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詹日正
Chan, Jih-Cheng
論文名稱: 兩岸育成機制之比較
Incubator System compare China with Taiwan
指導教授: 邱正仁
Chiu, Cheng-Jen
張淑昭
Chiou, Su-Chao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管理學院 - 企業管理學系
Department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2
畢業學年度: 9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70
中文關鍵詞: 創新政策創業中心孵化器育成中心創新工具兩岸環境
外文關鍵詞: China and Taiwan Environment, Incubator, Enterprise Center, Innovation Policy, Innovation Tools
相關次數: 點閱:145下載:2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創新政策對於一個國家的競爭力有著長遠的影響,無獨有偶的,兩岸的創新政策所使用的工具,有明顯的相似之處,同樣都引進世界的潮流與趨勢,『育成中心』或『孵化器』來作為提昇產業競爭力的有效工具,由於兩岸政體的不同,對於這樣的工具使用上會呈現什麼風貌呢?本研究將透過兩岸育成機制的發展過程現況來探討所衍生不同類型的育成中心或孵化器。經由這樣的認識,瞭解兩岸育成中心或孵化器的定位及其影響因素。對於各類型育成中心的定位找出兩岸育成中心與孵化器在經營管理上的差異處,包括有:1.發展方向、2.管理組成、3.服務內容等等。最後對於政策對於創新機制所造成的影響,以產業政策、風險投資和資源配置的角度做一瞭解。並佐以大陸孵化器的實證資料,揭開大陸孵化器神秘的面紗,最後得出兩岸育成中心與孵化器在現階段發展上的差異點,進而提出結論與建議,希望能夠提供兩岸育成中心或孵化器發展方向上的一些參考。

    目 錄 目錄I 表目錄III 圖目錄IV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1 第三節 研究範圍、限制及方法2 第四節 研究流程3 第二章 文獻探討6 第一節 創新育成中心的起源、定義、發展過程、型態及功能6 一、起源6 二、定義7 三、各地育成中心發展過程12 四、育成中心型態13 第二節 各地育成中心之比較16 第三節 國內相關研究結果17 第三章 兩岸育成中心19 第一節 台灣育成中心19 一、育成中心種類19 二、育成中心之定位20 第二節 中國大陸孵化器22 一、發展沿革與種類22 二、孵化器之定位及因素23 第三節 兩岸育成系統之比較26 一、運作及組織發展26 二、政府主導下的作用29 第四章 研究方法35 第一節 研究範圍35 一、資料來源與期間35 第二節 研究假說與變數36 一、研究假說36 二、操作變數39 三、資料分析方法40 第三節 研究限制42 一、資料來源問題42 二、資料判定問題42 三、資料殘缺或樣本代表性不足42 第五章 實證結果43 第一節 樣本敘述與統計結果43 一、樣本統計結果43 二、各項變數統計分析47 第二節 各類型孵化器差異性分析55 一、營運收入差異性分析55 二、資金來源差異性分析56 三、人員編制差異性分析56 四、場地面積之差異性分析57 五、孵化產值之差異性分析57 六、孵化器資金來源與產出間的迴歸分析58 七、孵化器各項投入變數與產出間的迴歸分析60 第三節 國內相關實證結果比較61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63 第一節 研究結論63 一、大陸各類型孵化器之比較63 第二節 研究建議…64 一、對政府主管單位之建議64 二、對創業家之建議65 三、後續研究者之建議65 參考文獻66 附錄69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台灣地區
    1. 工商時報,中小企業創新育成五年成效不彰,2000年9月3號11版
    2. 吳萬益、林清河,企業研究方法,華泰出版,2000年12月初版
    3. 李鳳梧,科技創新育成中心關鍵成功因素之研究,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4. 林文成,臺灣育成中心模式之研究:科技研發成果商品化的培育設施,交通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6月
    5. 施東明,台灣大專院校育成中心育成服務績效評估之實證研究,交通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6月。
    6. 洪瑞隆,以核心資源觀點探討學術型創新育成中心之運作機制,交通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6月
    7. 徐作聖,台灣科技產業創新範例-IC產業(專題論文附表),工業社群網站,1998年
    8. 徐作聖,台灣科技產業創新範例-IC產業,工業社群網站,1999年
    9. 徐作聖,全球化科技政策與企業經營,華泰出版,1999年
    10. 徐作聖,國家創新系統與競爭力,聯經出版,1999年
    11. 徐作聖,創新政策概論,華泰初版,2000年4月
    12. 國科會科資中心(2000),中國大陸科技發展體系概況,台北市: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科學技術資料中心,編號:STIC-RPA-089-01。
    13. 張文龍,創新育成中心專案經理人與科技研發型進駐廠商經理人對服務項目,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2000年1月
    14. 許雪貞,創新育成中心之支援服務與進駐廠商特質對育成績效之關係研究,長榮管理學院經營管理研究所,2001年6月
    15. 陳美雀,兩岸國家創新系統之探索性比較研究-以半導體產業為例,中山大陸研究所,2000年6月
    16. 陳碧芬,56家育成中心台灣中小企業的推進器,中時電子報-專題報導,2001年9月10號
    17. 黃敏如,台灣研發體系之探討-產學研合作知識擴散現況之研究,交通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6月
    18. 劉常勇,科技產業投資經營與競爭策略,華泰初版,1997年9月初版
    19. 劉常勇、段樵,我國大陸地區科研成果轉移情形研究,劉常勇個人網站
    20. 簡尚文,創新育成中心服務網路及其績效之評估,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1999年6月
    21. 蘇顯揚,日本協助中小企業創新育成中心措施之研究,經濟部研發會,1999年6月
    中國大陸地區
    1. 1992、1993、1995、1996、1998、1999、2000年中關村研究報告
    2. 中華網-科技頻道,國家認定22個“國家大學科技園”,2001-05-31
    3. 代軍勛、金鵬、尹杞月,大陸政府對創業投資的扶植分析,中國軟科學,2000年2月
    4. 技術創新基金網站,1999、2000年度報告
    5. 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網站,2000年度報告
    6. 張景安,在創新中崛起的中國科技工業園區和企業孵化器,中國科技產業第131期,2000年5月
    7. 陳年有、田曉紅,企業孵化器定位問題研究,科技進步與對策月刊,中國期刊網
    8. 傅欽太、張滿,我國風險投資領域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學習論壇,2000年第10期
    9. 盧銳、盛昭翰及袁建中,政府主導與我國企業孵化器的發展,中國期刊網科研管理,2001年3月
    10. 盧銳、盛昭翰及袁建中,海峽兩岸企業孵化器的創辦形式比較研究,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月刊,中國期刊網
    11. 盧銳、盛昭翰及袁建中,海峽兩岸企業孵化器經營管理的比較研究,科技政策、科研管理評論與報導,中國期刊網
    12. 羅利元、趙慕蘭,知識經濟與中關村,中關村科技園區網站

    二、網路部分
    1. 大陸地區技術創新基金,http://www.innofund.gov.cn/index.asp
    2. 中國國際孵化器網,http://www.ibic.com.cn/web_channel/1/index_1.jsp?web_ch_id=1
    3. 中國孵化網,http://www.bitunion.com/chinese/knowledge/incubator.htm
    4. 中關村科技園區海澱園網站,http://www.zhongguancun.com.cn/
    5. 日本協助中小企業創新育成中心措施之研究,http://isc01.moea.gov.tw/~ecobook/books/BK008/index.htm
    6. 北大科技園,http://www.pku.edu.cn/enterprise/
    7.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網站,http://www.npf.org.tw/
    8. 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網站,http://www.863.org.cn/index.html
    9. 清華科技研發部網站,http://www.tsinghua.edu.cn/docsn/qyjt/qyhzwyh/
    10. 清華創業園,http://www.incubator.com.cn/ctsinghua/asp/news.asp
    11. 復旦量子基金,http://www.fudanventure.com/

    三、英文部分
    1. Gerl, E., (1996), “Tips for Serving Technology Startups.” Edited by Sally Hayhow, A Comprehensive Guide to Business Incubation. NBIA, Athens, Ohio:308-311
    2. Greenwood J.,(1992), “Economic Development 101.” Hayhow, S., eds., A Comprehensive Guide to Business Incubation. 1996:3-6
    3. Kotabe, M. & S. Swan, (Fall 1988), “The University and Business Incubation: Technology Transfer Through Entrepreneurial Development.” Technology Transfer: 14-19
    4. Lalkaka, R, (1994) , Business Incubators as a Means to Small Enterprise Creation and Growth. International Small Business Congress.
    5. Mihalis Halkides, Winter 2001, “Dot-coms and business incubators: Jumping on and off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conomic Development Review
    6. Miri & Sigal , 2000,“Performance factors of small tourism ventures: the interface of tourism, entrepreneurship and the environment,”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16, 77–100
    7. Miri & Sigal, (1997), “Assessing Value-added Contributions of University Technology Business Incubator: An Integrative Framework.”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12(4):251-285
    8. Raymond W. Smilor and Michael D. Gill Jr., 1986,“The new business incubator”,Lexington, MA:Lexington Book
    9. Raymond W. Smilor , 1987,“Managing the Incubator System:Success Factor to Accelerate New Company Development,” IEEE Transactions 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VOL EM-34, NO.3
    10. Temali, M, and C, Candace, (1984), Business Incubator Profiles: A National Survey. Report prepared for the Hubert H. Humphrey Institute of Public Affair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Minneapolis, MN.

    下載圖示 校內:2003-07-19公開
    校外:2003-07-19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