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周沅慧
Chou, Yuan-Hui
論文名稱: 論我國證券交易法中法人刑事責任之建構-以美國法為中心
Constructing the Corporate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in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Act: Focusing on U.S. Law
指導教授: 陳俊仁
Chen, Chun-Je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社會科學院 - 法律學系
Department of Law
論文出版年: 2017
畢業學年度: 10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5
中文關鍵詞: 法人刑事責任聯邦量刑準則法令遵循證券犯罪公司犯罪
外文關鍵詞: Corporate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Federal Sentencing Guideline, Compliance Programs, Securities Crime, Corporate Crime
相關次數: 點閱:17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要
    法人刑事責任為法學界討論已久之課題,雖在傳統以自然人為立法基礎之法理上,時常遭受批評挑戰,惟實際上仍無法避免近年國際上越來越多國家逐漸承認或建立法人刑事責任之浪潮。
    我國目前對法人犯罪議題,僅在行政刑法中間接承認法人犯罪,立法例或採轉嫁罰或採兩罰制,惟其中卻有一條之設計相當特別,即證券交易法第179條第1項:「法人違反本法之規定者,依本章各條之規定處罰其為行為之負責人」。該條從文義觀之,似屬於轉嫁罰之性質;然而實務上卻否認之,將條文中處罰「行為之負責人」解釋為自然人自己責任,亦即自然人為自己之犯行負責,非代罰或轉嫁罰性質,迂迴地繞過了法人犯罪之議題,故有論者即謂此已非法人犯罪之範疇。
    經觀察其立法歷程,可發現原立法草案中,該條原為兩罰制之設計,但於立法途中立法者對是否承認法人刑事責任引發爭辯,惟最終採取了否定的見解,而斷然刪除了後段處罰法人之規定。造成如今該條條文定位不明的問題,並且於實際適用時產生了眾多疑問與爭議。例如,法人是否為犯罪主體?於自然人論罪時是否應加計歸屬於法人之犯罪所得?法人的犯罪所得得否沒收?此均為我國目前法院所面臨的問題。
    本文將先從證券交易法該條文的立法歷程論起,並藉由整理目前學者與實務界見解的歧異,凸顯該條條文解釋上的矛盾之處,並且點出目前規範造成之疑問及爭議,第三章介紹法人刑事責任之論辯及由現行我國設有法人刑責之條文,來試圖歸類檢視該條文之定位,認為該條文實則並不具備法人刑事責任的意涵;第四章由美國目前對於法人犯罪的理論發展,包括模範刑法典、聯邦組織量刑準則等法規之介紹,以及其後對組織責任理論、法令遵循等制度之建立及影響,形塑了一個新的犯罪防制策略,可供吾人參考借鑒。第五章回歸證券犯罪之本質與特性,以描繪出法人責任於防制證券犯罪中的必要性,以及藉由前述美國法相關規範與政策,思考我國證券交易法中建構法人刑事責任之可能性;最後,第六章提出可能的立法形式及本文結論。

    SUMMARY
    This thesis focuses on the Article 179 of the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Act. It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that a legal person can act only through agents and are vicariously liable for offenses committed by their agents. However, after analyzing the legislative process, the interpretation of scholars and the contents of the court decision, we would find that it has been directed to the legal person is not the crime subject and there is no criminal penalty for the corporation. Therefore, it is difficult to define whether the provision is the corporate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Based on the fact that securities crime has both characteristics of economic crime and corporate crime, it is controversial if we consider that only individual agents are responsible for their criminal conduct. For example, could we confiscate the illegal benefits of the corporation? This problem is actually happening currently in our court.

    This thesis argues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construct the corporate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in the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Act. Therefore, this thesis introduces the current theory, rules and regu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for corporate criminal liability, including the Model Penal Code, the Federal Sentencing Guideline and the Compliance Program. The system is designed so that the sanctions imposed upon organizations and their agents, taken together, will provide just punishment, adequate deterrence, and incentives for organizations to maintain internal mechanisms for preventing, detecting, and reporting criminal conduct.
    With the issue of corporate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in the U.S., we can re-examine the possibility of establishing to corporate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in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Act and take it as a reference for amending the law.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 2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3 第一項 研究範圍 3 第二項 研究限制 4 第四節 論文架構 4 第二章 我國證券交易法法人刑事責任規範 6 第一節 證券交易法刑事規範概述 6 第二節 證券交易法第179條 10 第一項 立法之爭議 10 第一款 支持法人刑事責任 10 第二款 否定法人刑事責任 11 第三款 立法結果 12 第二項 學者之解讀 13 第一款 肯定法人得為犯罪主體,屬轉嫁罰 13 第二款 否定法人得為犯罪主體,屬轉嫁罰 14 第三款 非轉嫁罰 14 第三項 實務之解釋及適用 15 第一款 認定為轉嫁罰或代罰制 15 第二款 認定為自己責任 15 第三節 疑問與爭議 16 第一項 處罰之基礎 17 第二項 犯罪主體之爭議 17 第一款 犯罪主體不明確 17 第二款 以條文明定法人為犯罪主體為限? 20 第三項 犯罪所得歸屬之爭議 23 第一款 影響自然人犯行之刑度 24 第二款 法人之犯罪所得得否宣告沒收 27 第四節 小結 29 第三章 我國法人刑事責任 32 第一節 法人本質理論 32 第一項 法人否定說 32 第二項 法人擬制說 33 第三項 法人實在說 33 第二節 法人刑事責任之論辯 34 第一項 否定說 34 第二項 肯定說 36 第三項 折衷說 38 第三節 我國法人刑事責任之立法 39 第一項 立法結構 39 第二項 立法模式 40 第一款 構成員犯罪,法人並科罰金 41 第二款 法人犯罪 43 第三項 法人犯罪責任基礎 47 第一款 轉嫁責任說 48 第二款 過失責任說 49 第三款 自己責任說 50 第四節 小結 51 第四章 美國法人刑事責任 52 第一節 國際法人刑事責任概述 52 第一項 國際公約 52 第一款 1997年歐洲共同體金融利益保護公約第二份議定書 52 第二款 1999年歐盟反貪腐刑法公約 53 第三款 2000年聯合國打擊跨國組織犯罪公約 54 第四款 2003年聯合國反貪腐公約 54 第二項 立法例 55 第一款 英國 55 第二款 德國 56 第三款 日本 57 第三項 小結 58 第二節 美國法人責任之發展 59 第一項 嚴格責任 59 第二項 代位責任 60 第三項 模範刑法典模式 63 第四項 組織體責任 65 第三節 聯邦組織量刑準則 67 第一項 源起 67 第二項 規範 68 第一款 有效的法令遵循與倫理制度 69 第二款 賠償 71 第三款 罰金計算標準 71 第四款 緩刑制度 73 第三項 影響 74 第一款 檢察官守則 75 第二款 法令遵循制度之發展 78 第三款 組織體責任理論之發展 80 第四節 小結 85 第五章 建構證券交易法法人刑事責任 86 第一節 證券犯罪 86 第一項 證券市場 86 第二項 證券犯罪之定義 87 第一款 證券犯罪與經濟犯罪 88 第二款 證券犯罪與公司犯罪 90 第三項 證券犯罪之特性 91 第二節 證券犯罪之對抗與防制 94 第一項 刑罰 95 第二項 公司治理 98 第三項 專業司法調查 103 第四項 欠缺整合性的防制政策 104 第三節 法人刑事責任之架構 106 第一項 必要性 106 第二項 犯罪主體 107 第三項 歸責理論 109 第四節 量刑因素及法令遵循制度 110 第一項 量刑因素 111 第二項 我國法令遵循制度 112 第一款 金控、銀行、保險、信合社、票券業等法令遵循制度 113 第二款 公開發行公司建立內部控制制度處理準則 114 第三項 期許之功能 115 第一款 形塑公司遵法之體制 116 第二款 作為量刑之事由 117 第三款 有利於證券犯罪之追訴 118 第五節 小結 118 第六章 立法建議與結論 120 第一節 立法建議 120 第一項 採兩罰制 120 第一款 法人為犯罪主體 120 第二款 犯罪所得歸屬於法人 121 第二項 制定不同額度之罰金刑,並設計對法人之量刑因素 124 第三項 限定適用條文 126 第二節 結論 126 參考文獻 128

    一、中文文獻(按筆畫排序)
    (一) 書籍
    1、Brandon L. Garrett著,簡美娟譯,大到不能關:政府不敢動、法院不敢判,揭密大型財團背後的黑暗共謀,商周出版,2015年6月,初版。
    2、王志誠、卲慶平、洪秀芬、陳俊仁,實用證券交易法,新學林出版,2015年10月,四版。
    3、李開遠,證券交易法理論與實務,五南出版,2016年9月,三版。
    4、李開遠,證券管理法規新論,五南出版,2007年9月,五版。
    5、孟維德,公司犯罪;問題與對策,五南出版,2002年,初版。
    6、孟維德,白領犯罪,五南出版,2008年2月,初版。
    7、林山田,刑法通論(下冊),元照出版,2008年1月,十版。
    8、林山田,林東茂,林燦璋,犯罪學,三民書局出版,2004年1月,三版。
    9、林山田,經濟犯罪與經濟刑法,三民書局出版,1987年5月,二版。
    10、林志潔,財經正義的刑法觀點,元照出版,2014年8月,初版。
    11、林孟皇,金融犯罪與刑事審判,元照出版,2011年9月,二版。
    12、林東茂,危險犯與經濟刑法,五南出版,1996年初版。
    13、林鈺雄,沒收新制(一):刑法的百年變革,元照出版,2016年7月,初版。
    14、馬躍中,經濟刑法:全球化的犯罪抗制,元照出版,2016年3月,初版。
    15、陳子平,刑法總論,元照出版,2015年9月,三版。
    16、黃榮堅,基礎刑法學(上),元照出版,2006年9月,三版。
    17、黃銘傑,公司治理與企業金融法制之挑戰與興革,元照出版,2006年,初版
    18、廖大穎,證券交易法導論,三民書局出版,2013年8月,六版。
    19、劉連煜,新證券交易法實例研習,元照出版,2013年9月,十一版。
    20、蔡墩銘,刑法精義,漢蘆出版,2005 年,二版。
    21、賴英照,公司法論文集,中華民國證券市場發展基金會,1990年3月,三版。
    22、賴英照,最新證券交易法解析:股市遊戲規則,元照出版,2014年2月,三版。
    23、賴英照,證券交易法逐條釋義第三冊,三民書局出版,1986年12月,初版。
    24、賴源河,證券管理法規,自版,2000年。
    25、謝立功、徐國禎,犯罪學──當代各類犯罪分析,五南出版,2009年,初版。
    26、謝杰、張磊,操縱證券市場犯罪研究,元照出版,2013年,初版。
    27、韓忠謨,刑法原理,自版,2年10月,再版。

    (二) 期刊及研究報告
    1、G. Heine著,鄭昆山譯,環境刑法:個人責任與法人組織責任、國際趨勢與各種制裁模式,法學叢刊,40卷1期,頁87-106,1995年1月。
    2、王志誠,法令遵循主管制度之發展及挑戰,存款保險資訊季刊,23卷4期,頁92-154,2010年12月。
    3、王良順,美國法人犯罪的歸責,環球法律評論,6期,頁56-64,2009年。
    4、王皇玉,法人刑事責任之研究,輔仁法學,46期,頁1-34,2013年12月。
    5、王瓊敏,法人逃漏稅之刑事責任──兼評大法官釋字第687號解釋,刑事法雜誌,57卷1期,頁51-85,2013年2月。
    6、余若凡,公司犯罪與公司犯罪能力──美國處理公司犯罪政策之介紹及評析,檢察新論,4期,頁213-227,2008年7月。
    7、吳天雲,兩罰規定的法人責任,刑事法雜誌,57卷1期,頁1-25,2013年2月。
    8、李開遠,我國證券市場「不法炒作」操縱股價犯罪行為主觀構成要件意圖認定之探討,銘傳大學法學論叢,10期,頁131-173,2008年12月。
    9、於知慶,以刑事訴追作為企業改革的契機──以美國司法部在恩隆案後的訴追策略為例,檢察新論,5期,頁284-295,2009年1月。
    10、板倉宏著,吳景芳譯,企業體與刑事責任──企業體組織責任論之提倡,刑事法雜誌,24券1期,頁66-84,1980年2月。
    11、林永謀,略論「兩罰規定」,法令月刊,37卷12期,頁8-12,1986年12月。
    12、林志潔,公司犯罪防制之省思與展望,刑事政策與犯罪研究論文集(11),頁139-158,2008年12月。
    13、林志潔,公司犯罪與刑事責任──美國法之觀察與評析,律師雜誌,333 期,頁43-54,2007年6月。
    14、林孟皇,論內線交易犯罪所得金額的計算,萬國法律,185期,頁2-22,2012年10月。
    15、林國全,證券交易法第一五七條之一內部人員交易禁止規定之探討,政大法學評論,45期,頁259-303,1992年6月。
    16、林鈺雄,法人犯罪及不法利得之沒收──評大統混油案刑事判決,臺灣法學雜誌,261期,頁94-111,2014年12月。
    17、邱忠義,對法人緩起訴處分初探,全國律師,11卷10期,頁99-104,2007年10月。
    18、柯瓊鳳,從企業集團犯罪的案例談金融機構風險管理模式,金融研究發展基金管理委員會96年度委託研究報告。
    19、洪令家,證券犯罪防治不可承受的痛──操縱市場,朝陽商管評論,10期,頁139-158,頁146,2012年5月。
    20、孫國祥,論法人犯罪,南京大學學報,2期,頁132-140,2000年。
    21、許金釵,美國聯邦量刑準則之研究-兼論我國建立量刑準則之可行性,95年公務出國報告。
    22、郭大維,法人是否為證券交易法內線交易之規範主體,月旦法學教室,160期,頁21-23,2016年2月。
    23、陳志龍,證券交易犯罪與國本之癌──兼論對上市公司有效監督體制建立及財經民商法與財經刑法整合的重要性,律師雜誌,239期,頁19-37,1999年8月。
    24、陳俊仁,超越興利防弊功能之迷思──獨立董事與審計委員會地位之再建構,月旦法學雜誌,172期,頁75-93,2009年9月。
    25、陳俊仁,論公司本質與公司社會責任董事忠實義務之規範與調和,臺灣本土法學雜誌,94期,頁79-109,2007年5月。
    26、陳煥生,法人犯罪之研究,法令月刊,33 卷11 期,頁5-8,1982年11月。
    27、彭文華,美國聯邦量刑指南的歷史、現狀與量刑改革新動向,比較法研究,6期,2015年。
    28、曾宛如,證券交易法之現狀與未來──期許建構體例完善的證券法規,月旦法學雜誌,217期,頁93-107,2013年6月。
    29、曾淑瑜,建構符合我國刑事實體法及程序法之財經犯罪體系,台灣法學雜誌,106期,頁59-76,2010年9月。
    30、曾淑瑜,證券犯罪類型化之研究,台灣法學雜誌,223期,頁116-135,2013年5月。
    31、黃嘉烈,法人犯罪與組織體責任論──以公害犯罪為中心,蔡教授墩銘先生六秩晉五壽誕祝壽論文集,頁335-358,1997年2月。
    32、葉良芳,美國法人刑事責任的認定與量定,南都學壇,29卷4期,頁77-81,2009年7月。
    33、靳宗立,我國證券交易法刑事規制之立法檢討,軍法專刊,56卷4期,頁6-53,2010年8月。
    34、靳宗立,證券交易法之刑事規制與解釋方法──以特別背信罪為例,台灣法學雜誌,166期,頁7-27,2010年12月。
    35、劉連煜,證券交易法:第一講──內線交易與行為主體,月旦法學教室,102期,頁53-72,2011年4月。
    36、蔡昌憲,從內控制度及風險管理之國際規範趨勢論我國的公司治理法制:兼論董事監督義務之法律移植,臺灣大學法學論叢,第41卷第4期,頁1819-1896,2012年12月。
    37、蔡昌憲,從經濟觀點論企業風險管理與董事監督義務,中研院法學期刊,12期,頁79-152,2013年。
    38、蔡墩銘,論法人之處罰規定,法學叢刊,7卷3期,頁67-73,1962年7月。
    39、蔡震榮、呂倩茹,行政罰與刑事罰之界限-以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修正為例,法令月刊,66卷7期,頁32-68,2015年7月。
    40、蔡蕙芳,我國法人犯罪立法之檢視與理論建構,東吳法律學報,28卷4期,頁1-74,2017年4月。
    41、蔡蕙芳,組織體犯罪與組織體罪責──美國刑法上組織體罪責理論的介紹與評析,逢甲人文社會學報,1期,頁325-356,2000年11月。
    42、蔡蕙芳,著作權法第101條第1項執行業務兩罰規定之適用問題──評最高法院92年度台上字第2720號民事判決,月旦裁判時報,12期,頁59-66,2011年12月。
    43、蕭巧玲,法令遵循制度介紹,證券暨期貨月刊,24卷9期,頁36-49,2006年9月。
    44、薛智仁,內線交易之犯罪所得概念,政大法學評論,129期,頁245-299,2012年10月。

    (三) 學位論文
    1、吳宜展,企業犯罪與企業刑事責任追究,臺灣大學碩士論文,2012年。
    2、林鴻文,證券犯罪之研究-以兩岸法制為中心,銘傳大學碩士論文,2004年
    3、高德儀,從公司治理角度探論我國經濟犯罪之防制對策-以博達科技事件為例,海洋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4、許靖儀,法人犯罪之研究─從現狀到解決,中國文化大學碩士論文,2011年。
    5、許耀云,公開發行公司經濟犯罪之跨部門監控,臺灣大學碩士論文,2011年。
    6、鍾亞達,論法人犯罪之立法正當性與理論基礎,臺灣大學碩士論文,2014年。
    7、魏平政,法人的刑事責任,政治大學碩士論文,2012年。

    二、外文文獻(依作者姓氏字母排列)
    (一) 書籍
    1、FISSE, BRENT, & BRAITHWAITE, JOHN, CORPORATIONS, CRIME AND ACCOUNTABILIT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3).
    2、SIMPSON, SALLY S., CORPORATE CRIME, LAW, AND SOCIAL CONTROL,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二) 期刊
    1、Beale, Sara Sun, & Safwat, Adam, What Developments in Western Europe Tell Us About American Critiques of Corporate Criminal Liability, 8 BUFFALO CRIM. L. REV. 89 (2004).
    2、Braithwaite, John, Enforced Self-Regulation: A New Strategy for Corporate Crime Control, 80 MICH. L. REV. 1466(1982).
    3、Bucy, Pamela H., Corporate Ethos: A Standard for Imposing Corporate Criminal Liability, 75 MINN. L. REV. 1095(1990).
    4、Garrett, Brandon L., The Changing Face of Corporate Prosecutions, CHAMPION 48 (2016).
    5、Gneezy, Uri, & Rustichini, Aldo, A Fine Is A Price, 29 J. LEGAL STUD. 1 (2000).
    6、Griffin, Lisa Kern, Compelled Cooperation and the New Corporate Criminal Procedure, 82 N.Y.U. L. REV. 311 (2007).
    7、Hill, Jennifer, Corporate Criminal Liability in Australia: An Evolving Corporate Governance Technique?, JOURNAL OF BUSINESS LAW I (2003).
    8、Khanna, Vikramaditya S., Corporate Criminal Liability: What Purpose Does It Serve?, 109 HARV. L. REV. 1477 (1996).
    9、Krawiec, Kimberly D., Organizational Misconduct: Beyond the Principal-Agent Model, 32 FLA. ST. U.L. REV. 571 (2004).
    10、Moore, Jennifer, Corporate Culpability under the Federal Sentencing Guidelines, 34 ARIZ. L. REV. 743 (1992).
    11、Murphy, Diana E., The Federal Sentencing Guidelines for Organizations: A Decade of Promoting Compliance and Ethics, 87 IOWA L. REV. 698 (2001).
    12、Nanda, Ved P., Corporate Criminal Liabil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Is A New Approach Warranted?, in CORPORATE CRIMINAL LIABILITY (Mark Pieth & Radha Ivory eds., 2011).
    13、Pieth, Mark, The Responsibility of Legal Persons, in THE OECD CONVENTION ON BRIBERY -A COMMENTARY (Mark Pieth & Lucinda A. Low & Nicola Bonucci eds., 2013).
    14、Thompson, Benjamin, & Yong, Andrew, Corporate Criminal Liability, 49 AM. CRIM. L. REV. 489 (2012).
    15、Walsh, Charles J. & Pyrich, Alissa, Corporate Compliance Programs as A Defense to Criminal Liability: Can a Corporation Save Its Soul, 47 RUTGERS L. REV. 605 (1995).
    16、Weissmann, Andrew, & Newman, David, Rethinking Criminal Corporate Liability, 82 IND. L. J. 411 (2007).
    17、Weissmann, Andrew, A New Approach to Corporate Criminal Liability, 44 AM. CRIM. L. REV. 1319(2007).

    三、網路資料
    1、COMMISSION TIGHTENS REQUIREMENTSFOR CORPORATE COMPLIANCE AND ETHICS PROGRAMS, Available at http://www.ussc.gov/about/news/press-releases/may-3-2004, (latest reviewed on Mar. 20, 2017).
    2、Desio, Paula, An Overview of the Organizational Guidelines, Available at https://www.ussc.gov/sites/default/files/pdf/training/organizational-guidelines/ORGOVERVIEW.pdf, (latest reviewed on Jun. 20, 2017).
    3、Bevilacqua, Francesca Chiara, Corporate Compliance Programs Under Italian Law, Available at http://www.singerpubs.com/ethikos/html/italy.html, (latest reviewed on Jun. 1, 2017)
    4、OECD公司治理準則,網址:www.nknet.idv.tw/OECD公司治理準則.html,最後瀏覽日期:2017年4月30。
    5、台灣史上最大經濟犯罪-力霸掏空案事件始末一覽表,關鍵評論,網址: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201,最後瀏覽日期:2017年5月10日。
    6、台灣兆豐銀行涉洗錢嫌疑違反美國商業規定被罰1.8億美金,網址:https://read01.com/JeP4o5.html,最後瀏覽日期:2017年4月1日。
    7、安怡芸,強化銀行業法令遵循機制,網址:http://lytest.ly.gov.tw/05_orglaw/search/lawView.action?no=24698,最後瀏覽日期:2017年4月30日。
    8、行政院洗錢防制辦公室,網址:http://www.amlo.moj.gov.tw/ct.asp?xItem=467368&ctNode=45744&mp=8004,最後瀏覽日期:2017年5月30日。
    9、周振傑,英國刑法中的商業組織不履行預防賄賂義務罪研究——兼論英國法人刑事責任的轉變與發展方向,網址:http://www.gegugu.com/2016/06/26/11243.html,最後瀏覽日期:2017年5月28日。
    10、陳興良、陳正雲,證券犯罪的立法構想,網址:http://pkulaw.cn/(S(21ctss45i13hjxjvmt44tijw))/fulltext_form.aspx?Db=qikan&Gid=1510058005&keyword=&EncodingName=&Search_Mode=,最後瀏覽日期:2017年5月29日。
    11、揭露兆豐銀洗錢案完整裁罰內容!美方全都露,網址:http://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2757,最後瀏覽日期:2017年5月21日。
    12、蔡亞珍、王月貞,《會計師看時事》企業內控建立法令遵循機制,網址:https://www2.deloitte.com/tw/tc/pages/risk/articles/newsletter-15-12-41.html,最後瀏覽日期2017年5月30日。

    無法下載圖示 校內:立即公開
    校外:不公開
    電子論文尚未授權公開,紙本請查館藏目錄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