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鄭詠毓 Cheng, Yung-Yu |
|---|---|
| 論文名稱: |
雷射裝置藝術創作與論述 Laser Art Creation and Study |
| 指導教授: |
徐旭政
Hsu, Hsu-Cheng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規劃與設計學院 - 科技藝術碩士學位學程 Master Program on Techno Art |
| 論文出版年: | 2023 |
| 畢業學年度: | 111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54 |
| 中文關鍵詞: | 雷射藝術 、凝視 、自我監控 、全景監獄 、監控 |
| 外文關鍵詞: | laser art, Panopticon, surveillance, self-consciousness, gaze |
| 相關次數: | 點閱:111 下載:11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雷射從實驗室走入工業化生產,再從生產線走入日常應用,於1960年代首度被投入藝術創作中。近年隨著雷射設備的技術門檻的降低,各式雷射藝術創作興起。本文蒐集了過往國內外的雷射創作藝術裝置,探究其技術與風格演變,雷射在該裝置藝術中代表著什麼、寓意著什麼,從雷射本身就是藝術;以雷射照射他物;到雷射與空間的交互作用。除了時代的潮流與創作者的風格外,雷射技術根本上影響。若沒有足夠大的功率,更不可能照射至遠方,便無法達成創作者想要的效果。
當代科技技術發展與藝術總是密不可分的,化學合成的技術推動顏料的色彩變化;對光學的研究促進了攝影技術的進步;電腦發明後,視覺藝術有了更大的想像空間。而網際網路普及後,更是大大影響了藝術創作與欣賞的方式。近年來,生活與網路更加密不可分,與之而來的是大量數據的產生以及演算法的普及。
個人雷射創作「Gazing/Gazed」探討在當代社會在鋪天蓋地的監控網路下,人們如何同時是被監視,也是監視他人的主體。無所不在觀看會不會成為自我監控的一環?
Laser technology transitioned from laboratory settings into industrial production, and subsequently integrated into everyday applicationsThis paper collects laser art installations from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contexts to explore their technological and stylistic evolution. It examines the representation and symbolism associated with lasers in these art installations, spanning from the concept of lasers as an art form themselves, to the effects generated by directing lasers onto other objects, and finally to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lasers and spatial environments.
My laser installation “Gazing/Gazed” delves into the contemporary societal context where individuals are both under pervasive surveillance networks and, simultaneously, subjects surveilling others.
傅柯米歇爾. (2020). 監視與懲罰:監獄的誕生. 時報文化.
威利約翰. (2021). 地景 (錢伊玲 , Trans.). 群學.
Deleuze, G. (2019). 差異與重複:法國當代哲學巨擘德勒茲畢生代表作 (廖芊喬, Trans.). 野人.
Foucault, M. (2022). 性史:第一卷 知識的意志 ( 林志明, Trans.). 時報出版.
Gros, F. (n.d.). 啟蒙與批判態度:傅柯論康德 (蔣國英, Trans.). 中國文著研究通訊, 20(4).
林宛瑄. (2019). 控制社會中的昆蟲式反抗 以《Psycho-Pass心靈判官》為例. 中外文學, 48(4).
廖勇超. (2018). 裸命、暴力、怪物性:談《心靈判官》中的生命政治與倫理. 後人文轉向.
黃璽宇. (2018). 以多瑪斯論《心靈判官》中人之自由與該追求的幸福. 漫活著:第五屆御宅文化研討會暨巴哈姆特論文獎文集, 下.
陳建綱. (2018). 邊沁論權利——他的批判與證成. 臺灣民主季刊, 15(3), 1–37.
陳建綱. (2017). 效益主義的發軔:初探邊沁的政治思想. 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527–562.
陳欣白. (2018). 論反抗權在康德法政哲學思想中的 合法性與正當性問題——另一種解讀的可能性. 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31(4), 641–671.
Bentham, J. (1778). The Work of Jeremy Bentham (Vol. 4).
影視作品:
塩古直義,導、本広克行,總導演。《心靈判官》第一季(Psycho-Pass Season 1)。Production I.G,2012。
塩古直義,導。《心靈判官》第二季 (Psycho-Pass Season II)。Production I.G,2014。
押井守,導。《攻殼機動隊》(GHOST IN THE SHELL)。Production I.G,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