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章玉人
Chang, Yu-Jen
論文名稱: 臺南西港車鼓音樂探析-以〈早起日上〉、〈元宵十四五〉及〈看燈十五〉為例
The Investigation on the Music of Che Gu in Tainan Xigang : " Zao Qi Ri Shang ", " Yuan Siao Shih Sih Wu " and " Kan Deng Shi Wu " as examples
指導教授: 施德玉
Shih, Te-Yu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文學院 - 藝術研究所
Institute of Art Studies
論文出版年: 2022
畢業學年度: 11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51
中文關鍵詞: 表演藝術戲曲南管車鼓陳三五娘
外文關鍵詞: Performing Arts, Xiqu(戲曲), Nanguan, Che Gu, Chen San Wu Niang
相關次數: 點閱:121下載: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臺南市為臺灣較早開發的區域,擁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造就許多民間陣頭團體的傳統表演藝術,因為臺南市廟會活動的活絡與政府單位的支持,演出頻繁,許多傳統表演藝術因而保存下來。其中,車鼓陣的演出,相當有特色,車鼓是臺灣民間的傳統表演藝術,擁有悠久的歷史,與民眾的生活更是密不可分。長久以來,許多宗教慶典及婚喪喜慶常用車鼓呈現整體活動的主要內容。車鼓音樂除了民間歌謠外,大部分樂曲與南管音樂有關,因此,車鼓的音樂與表演,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課題。

    本文以西港區「東港澤安宮」〈早起日上〉、〈元宵十四五〉及西港區「東竹林保安宮」〈看燈十五〉為例,做車鼓音樂及表演的探析,進而論述車鼓、南管唱詞之比較。首先梳理車鼓的定義及歷史背景,接著探究西港區「東港澤安宮」及西港區「東竹林保安宮」的歷史背景,記錄分析其表演類型、陳三五娘故事與車鼓〈早起日上〉、〈元宵十四五〉及〈看燈十五〉的相關故事情節、車鼓唱詞與南管之比較,接著,探討車鼓〈早起日上〉、〈元宵十四五〉及〈看燈十五〉的音樂與南管的關係,最後,將西港區「東港澤安宮」及西港區「東竹林保安宮」的車鼓與南管音樂的關係結論以及分析車鼓團體現今所面臨的處境。

    期盼藉由研究臺南車鼓音樂及將其表演藝術讓研究車鼓或戲曲的同好,可以透過本資料,對臺南車鼓小戲有更進一步的了解。對於車鼓與南管藝師的訪談記錄,能提供車鼓音樂創作者、車鼓音樂及對傳統音樂熱衷之研究者,為未來研究之參考。

    Tainan City is an earlier developed area in Taiwan, with a profound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creating many traditional performing arts of civil groups, because of the active activities of temple fairs in Tainan City and the support of government units, performances are frequent, and many traditional performing arts have been preserved. Among them,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ar drum array is quite distinctive, and the Che Gu(車鼓)is a traditional performing art of Taiwanese folk, with a long history, and the people's life is inseparable.
    This paper takes " Dong Gang Ze An Palace"(東港澤安宮), " Zao Qi Ri Shang "(早起日上), " Yuan Siao Shih Sih Wu "(元宵十四五), " Dong Jhu Lin Bao An Palace(東竹林保安宮) in Xigang District" and " Kan Deng Shi Wu"(看燈十五) as examples to explore the music and performance of Che Gu, and then discuss the comparison between Che Gu opera and Nanguan music and singing lyrics. Firstly, the definition and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he Che Gu are sorted out. Secondly,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he two of palace are explored, and the performance types are recorded and analyzed, the relevant storylines of Chen San Wu Niang(陳三五娘) and three of Che Gu’ music. The comparison of the Che Gu lyrics with the Nanguan song. Third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usic of the Che Gu and the Nanguan are discussed. Finally, wri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e Gu and Nanguan music conclusions and analyzes the situation faced by the Che Gu group today. With the hopes of giving future researchers, and performers effective and advantageous informational resources.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誌謝辭 VIII 目錄 X 圖目錄 XV 譜目錄 XVI 凡例 XVIII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一、研究動機1 二、研究目的2 第二節 文獻探討 2 一、車鼓歷史背景相關論著3 二、車鼓表演之特色相關論著 8 三、車鼓劇目內容相關論著10 四、南管音樂內容相關論著11 五、南戲劇本內容相關論著13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15 一、研究方法15 二、研究步驟20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21 一、研究範圍21 二、研究限制21 第五節 名詞釋義 21 一、戲曲 22 二、陣頭 24 三、陣頭分類25 四、車鼓 28 五、南管 29 第二章 臺南車鼓陣之歷史背景與表演類型32 第一節 形成與流播 32 一、車鼓的形成32 二、車鼓的流播32 第二節 表演類型與特色33 一、車鼓陣腳色特徵33 二、車鼓身段表演之特色34 第三節 音樂型態 35 一、車鼓伴奏樂器 36 第四節 表演場合與目的38 第五節 西港區東港澤安宮39 一、歷史源流39 二、表演現況42 第六節 西港區東竹林保安宮 43 一、歷史源流43 二、表演現況45 第三章 陳三五娘相關故事情節48 第一節〈早起日上〉情節分析 49 第二節〈元宵十四五〉情節分析51 一、《荔鏡記》〈登樓拋荔〉的故事情節52 二、《荔鏡記》〈陳三得病〉的故事情節54 三、《荔鏡記》〈五娘刺繡〉的故事情節55 四、《荔鏡記》〈敘別發配〉的故事情節57 第三節《看燈十五》情節分析 58 第四章 車鼓與相同南管曲唱詞之比較 61 第一節 車鼓與南管〈早起日上〉唱詞之比較61 第二節 車鼓〈元宵十四五〉與南管〈元宵十五〉唱詞之比較67 第三節 車鼓〈看燈十五〉與南管〈共君斷約〉故事情節與唱詞比之較71 第五章 車鼓與南管〈早起日上〉音樂關係之探討 74 第一節 車鼓〈早起日上〉之曲體結構74 一、音組織76 二、曲體結構76 第二節 南管〈早起日上〉之曲體結構78 一、音組織81 二、曲體結構81 第三節 車鼓與南管〈早起日上〉音樂結構之異同 82 第六章 車鼓〈元宵十四五〉音樂與南管關係之探討86 第一節 車鼓〈元宵十四五〉之曲體結構86 一、音組織86 二、曲式87 第二節 南管〈元宵十五〉之曲體結構89 一、音組織92 二、曲體結構92 第三節 車鼓〈元宵十四五〉與南管〈元宵十五〉音樂結構比較分析93 第七章 車鼓〈看燈十五〉音樂與南管關係之探討97 第一節 曲體結構97 一、車鼓〈看燈十五〉之曲體結構98 二、南管〈共君斷約〉之曲體結構107 第二節 車鼓〈看燈十五〉與南管〈共君斷約〉音樂結構比較分析113 結論116 參考文獻 120 附錄一 、訪談記錄 124 (一)臺南振聲社團員訪談記錄124 (二)臺南南聲社團員訪談記錄126 附錄二 車鼓唱詞與南管唱詞表128 (一)車鼓〈看燈十五〉與南管〈共君斷約〉唱詞表128 附錄三 田調與演出照片135 (一)西港區「東港澤安宮車鼓牛犁陣團」田調與演出照片135 (二)西港區「東竹林保安宮車鼓牛犁陣團」田調與演出照片136 附錄四 曲譜139

    一、專書
    劉鴻溝。《閩南音樂指譜全集》增訂本,菲律賓:金蘭郎君社,1952年。
    呂訴上。《臺灣電影戲劇史》,臺北:銀華出版部,1961年。
    楊蔭瀏。《中國古代音樂史稿》,臺北:學藝出版社,1975年–1977年。
    林侑蒔。《全明傳奇中國戲劇研究資料》第一輯,臺北:天一出版社,1982年。
    許常惠。《臺灣福佬系民歌》,臺北:百科文化事業,1982年。
    陳香。《臺灣竹枝詞選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曾其秋。《南管音樂指譜名曲精華》,臺北:學藝出版社,1985年。
    呂錘寬。《臺灣的南管》,臺北:樂韻出版社,1986年。
    楊蔭瀏, 李殿魁等。《語言與音樂》,臺北:丹青出版社,1986年。
    呂錘寬。《泉州弦管(南管)指譜叢編》,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87年。
    王耀華, 劉春曙。《福建南音初探》,福州:福建人民,1989年。
    黃文博。《當鑼鼓響起:臺灣陣頭傳奇》,臺北:臺原藝術文化基金會,1991年。
    黃文博。《跟著香陣走:臺灣陣頭傳奇續卷》,臺北:臺原藝術文化基金會,1991年。
    黃玲玉。《從閩南車鼓之田野調查試探臺灣車鼓音樂之源流》,臺北:社團法人中國民族音樂學會,1991年。
    張再興。《南樂曲集》,臺北:編著,1992年。
    陳正之。《樂韻泥香》,臺中:臺灣省政府新聞處,1995年。
    陳澄雄。《南管移植新編–教材示範演奏》,臺中:財團法人臺灣省音樂文化教育基金會,1995年。
    曾永義。《戲曲源流新論》,臺北:立緒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
    黃文博。《臺灣民間陣頭》,臺北:臺灣常民文化學會,2000年。
    施炳華。《《荔鏡記》音樂與語言之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0年。
    施德玉。《中國地方小戲音樂之探析》,臺北:學海出版社,2000年。
    黃文博。《南瀛五營誌溪北篇》下卷,臺南:台南縣政府,2004年。
    林珀姬。《南管曲唱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4年。
    林珀姬。《陳學禮夫婦傳統雜技曲藝》,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2004年。
    蕭興華。《中國音樂史》,臺北:文津出版社,2005年。
    呂錘寬。《臺灣傳統音樂概論.歌樂篇》,臺北:五南出版社,2005年。
    李易蓉等。《臺灣民俗陣頭大觀:熱鬧滾滾的臺灣行動劇場》,新北市:遠足文化,2005年。
    施德玉。《臺南縣車鼓竹馬之研究》,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2005年。
    呂錘寬。《臺灣傳統音樂概論.器樂篇》,臺北:五南出版社,2007年。
    郁永河。《裨海紀遊校釋》,臺北:國立編譯館出版,2009年。
    呂鈺秀。《臺灣音樂史》,臺北:五南,2009年。
    王嵩山等。《一看就懂臺灣文化》,新北市:遠足文化,2010年。
    林珀姬。《南管樂語與曲唱理論建構》,臺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2011年。
    曾永義、施德玉。《地方戲曲概論》,臺北:三民書局,2011年。
    呂錘寬。《南管音樂》,臺中:晨星出版有限公司,2011年。
    施德玉。《中國地方小戲及其音樂之研究》修訂本,臺北:國家出版社。2013年。
    施炳華。《荔鏡記匯釋》,臺南:開朗雜誌事業有限公司,2013年。
    王三慶。《汕尾本 車鼓戲弄詞文之現代化整理研究》,臺南:國立成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中心,2014年。
    黃文博。《藝陣傳神:臺灣傳統民俗藝陣》,臺北:文化部文化資產局,2015年。
    陳彥仲等。《臺灣民俗藝陣大觀:熱鬧滾滾的臺灣行動劇場》,新北市:遠足文化,2015年。
    曾永義。《戲曲學(一)》,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
    謝國興。《西港仔刈香 : 一個傳統王醮的數位記錄》,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2017年。
    林茂賢。《大廟埕 : 林茂賢臺灣民俗選集》,臺中:豐饒文化社,2018年。
    林茂賢。《戲棚腳 : 林茂賢臺灣傳統戲曲選集》,臺中:豐饒文化社,2018年。
    施德玉。《歡聚樂 離別苦 情是何物 臺南陣頭小戲縱橫談》,臺南: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9年。
    施德玉。《千嬌百態 臺南藝陣之歌舞風情》,臺南: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20年。
    二、期刊與學術會議論文
    曾永義。〈也談「南戲」的名稱、淵源、形成與流播〉。《中國文哲研究集刊》。(1997年9月)。頁1–42。
    黃玲玉。〈從源起、音樂角度再探臺灣南管系統之文陣〉。《關渡音樂學刊》。(2007年12月)。頁47–92。
    卓玫君。〈節慶・戲仿・顚覆的美學:臺灣民間小戲《陳三五娘》「文本」分析〉。《民俗曲藝》,第160期。(2008年6月)。頁5–74。
    黃玲玉。〈從電音三太子看陣頭的傳統與創新〉。《2015傳統音樂與藝陣之流變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5年11月)。頁361–396。
    黃玲玉。〈從電音三太子看陣頭的傳統與創新〉。《臺灣音樂研究》,春季號第22期。(2016年6月)。頁1–31。
    卓玫君。〈戲神咒「囉哩嗹」語源初探──一個臺灣傳統戲曲與梵語聲明學接軌的研究取徑〉。《戲劇學刊》,第23期。(2016年1月)。頁7–58。
    黃玲玉。〈臺灣廟會活動中南管系統文陣器樂曲曲目探討〉。《南藝學報》,第24期。(2022年6月)。頁1–42。
    三、學位論文
    黃玲玉。〈臺灣車鼓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1986年。
    黃文正。〈臺灣車鼓戲源流之探考〉,私立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年。
    蔡奇燁。〈南瀛車鼓在表演形式的轉型與創新〉,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鄭鈺玲。〈臺南縣西港香科牛犁陣之研究─以七股鄉竹橋村七十二份慶善宮牛犁歌陣為對象〉,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學系。2013年。
    呂旭華。〈臺南市車鼓表演及其音樂之研究-以「土安宮竹馬陣」與「慶善宮牛犁歌陣」為範圍〉,南華大學。民族音樂學系研究所。2014年。
    陳鈺錡。〈南管【長潮陽春】之音樂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6年。
    黃馨霈。〈南管音樂之傳習-以藝師陳嬿朱南管傳習班為例〉,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民族音樂學系研究所在職專班。2021年。
    四、計畫成果報告書
    施德玉主持。〈臺南車鼓牛犁陣音樂調查研究計畫〉,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未出版,2020年。
    五、課程教材
    林秋華、蔡振昌。《振聲社南管入門班教材》,臺南:振聲社南管館閣,未出版,2021年。

    下載圖示 校內:立即公開
    校外:立即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