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黃信瑜
Huang, Sin-Yu
論文名稱: 《爆笑的秘訣:脫線唱片的口語文化解析》
《Hilarious Secret:The Oral Culture Analysis of Thuat-Suànn's Joke Records》
指導教授: 黃裕元
Huang, Yu-Yua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文學院 - 台灣文學系
Department of Taiwanese Literature
論文出版年: 2023
畢業學年度: 11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5
中文關鍵詞: 1970年代台語文化笑詼庶民生活黑膠唱片
外文關鍵詞: 1970s, Taiwanese culture, Joke, Common People Life, Vinyl Records
相關次數: 點閱:51下載:7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脫線,本名陳炳楠(1933-2022)為當代台灣的喜劇泰斗。演藝之路從黑白台語電影到電視、歌廳秀,縱橫台灣演藝圈近半世紀。1960年代中期,因台語電影漸走下坡的緣故,脫線開始將事業版圖擴展至笑詼唱片,先後在孔雀、台聲、豪華、龍鳳與月球等唱片公司錄製台語笑詼劇,直至1970年代末歌廳秀崛起才停止灌錄。
    本論文主要藉由劇本大綱的整理、文獻資料的蒐集以及理論的輔助運用,去解讀脫線等人在編作劇本時背後所引伸的時代意涵。透過脫線及其夥伴自我編導的台語笑詼劇中引人發笑的笑話模式進行分析,包含脫線台語笑詼中所設定的角色、情節式與口語式的笑話套式以及選用的改編歌曲等。從笑詼在台灣的歷史脈絡與發展來看,得以發現脫線其實扮演著承先啟後的地位,不僅在笑詼劇中融入了夜總會、歌廳演出的經驗,口語的笑話也更白話易懂。總體來說,笑詼劇的笑點分析與背景資料的蒐集爬梳,不僅得以使我們更了解台語笑詼劇的組成,由唱片的內容也可大略窺視、推知台灣的庶民社會文化在1970年代左右的變遷趨勢。

    Thuat-Suànn, named Chen Bingnan(1933-2022). He is the comedy master in contemporary Taiwa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laugh-making joke patterns in the Taiwanese comedy dramas self-directed by Thuat-Suànn and its partners, including the characters set in Thuat-Suànn's jokes, episodic and colloquial joke patterns, and selected adaptations songs etc. From the discussion in this article, we can discover the sets of Thuat-Suànn's creations and the special focus of observing Taiwan's social culture in the 1970s from Thuat-Suànn's portfolio.
    Keywords: 1970s, Taiwanese culture, Joke, Common People Life, Vinyl Records

    目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名詞界定與研究脈絡2 第三節 文獻回顧8 第四節 研究方法13 第五節 研究對象與範圍限制16 第六節 問題意識與研究架構18 第二章 脫線的生平與唱片概述21 第一節 脫線生平21 第二節 笑詼唱片灌錄背景與灌錄機制22 第三節 脫線唱片中的演員介紹24 第四節 脫線台語笑詼角色分析32 第三章 情節式的笑點分析37 第一節 劇中劇笑話37 第二節 考驗笑話40 第三節 相比並笑話44 第四節 情節串連的特色46 第四章 口語式的笑點分析50 第一節 語音笑話50 第二節 語音笑話的背景與特色56 第三節 黃色笑話61 第四節 黃色笑話背景與特色64 第五章 歌樂的運用67 第一節 脫線改編歌曲的內容67 第二節 脫線改編歌曲的效果72 第三節 脫線改編歌曲的背景前提74 第六章 結論81 參考資料:(按照筆畫排序)84 附錄1 出場人物與劇情大綱(含錄音檔Qr-code)91 附錄2 二、三、四章笑話範例113 附錄3 改編歌曲與原曲對照 127 附錄4 訪談紀錄143 表目錄 表 1脫線台語笑詼劇表格整理17 表 2脫線笑詼劇中的主線劇情與實際走向關係示意圖47 表 3脫線笑詼令人發笑之技巧示意圖 57 表 4〈舊皮箱的流浪兒〉原曲與脫線改編版之比較 69 表 5〈愛你入骨〉原曲與脫線改編版之比較69 表 6改編歌曲與原曲對照總表127 表 7日語改編曲137 表 8英語改編曲139 表 9國語改編曲140 表 10台語改編曲140 表 11客語改編曲141 表 12歌仔戲調改編曲141 表 13韓語改編曲142 圖目錄 圖 1脫線照片(約1970年代),由陳嘉成提供。21 圖 2邱罔舍照片(約1970年代)26 圖 3阿西照片(約1970年代)27 圖 4久松照片【右】(1976年),由陳嘉成提供。28 圖 5金惠照片【中】(約1970年代),由陳嘉成提供。28 圖 6文英、方龍照片【上中】、【上左】(約1970年代),由陳嘉成提供。29 圖 7黃秀美、卜吉照片【上右】、【下左】(約1970年代),由陳嘉成提供。30

    書籍:
    1. Horkheimer & Adorno著《Dialectic of Enlightenment》,(State of Californi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72)。
    2. Raymond Williams著,王爾勃/周莉譯,《馬克斯主義與文學》,(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9)。
    3. R‧莫瑞‧薛佛著,趙盛慈譯,《聽見聲音的地景:100種聆聽與聲音創造的練習》,(台北:大塊出版社,2017)。
    4. Sigmund Freud,《The Joke and Its Relation to the Unconscious》,(Landon: Penguin Modern Classics,2003)。
    5. Michel Foucault著,尚衡譯,《性意識史:第一卷導論》,(台北:久大文化、桂冠圖書,1990)。
    6. Walter J.Ong著,何道寬譯,《口語文化與書面文化-語詞的技術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7. 巴赫金著,白春仁、曉河譯,《巴赫金全集-第三卷》,(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9)。
    8. 林莊生,《懷樹又懷人》,(新北市:真理大學,2011)。
    9. 林惺嶽,《台灣美術風雲四十年》,(台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1987)。
    10. 孫文撰,蔣中正增補,《三民主義(增錄民生主義育樂兩篇補述)》,(台北:正中出版,1956)。
    11. 孫姿君,〈從語言在時代的位階與功能變換淺說流行歌曲在台灣的發展〉,陳郁秀編,《百年台灣音樂圖像巡禮》,(台北:時報文化出版社,1998)。
    12. 陳培豐,《歌唱台灣:連續殖民底下台語歌曲的變遷》,(新北:衛城,遠足文化,2020)。
    13. 黃裕元,〈日治時期台灣唱片流行歌之研究—兼論一九三○年代流行文化與社會〉,(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文學院歷史學系暨研究所博士論文,2011)。
    14. 黃裕元,《歌唱王國的崛起–戰後台語流行歌曲研究1945-1971》,(高雄:高雄市政府文化局,2016)。
    15. 楊澤主編,《七〇年代懺情錄》,(台北:時報文化,1994)。
    16. 鄭恆隆、郭麗娟,《台灣歌謠臉譜》,(台北:玉山社出版,2002)。
    17. 蔡棟雄編輯,《三重唱片業、戲院、歌影星史》,(新北:三重市公所,2007)。
    18. 台灣總督府,《台灣法令輯覽 第四輯》,(東京:帝國地方行政學會,1921)。

    計畫:
    1. 〈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計畫〉,《中央研究院》第一期-第七期(1985年-2018年)。
    2. 游子宜,〈台灣閩南語爆笑劇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委託(計畫編號NSC92-2411-H026-005),2003。

    學位論文:
    1. 朱英韶,〈禁淨出出:戰後查禁與淨化下流行歌曲的崎路〉,(台南: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碩士班,2019)。
    2. 邱丹霓,〈廖峻「三百六十行」系列口頭表演文本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灣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22)。
    3. 周馥儀,〈戒嚴時期黨國控制下台灣民營廣播之興衰(1952-1987)〉,(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18)。
    4. 涂淑瑩,〈矯正機關收容少年黑話之研究〉,(台北:國立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5. 張毓玹,〈報紙.唱片.廣播劇:陳和平的歌謠論戰與台語實踐〉,(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灣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18)。
    6. 詹依儒,〈台語中日語借詞使用現況調查〉,(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灣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15)。
    7. 賴崇仁,〈台灣閩南語笑科劇唱片研究〉,(台中:逢甲大學博士論文,2015)。

    期刊論文:
    1. Suls, J. M.(1972). A two stage model for the appreciation of jokes and cartoons:A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alysis. In J. H. Goldtein & P. E.Mcghee(Eds.) The psychology of humor. New York and London: Academic press,p81-100。
    2. 林育辰,〈戰後初期台灣推行國語運動之探討:1945-1949〉,《環球科技人文學刊》第27期(2021年2月1日)。
    3. 林積萍,〈論台灣一九七○年代通俗文化的集體想像〉,《東海大學學報》第21期(2009年7月)。
    4. 李大正、楊靜利,〈台灣婦女勞動參與類型與歷程之變遷〉,《人口學刊》第28期,2004年6月。
    5. 李良淑,〈從文創產業探討《李文古笑科劇》的創作-兼論其在教學上之運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5卷1期(2011年3月)。
    6. 李南衡,〈「台語」≠「閩南語」-從雙方的外來語來看〉,《海翁台語文教學季刊》第4期,(2009年6月01日)。
    7. 涂淑敏,〈台灣閩南語歇後語複音節詞探析──以曹銘宗《台灣歇後語》為例〉,《東海大學圖書館館訊》第167期(2015年8月)。
    8. 吳國禎,〈台語歌曲中的職業與社會寫實主題試探──兼論「主流」與否的界定問題〉,《文史台灣學報》創刊號(2009年11月1日)。
    9. 陳培豐,〈雙重解殖與「台灣味音樂」的形塑──台語流行音樂之路(陳和平篇上)〉,《台灣文學研究雧刊》,第28期。
    10. 悠悠,〈久松和阿西耍寶到新加坡〉,《電視綜合週刊》,第26期(1976年10月11日)。
    11. 許忠和,〈台語答喙鼓、兒童劇編寫技巧〉,《海翁台語文學》,第112期(2011年)。
    12. 曹逢甫,〈台灣閩南語共同腔的浮現:語言學與社會語言學的探討〉,《語言暨語言學》十四卷二期(2013年1月1日),頁457-484。
    13. 黃文車,〈新奇的城市、矛盾的台北:台語片中的寶島遊記〉,《國立屏東大學學報—人文社會類》第二期,(2017年8月)。
    14. 黃建銘,〈本土語言政策發展與復振的網絡分析〉,《公共行政學報》三十九期(2011年6月1日)。

    新聞:
    1. 本報中興新村十二日電,〈大家看電視,不睬他表演,地方戲從業人員,萬餘名面臨失業〉,《中國時報》,1970年6月13日,第3版。
    2. 本報訊,〈本省人熱心習國語,半日間報名四千人〉,《民報》,1945年11月21日,第1版。
    3. 本報訊,〈推行文化清潔運動,文教界聯名簽署,厲行除三害宣言,已有四百餘人及卅六社團聯署〉,《聯合報》,1954年8月9日,第3版。
    4. 本報訊,〈黑貓變黃色,歌舞傷風化〉,《中國時報》,1954年10月17日,第4版。
    5. 本報訊,〈北上淘金〉,《中國時報》,1955年2月9日,第4版。
    6. 本報訊,〈歌女之歌不准黃色,警局命令咖啡茶室,如有違反將受處罰〉,《中國時報》,1955年12月28日,第3版。
    7. 本報訊,〈黃色小冊子,市上發現多,警方查檢數量可觀,地下電影抓到九部,裸體照片是否藝術,公文請示尚待解釋〉,《中國時報》,1956年8月26日,第4版。
    8. 本報訊,〈取締黃色刊物,決定嚴格執行〉,《中國時報》1957年3月14日,第3版。
    9. 本報訊,〈出版黃色書刊,送小琉球管訓,租售同樣照送不誤,警局決定隨時突檢〉,《中國時報》,1961年4月8日,第4版。
    10. 本報訊,〈黃色歌舞,全面取締,禁演標準訂六項,警方將每場監視〉,《中國時報》,1962年9月9日,第3版。
    11. 本報訊,〈警局清查,黃色書刊〉,《聯合報》,1967年8月5日,第3版。
    12. 本報訊,〈習稱「台灣話」,就是「閩南語」,有關單位•通告改正〉,《經濟日報》,1967年10月27日,第6版。
    13. 本報訊,〈戲院插映黃色電影,羅東警方表示,將予吊銷執照〉,《聯合報》,1969年9月17日,第7版。
    14. 本報訊,〈少年淘金記,街頭流浪圖,人地生疏職業難找,遇見壞人問題大了〉,《聯合報》,1969年12月29日,第3版。
    15. 本報訊,〈李讚聲販毒被捕〉,《聯合報》,1970年9月27日,第3版。
    16. 本報訊,〈脫線.久松.加盟中視,蒙古小生包國良騎車不怕摔〉,《台灣民聲日報》,1971年04月11日,第5版。
    17. 報訊,〈電視黃金時間,閩南語節目,不過一小時〉,《聯合報》,1972年7月18,第8版。
    18. 本報訊,〈陽光藍琪無獨有偶,諧星阿西樂天知命〉,《台灣民聲日報》,1972年10月22日,第5版。
    19. 本報訊,〈電視台播映黃色廣告片將從嚴處分,電視節目打鬥搞鬼,今後決予審慎審查〉,《中國時報》,1973年8月11日,第15版。
    20. 朱世凱,〈6歲闖藝界!楊繡惠揭童年瘡疤,坐擁4房狠寵爸媽〉,《三立新聞網》,2021年5月31日。
    21. 何凡,〈玻璃墊上 計程車登場〉,《聯合報》,1959年3月6日,第7版。
    22. 邱秀堂,〈【戀戀台灣風情】福州話與閩南話〉,《人間福報》,2021年11月30日。
    23. 余俐俐,〈脫線三八阿緞嫂,毛撣子當令箭。滑稽會串,鈔票好賺。想演就演,要看就看。〉,《經濟日報》,1969年1月8日。
    24. 汪靖軒,〈金曲獎正名「國語改華語」!李永得:各語種全冠名「台灣」〉,《新頭殼》,2021年1月18日。
    25. 林奕如,〈脫線昏迷時只認得我!楊繡惠淚慟阿北離世,爸阿西傷心癱坐沙發〉,《ETtoday星光雲》,2022年5月10日。
    26. 周添旺,〈台語歌曲的逆流,禁唱部份國語歌曲和日本軍歌有感〉,《聯合報》,1961年6月11日,第7版。
    27. 東明,〈藝林新片「邱罔舍」〉,《台灣民聲日報》,1957年7月20日,第6版。
    28. 涂大明,〈台語改成閩南語 本土社團籲正名〉,《新頭殼》,2011年5月23日。
    29. 郭逸,〈北投特有文化,那卡西回不去了〉,《自由時報》,2015年2月3日。
    30. 陳揚琳、黃北朗,〈學童國語不夠標準,如何是好!國語推行有名無實,責任誰屬?〉,《聯合報》,1975年10月19日。
    31. 雲林訊,〈死也要到台北,少女虛榮欲淘金,因被父責尋短見〉,《中國時報》,1958年6月6日,第4版。
    32. 張麗寧,〈營業計程車 將近壹萬輛 北市佔六千餘輛〉,《聯合報》,1968年3月28日,第2版。
    33. 曾韋禎、林毅璋、陳宣瑜,〈藍砍認證預算 台語社團抗議〉,《自由時報》,2009年2月28日。
    34. 董峰政,〈為「台語」正名〉,《民眾日報》,1998年10月15日。
    35. 嘉義訊,〈不准小寡婦訴苦,禁止夜半三更夫妻相罵,省令取締,黃色歌曲〉,《聯合報》,1952年1月14日,第6版。
    36. 新園訊,〈新園查獲,黃色唱片〉,《中國時報》1966年10月1日,第8版。
    37. 劉憲,〈諧劇雙寶脫線邱罔舍的故事〉,《經濟日報》,1968年04月11日,第8版。
    38. 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電各縣市政府店號招牌廣告不得沿用日文,希遵照〉,1946年8月8日。
    39. 台灣省政府,〈電各縣市政府、陽明山管理局為奉行政院電知禁止報刊使用日文一案,轉希遵照〉,1950年8月9日。
    40. 台灣省政府,〈電保安司令部為准電請糾正報紙、雜誌發載日文廣告一案,復希查照〉,《台灣省政府公報》,1952年1月18日。
    41. 台灣省政府公報,〈核復建議「加強推行國語運動根絕國人講說日語」一案〉,《台灣省政府公報》,1970年3月8日。
    42. 台灣省政府教育廳,〈電各級學校嚴禁員生沿用日語〉,《台灣省政府公報》,1947年6月12日。
    43. 台灣省政府教育廳,〈電各縣市政府飭屬查禁日語唱片具報〉,《台灣省政府公報》,1948年3月3日。
    44. 羅肇錦,〈「台語」讓人不安的稱呼〉,《國立中央大學新聞網》,2011年5月25日。

    電子媒體:
    1.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民國50年代賣藥團演出情形〉,(來源: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276328&IndexCode=online_metadata,2022年10月11日)。
    2.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賣藥團表演情形〉,(來源: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608344&IndexCode=Culture_Event,2022年10月11日)
    3. 台灣音聲100年,〈1930年代的笑詼唱片〉,(來源:https://audio.nmth.gov.tw/audio/zh-TW/Location/Detail/9a799c56-e02d-45ce-b3c3-2b90a5bb0138,2022年5月30日)。
    4. 台灣演義,〈藝界甘草 脫線〉,(來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_hKidPdf7k,2022年1月3日)。
    5. 台灣演義,〈台灣演義:黑貓歌舞團〉,(來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_hKidPdf7k,2022年5月30日)。
    6. 交通部觀光業務統計〈歷年來台旅客統計(1956~)〉(來源:https://admin.taiwan.net.tw/FileUploadCategoryListC003330.aspx?Pindex=1&CategoryID=3a98448d-7538-4c05-994a-170f1be6860c&appname=FileUploadCategoryListC003330,2022年9月20日)。
    7. 吳協昌,〈全球宗教多樣性指數 台灣第2〉,《中央通訊社》,2014年4月16日(來源: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404160109.aspx,2022年9月20日)。
    8. 吳耀東,《脫線人生全集》,(來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wZNZGhen_I,2022年1月3日)。
    9. 〈罔飼〉,《教育部台灣閩南語常用字典》(來源:https://twblg.dict.edu.tw/holodict_new/result_detail.jsp?n_no=4482&curpage=0&sample=罔飼&radiobutton=0&querytarget=0&limit=1&pagenum=0&rowcount=0,2022年9月13日。)
    10. 〈脫線人生紀錄片-2〉,(來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1VYv1xnnbo,2022年9月27)。
    11. 陳力航,〈沒有Netflix的時代─台灣錄影帶文化〉,(來源https://time.udn.com/udntime/story/122387/6268286,2020年5月30日)。
    12. 黃裕元,〈夏天的代誌—聲音市場裡的語言變動〉(來源:台灣音聲100年https://audio.nmth.gov.tw/audio/zh-TW/Article/Forums/29422478-7498-4b60-b845-237fe4c1bc5f,2022年5月10日)。
    13. 新竹市地方寶藏資料庫,〈歐雲龍〉,(來源:https://hccg.culture.tw/home/zh-tw/people/179917,2022年5月30)。
    14. 電視節目《大家來說笑》,第855集,2007年。(來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J7-FVw1ItM,2022年8月1日)。
    15. 電視節目《冰火五重天》,〈脫線夫婦〉,(來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npUSH-rJIc2022年1月3日)。
    16. 鄭俊彬,〈性產業工作者與基隆社會的互動(終戰前後)〉,(來源:http://203.64.136.230:8080/ir/retrieve/356/114-129.pdf,2022年8月18日)。
    17. 顧燕翎,〈七〇年代台灣婦運簡介〉,(來源:http://feminist-original.blogspot.com/2008/02/0.html,2022年8月15日)。
    18. 嚴裕欽,台灣法制之回顧與前瞻–著作權法(二),《台灣法律網》(https://www.lawtw.com/archives/330002,2022年11月18日徵引)。

    下載圖示 校內:立即公開
    校外:立即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