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吳家男 Wu, Chia-Nan |
|---|---|
| 論文名稱: |
校內搜索-以《學校訂定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注意事項》為中心 School Searches |
| 指導教授: |
李佳玟
Lee, Chia-Wen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社會科學院 - 法律學系 Department of Law |
| 論文出版年: | 2009 |
| 畢業學年度: | 97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210 |
| 中文關鍵詞: | 搜索 、搜查書包 、校內搜索 、校園安全檢查 、教師搜索 |
| 外文關鍵詞: | school searches, search, teacher searches, security check of campus, search students |
| 相關次數: | 點閱:101 下載:11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少年學子的在校生活,理應是單純而充實的學習時光,但因可能出現的學生問題行為,如攜帶違禁書刊、考試作弊,吸毒、持槍帶刀、攻擊他人等等,給平靜的校園抹上一筆灰色的色彩,面對此種教育實務可能出現之情況,學校或教師在基於維護校園安全與秩序的考量或是適時輔導管教的需要,在必要的情況下,不得不對學生的身體、書包或是置物櫃等,施以強制性的搜查行為,除藉由搜索而發現學生的問題行為外,並可進一步制止學生擾亂教學秩序、危及校園安全的問題行為,而此種由校園內部人員對學生所實施搜索行為即是本文所欲討論之議題。
本文由探討校園內部人員搜索行為與相關名詞之定義開始,並一一說明為何學校需要搜索學生,學校憑什麼搜索學生,以及學校應如何搜索學生。本文認為基於學校教育之需要,存有校內搜索的必要性,並由教師輔導管教權引伸出校內搜索之權力來源。在肯認校內搜索的存在必要性與法理基礎後,則應有一套校內搜索之相關規範以供學校或教師遵循,對此,本文先說明我國現行仿自教育部《學校訂定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注意事項》的各校自訂校內搜索之相關規定及不合理之處,並以美國司法判決中對校內搜索之見解為基礎,建構校內搜索應有之合理性標準與原則,再依序提出校內搜索各類型應有之規範。最後則進一步討論當校內搜索取得學生涉嫌犯罪之證據時,於刑事訴訟程序中可否使用等相關問題,對校內搜索做一番較為完整的論述。
The juvenile students ought to be simple and substantial in school, but the peaceful campus may be disturbed with the students’ problem behavior, such as cheating in the exam, carrying violated publications or gun, and drug abuse. For students’ safety and the discipline of campus, teachers may need to search students’ body or schoolbags in necessarily. This kind of search for student’s problem behavior executed by school’s officer or teachers is the topic of this article. This article begins with definition of school searches and some relevant term, and then explains three relevant questions of school searches : Why do teachers need to search students ? What do the power of school searches comes from ? How to execute school searches?
This article confirms that the necessary need of school searches for campus safety, and explain the power of school searches comes from the guidance’s and disciple’s right of teacher. But, we must need a rule and standard of school searches for protection of students’ privacy.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aiwan schools’ searching rules, and explains these rules is unreasonable, and then takes the opinion about school searches from the justice of Supreme Court of the United States, This article reconstructs the rule of school searches with reasonable standard came from the opinion of justice. Because students’ criminal behavior in the campus may be discovered by school searches, the last of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relevant question about evidence which resulted from school searches in criminal procedure.
一、中文文獻
(一)書籍(依姓名筆劃排序)
王兆鵬,1999,初版,「刑事被告的憲法權利」,作者自刊。
王兆鵬,2000,初版,「搜索扣押與刑事被告的憲法權利」,作者自刊,9月。
王兆鵬,2001,一版,「路檢、盤查與人權」,作者自刊,10月。
王兆鵬,2002,初版,「刑事訴訟講義(一)」,作者自刊。
王兆鵬,2004,初版,「美國刑事訴訟法」,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王兆鵬,2004,初版,「新刑訴、新思維」,作者自刊,10月。
王澤鑑,1996,初版,「民法實例研習-民法總則」,作者自刊。
王澤鑑,2004,初版,「民法概要」,作者自刊。
刑泰釗,2004,二版,「教師法律手冊」,教育部出版。
吳巡龍,2006,一版,「刑事訴訟與證據法實務」,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吳庚,2005,增定九版,「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作者自刊。
吳武典,1987,六版,「學校輔導工作」,張老師出版社。
吳清山,2004,出版,「教育法規-理論與實務」,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吳鼎,1981,初版,「輔導原理」,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李建良、李惠宗、林三欽、林合民、陳春生、陳愛娥、黃啟禛合著,2000,初版,「行政法入門」,元照出版公司。
李惠宗,2004,初版,「教育行政法要義」,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李惠宗,2008,四版,「憲法要義」,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李學燈,1998,初版,「證據法比較研究」,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周志宏,1989,初版,「學術自由與大學法」,台北蔚理法律出版社。
周志宏,2003,初版,「教育法與教育改革」,高等教育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周志宏、薛化元等著,1994,初版,「國民教育權的理論與實際」,稻香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林山田,1999,二版,「刑事程序法」,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林山田,2002,增定八版,「刑法通論」(上冊),作者自刊。
林紀東,1990,修訂六版,「中華民國憲法逐條釋義(一)」,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林紀東,1994,再修訂再版,「行政法」,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林萬億、黃韻如,2005,二版,「學校輔導團對工作:學校社會工作師、輔導教師與心理師的合作」,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林鈺雄,2001,初版,「搜索扣押註釋書」,作者自刊。
林鈺雄,2007,五版,「刑事訴訟法」(上冊),作者自刊。
法治斌、董保城,2001,修訂三版,「中華民國憲法」,國立空大。
施慧玲,2001,初版,「家庭法律社會學論文集」,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徐西森,1997,初版,「輔導心語:輔導知能與心理成長」,新雅出版社。
秦夢群,1997,初版,「教育行政-實務方面」,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秦夢群,2004,初版,「美國教育法與判例」,高等教育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張春興,2001,修訂版,「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灣東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張麗卿,2000,六版,「刑事訴訟法理論與運用」,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張麗卿,2000,初版,「刑事訴訟制度與刑事證據」,元照出版公司。
許天威,2000,初版,「行為改變之理論與應用」,品高圖書出版社。
許育典,2002,初版,「法治國與教育行政」,高等教育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許育典,2005,初版,「教育憲法與教育改革」,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許育典,2007,初版,「教育法」,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許宗力,2007,初版,「法與國家權力(二)」,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許龍君,2002,初版,「校園安全與危機處理」,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陳奎,2007,增訂三版,「教育社會學」,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陳敏,2004,四版,「行政法總論」,作者自刊。
陳新民,2000,修訂七版,「行政法學總論」,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陳新民,2002,五版,「憲法基本權利之基本理論(上)」,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陳祺炎、黃宗樂、郭振恭,2003,修正三版,「民法親屬新論」,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陳樸生,1987,修訂九版,「刑事訴訟法實務(重訂版)」,作者自刊。
曾端真,2001,初版,「兒童行為的評估與輔導」,天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賀德芬編,1991,初版,「大學之再生」,時報出版社。
黃東熊、吳景芳,2004,修訂六版,「刑事訴訟法論」,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黃朝義,1999,初版,「刑事證據法研究」,元照出版公司。
黃朝義,2001,初版,「無罪推定-論刑事訴訟程序之運作」,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黃朝義,2002,初版,「刑事訴訟法《證據篇》」,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楊坤堂,2000,初版,「情緒障礙與行為異常」,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葉學志主編,1994,初版,「教育概論」,正中書局。
董保城,1997,初版,「教育法與學術自由」,月旦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劉作揖,2009,修訂六版,「少年事件處理法」,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蔡志方,1997,全新增訂再版,「行政法三十六講(普及版)」,作者自刊。
蔡庭榕、簡建章、李錫棟、許義寶合著,2005,初版,「警察職權行使法逐條釋論」,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蔡德輝、楊士隆著,2003,四版,「少年犯罪:理論與實務」,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蕭文生譯,1991,初版,「德國聯邦憲法法院裁判選集(一)-1983人口普查案判決」,司法院編印。
薛化元,1997,初版,「教師地位與權利義務-以台灣中小學教師為中心」,業強出版社。
謝瑞智,1996,增訂版,「教育法學」,作者自刊。
顏厥安、周志宏、李建良,1996,初版,「教育法令之整理與檢討-法治國原則在我國教育法制中之理論與實踐」,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法治斌、董保城主持,1996,初版「行政檢查之研究」,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編。
林鈺雄,2000,初版,「非任意性自白之放射效力:毒樹果實問題」,收錄於『刑事訴訟法實例研習』,學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林鈺雄,1997,初版,「從基礎案例談證據禁止之理論與發展」,收錄於『刑事訴訟之運作:黃東熊教授六秩晉五華誕祝壽論文集』,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林鈺雄, 2001,初版,「論告知義務─兼評台北地院八十八年度訴字第八二六號刑事判決」,收錄於『刑事法理論與實踐』,學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柯耀程,2003,初版,「證據取得與調查的思維」,收錄於『證據法則之新發展:黃東熊教授七秩祝壽論文集』,學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洪文玲,2000,初版,「論行政調查」,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台灣行政法學會主編,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許育典,2000,初版,「在學關係之法律性質」,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下)』,台灣行政法學會主編,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許福生,2005,「台灣地區少年非行狀況與防治策略之探討」,收錄於「刑事政策與犯罪研究論文集(8)」,法務部編印。
陳春生,2000,二版,「事實行為」,收錄於『行政法二OOO(下冊)』,翁岳生主編,漢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廖義男,2006,初版,「從行政法制之發展論行政調查立法規範之原則」,收錄於『行政調查制度之研討-行政院94年度第2次法治研討會實錄』,行政院法規委員會編輯,行政院秘書處出版。
毛連塭主持,1993,「國民小學學生管教問題調查研究」,教育部訓育委員會委託(未出版)。
李茂生主持,2008,「教師的教育權、懲戒權、體罰與刑法阻卻違法事由之研究」,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未出版)。
詹鎮榮,1992,「大學生學習自由之研究-中德法治之比較」,收錄於『德國學術自由之研究』,董保城主持,教育部委託研究計畫。
董保城主持,1992,「德國學術自由之研究」,教育部委託研究計畫。
楊國樞,1989,國中學生的問題行為及學校影響因素,收錄於『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報告』(未出版),楊國樞、鄭心雄主持。
(二)期刊論文(依姓名筆劃排序)
王兆鵬,成大案搜索之適法性問題,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23期,頁73~81,2001年6月。
吳清山,教師管教權責之探討,初等教育學刊第5期,頁123~135,1995年12月。
李希揚,校園民主與學生管教,訓育研究第38卷第4期,頁12~24,1999年12月。
李佳玟,在場人錄音之證據能力(下),台灣法學雜誌第118期,頁110~頁118,2008年12月。
李建良,遭留校察看的私校學生-公權力之授與、學校與學生間之法律關係及其行政爭訟,月旦法學第6期,頁50~52,1995年10月。
李茂生,我國少年犯罪與少年司法,律師通訊第184期(後改為:律師雜誌),頁25~34,1995年1月。
李茂生,殘虐的少年犯罪VS.新少年事件處理法,法律與你第122期,頁121~134,1997年12月。
周志宏,社會權~總論、教育權,月旦法學雜誌第48期,頁~,1995年5月。
林月盛,從教育法學觀點論教師管教與學生懲戒之有關問題,研習資訊第16卷第4期,頁47~54,1999年8月。
林合民,校規的性質與學生懲戒程序,植根雜誌第4卷7期,頁277~281,1988年7月。
林佳範,從少年不良行為到犯罪行為的法令體系-探討親師的法治教育角色,公民訓育學報第12輯,頁123~142,2002年7月。
林孟皇,論教師的教育權與管教行為的合理界限,師說第8期,頁9~23,1995年4月。
林信和,論學生的受教權與父母的教育權,華岡法粹第28期,頁1~81,2001年12月。
林斌,中美學生管教制度之比較研究:教育法學之觀點,稻江學報第1卷第1期,頁1~26,2006年。
夏紹彰,認識「體罰」-及學校「人權教育」應有的做法,學校行政第28期,頁140~153,2003年11月。
徐藝華,管教權從何而來-國立政治大學董保城總務長談管教權,師友第339期,頁12~14,1995年9月。
許禎元,中、小學生輔導與管教之探討,醒吾學報第31期,頁1~24,2006年6月。
許禎元,學校內部管理規則之制定-以國立泰山高中「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的探討為例,師說第192期,頁32~34,2006年6月。
陳志全,教師懲戒權之探討,法律評論第61卷第12期,頁28~31,1995年12月。
傅木龍,從輔導與管教談教師作為的迷思與突破,學生輔導第93期,頁8~37,2004年7月。
黃東熊,日本之「學術自由」與「大學自治」(上),中興法學第33期,頁1~73,1992年4月。
黃東熊,日本之「學術自由」與「大學自治」(下),中興法學第34期,頁65~176,1992年11月。
楊日然,我國特別權力關係理論之檢討:兼論釋字第一八七號解釋的意義,台灣大學法學論叢第13卷第2期,頁67~98,1984年6月。
楊桂杰,賦予教師懲戒權之探討-制定教師法爭議問題研究,立法院院聞第21卷第3期,頁66~72,1993年3月。
楊雲驊,賠了夫人又折兵?-私人違法取得證據在刑事訴訟的證據能力處理,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41期,頁1~22,2002年12月。
董保城,輔導與法律,學生輔導第56期,頁24~27,1998年5月。
管秋雄,從輔導的觀點談學校管教,輔導通訊第45期,頁17~23,1996年3月。
蔡庭榕,論警察攔停與檢查之職權行使,中央警察大學法學論集第10期,頁67~114,2005年3月。
(三)學位論文(依姓名筆劃排序)
王志民,2005,「論警察臨檢權與司法強制處分權之界限」,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明偉,2007,「學生隱私權之研究-以國民中學學生隱私權為中心」,世新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甘大空,2003,「公眾人物隱私權與新聞自由」,台灣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明益,1994,「國家管制教育市場的合理地位與制度因應」,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逸夫,2006,「警察臨檢權之研究」,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呂來添,2002,「論中小學教師輔導管教之專業自主權-以教師法第16條及第17條為中心」,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巫淑芳,2002,「刑事訴訟程序證據取得之研究」,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松婷,2002,「國小兒童隱私概念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瑞敏,2003,「論強制處分之同意」,政治大學法律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瑀芳,2007,「學校社工介入學生虞犯行為處遇模式之研究」,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中峰,2003,「教師搜索行為之法律問題研究」,成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建中,1999,「隱私權概念之再思考-關於概念範圍、定義及權利形成方法」,台灣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純文,1996,「國民小學組織氣候、教師工作壓力及其因應方式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傳裕,2008,「國中學生常見違規行為之處理流程」,東華大學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林福益,2002,「新聞自由與隱私權之衝突」,政治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憲聰,2002,「教師懲戒行為與刑法」,成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唐念舜,2005,「警察「臨檢」職權行使制度之研究」,逢甲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
孫菁璣,2003,「台北市國民小學教師情緒智力與兒童外向性問題行為容忍力之相關研究」,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殷玉龍,2006,「論新聞自由與隱私權之衝突-以刑法第315條之1及第315條之2規定為重心」,東吳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高行仁,2006,「學校對學生處置之適法性研究-以高雄市公立國中學務工作為例」,高雄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梁添盛,1999,「整建我國警察權限法制之研究」,政治大學法律學系博士論文。
莊繡霞,1996,「論學生基本權之保障-若干教育法治之憲法問題」,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亦文,2004,「中小學學生申訴制度之研究—以兒童少年教育權為中心」,中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志全,1995,「從日本教育基本法治之變革論教育自由-以學校教育為中心」,中興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佩祺,1995,「父母在學校教育上之權利」,台灣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建良,2003,「法治國的在學關係與學生懲戒制度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虹年,2005,「政府對資訊之取得與運用-以隱私權為中心」,銘傳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瑞桂,2005,「我國在家教育制度之法律地位與實施現況之探討-以台北縣市國中生在家教育為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
曾大千,2003,「學生法制之研究:以中小學校規為取向」,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碩士論文。
曾濟群,2002,「從大法官會議釋字第五三五號釋憲文探討警察臨檢權之運作」,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馮保郎,2001,「警訊筆錄證據資格之研究」,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馨儀,1999,「論我國中小學教師管教權之合理界限」,台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飛揚,2003,「法治國的在學關係與學生懲戒制度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淑芬,1999,「行政資訊公開之研究-以隱私權之保障為中心」,中興大學法律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詹文凱,1998,「隱私權之研究」,台灣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博士論文。
劉榮村,2005,「刑事證據取得合法性之研究」,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秀卿,2006,「行政調查法制之探討」,東吳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琇媛,2004,「行政調查之研究-以公平交易法之規定為中心」,台北大學法律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孟勳,2007,「我國中小學教師懲戒權之研究」,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簡弓皓,2003,「盤查與附帶搜索」,中原大學財經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魏千峰,1998,「論學術自由—中美法制之比較研究」,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羅慶德,2005,「從現代法治理念探討學生申訴制度與辦法-以師範院校為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顧正德,2005,「證據排除法則之理論與實務」,東吳大學法律係碩士班碩士論文。
(四)翻譯文獻
土本武司著,董璠輿、宋英輝譯,1997,初版,「日本刑事訴訟法要義」,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Nel Noddings著,曾漢塘、林季薇譯,2000,初版,「教育哲學」,弘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Thomas J. Smedinghoff著,張台先、陳玥菁譯,1998,初版,「網路法律:軟體發行協會的網路商務法律指南」,美商艾迪生維斯理公司出版、儒林圖書公司合作出版。
(五)我國司法判決及判例
最高法院28年上字第2530號判例。
最高法院90年度非字第172號裁判。
台灣台北地方法院92年訴字第1879號判決。
台灣高等法院94年上訴字第48號。
(六)網路資料
YAHOO民意調查,老師適合搜查學生書包嗎?,調查期間:2007/12/18~2007/12/19,http://tw.quiz.polls.yahoo.com/quiz/quizresults.php?stack_id=1004&wv=1,查訪日期:2008年4月8日。
行政院教改會諮詢總報告書,第二章第二節 教育改革的理念,網頁:http://www.sinica.edu.tw/info/edu-reform/farea2/tsy-all_2.html#2,查訪日期:2009年2月13日。
楊朝祥,為家長教育參與權催生,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網頁:http://www.npf.org.tw/post/4/1524 ,查訪日期:2009年2月13日。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網站:http://dict.revised.moe.edu.tw/index.html,查訪日期:2009年5月31日。
在校內搜查學生及其財物,香港教統局通告第64/1997號,1997年7月16日頒佈。下載網址:http://www.edb.gov.hk/FileManager/TC/Content_944/general%20principles%20for%20searching%20students%20and%20their%20belongings%20at%20school_chi.pdf,查訪日期:2009年5月6日。
二、外文文獻
(一)美國判決
New Jersey v. T.L.O., No.83-712, 469 U.S. 325, Jan 15, 1985。
Earls by Earls v. Bd. Of Educ., 536 U.S. 822; 122 S. Ct. 2559; 153 L. Ed. 2d 735 (2002)。
Hortencia JONES et al. v. Latexo Independent School District et al. No. TY-80-219-CA, 499 F. Supp. 223; 1980 U.S. Dist. September 3, 1980。
(二)日文書籍
兼子仁,昭和51(1976),第一版,「教育權理論」,東京都:勁草書房。
兼子仁,昭和57(1982),新版初版,「教育法」,東京都:有斐閣。
田中二郎,昭和63(1988),初版,「新版行政法上卷」,東京都:弘文堂。
(三)英文書籍
Roscoe Pound, Social Control Trough Law, Transaction Publishers, at 229~230, January 1996。
(四)德文書籍
Amelung , Die Einwilligung in die Beeintrchtigung eines Grundrechtsgutes, 1981, S.91ff.
Amelung, ber die Einwilligungsfhigkeit, ZStW 104, 1992, S.525ff, 821ff.
Amelung, Die Einwilligung des Unfreien-Das Problem der Freiwilligkeit bei der Einwilligung eingesperrter Personen, ZStW 95, 1983, S.11ff.
Amelung, Einwillungsfhigkeit und Rationalitt, JR, 1999, S.45ff.
Dieter Grimm, Kulturauftrag im staatlichen Gemeinwesen, VVDStRL, 1984, S.52.
Friendrich E. Schnapp, Amtsrecht und Beatmtenrecht, 1977, S.125
Gnter Erbel, Das Sittengesetz als Schranke der Grundrechte, Berlin, 1971, S.261.
H. Maurer,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2. Aufl., Mchen, 1999, §6 Rn. 20
H. U. Erichsen, Besonderes Gewaltverhltnis und Sonderverordnung, in Festschrift fr Hans J. Wolff, 1973. S.219ff.
I. Von Mnch, Verwaltung und Verwaltungsrecht, in Erichsen/Martens,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9. Aufl., S.82.
K. Nevermann, Persnlichkeit und Schuldemokratie, RdJB, 1993, S. 194 ff.
Karl Doehring, Das Staatsrecht der Bundesrepublik Deutchland, 3. Aufl., Franfurt/M. 1984, S. 287.
Klaus Stern, Das Staatsrecht der Bunderepublik Deutschland, Bd. I, 2. Aufl.,Muchen, 1994, S. 111 f. M. w. N.
M. Kloepfer, Der Vorbehalt des gesetzes im Wandel, JZ, 1984, S. 692f.
Peter Fauser, Schule und Recht:Schulverfassung. Wege und Umwege zum demokratischen Zusammenwirken in der Schule, RdJB, 1987, S. 377 ff.
U. K. Preu, Demokratic und Autonomie, RdJB, 1993, S. 161 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