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梁庭瑜 Liang, Ting-Yu |
|---|---|
| 論文名稱: |
從藝術銀行出發談藝術品「租賃」之法律問題 LEGAL STUDY ON ART BANK AND ART WORK RENTAL MARKET |
| 指導教授: |
陳思廷
Chen, Szu-Ting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社會科學院 - 法律學系 Department of Law |
| 論文出版年: | 2018 |
| 畢業學年度: | 106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210 |
| 中文關鍵詞: | 藝術銀行 、藝術市場 、藝術品租賃 |
| 外文關鍵詞: | Art Bank, Artwork Rental, Art Market |
| 相關次數: | 點閱:132 下載:20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從藝術銀行出發談藝術品「租賃」之法律問題
摘要
文化部於2013年成立藝術銀行,推動將藝術品租回家之概念,試圖顛覆以往藝術品收藏高門檻之印象。文化部大張旗鼓,高調宣傳,本文則發現早在2010年臺灣師範大學即開始對外出租其修復整理之校友留校作品。此外,民間之私人藝廊也有推出此項業務者。鑑於我國原本之藝術品交易活動並不繁盛,經紀、鑑定鑑價、保險等相關之專門業務仍未成熟,藝術品租賃以新興交易型態之姿投入我國藝術品交易市場,活絡市場之餘也帶來許多未知數。藝術品交易原本即存在的交易風險是否在租賃市場仍係隱憂?我國之民事規範是否足以保護租賃市場之消費者,使其於交易風險實現時能獲得充分的救濟?等問題皆有待釐清。
本文先從國際上藝術銀行之先例談起,以介紹藝術品租賃此一概念係如何運作與興起。並搜集各國藝廊所使用之藝術品租賃契約,以了解其此一交易型態中特有的交易習慣。為釐清其中之權利義務歸屬,本文分析包含文化部藝術銀行、受文化部委託執行藝術銀行計劃之國立臺灣美術館、臺灣師範大學藝術銀行、國內外藝廊與藝術家、消費者間之法律關係。亦討論藝術品租賃市場中,其實並非以「出租」為其營業模式者,其契約關係究為何。在上述之前提下,遂能就不同之藝術品租賃交易紛爭,以民法之規範為基礎,探討承租人或其他類型之消費者應為如何之主張,或在締約時,即應注意之條款。最後,則盤點目前我國藝術銀行、藝廊通常如何為藝術品之利用,是否應就這些利用行為取得智慧財產權之授權。
本文發現,在藝術品有創作者不實—作者請他人代筆作畫,或抄襲他人創作之情況下,消費者能有較多可能的主張,比如依民法意思表示錯誤之規定請求撤銷其意思表示,或依瑕疵擔保責任之規定請求減價或解除契約。然而在藝術品估價過高,導致承租人以不合理之租金承租藝術品之情形,則除了在當事人係輕率、無經驗,且當時之情形顯失公平,而有主張暴利行為之可能外,幾乎別無其他救濟方案。此困境與藝術品價格之主觀性有關,從而,建立一套客觀之鑑價標準,或有公信力之鑑價機構,以提供客觀之價格標準,乃健全我國藝術品交易市場當務之急。
而藝術品租賃市場中所常見之著作利用行為,與美術館、博物館等典藏機構相似。以數位化其典藏,並將數位化之結果應用於線上資料庫、主題網站、社群網站、衍生品開發等項目上,或就其典藏舉辦展覽為主。因此,其所涉及者,不脫著作權法上之重製、改作、公開傳輸、公開展示等行為。原則上此揭利用行為皆須事先經過著作權人同意,且衍生品之設計與製作還需注意不侵害藝術家之著作人格權。
文化部藝術銀行因性質特殊,在藝術品租賃之相關操作上,並非與私人藝廊一般可全憑一己之意思決定,只要不是有違法律規範即可。其肩負公共任務,行事應有更多考量。比如作品徵選,應同時考量藝術品的長期投資效益、文化多樣性之展現與作品之傑出程度;然而,其目前的徵選機制可能無法達成此目標,本文遂對其提出建議。同時亦建議其與藝術家簽訂著作利用授權契約時,應注意藝術家權益之保護。而藝術家在簽訂授權契約時,亦應就授權地區、授權利用行為、授權時間等事項再三考量,以確保自己權益。
SUMMARY
Taiwan’s Ministry of Culture inaugurates the Art Bank Program “Art Bank, Taiwan” in 2014, and is engaged in art rental service. Although it is involved in business activity, Art Bank is different from private galleries in the art market, because of its public responsibility. In the meanwhile, affected by Art Bank Program, artwork rental becomes an emerging activity in Taiwan. This study tries to uncover the underlying problems of artwork rental market.
The study concludes that there are two types of disputes involved in art rental market. The first is caused by creation or renting of a work of art which is falsely credited to other (include the” ghost painter” problem and plagiarize problem), and the second is artwork misevaluation. In the former situation, the consumer could revoke his/her expression according to Article 88 in Taiwan’s civil code. He/she is also entitled to rescind the contract or to ask for a reduction of the price under the provisions of warranty for defects. However, in the latter situation, the problem is hard to resolve by making use of a legal remedy.
There could also be potential problems involv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 in the artwork rental market. Artwork digitalization, online image-sharing and exhibit mounting involving reproduce right, public transmission right, and public display right separately. To reduce the risk of legal involvement, adaptation right and author’s moral right should also be 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Key words: Art Bank, Artwork Rental, Art Market
INTRODUCTION
Art rental was a conception rarely known by people in Taiwan until the Art Bank, Taiwan was set up and vigorously propagandized. “Art Bank, Taiwan” is a program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Ministry of Culture. It provides the art rental service — a different option of the art collection from traditional way, in other words, art rent is an alternative to purchase art for decorating your home or office. It happens that there is a similar case,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also has an art bank program, it set up to lease artworks those left by alumni and now have been restored. Even some private galleries have also launched this service in recent years in Taiwan. However, this emerging market is going through a phase of uncertainty. Besides, Taiwan’s art market has many defects. It includes 1. The entire arts industry is underdeveloped. Related industries, such as Art dealer, artwork transportation, art restoration, and art insurance should be developed. 2. There is no artworks valuation and artworks authentication system. 3.The art market is ill-controlled. In a few word, Taiwan’s art market is still immature. Under this circumstances, there is usually trouble. To address the underlying problems, and to seek the resolution is necessary.
MATERIALS AND METHODS
This study analyzes Taiwan’s artwork rental market by surveying and comparing the status quo of the development, the business models, the legal relationships and the customs of the art banks and the artwork rental affairs of private galleries in Taiwan. In the meanwhile, the study also uses the experiences of foreign countries for reference to realize the contractual practice in artworks rental market. After that, document analysis is applied to analyze the legal problems in the art work rental market.
RESULTS AND DISCUSSION
Art bank’s position within the art market in visual arts sector is unique. To understand what is the art bank and how does it work, the study puts two precedents of art bank— the Canada Council Art Bank and the Australian ArtBank—into the discussion, and define art bank as “a program, an institute, or an organization which established and funded by the government. It supports the contemporary artists by purchasing or reserving their artworks then rents to public and private sector clients, and the revenue will be reinvested into new purchases.”
On the other hand, to discuss the full-scale market of art rental, the study also targets the private galleries. But there are not many examples in Taiwan, foreign private galleries then also became the subjects in the study. Therefore, there is an analysis of leg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one of the party (includes Taiwan Art Bank, Art Bank of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Taiwan’s private galleries, and foreign private galleries) and the other party (artists or clients). This study concludes that the art banks and galleries usually chose the most straightforward way — buy the artwork from artists then lease them to people. But sometimes it could be more complicated. In some cases, galleries play the role of a brokerage, to inform the artist of the occasion to constitute an art lease contract. And in some cases, the gallery is work as a mandatory, who deal with the artworks lease affair for artists. Furthermore, instead of lease artworks, there is a gallery who allow people buy artworks on an installment plan.
Further, the transaction risk is concerned, it includes 1. The artist let the” ghost painter” complete the paint or other artworks. 2. The artist is sued for plagiarizing another artist’s creation. 3. The unreasonable price or rental is applied, cause by the misevaluation of artwork. After probing into the regulations for legal remedy, this study found that the misevaluation of artwork will create the highest risk in art rental market because the value of an artwork is so subjective that it is hard to ask the third party to judge without an official evaluation organization or system.
The study also summarizes the models of the use of artwork and digital contents in the art rental market, such as artwork digitalization, website building, and derivatives creation. Users should pay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the author’s reproduction right, the adaptation right, the public transmission right and the right to object to certain modification.
CONCLUSION
In conclusion, to optimize the art market, the urgent issue for government is to build an official evaluation organization or system and promote the art dealer, artwork transportation, art restoration, and art insurance industries. However, there is still a long way to go. Given that Taiwan’s legal system nowadays can’t provide perfect protection for consumers in art rental market. Consumers could only pay more attention when they are signing a contract.
壹、 中文文獻
一、 專書
王澤鑑,物之瑕疵擔保責任、不完全給付與同時履行抗辯,收錄於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六),台北:元照,1998 年。
王澤鑑,民法總則,台北:三民,2011 年 8 月修訂版。
王澤鑑,債法原理,三民書局,2012 年 3 月,增訂 3 版。
史尚寬,債法各論(上冊),自版,1967 年 10 月,第 3 版。
史尚寬,債法總論,自版,1990 年 8 月,初版 7 刷。
吳庚,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台北:三民,2003 年,增訂 8 版。
吳庚,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自版,2005 年,增訂 9 版。
許宗力,雙方行政行為-以非正式協議、協定與行政契約為中心,收錄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祝壽論文集,台北:元照,2002 年 11 月。
林合民、李震山、陳春生、洪家殷、黃啟禎,行政法入門,台北:元照,2013 年9月
1日。
林麗月,長期租賃研究,台北:聯經,1975年。
林誠二,民法債編總論(下冊),台北:瑞興圖書, 2001 年。
林鴻銘,政府採購法廠商申訴制度之探討,收錄於 2001 年海峽兩岸行政法學術研究會實錄,臺灣行政法學會、中國南京東南大學法律系共同印行,2001 年 9 月 8 日。
林鴻銘,政府採購法之實用權益,台北:永然文化,2003 年 4 月,第 5 版。
邱聰智著,姚志明校訂,新訂債法各論(上),自版,2008 年 8 月,初版第 2 刷。
邱聰智著,姚志明校訂,新訂債法各論(中),自版,2008 年 8 月,初版第 2 刷。
孫森焱,民法債編總論(下),台北:自刊,2009 年。
徐昌錦,契約簽訂與履行,契約簽訂與履行,台北:五南,2007 年。
章忠信,著作權法逐條釋義,台北:五南,2010年,第 3 版。
連俐俐,大美術館時代,台北:典藏藝術家庭,2010年9月1日。
郭繼生,藝術史與藝術批評,台北:書林,1990 年。
陳愛娥,公營造物的概念與公營造物利用的法律關係,收錄於臺灣行政法學會主編,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下),台北:五南, 2001 年 12 月。
陳敏,行政法總論,台北:新學林,2007 年,第 5 版。
陳敏,行政法總論,台北:新學林,2009 年,第 6 版。
馮震宇,著作權法解讀,台北:元照,2005 年,第 2 版。
黃立,民法債編總論,台北:元照,1999 年 9 月。
黃茂榮,買賣法,台北:植根法學叢書,2004 年,增訂版。
楊淑文,新型契約與消費者保護法,國立政治大學法學叢書編輯委員會編輯,1999 年 8 月。
詹鎮榮,論行政機關管轄權之移轉—以其對行政作用法及行政爭訟法之影響為中心,收錄於 2006 行政管制與行政爭訟,湯德宗、李建良主編,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籌備處專書(4), 2007 年 10 月。
劉春堂,民法債編各論(上),台北:三民,2008 年 9 月,初版 3 刷。
蔡茂寅,第九章 公營造物法.公企業法,翁岳生編行政法(上冊),台北:元照, 2000 年,第 3 版。
鄭玉波,民法債篇各論(上冊),1992 年,第 15 版。
蕭雄淋,新著作權法逐條釋義(一),台北:五南,1998 年。
蕭雄淋,著作權法論,台北:五南,2009 年,第 6 版。
蕭雄淋,著作權法論,五南,2010年,第 7 版。
戴修瓚,民法債篇各論(上冊),台北:三民,1964 年。
謝銘洋,契約自由原則在智慧財產權授權契約中之運用及其限制,收錄於氏註,智慧財產權之基礎理論,台北:自版,1997 年,第 2 版,
謝在全,分別共有內部關係之理論與實務,民法研究會編,收錄於民法研究(一),台北:學林文化,1999 年 9 月。
謝銘洋、蔡明誠、馮震宇、陳家駿、陳逸南五人合著,著作權法解讀,台北:元照,2005 年 5 月。
謝銘洋,智慧財產權基礎理論,台北:元照,2006 年 5 月,第 4 版。
謝銘洋、張桂芳,著作權案例彙編( 5 )—美術著作篇,2006 年 8 月,第 2 版。
羅明通,著作權法論第 2 冊,台北:台英,2004年,第 5 版。
羅明通,著作權法論第 1 冊,台北:台英,2009年,第 7 版。
二、 期刊論文
王澤鑑,買賣不破租賃:民法第四二五條規定之適用、準用及類推適用,軍法專刊,第 35 卷第 8 期,1989 年 8 月,2-19 頁。
王信允,空的空間 一場藝術革命的先決與進程,大墩文化,第 61 期,2010 年 9 月 1 日,9-10頁。
王嘉驥,對文化部「藝術銀行」操作模式的再度呼籲,典藏今藝術雜誌,第 276 期,2015 年 9 月 1 日,78-79 頁。
史尚寬,不完全給付之研討,法令月刊,第 3 卷第 1 期,1952 年 1 月 1 日,3-7 頁。
古清華,美國著作權局認為不宜創設著作權轉售權利金收取權,資訊法務透析,第 5 卷第 4 期,1993 年 4 月,13-14 頁。
向明恩,物之瑕疵擔保責任之再探—以凶宅案為例──評臺灣臺北地方法院九十 九年度訴字第二一八號民事判決,月旦裁判時報,第 12 期,2011 年 12 月,93-105 頁。
吳從周,出租人之主給付義務與物之瑕疵擔保責任--評析最高法院八十九年度台上第六九九號、九十一年度台上 第一七三三號判決,月旦民商法雜誌,第 25 期,2009 年 9 月,156-170 頁。
吳介祥,公共收藏與藝術市場──藝術銀行的「雙軌」意義,典藏今藝術,2013 年 6 月號, 134-135 頁。
李永然、劉彥汶,不動產估價師的法律責任,土地問題研究季刊,第 1 卷第 2期,2002 年 6 月,21-30 頁。
李建良,論公法人在行政組織建制上的地位與功能—以德國公法人概念與法制為借鏡,月旦法學雜誌,第 84 期,2002 年 5 月,43-59 頁。
李嘉興、張維敦、楊樹煌,偽造油畫犯罪者及偽畫拍賣者之刑事責任分析,文化資產保存學刊,第 18 期,2011 年,65-82 頁。
林明鏘,評論「三軍委製協議書」,臺灣本土法學,第 13 期,2000 年 8 月, 113-121頁。
林誠二,製造物供給契約之消滅時效期間,月旦法學教室,第 33 期, 2005 年 7 月,10-11頁。
林莆軒,從藝術到商品、從鑑賞到消費:後現代藝術中的藝術消費,新竹教育大學數位藝術教育網路期刊,第 8 卷, 2007 年 5 月 10 日,1-14 頁。
林誠二,買賣不破租賃規定之目的性限縮與類推適用,臺灣法學雜誌,第 97 期,2007 年 8 月,143-149 頁。
林明昕、張淇龍,從德國法制之觀點論臺灣公立公共圖書館之使用規則,圖書資訊學研究, 第 5 卷第 2 期。2011 年 6 月,29-52 頁。
林利芝,論著作權法「追及權」之國際現況與展望,智慧財產權月刊,第 171 期,2013 年 3 月,132-162 頁。
邱琦,凶宅與純粹經濟上損失,月旦裁判時報,第 7 期,2011 年 2 月,20-18 頁。
姚信安,重看不重用?!—從美國經驗論我國應用美術作品可著作性之判斷,中正財經法學,第 10 期,2015 年 1 月,107-166 頁。
袁明昌,融資性租賃契約及其相關法律問題之研究(一),律師通訊,第72 期, 1985 年 7 月,18-24 頁。
袁明昌,融資性租賃契約及其相關法律問題之研究(二),律師通訊,第 73 期,1985 年 8 月,28-35 頁。
張懿云,從高感度公司案談著作財產權之授權契約,資訊法務透析第 9 卷第 8 期,1997 年,28-35 頁。
張嘉真,就他人平面圖形或美術著作轉變成立體物,是否構成侵害著作權?經濟部智慧財產局智慧財產權月刊,第 11 期,1999 年 11 月,46-66 頁。
許忠信,從國際金融法之觀點論融資性租賃立法規範之必要性,月旦法學雜誌,第 95期,2003 年 4 月, 84-95頁。
許育典、李佳育,從大學的法律地位探討大學自治的落實:以大學法人化為核心,當代教育研究季刊,第 22 卷第 1 期,2014 年 3 月,169-209頁。
許美蓉,博物館特展與借展品管理,博物館學季刊,第 17 卷第 1 期,2003 年,1 月,61-69 頁。
郭介恆,政府採購爭議與救濟,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 5 期,1999 年 12 月,93頁。
陳欽育,大型借展文物之展覽行銷—以故宮博物院「畢卡索的世界」為例,博物館學季刊,第 13 卷第 2 期,1999 年 4 月,51-56 頁。
陳麗琇,從我國實務裁判出發-探討融資性租賃之定性問題及未來立法向,司法官訓練所司法官學員法學研究報告合輯,2008 年,1600-1601頁。
彭韻華,平面圖像數位化之品質控制因素分析,圖文傳播學報,第2 期,2002 年
12 日,265-270號。
程明修,雙階理論之虛擬與實際,東吳法律學報,第 15 卷第 2 期,2004 年 2 月,頁 165-204。
黃茂榮,論租賃(中),植根雜誌,第 26 卷第 3 期, 2010 年 3 月,1-21 頁。
黃茂榮,論租賃(下),植根雜誌,第 26 卷第 4 期, 2010 年 4 月,1-22 頁。
黃絜,論我國著作權法第十七條禁止醜化權保障規定之「著作人名譽」,經濟部智慧
財產局智慧財產權月刊,第 179 期,2013 年 11 月,101-129頁。
楊翎,展示借貸之規劃策略,博物館學季刊,第 11 卷第 2 期,1997 年 4 月, 67-75 頁。
詹森林,不完全給付與物之瑕疵擔保之實務發展:從最高法院七十七年度第七次到九十六年度第八次民事庭會議決議,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第 39 卷第 3 期,2010 年, 69-107 頁。
詹森林,民事法,台大法學論叢, 第 39 卷第 2 期, 2010 年,57-82頁。
詹森林,消費者保護法發展專題回顧:定型化契約之理論與實務發展,台大法學論叢,第 43 卷特刊,2014 年 11 月, 1345-1389頁。
劉得寬,分期付款買賣與所有權之歸屬,軍法專刊,21 卷 3 期,1975 年 3 月,15-18 頁。
蔡明誠,從法院判決探討著作財產權之授權,法官協會雜誌第 5 卷第 1 期, 2003 年,1-26 頁。
錢國成,受任人處理委任事務之義務,法令月刊,第 25 卷第 8 期,1974 年 8 月 1 日, 3-4 頁。
錢國成,不完全給付與瑕疵擔保責任,法令月刊,第 29 卷第 6 期,1978 年 6 月,3-4 頁。
錢國成,不完全給付與瑕疵擔保,法令月刊,第 31 卷第 10 期,1980 年 10 月,57-62 頁。
謝哲勝,論優先購買權,中正大學法學集刊,第 1 期,1998 年 7 月,141-162 頁。
謝銘洋、趙義隆、陳曉蕙,數位典藏之保護與授權加值應用相關法律問題探討,藝術教育研究,第 16 期,2008 年, 77-106 頁。
謝哲勝,承租人對出租人不履行修繕義務可主張的權利,月旦法學教室,第 159 期,2016 年 1 月,15-17 頁。
蘇郁雅,我國合理使用判斷基準之實證研究分析,政大智慧財產評論,第 10 卷第 2 期,2012年12月,133-237 頁。
三、 學位論文
丁英哲,論行政機關權限移轉後之訴願管轄-以委任、委託和委辦為中心,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 年。
王正忠,以近景攝影測量進行模型式建物重建,國立成功大學測量工程學系碩士論文,2002 年。
朱靖溥,政府採購公、私法域歸屬之研究,國防管理學院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0 年。
吳俊賢,附保護第三人作用契約之研究,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吳承芳,3D 列印之著作權議題研究—以實用性物品之設計保護為核心,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碩士論文,2016年。
呂榮海,融資性租賃契約之研究,臺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82 年。
呂松穎,台灣文物鑑定政策論證,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博士論文,2011 年。
李嵩茂,政府採購招標爭議處理制度之研究,東吳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 年 7 月。
李惠暄,融資性租賃之研究,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 年。
李騏均,不動產讓與擔保之研究—以不動產登記實務為中心,國立高雄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 年 6 月。
周信宏,著作財產權授權契約之研究,文化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 年。
林慧貞,附隨義務與民事責任之發展,國立臺灣大學法律研究所博士論文,2005 年。
林義桓,藝術經濟力之探討以文化部藝術銀行為例,逢甲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6 年
洪瑞君,論第三人利益契約—以實務適用之綜合探討為中心,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年。
洪淳琦,從多元文化觀點論文化藝術之補助—以台北市文化局之組織檢證為例,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年。
翁誌聰,從文化全球化觀點/面向探討我國政府藝文補助政策之意涵—以台北市文化局為例,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年。
張祥暉,論政府採購法之爭議處理機制,國防管理學院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年 5 月。
張桂芳,美術著作與圖形著作之立體化於著作權法規範地位之研究─從我國實務現象之評析出發,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張文毓,著作財產權授權契約之研究,中原大學財經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05 年。
張瑞欽,臺灣油畫贗品相關法律問題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2009 年。
張伯書,論公營造物利用關係─以供公共利用營造物為中心,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11 年。
許如瑩,兩岸融資租賃法制之研究,東吳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16 年。
陳桂春,共有不動產處分爭議問題之研究—以土地法第三十四條之一為中心,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年。
陳炳忠,著作權法對「虛擬實境」技術應用之規範,國立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8月。
陳昱嵐,「扶植或抑制」—論藝文補助與藝術自由之交錯,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
經營與管理學系文教法律碩士班碩士論文,2015 年。
彭麗春,政府採購法上申訴制度之研究,輔仁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年。
黃心儀,國家公共典藏政策之研究—以文建會之「青年藝術作品購藏計 畫」為例,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年。
黃美嘉,另一種展示場域-從「藝術銀行」談起,國立台南藝術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9 年。
楊淑文,融資性租賃之法律性質與定型化契約條款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年。
詹文馨,契約法上之附隨義務—以德國法契約責任之擴大為中心,國立臺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 年。
詹凱軒,由地面光達資料自動重建建物模型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資訊科學學系碩士論文,2007 年
劉倩妏,政府採購之救濟制度-以政府採購之法律性質為中心,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7 年。
蔡璧徽,虛擬與現實之間的著作權議題 -以美國法為比較中心,國立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 年。
蔡政霖,著作權法之追及權兼論制度引進,逢甲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2011 年。
賴文智,智慧財產權與民法的互動—以專利授權契約為主,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年。
賴右珊,藝術品移轉租稅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美術組碩士論文, 2009 年。
顏妃琇,民法與著作權法的結合與對應—以出版契約為例,中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年。
嚴裕欽,略談著作權法之追及權,智慧財產權月刊,第 98 期,2007 年 2 月, 95-120 頁。
蘇南,公共工程契約的違約責任,國立中正大學法律系碩士論文,2009 年。
四、 委託研究文
陳榮隆、謝在全、陳重見、游進發、黃淳鈺,建構現代化動產擔保交易法制之研究期末報告,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委託研究文,2012 年 2 月 24 日。
五、 研討會論文集
范紀文、何建明、李德財(民 90)。從典藏資料交換角度探討 Metadata 設計與標準化問題,新世紀數位圖書館與數位博物館趨勢研討會論文集,IX1-IX12 頁,2000 年。
六、 網路資料
丹迪天津店 X 藝術銀行,丹迪旅店網站, http://www.dandyhotel.com.tw/T/tw/newspage.aspx?rowno=8&pageno=2265,瀏覽日期:2017 年 12 月 1 日。
朱銘雕塑搭 3D 典藏修復都可以,蘋果日報電子報,2012 年 9 月 17 日,網址:https://tw.appledaily.com/headline/daily/20120917/34513696/,瀏覽日期:2017 年 12 月 1 日。
企聯建築新案「映見築」 住宅結合藝術人文,企聯建築弘舜建設網站, http://www.lemontree.com.tw/detail.php?id=11,瀏覽日期:2017年3月29日。
李政勇,你滿意嗎?對藝術銀行屆滿週年的提問和省思,典藏藝術網,網址:https://artouch.com/artouch2/content.aspx?aid=2014050814167&catid=01,瀏覽日期:2018 年 1 月23日。
芙小姐,ART STAND 讓藝術品不再孤獨,走出去賺錢也是正經事,mydesy 網站,2015 年 10 月 30 日,https://www.mydesy.com/art-stand,瀏覽日期,2017 年 3 月 28 日。
馬健,國外藝術銀行的運作模式與影響,藝術中國,2010 年 10 月 31 日,網址:
http://big5.china.com.cn/gate/big5/art.china.cn//voice/2010-10/31/content_3803419.htm,瀏覽日期:2017 年 6 月1 日。
章忠信,成立藝術銀行所需要的一些思維,著作權筆記網站,網址:http://www.copyrightnote.org/ArticleContent.aspx?ID=9&aid=2594 ,瀏覽日期:2017年3月29日。
章忠信,英國著作權法將引進藝術家追及權制度,著作權筆記網站,http://www.copyrightnote.org/ArticleContent.aspx?ID=54&aid=2158 ,瀏覽日期,2017年3月29日。
章忠信,未經授權改作之衍生著作可否享有著作權?著作權筆記網站,2013 年 8 月 14 日,網址:http://www.copyrightnote.org/ArticleContent.aspx?ID=9&aid=2604 ,瀏覽日期:2017 年 1 月 20 日。
章忠信,平面轉立體的著作權爭議,著作權筆記網站,網址:http://www.copyrightnote.org/ArticleContent.aspx?ID=3&aid=889 ,瀏覽日期: 2017 年 12 月 2 日。
章忠信,改作未忠於原著是否侵害禁止不當修改權?著作權筆記網站,網址:http://www.copyrightnote.org/ArticleContent.aspx?ID=3&aid=1051 ,瀏覽日期: 2017 年 12 月 2 日。
章忠信,著作利用與授權之疑義解析,著作權筆記網站,網址:http://www.copyrightnote.org/ArticleContent.aspx?ID=9&aid=2540,瀏覽日期:2018 年 1 月 23 日,瀏覽日期:2018 年 1 月 23 日。
連德誠,替代空間,替代什麼?伊通公園評論專欄,網址:http://www.itpark.com.tw/archive/article_list/21,瀏覽日期: 2017 年 4 月 1 日。
文化部藝術銀行跨「借」交流,用藝術療癒心靈,天下雜誌網站,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78211 ,瀏覽日期: 2017 年 3 月 27 日。
亞洲藝術經濟研究中心,【摘譯】Skate’s 2015 全球藝術借貸報告,2015 年 12 月 14 日,亞洲藝術經濟研究中心網頁,網址:http://artemperoraaerc.wixsite.com/aaerc/singlepost/2015/12/14/%E3%80%90%E6%91%98%E8%AD%AF%E3%80%91Skat%E2%80%99s2015%E5%85%A8%E7%90%83%E8%97%9D%E8%A1%93E5%80%9F%E8%B2%B8%E5%A0%B1%E5%91%8A ,瀏覽日期:2017年6月1日。
圖書館著作權小百科,經濟部智慧財產局,下載網址:https://www.tipo.gov.tw/ct.asp?xItem=203045&ctNode=6982&mp=1,瀏覽日期:2010 年 10 月 14 日。
鄭夙玲,2014台中飯店月餅評鑑-禮盒玩混搭口味更豐富,中時電子報,2014 年 8 月 9 日,網址: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809000706-260116 ,瀏覽日期:2017 年 12 月 2 日。
盧美慈,虛擬角色著作權爭議--以 Metro-Goldwyn-Mayer v. American Honda Motor Co. 案為例,台灣創用 CC 計畫網站,http://creativecommons.tw/in-depth/586 ,瀏覽日期:2016年6月2日。
蕭雄淋,論著作財產權限制與合理使用之關係,蕭雄淋律師的部落格,網址:http://blog.udn.com/2010hsiao/19722410,瀏覽日期:2017 年 12 月 1 日。
蕭雄淋,衍生著作擁有著作權,是否以適法改作為前提?蕭雄淋律師的部落格,網址:http://blog.udn.com/2010hsiao/24488204 ,瀏覽日期: 2017 年 12 月 2 日。
藝術銀行:金融與藝術的跨界,每日頭條,網址:https://kknews.cc/zh-tw/culture/bomnlm.html,瀏覽日期:2017 年 6 月 1 日。
讓藝術進入辦公室! 文化部啟動藝術銀行 向全世界推銷臺灣藝術家,文化部網站,2012 年 11 月 8 日,http://www.moc.gov.tw/information_250_23667.html ,瀏覽日期:2017年 4 月 1 日。
七、 公務員出國考察報告
薛保瑕、洪伶慧,「迷離島—臺灣當代藝術視象展」及「數位藝術創作計畫」赴加拿大籌辦主持布展、開幕、研討會及觀摩考察,公務員出國考察報告(編號:C09700899),2008 年。
八、 其他
2009 台北藝術論壇—全球化藝術市場下的澳洲,臺灣畫廊協會台北藝術產經研究室所主辦,主講者: Geoffrey Cassidy,影片網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2vIQ4_Iec 。
香港薪諮會聯合秘書處,外國公務員薪酬管理制度最新發展的 研究分析顧問項目中期報告,附錄A-澳洲個案概覽,頁 iii,下載網址: http://www.jsscs.gov.hk/ch/publications/pwc/index_chi.htm 。
貳、 外文文獻
一、 專書
Vancil, R. F. (1963). Leasing of Industrial Equipmen. New York, NY: McGraw-Hill Book Co.
二、 學位論文
Heggtveit, M. (1992). The Canada council art bank: National treasure, support to artists
or decorating service for governments (Master of Arts, Carleton University). Retrieved from https://curve.carleton.ca/311f86dc-0186-42ec-8ade-9292b4154e1d.
三、 期刊論文
Stanford, J. (2003). Economic analysis of the droit de suite—the artist’s resale royalty, Australian Economic Papers 42(4), 386-398. Retrieved from http://www.uq.edu.au/economics/abstract/301.pdf.
William, K. (1987). The Canada council art bank, Ars Textrina Journals, 7, 75-84. Retrieved from
http://l8lj4w45xq24rooa1c6upxke.wpengine.netdna-cdn.com/files/2014/06/5.The-canada-council-art-bank.pdf.
四、 政府機關報告
Australia Department of Finance and Administration. (2003).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Special Accounts, Australia Department of Finance and Administration Financial Management Guidance No.7. Retrieved from https://www.finance.gov.au/sites/default/files/Special-Accounts-Guidelines-Final.pdf.
Australian National Audit Office. (2006). Artbank, Department of Communication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Arts. (The Auditor-General Audit Report No.39 2005-2006). Retrieved from https://www.anao.gov.au/work/performance-audit/artbank-department-communications-information-technology-and-arts.
Research Office of Canada Council for the Arts. (2008, August). Contemporary Aboriginal Arts in Canada. ARTS & CULTURE IN CANADA Fact Sheet. Retrieved from http://canadacouncil.ca/-/media/Files/CCA/Research/2009/02/FactSheetAboriginalEN.pdf.
五、 網路資料
Coslovich, G. (2008, August 9). Australia's creative talent smiling all the way to the (Art)bank. 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 Retrieved from http://www.smh.com.au/.
Deloitte & ArtTacti. (2016). Art & Finance Report 2016. Retieved from https://www.google.com.tw/url?sa=t&rct=j&q=&esrc=s&source=web&cd=2&cad=rja&uact=8&ved=0ahUKEwjZ45aihZzUAhUHsJQKHX2OAwkQFggrMAE&url=https%3A%2F%2Fwww2.deloitte.com%2Fcontent%2Fdam%2FDeloitte%2Flu%2FDocuments%2Ffinancial-services%2Fartandfinance%2Flu-en-artandfinancereport-21042016.pdf&usg=AFQjCNGidqSrPvCOxv5BgVv6Xml7LB12Eg.
Walker, D. I. (August 1999). Rethinking Rights of First Refusal. Stanford Journal of Law. 5, Business & Finance. Retrieved from SSRN: https://ssrn.com/abstract=188190.
六、 其他
Skate’s. (2015). Skate’s Global Art Loan Report. Retieved from http://www.skatepress.com/wp-content/uploads/2015/08/Skates_Global_Art-Loans_Report_July_2015.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