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張亦超
Zhang, yi-chao
論文名稱: 國道公路邊坡穩定潛感分析~以國道3號竹山到九如路段及國道10號嶺口到燕巢路段為例
指導教授: 陳時祖
Chen, shi-zu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工學院 - 資源工程學系
Department of Resources Engineering
論文出版年: 2005
畢業學年度: 9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1
中文關鍵詞: 公路邊坡竹山九如國道三號
外文關鍵詞: slope, freeway
相關次數: 點閱:104下載: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我國西南部為西部麓山帶地質區,不僅地層形成之年代較新且地質構造相當複雜多變。而西南部氣候雨旱季分明,整年將近80%之降雨量集中在5~10月,再加上梅雨及颱風侵襲,不時有降雨強度相當大之降雨。而本研究區之國道三號(南投竹山~屏東九如)及國道十號(嶺口~燕巢)公路正好位於此區,因此使得此段國道沿線衍生出不少的邊坡災害,造成養護單位之困擾也危害到用路人安全,因此本研就希望能探討影響國道邊坡穩定的重要因素以及利用分析的結果對國道邊坡破壞建立潛感值分級。
      研究中透過野外現地調查以及室內作業取得分析因子以及沿線各邊坡之破壞情形,共計有329筆邊坡資料,並在此329筆資料中各取100筆破壞及未破壞資料作為模式建立用,而後利用多變量區別分析、類神經網路分析、邊坡整體不安定指數及多變量因素分析等四種分析模式,將資料分13項與6項因子進行,分析結果顯示類神經網路模式優於其他分析方法,其13項因子與6項因子誤判率分別為14%、19%,而利用此模式得到影響邊坡穩定最重要的因素為植生密度、邊坡坡度、岩性及雨量,也因為此模式正確率最高,故將其網路輸出之破壞結果分為三級,分別為低、中、高潛感等三級,依類神經網路推論值來區分則為(<0.2、0.2~0.8、>0.8)三個區間,做為此段國道邊坡破壞潛勢模式。
      而後再將邊坡破壞從未破壞及破壞,細分為四種破壞程度,利用在之前四種模式中誤判率最低之多變量區別分析及類神經網路分析,希望能找出更精確之邊坡破壞潛感,以利養護單位對邊坡維護能有更精確之參考資料。目前結果顯示誤差仍過大,而無法得到可靠之結論。

    none

              目 錄 摘要 Ⅰ 誌謝 Ⅱ 目錄 Ⅲ 表目錄    V 圖目錄 IX 照片目錄 Ⅹ 第一章 緒 論                     1 1.1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1.2 研究流程     3 第二章 前人研究與文獻回顧     4 2.1 影響邊坡穩定之重要因素     4 2.2 影響因子之權重和評分之分析模式     7 第三章 研究區概述     11 3.1研究區地理位置     11 3.2研究區交通     11 3.3研究區地形     14 3.4研究區水系     14 3.5研究區地質     17 3.5.1研究區地層分佈     17 3.5.2 研究區地質構造     24 3.6 研究區氣候     29 第四章 邊坡穩定因子的選擇與資料取得          31 4.1 邊坡穩定影響因子的選擇     31 4.2 研究因子的取得     33 4.2.1 現地調查得到因子     33 4.2.2 室內調查得到因子     33 4.3 研究區邊坡破壞分級     38 4.4 研究因子與破壞關係初步統計     40 4.5 因子分級準則     59 第五章 破壞潛勢分析方法介紹     61 5.1 類神經網路分析     61 5.1.1 類神經網路概述     61 5.1.2 倒傳遞類神經網路     65 5.2 多變量區別分析     72 5.3 邊坡整體不安定指數     74 5.4 多變量探索性因素分析     75 5.4.1因素分析的類型     75 5.4.2因素分析的基本理論     76 第六章 破壞潛感值分析模式建立     80 6.1資料前處理     80 6.1.1 資料分類     81 6.1.2 獨立性考驗     81 5.1.3 顯著性考驗     84 6.2多變量區別分析     86 6.3 類神經網路分析     89 6.4 邊坡整體不安定指數分析     95 6.5 多變量因素分析     99 6.6邊坡破壞程度細分之破壞潛感值分析模式建立     104 6.6.1 多變量區別分析     104 6.6.2 類神經網路分析     108 第七章 綜合比較結果     113 7.1 分析模式權重排序     113 7.2 各分析模式結果與優缺點比較     115 7.3 邊坡破壞細分之模式分析討論     118 7.4 潛感值分級     121 7.5 综合討論     122 第八章 結論與建議     123 8.1 結論     123 8.2 建議     124 參考文獻     125

    參考文獻
    Abramson, Lee W.,Slope stability and stabilization methods,
    New York :Wiley, 2002.
    Bonilla, M.G., Summary of Quatenary Faulting and Elevation
    Changes in Taiwan, Mem. Geol. Soc. China, No.2, pp.43~56, 1977.
    Brennan、 Eileen Marie,Slope stability analysis of a portion
    of Santa Clara County, California,Thesis (M.S.)--San Jose State
    University, 2002.
    Cao, Jinggang.,Neural network and analytical modeling of slope
    stability,Thesis (Ph.D.)--The University of Oklahoma, 2002.
    Davis, G.H. and Reynolds, S.J., Structural Geology of Rocks and
    Regions, John Wiley & Sons, Inc., New York, pp.269~371, 1996.
    Keller, E.A., Environmental Geology, Prentice Hall, Inc., New
    Jersey, pp.85~204, 2000.
    Muraishi,H.and Okada,k.,A Method of Rainfall Depth Estimation
    at Slope Failure Point along Railway,QR of RTRI,v.29,n0.4,
    pp.190~196,1998。
    Shu-Yi Lin, C. T. Lee, Linkou Tableland with the Assistance of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Institute of Applied Geology,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1999.
    Tucker, M.E., The Field Description of Sedimentary Rocks, John
    Wiley & Sons, Inc., New York, p.112, 1985.
    Yagi, Norio.、Yamagami, Takuo.、Jiang, Jing-Cai.,Slope stability engineering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lope Stability Engineering,Rotterdam, Netherlands ;A.A. Balkema,1999.
    王鑫,第二條高速公路邊坡穩定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防災科技研究報告; 第79-07號,29頁,1990。
    王豐仁,玉山國家公園新中橫公路段之落石邊坡調查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地球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
    王智仁,以現場調查方式分析影響公路岩石邊坡穩定性之工程地質因子以南橫公路梅山至啞口段為例,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王保進,多變量分析套裝程式與資料分析,高等教育出版,台北市,
    2004。
    中央氣象局,氣候資料網頁,http://www.cwb.gov.tw/V4/index.htm
    中國石油股份有限公司台灣油礦探勘總處,十萬分之一地質圖嘉義圖
    幅,中國石油股份有限公司,1986。
    中華資料採礦協會,資料採礦(Data Mining)連載之九,多變量分
    析-因素分析與判別分析
    http://www.chu.edu.tw/~jerry/course/mis/DM9.htm
    台灣省水土保持局、中華水土保持學會,水土保持手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台北市,第1-1~3-47頁,1992。
    石瑞銓、陳平護、呂明達、陳文山,地震地質調查及活動斷層資料庫建置計畫-淺層地球物理探勘(1/5)期末報告,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台北縣,第111~135頁,2002。
    江晏佃,山區道路落石危險度與危害度之評估與預測,國立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水土保持技術規範,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南投市,第8~22頁,2003。
    交通部台灣區國道新建工程局網站 ,http://www.taneeb.gov.tw
    李民, 南橫公路梅山至禮觀間公路邊坡穩定調查,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彙刊=Bulletin of the Central Geological Survey第8號,第115-125頁,1992。
    李素馨,公路景觀與邊坡設施設計,地工技術雜誌=Sino-Geotechnics;第92期, 第59-68頁, 2002。
    李德河、田坤國、李桂眾,岩層層面及滑動面特性之調查研究,1996岩盤工程研討會論文集,第273~282頁,1996。
    李德河、方世杰、林宏明、張舜孔、曾志豪,阿里公路邊坡崩壞潛能評估模式之研究,2004地震衍生之邊坡破壞行為研究及應用研討會論文集,第119~150頁,2004。
    吳少明,環境地質調查與分析應用在都市坡地開發適宜性規劃以甲仙地區為例,國立成功大學地球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
    吳文靖,條件機率應用於崩塌機率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
    吳宏傑,梅山斷層與新化斷層之淺層反射震測,國立中正大學地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吳振烕,公路邊坡保護工法之選擇模式研究以南二高白河以南路段為例,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何春蓀,台灣地質概論,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台北縣,第71~117頁,1997。
    邱創益、張育仁、莊裕斌、林春宏,南二高沿線特殊地質地區植生工法之研究,水土保持植生工法研討會論文集,第149~155頁,2000。
    林中興,山坡穩定性評估之因子分析及地理資訊系統之應用,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1994。
    林振平,泥岩地區坡地破壞潛能分析,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
    林慶偉、謝正倫、賴文基、劉彥求、翁燈景、王旭彬,斷層活動機制與山地災害以集集大地震為例,第二屆全國治山防災研討會論文集,第139~154頁,2000。
    林永祥,環境地質因子對國道邊坡穩定之影響-以國道三號白河至竹山路段為例,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周晏勤,以遙感探測方法探討南橫公路邊坡破壞的重要因子,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周功台,邊坡穩定及保護之設計準則研訂與解說,交通部台灣區國道新建工程局,台北市,第1-1~6-16頁,2003。
    胡忠琳,主成份分析在各種多元統計方法上的應用,國立政治大學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
    段錦浩、葉昭憲,中橫公路邊坡穩定處理之調查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防災科技研究報告 第80-31號,1992。
    洪如江,工程地質在自然邊坡穩定之應用(力學因素除外),地工技術雜誌,第七期,第35~42頁,1984。
    洪如江,初等工程地質學大綱,財團法人地工技術研究發展基金會,台北市,229頁,1996。
    洪昌祺、倪勝火,類神經網路及其在大地工程上之應用,地工技術,第91期,第5~14頁,2002。
    高清泉,模糊集理論在邊坡穩定分析之應用,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
    涂書芳,以遙感探測方法探討影響公路邊坡穩定的重要因子-以南橫公路甲仙至啞口段為例,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莊光澤,阿里山地區道路邊坡穩定性因子之探討,國立成功大學地球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
    張石角,臺灣工程地質分區與公路邊坡崩坍型態初報,工程環境會刊; 第7期,第89-105頁,1986。
    張舜孔,類神經網路應用在阿里山公路邊坡破壞因子之分析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張紹勳、張紹評、林秀娟,SPSS for Windows 多變量統計分析,松崗電腦圖書資料股份有限公司,台北市,2003。
    國工局結構組,第二高速公路邊坡坍滑案例回饋設計之研究,交通部台灣區國道新建工程局,台北市,2000。
    連香如,南台灣國道三號高速公路(九如-梅山段)邊坡災害潛感分析模式之建立研究,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陳時祖,阿里山公路沿線公路邊坡崩塌與雨量關係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防災科技研究報告83-14號,1995。
    陳順宇,多變量分析,華泰書局,台北市,第4-1~4-64頁,2000。
    陳時祖、吳振威,南部軟岩區環境地質特性對邊坡穩定工法之影響,南部軟岩區邊坡穩定工法研究成果發表會論文集,第1~18頁,2003。
    陳志豪,變質岩公路邊坡之破壞潛勢分析以南橫公路啞口至新武段為例,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陳錦嫣,GIS技術與實務應用 ArcView 3.x & 8.x,新文京開發出版有限公司,2003。
    黃明哲、王文能、潘國樑、顏滄波,活動斷層之航照地質研究(Ⅱ)嘉義梅山地震斷層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防災科技研究報告73-29號,1985。
    黃士昌,高雄旗山與楠梓地區公路邊坡之特性調查與崩滑破壞潛感分析,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
    游中榮,應用地理資訊系統於北橫地區山崩潛感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
    葉義雄、陳光榮、王唯豪、蔡義本,1906年嘉義梅山地震斷層之觀測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防災科技研究報告73-50號,1984。
    葉怡成,類神經網路模式應用與實作,儒林圖書有限公司,台北市,第4-2~4-45頁,2004。
    經濟部水利署水文水資源資料管理供應系統 ,http://gweb.wra.gov.tw/wrweb/
    楊智堯,類神經網路於邊坡破壞潛能分析之應用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劉桓吉、李錦發,五萬分之一台灣地質圖說明書雲林圖幅,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台北縣,47頁,1998。
    廖志中,瑞里地震道路邊坡災害之觀察與檢討,1998瑞里地震災害調查研討會論文集,第55~70頁,1998。
    廖洪鈞、林郁欽,鑑別分析法於社區危險邊坡篩選之應用與評估,地工技術雜誌,第87期,第59~72頁,2001。
    廖洪鈞、梁樾、林三賢、李維峰、廖瑞堂、李三畏、劉桓吉、吳啟瑞、魏佳韻、游行健,台灣地區道路邊坡崩塌發生機制及防治效益評估方法研究與應用(二),交通部,台北市,274頁,2003。
    鄭元振,地理資訊系統在區域邊坡穩定分析之應用-中橫公路天祥至太魯閣段,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
    潘國樑等人,台灣省重要都會區環境地質資料庫,工業技術研究院能源與礦業研究所第222號報告,第17~34頁,1985。
    潘國樑,應用環境地質學,地景出版社,台北市,第67~103頁,1995。
    潘國樑,山坡地地質分析,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第101~115頁,1996。
    鄧屬予,台灣的沈積岩,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台北縣,第1~65頁,1997。
    蔡光榮、羅佳明、林成翰、顧浩翔,類神經網路系統應用於921重建區之崩塌治理工程風險評估模式之建立,2003全國土地管理與開發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1-97~1-117頁,2003。
    謝獻仁、盧建昌、廖志中、洪士林、潘以文,類神經網路落石坡危險度分析以中部橫貫公路谷關至德基段為例,1998岩盤工程研討會論文集,第365~374頁,1998。
    謝玉興,南部橫貫公路甲仙-天池段公路邊坡崩壞與降雨量關係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專班碩士論文,2003。
    簡李濱,應用地理資訊系統建立坡地安全評估之計量方法,國立中興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
    藍世欽,工程地質因子對道路邊坡穩定性之影響以南橫公路甲仙至梅山段為例,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蘭雅森,鑑別分析法應用於山坡地崩塌機率之應用,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
    羅佳明,GPS/GIS/RS應用於地震災區坡地災害防治工程調查及風險評估模式之建置與應用,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土木工程系碩士論文,2003。

    下載圖示 校內:立即公開
    校外:2005-08-02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