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張開豪 Chang, Kai-Hao |
---|---|
論文名稱: |
民間參與大安溪河川整治之研究 A study on Private Participation in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 a case study of river regulation on Da-an river in Taiwan. |
指導教授: |
陳耀光
Chen, Yaw-Kuang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規劃與設計學院 - 建築學系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
論文出版年: | 2013 |
畢業學年度: | 101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44 |
中文關鍵詞: | 大安溪 、砂石 、原住民 、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 、BOT 、河川整治 |
外文關鍵詞: | Da-an river, Sand, Aboriginal, Private Participation in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Bot, River regulation |
相關次數: | 點閱:87 下載:4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藏富於民」是國家無形的力量,善用民間力量參與公共建設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的趨勢。當國家基礎建設到達近乎飽和的水準,大有為政府漸漸失去存在的必要相對小而美的體制將更適合龐大的政府體制,如何輔導民間企業進入各種不同類型的公共建設是現在與未來的重要課題。本文以促參之概念論述民間參與河川之整治,文中發現我國公共建設現存有許多問題,問題的根源皆在於龐大的政府機關體制,龐大體制運作下不但效率低落、管理困難、更有藏汙納垢的情形發生相當浪費國力資源。
而民間企業體系重視效率與業績,面對商場適者生存殘酷的競爭下,企業不可能浪費一分一毫多餘的資源,更別說是私人的貪污圖利了。公益性較強的公共建設較無投資效益可言難以招商引資,以本文研究標的大安溪之整治來探討,河川整治與道路橋樑修繕或土石流防治等本不具有營運效益,若要引進民間投資興建誘因不大可行性不高。本文提出投資組合的概念,認為促參標的之公益性高低不一若將標的整合統一再由民間營運,便可間接提升公益性高的公共建設之利潤,達到成功招商引資的契機。
再者以往之公共建設只專注於標的物之營運,對於鄰近周圍漠不關心,本文再次提出民間參與所應負的社會責任,除利用河砂之利潤做好沿線基礎建設外,更該對沿線聚落提出更多的想法,善用當地資源做到地方發展與建設,導河川整治與砂石利潤為因;延伸影響周邊聚落的蓬勃發展為果,本文結論有以下九點:
1. 政府效率不再優越
2. 民間經營公共建設比政府有效率
3. 我國促參法缺乏投資組合的觀念
4. 原住民普遍均貧,更應做好社區總體營造
5. 大安溪部落具有發展觀光或創意產業的機會
6. 砂石業利潤雖優渥,河川整治經費更驚人
7. 大安溪砂石的新契機
8. 原住民部落的活化
9. 財務試算可行性高
“Wealth with the people” is invisible force in the country, which using civil force to participate in public works becomes a trend around the world.When the national infrastructure gets to almost saturated level, the small system replaces the big system because the big system of government loses necessity for exist. It’s an important task how to lead private enterprises entering various public works in in the present and future This paper with act for promotion of private participation in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discusses that private enterprises participates river restoration, and it finds that public works in Taiwan has many problems, which results from the huge system of government organizations.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cluding efficiency descending, managing hard and den of iniquity occurring under big system, so they waste national resources fairly.
However, private enterprises value efficiency and triumph, and facing the cruel competition with survival of the fittest in business, they couldn’t waste spare resources, not to mention private corruption.There is no investment benefit for public infrastructure, which is difficult in promoting trade and investment. It discusses “Da-an river” in the paper, and river restoration, road and bridge repair or mudslide prevention don’t have operation benefit. If it imports form private enterprises to build, the slight incentive won’t cause high feasibility.It mentions the concept of investment portfolio, and considers that the subject of promotion of private participation in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is uneven. Before private enterprises operate, the subject is integrated and unified, which enhances the profit of public infrastructure indirectly to get the junction for promoting trade and investment successfully.
Furthermore, the past infrastructure only concentrated on operation of building, and didn’t care for the surroundings. The paper mentions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ies that private enterprises should pay. In addition to doing basic construction along the river with sand profit, they should propose more ideas for villages along the river, and use local resources to do regional developments.There are nine conclusions which result from river restoration and sand profit, and result in thriving developments around the village.
A. The government efficiency is no longer advanced.
B. It’s more efficient that private enterprises operate infrastructure than government.
C. Act for promotion of private participation in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in Taiwan lacks the concept of investment portfolio.
D. Aborigines are generally poor, and therefore it should do community developments.
E. Da-an tribe has a chance to develop sightseeing or creative industry.
F. Although the sand profit is lucrative, the fund of river restoration is amazing.
G. New juncture of sand on Da-an river appears
H. Aboriginal tribes will reactivate.
I. The feasibility for financial planning is high
一、論文
R1. 林俊良,營建工程於施工中之堤防工程安全管理探討,長榮大學,職業安全與衛生研究所,2011年。
R2. 郭士榮,山上堤防與善化堤防破壞機制之探討,國立高雄第一科大,營建工程系,2008年。
R3. 林巡肯,重疊並行作業施工法在堤防工程之應用-以烏溪土城堤防延長工程為例,朝陽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2002年。
R4. 陳郁元,臺灣地區土石需求量預估與供應策略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所,2005年。
R5. 李晏儒,誰的石頭,怎樣的夢?臺灣砂石產業的政治生態學分析,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所,2007年。
R6. 廖苡伶,臺灣砂石產業生態及其長期交易關係之研究─以桃園縣地區為例,萬能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2004年。
R7. 黃心怡,生活行為地景之研究以苗栗縣社區環境營造為例,國立聯合大學,建築所,2011年。
R8. 陳政一,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大陸地方貪腐現象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論文,2006年。
R9. 扑仁和,中國大陸農村攤派問題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R10. 楊振翰,臺灣地區橋樑維護管理現況與未來發展策略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2005年。
R11. 李培菁,民俗節慶活動認同感與贊助意願之研究-以大甲媽祖文化節慶為例,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2006年。
R12. 王本壯,民眾參與社區環境改造之行動研究-苗栗縣個案探討,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博士論文,2006年。
R13. 蘇育南,社區營造中民眾參與空間營造角色課題之初探—以台南縣三個社區為例,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碩士班論文,2004年。
R14. 林妍君,社區參與在台北市社區環境改造應用之研究─以東榮社區與萬和社區為例,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2002年。
R15. 宮綺清、翁徐得,展開嶄新風貌的社區總體營造,社區總體營造的理念與實例,國立台灣手工藝研究所,1996年。
R16. 鄭凱方,從宜蘭縣大同鄉崙埤部落的社區營造歷程探討原住民社造政策落實,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R17. 黃盈豪,社會工作在原住民部落之實踐與反思:我在大安溪流域泰雅部落工作站之經驗,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班論文,2004年。
R18. 林志宏,台中市和平區大安溪部落廚房社會空間之研究,台中教育大學,區域與社會發展學系,2011年。
R19. 林銘照,集集921地震後大安溪河川輸砂特性探討,台南師範學院碩士論文,2003年。
R20. 林漢良,土石流災害風險評估模式研究-以南投縣為例,國立成功大學,都計所,2008年。
R21. 廖苡伶,台灣砂石產業生態及其長期交易關係之研究-以桃園縣地區為例,2004年。
二、會議、期刊與學報
P1. 李政軍,尋租與DUP活動:一個比較分析,江漢論壇(武漢),第9期,2000年。
P2. 夏樂生,從尋租行為看大陸國企改革中的腐敗問題,共黨問題研究,第25卷第8期,1999年。
P3. 萬安培,租金變動規模的考察,經濟研究,第7期,1998年。
P4. 楊丞娟,權力腐敗與防治,經濟與社會發展,第3期,2005年。
P5. 林水波,貪污與行政制度的關聯,中國論壇,第187期,1983年。
P6. 蕭功秦,「軟政權」與分利集團化:中國現代化的兩重陷阱,戰略與管理,第1期,19994年。
P7. 蔡玫芬,公共選擇途經對官僚的行為模式分析介紹,公共行政學報,第1期,1997年。
P8. 宋國城,國家障礙-中國大陸國有企業改革的分析視角,中國大陸研究,第42卷第3期,1999年。
P9. 李鴻源,河川砂石濫採所引起之工程問題,宜蘭縣車禍受難者關懷協會會刊,第13期,2004年。
P10. 楊重信,台灣都市製造業動態外部之實證,區域科學學會年會暨論文研討會,2001年。
P11. 古宜靈、辛晚教,文化生活圈與文化社區發展之研究,都市與計畫,第24卷第1期,1997年。
P12. 古宜靈,文化政策與文化產業的反省,立德學報,第3卷第1期,1996年。
P13. 黃世輝、宮崎清,從地方文化的再生看臺灣社區總體營造的發展與課題,留日學人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6年。
P14. 吳綱立,永續社區理念之社區營造評估體系建構之研究:以台南縣市社區營造為例,住宅學報,第16卷第1期,2007年。
P15. 詹益焜,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案介紹,捷運技術半年刊,第27期,2002年。
P16. 林貴貞、林怡萍、林秀怡、蕭孟政,淺談委託民間參與經營公共建設之執行經驗,季刊-中華技術,64期10月號,2004年。
P17. 歐晉德,公共建設在台灣之回顧與前瞻,營造天下25期,1998年。
P18.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促參面面觀-國際發展趨勢及國內推動現況,公共工程電子報,第009期,2009年。
P19. 吳宗達顧問,日本PFI制度介紹,公共工程電子報,第49期,2012年。
P20. 林志恆,遠見雜誌,第124期10月號,1996年。
P21. 林正宏,台灣地區區域性砂石開發策略之研究,台灣礦業,第54卷,第2期,2002年。
P22. 鐘英義,加強推動陸上砂石開發-從縣市政府審查申請案及採取場管理實務予以探討,第54卷,第2期,2002年。
P23. 程建教、黃森泉,泰雅族的Ga-Ga及社會規範功能,台中師院學報,1997年。
P24. 李鴻源,河川砂石濫採所引起之工程問題,宜蘭縣車禍受難者關懷協會會刊,第13期,2004年。
P25. 陳信雄,台灣土石流災害原因的探討,工程環境特刊,2002年。
P26. 經濟部統計處,工商企業經營概況調查年報,2010年。
P27. 林鎮洋、邱逸文,推廣生態工法勿流於形式,營建知訊,第238期,2002年。
三、書籍
B1.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砂石採售管理之政府職能與腳色分析,2009年。
B2. 李 飛,腐敗:權力與金錢的交換,經濟社會體制比較編輯部編,1993年。
B3. 朴原岩,梁雲哲編,經濟歪曲與DUP,刊於尋租行為的社會費用,1995年。
B4. 方紹偉,陳昕主編,計畫體制變遷過程中的尋租行為,刊於社會主義經濟中的公共選擇問題,三聯書店上海分店出版,1994年。
B5. 賀衛著與馬洪,尋租經濟學,中國發展出版社,1999年。
B6. 徐滇慶,政府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B7. 陳國政,政治監督論,學林出版社,2000年。
B8. 何清漣,現代化的陷阱-當代中國的經濟社會問題,今日中國出版社,1998年。
B9. 陸 丁,尋租理論,現代經濟學前研專題-第二集,商務印書館,1993年。
B10. 賀 衛,尋租經濟學,中國發展出版社,1999年。
B11. 吳惠林,租、地租超級巨星,經濟前瞻1995年。
B12. 徐滇慶、李瑞,中國大陸政府政策與經濟發展,大屯出版社,1999年。
B13. 經濟部水利署,水患治理經濟效益評估,財團法人臺灣經濟研究院,2008年。
B14. 姚瑞中,海市蜃樓:台灣閒置空間抽樣調查,田園城市,2010年。
B15. 周月萍、周蘭萍,BT項目法律風險防範與實戰方略,法律出版社,2012年。
B16. 互助營造股份有限公司,臺灣營造業百年史,遠流出版社,2012年
B17. 吳敬璉,腐敗:權利與金錢的交換,中國經濟出版社,1993年。
B18. 謝國政,台灣地區土石採取總量推估及管制,2005年
B19. 黃瑞茂,參與式設計的環境營造過程:「參與式設計-一本合作、協力、社區營造的技術指南」書介,1996年。
B20. 劉可強,環境品質與社區參與,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4年。
B21. 林淑雅,第一民族-台灣原住民運動的憲法意義,前衛出版社,2000年。
B22. 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第一卷泰雅族,台灣總督府,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1996年。
B23. 廖守臣,泰雅族的社會組織,私立慈濟醫學暨人文學院,1998年。
B24. 鄭淑娟,從根著到流動:泰雅婦女生產與在生產活動之轉變,「宜蘭研究」第六屆研討會:族群與文化論文集,2004年。
B25. 黃源協、詹宜璋,建構山地鄉原住民社會工作體系之研究,以部落為基礎的服務整合模式,行政院原民會委託研究,2000年。
B26. 鄧天德,大安溪流域知地理研究,中國文化學院地學研究所,研究報告,第二集,1975年。
B27. 翁作欣,疏浚對河道沖淤潛勢之影響-以荖濃溪上游為例,2008年。
B28. 王鑫,地型學,聯經出版社,1988年。
B29. 陳露生,砂石供需失衡與國土規劃的因應對策,台灣礦業,2003年。
B30. 蔡穗,土石採取政策之政策環境影響評估研究,台灣區石礦業同業公會,2004年。
B31. 歐陽嶠暉,都市環境學,詹氏書局,2001年。
B32. 經濟部水利署水規劃試驗所,大安溪流域聯合整體治理規劃,國立成功大學防災研究中心,2003年。
四、外文書籍
E1. Brennan, Geoffrey and Buchanan, James M. “Towards a Tax Constitution for Leviathan.”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1977.
E2. Srinivasan. T. N& Bhagwati. J. N, "The Welfare Consequ-ences of Directly Unproductive Profit-Seeking (DUP) Lobbying Activities."J of Inter.Econ.Vol.13., 1982.
E3. Daves W R, Short D. , “The significance of topology for modeling the surface hydrology of fluvial landscape. ”W R R, 1994.
E4. Blust,Robert E. Zeitoun & P.J.K Li(Eds.)Selected papers from the Eigh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ustronesian Linguistics,中央研究院,1999年。
E5. Li,Yuan-Hui,Denudation of Taiwan lsland since the Pliocene Epoch:Geology. 1976.
E6. Smith,K.,Environmental Hazards:Assessing Reducing Disaster,London:Taylor and Francis Group ,2001.
E7. 千田 禾念,「自然的河川計畫-改修における自然との調和と對策」,1993年。
五、其他
O1. 楊朝平,河川近自然工法論,中華大學土木系「河川生態工法論」課程教材,2003年。
O2. 曾國基,國內PFI制度介紹,簡報資料,2012年。
O3. 申學庸,文化建設與社會倫理的重建,國民黨中常會之報告,1993年。
O4. 黃國超,原住民社區營造的實踐與反省-以鎮西堡為例,災區實務工作者工作坊資料,台北市:全國民間災後重建聯盟,2003年。
O5. 內政部統計月報,2011年。
O6. 謝正倫,土石流災害防治之研究-以南投縣示範區(陳有蘭溪)為對象-子計畫:土石流潛感溪流危害度評估與分級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報告,1999年。
O7. 經濟部統計處,工商企業經營概況調查年報,2010年。
六、相關網站
W1. 經濟部水利署網站。http://www.wra.gov.tw/ct.asp?xItem=12821&ctNode=2387&comefrom=lp
W2. 行政院農委會水土保持局調查資料網站。http://www.swcb.gov.tw/
W3. 交通部公路總局網站。http://www.thb.gov.tw
W4. 臺灣大百科全書 Encyclopedia of Taiwan 網站。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1670
W5. 經濟部礦物局統計資料網站。http://erarc.epa.gov.tw/e/81/201009011101/archive/mine.gov.tw/statistics/ListStats.html
W6. 李常生,公共建設投資計畫評估的重要性。http://tw.myblog.yahoo.com/amyeddie43415444-amyeddie38013044/article?mid=13576&next=6770&l=f&fid=24
W7. 潘欣中,聯合報。http://city.udn.com/3581/1344441?tpno=7&cate_no=0
W8. 內政部營建署網站。http://trp.cpami.gov.tw/ch/index.aspx,2008
W9. 原住民委員會網站。http://erarc.epa.gov.tw/e/81/201009011101/archive/mine.gov.tw/statistics/List
W10. 經濟部水利署第三河川局網站。http://www.wra03.gov.tw/
W11. 經濟部水利署水利規劃試驗所網站。http://www.wrap.gov.tw/project/%E6%B0%B4%E6%82%A3%E9%98%B2%E6%B2%BB%E4%B9%8B%E9%9D%9E%E5%B7%A5%E7%A8%8B%E6%8E%AA%E6%96%BD.pdf
W12. 公民新聞網,嘉蘭報告96-四座新橋(上)。http://www.peopo.org/news/109702
W13. 行政院農委會水保局,土石流防災資訊網。http://246.swcb.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