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嘉基
Chen, Chia-Chi
論文名稱: 日式編竹夾泥牆在水平返覆加載下之結構行為及水平耐力評估研究
Structural Behaviors and Strength Evaluation of Japanese Style Bamboo-Mud-Walls Under Horizontal Cyclic Loading
指導教授: 張嘉祥
Chang, Ja-Shian
學位類別: 博士
Doctor
系所名稱: 規劃與設計學院 - 建築學系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論文出版年: 2007
畢業學年度: 9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68
中文關鍵詞: 日式木造建築編竹夾泥牆遲滯迴圈能量吸收水平耐力推估
外文關鍵詞: Earthquake-Resistant Evaluation., Hysteretic Loop, Energy Dissipation, Japanese Wooden Building, Bamboo-Mud-Wall
相關次數: 點閱:125下載:7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日式木造建築在台灣地區古蹟、歷史建築佔相當高之比例,但至目前為止,有關保存技術及其耐震安全研究則相當有限,有鑑於此,本文針對日式木造建築耐震上重要之編竹夾泥牆來進行實驗及牆體水平耐力估算探討。
    本研究第一部分首先透過27處遭受921與1022兩次地震災區的震害調查,來瞭解日式木造建築的結構系統與主要構造的力學行為,以及編竹夾泥牆的受力機制與地震破壞模式。
    本研究第二部份執行八道純木框架與八道編竹夾泥牆的試驗,得到變位角與加載的關係圖,包括不同構造方式、添加物、高寬比、補強工法與震前、震後補強等影響參數,並進一步經由勁度衰減特性與規則,來模擬編竹夾泥牆遲滯圈的路徑,此部分結果為探討牆體耐震能力之評估基礎資料。
    本研究第三部份利用等值斜撐桁架模式,分成兩階段來推算不同構造牆體勁度相對比值,進而完成不同高寬比、不同土漿添加物之編竹夾泥牆水平耐力值推估,可方便工程上的計算與應用。
    本研究第四部份將日式編竹夾泥牆的耐震能力,視為〝木框架〞與〝土壁〞兩部份的疊加,並採用半剛性結點模式來推估木框架的水平耐力值。過程先以四種構造、十八個結點實驗,來建立框架結點未補強與有補強的迴轉勁度與不同變位角的迴轉彎矩,再依力學模型與貫結點所提供的抵抗彎矩,合併推估整組木框架的水平耐力值;而土壁部份以三階段的剪力模數 ,來推估土壁不同變位角所提供的水平耐力,最後將框架與土壁的水平耐力推估值相加後,再與七個實驗試體比較。經由比較,顯示本研究之水平耐力推估,在工程應用與安全考量之下,可以達到合理的結果。

    In Taiwan, the existing Japanese wooden build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architectural heritage. The conservation of these wooden buildings has been concerned by the researcher and conservator after 921 earthquake. Japanese style wooden buildings are constructed by wooden frame and bamboo-mud-wall, in which the wall acts the major role for earthquake resistance. However, its complete structural behavior and ultimate strength under horizontal cyclic load have never been deep investigated by the researcher.
    For obtaining the complete structural behavior of the Japanese bamboo-mud-wall under horizontal cyclic loading that required in repair and conservation, in this study, 16 specimens that include different construction, different mud additive, different height/width ratio, different strengthening method, and different strengthening time are planned and tested. From the test results, the load-displacement relation loop and the formation of damage mode have been generated.
    Using the test results, in addition to the discussion of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s well as influence factors related to the bamboo-mud-wall, for assessment application, an equivalent bracing model is established. The model may used to predict the ultimate horizontal load for the wall.
    Furthermore, the moment-rotation relationships for wood frame joint and strengthened joint are also generated, basing upon the wood frame joint test. Using these relationships, the wooden frame is simulated as a semi-rigid frame, which combined with the resistant strength contributed by the enclosed mud-wall is adopted to evaluate the ultimate horizontal load of bamboo-mud-wall. The evaluation has been compared with the test results of seven wall specimens, and in general, a good agreement with test is obtained. This developed procedure gives the conservation designer or architect anther useful way to do seismic evaluation and retrofit design.

    第一章 緒論……………………………………………………… 1 1-1 動機與目的……………………………………………… 1 1-2 研究範圍………………………………………………… 4 1-3 文獻回顧………………………………………………… 6 1-4 論文架構…………………………………………………20 第二章 日式編竹夾泥牆構造與震害經驗…………………22 2-1 日式木造築結構系統……………………………………22 2-2 日式編竹夾泥牆構造……………………………………36 2-3 日式編竹夾泥牆震害模式………………………………49 第三章 牆體水平返覆加載實驗規畫及執行………………63 3-1 試體規畫與製作…………………………………………63 3-2 實驗裝置及加載方式……………………………………74 3-3 木框架試體水平加載實驗………………………………81 3-4 未補強編竹夾泥牆試體水平加載實驗…………………89 3-5 有補強編竹夾泥牆試體水平加載實驗…………………97 第四章 木框架試體行為 ……………………………………101 4-1 木框架之水平外力抵抗機制…………………………101 4-2 斜撐桿件對木框架行為之影響………………………105 4-3 未補強木框架遲滯迴圈及能量吸收…………………108 4-4 有補強木框架遲滯迴圈及能量吸收…………………111 第五章 編竹夾泥牆試體行為………………………………113 5-1 牆體變位與水平外力抵抗機制………………………113 5-1-1 水平加載下試體變位機制……………………113 5-1-2 土壁與木框架互制關係………………………114 5-2 試體破壞行為比較……………………………………117 5-2-1 未補強編竹夾泥牆……………………………117 5-2-2 有補強編竹夾泥牆……………………………120 5-3 水平返覆加載遲滯迴圈與影響參數討論……………124 5-3-1 未補強牆體……………………………………124 5-3-2 有補強牆體……………………………………126 5-4 牆體能量吸收…………………………………………129 5-4-1 不同高寬比試體比較…………………………129 5-4-2 不同土漿添加物試體比較……………………134 5-4-3 與RC、磚其他牆體結構特性討論 …………137 5-5 遲滯迴圈路徑規則……………………………………140 5-5-1 模擬路徑的建立………………………………140 5-5-2 模擬路徑與實驗比較…………………………149 第六章 編竹夾泥牆之水平耐力評估(一) -等值斜撐桁架模式 ………………………………153 6-1 基本假設及相關推導…………………………………153 6-2 等值斜撐之勁度………………………………………157 6-2-1 等值斜撐勁度之範圍及求取…………………157 6-2-2 等值斜撐勁度之簡化公式……………………158 6-3 水平耐力推估與實驗比較……………………………159 6-3-1 不同高寬比試體………………………………159 6-3-2 不同土漿添加物試體…………………………165 6-4 小結……………………………………………………167 第七章 編竹夾泥牆之水平耐力評估(二) -半剛性結點框架模式 ……………………………168 7-1 木框架結點力矩-轉角實驗規畫與裝置……………169 7-2 木框架結點之彎矩-迴轉角關係……………………172 7-3 木框架水平耐力推估計算……………………………189 7-3-1 木框架的力學模型……………………………189 7-3-2 純木框架未補強………………………………197 7-3-3 結點T型鐵件補強……………………………200 7-3-4 結點L型鐵件補強……………………………203 7-4 土壁水平耐力推估計算………………………………206 7-5 編竹夾泥牆水平耐力推估與實驗比較………………212 7-5-1 不同高寬比試體………………………………214 7-5-2 土壁不同添加物試體…………………………218 7-5-3 框架不同補強工法……………………………221 7-6 與日本耐震診斷壁倍率比較…………………………224 7-7 小結……………………………………………………227 第八章 結論……………………………………………………229 8-1有關編竹夾泥牆結構行為……………………………229 8-2有關編竹夾泥牆之水平耐評估……………………230 8-3修復過程對於編竹夾泥牆應注意之事項……………231 8-4後續研究………………………………………………232 參考文獻………………………………………………………234 附錄……………………………………………………………242

    1.國內期刊、研討會論文
    (1)、 吳康正、葉世鴻、李惠吟、葉明哲(2004) <補強鐵件應用於編竹夾泥牆體抗震之研究>《林產工業》,23(3):207-221,中華民國林產事業協會。
    (2)、 陳啟仁、徐明福、張紋韶、葉玉祥(2003) <日式樑柱接點之力學性能研究>《台灣古蹟及歷史建築防震技術之研究(三) — 九十一學年度期中研究成果研討會論文集》,國科會工程處工程科技推展中心,台南。
    (3)、 陳嘉基、張嘉祥(2007) <日式編竹夾泥牆在水平返覆加載下之結構行為>《建築學報》,﹝註:已審稿通過,預計刊登第61期,2007.9﹞
    (4)、 張嘉祥、陳嘉基、林子傑(2003) <以位移變位為基礎之日式木造歷史建築耐震評估>《2003文化資產保存科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斗六。
    (5)、 蘇櫻莉、陳嘉基、張嘉祥(2006) <日式編竹夾泥牆補強工法之探討>《第九屆古蹟、歷史建築、聚落與文化景觀保存再利用與保存科學研討會》,成功大學,台南。
    (6)、 蘇櫻莉、陳嘉基、張嘉祥(2006) <日式木造編竹夾泥牆木框結合點剛度研究>《中華民國建築學會第十八屆第二次建築研究成果發表會論文集》,高苑科技大學,高雄。
    (7)、 蔡孟廷、陳嘉基、張嘉祥(2005) <日式木造歷史建築土塗壁實驗研究及等値斜撐模型>《中華民國建築學會第十七屆第二次建築研究成果發表會論文集》,中華大學,新竹。
    (8)、 蔡孟廷、張嘉祥、陳嘉基(2005) <日式木造建築編竹夾泥牆體強度之研究>《中華民國第十七屆第一次建築研究成果發表會論文集》,台灣科技大學,台北。
    (9)、 張文德、許茂雄、蔡萬傳(1997) <無邊界柱樑磚牆於對角壓力作用下之等値斜撐行為>《建築學報》,中華民國建築學會出版,No.17:83-99。
    2.國內專書、學位論文與技術報告
    (1)、 內政部營建署,2003年5月公佈,《木構造建築物設計及施工技術規範》。
    (2)、 蘇櫻莉(2007)《日式編竹夾泥牆木框結點補強工法探討》,成功大學建築系碩士論文,張嘉祥教授指導。
    (3)、 蔡明哲、黃世建、王松永(2006)《台灣日式古蹟及歷史建築接頭力學性質與耐震補強研究(Ⅰ)》,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94-2211-E-002-058。
    (4)、 陳啟仁、謝宗憲、葉玉祥(2005a)《台灣日式歷史建築木接點力學行為研究》,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93-2211-E-390-007。
    (5)、 陳啟仁、蔡侑樺、徐明福(2005b)《台灣傳統古蹟及歷史建築耐震能力之研究 - 台灣傳統木骨泥牆力學性能之研究》,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委託研究案,GPN:0933010710011。
    (6)、 陳嘉基、張嘉祥、蔡孟庭(2004)《日式木造歷史建築牆體系統及補強研究(Ⅰ)—靜力加載實驗及理論分析模型》,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92-2625-Z-165-001。
    (7)、 陳嘉基、張嘉祥、蘇櫻莉(2005a)《日式木造歷史建築牆體系統及補強研究(Ⅱ)—修復與補強計畫》,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93-2625-Z-165-001。
    (8)、 陳嘉基、張嘉祥(2006)《日式木造歷史建築牆體系統及補強研究(Ⅲ)-不同構造牆體結構行為及耐震評估法》,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94-2625-Z-165-001。
    (9)、 蔡孟廷(2006)《日式木造編竹夾泥牆實驗研究及等値斜撐模型》,成功大學建築系碩士論文,張嘉祥教授指導。
    (10)、 蔡侑樺(2003)《台灣雲嘉南地區編泥牆壁體構造之初探》,成功大學建築系碩士論文,徐明福教授指導。
    (11)、 林子傑(2004)《日式木造歷史建築耐震評估探討》,成功大學建築系碩士論文,張嘉祥教授指導。
    (12)、 陳錫獻(2002)《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官舍標準化形成之研究(1985~1922)》中原大學建築系碩士論文,黃俊銘教授指導。
    (13)、 張嘉祥、林子傑、葉俊宏(2002)《九二一及一○二二地震古蹟及歷史建築災損原因及改善對策探討》,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NCREE-02-038。
    (14)、 陳柏年建築師事務所(2004)《彰化縣歷史建築鹿港街役場街長宿舍修復工程工作報告書》,計畫主持人:孫全文,彰化縣文化局。
    (15)、 黃斌、許茂雄、蔡明哲(2001)《歷史建築震損及維護方式之研究(一) 木竹構造》,成大研究發展基金會,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委託研究案。
    (16)、 李惠吟(2003)《方榫接合與鐵件對日式軸組式歷史建築承重牆側向力改善之探討》,台灣大學森林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蔡明哲教授指導。
    (17)、 張嘉祥(2005)《砌體性歷史建築牆體結構行為及補強研究(二)》,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93-2625-Z-006-012。
    (18)、 黃冠勳(1989)《雙層鋼筋混凝土剪力牆承受反向重覆載重之剛度變化及耐震診斷研究》,成功大學建築系碩士論文,許茂雄教授指導。
    (19)、 李志文(2004)《台灣日治時期木造日式住宅材料尺寸系統初探》,台灣科技大學建築系碩士論文,王惠君教授指導。
    (20)、 陳嘉基、張嘉祥(2005b)《歷史建築修復工程主要工項單價分析及造價合理性研究》,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委託研究案,台南女子技術學院。
    (21)、 堀込憲二(2007)《日式木造宿舍修復‧再利用‧解說手冊》,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委託研究,中原大學建築學系。
    (22)、 佐治泰次(1986)《最新建築構法-木構造》,李政隆編譯,大佳出版社,台北。
    (23)、 九二一文化資產搶救小組調查彙編(2000a)《一九九九台灣集集大地震古蹟及歷史建築震害初勘報告書》,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
    (24)、 九二一文化資產搶救小組調查彙編(2000b)《震災地區歷史建築復勘調查報告書》,文化建設委員會出版。
    (25)、 薛琴(2000)《台北市日式宿舍調查研究專案報告書》,台北市政府民政局委託研究,中原大學建築系。
    (26)、 黃茂榮(2005)《台灣日治時期小舞壁及木槢壁技術之研究》,中原大學文化資產研究所碩士論文,黃俊銘、薛琴教授指導。
    (27)、 張義震建築師事務所(2006)《嘉義市竹材工藝品加工廠等歷史建築修復工程工作報告書》,嘉義市文化局。
    (28)、 陳柏年建築師事務所(2004a)《歷史建築中央廣播電台民雄分台舊招待所修復調查報告書》,嘉義縣政府文化局。
    (29)、 郭俊沛建築師事務所(2006)《彰化縣歷史建築武德殿修復工程工作報告書》,彰化縣文化局。
    (30)、 陳柏年建築師事務所(2003)《歷史建築二林國小禮堂修復工程調查研究報告書》,彰化縣文化局。
    (31)、 陳柏年建築師事務所(2004b)《南庄舊郵局修復設計書圖》,苗栗縣政府文化局。
    (32)、 郭俊沛建築師事務所(2004)《通宵神社修復設計書圖》,苗栗縣政府文化局。
    (33)、 李明利建築師事務所(2005)《行政院農委會茶葉改良場日式建築工程設計書圖》,南投縣政府文化局。
    (34)、 中興大學(2004)《彰化縣歷史建築永靖公學校宿舍修復工程工作報告書》,彰化縣文化局。
    (35)、 興興建築師事務所(2004)《雲林縣歷史建築虎尾郡守官邸修復設計圖說》,雲林縣政府文化局。
    (36)、 黃志瑞建築師事務所(2003)《南投縣埔里林場聯絡站修復設計圖說》,南投縣政府文化局。
    (37)、 徐裕健建築師事務所(2003)《社頭斗山祠修復設計圖說》,彰化縣文化局。
    (38)、 成大研究發展基金會(2002)《台南縣縣定古蹟「麻豆總爺糖廠」暨閒置空間委託調查、修復計畫、再利用及總體規畫報告》,台南縣政府文化局委託。
    (39)、 徐慧民(2002~2005)《九二一震災歷史建築修復再利用第一區服務中心工作報告書》,朝陽科技大學,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中部辦公室委託。
    (40)、 邱上嘉(2002~2005)《九二一震災歷史建築修復再利用第二區服務中心工作報告書》,雲林科技大學,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中部辦公室委託。
    (41)、 張嘉祥(2002~2005)《九二一震災歷史建築修復再利用第三區服務中心工作報告書》,成大研究發展基金會,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中部辦公室委託。
    3.國外期刊、研討會論文
    (1)、 平坂繼臣(2001) <木造任口部の終局耐力カに關する實驗的研究>《日本建築學會構造系論文集》,No.548:89-94。
    (2)、 中尾方人、一文字里紗、山崎裕、石橋庸子(2005) <土塗リ壁のせん斷抵抗機構およびせん斷耐力の評價法に關する實驗的研究>《日本建築學會構造系論文集》,No.598:109-116。
    (3)、 宮內博之、山本康弘、木間礼人(1996) <木造建築の小舞壁の耐震性に關する研究>《日本建築學會大會學術講演梗概集》,No.1435:869-870。
    (4)、 伊藤倫顯、長稔、戶田哲雄、外館寬、增田一真(1995) <塗リ土壁のせん斷耐力に關する實驗的研究 (part1) ,研究概要および材料試驗>《日本建築學會大會學術講演梗概集》,No.22016:31-32。
    (5)、 長稔、伊藤倫顯、戶田哲雄、外館寬、增田一真(1995) < 塗リ土壁のせん斷耐力に關する實驗的研究 (part2,せん斷加力實驗)>《日本建築學會大會學術講演梗概集》,No.22017:33-34。
    (6)、 Masato NAKAO、Yutaka YAMAZAKI (2004)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EVALUATION OF THE EARTHQUAKE RESISTANT PERFORMANCE OF MUD-PLASTERED WALLS>《13th World Conference on Earthquake Engineering》,Paper No.1878 , Vancouver , B.C. , Canada。
    (7)、 日本文化廳文化財保護部建造物課(2000) <傳統的土壁の力學特性に關する實驗的研究>《「重要文化財耐震診斷指針」參考資料集》,平成12年3月。
    (8)、 Chen Chia-Chi、Tsai Meng-Ting、Chang Ja-Shian (2006) <EXPERIMENT STUDY OF THE BAMBOO-MUD-WALL USED IN TAIWANESE HISTORIC BUILDING>《First European Conference on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Seismology》,Paper No.302 , Geneva , Switzerland。
    (9)、 鈴木祥之、中治弘行(1999) <木造住宅塗リ壁の實大實驗による耐震性能の再檢討>《日本建築學會構造系論文集》,No.515:115-122。
    (10)、 Chukwuma G EKWUEME、Gary C HART (2000) <NON-LINEAR ANALYSIS OF LIGHT-FRAMED WOOD BUILDINGS>《12th World Conference on Earthquake Engineering》,Paper No.2279 , Auckland , New Zealand。
    (11)、 Saeid Sabouri-Ghomi、Carlos E. Ventura、Mehdi H. K. Kharrazi (2005) <Shear Analysis and Design of Ductile Steel Plate Walls>《J.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Vol.131 , No.6:878-889。
    (12)、 河合直人(1997) <土壁リ壁の設計>《建築技術》,No:547,日本。
    (13)、 鈴木祥之等6人(1995) <1995年兵庫縣南部地震による木造建物の被害その2被害分析>《日本建築學會大會學術講演梗概集》,No.22004:7-8。
    (14)、 武田寬、紫田拓二(1996) <木造住宅の保有耐力と壁量に關する研究>《日本建築學會大會學術講演梗概集》No.22104:207-208。
    (15)、 前川秀幸(1997) <土壁リ壁の靜的實驗>《建築技術》,No.1997.09:157-161,日本。
    (16)、 福本和正(2000) <壁土のせん斷強度の實驗的研究>《日本建築學會構造系論文集》,No.530:99-106。
    (17)、 浦憲親等3人(2002) <壁土の供試體製作及び強度試驗法に關する基礎實驗> 《日本建築學會構造系論文集》,NO.559。
    (18)、 町田健一、綿引誠、大橋好光、坂本供(2005) <木造軸組工法耐力壁の靜的、動的性狀に關する實驗的研究>《日本建築學會構造系論文集》,No.593:95-102。
    (19)、 北原昭男、林康裕、奧田辰雄、鈴木祥之、後藤正美(2002) <2000年鳥取縣西部地震における木造建築の構造特性と被害>《日本建築學會構造系論文集》,No.561:111-117。
    (20)、 山田耕司(2006) <最大耐力のばらつきガ木造軸組建物の保有水平耐力,最大變位應答に與える影響>《日本建築學會構造系論文集》,No.599:111-117。
    (21)、 村上雅英、景山誠、岡本滋史、鈴木有、稻山正弘(2005) <要素試驗による土壁の水平力耐荷機構の檢証>《日本建築學會構造系論文集》,No.594:111-118。
    (22)、 田端千夏子、大橋好光(2006) <木造建築物の耐震診斷法に關する研究—新舊耐震診斷の比較および評點と被災度の關係>《日本建築學會構造系論文集》,No.599:119-125。
    (23)、 中治弘行、泉田英雄、山口晉作(2002) <東三河における土壁のせん斷力載荷實驗>《日本建築學會大會學術講演梗概集C-1》,No.22103:205-206。
    (24)、 三芳紀美子、大橋好光(2002) <土壁の強度に關する研究>《日本建築學會大會學術講演梗概集C-1》,No.22104:207-208。
    (25)、 森田仁彥等5人(1998) <傳統的木造建築の構造性能評價,その1土壁のせん斷實驗>《日本建築學會大會學術講演梗概集》,No.22132:261-262。
    (26)、 河合直人(1994) <木造在來構法耐力壁の耐力と剛性>《日本建築學會大會學術講演梗概集》,No.21070:73-74。
    (27)、 稻山正弘(1995) <兵庫縣南部地震における木造建物の被害調查報告>《日本建築學會大會學術講演梗概集》,No.22002:3-4。
    (28)、 伊藤嘉朗、堀昭夫((1996) <木造住宅の實大3方向振動台實驗>《日本建築學會大會學術講演梗概集》,No.22080:159-160。
    (29)、 小林美菜子等5人(1996) <地震を受けた傳統的木造建築の補強と施工方法>《日本建築學會大會學術講演梗概集》,No.22089、22090。
    (30)、 安田一男等6人(1997) <傳統的木造建築の壁體に關する振動台實驗> 《日本建築學會大會學術講演梗概集》,No.22074、22075、22076。
    (31)、 後藤正美、秦正德、鈴木有(1997) <開口部を持つ木造軸組の補強法の提案>《日本建築學會大會學術講演梗概集》,No.22114:227-228。
    (32)、 石田和人(1981) <在來構法による木造耐力壁のせん斷耐力實驗>《日本建築學會大會學術講演梗概集》,No.2869:2241-2242。
    (33)、 河野輝夫(1938) <木造壁體の剪斷抵抗の實驗的研究>《日本建築學會論文集》,No.8:24-33。
    (34)、 田邊平學、勝田千利、後藤一雄(1938) <交番水平荷重を受くる木造有壁骨組(真壁)の實驗>《日本建築學會論文集》,No.8:130-139。
    (35)、 田邊平學、後藤一雄、菊田守雄(1939) <交番水平荷重を受くる木造有壁骨組(大壁)の實驗>《日本建築學系論文集(昭和14年4月)》,PP 210-219。
    4.國外專書與技術報告
    (1)、 日本建築防災協會(2005) <「木造住宅の耐震診斷と補強方法」の質問、回答集>,http//www.kenchiku-bosai.or.jp/
    (2)、 飯島敏夫、上村武、鴛海四郎、矢野孝昭(1998) <各部位の被害とその對應>木構造振興株式會社企畫《地震に強い木の軸組工法》,產調出版,日本。
    (3)、 飯塚五郎藏、山室滋(1990)《木造住宅構法》,市ケ谷出版社,日本。
    (4)、 常尾勝馬(1982)《圖解木造建築の知惠》,理工圖書出版,日本。
    (5)、 杉山英男(1996)《地震と木造住宅》,丸善株式會社,日本。
    (6)、 日本建設省(1991)《震災建築物等の被災度判定基準および復舊技術指針-鐵筋コンクリ-ト造編》,住宅局建築指導課監修,日本。
    (7)、 杉山英男、菊池重昭、野口弘行、鈴木秀三、神谷文夫、安村基(2002)《木質構造 第3版》,共立出版株式會社,日本。
    (8)、 日本建築防災協會,日本建築士會連合會編集(2001)《木造住宅の耐震精密診斷と補強方法,增補版》,國立交通省住宅局監修,日本。
    (9)、 井松志郎發行(1996)《地震に強い「木造住宅」の設計マニュアル》,建築知識株式會社出版,日本。
    (10)、 1997,《木造住宅の構造設計の基礎知識特集》,建築技術雜誌,日本。
    (11)、 大塚常雄(1991),《木造建築技術圖解》,理工學社出版,日本。
    (12)、 尾上孝一(1992),《圖解木造建築の技術》,理工學社出版,日本。
    (13)、 1981,《木質系構造の設計》,新建築學大系No.39,彰國社出版,日本。
    (14)、 1986,《木造建築物の耐久性向上技術》,建設大巨官房技術調查室監修,技報堂出版,日本。
    (15)、 加藤邦男(1998)《阪神、淡路大震災と歷史的建築物》,思文閣出版,日本。
    (16)、 文化財建造物保存技術協會(1998)《文化財建造物等の耐震性能の向上に關する試驗研究》,日本。
    (17)、 坂本功(1997)《木造住宅と地震》,鹿島出版社,日本。
    (18)、 2001,《木造軸組住宅(性能表示)の構造チェツク特集》,建築技術雜誌,日本。
    (19)、 1997,《耐震改修—最新事例に學ぶ診斷‧設計‧施工ノウハウ》,日經BP社,日本。
    (20)、 武田壽一(1996)《耐震診斷と補強法》,理工圖書出版,日本。
    (21)、 大橋好光監修(1999)《木造住宅構造設計のキ—ワ—ド特集》,建築技術雜誌No.594,日本。
    (22)、 2001,《木造住宅の構造設計,改正基準法と品確法別冊》,建築技術雜誌別冊6,日本。
    (23)、 日本建築學會(1996)《地震に強い家づくり町づくり》,彰國社出版,日本。
    (24)、 大森信次(1983)《建物の耐震診斷入門》,鹿島出版社,日本。
    (25)、 竹中工務店(1995)《阪神大震災(兵庫縣南部地震)調查報告,第4報》,日本。
    (26)、 建設省住宅局(1997)《おが家の耐震診斷と補強方法》,日本。
    (27)、 靜岡縣都市住宅部建築課(1997)《おが家の耐震診斷と補強方法,第三刷》,日本。
    (28)、 大橋好光監修(2005)《兵庫縣南部地震から10年,最新木造住宅の耐震診斷と補強方法特集》,建築技術雜誌2005.2,日本。
    (29)、 金多潔、西澤英雄(1996)《阪神‧淡路震災における社寺建築の破損に關する調查研究報告書》,文化財建造物保存技術協會發行,日本。

    下載圖示 校內:立即公開
    校外:2007-08-07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