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孫芸 Sun, Yun |
|---|---|
| 論文名稱: |
台南歷史街區景觀提升的路徑 The approach to enhance the Landscape of Tainan's Historic quarters |
| 指導教授: |
吳玉成
Wu, Yu-Cheng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規劃與設計學院 - 建築學系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
| 論文出版年: | 2021 |
| 畢業學年度: | 109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92 |
| 中文關鍵詞: | 景觀提升路徑 、景觀營造 、歷史街區 、街區景觀 、活化振興 |
| 外文關鍵詞: | The approach to enhance the Landscape, Landscape construction , Historic quarters, Streetscape, Revitalization |
| 相關次數: | 點閱:133 下載:32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景觀營造觀念源自營建署的城鄉風貌計畫,從小尺度的市定古蹟和歷史建築整修擴展到大尺度的地方老街和舊聚落改造;從單一建築物的保存衍生到整個區域歷史環境維護問題。後續文化部之歷史與文化資產維護計畫同樣以營造歷史環境景觀為目標,但分期分年的計畫政策無一共同營造目標及途徑,為確保“景觀”朝向正確且適合台灣環境發展,故本研究以台南歷史街區(神農街、新化中正路、鹽水歷史街區)為例,探討當前對歷史景觀環境、台南歷史街區之作為。
為建構歷史街區景觀營造分析觀點,從日本針對歷史環境景觀營造的發展脈絡,得出日本營造從地方公私合作影響景觀決策之趨勢;再藉由歷史街區振興案例(川越市一番街、村上市村上市街),得以瞭解真實發展情況及實質影響,作為後續探討台南歷史街區景觀改造成果優劣的基準。而台灣目前由中央政策影響地方景觀營造計畫,與日本共通之處為景觀營造成就皆包含: (1)實質環境整修的硬體景觀營造、(2)在地社群、活動出現的軟體景觀營造。故本研究專注於三個歷史街區景觀營造的歷程及活化振興,透過公部門相關研究計畫、地方規劃者的一手與二手訪談等相關文獻,對照與分析現況景觀環境踏查之成果。藉此釐清不同時期之營造成就、景觀提升途徑對地方與歷史街區的意義,找出介入街區景觀營造主要角色、瞭解當時地區發展之營造成果,並比較分析其不同街區之差異性。
景觀提升為實踐「街區景觀實質環境維護及品質提升」及「街區價值保存與街區振興」,在硬體景觀營造保存街區景觀、提升景觀品質之餘,人的回歸、使用方是街區價值保存與振興的關鍵。故台南歷史街區景觀提升路徑由硬體、軟體景觀營造相輔相成,參考日本景觀營造模式(中央支持系統、地方協力機制),針對台灣都市計劃體制下的景觀風貌與都市設計提供新觀點。
Taiwan’s landscape construction has gradually expanded from the preservation of a single historical building on a small scale to the maintenance of the entire region’s historical environment. However, no matter the <Townscape renaissance plan> or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assets maintenance plan> has not been effective to propose a common historical environmental landscape construction goal.
Landscape construction of Tainan's historic quarters (Shennong Street, Zhongzheng Road in Xinhua District, Yanshui’s historic quarter) is the core discussion in research. Through changes of landscape construction in Japan historical environment and historic quarters' revitalization cases build up the landscape construction's framework. Analyzing the construction achievements of the three quarters in different periods get the significance to the place and historic quarters. Then, the approach to enhance the landscape could find out the main roles, the construction achievements, and limitations. Under Taiwan’s urban planning system, it would provide new perspectives on the landscape and urban design.
Landscape improvement mainly preserves the landscape and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the landscape in hardware landscape construction. On top of that people returning and space using are the key to preserve and revitalize historic quarters.
Attoe, W., & Logan, D. (1989). American urban architecture: Catalysts in the design of cities. Univ of California Press.
Bandarin, F., & Van Oers, R. (Eds.). (2014). Reconnecting the city: the historic urban landscape approach and the future of urban heritage. John Wiley & Sons.
Carmona, M. (2014). The place-shaping continuum: A theory of urban design process. Journal of Urban Design, 19(1), 2-36.
Carmona, M. (2016). Design governance: theorizing an urban design sub-field. Journal of urban Design, 21(6), 705-730.
Carmona, M. (2017). The formal and informal tools of design governance. Journal of Urban Design, 22(1), 1-36.
Carmona, M., de Magalhães, C., & Natarajan, L. (2018). Design governance the CABE way, its effectiveness and legitimacy. Journal of Urbanism: International Research on Placemaking and Urban Sustainability, 11(1), 1-23.
Carmona, M., Heath, T., Tiesdell, S., & Oc, T. (2010). Public places, urban spaces: the dimensions of urban design. Routledge.
Cuthbert, A. R. (2008). The form of cities: Political economy and urban design. John Wiley & Sons.
Heath, T., Oc, T., & Tiesdell, S. (2013). Revitalizing historic urban quarters. Routledge.
Kühne, O. (2018). Landscape and power in geographical space as a social-aesthetic construct. Springer.
Mosler, S. (2019). Everyday heritage concept as an approach to place-making process in the urban landscape. Journal of Urban Design, 24(5), 778-793.
Punter, J., & Carmona, M. (1997). The design dimension of planning: theory, content, and best practice for design policies. Taylor & Francis.
2006街役場傳奇。街役場傳奇【部落格圖片資料】。取自: 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gsh2006/gsh4662/m1-1.htm(2020/11/7瀏覽)。
Google 地圖(製圖者)(2020)。台南市【地圖】。取自http://maps.google.com.tw/。
Google 地圖(製圖者)(2021)。日本川越市、村上市【地圖】。取自 http://maps.google.com.tw/。
J(2002)。北勢街街慶成大建築系同歡六月一日推出畢業設計展紀錄五條港的發展歷程【新聞群組】。取自:http://news.secr.ncku.edu.tw/p/404-1037-46682.php。
VIA'S旅行札記(2014)。台南阿朗基公寓【部落格圖片資料】。取自: https://anrine910070.pixnet.net/blog/post/230031001 https://viatravel.tw/1602。
三生規劃設計有限公司(2012)。月津港風華再現-鹽水區聚落暨巷弄生活空間景觀改善工程。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委託規劃、基本設計工作成果審查。
三生規劃設計有限公司(2014)。鹽水歷史街區『連成巷、王爺巷』改造工程。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委託改造工程之計畫。
三生規劃設計有限公司(2015)。鹽水歷史街區(第二期)環境改造工程。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委託環境改造工程之計畫。
小柳健, 岡崎篤行(2004)。武家屋敷地区のデザイン誘導における景観形成基準の運用実態: 村上市歴史的景観保全条例を対象として. 日本建築学会計画系論文集, 69(577), 127-133。
山崎亮(2015)。社區設計: 重新思考 [社區] 定義, 不只設計空間, 更要設計 [人與人之間的連結]. 臉譜。
川越市都市計畫部(2008)。川越市川越傳統建築保存地區城鎮建設指南書。
中華民國景觀學會(2003)。世界先進國家城鄉風貌改造機制之研究結案報告書。內政部營建署委託計畫。
中華民國審計部(2017)。政府審計專題報導-鹽水月津風華再現及永成戲院活化使用【線上影音資料資料】。取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aZu8FHs2_I&ab_channel=%E4%B8%AD%E8%8F%AF%E6%B0%91%E5%9C%8B%E5%AF%A9%E8%A8%88%E9%83%A8。
內政部營建署(2004)。關鍵報告-創造台灣城鄉風貌示範計畫參考案例書。
文化部(2018)。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畫-理念與執行參考手冊。
文化部(2018)。為流離失所的故事找回定居之處——「長泰西藥房」新化老街保存再生示範計畫【新聞群組】。取自:https://obs.moc.gov.tw/home/zh-tw/coverage/10568。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2016)。文化資產新策略「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畫推動與展望簡報。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2002.11.18)。原新化街役場【部落格文字資料】。取自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historicalBuilding/20021118000001(2020/11/07瀏覽)。
月之美術館。【線上圖文資料】。取自:https://yuejinartmuseum.tainan.gov.tw/index.php (2020/10/17瀏覽)。
月之美術館。2020年度特展-漫月美行動【部落格圖片資料】。取自: https://yuejinartmuseum.tainan.gov.tw/index.php?modify=exhibition&kind=previous (2020/11/1瀏覽)。
王士明(2010)。當代藝術植入歷史街區場域的實驗─海安路街道美術館【部落格文字資料】。取自:https://blog.xuite.net/dr590921/twblog/126321603-%E7%95%B6%E4%BB%A3%E8%97%9D%E8%A1%93%E6%A4%8D%E5%85%A5%E6%AD%B7%E5%8F%B2%E8%A1%97%E5%8D%80%E5%A0%B4%E5%9F%9F%E7%9A%84%E5%AF%A6%E9%A9%97%E2%94%80%E6%B5%B7%E5%AE%89%E8%B7%AF%E8%A1%97%E9%81%93%E7%BE%8E%E8%A1%93%E9%A4%A8+by+%E7%8E%8B%E5%A3%AB%E6%98%8E。
王文楷(2019)。鹽水八角樓-周邊景觀環境改造規劃設計。台南縣政府委託之工程。
王本壯(2008)。 社區總體營造的回顧與展望。
加藤忠正。川越市教育委員会文化財保護課。發揮傳統的川越町開發和地區振興 【部落格圖片資料】。取自:https://www.jichiro.gr.jp/jichiken_kako/report/rep_tokushima29/jichiken/3/3_1_01.htm(2021/6/31瀏覽)。
石志偉(2002)。傳統街屋空間使用特性之研究--以台南市神農街為例, 台南市: 國立成功大學, 碩士論文。
匡曉明(2018)。多元主體參與下的社會微更新。城市中國, 82期, 80-91。
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製圖者)(2020)。台南百年歷史地圖【地圖】。取自http://gissrv4.sinica.edu.tw/gis/tainan.aspx。
成大研究發展基金會(1996)。新化鎮老街區再發展-基礎資料建立。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委託(編號:1146900)。
成功大學建築學系(2005)。台南市市定古蹟金華府調查研究與修復計畫。市政府委託之專題研究成果報告。台南市政府。
成功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1996)。台南縣鹽水鎮社區總體營造整體規劃期末報告書。台南縣立文化中心委託之社區總體營造(編號:1120845)。
朱盈樺(2015)。藝術參與場域和生活-以台南海安路藝術造街行動為例。東海大學美術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吳欣蓓(2017)。以文化園區作為保存文化資產的整體標示系統研究─ 以大目降文化園區為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學位論文。
吳秉聲(2006)。隱沒.顯形- 初描五條港歷史區域營造計畫【部落格文字資料】。取自:https://blog.xuite.net/ihta5ihta5/wretch/109875774-%E9%9A%B1%E6%B2%92%EF%BC%8E%E9%A1%AF%E5%BD%A2%EF%BC%8D+%E5%88%9D%E6%8F%8F%E4%BA%94%E6%A2%9D%E6%B8%AF%E6%AD%B7%E5%8F%B2%E5%8D%80%E5%9F%9F%E7%87%9F%E9%80%A0%E8%A8%88%E7%95%AB。
吳秉聲, 徐明福(2004)。繁華消逝: 一個地方空間的轉化-以台灣 (台南) 府城五條港區為對象 (1864-1926)。建築學報, (45), 23-41。
吳培暉(2004)。從社會螺旋與社區地圖概念探究歷史街區導覽解說體系之建構:以鹽水鎮為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委託之專題研究計畫(編號:NSC92-2211-E-366-002-)。
吳筱涵(2011)。公共性空間經營與歷史區域再生—以台南市五條港發展協會的在地經營為例. 成功大學建築學系學位論文。
宏昇營造(2001)。台南市海安路地下街結構補強 暨路面暫行通車統包工程【線上圖文資料】。取自:http://hhtower.com.tw/index.php/project-performance/underground-road。
李惠圓(2006)。歷史建築保存政策與再利用策略之研究--以台南市五條港區神農街為例。崑山科技大學 不動產經營系 四年制大學部 實務專題製作報告。
村上町屋商人會網。町屋人形さま巡り【部落格文字資料】。取自: http://www.iwafune.ne.jp/~shimeroku/daiikkai.html(2021/4/17瀏覽)。
卓建光(2013)。市定古蹟鹽水八角樓搶修工程。台南市政府文化局委託之工程。
林美吟(譯)(2010)。歷史街區與聚落的保存活化方法(原作者:日本建築學會)。台中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化資產總管理籌備處。
林愷茵, 吳貞儀(2012)。[老屋欣立] 懷舊社區營造之論述。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 11(1), 229-240。
邱齊滿(譯)(2010)。區域環境之景觀保存與活化(原作者:日本建築學會)。台中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化資產總管理籌備處。
凃倚佩(2011)。屬於我們的在地嘉年華─五條港藝術大繞境觀察筆記【部落格文字資料】。取自:https://aofa.tw/?p=3434。
拾荒流工作室(2019a)。另類老屋繼承人 與新化百年老屋的相遇—長泰西藥房、晉發米穀商店【部落格文字資料】。取自:https://smiletaiwan.cw.com.tw/article/1576。
拾荒流工作室(2019b)。台南新化讓百年老屋街區,成為一座沒有圍牆的生活博物館【部落格文字資料】。取自:https://smiletaiwan.cw.com.tw/article/1575。
施麗娜(2004)。鹽水港市街空間變遷之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洪麗雯(2009)。新化老街【新聞群組】。取自:http://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20492。
胡語真(2016)。文化創意導向之街區振興策略研究—以台南市鹽水區歷史街區為例.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晉發米穀商店。老屋小故事【部落格文字資料】。取自:https://www.jf1872.com/(2020/8/19瀏覽)。
涂順從,涂叔君,黃明雅,鄭秀梅(2009a)。《南瀛學》電子報101期[學術文摘]歷史建築,16-33【部落格文字資料】。取自:https://nanying.pixnet.net/blog/post/25221804。
涂順從、涂叔君、黃明雅、鄭秀梅(2009b)。《南瀛學》電子報103期[學術文摘]歷史建築,136-149【部落格文字資料】。取自:https://nanying.pixnet.net/blog/post/25430673。
財團法人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會(2008)。2008老屋欣力特輯。
財團法人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會(2013)。台南市歷史史空間再造調查研究計畫-「老屋欣力」系列活動經驗暨行動策略建議。
財團法人樂山文教基金會,黃秋月建築師事務所(2012)。魅力城鄉主題館(城鄉風貌、城鄉 景觀)--再現大目降風采 -- 台南縣新化鎮新化老街的保存【部落格文字資料】。取自:http://trp.cpami.gov.tw/ch/AllInOne_Show.aspx?path=149&guid=a63de8e1-c33b-4b75-a72c-4b527fe35295&lang=zh-tw。
國家圖書館(2008a)。台灣記憶-台南縣歷史建築新化武德殿調查研究報告書【部落格文字資料】。取自:https://tm.ncl.edu.tw/article?u=022_005_00004903。
國家圖書館(2008b)。台灣記憶-台南縣鹽水鎮月津港風華再現:永成戲院調查規劃及修復設計報告書【部落格圖片資料】。取自:https://tm.ncl.edu.tw/article?u=022_005_00004890。
國家圖書館(2008c)。台灣記憶-台南縣鹽水鎮月津港風華再現:橋南老街調查規劃規劃報告書【部落格文字資料】。取自:https://tm.ncl.edu.tw/article?u=022_005_00004936&lang=chn。
張玉璜(2004)。台南縣歷史建築『鹽水八角樓』調查研究與修復計畫。台南縣政府之委託研究與修復計畫報告。
張玉璜(2014)。 [老屋欣立]-民間自發的「常民生活場域文藝復興運動」之發展歷程與未來挑戰。台灣建築學會刊雜誌, 46-51。
張玉衡(2006)。九二一震災區歷史建築(鹽水八角樓)修復工程 施工前中後記錄書。台南縣政府委託之工程。
張妤娋(2016)。新化年貨大街 年節商機強強滾【新聞群組】。取自: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154685/post/201602150006/%E6%96%B0%E5%8C%96%E5%B9%B4%E8%B2%A8%E5%A4%A7%E8%A1%97%E3%80%80%E5%B9%B4%E7%AF%80%E5%95%86%E6%A9%9F%E5%BC%B7%E5%BC%B7%E6%BB%BE。
張舒婷(2014)。日本都市景觀保護法制之研究-兼論我國景觀法草案。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學位論文。
張瑞雲(2011)。淺談我國景觀法草案-以日本景觀法制度為借鏡。土地問題研究季刊, 10(4), 137-154。
許晉誌(2012)。修訂台南市景觀綱要計畫。台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委託之計畫。
部落格(2015)。JUST A BALCONY。台南-新化新化街役場【部落格圖片資料】。取自: 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gsh2006/gsh4662/m1-1.htm(2020/11/6瀏覽)。
郭珮甄,許明揚,方智達(2019)。「郡九街庄共學空間」許明揚──整合虛實通路 讓人流、金流持續回留農村【新聞群組】。取自:https://agriharvest.tw/archives/5778。
陳志宏(2018)。新化區歷史街區計畫擬定成果報告書。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陳信安(1996)。台灣日治時期武德殿建築之研究。
陳信安(1997)。台灣日治時期武德殿建築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信安(2008)。台南縣歷史建築新化武德殿調查研究。文化局委託之專題研究成果報告。台南縣政府:文化局。
陳奕萱(2015)。藝術參與場域和生活 -以台南海安路藝術造街行動為例。東海大學美術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陳美惠(2013)。從文化資產的保存觀察戰後 [鹽水八角樓] 的轉化 (1945-2013).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 (8), 39-57。
陳美惠(2018)。鹽水城垣調查探討。《台灣文獻》,58:1(2007.3),頁213-244。出版書目:台灣史研究文獻類目 2007 年度。
陳梅卿(2016)。從歷史學的觀點執行社區總體營造。《台灣文獻》,67:2,頁24-45。
陳博昶(2007)。地緣性場域關係與「藝術造街」之調查研究-以台南市海安路為例.南華大學環境與藝術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陳湘琴(2007)。日本城鄉風貌形塑制度與景觀計畫實施之調查研究---以觀光地區京都市為例.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學報, 26(1), 81-96。
陳嘉基, 張嘉祥, 徐明福, 黃斌(2001)。新化鎮歷史街屋損壞調查及評估模式探討。建築學報, (36), 67-97。
陳瀅世, 林育諄, 凃函君, 吳秉聲, 蘇淑娟(2016)。文化經濟在都市空間發展的體現與歷程: 台灣四個都市個案比較的理論意涵。中國地理學會會刊, (56), 15-43。
陳韻仙(2014)。戰後鹽水市街的發展.國立台南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憲嫻(2008)。日本景觀維護的觀念與制度應用於區域性保存之研究。文資學報, (4), 95-117。
曾憲嫻, 陳廣武, 楊少瑜(2006)。歷史保存區景觀管制之研究-從英國的城鎮景觀思潮及制度發展來探討。規劃學報, (33), 61-76。
温涵鈞(2019)。米在南方——拾荒流工作室帶領新化青年洄流返鄉。拾荒流工作室。【部落格文字資料】。取自:http://bankofculture.com/archives/4423?utm_source=Facebook_PicSee&fbclid=IwAR3pKsRB5opzhi23kOS7-N76qh-QEob59dJ2DgPdG5vKJJmoxQ5ZPxWoTeU。
焦怡雪(2003)。建筑史論文集 (Vol. 17). 清華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頁264-271
痞客邦(2016)。芭辣Bella說不停【部落格圖片資料】。取自: https://bella10310.pixnet.net/blog/post/161681213。
痞客邦(2020)。波比看世界【部落格圖片資料】。取自: https://anrine910070.pixnet.net/blog/post/230031001。
街役場。街役場‧簡介【線上圖文資料】。取自:https://1934.com.tw/p01-1.html(2021/11/8瀏覽)。
街區委員會(1988)。川越一番街社區營造規範書(町づくり規範)。
馮天君(2008)。城鄉風貌計畫實質環境改造成效之研究-以台南市為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學位論文。
黃淑俐(2015)。一個居住時代的結束: 以台南老屋欣力現象造成的偽居住經驗為例. 南台灣的記憶, 書寫與發展: 十年回顧, 205-219。
黃毓舜(2003)。近代化後期街屋立面調查與維護策略研擬 以鹽水鎮中正路為例. 成功大學建築學系學位論文。
新化老街文化展望會(2000)。新化老街新妝-新化中正路老街環境美化計畫總結報告書。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委託之公共環境營造計畫(編號:1257052)。
新瀉縣村上市官網。都市計画マスタープラン【部落格文字資料】。取自: https://www.city.murakami.lg.jp/life/3/35/154/ (2021/6/27瀏覽)。
溝尾良隆, 菅原由美子(2000)。川越市一番街商店街地域における商業振興と町並み保全. 人文地理, 52(3), 300-315。
葉晉嘉, 謝佳琳(2017)。藝術群聚外部性之研究-以台南市神農街發展經驗為例. 屏東大學學報-人文社會類, (2), 1-37。
廖昶鈞(2020)。論景觀於空間計畫法之實踐與法制設計。政治大學法律學系學位論文。
廖嘉展(1999)。《在地的花朵:台灣文史工作普查檔案》,南投:台灣省政府文化處
台南市政府(2008)。台南市景觀綱要計畫報告書。
台南市政府(2015)。台南市鹽水區歷史街區計劃書。
台南市政府(2016)。新化大目降文化園區武德殿及日式群周邊環境整合與改善計畫。2016國家卓越建設獎最佳環境文化類。
台南市政府(2016)。變更新化都市計畫(第三次通盤檢討)(含計畫圖重製)書。
台南市政府(2016)。變更鹽水都市計畫(第三次通盤檢討)案(含都市計畫圖重製)(第一階段)。
台南市政府(2017a)。「新營鹽水。雙星拱月」計畫。台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委託計畫。
台南市政府(2017b)。台南市府城歷史街區計畫書。
台南市政府(2018a)。台南市新化區歷史街區計劃書。
台南市政府(2018b)。變更鹽水都市計畫(第三次通盤檢討)(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細部計劃書(第一階段)。
台南市政府(2019)。變更台南市主要計畫(第五次通盤檢討)(第二階段)案說明書新化大目降文化園區-武德殿及日式宿舍群周邊環境整合與改善計畫。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2016)。新化大目降文化園區參與2016國家卓越建設獎最佳環境文化類企劃書。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新化演藝廳【部落格文字資料】。取自:http://www.tmcc.gov.tw/?page_id=3376(2020/5/24瀏覽)。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台南學部落【部落格文字資料】。取自:https://nanying.pixnet.net/blog(2020/5/24瀏覽)。
台南市新化社區營造協會(2013)。喚醒武安文化記憶-記憶看板創作計畫成果報告書(台南市新故鄉社區營造點徵選計畫)。台南市政府文化局委託計畫。
台南私藏景點。新化老街x新化老攤剉冰.郡九街庄綠藝市集.武德殿.太乙軒書苑【部落格圖片資料】。取自: http://www.itainan.tw/article.php?n_id=72 (2020/11/10瀏覽)。
台南美食地圖(2020)。台南中西區活動【部落格文字資料】。取自: https://foodintainan.com.tw/shennong-street-lantern-2020/(2021/3/5瀏覽)。
台南旅遊網(2021)。景點【部落格圖片資料】。取自: https://www.twtainan.net/zh-tw/attractions。
台南縣月津文史發展協會。特色快照【部落格文字資料】。取自:http://sixstar.moc.gov.tw/blog/moon(2020/6/13瀏覽)。
趙崇欽(2010)。台南市市定古蹟『金華府』修復工程施工紀錄工作報告書。金華府修復委員會委託之工作報告。
劉星佑。北勢‧踏昔─「76藝文空間+黑蝸牛工作室」、「57藝術工作室」【部落格文字資料】。取自:https://aofa.tw/?p=180(2020/4/27瀏覽)。
劉為光(2015)。解構公共藝術在地價值的社會實踐【部落格文字資料】。取自:https://publicart.forum.deoa.org.tw/papers/lwg.html。
劉為光(2016)。歷史區域再生資源調查:台南市新化歷史區域的空間型態與社會脈絡之關聯研究。科技部委託之專題研究成果報告(編號:MOST 103-2410-H-035-041-)。
鄭道聰(1994)。赤崁文史工作室與社區工作經驗。《台灣文獻》,50:1(1999.3),頁449-454。
盧紀邦(2005)。從生活環境博物館觀點與地區組織運作探討台南市五條港歷史區域之再生-以台南市五條港發展協會為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學位論文。
盧紀邦(2014)。在地組織參與歷史區域再生之研究-以舊城聯盟組織參與台南市舊城區再生為例. 成功大學建築學系學位論文。
隨意窩(2012)。吉田榮一(翁宗憲)。新化年貨大街【部落格圖片資料】。取自: https://blog.xuite.net/pinkpig88ueng/wretch/143794865 (2020/11/3瀏覽)。
謝希瑩, 周右融, 林名宏, 張顥騰, 蘇婉茹(2019)。新化老街旅遊之研究。社區永續觀光研究, 3(2), 37-54。
謝佳琳(2015). 台灣藝術群聚之研究 : 以台南市神農街發展經驗為例.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系(所)碩士論文。
鹽水漫遊網。特色簡介【部落格文字資料】。取自:http://www.yanshui.com.tw/index.html(2020/6/31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