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林瑞東 Lin, Revy-Dong |
|---|---|
| 論文名稱: |
公共工程採購爭議與處理機制之研究 Dispute and Settlement on Public Construction Procurement |
| 指導教授: |
陳俊仁
Chen, Chun-Jen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社會科學院 - 科技法律研究所 Institute of Law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 論文出版年: | 2009 |
| 畢業學年度: | 97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289 |
| 中文關鍵詞: | 政府採購法 、工程採購 、爭議處理 |
| 外文關鍵詞: | Government Procurement Act, public construction procurement, dispute settlement |
| 相關次數: | 點閱:150 下載:7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公共工程採購具有契約金額龐大、施工期長、專業性及複雜度高等特性,使其潛藏高風險與不確定性,於招標、審標、決標、履約、驗收及保固等階段中,產生許多爭議。
於公共工程招標、審標、決標階段之爭議,得以政府採購法之異議申訴制度及行政訴訟等解決爭議。另於履約、驗收、保固階段之爭議,得以政府採購法設立之調解制度、仲裁及民事訴訟等為解決爭議的管道。此外,公共工程採購尚有不良廠商之爭議,政府採購法亦規定參酌異議申訴之處理程序,以作為爭議之解決途徑。
本文就公共工程「招標、審標、決標」階段與「履約、驗收、保固」階段常見之爭議類型,探討其發生之原因及爭議處理之機制;另為求完整,並就政府採購法特有之「不良廠商」爭議類型,分析其發生原因及其處理機制。並於研析採購爭議發生之原因後,進而提出政府採購法應有的調整方向與建議,期能事先避免爭議之發生,惟如無法完全杜絕爭議發生,亦希望能以完善之爭議處理機制,迅速解決爭端,使公共工程能順利推行。
Public construction procurement is characteristic of its large sum of expenses, prolonged construction, and its high in profession and complexity, which in turn makes it full of risk and uncertainty. Therefore, lots of disputes often arise during the process of invitation to tender, the evaluation of tender, the award of contract as well as the contract performance.
For disputes arising from the invitation to tender, the evaluation of tender, the award of contract, or the inspection and acceptance, suppliers can adopt protest, complaint, or litigation to settle the disputes. For disputes appearing i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ontract, suppliers can ask for mediation by the Complaint Review Board for Government Procurement, apply to an arbitration institution for arbitration, or through litigation in court. In addition, for those violating the Government Procurement Act (GPL , articles 101 to 103) during invitation to tender and performance of the contract, suppliers can also protest, complaint, or litigation to solve the disputes.
The main goals of this study are to analyze the cause of the disputes appearing in the public construction, to discuss their settlement, and to propose the possible improvement when GPL is to be revised in the future. Hopefully, it can help prevent the occurance of disputes or, at least, when undesirable disputes happenes, they can be settled quickly to promote the efficiency of public construction.
一、書籍
1. 王澤鑑,民法總則,自版,2005年9月增訂版。
2. 王澤鑑,債法原理(第一冊)-基本理論債之發生,自版,2006年9月。
3. 王澤鑑,民法實例研習-民法總則,自版,1999年3月。
4. 王志誠,票據法,元照出版公司,2007年5月二版。
5. 王伯儉,工程糾紛與索賠實務,元照出版公司,2002年10月。
6. 王伯儉,工程契約法律實務,元照出版公司,2008年10月二版。
7. 王文宇、林育廷,票據法與支付工具規範,元照出版公司,2008年3月初版。
8. 尹章華,公共工程與採購法,漢興公司,1998年6月。
9. 台灣營建研究院,公共工程委員會處理政府採購爭議事件成效評估及修法事宜之研究,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2000年12月。
10.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工程採購契約管理,2008年4月初版。
11. 江如蓉,工程履約保證保險,收錄於工程法律實務研析(二),元照出版公司,2006年2月。
12. 李欽賢,票據法專題研究(一),輔仁大學法學叢書,2001年6月。
13. 李端季,論票據交付欠缺之抗辯,收錄於商事法論文選輯(上),五南公司,1984年7月。
14. 李元德,因物價上漲調整合約金額,收錄於工程法律實務研析(一),元照出版公司,2005年9月。
15. 林誠二,民法債編各論(中),瑞興公司,2002年3 月初版。
16. 林群弼,保險法論,三民書局,2007年2月增訂二版。
17. 林家祺,政府採購法之救濟程序,得聲國際法律事務所,2002年3月初版。
18. 邱聰智,民法總則(上),三民書局,2005年2月初版。
19. 邱聰智,新訂債法各論(中),元照出版公司,2002年10月初版。
20. 邱聰智,新訂民法債編通則(上),輔仁大學法學叢書,2000年9月新訂一版。
21. 邱聰智,新訂民法債編通則(下),輔仁大學法學叢書,2003年3月新訂一版。
22. 吳庚,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三民書局,2003年8月增訂八版。
23. 唐國盛,政府採購法律應用篇,永然出版公司,1998年8月。
24. 胡峰賓、陳丁章、王敬堯,票據工商實務與法律訴訟,永然出版公司,2004年9月。
25. 陳新民,行政法學總論,三民書局,2000年8月修訂七版。
26. 陳敏,行政法總論,新學林出版公司,2007年10月五版。
27. 陳愛娥,行政上所運用契約之法律歸屬-實務對理論之挑戰,收錄於行政契約與新行政法,元照出版公司,2002年6月。
28. 陳建宇,政府採購異議‧申訴‧調解實務,永然出版公司,2003年8月初版。
29. 陳建宇、駱忠誠,政府採購法實例解析,元照出版公司,2000年5月初版。
30. 陳德純,工程範圍變更,收錄於工程法律實務研析(一),元照出版公司,2005年9月。
31. 理律法律事務所,政府採購爭議處理事件案源及問題類型分析,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2003年12月。
32. 曾世雄、曾陳明汝、曾宛如,票據法論,元照出版公司,2005年9月三版。
33. 許宗力,基本權利對國庫行為之限制,法與國家權力學術論文集,元照出版公司,1999年10月初版。
34. 翁岳生主編,行政法(上),元照出版公司,2006年10月三版。
35. 張志朋,工程定型化契約條款之適用問題,收錄於工程法律實務研析(二),元照出版公司,2006年2月初版。
36. 張錦源,國際貿易法,三民書局,2006年6月。
37. 楊芳賢,承攬,收錄於民法債編各論(上),元照出版公司,2002年7月初版。
38. 楊崇森,商務仲裁之理論與實際,中央文物供應社,1984年12月。
39. 劉宗德,公法與私法之區別,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五南公司,2001年12月初版。
40. 劉春堂,民法債編通則(一)契約法總論,三民書局,2001年9月初版。
41. 劉志鵬,工程契約之時效,收錄於工程法律實務研析(一),元照公司,2005年9月。
42. 羅昌發,政府採購法與政府採購協定論析,元照出版公司,2008年11月三版。
43. 謝哲勝、李金松,工程契約理論與求償實務,台灣財產法暨經濟法研究協會,2005年11月。
二、期刊
1. 王珍玲,論政府採購法中異議及申訴制度,月旦法學雜誌,73期,2001年6月。
2. 古嘉諄,工程契約之病(下),月旦法學教室,68期,2008年6月。
3. 包國祥,廠商遭刊登政府採購公報拒絕往來名單後之救濟程序,軍法專刊,49卷,8期,2003年8月。
4. 李元德,關於承攬報酬請求權時效之諸問題,營造天下,104期,2004年8月。
5. 李建良,三軍委製行為法律性質與行為規範-兼論政府採購法與行政程序法之適用問題,台灣本土法學雜誌,13期,2000年8月。
6. 李建中、韋桂仁、王維志,政府採購法對於標價偏低處理之探討,營建管理季刊,2004年春季號。
7. 李惠宗,押標金支票連號案-認定事實基準之行政規則界限,月旦法學教室,65期,2008年3月。
8. 李得璋,營建工程爭議與仲裁之處理(上),商務仲裁,33期,1993年8月。
9. 李家慶,工程契約之終止與解除,營建知訊,229期,2002年2月。
10. 李家慶,析論工程合約新增工作項目,營建知訊,216期,2001年1月。
11. 李家慶,論工程承攬報酬之請求權時效,營建知訊,241期,2003年2月。
12. 李家慶,從工程爭議之處理看司法改革方向,營建知訊,251期,2003年12月。
13. 李家慶,政府採購法「先調後仲」機制與工程仲裁之興革,仲裁季刊,83期,2007年10月。
14. 李家慶、蕭偉松,工程仲裁未來之走向-先調後仲之爭端解決模式,仲裁季刊,80期,2006年12月。
15. 李家慶、蕭偉松,政府採購法「先調後仲」機制相關問題之探討,營造天下,136期,2007年10月。
16. 李家慶、梅芳琪,我國公共工程履約爭議調解之發展現況與檢討,月旦法學雜誌,159期,2008年8月。
17. 李念祖於96年8月23日「採購法先調後仲研習會」之與談意見,載於政府採購法第85條之1第2項規定之適用範圍及程序問題,仲裁季刊,83期,2007年10月。
18. 李欽賢,論期後背書之意義,月旦法學雜誌,第83期,2002年4月。
19. 李怡芳,政府採購法第五十八條之案例研究,法令月刊,2004年5月,55卷,5期。
20. 李永裕,政府採購法第五十八條規定之評釋,全國律師,2002年10月。
21. 李宗德、白梅芳,我國政府採購決標制度之缺失與興革,營建管理季刊,2008年秋季號。
22. 李嵩茂,政府採購招標爭議之法律性質與政府採購法草案招標爭議處理制度之評析,經社法制論叢,22期,1998年7月。
23. 李嵩茂,政府採購法招標爭議處理制度評析,主計月報,2000年7月,535期。
24. 李旭銘,採購行為與雙階理論(上),法令月刊,2003年5月,54卷,5期。
25. 李旭銘,政府採購法第五十八條之研究(上),立法院院聞,32卷,9期,2004年9月。
26. 李旭銘,政府採購法第五十八條之研究(下),立法院院聞,32卷,10期,2004年10月。
27. 李旭銘,政府採購法中不良廠商的認定-以行政處分存否為中心,立法院院聞,32卷,4期,2004年4月。
28. 李旭銘,政府採購圍標案例評析-以政府採購法第101條第1項第1款為中心,全國法律,9卷1期,86頁,2005年1月。
29. 李旭銘,偽造履約階段採購文件案例研究-二則高等行政法院判決評析,全國法律,9卷6期,86頁,2005年6月。
30. 李旭銘,政府採購法上不良廠商認定的停止執行,月旦法學雜誌,114期,2004年11月。
31. 李旭銘,政府採購中開標階段不合格廠商的救濟-試評最高行政法院95年度判字第440號判決,國會月刊,35卷,3期,2007年3月。
32. 李桂潀,從民法之情事變更原則探討公共工程契約物價指數調整門檻,營建管理季刊,2006年冬季號。
33. 李震山,論行政罰法「具裁罰性之不利處分」及「特別法優先適用原則」,法學叢刊,207期,2007年7月。
34. 沈冠伶、陳英鈐,仲裁、程序選擇權與訴訟權之保障,月旦法學雜誌,158期,2008年7月。
35. 伍勝民、陳錦芳、黃于禎,論營造業法之「轉交」與政府採購法之「分包」及「轉包」,現代營建,308期,2005年8月。
36. 伍勝民、吳珮菁、黃于禎,情事變更原則於政府採購法同等品規定爭議之探討,現代營建,2006年10月。
37. 余文恭,論工程契約之性質及其義務群,月旦法學雜誌,129期,2006年2月。
38. 林孜俞,工程契約業主不為協力行為之效力,月旦法學雜誌,129期,2006年2月。
39. 林誠二,情事變更原則之再探討,台灣本土法學雜誌,12期,2000年7月。
40. 林誠二,政府採購契約消滅時效條款,月旦法學教室,21期,2004年7月。
41. 林誠二,損害賠償總額預定違約金之損害舉證問題,台灣本土法學雜誌,36期,2002年7月。
42. 林誠二,論政府採購法之履約保證金-兼評最高法院91年度台上字第901民事判決,台灣本土法學雜誌,72期,2005年7月。
43. 林明鏘,評論「三軍委製協議書」,台灣本土法學雜誌,13期,2000年8月。
44. 林家祺,政府採購訴訟事件行政法院與普通法院審判權之界線,月旦法學雜誌,133期,2006年6月。
45. 林家祺,政府採購法制變革與爭議處理機制-以德國法為例,法學論叢,210期,2008年4月。
46. 林鴻銘,政府採購法及其子法修正簡介,萬國法律,127期,2003年2月。
47. 林俊益,論衡平仲裁之概念,仲裁季刊,53期,2000年6月。
48. 林發立,外國廠商與政府採購法相關問題,萬國法律,109期,2000年2月。
49. 吳光明,論政府採購法第85條之1第2項之「先調後仲」機制,法學叢刊,211期,2008年7月。
50. 吳志光,行政機關公告行為與行政訴訟種類之選擇,法學講座,7 期,2002年7月。
51. 吳梓生,政府採購申訴審議判斷之性質及效力,律師雜誌,249 期 ,2000年6月。
52. 吳昭明,營造工程物價指數釋疑,營造天下,129、130期,2006年12月。
53. 邱雅文於96年8月23日「採購法先調後仲研習會」之與談意見,載於政府採購法第85條之1第2項修訂對工程爭議調解實務之影響,仲裁季刊,83期,2007年10月。
54. 邱琳濱於96年8月23日「採購法先調後仲研習會」之與談意見,載於機關與廠商對於先調後仲應如何因應,仲裁季刊,83期,2007年10月。
55. 范素玲,淺談工期展延之爭議與求償,仲裁季刊,84期,2007年12月。
56. 范素玲,工程展延爭議之舉證,營建管理季刊,2007年冬季號。
57. 洪羽柔,工程履約保證金性質之初步探討,萬國法律,127期,2003年2月。
58. 姚志明,一般情事變更原則於給付工程款案例之適用-兼評最高法院94年台上字第898號判決,月旦法學雜誌,156期,2008年5月。
59. 馬惠美,採購法先調後仲機制之影響(上),營建知訊,302期,2008年3月。
60. 游麗慧,政府採購法之拒絕往來廠商論析,中興工程,82期,2004年1月。
61. 游麗慧,論採購法之拒絕往來廠商(下),營建知訊,252期,2004年1月。
62. 陳自強,政府工程採購中之計算錯誤,政大法學評論,105期,2008年10月。
63. 陳君漢,採購法第85-1條適用疑義,營建知訊,301期,2008年2月。
64. 陳櫻琴,公共工程締約之法規範控制,月旦法學雜誌,18期,1996年11月。
65. 陳重見、顏世翠,論政府採購法與行政程序法之競合(上),軍法專刊,94卷,2期,2003年2月。
66. 陳重見、顏世翠,論政府採購法與行政程序法之競合(下),軍法專刊,94卷,3期,2003年3月。
67. 陳聰富,工程承攬契約之成立、解除與終止,台灣本土法學雜誌,3期,1999年8月。
68. 陳聰富,政府採購「共同投標」之撤銷決標與損害賠償,月旦法學雜誌,140期,2007年1月。
69. 彭麗真,政府採購法異議及申訴期限計算爭議之評析,律師雜誌,249期,2000年6月。
70. 許瑩珍、駱忠誠,公共工程履約爭議先調後仲之探討,政府審計季刊,28卷,2期,2008年1月。
71. 郭介恆,政府採購爭議與救濟,台灣本土法學雜誌,5期,1999年12月。
72. 曾品傑,論附合契約-最高法院九十二年度台上第九六三號判決評釋,東海大學法學研究,23期,2005年12月。
73. 程明修,雙階理論之虛擬與實際,東吳大學法律學報,15卷,2期,2004年2月。
74. 程明修,行政訴訟類型之適用-有關雙階理論、行政處分是否消滅的爭議,台灣本土法學雜誌,81期,2006年4月。
75. 黃茂榮,論承攬(三),植根雜誌,12卷,3期,1996年3月。
76. 黃立,投標低於底價八成應繳差額保證金的問題,月旦法學雜誌,56期,2000年1月。
77. 黃立,檢視短期消滅時效的問題兼論最高法院88年度台上字第156號及89年度台上字第831號民事判決,政大法學評論,67期,2001年9月。
78. 黃立,政府作為消費者-台灣與德國採購法制之比較,政大法學評論,92期,2006年8月。
79. 黃立,先調後仲機制下調解程序與仲裁程序間之關係,仲裁季刊,83期,2007年10月。
80. 黃國立,政府採購法對於投標文件補正機制之探討,現代營建,259期,2001年7月。
81. 黃泰鋒、陳嘉麗,營建物價調整常見爭議問題探討,仲裁季刊,85期,2008年5月。
82. 黃泰鋒、陳嘉麗,工程展延補償爭議爭點試析,仲裁季刊,79期,2006年11月。
83. 黃慶元,招標、審標、決標之爭議‧機關異議處理結果之法律性質疑義,法務通訊,2163期,2003年11月。
84. 張祥暉,政府採購法爭議處理機制之問題探討,月旦法學雜誌,56期,2000年1月。
85. 張祥暉,政府採購法修法後之問題探討-以九十一年二月修頒版本為核心,臺灣本土法學雜誌,47期,2003年6月。
86. 張苑萱,物價調整處理原則之性質及效力,律師雜誌,330期,2007年3月。
87. 湯德宗,論行政程序法的適用,月旦法學雜誌,59期,2000年4月。
88. 張嘉真、吳典倫,政府採購法第85條之1第2項「先調後仲」之強制仲裁對公共工程合約之影響分析及因應建議,萬國法律,157期,2008年2月。
89. 楊芳賢等,承攬人工作之遲延-論我國民法第五百零二條及第第五百零三條之問題-民法研究會第十八次學術研討會,法學叢刊,180期,2000年10月。
90. 楊淑文,工期展延之爭議與履約調解,月旦法學雜誌,143期,2007年4月。
91. 詹森林,定型化契約條款效力之規範-最高法院90年度台上2011號、91年度台上2220號、92年度台上39號判決之商榷,律師雜誌,293期,2004年2月。
92. 詹森林 ,承攬瑕疵擔保責任重要實務問題,月旦法學雜誌,129期,2006年2月。
93. 潘秀菊、張祥暉,政府採購法契約解除與終止規定之探討,月旦法學雜誌,44期,1999年1月。
94. 潘秀菊、張祥暉,政府採購法異議申訴制度之研究,軍法專刊,45卷,10期,1999年10月。
95. 盧冠文,政府採購法同等品之釋析(下),營建知訊,257期,2004年6月。
96. 劉佐國,如何加強政府機關工程採購契約發生爭議以仲裁方式解決研析報告,仲裁季刊,76期,2005年11月。
97. 韓毓傑,論中科院在軍事機關採購軍事武器系統與裝備行為上之地位-以三軍部隊委託中科院研發製造之行為為中心,臺灣本土法學雜誌,13期,2000年8月。
98. 羅昌發,三軍委製行為在政府採購法之適用,臺灣本土法學雜誌,13期,2000年8月。
99. 羅昌發,政府採購法第85條之1第2項修訂對工程爭議調解實務之影響,仲裁季刊,83期,2007年10月。
100. 羅明通,採購法規範之範圍及公平合理原則適用於採購行為之界線,律師雜誌,249期,2000年6月。
101. 羅明通,公平合理原則與不可歸責於兩造之工期延宕之補償-兼論棄權條款之效力,月旦法學雜誌,91期,2002年12月。
102. 羅明通,政府採購法第85條之1第2項規定之適用範圍及程序問題,仲裁季刊,83期,2007年10月。
103. 顏玉明,營建工程契約進度及工期問題之探討,月旦法學雜誌,129期,2006年2月。
104. 顏玉明,公共工程契約物價調整機制之過去與未來-從工程採購契約範本2008年4月15日之修訂談起,月旦民商法雜誌,20期,2008年6月。
105. 駱忠誠,新修正政府採購爭議處理機制評析 (上), 營造天下,76期,2002年4月。
106. 駱忠誠,新修正政府採購爭議處理機制評析 (下), 營造天下,77期,2002年5月。
107. 駱忠誠,政府採購法上遭拒往來廠商救濟制度評析(上),台灣本土法學雜誌,63期,2004年10月。
108. 謝定亞,公共工程物價風險與契約公平性檢討,營建管理季刊,2008年夏季號。
109. 謝定亞,機關與廠商對於「先調後仲」應如何因應,營造天下,136期,2007年10月。
110. 蕭偉松,公共工程物價調整爭議之實務見解,仲裁季刊,82期,2007年7月。
111. 蕭偉松,論承商之保固與瑕疵擔保責任(上),營建知訊,291期,2007年4月,291期。
112. 蕭偉松,論承商之保固與瑕疵擔保責任(下),營建知訊,292期,2007年5月,292期。
113. 藍瀛芳,爭議處理條款之契約規劃(上),營建知訊,297期,2007年10月。
114. 鄢武誠,承攬之工作物有重大瑕疵不能達使用目的時契約能否解除之研究,全國律師,2005年10月 。
三、論文
1. 王天健,政府採購法決標程序及相關爭議之探討及修正建議,國立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7月。
2. 李旭銘,政府採購法不良廠商爭議問題之研究,私立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2月。
3. 周瑤敏,政府採購法異議及申訴制度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1月。
4. 洪佳如,論公共工程採購契約之違約金條款,國立成功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6月。
5. 羅天健,公共工程保證金與保險保證之研究,私立東吳大學法律學系碩士在職專班論文,2006年6月。
四、外文資料
1. Furst Stephen ,Ramsey Vivian ,Williamson Adrain,Uff John,Keating on Construction Contracts,Sweet & Maxwell,at §4-024,117(2006).
2. E.Allen Farnsworth,Contracts,Aspen Law & Business,at §4.21,276,3rd ed(1999).
3. I.N.Duncan Wallace,Hudson,s building and engineering contracts:including the duties and liabilities of architects,engineers and surveyors,Sweet & Maxwell,11th ed,993(1995).
4. Harris R.A. and Scott S.,UK Practice in Dealing with Claims for Delay,Engineering,Construction and Architectural Management Vol.8 No.5-6,317(2001).
5. Kartam S.,Generic Methodology for Analyzing Delay Claims,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ASCE,Vol.125,No.6,409(1999).
6. Daniel W. Halpin and Ronald W.Woodhead,Construction Management,Wiley,38(1988).
7. Jacqueline M. Nolan-Haley,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West Group,2nd ed,4(2001).
8. Alan Scott Rau, Edward F. Sherman, Scott R. Peppet,Mediation and other non-binding ADR processes ,University Casebook Series,Foundation Press,1(2006).
9. Dawn Oliver,Common Values and the Public-Private Divide,Butterworths,London,Edinburgh,Dublin,55(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