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楊尚燁
Yang, Shang-Yeh
論文名稱: 環境保護意象感受度之探討_以環保標語貼紙為例
A study of Attractiveness Factors for the Protecting Environment Sticker
指導教授: 何俊亨
Ho, Chun-He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規劃與設計學院 - 工業設計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Design (on-the-job training program)
論文出版年: 2015
畢業學年度: 10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58
中文關鍵詞: 暖化環境保護北極熊魅力評價構造法
外文關鍵詞: Global Warm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olar Bear, Attractiveness, Evaluation Grid Method
相關次數: 點閱:183下載: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隨著人類的進步,地球環境因人類的進步而產生惡化,人們為了自身的便利造成環境的傷害,不但危害了自己也危害了整個生態的平衡。暖化的問題近年來受到各國注視,積極的推動各項方法與活動,試圖降低環境的汙染與改變人類的行為;在日常的生活中經常可見到,為了引起大眾對暖化問題的重視,通常的做法是藉由環境保護標語貼紙喚起民眾對環境保護的重要性與行為上的注意,然而目前尚不清楚如何藉由這樣的載體,做最有效的傳達環境保護意識。基於上述,本研究目的在探討人們心中對暖化造成環境破壞感覺重要的感受因子,感受因子的魅力因素及特徵,並驗證魅力因子是否有助設計在「注視」、「印象」層面有效的提高成效並提出後續發展與建議。本研究以文獻研究法蒐集相關資料,以網路現有環境保護貼紙,找出最具代表性角色「北極熊」,再以魅力工學中的評價構造法(Evaluation Grid Method)對北極熊角色進行魅力因子捕捉,從卡通的圖卡與真實的圖卡萃取出七個原始魅力因子「情感傳達」、「生活樣貌的呈現」、「未來環境的狀況」、「行為畫面的捕捉」、「環境生活的變化」、「傳達表現方式」、「畫風呈現風格」與6個訪談中最常被提到的抽象魅力因子「溫馨感」、「可愛感」、「悲哀感」、「開心感」、「無奈感」、「趣味感」,並以七個原始魅力因子與多個具體魅力因子作為問卷設計依據,透過104份問卷調查驗證,其後將得點高的具體魅力因子導入現有的環境保護貼紙設計,透過實驗驗證「注視」的提升有顯著的差異,在「印象」的提升則無顯著差異。此外,在本研究中更發現,寫實的圖案感受比卡通有感, 故未來的設計可多利用寫實的圖案進行。

    Environmental slogan stickers are being used to remind people of the importanc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to suggest that they pay attention to their behavior. This survey is aimed at studying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ttractiveness factors of elements.
    A documentary analysis method is adopted for this survey using four processes: First, in the questionnaires with exist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tickers on the Internet, “polar bear” was selected as the having most representative role. Then, the attractiveness factors of polar bears were derived using the Miryoku Engineering Evaluation Grid Method. After showing the participants cartoons and real pictures, seven original attractiveness factors, including emotional expression, lifestyle representation, future environmental situations, behavior capture, environmental and lifestyle change, expression method, and painting style were integrated, while warm, cute, sad, happy, helpless, and interesting were chosen as the six abstract attractiveness factors that were most frequently mentioned during the interviews.
    Third, based on the seven original attractiveness factors and several concrete attractiveness factors, 104 questionnaires were filled out and returned to obtain the concrete attractiveness factors based on the highest scores. Lastly, these high-score concrete attractiveness factors were applied to the design of existing environmental slogan stickers, and the results corroborated an obvious improvement in terms of attention, whil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terms of impression. In addition, realistic designs were recommended for future stickers design because it was shown in this research that people become more interested in realistic patterns as compared to cartoon images.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II 誌謝 VII 目錄 IX 表目錄 XII 圖目錄 XIV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1.2 研究目的 4 1.3 研究範圍與限制 5 1.4 研究架構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8 2.1 人與環境生態的影響 8 2.2 設計探討-視覺傳達 10 2.2.1 符號(Symbol) 11 2.2.2 色彩心理 15 2.3 魅力工學(Miryoku Engineering) 17 2.3.1 魅力工學研究方法 17 2.3.2 魅力工學相關研究探討 20 2.4 總結 23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4 3.1 第一階段實驗設計說明 26 3.1.1 EGM實驗環境設計: 26 3.1.2 實驗前測 26 3.1.3 第一階段實驗:EGM環境保護意象感受 28 3.1.4 第一階段問卷設計: 48 3.2 第二階段實驗設計說明 49 實驗前準備: 49 3.2.1 第二階段實驗設計 51 第四章 分析結果 54 4.1 第一階段數量化I類分析 54 4.2 第二階段問卷分析 64 4.3 總結 6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70 5.1 研究結論 70 5.2 後續研究建議 71 參考文獻 73 附錄 75 附錄.1 隨手關燈圖片資料來源: 75 附錄.2 卡通的北極熊圖片資料來源: 78 附錄.3 真實的北極熊圖片資料來源: 85 附錄.4 個人評價構造圖: 91 附錄.5 問卷設計內容: 103 附錄.6 問卷(一)受測資料: 119 附錄.7 問卷設計(二) 140 附錄.8 印象問卷 145 附錄.9 問卷(二)受測資料 146

    Burall, P. (1994). Green-ness is good for you. 22-24.
    Mackenzie, D. (1997). Green design design for environment. New York:Laurence King Ltd. .
    Norman, D. A. (2011),卓耀宗譯. 設計&日常生活: 台北:遠流出版社.
    Poroduction, P. (2009),李漢庭譯. 圖解有趣的設計心理學: 台北縣,世茂出版有限公司.
    Thagard, P. (2003),屠名正譯. 心智-認知科學導論: 台北市,五南.
    Tselentis, J. (2013),林潔盈譯. 給平面設計師的求生手冊:數位設計視覺原理剖析: 流行風.
    台灣電力公司. (2014). 火力發電概況. from http://www.taipower.com.tw/content/new_info/new_info-b12.aspx?LinkID=6
    杜瑞澤. (2002). 產品永續設計: 台北市,亞太圖書.
    肖永, & 梁慶鑫. (2014). 看!視覺的語言:導視系統與標誌設計: 台北市,上奇資訊.
    林俊良. (2004). 視覺傳達設計概論: 台北,藝風堂出版社.
    林振陽, & 陳中聖. (1993). 本省家庭警示性圖像認知之研究、工業設計.第22卷第四期. 231-239.
    林崇宏. (2001). 設計概論-新設計理論與基礎的思考方法: 台北,全華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林榮泰, & 莊明振. (1991). 從圖像語意探討人機介面圖像的設計,工業設計雜誌,第二十卷,第二期. 85-91.
    馬云芊. (2011). 從女性族群的產品涉入程度探討健身器材魅力因素之研究. 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學系碩士論文.
    馬敏元. (2010). 淺談日本新產品開發之感「心」技術,工業材料雜誌. (280), 160-172.
    崔京遠,金哲譯. (2013). 好形好色好設計-頂尖大師激發你的無限想像力: 新北市,漢皇國際文化有限公司.
    張繼文. (1995). 從認知心理觀點探討記號設計,屏東師院學報,第八期. 472-500.
    陳俊宏, & 楊東民. (2008). 視覺傳達設計概論: 台北縣 ,全華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馮議徹. (2007). 漢字的筆劃特徵與風格意象. 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學系碩士論文.
    葉思岑. (2005). 情緒紓緩玩偶產品魅力要素之研究. 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學系碩士論文.
    蔡宜恬. (2008). 古坑咖啡文化創意產業之魅力因子.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碩士論文.
    魅力工學研究部會編. (1992). 魅力工學: 海文堂.
    賴瓊琦. (1997). 設計的色彩心理-色彩的意象與色彩文化: 台北,視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嚴亮晴. (2012). 台南市舊建築再利用為餐飲空間之魅力因子.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設計系碩士論文.

    無法下載圖示 校內:2020-08-14公開
    校外:不公開
    電子論文尚未授權公開,紙本請查館藏目錄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