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廖椿成 Liao, Chun-Cheng |
|---|---|
| 論文名稱: |
從隱私權論公職人員財產申報法 A Study on Law of Property-Declaration by Public Officials Based on Privacy |
| 指導教授: |
許育典
Hsu, Yue-Dian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社會科學院 - 法律學系 Department of Law |
| 論文出版年: | 2013 |
| 畢業學年度: | 101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135 |
| 中文關鍵詞: | 隱私權 、公職人員 、政治性格 、財產申報制度 、陽光法案 |
| 外文關鍵詞: | privacy right, public official, political character, property declaration, Sunshine Act |
| 相關次數: | 點閱:103 下載:0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我國公職人員財產申報法,藉由課予公職人員財產申報義務,強制公開申報內容,以達端正政風及確立公職人員清廉作為的立法意旨。然而公職人員財產申報法規範的對象,並未針對公職人員是否具備政治性格而加以類型化,對於不具有政治性格的常任永業公職人員隱私權,有過度限制之虞。特別是原本非申報義務主體的公職人員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因與申報義務人有婚姻的法律關係或出生的事實關係,導致其受資訊隱私權保障的財產狀況,受到國家強制公開的間接限制,此與義務止於一身原則相違,是公職人員財產申報法規範的合憲性,確實有探討的必要。參考美國及日本法制,得發現對於公職人員財產申報的規範,是以公職人員在政治性格的差異,而有不同申報內容及公開範圍的義務程度,適度調和公職人員隱私權與人民知的權利之衝突情況,相關制度的設計值得我國作為借鏡。本文以憲法保障的隱私基本權為基礎,探討公職人員財產申報法限制公職人員隱私基本權,是否符合法治國原則下的比例原則及法律明確性原則。最後針對合憲性的檢驗結果,提出適當的修正或調整建議,期使我國陽光法案,得於清廉政治的公共利益與公職人員隱私權的保障之間,探尋出更臻於衡平的法制。
The goal of the Law of Property Declaration by Public Officials is to confirm the ethics and incorruptibility of public officials through obligating them to disclose the content of their property. The object of the law, however, does not be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political character of the public officials. As for those lacking of political character, the law may over-restricts their privacy. In particular, the privacy protection of the spouse and minor children, who have no duty of declaring their property, is restricted because of their marital or birth relations with the obligors. The principle of duty bounding to the obligor is undoubtedly obeyed. For this reason, it is necessary to discuss the constitutionality of the law. Referring to the legal system of America and Japan, it is found that the scope of property declaration is defined in terms of the political character of the public officials, which consults to different extent of revelation. It is useful to reconcile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privacy right of public officials and the knowing right of common people. Such systematic design, therefore, is worthy of our learning. This study, on the basis of constitutional protection of privacy, discusses whether the Law of Property Declaration by Public Officials affects the fundamental right of privacy and whether it conforms to the principle of proportion and legal certainty. From the investigation of constitutionality, some modification and suggestion are given. It is expected that our Sunshine Act can strike an equal balance between the public benefits of ethic government and the privacy protection of public officials.
一、中文部分
Center for Civic Education編寫,郭莞玲譯,《挑戰未來公民:隱私》,台北:財團法人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2008年3月。
Ellen Alderman/Caroline Kennedy著,吳懿婷譯,《隱私的權利》,台北:商周,2001年2月。
Janusz Symonides等著,楊雅婷譯,《人權的概念與標準》,台北:韋伯文化,2009年11月。
王兆鵬,〈一個條例,八處違憲—論檢肅流氓條例〉,《月旦法學雜誌》,155期,2008年4月。
王明偉,《學生隱私權之研究:以國民中學學生隱私權為中心》,世新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07年7月。
王皇玉,〈刑法對隱私權的保障:以刑法第315條之1為中心〉,《台灣本土法學雜誌》,122期,2009年2月。
王俊文,〈我國憲法上隱私權相關問題之釐清〉,《東吳法研論集》,2卷,2006年4月。
王品清,《公務人員利益衝突迴避法制研究》,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王澤鑑,《民法總則》,台北:王慕華,2008年10月,修訂版。
────,《侵權行為法》,台北:王慕華,2009年7月。
────,《人格權法》,台北:王慕華,2012年1月。
────,〈人格權保護的課題與展望(三):人格權的具體化及保護範圍(6):隱私權(上)〉,《台灣本土法學雜誌》,96期,2007年7 月。
────,〈人格權保護的課題與展望(三):人格權的具體化及保護範圍(6):隱私權(中)〉,《台灣本土法學雜誌》,97期,2007年8 月。
────,〈人格權保護的課題與展望(三):人格權的具體化及保護範圍(6):隱私權(下-1)〉,《台灣本土法學雜誌》,99期,2007年10 月。
────,〈人格權保護的課題與展望(三):人格權的具體化及保護範圍(6):隱私權(下-2)〉,《台灣本土法學雜誌》,101期,2007年12月。
朱雲鵬,〈政商掛勾與利益輸送〉,《中國論壇》,31卷,10期,1991年。
朱雲漢,〈如何面對民主時代政商關係的挑戰〉,《國家政策雙週刊》,37期,1992年。
朱柏松,〈個人資料保護之研究:近代隱私權概念之形成及發展(上)〉,《法學叢刊》,114期,1984年4月。
────,〈個人資料保護之研究:近代隱私權概念之形成及發展(下)〉,《法學叢刊》,115期,1984年7月。
宋筱元,〈論我國肅貪組織及其發展〉,《警學叢刊》,20卷2期,1989年8月。
吳庚,《憲法的解釋與適用》,台北:自版,2004年6月,3版。
───,《行政法理論與實用》,台北:自版,2012年10月,12版。
───,〈重建公務員關係之法理基礎〉,《法令月刊》,48卷8期,1989年8月。
吳信華,〈基本權利的體系思考〉,《月旦法學教室》,9期,2003年7月。
李仁淼,〈再論強制押捺指紋之合憲性〉,《月旦法學教室》,34期,2005年8月。
李志強,〈陽光法案:以我國公職人員財產申報法為例〉,《通識研究集刊》,11期,2007年6月。
李步雲,《憲法比較研究》,台北:韋伯,2004年3月。
李震山,《人性尊嚴與人權保障》,台北:元照,2009年2月,3版。
────,〈基因資訊利用與資訊隱私權之保障〉,收於:法治斌教授紀念論文集編輯委員會主編,《法治斌教授紀念論文集:法治與現代行政法學》,台北:公益信託法治斌教授學術基金出版,2004年5月。
────,〈從公共場所或公眾得出入之場所普設監視錄影器論個人資料之保護〉,《東吳法律學報》,16卷2期,2004年12月。
────,《多元、寬容與人權保護:以憲法未列舉權之保障為中心》,台北:元照,2007年9月,2版。
────,〈憲法未列舉權利保障之理論與實踐:以釋憲及基本權利入憲為例〉,收於:許志雄/蔡茂寅/周志宏主編,《現代憲法的理論與現實-李鴻禧教授七秩華誕祝壽論文集》,台北:元照,2007年9月。
────,〈論人民要求政府公開資訊之權利與落實〉,《月旦法學雜誌》,62期,2000年7月。
李惠宗,〈論新聞自由與隱私權的衝突:愛滋病學童案〉,《台灣本土法學雜誌》, 3期,1999年8月。
────,〈立法之界限—法律明確性原則〉,《月旦法學教室》,70期,2008年8月。
────,《憲法要義》,台北:元照,2012年9月,6版。
────,《行政法要義》,台北:元照,2007年2月,3版。
────,《教育行政法要義》,台北:元照,2004年9月。
────,《行政罰法之理論與案例》,台北:自版,2005年6月。
李榮唐,《學生隱私權在我國憲法的建構與檢討:以中、小學學生為核心》,成功大學法律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11年1月。
李建良,《憲法理論與實踐(一)》,台北:學林,2004年7月。
────,〈自由、平等、尊嚴:人的尊嚴作為憲法價值的思想根源與基本課題(上)〉,《月旦法學》,153期,2008年2月。
李鴻禧,《憲法與人權》,台北:元照,1999年12月。
────,《違憲審查論》,台北:元照,1999年12月。
邱文聰,〈從資訊自決與資訊隱私的概念區分:評「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修正草案」的結構性問題〉,《月旦法學》,168期,2009年5月。
邱紹一,〈人權教育:維護青少年隱私權之初探〉,《專業走廊》,43卷4期,2004年11月。
林子儀,〈基因資訊與基因隱私權:從保障隱私權的觀點論基因資訊的利用與法的規制〉,收於:翁岳生教授七秩誕辰祝壽論文集編輯委員會主編,《當代公法新論(中),翁岳生教授七秩誕辰祝壽論文集》,台北:元照,2002年7月。
林山田,《刑法通論(上冊)》,台北:自版,2008年1月,10版。
林世宗,《言論新聞自由與毀謗隱私權》,台北:自版,2005年8月。
林志潔,〈美國貪污犯罪之立法與預防:以聯邦法規為中心〉,《月旦法學》,143期,2007年4月。
林明鏘,《公務員法研究(二)》,台北:自版,2012年12月。
林明鏘/蔡茂寅,〈公務員法〉,收於:翁岳生主編,《行政法(上)》,台北:元照,2006年10月,3版。
林東茂,《刑法綜覽》,台北:一品,2012年8月,7版。
林秀雄,《親屬法講義》,台北:元照,2012年7月,2版。
林欣柔,〈隱私與公益的拔河:論醫病關係中的保密義務〉,《全國律師》,10卷8期,2006年10月。
林俊宏,〈數位化時代個人資料隱私之問題〉,《月旦法學教室》,55期,2007年5月。
林建中,《隱私權概念之再思考:關於概念範圍、定義及權利形成方法》,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1月。
林鈺雄,《新刑法總則》,台北:自版,2009年9月,2版。
法治斌/董保城,《憲法新論》,台北:元照,2012年9月,5版。
馬興平,《論資訊隱私權的保護-從釋字第603號解釋出發》,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郭戎晉,〈WEB2.0與法律:談「社交網站」用戶隱私與未成年人之保護與衝突〉,《萬國法律》,161期,2008年10月。
高宇成,《隱私權議題中化約主義與功能主義之探究》,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1月。
郭 錚,《我國公職人員財產申報法革新之研究》,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6月。
陸潤康,《美國聯邦憲法論》,台北:凱侖,2006年,9月。
許育典,〈從人的自我實現作為基本權的本質(上):建構多元文化國的教育基本權核心以及教育行政中立與寬容原則〉,《月旦法學》,49期,1999年6月。
────,〈從人的自我實現作為基本權的本質(中):建構多元文化國的教育基本權核心以及教育行政中立與寬容原則〉,《月旦法學》,50期,1999年7月。
────,《人權、民主與法治-當人民遇到憲法》,台北:元照,2009年7月。
────,《從法治國家到人權保障的希望工程-以人權教育為中心》,台北:元照,2010年2月。
────,《教育憲法與教育改革》,台北:五南,2005年5月。
────,《憲法》,台北:元照,2013年2月,6版。
許宗力,〈基本權的功能與司法審查〉,收於:氏著《憲法與法治國行政》,台北:元照,1999年3月。
────,《法與國家權力(一)》,台北:元照,2006年8月。
────,《法與國家權力(二)》,台北:元照,2007年1月。
────,〈基本權的保障與限制(上)〉,《月旦法學教室》,11期,2003年9月。
────,〈基本權的保障與限制(下)〉,《月旦法學教室》,14期,2003年12月。
────,〈基本權利:第二講—基本權的功能〉,《月旦法學教室》,2期,2002年12月。
許志雄,〈當代人權的發展趨勢與課題〉,收於:許志雄/蔡茂寅/周志宏主編,《現代憲法的理論與現實-李鴻禧教授七秩華誕祝壽論文集》,台北:元照,2007年9月。
許志雄/陳銘祥/蔡茂寅/周志宏/蔡宗珍,《現代憲法論》,台北:元照,2008年10月,4版。
許志雄,〈特別法律關係下之人權〉,《月旦法學》,56期,2007年6月。
施慧玲/高玉泉,〈論兒童隱私權益與新聞自由〉,收於:戴東雄教授祝壽論文集編輯委員會主編,《現代身分法之基礎理論:戴東雄教授七秩華誕祝壽論文集》,台北:元照,2007年8月。
陳秀慧,《公職人員財產申報法制之研究》,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2006年7月。
陳淞山,〈我國公職人員財產申報與公開制度之研究〉,《立法院院聞》,21卷8期,1993年。
陳 敏,《行政法總論》,台北:新學林,2007年10月,5版。
陳運財,〈監視攝影與正當程序之保障〉,《台灣本土法學雜誌》,86期,2006年9月。
陳河泉,〈隱私權在我國法制之規範現況與未來展望〉,《全國律師》,5卷6期,2001年6月。
陳建仲,《政黨轉型期政商關係的法制化:台灣「公職人員財產申報法」立法過程之個案分析》,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
陳開煊,〈建立公職人員財產申報制度之研究〉,《人事月刊》,14卷3期,1994年。
陳新民,論憲法人民基本權利的限制(上),律師通訊,154期,1992年7月。
────,《憲法基本權利之基本理論(上)》,台北:元照,2002年7月,5版。
────,《憲法基本權利之基本理論(下)》,台北:元照,2002年7月,5版。
────,《憲法導論》,台北:新學林,2008年10月,6版。
────,《中華民國憲法釋論》,台北:自版,2001年10月,4版。
────,《行政法學總論》,台北:自版,2000年8月,7版。
陳慈陽,《憲法學》,台北:元照,2005年11月,2版。
張永明,〈公職人員的言論自由與界限〉,《月旦法學教室》,82期,2009年8月。
張國清,〈隱私權保護概念的比較探討〉,《全國律師》,5卷6期,2001年6月。
張嘉尹,〈基本權理論、基本權功能與基本權客觀面向〉,收於:翁岳生教授七秩誕辰祝壽論文集編輯委員會主編,《當代公法新論(上)翁岳生教授七秩誕辰祝壽論文集》,台北:元照,2002年7月。
────,《憲法學的新視野(一)憲法理論與法學方法》,台北:五南,2012年10月。
程明修,〈論基本權保障之「禁止保護不足原則」〉,收於:城仲模教授祝壽論文集編輯委員會主編,《憲法體制與法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台北:三民,1998年8月。
────,〈國家透過公共場所的監視器對人民基本權利的干預〉,《法學講座》,3 期,2002年3月。
解立軍/劉桂美,〈未成年學生隱私權與相關權利衝突問題的研究〉,《中國教育學刊》,10期,2003年10月。
黃昭元,〈無指紋則無身分證?:換發國民身分證與強制全民捺指紋的憲法爭議分析〉,收於:國際刑法學會台灣分會主編,《民主、人權、正義:蘇俊雄教授七秩華誕祝壽論文集》,台北:元照,2005年9月。
黃承啟,〈論隱私權之保障:以社區監視器為例〉,《嶺東通識教育研究學刊》,2卷2期,2007年8月。
黃家昌,《我國公職人員財產申報法之探討:二屆立委財產申報資料之分析》,東海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黃榮堅,《基礎刑法學》,台北:元照,2012年3月,4版。
黃琬珺,〈隱私權法理之探討:以我國司法院釋字第603號解釋為例〉,《致理法學》,6期,2009年10月。
楊敦和,〈論隱私權在美國之起源與發展〉,《輔仁法學》, 2期,1983年。
楊子慧,〈德國憲法釋義學對我國憲法解釋之影響:以兩國憲法解釋(裁判)實務解釋基本權利功能為中心〉,《憲政時代》, 30卷1期,2004年7月。
────,〈法規範、法解釋與適用之違憲審查:大法官釋字第656號解釋之釋憲客體評析〉,《月旦裁判時報》,5期,2010年10月。
詹文凱,《隱私權之研究》,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8年7月。
────,〈新聞自由與隱私權之界限〉,《月旦法學教室》,2期,2001年12月。
詹政曇,《法務部政風體系肅貪策略之研究》,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學程在職進修專班論文,2002年。
廖福特,《人權法論叢》,台北:元照,2007年3月。
簡郁庭,《個人資料揭露案例之研究:以隱私權保障為中心》,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7月。
趙翊伶,《校園隱私權保障之方案:以一所公立高中之發展經驗為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2007年2月。
劉宏恩,〈公職人員財產申報法之功能與侷限:從比較法觀點論我國限行法缺失〉,《律師通訊》,183期,1994年12月。
劉宗德,《行政法基本原理》,台北:學林,2000年12月。
劉昊洲,《公務人員人事論叢》,台北:商鼎,2008年7月。
劉定基,〈從美國法的觀點評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689號解釋:以新聞自由、言論自由、隱私權的保障與衝突為中心〉,《興大法學》,11期,2012年5月。
劉得為,《個人資料庫的隱私保護:以我國戶籍制度為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7月。
劉靜怡,〈隱私權:第一講:隱私權的哲學基礎、憲法保障及其相關辯論過去、現在與未來〉,《月旦法學教室》,46期,2006年8月。
────,〈隱私權:第二講:隱私權保障與國家權力的行使:以正當程序和個人自主性為核心〉,《月旦法學教室》,50期,2006年12月。
蔡文如,《我國個人資料政策之形成與變遷:以戶籍資料為例》,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1月。
蔡秀卿,〈日本情報公開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立法院院聞》,28卷,8期。
蔡茂寅,〈公營造物法•公企業法〉,收於:翁岳生主編,《行政法(上)》,台北:元照,2006年10月,3版。
蔡達智,〈開放空間中的隱私權保障〉,《月旦法學》,145期,2007年6月。
────,〈隱私權初探〉,《法學叢刊》,50卷3期,2005年7月。
蔡震榮,《行政執行法》,台北:自版,2002年9月,3版。
蔡蕙芳,〈從美國隱私權法論刑法第315條之1與相關各構成要件〉,《月旦釋讀》,4期,2011年2月。
蕭文生,〈自基本權保障觀點論街頭監視錄影設備裝設之問題〉,收於:法治斌教授紀念論文集編輯委員會主編,《法治斌教授紀念論文集:法治與現代行政法學》,台北:公益信託法治斌教授學術基金,2004年5月。
謝祥揚,〈論「資訊隱私權」〉,《東吳法研論集》,3卷,2007年4月。
瞿宛文,〈金權政治阻礙產業升級〉,《天下雜誌》,162期,1994年。
魏千峰,〈法律之限制:「公職人員財產申報法」經立法院三讀通過的反思〉,《律師通訊》,167期,1993年8月。
韓大元,〈論基本權利效力〉,《判解研究》,11期,2003年5月。
蘇永欽,〈我國憲政體制下的獨立行政機關〉,《法令月刊》,59卷1期,2008年1月。
蘆部信喜著,李鴻禧譯,《憲法》,台北:元照,2001年4月。
二、德文部分
Maurer, Hartmut: Staatsrecht I: Grundlagen, Verfassungsorgane, Staatsfunktionen, 4. Auf., München 2005.
Stern, Klaus, Handbuch des Staatsrechts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Bd5, Heidelberg 2000.
Bleckmann, Albert: Staatsrecht II: Die Grundrechte, 4. Aufl., Köln 1997.
三、日文部分
阪本昌成,〈プライバシー保護および個人情報保護をめぐる日・米の法理論および判例理論-その顕著な違い〉,收錄:《日中公法学の最先端》,日本:九州大学,2007年10月。
牧田潤一朗,〈アメリカのプライバシー保護法制の日本への示唆〉,《Law and practice》,第4号,日本:早稲田大学大学院法務研究科,2010年4月。
伊藤博文,〈プライバシーと不法行為法〉,《豊橋創造大学短期大学部研究紀要》,第20号,日本:豊橋創造大学短期大学部,2003年3月。
藤本一美,〈アメリカの政府倫理法の展開〉,收錄:清水英夫編《政治倫理と知る権利》,日本:三省堂,1992年6月。
宮下紘,〈プライバシーをめぐるアメリカとヨーロッパの衝突―自由と尊厳の対立―〉,《比較法文化》,第18号,日本:駿河台大学比較法研究所,2009年3月。
松橋和夫,〈米国公務員に関する二つの改革立法〉,《レファレンス》,日本:調査及び立法考査局,1978年12月。
原田三郎,《公務員倫理 - 行動のル-ルとモラル》,日本:ぎょうせい,1989年1月。
吉藤正道,〈公務員倫理法‧倫理規程について一考察〉,《慶應法学》,第11号,日本:慶應義塾大学法学研究会,2008年12月。
齋藤憲司,〈国家公務員倫理法―比較法的考察〉,《ジュリスト》,第1166号,日本:有斐閣,1999年11月。
仁山田義仁,〈公務員倫理が明確に―併せて調査・懲戒手続も規定〉,《時の法令》,第1614号,日本:大蔵省印刷局,2000年3月。
榎原猛編,《プライバシー権の総合的研究》,日本:法律文化社,1991年3月。
蘆部信喜,《憲法》,日本:岩波書店,2007年3月,4版。
蘆部信喜,《憲法学Ⅱ人権総論》,日本:有斐閣,1994年1月。
野中俊彦等,《憲法Ⅰ》,日本:有斐閣,2006年3月,4版。
大石眞,《憲法講議Ⅱ》,日本:有斐閣,2007年1月。
佐藤幸治,《憲法》,日本:青林書院,1995年4月,3版。
松井茂記,《情報公開法》,日本:有斐閣,2003年3月,2版。
塩野宏,《行政法Ⅲ行政組織法》,第4版,日本:有斐閣,2012年10月。
校內:2016-07-22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