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葉志強 Yeh, Chih-Chiang |
|---|---|
| 論文名稱: |
音叉頻譜在母音辨識上之應用 |
| 指導教授: |
沈士育
Shen, Shih-Yu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理學院 - 數學系應用數學碩博士班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
| 論文出版年: | 2002 |
| 畢業學年度: | 90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46 |
| 中文關鍵詞: | 母音辨識 、音叉頻譜 |
| 相關次數: | 點閱:90 下載:2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在語音訊號中,母音是最主要的部分,因此在國音的辨識上,首要的目標即是能成功的辨識母音。而本論文的主要概念是以一連串不同共振頻率的音叉來模仿人耳的聽覺系統。首先將音叉的運動方式轉為數學模型,再經由數值解求出特徵參數後,經過辨識流程的前置處理與策略的分類,最後達到母音的辨識。在本方法中,經由實驗測試簡單母音,不分男女音,辨識率約95%,而複合韻母則為89%,就一個新發展之方法而言,辨識率相當高,值得繼續發展。
none
[1] E.Oran Brigham,“The Fast Fourier Transform and its Application”,Prentic-Hall International Editions,1988.
[2] Gordon E. Pelton,“Voice Processing”, McGraw-Hill Serier on Computer Communcations,1992.
[3] Lawrwnce Rabiner and Biing-Hwang Juang,“Fundamentals of Speech Recognition”,Prentice-Hall Inc.,New Jersey,1993.
[4] L.R Rabiner,“A tutorial on hidden Markov models and selseted application in speech recognition”, Proc. IEEE, vol. 77, pp.257-286, Feb. 1989.
[5] O'Shaughnessy and Douglas,“Speech communication : human and machine”, Addison-Wesley Pub. Co., 1987
[6] Sadaoki Furui,“Digital Speech Precessing,Synthesis, and Recognition”,Basel,Marcel Dekker Inc,New York,1989.
[7] 馬大猷/楊訓仁,“聲學漫談”, 牛頓,台北, 1996.
[8]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音教材編輯委員會編撰,“國音學”,正中書局, 台北, 1992.
[9] 張斌,“耳鼻喉科學”,臺初版, 正中書局, 台北, 1996.
[10] 陳明瑩,“PC 電腦餘音辨識實作”,初版,旗標出版社,台北, 1994.
[11] 黃介一,“時間域上中文語音辨識研究”, 國立成功大學應用數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7.
[12] 楊永裕,“與說話者不關的母音辨識”, 國立成功大學應用數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5.
[13] 劉康寰,“聲波與耳”,譯自:“Waves and the ear”,台灣商務,台北,1960.
[14] 薛正本,“樂器演奏中音符與節奏的辨識”, 國立成功大學應用數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0.
[15] 羅志帆,“與說話者不關的中文韻母辨識”,國立成功大學應用數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