blowers)面臨的難題與抉擇之研究,公共行政學報,14期,頁39-78。
    楊戊龍、李淑如(2019),行政院民國108年版揭弊者保護法草案評析,文官制度季刊第十一卷,三期,頁29-69。
    楊戊龍(2006),美國聯邦政府保護揭弊公務員之制度與發展,政治科學論叢,29期,頁83-122。
    楊宇冠、張沈鍥(2021),英國DPA在處理公司刑事合規案件中的適用及借鑒,經貿法律評論,2期,頁84-99。
    溫祖德(2011),美國檢察官起訴與不起訴裁量權—以聯邦起訴準則為中心,刑事法雜誌第55卷,1期,頁39-66。
    劉邦繡(2010),貪污、毒品、槍砲案件被告自白減刑之研究─以最高法院九十八年度台上字第四四八號、第三九三○號、第三四九二號三件判決為探討,台灣軍法專刊第56卷,1期,頁64-92。
    劉邦鏽(2010),當事人達成求刑協商在法院量刑上之定位--最高法院97年度台非字第115號、95 年度台非字第281號判決之探討,法令月刊第61卷,11期,頁48-66。
    劉邦繡(2020),立法院第九屆及本屆審議之「揭弊者保護法草案」疑義問題與展望,台灣法學雜誌,391 期,頁61-76。

    四、 碩博士論文
    王聖豪(2018),檢察官運用污點證人制度之理論與實證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博士論文。
    吳文淵(2009),對質詰問與秘密證人保護之研究,國防大學國防管理學院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偉銓(2014),貪污犯罪中揭弊公務員保護法制之研究,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
    周美伶(2021),揭弊者保護法制之研究-以我國揭弊者保護法草案為例,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社會及行為科學系碩士論文。
    徐念慈(2010),公務員揭弊行為與洩密罪責之衝突與調和–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太空中心案例分析,台大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家源(2001),證人刑事免責制度之研究,國立臺北大學法律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一銘(2007),內部人通報機制之建構與公司治理-以勞工通報為中心,國立臺北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
    陳芊妤(2021),以比較法觀點論私部門吹哨者保護與通報機制之建構,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峻豪(2012),論證人刑事豁免制度—以美國法為借鏡,台大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舒婷(2018),論吹哨者保護制度之建構,國立臺灣大學科際整合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明瀚(2016),政府與企業之弊端揭發過程比較研究-從揭弊者受影響因素的角度,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
    賴靖宜(2018),公益揭弊者保護法制之研究-以公部門為中心,國立中正大學法律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下載圖示 校內:立即公開
    校外:立即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