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林志平 Lin, Jhih-Ping |
|---|---|
| 論文名稱: |
我國西南部山坡區域大地工程特性之研究 Investigating the Geo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lope Areas in the Southwestern Taiwan |
| 指導教授: |
吳建宏
Wu, Jian-Hong |
| 共同指導教授: |
李德河
Lee, Der-Her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工學院 - 土木工程學系 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
| 論文出版年: | 2021 |
| 畢業學年度: | 109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205 |
| 中文關鍵詞: | 地面型太陽能發電廠 、螺旋樁 、邊坡破壞 、雷達回波 、預警系統 |
| 外文關鍵詞: | Ground-based solar power plants, spiral piles, slope damage, radar echo, early warning system |
| 相關次數: | 點閱:107 下載:0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近年來台灣積極推動能源轉型,日照充足的西南部地區陸續建置許多地面型太陽能發電廠,建置太陽能發電廠時可使用混凝土樁、螺旋樁等不同種類的樁作為電廠的基礎,其中鋼製鍍鋅螺旋樁具有重量輕、搬運容易、設置與拆裝快速、設置施工時震動較小、對環境的擾動更小等優點,目前在國內外被認為是地面型太陽能電廠基礎的重要選項之一。但由於台灣較缺乏螺旋樁相關施作經驗,因此本研究將以台南市山上區牛稠埔之坡地為例,探討太陽能電廠螺旋樁基礎在西南部地區的適用性。然而台灣地狹人稠,山坡地又占整體國土面積的2/3,土地的開發難以完全避開山坡地,太陽能發電廠也有設址於鄰近山坡地的區域,同時山區也居住有需多人口,當極端降雨量發生造成邊坡滑動及崩塌,對於山區居民安全及經濟活動將造成極大的衝擊。因此徹底探討降雨引致邊坡地滑的機制,並建立一套邊坡破壞預警系統是有其必要性。
本研究針對台南市山上區牛稠埔的研究廠址進行鑽探並將鑽探取得之土樣進行室內實驗以了解土樣的土壤強度參數,再以土壤強度參數計算出2m長之螺旋樁依鑽設位置的不同,極限抗拉力為1.66tf~2.65tf,極限抗壓力為2.35tf~3.76tf,3.5m長之螺旋樁極限抗拉力為4.28tf~5.16tf,極限抗壓力為5.31tf~7.50tf。此外,相較於一般建築基礎,太陽能發電廠的基礎主要需考慮的是來自風力所造成的拉拔力,因此進行現地樁載重試驗,確保螺旋樁極限抗拉力達1.6tf。
另一方面,為建立一套邊坡破壞預警系統,本研究首先以台南市市道175號25.5k處及高雄市茂林區萬山里兩個試驗邊坡為例,建立地下水位變動與邊坡穩定性的關係。另外分析中央氣象局提供之高精度雷達回波,透過雷達回波強度dBZ來推估降雨強度I及累積降雨量R與其之間的關係並整理出各試驗邊坡的dBZ-I及dBZ-R的關係迴歸式,再結合降雨量與地下水位變動的連結,得到雷達回波強度-降雨量-地下水位變動-邊坡穩定性之相互關係,作為建立邊坡崩壞警戒系統的依據。其中高雄市萬山試驗邊坡由於監測時間過短尚無分析,市道175號邊坡則是有降雨時便有約25%之可能發生邊坡滑動,累積雨量達30.95mm有500%機率發生邊坡滑動;累積雨量達104.58mm有75%機率發生邊坡滑動;累積雨量達158.94mm即有100%機率發生邊坡滑動,最後本研究基於上述機率概念,搭配累積降雨量R與累積雷達回波ΣdBZ所建立之迴歸式提出一套以雷達回波為基礎的預警系統。
In recent years, Taiwan has actively promoted the energy transition. Many ground-based solar power plants have been built in the southwestern region with abundant sunshine. When constructing solar power plants, different types of piles, such as concrete piles and screw piles, can be used as the foundation of the power plant. Galvanized spiral pile has the advantages of light weight, easy handling, quick installation and disassembly, less vibration during installation and construction, and less disturbance to the environment. It is currently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options for ground-based solar power plant foundations at home and abroad. However, due to the lack of experienc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crew piles in Taiwan, this study will take the slope of Niu Choupu, Shanshang District, Tainan City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the applicability of screw pile foundations for solar power plants in the southwestern region. However, Taiwan’s land is narrow and densely populated, and mountain slopes account for 2/3 of the total land area. It is difficult to completely avoid mountain slopes in land development. Solar power plants are also located in areas adjacent to mountain slopes, and mountainous areas also have large population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thoroughly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rainfall-induced slope landslides and establish a slope damage early warning system.
參考文獻
1. 內政部,「建築物基礎構造設計規範」,營建雜誌社,台灣,2001。
2. 华侨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地螺栓承载力计算报告」,虎克(厦门)新材料有限公司(茂鴻電力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3. 吉泰工程顧問有限公司,「螺旋樁設置地面型太陽能電廠之地工程特性研究(山上區牛稠埔)–鑽探報告書」,茂鴻電力股份有限公司,2020。
4. 鐘明劍、王金山、譚志豪,「測傾管量測數據釋疑暨地滑機制研判應用」,中興工程季刊,第123期,第43-45頁,2014。
5. 楊萬全,高屏溪流域和屏東平原的水資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報告第27期, 第81-104頁,1997。
6. 水保局,102 年萬山潛在大規模崩塌區調查監測計畫,2013。
7. 中國石油公司,「十萬分之一地質圖-嘉義幅 」,中國石油公司臺探總處,1986。
8. 中央氣象局氣象衛星中心,「氣象遙測觀測─氣象衛星與氣象雷達」,交通部中央氣象局,2015。
9. 王金山、鍾明劍、冀樹勇,「降雨誘發崩塌地滑動之監測回饋分析與預警應用探討」,中興工程季刊,第110期,第27-40頁,2011。
10. 丘台光、陳嘉榮、張保亮與林品芳,「劇烈天氣監測系統QPESUMS之服務與應用」,交通部中央氣象局,2007。
11. 何雲筠,「以雷達回波推估降雨量及邊坡地下水位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市,台灣,2015。
12. 何慶齡,「以雷達回波估計降雨量並建立邊坡致災警戒系統」,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市,台灣,2016。
13. 何春蓀,「臺灣地質概論第二版」,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台北市,台灣,第164頁,1986。
14. 何春蓀,「台南竹頭崎油田之中新世地層」,台灣省地質調查所彙刊,第八號,台北市,台灣,第7-38頁,1956。
15. 李德河、林宏明,「邊坡之滑動與崩壞」,山崩與土石流專題,2008。
16. 李明熹,「土石流發生降雨警戒分析及其應用」,國立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研究所博士論文,台南市,台灣,2006。
17. 李清勝、劉格非、周仲島、何興亞、林李耀與陳建元,「土石流潛勢區之雨量估計與即時預報技術發展研究(第一年)」,行政院農委會水土保持局計畫,2005。
18. 周宜萍,「同化雷達資料對數值預報影響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大氣物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桃園市,台灣,2005。
19. 周仲島,「西南氣流與季風豪雨實驗研究成果報導」,台大理學院電子報,第13期,2012。
20. 林偉雄,「荖濃溪斷層作為臺灣南部新、古第三系界限斷層的檢討」,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彙刊,第12號,第1-24頁,台北市,台灣,1999。
21. 徐森雄、陳俐伶、李冠昌、蔡宜君,「風速對雨量量測之影響(二)」,作物、環境與生物資訊,第2卷第4期,第308-314頁,2005。
22. 耿文溥,「臺灣南部甲仙及旗山間之地質」,臺灣省地質調查所彙刊,第19號,第1-13頁,台北市,台灣,1967。
23. 高振誠,「邊坡滑動面判釋方法之研究-以烏山嶺地滑區為例」,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土木與防災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台灣,2006。
24. 張智昌、孫志鴻、賴進貴,「整合氣象雷達與即時降雨資料於颱風降雨推估之研究」,環境與世界,第13期,第1-22頁,2006。
25. 張永欣,「以多變量地質統計方法進行雨量空間內插」,國立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碩士論文,桃園市,台灣,2007。
26. 張錫齡、鍾振東,「台南縣竹頭崎構造之地質」,臺灣石油地質討論會論文專輯,中國石油公司,第231-249頁,1957。
27. 張家騰,「台南174縣道地滑整治對策與施工探討 」,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市,台灣,2013。
28. 張勝堤、陳威翔、洪勝雄、林德貴,「九份地滑地在降雨條件下之穩定性評估」,中華水土保持協會年會,台中市,台灣,2013。
29. 莊雅雯,「以雷達回波估計降雨量及應用於邊坡災害管理」,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市,台灣,2017。
30. 陳宏宇,「山崩」,地球科學園地,第6期,第12-21頁,1998。
31. 陳樹群,「土砂災害與深層崩塌機制探討」,行政院中央災害防救會報,2010。
32. 陳聯光,「大規模崩塌災害防治推動策略規劃」,極端氣候的挑戰-大規模山崩防災研討會會議手冊,共21頁,2012。
33. 陳弘倫,「無框架工法於阿里山公路邊坡整治之應用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市,台灣,2015。
34. 陳尚奕,「粒徑分布狀況對不飽和崩積土壤吸力之研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碩士論文,台北市,台灣,2009。
35. 陳順宇,「迴歸分析第四版:SPSS、STATISTICA軟體操作」,三民書局出版,台北,2009。
36. 鳥居敬造,「高雄州旗山油田調查報告及旗山油田地質圖(三萬分之一)」,台灣總督府殖產局,第633號,共36頁,1933。
37. 曾子育,「公路邊坡破壞與颱風雨型關係之研究-以台南縣道174、175為例」,國立成功大學地球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市,台灣,2011。
38. 曾致仁,「降雨引致邊坡地下水位變動及作為邊坡崩壞預警指標之研究 」,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市,台灣,2017。
39. 曾國鈞,「降雨引至地下水位變動對邊坡穩定影響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市,台灣,2015。
40. 童崇旗,「西南氣流實驗期間之降水特徵與相關環境型態」,國立台灣大學大氣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41. 黃博寅,「降雨量與地下水位變動對南部地區邊坡穩定性影響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市,台灣,2016。
42. 楊樹榮、林忠志、鄭錦桐、潘國樑、蔡如君、李正利,「台灣常用山崩分類系統」,大地工程研討會,桃園,台灣,2011。
43. 詹錢登,「土石流發生降雨警戒值模式之研究」,行政院農委會水土保持局計畫,2002。
44. 詹錢登,「以降雨因子進行土石流警戒值訂定」,行政院農委會水土保持局計畫,2003。
45. 詹錢登、李明熹,「土石流發生降雨警戒模式」,中華水土保持學報,第35卷第3期,pp.275-285,2004。
46. 廖洪鈞、廖瑞堂,「坡地社區開發安全監測手冊」,營建自動化專案計畫報告,內政部營建署,台北市,台灣,1999。
47. 廖瑞堂,「山坡地護坡工程設計」,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出版,臺北,2001。
48. 蔡光榮,「台灣南部橫貫公路邊坡崩塌災害潛在風險評估模式之建置」,臺灣公路工程,第31卷,第12期,第2-17頁,2005。
49. 蔡明君,「以降雨特性研究阿里山公路邊坡崩塌預警管理」,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市,台灣,2008。
50. 鄧子榆,「以有限元素法進行邊坡穩定分析之研究」,中原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桃園市,台灣,2001。
51. 鍾明劍、王金山、譚志豪,「測傾管量測數據釋疑暨地滑機制研判應用」,中興工程季刊,第123期,第43-54頁,2014。
52. 饒瑞鈞、余致義、洪日豪、胡植慶、李建成、詹瑜璋、許麗文,「地震地質調查及活動斷層資料庫建置-活動斷層監測系統計畫(5/5)」,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研究報告95-10,共241頁,2006。
53. 石棟鑫,「台灣地區颱風雨降雨型態之分析研究」,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桃園市,台灣,2001。
54. Aubertin, M., Mbonimpa, M., Bussière, B. and Chapuis, R.P. “A model to predict the water retention curve from basic geotechnical properties”, Canadian Geotechnical Journal, Vol. 40(6), pp.1104-1122., 2003.
55. Bent, A. E., "Radar echoes from atmospheric phenomena",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Radiation Laboratory Report, No.173, pp.10. , 1946.
56. Doherty, L. H., “Z-R Relationships Deduced from Forward Scatter Doppler Measurements”, Journal of Atmospheric Sciences, vol. 21, No. 6, pp.683-697, 1964.
57. Hoek, E. and Bray, J.D., “Rock Slope Engineering”, Revised Third Edition, E & FN Spon, London, England, 1981.
58. Marshall, J. S., Langille, R.C. and Palmer, W. Mck., "Measurement of rainfall by radar", Journal of Meteorology, Vol.4, pp.186-192., 1947.
59. Marshall, J. S., and Palmer, W. McK., "The distribution of raindrops with size", Journal of Meteorology, Vol.5, pp.165-166., 1948.
60. O. Hungr, S. Leroueil, and L. Picarelli, "The Varnes classification of landslide types, an update," Landslides, vol. 11, no. 2, pp. 167-194, 2014.
61. Tokay, A., and Short, D. A., " Evidence from tropical raindrop spectra of the origin of rain from stratiform versus convection cloud", Journal of Applied Meteorology and Climatology, Vol.35, pp.355-371., 1995.
62. USGS, "Landslides Type and Processes", US Geological Survey, 2004.
63. Varnes, D. J., “Slope movements and types and processes”,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 Washington, U.S.A, pp.11-13., 1978.
64. Xin, L., Recuter, G., and Larochelle, B., "Reflectivity-rain rate relationship for convective rainshowers in Edmonton", Atmosphere-Ocean, Vol.35, pp.513 -521., 1997.
65. Xiao, R. and Chandrasekar, V., “ Development of a Neural Network Based Algorithm for Rainfall Estimation from Radar Observations ”, 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vol. 35, No. 1, pp.160-171, 1997.
66. B. C. Chattopadhyay and P. J. Pise (1986), Uplift Capacity of Piles in Sand,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112(9), 888-904.
67. ASTM International(2011), ASTM D3080 - 11 ,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Direct Shear Test of Soils Under Consolidated Drained Conditions”, West Conshohocken, PA, USA.
68. ASTM International(2016), ASTM D2166M - 16 ,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Unconfined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Cohesive Soil” , West Conshohocken, PA, USA.
69. 奧地建產株式会社、太陽光発電協会,地上設置型太陽光発電システムの設計ガイドライン,新エネルギー・産業技術総合開発機構,2019。
70. 山野井傲、石里重實、布施弘、神田章「新潟縣の地すべりとその環境,地すべり」,11.2,pp.3-14,1974。
71. 日本氣象廳,「雨の強さと降り方」,日本氣象廳,2018。
72. 日本土木研究所,「地滑り防止技術指針及び同解説(提案)」,獨立行政法人土木研究所,第4077號,2008。
73. 申潤植,「地すべリ工學-理論と實踐-」,山海堂,東京,日本,1989。
74. 石川芳治,「降雨量を用いた土石流の警戒·避難基準」,新砂防,第43卷,第2期,第40-47頁,1990。
75. 地すべり對策技術協會,「地すべり對策技術設計實施要領」,第12卷,1978。
76. 池谷浩,「降雨強度比による土砂害からの避難基準に関する一私案」,新砂防,第27卷,第3期,第7-11頁,1974。
77. 土砂管理研究グループ ,「雪崩・地すべり研究センター」,土木研究所,2018,http://www.pwri.go.jp/team/niigata/leaflets/L1_landslides.pdf
78. 渡正亮,「すベリやすい地すベリ防止技術」,地すべり技術,8(1),1976。
79. 渡正亮、小橋澄治,「地すべリ,斜面崩壞の予知と對策」,山海堂,東京,日本,1987。
參考網站
1. 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 https://www.usgs.gov/,2021
2. 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http://maps.nlsc.gov.tw,2021
3. 日本氣象廳,http://www.jma.go.jp/jma/kishou/know/yougo_hp/amehyo.html,2018
4.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南區氣象中心網站,https://south.cwb.gov.tw/index,2021
5.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網站,http://www.cwb.gov.tw,2021
6. 交通部公路總局第五區養護工程處網站,http://thbu5.thb.gov.tw,2021
7. 交通部公路總局網站,https://www.thb.gov.tw,2021
8. 交通部觀光局網站,https://www.taiwan.net.tw,2021
9.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網站,https://www.swcb.gov.tw,2021
10.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https://www.forest.gov.tw,2021
11. 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網站,http://www.ali-nsa.net/,2021
12. 国立研究開発法人土木研究所網站,https://www.pwri.go.jp,2021
13. 國家研究中心臺灣颱風洪水研究中心,https://www.ttfri.narl.org.tw,2021
14. 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網站,http://www.moeacgs.gov.tw,2021
15. 經濟部水利署網站,http://www.wra.gov.tw,2021
校內:2026-08-24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