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王慧卿 Wang, Hui-Chin |
|---|---|
| 論文名稱: |
從實務觀點看臺灣上市公司可轉換公司債之套利 |
| 指導教授: |
許溪南
Hsu, Hsinan 譚伯群 Tan, Bertram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管理學院 - 企業管理學系 Department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
| 論文出版年: | 2002 |
| 畢業學年度: | 90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71 |
| 中文關鍵詞: | 可轉換公司債 、套利 |
| 外文關鍵詞: | convertible bond, arbitrage |
| 相關次數: | 點閱:97 下載:13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臺灣可轉換公司債市場長久以來存在著某一程度的套利機會,使市場不具效率性,惟近年來政府為了使國內的金融市場能更健全、更具效率性,陸續修訂相關法令及政策,包括開放外資投資國內可轉換公司債、上市公司發行之轉換公司債得上櫃交易並可從事附條件交易及資產交換交易、及90年的公司法修正…等。本文旨在探討這些修正對可轉債市場的套利機會及效率性的影響為何?並分別進行橫斷面及時間序列資料分析探討相關變數對套利機會的影響。研究結果如下:
一、在18檔樣本中,有5檔套利頻率超過五成以上且其套利淨報酬的中位數為正,其中特力一還曾出現年報酬高達131.64%的套利機會,惟相較過去文獻結果,無論在套利頻率及套利空間上都有縮小趨勢;進一步驗證可轉債市場效率性顯示仍不具效率性。
二、橫斷面分析發現股票平均價格、平均轉換價格、平均套利期間及平均套利天期四個變數對平均套利淨報酬有顯著影響,其中股票平均價格及平均套利期間與平均套利淨報酬呈正相關;平均轉換價格及平均套利天期則呈現負向相關;時間序列分析發現,八個變數中除轉換價格對套利淨報酬在18檔樣本中皆呈負相關外,其餘變數對各檔樣本的影響並不一致,其中標的股票價格、套利期間及保證金成數主要呈正相關;債券價格、利率、交易量主要呈負相關;交易天期正負向影響各佔一半。
none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1.丁碧慧,民國80年,可轉換公司債之定價--台灣地區的實證研究,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未出碩士論文。
2.王慧玲,民國90年,台灣發展附認股權公司債之探討,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3.呂瓊玲,民國90年,台灣可轉換公司債市場套利之研究,長庚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4.沈順隆,民國84年,換股權利證書套利機會之研究,中正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5.李學詩,民國85年,以有限差分法評估可轉換公司價格,中山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6.林祖豪,民國87年,可轉換公司債之定價與錯價探討,國立中正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7.高崇文,民國87年,套例行為分析與利潤計算—以投資國內債券換股權證為例,東吳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8.許誠洲,民國89年,「歐洲可轉債投資策略及其風險分析(一)-市場篇」,會計研究月刊,第180期,頁139-143。
9.許誠洲,民國89年,「歐洲可轉債投資策略及其風險分析(二)」,會計研究月刊,第181期,頁107-112。
10.張淑萍,民國90年,「公司法修正對轉換公司債市場之影響」,大華債券期刊,第6期,頁12-24。
11.陳士暐,民國84年,可轉換公司債評價之研究,中央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12.陳貴瓏,民國81年,或有請求權數值分析模式之研究--國內可轉換公司債評價之實證,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13.葉珪麟,民國87年,可轉換公司債市場效率性之研究,中央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14.黃政傑,民國88年,國內可轉換公司債發行條件與套利機會之研究,中山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15.曾俊瑋,民國87年,可轉換公司債之套利研究,台灣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16.楊正仁,民國87年,可轉換公司債理論價值與實際價格差異之行為分析,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17.鄧福瑞,民國85年,國內轉換公司債評價,輔仁大學金融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18.鄭鴻柏,民國85年,可轉換公司債的二項機率評價模型,國立中興大學統計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二、英文部分
1.Bollerslev, Tim, 1987, "A Conditional Heteroskedastic Time Series Model for Speculative Prices and Rates of Returns,"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Vol.69, pp.542-547.
2.Bollerslev, T, R. Chou, and K. Kroner, 1992, "ARCH Modeling in Finance: A Review of the Theory and Empirical Evidence," Journal of Econometrics, Vol.52, pp.5-59.
3.Brealey, R. A. and S.C. Myers, 1996, Principles of Corporate Finance, 5th Ed., McGraw-Hill Inc.
4.Bresiger, Gregory, 2000, “Unkempt Hedges: Hedge Funds Are Flourishing, but There Could Be Danger Lurking in the Dense Growth,” Financial Planning, December, pp.43-44.
5.Brooks, Alison, 1995, “Convertible-Arbitrage Strategies Depend on Volatility, ” International Securities Lending, Quarter 3, pp. 32-36.
6.Connolly, K. B., 1998, Pricing Convertible Bonds, John Wiley & Sons, Inc.
7.Fama, E. F., 1970,“Efficient Capital Market-A Review of Theory and Empirical Work,” Journal of Finance, Vol. 25, pp. 607-636.
8.Figlewski, Stephen, 1989, “Option Arbitrage in Imperfect Markets,” The Journal of Finance, Vol.44, No.5, pp. 1289-1311.
9.Goldstein, S. M., 1995, “Improve Returns with Hedged Alternatives,” Pension Management, November, pp. 24-30.
10.Ho, T. S.Y. and D. M. Pfeffer., 1996, “Convertible Bonds: Model, Value Attribution, and Analytics,” 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 September/October, pp. 35-44.
11.Hull, J. C., 2000, Option, Futures, & Other Derivatives, 4th Ed., Prentice-Hall International, Inc.
12.Lin, Ji-Chai and M. S. Rozeff, 1995, “Price Adjustment Delays and Arbitrage Costs: Evidence from the Behavior of Convertible Preferred Prices,” 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Vol. 30, March, pp. 61-79.
13.Malkiel, B., 1992, “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 in Newman, P., M. Milgate, and J. Eatwell (eds.), New Palgrave Dictionary of Money and Finance, Macmillan, London.
14.McConnell, J. J., and E. S. Schwartz, 1986, “ LYON Taming”, Journal of Finance, Vol.41, pp.561-577.
15.Mikkelson, Wayne H. and M. Megan Partch, 1986, “Valuation effects of security offerings and the issuance proces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Vol.15, pp. 31-60.
16.Parnell, Robert, 2001, “Convertible Bond Arbitrage,” Benefits Canada, February, pp.51-55.
17.Stovall, R. H., 1994, “Capturing High Yield via Convertible Arbitrage,” Financial World, Vol.163, September, pp.72-74.
18.Villafranco, W. S., 1995, “Convertible Arbitrage: A Non-Traditional Alternative,” Trusts & Estates, September, pp 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