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維芝
Lin, Wei-Chih
論文名稱: 利用淺層反射震測及透地雷達探測台南台地地震危險度
Earthquake Hazard Assessment in Tainan Plateau by Using Shallow Seismics and Ground Penetrating Rader
指導教授: 孫鎮球
Sun, Robert J.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理學院 - 地球科學系
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s
論文出版年: 2005
畢業學年度: 9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66
中文關鍵詞: 斷層板塊推擠應力褶皺潛移地震危險度淺層反射震測透地雷達
外文關鍵詞: Earthquake hazard, Creeping, Fault, Fold,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GPR), Shallow seismics
相關次數: 點閱:189下載: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在台灣西南部的台南台地進行淺層反射震測及透地雷達的探測,測線分佈於台地較可能存在斷層的東西兩側邊緣。由獲得的震測剖面圖得知,台南台地西緣淺部(深度200m以內)地層,大致與傾斜的地表平行,在東緣的震測剖面圖上顯示有一個背斜構造,背斜頂端在台地東緣;由透地雷達剖面圖發現,台地更淺部(深度為5m以內)地層,有破碎及不連續的情況,同時可見到地層因錯動而有小破裂面及變形的情況,這可能是由於地層受到應力作用所產生的變形及小位移量錯動,並未發現有大的斷層出露地表。

      據此推論,台南台地的形成,主要應該是受到板塊推擠,引發潛移作用(creeping)造成褶皺而產生南北走向的背斜。由震測剖面圖得知,台地的東西緣都有斷層存在,但這些斷層的水平位移量不大,可知應力引發斷層的作用不大(相對於潛移作用而言),且並未發現有較明顯的主斷層出露至地表;台地邊緣多處地層有破碎、變形的情況,由此可推測台南台地消耗板塊推擠應力的方式,主要是靠潛移作用,所以比起台灣地區其他斷層帶,台南台地的危險度相對較低。

      台南台地下方的地層主要是泥岩,性質柔軟,受到推擠應力很容易變形而發生潛移,造成褶皺和背斜。依據這個觀點推論台南台地的地震危險度較低,是合理的結果。

      High-resolution shallow seismics and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GPR) is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the shallow geology of the Tainan Plateau in southwestern Taiwan. The obtained geophysical profiles show that the shallow layers (within 200m depth) are roughly concurrent to the topography. There is a syncline with crest nearly at the peak of the plateau, although faults are interpreted on both the east and west flanks of the plateau. This implies that the structure of Tainan Plateau is mainly a north-south striking syncline. This implies that the dissipation of the plate collision stress in this region (about 1 cm/yr) is mainly by creeping that causes folding, rather than by faulting that causes strong earthquakes. Therefore the Tainan Plateau, being a fault zone, has lower earthquake hazard comparing to the other fault zones in Taiwan.

    摘要 ………………………………………………………………………i Abstract …………………………………………………………………ii 誌謝 ………………………………………………………………………iii 目錄 ………………………………………………………………………iv 表目錄 ……………………………………………………………………vi 圖目錄 ……………………………………………………………………vii 第一章 緒論………………………………………………………………1   1.1 研究動機及目的 ………………………………………………1   1.2 台南台地的地理位置 …………………………………………3   1.3 台南台地的地質概述與相關研究 ……………………………8   1.4 台南台地之構造相關研究……………………………………11   1.5 台南台地的衛星遙測及GPS相關研究 ………………………13 第二章 研究方法與資料處理 …………………………………………19   2.1 反射震測法……………………………………………………19     2.1.1 震測的研究方法及原理………………………………19     2.1.2 野外資料收集參數……………………………………22     2.1.3 資料處理過程及說明…………………………………24   2.2 透地雷達施測法………………………………………………29     2.2.1 透地雷達的研究方法及原理…………………………29     2.2.2 施測方式與參數設定…………………………………30     2.2.3 資料處理過程及說明…………………………………31 第三章 探測結果與討論 ………………………………………………37   3.1測線分佈 ………………………………………………………37   3.2 震測測線結果與討論…………………………………………42     3.2.1 測線S1…………………………………………………42     3.2.2 測線S3…………………………………………………43     3.2.3 測線S4…………………………………………………45   3.3 透地雷達測線結果與討論……………………………………47     3.3.1 測線G2…………………………………………………47     3.3.2 測線G3…………………………………………………49     3.3.3 測線G4…………………………………………………51     3.3.4 測線G5…………………………………………………54 第四章 綜合討論 ………………………………………………………57 第五章 結論 ……………………………………………………………62 參考文獻…………………………………………………………………63 自述………………………………………………………………………66

    吳東錦,台南台地台南層之碳十四定年研究及其在新構造運動上之意義,國立台灣地質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灣台北,1990。

    吳東錦、陳于高、劉聰桂,台南台地台南層之沉積史與新期構造研究,地質,第12卷,第2期,167-184頁,1992。

    陳于高,晚更新世以來南台灣地區海水面變化與新構造運動研究,國立台灣地質學研究所博士論文,台灣台北,共158頁,1993。

    陳于高、劉聰桂、蔡佩珊、汪中和,台南地區台南層年代及其相關問題之檢討,經濟部中央地調所特刊,第八號,第171-180頁,1994。

    高慧菊,三維透地雷達探勘於考古學之應用-埔里地區,國立中正大學應用地球物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灣嘉義,1998。

    楊潔豪、周家蓓、謝定亞、王仲宇,透地雷達在公路鋪面上之應用與其模擬研究,交通部科技顧問室,台灣台北,1999。

    王乾盈,嘉南地區活斷層與震源特性研究-(子計畫四)嘉南地區活斷層震測調查及叢集地震活動分佈分析(I),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劃成果報告,1999。

    郭炫佑,後甲里斷層及其附近構造,國立中央大學地球物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共83頁,1999。

    郭炫佑、李俊延、王乾盈,後甲里斷層-活動斷層?,中國地質學會八十八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第377-379頁,1999。

    孫鎮球,「地震及活斷層研究」-孕震帶構造:台灣南部孕震帶地質及構造的震測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劃成果報告,2000。

    陳維力,透地雷達影像辨識系統及其在斷層測勘上的應用,國立中正大學地震研究所碩士論文,台灣嘉義,2002。

    柯文凱,透地雷達於剛性鋪面檢測之應用,國立中央大學地球物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灣中壢,2002。

    李錫堤、翁淑卿、鄭錦桐、廖啟雯,台南後甲里斷層的構造發育及古地震研究之初步研究成果,第九屆台灣區地球物理研討會暨2002年中國地震物理學會年會論文集,台灣中壢,2002。

    李錫堤,九二年度台灣地震地質研究-台灣西南部活斷層研究-台灣西南部之台南層暨其新構造運動與古地震研究,2003。

    翁淑卿,台南台地暨鄰近地區之台南層及其構造運動,國立中央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灣中壢,2003。

    孫鎮球,地震及活斷層研究-台南台地孕震帶構造的地球物理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劃成果報告,2003。

    饒瑞鈞等,地震地質調查及活動斷層資料庫建置計劃-活動斷層監測系統計劃(2/5),2003。

    饒瑞鈞等,台南地區地殼變動與地震災害之研究,2004年台灣活動斷層與地震災害研討會論文集,台灣台南,2004。

    花志忠,南投中寮鄉雙坑路尾地滑之透地雷達調查,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應用地球物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灣基隆,2003。

    Davis, George H., and Stephen J., Reynolds, Structural Geology of Rocks and Regions, John Wiley, New York, 1996.

    Hu, J. C., J. Angelier, and S. B. Yu, 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active deformation of southern Taiwan based on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GPS studies, Tectonophysics, 274, 145-170, 1997.

    Yu, S. B., H. Y. Chen, and L. C. Kuo, Velocity field of GPS stations in the Taiwan area, Tectonophysics, 274, 41-59, 1997.

    Chen, Y. G., and T. K. Liu, Holocene uplift and subsidence along an active tectonic margin southwestern Taiwan, 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 19, 923-930, 2000.

    Fruneau, B., E. Pathier, D. Raymond, B. Deffontaines, C. T. Lee, H. T. Wang, J. Angelier, J. P. Rudant, and C. P. Chang, Uplift of Tainan Tableland (SW Taiwan) revealed by SAR interferometry,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28, 3071-3074, 2001.

    下載圖示 校內:2006-08-23公開
    校外:2006-08-23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