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王映筑 Wang, Ying-Chu |
|---|---|
| 論文名稱: |
論原住民族土地及自然資源權之落實─以原住民族特定區域計畫為中心 The Study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digenous Peoples’ Rights to Land and Natural Resources focusing on Regional Plans Concerning Indigenous Peoples’ Specific Areas |
| 指導教授: |
王毓正
Wang, Yu-Cheng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社會科學院 - 法律學系 Department of Law |
| 論文出版年: | 2022 |
| 畢業學年度: | 110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118 |
| 中文關鍵詞: | 原住民族土地及自然資源權 、諮商同意權 、區域計畫 、國土計畫 、原住民族特定區域計畫 |
| 外文關鍵詞: | Indigenous Peoples’ Rights to Land and Natural Resources, Indigenous Consultation and Consent Rights, Regional Plan, Spatial Plan, Regional Plans Concerning Indigenous Peoples’ Specific Areas |
| 相關次數: | 點閱:123 下載:29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長期以來,原住民族土地因著空間規劃指導與土地使用管制之政策更迭,使原住民族難於其土地上實踐傳統文化,實與原住民族基本法承認及尊重原住民族土地及自然資源權之意旨相悖。為解決此困境,政府以原住民族特定區域計畫為手段,採經原住民族參與及諮商同意之空間規劃方式,擬訂尊重該權利之土地使用原則、功能性分區與執行計畫,進而對於下位計畫及土地使用管制提供策略性指導。本文為探究原住民族特定區域計畫及相關法制,是否及如何落實該權利,以文獻分析法進行探討。首先梳理權利之歷史發展,以及其於憲法、國際公約以及原住民族基本法之內涵與保障,並以原住民族特定區域計畫為中心,進一步分析區域及國土計畫法制關於該權利之規範與運作。
經研究與分析,原住民族土地及自然資源權為源於固有主權之集體性權利,政府應承認及尊重原住民族之傳統領域、慣習與權利之固有內涵,且以諮商同意與參與為保障機制。而區域及國土計畫法制本身規範未完備,原住民族特定區域計畫難發揮指導與整合之功能,且經與該權利之內涵與保障相對照可知,形成計畫之程序上,並未完善規範原住民族之參與及諮商同意機制等該權利之制度性保障。又,雖以尊重該權利為計畫目的,實質上未以原住民族傳統土地利用及管理內涵為土地使用管制之判斷依據等議題。欲落實原住民族土地及自然資源權,須制度性解決上述議題,如增設積極參與機制、妥善踐行諮商同意、彈性選擇計畫對象與範圍、將原住民族固有法律作為土地使用管制,以及設計原住民族自主管理與自治等制度,方能實質尊重與保障該權利。
In the event that the indigenous peoples cannot practice their Right to Land and Natural Resources on their lands, the government formulated the Regional Plan Concerning Indigenous Peoples’ Specific Areas according to Regional Planning Act as a method to implement the right. The plan is used to guide other plans and land use control. The purpose of this thesis is to explore the connotation and the protection of the right, as well as whether and how the plan and related laws implement the right.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are that Indigenous Peoples' Right to Land and Natural Resources are collective right derived from their inherent sovereignty. The government should recognize and follow the connotations of indigenous peoples' traditional fields, customs, and rights, and ensure consultation, consent and participation. The Plan are difficult to function as guidance and integration. The legal procedures of the plan do not ensure the participation, consultation and consent. Pursu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rights, it is necessary to amend Regional Planning Act and Spatial Planning Act , such as adding an active participation system, guaranteeing consultation and consent, flexibly selecting the target and scope of the plan, taking the inherent laws of indigenous peoples as the principle of land use control, and establishing a system of self-management and self-governance of indigenous peoples.
專書
吳庚、盛子龍(2020),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增訂16版,台北:三民。
吳庚、陳淳文(2021),憲法理論與政府體制,增訂7版,台北:三民。
李惠宗(2016),行政法要義,7版,台北:元照。
李震山(2019),行政法導論,修訂11版,台北:三民。
松田京子,周俊宇譯(2019),帝國的思考:日本帝國對台灣原住民的知識支配,新北:衛城,遠足文化。
林淑雅(2000),第一民族─台灣原住民族運動的憲法意義,台北:前衛。
莊國榮(2021),行政法,修訂7版,台北:元照。
陳敏(2019),行政法總論,10版,台北:作者自版。
湯德宗(2003),行政程序法論,2版,台北:元照。
廖義男(1994),公共建設與行政法理,台北:作者自版。
蔡志偉(Awi Mona)、許恒達、張鑫隆、徐揮彥(2017),國內原住民族重要判決之編輯及解析─第三輯,新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專書論文
林明鏘(2018),行政計畫法論,收於:國土計畫法學研究(二版),頁1-42,台北:元照。
林明鏘(2018),法治國家原則與國土規劃法制,收於:國土計畫法學研究(二版),頁89-128,台北:元照。
林明鏘(2018),德國國土計畫法研究─兼評我國國土計畫法草案,收於:國土計畫法學研究(二版),頁129-154,台北:元照。
林明鏘(2018),評國土計畫法,收於:國土計畫法學研究(二版),頁201-224,台北:元照。
林明鏘(2018),法治國家原則與國土規劃法制─評大法官釋字第406、444、449號及第513號解釋,收於:國土計畫法學研究(二版),頁89-128,台北:元照。
林明鏘(2019),都市計畫通盤檢討變更之司法救濟:評析司法院釋字第742號解釋,收於:司法院行政訟及懲戒廳編,行政訴訟制度相關論文彙編,第9輯,頁163-191,台北:司法院。
林淑雅(2005),原住民族與台灣新憲,收於:憲法原住民族政策制憲推動小組編,原住民族憲法專章會議實錄,頁1-7,台北:翰蘆。
浦忠勝(2005),原住民族之自然主權意義何在?收於:憲法原住民族政策制憲推動小組編,原住民族憲法專章會議實錄,頁109-120,台北:翰蘆。
傅玲靜(2019),空間總體及部門計畫法制中之計畫形成自由及其界限,收於:司法院行政訴訟及懲戒廳編,行政訴訟制度相關論文彙編,第9輯,頁217-255,台北:司法院。
黃居正(2009),憲法解釋與原住民族權利,收於:廖福特主編,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6輯,頁429-465,台北:新學林。
陳張培倫(2012),原住民族主權初探,收於:施正鋒編,原住民族主權與國家主權,頁61-76,花蓮: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學會。
董保城(2020年),行政計畫,收錄於:翁岳生編,行政法(上),4版,頁751-774,台北:元照。
期刊論文
王泓鑫(2004),國土規劃法制之研究─以內政部國土計畫法草案為中心,世新法學,第1期,頁243-282。
王珍玲(2012),民眾對國土空間計畫之參與權限,東海大學法學研究,第37期,頁97-143。
王泰升(2015),台灣法律史上的原住民族:作為特殊的人群、地域與法文化,臺大法學論叢,第44卷第4期,頁1639-1704。
王毓正(2021),臺灣原住民族漁獵權於憲法上之立論基礎與保護意涵兼論野生動物保育法及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相關規定之合憲性,臺灣原住民族法學,第8期,頁10-32。
王韻茹(2018),從公法人理論與實踐發展觀察部落公法人,成大法學,第35期,頁1-33。
李建良(2003),淺說原住民族的憲法權利-若干初探的想法,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47期,頁115-125。
李建良(2005),憲法變遷中的原住民族權利─原住民族自治權的法理論述,憲政時代,第31卷第1期,頁1-30。
辛年豐(2011),原住民族權利保障的建構與實現─從平等權出發到落實平等保障,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第34期,頁187-245。
辛年豐(2017年),衝破法院大門的都市計畫─司法院釋字第742號解釋,台灣法學雜誌,第317期,頁155-162。
辛年豐(2019),論因應能源結構轉型人民權利保障的根本議題─從歷史上少數者的處境談起,月旦法學雜誌,第285期,頁86-107。
官大偉(2011),國土計畫、原住民族自治與原住民族土地權之落實,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學報,第1卷第3期,頁123-143。
官大偉(2014),原住民族與國土計畫─一個民族生態學的觀點,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學報,第4卷第4期,頁43-61。
官大偉(2014),原住民族土地權的挑戰:從一個當代保留地交易的區域研究談起,考古人類學刊,第80期,頁7-51。
官大偉(2017),從道歉和解到正義實現:談以國土計畫落實原住民族土地權之可能,臺灣原住民族法學,第1卷第2期,頁5-21。
林明昕(2004),原住民地位之保障作為「基本權利」或「基本國策」?,憲政時代,第29卷第3期,頁335-358。
林明鏘(2010),國土計畫法政策與草案評析—以內政部96年1月草案為中心,政大法學評論,第114期,頁1-51。
林明鏘(2018),國土計畫法與全國國土計畫之合憲性問題─以地方都市計畫權限保障為中心,財產法暨經濟法,第51期,頁1-21。
林長振(2019),論原住民族傳統土地權利之承認:原住民族基本法第20條第1項之評析,台灣原住民族研究,第12卷第2期,頁125-172。
林秋綿(2001),臺灣各時期原住民土地政策演變及其影響之探討,台灣土地研究,第2期,頁23-40。
林春元(2018),礦業法的轉型正義,台灣法學雜誌,第337期,頁180-199。
林嘉男(2018),原住民族長照機構面臨的建物與土地問題根源─以蘭嶼居家護理所為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109期,頁215-232。
施正鋒(2012),原住民族主權國家主權,台灣原住民族研究論叢,第12期,頁1-56。
施正鋒(2016),當國土規劃遇上原住民族權利,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學報,第6卷第4期,頁181-206。
施正鋒(2017),原住民族的自決權,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學報,第7卷第3期,頁1-37。
徐輝彥(2019),自兩項人權公約之民族自決權論原住民族諮商同意權之規範基礎與實踐,政大法學評論,第158期,頁229-294。
張惠東(2021),原住民族自然資源共同管理法制—制度及理論建構,臺灣林業,第47卷,第5期,頁11-18。
許志雄(1995),制度性保障,月旦法學雜誌,第8期,頁40-49。
許萃華(2013),原住民族基本法之司法實踐─原住民族土地權為中心,司法新聲,第106期,頁23-38。
陳立夫(2020),都市計畫司法審查相關法律議題,月旦法學雜誌,第302期,頁22-43。
陳竹上(2012),重返山林的坎坷路:由泰雅族櫸木事件及魯凱族漂流木事件探討原住民族土地及自然資源權利在國家司法體系中的處境,文化研究月報,第132期,頁17-43。
陳明燦(2018),全國國土計畫(草案)法律問題分析──以國土功能分區劃設合法性為中心,財產法暨經濟法,第51期,頁23-69。
陳張培倫(2018),解讀原住民族的知情同意權─絕對論vs條件論,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學報,第8卷第3期,頁1-19。
陳愛娥(2010),行政計畫確定程序法制的建構—法律制度繼受的案例,月旦法學雜誌,第180期,頁160-168。
傅玲靜(2006),計畫確定程序法制之實然與應然—以行政機關建設大眾捷運系統之計畫確定程序為中心,中原財經法學,第16期,頁45-115。
傅玲靜(2014),都市更新正當程序之解構與再建構,月旦法學雜誌,第228期,頁189-208。
雅柏甦詠‧博伊哲努(2007),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宣言與台灣原住民族權利保障,台灣原住民研究論叢,第2期,頁141-168。
雅柏甦詠‧博伊哲努(2012),台灣原住民族主權的虛相與實相,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學報,第2卷第4期,頁1-26。
雅博甦詠‧博伊哲努(2013),還我土地觀點下的原住民族土地政策,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學報,第3卷第3期,頁67-98。
黃居正、邱盈翠(2015),台灣原住民族集體同意權之規範與實踐,臺灣民主季刊,第12卷第3期,頁43-82。
黃俊杰(2003),原住民族權利保障與自治財政,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47期,頁85-93。
廖義男(1999),計畫確定程序規範之探討─行政程序法立法中爭論之議題,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1期,頁20-36。
劉宗德(1992),現代行政與計畫法制,政大法學評論,第45期,頁73-83。
蔡志偉(2008),聯合國中的原住民族國際人權,台灣國際研究季刊,第4卷第2期,頁81-108。
蔡志偉(2011),從客體到主體:臺灣原住民族法制與權利的發展,臺大法學論叢,第40卷特刊,頁1499-1550。
鄭川如(2021),原住民諮商同意權的由來與內涵─從亞泥礦權展延案談起,月旦法學雜誌,第309期,頁96-109。
鄭明政(2018),「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宣言」與「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中的原住民族土地的集體權性格,台灣原住民族法學,第4期,頁49-65。
謝哲勝(2001),土地使用管制法律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第5期,頁97-162。
顏愛靜、陳亭伊(2012),原住民族土地制度變遷及課題與對策之研析,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學報,第2卷第2期,頁1-25。
碩博士論文
林淑雅(2007),解╱重構台灣原住民族土地政策,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林嘉男(2021),當代原住民族土地治理之研究─以蘭嶼為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博士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