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黃超群
Whang, Chao-Chun
論文名稱: 國內可轉換公司債操作策略及融券與轉換限制下的轉換套利研究
A Study On the Corporate Convertible Bonds Operation Strategy and Stock Margin and the Arbitrage Under the Restriction of Conversion
指導教授: 莊雙喜
Chuang, Shuang-Shi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管理學院 - 企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Department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on the job class)
論文出版年: 2005
畢業學年度: 9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81
中文關鍵詞: 可轉換公司債套利
外文關鍵詞: convertible bond, arbitrage
相關次數: 點閱:106下載:9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文旨在探討國內可轉債是否具有低風險且報酬相對優厚的操作策略。
      本文先從國內可轉債的特性及操作方式進行分析,以過去的文獻印證及探討其可行性及風險,發現轉換套利較符合本文的要求。但以往文獻對於其成立與否的關鍵“轉換及融券限制”不是以影響不大予以忽略就是以粗略的方式刪除部份樣本。不但高估了轉換套利的成功率及獲利率,更低估了期間及風險。因此本文擬針對轉換及融券限制的影響做進一步的探討,結合轉換套利時程與轉換及套利限制推導公式,依交易日劃分為可套利期間、不可套利期間、延長套利期間。以2002~2004年6月底間於證券市場交易且成交天數在198天以上的國內可轉債日收盤價為樣本,計66檔可轉債19,430個樣本進行測試,模擬樣本所遭受的限制並推算報酬率,並評估限制對轉換套利的影響程度。
      本研究實證結果,具套利價值的樣本中舊制有76.73%、新制有16.94%,新舊制合計有52.42%因融券及轉換限制無法進行套利。表示可轉債轉換套利受到的影響相當大,投資人必須了解規避。研究可轉債轉換套利者亦須將限制因素納入考量,才不致影響研究的正確性。而新、舊制可轉債之轉換套利其平均報酬率合計為14.59%(新制可轉債的平均報酬率15.19%,舊制平均報酬率為13.1%),遠高於定存利率。只要投資者能夠慎選標的並留意各項轉換限制因素,應可有效控制風險,獲取較佳的報酬。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reveal whether the domestic convertible corporate bonds are featured with the low risk and the relevant manipulating strategy with the relatively high profit in return.

     By being referred the previous paper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manipulations of the domestic convertible corporate bonds are explicated, including the practice of various manipulations, risks, and the probability of success. Although the converted arbitrage prevailed in the domestic market corresponds to the demand of the study, “the convertibility and the restrictions of stock margin” that are deeply involved in the success of the converted arbitrage are not explored widely or completely in the previous papers. Moreover, in the empirical studies, most people think there is less influence on the factors and they ignore or remove partial samples or data arbitrarily. The results will be not only overestimated with the successful rate of the convertible arbitrage but also underestimated with the risk and the period of it.
     At first, the study is intended to explore the impacts of the convertible bonds and stock margin restrictions on the converted arbitrage. It follows that the equation derives from the timing and restrictions of converted arbitrage. After the actual date data are processed in the model, the actual restrictions will be encountered by simulating the samples. Beside, the simulated results also contain the arbitrage period, the non-arbitrage period, the extensive arbitrage period, the rate of return and the impact of the restrictions on the converted arbitrage.
     The empirical evidences result in the rate of that the converted arbitrage cannot be implemented: 76.73% in the old system, 16.94% in the new system, and 52.42% in the combined system due to the restrictions of stock margin and convertibility. It reveals that the convertible arbitrage has been influenced extremely hugely. When the investors engage in the arbitrage activity, they have to be aware of the risk. On the other hand, it should be more accurate to introduce the restriction factors into the convertible arbitrage model.

     The average rate of return in the combined system of the convertible arbitrage is 14.59% (The average rate of return in the new system is 15.19%; the average of rate of return in the old one is 13.1%). In general, it is much higher than the interest rate of deposit in the banks. In words, if the investors can select the target convertible bonds carefully, to pay attentions to the various restrictions of converted factors, they can capture the better rate of return by risk managing.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1 第三節 研究主題 2 第四節 研究流程及架構 2 第五節 研究範圍及限制 4 第二章 國內可轉換公司債特性及套利概述 5 第一節 國內可轉債的的特性 5 一、 可轉換公司債之特性 5 二、 與其他證券的比較 6 三、 國內可轉換公司債的特性 7 四、 國內可轉債的發展趨勢 8 五、 重要名詞說明 9 第二節 可轉債操作方式 11 一、 未進行轉換直接於市場出售 11 二、 拆解為不同的商品出售 11 三、 購回權及賣回權的行使 12 四、 轉換 14 五、 可轉換公司的操作方式彙總(未搭配套利組合) 16 六、 可轉換公司債與套利組合的搭配後的操作方式 17 七、 策略選擇 26 第三節 轉換套利的限制因素及影響 28 一、 限制轉換期間 28 二、 融券限制 29 三、 融券回補 29 第三章 可轉換公司債套利之相關文獻探討 30 第一節 可轉換公司債的評價 30 一、 或有權利分析法 30 二、 樹狀結構模型 33 第二節 可轉債理論價格與市價之差異及可轉債市場的效率性 34 一、 可轉債理論價格與市價之差異 34 二、 市場效率性 35 第三節 國內可轉債套利 35 一、 提前平倉策略 36 二、 到期平倉策略 36 三、 融券回補風險 39 第四節 總結 40 第四章 研究方法及設計 42 第一節 研究設計 42 一、 目的 42 二、 實證模式的建立 42 三、 實證流程 43 第二節 樣本及計算方式 47 一、 樣本選取 47 二、 資料來源 47 三、 計算方式 47 第五章 實證結果及分析 59 第一節 初步測試 59 一、 轉換及融券限制因素評估、分析並與以往文獻採行方式比較 59 二、 初步測試結論 62 第二節 擴大樣本實證 65 一、 轉換套利的成功機率 65 二、 轉換套利的報酬率及套利期間 67 三、 個別可轉債的套利報酬率、套利期間 68 四、 可轉債轉換套利機會出現次數與月份的關係 73 五、 總結 74 第六章 結論及建議 75 第一節 結論 75 第二節 建議 76 一、 對政府主管機關之建議 76 二、 投資者的建議 76 三、 後續研究者的建議 77 參考文獻 78 附錄一 可轉債樣本及套利價值明細表 80

    參考文獻
    一、 國內部份
    1. 王慧卿,“從實務觀點看臺灣上市公司可轉換公司債之套利”,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2002
    2. 王姿云,“可轉換公司債拆解訂價與實例分析”,中山大學財務管理學系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2003。
    3. 古茂新,國內可轉換公司債無風險套利交易模式之實證研究,大葉大學國際企業管理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2004
    4. 呂瓊玲,“台灣可轉換公司債套利之研究”,私立長庚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5. 沈順隆,“換股權利證書套利機會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
    6. 林綾怡,“可轉換公司債價格行為探討”,大華證券債券部
    7. 高崇文,“套例行為分與利潤計算─以投資國內債券換股權證為例”,東吳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1997
    8. 高玉婷,“台灣證券交易所可轉換公司債市場相關之研究”,中正大學會計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1999
    9. 高惠娟,“可轉換債券套利操作之探討”,嶺東學報11卷,2000
    10. 陳士暐,“可轉換公司債評價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財務管理學系碩士論文,1994。
    11. 曾俊瑋,“可轉換公司債之套利研究”,台灣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1998
    12. 游明緯,"以二項樹評價可轉換公司債之折現率探討",中正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2000
    13. 黃政傑,“國內可轉換公司債發行條件與套利機會之研究”,中山大學財務管理學系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1999。
    14. 黃逄徵,“國內可轉換公司債之套利策丑芋A中山大學高階經營碩士班未出版碩士論文,2003。
    15. 楊正仁,“可轉換公司債理論價值與實際價格差異之行為分析”,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1998。
    16. 葉珪麟,“可轉換公司債市場效率性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
    17. 劉婷玉,“證券交易檔數變動對市場影響之探討─以可轉換公司債為例”,中正大學會計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2000
    18. 蔡政哲,“公司財務特質、轉換機率與可轉換公司債融資決策之研究”,中原大學國際貿易研究所未出版的論文,2003,
    19. 歐宏杰,“海外可轉換公司債(ECB)之面面觀”,集保月刊 第123期,2004
    二、 國外部份
    1. Black, F and M. Scholes, “The Pricing of Options and Corporate Liabilities,” Journal of Political and Economy, Vol. 81,p.637-659, 1973
    2. Brealey, Richard A. and Myers, Stewart C., Principles of Corporate Finance McGraw-Hill Inc, p.535-545, 1988
    3. Brennan, Michael and Eduardo Schwartz, “Analyzing Convertible Bond”, Journal of Financ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vol.15, p.907-929,1980
    4. Connolly, K. B Pricing Convertible Bonds, John Wiley & Sons, Inc. ., 1998
    5. Cox, J.C.; S. A. Ross;and M. Rubinstein,”Option Pricing:A Simplified approach”,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Vol. 7, Oct.1979, pp.229-263,1979
    6. McConnell, J. J. and E. S. Schwartz, “LYON Taming,” Journal of Finance, Vol.41, No.3, Jul.1986, p.561-576,.1986
    7. King, R, “Convertible Bond Valuation: An Empirical Test,”Journal of Financial Research, Vol.9, No.1 Spr.1986, p.53-69.,1986

    三、 網路資料庫部分
    1. http://mops.tse.com.tw 公開資訊觀測站(重大訊息、除權除息等)
    2. http://www.tej.com.tw/ 台灣經濟新報資料庫
    3. http://www.tse.com.tw/home.htm 台灣證券交易所
    4. http://www.selaw.com.tw/ 證券暨期貨法令判解
    5. http://www.sfi.org.tw/ 證基會資訊王(公開說明書)
    6. http://www.money.udn.com聯合理財網

    下載圖示 校內:立即公開
    校外:2005-02-04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