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陳俊安 Chen, Jun-An |
|---|---|
| 論文名稱: |
臨時且永續-臨時性構造設計與紙漿材料特性探討 Design for temporality and sustainability-Investigating temporal structures with paper pulp |
| 指導教授: |
簡聖芬
Chien, Sheng-Fen 杜怡萱 Tu, Yi-Hsuan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規劃與設計學院 - 建築學系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
| 論文出版年: | 2016 |
| 畢業學年度: | 104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79 |
| 中文關鍵詞: | 紙漿材料 、臨時性構造 、數位製造 |
| 外文關鍵詞: | paper pulp, temporary structure, digital fabrication |
| 相關次數: | 點閱:142 下載:18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以環境永續為旨,許多設計者開始仔細思考產品可完全回收,或是材料能更輕易回到自然環境中且不造成傷害。建築設計亦然。紙漿可完全回收重複使用,且經過設計的紙漿對自然無害地完全分解。以紙漿為建築材料,可善用其回收再製和可自然分解的特性。若以紙漿材料製成構件,在一次性活動的使用後即可就地分解,最終材料不必一直停留在回收再製的工業循環裡,而是能夠直接回到自然環境當中。此外,在數位製造工具逐漸普及的狀況下,紙類材料加工便利,也能降低製成的門檻及成本。
本研究希望將紙漿使用在臨時空間的構築中去加強其特性,並探討其材料性在實際運用上的困難點。研究方向可分為構築材料的測試和單元構件的設計與生產兩個部分。透過對造紙業工業化製作過程文獻的研究,整理出製作紙漿所需之條件及其材料特性,同時也參考許多紙漿在不同領域的運用。並實際製作低技術(low-tech)紙漿,設計相關試驗並記錄製作過程和紀錄材料特性,並透過數位工具的使用製作出構件原形(prototype)作為檢討及空間效果的呈現。
研究過程藉單元構造的設計與生產,操作三個不同形態的臨時性構造設計。先以VORONOI BLOCK疊砌的綠化固沙植生塔設計與實作,探討不規則元件的大量製造。再藉VOXEL CUBE單元的設計開發,進一步探討紙漿成分組合、構造的穿透性與卡榫式的疊砌,實作圍籬牆面的構築。最後嘗試FRACTAL HEXAGON拼接,形成大跨距的構造物。
研究成果規整出構件單元自設計、製作到組裝完整流程。透過在實作中的檢討與回饋,並同時探討,在使用紙漿材料的狀態下對構件的生命週期中的可能性與限制有更多的探討。最後,也確立了一套完整的構件設計思維。
Buildings are temporary, but materials stay in the environment. The thesis presents a design research that employs paper pulp as building materials to construct sustainable but temporary structures. Three design projects are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materiality of paper pulp, the constructability of building blocks, as well as the possibility of structural scales. All projects are examined through actual constructions, from scale models to full-scale mockups.
3D.EARTH. (2013). Retrieved from 3D.EARTH: https://3dearthworkshopiscteiul.wordpress.com/page/2/
A third industrial revolution. (2012). Retrieved from A third industrial revolution: http://www.economist.com/node/21552901
Braungart, M., & McDonough, W. (2008). 從搖籃到搖籃 綠色經濟的設計提案. (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中美可持續發展中心, Trans.) 台北市: 野人.
Chang, E. (2013). Smart Small is a Collection of Small, Modular Planters for Herbs and Mosses. Retrieved 10 2015, from Inhabitat: http://inhabitat.com/smart-small-is-a-collection-of-small-modular-planters-for-herbs-and-mosses/
Group, B. R. (2015). Retrieved from BLOCK Research Group: http://www.block.arch.ethz.ch/brg/
Michler, A. (2012). CASE and SOM’s AMPS Living Green Wall Promises to Reduce Air Pollution and Energy Costs. Retrieved from Inhabitat: http://inhabitat.com/case-and-soms-amps-living-green-wall-promises-to-reduce-air-pollution-and-energy-costs/
行政院主計處. (2010). 社會指標統計年報. 台北市: 行政院主計處.
沈憲彰. (2010). 紙下建築-來自里港的紙磚造屋經驗. GREEN[綠雜誌](vol.005), 44-59.
林柏成. (2011). 加強磚造翼牆面內側向加載試驗與分析. 碩士論文, 國立成功大學, 建築學系, 台南市.
陳沛宏、鄭義清、陳穎藍. (2010). 台灣文化用再生紙之認知、購買意願與滿意度調查. 台北市: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
陳宥任. (2010). 應用紙漿模塑材料特性於產品永續設計. 碩士論文, 國立台北科技大學, 創新設計研究所, 台北市.
陳思嘉. (2013). 結合數位製造的設計流程研究. 碩士論文, 國立成功大學, 建築學系, 台南市.
彭智謙. (2011). 數位模擬之材料實驗與製造. 碩士論文, 淡江大學, 建築系, 新北市.
蘇潤. (2014). 瓦楞紙材料之數位製造與構築. 淡江大學, 建築學系, 新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