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尹詩嘉 Yin, Shi-Jia |
|---|---|
| 論文名稱: |
從宗教自由與宗教團體自治檢討宗教立法的問題:以宗教團體法與宗教基本法草案為例 A Review of Issues in Religious Legi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Religious Freedom and the Autonomy of Religious Organizations: The Cases of the Draft Religious Organizations Act and the Basic Law on Religion |
| 指導教授: |
許育典
Hsu, Yue-Dian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社會科學院 - 法律學系 Department of Law |
| 論文出版年: | 2025 |
| 畢業學年度: | 113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153 |
| 中文關鍵詞: | 宗教自由 、宗教團體自治 、宗教立法 、宗教團體法草案 、宗教基本法草案 |
| 外文關鍵詞: | religious freedom, autonomy of religious organizations, religious legislation, draft Religious Organizations Act, draft Basic Law on Religion |
| 相關次數: | 點閱:23 下載:4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有鑑於《監督寺廟條例》被宣告違憲,不再符合當前社會需求,加上現行宗教團體相關的規範體系混亂、缺乏統一法制規範,導致政策執行困難,故有必要制定一部新的宗教法制,以回應現行宗教團體所面臨的各項問題。本文旨在透過探討宗教自由的權利主體及其內涵,釐清宗教立法所應遵循的憲法原則,並分析宗教管制的目的與界限。此外,本文亦以2016年行政院版《宗教團體法》草案與2025年委員提案的《宗教基本法》草案作為檢討對象,檢視宗教自由及其內涵在宗教法制中的實踐與運用。
本文認為,宗教立法除應尊重宗教自由與宗教間的平等外,也須兼顧宗教的多元性,盡量採取原則性、事務性與功能性的低度規範,避免過度干預宗教團體的自治權利。同時,立法內容也應涵蓋宗教團體法律地位的賦予、稅負優惠、宗教資源的相關規範等具體事項,將上述內容一併納入規範當中。透過對《宗教團體法》與《宗教基本法》兩部草案內涵與爭議條文的檢討,本文認為兩者皆有進一步修正與完善的空間,同時,亦有必要增列對「宗教」與「宗教團體」的明確定義,並釐清宗教團體在稅法上的定位。唯有在保障宗教自由與維護公共利益之間取得適當平衡,方能建構一套能夠真正落實宗教自由精神的宗教法制。
With Act Governing the Supervision of a Temple declared unconstitutional and no longer aligned with contemporary needs, there is a growing need for a new legal framework to address the challenges faced by religious organizations. This thesis aims to clarify the constitutional principles that should guide religious legislation by examining the rights-holders and substantive scope of religious freedom, and by analyzing the purposes and limits of state regulation on religion. Additionally, the 2016 Executive Yuan draft of the Religious Organizations Act and the 2025 legislator-initiated draft of the Basic Law on Religion are used as case studies to explore how religious freedom and its underlying values are implemented in proposed legal frameworks.
This thesis argues that religious legislation should not only respect religious freedom and equality among religions, but also accommodate religious pluralism. A minimalist regulatory approach—principle-based, procedural, and functional—should be adopted to avoid excessive interference with the autonomy of religious organizations. Moreover, legislation should address concrete issues such as the legal status of religious organizations, tax privileges, and the regulation of religious resources. Through 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content and controversial provisions in the two draft laws, this thesis finds that both still require further revision and refinement. Clear definitions of “religion” and “religious organization” should be incorporated, and the legal position of religious organizations under tax law must be clarified. Ultimately, a proper balance must be struck between protecting religious freedom and safeguarding the public interest, in order to construct a legal framework that genuinely embodies the spirit of religious freedom.
一、學術專書
Émile Durkheim著,芮傳明、趙學元譯,《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臺北:桂冠圖書,1992年9月。
許育典,《宗教自由與宗教法》,臺北:元照,2013年5月,2版。
許育典,《宗教團體、宗教法制與宗教教育》,臺北:元照,2014年3月。
許育典,《憲法》,臺北:元照,2024年8月,14版。
許育典/周敬凡,《宗教自由、宗教詐欺與比較法制》,臺北:元照,2016年8月。
黃慶生,《台灣宗教立法》,臺中:太平慈光寺,2005年10月。
黃慶生,《寺廟經營與管理》,臺北:永然文化,2001年4月,2版。
楊慶堃著,范麗珠等譯,《中國社會中的宗教:宗教的現代社會功能及其歷史因素之研究》,上海:上海人民,2007年6月。
董芳苑,《台灣宗教大觀》,臺北:前衛出版,2008年。
鄭志明,《台灣宗教組織與行政》,臺北:文津,2010年2月。
瞿海源,《台灣宗教變遷的社會政治分析》,臺北:桂冠,1997年5月。
釋東初,《中國佛教近代史(上冊)》,臺北:中華佛教文化館,1974年。
二、專書論文
Martin Heckel著,張永明譯,〈聯邦憲法法院判決中之宗教自由與國家教會法〉,收於:Peter Badura/ Horst Dreier主編,《德國聯邦憲法法院五十周年紀念論文集(下冊)》,臺北:聯經,2010年10月,頁405-451。
吳寧遠,〈非營利組織法令與宗教組織法令〉,收於:鄭志明編,《宗教與非營利事業》,嘉義:南華大學宗教研究中心,2000年,頁207-234。
張永明,〈宗教捐獻的比較法研究〉,收於:氏著,《宗教商品化之法律爭議》,臺北:翰蘆圖書,2010年2月,頁33-59。
張永明,〈宗教資源管理的法制分析〉,收於:氏著,《宗教商品化之法律爭議》,臺北:翰蘆圖書,2010年2月,頁1-31。
張永明,〈宗教團體營利行為之法律分析〉,收於:氏著,《宗教商品化之法律爭議》,臺北:翰蘆圖書,2010年2月,頁61-96。
張永明,〈國家對宗教團體行使權限的法律探討〉,收於:氏著,《宗教商品化之法律爭議》,臺北:翰蘆圖書,2010年2月,頁139-168。
張永明,〈新興宗教營利行為案例研究──以德國山達基教會事件為中心〉,收於:氏著,《宗教商品化之法律爭議》,臺北:翰蘆圖書,2010年2月,頁97-138。
張家麟/蔡秀菁,〈國家對〈宗教團體法草案〉的思維與詮釋〉,收於:陳至潔/王韻主編,《法治的侷限與希望--中國大陸改革進程中的台灣、宗教與人權因素》,臺北市: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15年6月,頁175-220。
三、期刊論文
余淑芳,〈宗教自由與宗教團體財務資訊公開化合憲性之探討-以新版內政部宗教團體法草案財務公開化規定為中心〉,《玄奘佛學研究》,24期,2015年9月,頁169-190。
吳威志,〈宗教基本法立法原則及與各法衝突問題〉,《人權會訊》,138期,2021年8月,頁22-30。
吳惠巧,〈宗教團體法草案之財產規範研議〉,《法印學報》,10期,2019年12月,頁95-115。
李永然/高嘉甫,〈我國有訂定《宗教團體法》的必要性嗎?〉,《人權會訊》,119期,2016年1月,頁15-18。
李申,〈儒教、儒學與儒者〉,《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1期,1997年,頁24-31。
李惠宗,〈論宗教信仰自由及國家保護義務--評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四九0號解釋〉,《台灣法學雜誌》,5期,1999年12月,頁39-60。
沈惠珠,〈《宗教團體法》草案與《憲法》平等自由原則之衝突略述〉,《人權會訊》,119期,2016年1月,頁35-36。
周國黎,〈宗教定義的問題〉,《宗教哲學》,35期,2006年,頁131-150。
林榮光,〈我國規範宗教之立法模式的再思:一般法律中制定特別規定之模式與宗教專法模式的比較〉,《臺灣宗教研究》,23卷,2024年11月,頁93-139。
邱晨,〈宗教團體之所得與稅捐優惠〉,《興大法學》,25期,2019年5月,頁43-86。
紀俊臣,〈宗教團體法草案的立法取向與展望〉,《中國地方自治》,68卷7期,2015年7月,頁4-19。
翁曉玲,〈台灣宗教信仰自由的法制現況分析〉,《宗教哲學》,32期,2005年3月,頁135-149。
張永明,〈宗教立法之未來展望〉,《人權會訊》,131期,2019年1月,頁22-31。
張永明,〈宗教對於法律發展之影響-以儀式為例(上)〉,《植根雜誌》,39卷2期,2023年2月,頁70-80。
張永明,〈德國與臺灣宗教自由基本權與宗教立法之比較〉,《思與言》,39卷3期,2001年09月,頁103-144。
許育典,〈宗教自由保障下的宗教團體自治—評釋字第五七三號解釋〉,《月旦法學雜誌》,114期,2004年11月,頁211-225。
許育典,〈宗教團體法草案爭議的合憲性問題〉,《月旦法學雜誌》,272期,2018年1月,頁97-110。
許育典,〈宗教團體的宗教自由與國家管制問題──內湖保護區慈濟開發案的反思〉,《月旦法學雜誌》,250期,2016年3月,頁106-119。
許育典,〈從妙禪勞斯萊斯事件談宗教團體公開財務資訊〉,《台灣法學雜誌》,333期,2017年12月,頁95-98。
許育典,〈論行政對宗教團體管制的界限──以宗教組織科層化為例〉,《澳門法學》,6期,2012年12月,頁1-24。
許育典/封昌宏,〈宗教團體捐贈收入課稅的法律分析〉,《月旦法學雜誌》,220期,2013年9月,頁206-226。
許育典/蔡汶含,〈從宗教團體自治檢討「辦理寺廟登記須知」的問題〉,《思與言》,53卷3期,2015年9月,頁87-125。
許育典/蔡汶含,〈從宗教團體自治檢討宗教團體法制現況與宗教團體法草案〉,《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42期,2014年1月,頁81-132。
陳立夫,〈宗教團體用地使用管制之現況與課題〉,《台灣法律人》,18期,2022年12月,頁33-50。
陳悅萱,〈台灣宗教非營利組織之財務與規模案例分析-以公開於公益團體自律聯盟之非營利組織為例〉,《法印學報》,9期,2018年12月,頁221-240。
陳清秀,〈宗教團體之課稅問題〉,《財稅研究》,44卷3期,2014年5月,頁98-124。
陳清秀,〈宗教團體法草案之法律面面觀〉,《台灣法學雜誌》,291期,2016年3月,頁43-57。
陳清秀,〈宗教團體法草案之評析〉,《人權會訊》,119期,2016年1月,頁25-30。
陳新民,〈宗教立法的基本原則〉,《法令月刊》,53卷2期,2002年2月,頁13-23。
陳新民,〈憲法宗教自由的立法界限——評「宗教團體法」草案的立法方式〉,《軍法專刊》,52卷5期,2006年10月,頁1-13。
陳銘祥,〈宗教立法與宗教自由〉,《月旦法學雜誌》,24期,1997年4月,頁29-34。
黃昭元,〈信上帝者下監獄?從司法院釋字第四九0號解釋論宗教自由與兵役義務的衝突〉,《台灣法學雜誌》,8期,2000年3月,頁30-45。
楊君仁,〈宗教與法律-台灣的發展經驗〉,《宗教哲學》,29期,2003年9月,頁41-56。
鄧衍森,〈宗教團體法草案與宗教自由的糾結與反思〉,《人權會訊》,119期,2016年1月,頁19-24。
顏厥安,〈凱撒管得了上帝嗎?─由法管制理論檢討宗教立法〉,《月旦法學雜誌》,24期,1997年4月,頁34-43。
蘇友辰/李仲旻,〈從憲法觀點探討制定宗教基本法的必要性〉,《人權會訊》,135期,2020年6月,頁17-19。
顧以信,〈我國宗教立法之展望以《宗教基本法》草案通過之必要性為中心〉,《教育暨資訊科技法學評論》,10期,2023年5月,頁129-149。
四、學位論文
李建忠,《政教關係之研究》,輔仁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6月。
周雪惠,《台灣民間信仰的宗教儀式行為之探討》,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年。
周敬凡,《宗教自由的法建構-兼論「宗教團體法草案」》,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7月。
翁城都,《宗教自由與政教分離關係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6月。
袁譽和,《我國宗教團體租稅優惠法制的檢討—以所得稅法為中心》,東吳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22年6月。
陳柏仁,《我國宗教法制之研究:以比較法出發》,國立中央大學法律與政府研究所碩士論文,2019年6月。
黃雅琪,《我國宗教憲法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黃耀德,《論宗教團體自由之法律界限-以宗教團體法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21年7月。
蔡汶含,《宗教團體自治的憲法建構與檢討》,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13年7月。
蔡秀菁,《政教互動與宗教團體自由權限—『宗教團體法草案』個案研究(1997-2012)》,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13年1月。
五、政府出版文獻
王和雄,〈憲法保障宗教信仰自由之意義與界限〉,收於:司法院主編,《司法院大法官釋憲五十週年紀念論文集》,臺北:司法院,1998年9月,頁149-223。
李建忠,《信教自由之研究──以近代宗教立法之沿革與內容為中心》,花蓮:地方法院檢察署,1996年。
李崇信,〈神壇的社會功能與法律問題研究〉,收於:黃麗馨主編,《宗教論述專輯第六輯》,臺北:內政部,2001年11月,頁319-374。
林本炫,〈我國當前宗教立法的分析〉,收於:劉文仕主編,《宗教論述專輯第三輯》,臺北:內政部,2001年12月,頁213-259。
林本炫,〈宗教行政基本概念之探討〉,收於:黃麗馨主編,《宗教論述專輯第八輯》,臺北:內政部,2006年11月,頁1-32。
林本炫,〈宗教團體的法人互相隸屬問題與教派認定問題〉,收於:黃麗馨主編,《宗教論述專輯第九輯》,臺北:內政部,2007年11月,頁1-18。
林本炫,〈試論「宗教法人」的屬性和定位〉,收於:黃麗馨主編,《宗教論述專輯第七輯》,臺北:內政部,2005年12月,頁29-52。
林蓉芝,〈解析寺廟實務與法令關係〉,收於:劉文仕主編,《宗教論述專輯第三輯》,臺北:內政部,2001年12月,頁113-141。
林蓉芝,〈論「宗教團體法草案」之爭議〉,收於:黃麗馨主編,《宗教論述專輯第八輯》,臺北:內政部,2006年11月,頁33-59。
星雲,〈宗教立法之芻議〉,收於:劉文仕主編,《宗教論述專輯第三輯》,臺北:內政部,2001年12月,頁1-72。
張永明,〈宗教法人的租稅優惠〉,收於:黃麗馨主編,《宗教論述專輯第八輯》,臺北:內政部,2006年11月,頁93-122。
張永明,〈國家對宗教組織行使權限的法律探討〉,收於:黃麗馨主編,《宗教論述專輯第七輯》,臺北:內政部,2005年12月,頁53-88。
淨心,〈論宗教法制的建立與發展〉,收於:黃麗馨主編,《宗教論述專輯第八輯》,臺北:內政部,2006年11月,頁163-184。
淨心,〈論宗教法制與行政管理〉,收於:劉文仕主編,《宗教論述專輯第三輯》,臺北:內政部,2001年12月,頁73-112。
許育典,〈宗教團體法草案的合憲性探討〉,收於:黃麗馨主編,《宗教論述專輯第八輯》,臺北:內政部,2006年11月,頁185-241。
陳英淙,〈從宗教自由到宗教團體自主權之探討〉,收於:黃麗馨主編,《宗教論述專輯第九輯》,臺北:內政部,2007年11月,頁269-298。
陳惠馨,〈個人、宗教團體、宗教信仰與國家法律〉,收於:黃麗馨主編,《宗教論述專輯第八輯》,臺北:內政部,2006年11月,頁243-280。
陳新民,〈憲法宗教自由的立法界限──評「宗教團體法」草案的立法方式〉,收於:黃麗馨主編,《宗教論述專輯第八輯》,臺北:內政部,2006年11月,頁281-313。
蔡維民,〈都市神壇問題之研究──以台北市為例〉,收於:黃麗馨主編,《宗教論述專輯第六輯》,臺北:內政部,2001年11月,頁281-318。
鄭志明,〈《監督寺廟條例》下的宗教行政〉,收於:黃麗馨主編,《宗教論述專輯第七輯》,臺北:內政部,2005年12月,頁229-260。
鄭志明,〈台灣宗教法制建立的困境〉,收於:黃麗馨主編,《宗教論述專輯第八輯》,臺北:內政部,2006年11月,頁359-383。
鄭志明,〈台灣宗教組織化的困境〉,收於:劉文仕主編,《宗教論述專輯第三輯》,臺北:內政部,2001年12月,頁159-211。
六、研討會論文
史慶璞,〈我國法律對於宗教信仰自由之保障〉,收於:中華法學會編,《宗教與法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8年,頁61-76。
陳惠馨,〈我國宗教立法應有的內涵〉,收於:中華法學會編,《宗教與法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8年,頁77-100。
七、網路資源
〈段宜康提8理由批「宗教基本法」 網友驚呼:越看越誇張!〉,《三立新聞網》,2018年10月23日,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446373&PageGroupID=13,(最後瀏覽日:2025年5月31日)。
〈監督寺廟條例廢止 立院初審通過〉,《人間福報》,2003年12月23日,https://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534,(最後瀏覽日:2025年5月31日)。
內政部,〈寺廟、教會(堂)概況調查〉,《中華民國內政部》,2005年,https://www.moi.gov.tw/cl.aspx?n=4122,(最後瀏覽日:2025年5月31日)。
王承中,〈王金平拜會國民黨團 盼立院完成宗教基本法立法〉,《中央通訊社》,2024年12月11日,https://today.line.me/tw/v2/article/mWka5mr,(最後瀏覽日:2025年5月31日)。
何展旭,〈環境基本法第二十三條法律效力之分析〉,《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011年4月14日,https://www.npf.org.tw/1/9033,(最後瀏覽日:2025年5月31日)。
宗教及禮制司,〈召開宗教諮詢委員會提出兩大解決方案 林右昌:協助宗教團體組織健全、運作正常〉,《中華民國內政部》,2024年5月10日,https://www.moi.gov.tw/News_Content.aspx?n=4&sms=9009&s=315632,(最後瀏覽日:2025年5月31日)。
宗教及禮制司,〈宗教司成立後 首次宗教事務諮詢委員會議 林右昌:擴大參與 傾聽宗教界多元聲音〉,《中華民國內政部》,2023年12月23日,https://www.moi.gov.tw/News_Content.aspx?n=4&s=311814,(最後瀏覽日:2025年5月31日)。
范榮達,〈苗栗至少3宮廟「支援彈藥預屯點」 後備指揮部澄清:無實質放置〉,《聯合報》,2024年6月30日,https://udn.com/news/story/10930/8064390,(最後瀏覽日:2025年5月31日)。
陳威穎/王柏倫,〈法律對宗教人權如何保障?法藏法師呼籲國家成為支持者〉,《中華新聞網》,2021年12月2日,https://www.cdns.com.tw/articles/497674,(最後瀏覽日:2025年5月31日)。
釋見引,〈失望!宗教人權覺醒五周年、《宗教基本法》仍在原地踏步〉,《聯合新聞網》,2022年11月6日,https://udn.com/news/story/7321/6736818,(最後瀏覽日:2025年5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