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張堯涵
Jang, Yau-Han
論文名稱: 小姐宋美齡及其時代
Young Mayling Soong and Her Time
指導教授: 王秀雲
Wang, Hsiu-Yun
共同指導教授: 李鑑慧
Li, Chien-Hui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文學院 -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論文出版年: 2016
畢業學年度: 10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82
中文關鍵詞: 宋美齡艾瑪.米爾斯(Emma Mills)新文化運動性別民初社會美國經驗
外文關鍵詞: Mayling Soong, Emma Mills, the New Culture Movement, gender, the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American experience
相關次數: 點閱:231下載:5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宋美齡(1897-2003)為20世紀影響中國歷史的重要人物之一,過去與宋美齡相關的前人研究成果來看,多著重於她成為「第一夫人」後以及「政治」層面的討論。本研究將以宋美齡1917年至1921年寫給美國友人的書信,進入其私人生活,並將宋美齡及其書信中提到女性社交、女性從醫與愛情婚姻的內容,置於中國近現代歷史的發展脈絡中理解。本文的撰寫目的,除了從書信當中認識較少受到討論的年輕宋美齡,還希望藉由宋美齡書信中的例子與相關文獻的爬梳,進一步地對20世紀初期面臨新舊文化轉變的中國社會,有著更多的認識。
      根據書信的內容,宋美齡的留學美國經驗使她衡量性別的價值觀與其家人不同,宋美齡的家族屬於中國社會的名門階級,成員們思想上多仍受到中國舊有儒家思想的影響,希望宋美齡能夠依循他們所重視的性別規範。宋美齡與家人之間新舊觀念的差異,也反映出中國社會進入現代化(modernization)的過渡時期,所引發的新舊觀念衝突,千年以來的舊有價值觀念受到挑戰。在此歷史脈絡發展下,部分接觸西方新文化思潮的知識分子,力求中國革新而大肆批評中國舊有文化。
      從宋美齡書信延伸觀察民初社會現代化的情況,宋美齡與部分知識分子的新式教育給與他們部分性別觀念上不同於中國舊有的性別規範,容易與社會中的守舊派人士產生新舊文化認知上的差異。不過,在這樣的過程中,宋美齡與部分「新」文化的支持者欲屏除舊俗的約束,卻無形之中仍擺脫不了中國舊有文化的制約。

    This thesis discusses the private life of young Mayling Soong (1897-2003) in the context of China’s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when tradition was contested. Most of the existing scholarship addresses Soong’s life as the First Lady, this thesis attempts to investigate the unknown side of Mayling Soong by examining her correspondence with her American friend Emma Mills (1894-1987). I focus on her attitude towards social life, career aspiration, romance and marriage. Mayling Soong’s American education experience enabled her to take on American perspectives regarding issues of gender relations which were different from her family and brought about conflicts between her and her mother.

    China was in the process of modernization by the turn of the century, which was full of the collision between new and old ideas. Some intellectuals began to criticize traditional ways, and brought about “The New Culture Movement” against Confucianism. The letters between Soong and Mill offer a fresh and intimate new perspective into understanding the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第一章 緒論 1-11 文獻回顧 3-8 主要史料介紹及運用 8-10 章節安排 10-11 第二章 宋美齡與中國性別規範 12-35 第一節 中國舞廳及社交觀念 13-23 第二節 女性從醫及職業選擇 24-34 小結 34-35 第三章 宋美齡與民初知識份子對愛情婚姻的態度 36-61 第一節 民初人們的愛情婚姻觀 37-53 第二節 中國守寡(貞節)觀念 53-59 小結 60-61 第四章 結論 62-66 參考文獻 67-75 附錄 76-82 圖一:1913年宋美齡、宋子文與宋慶齡於波士頓的合照 76 圖二:1916年宋美齡與衛斯理女子學院同學們於女子宿舍(WOOD COTTAGE)前的合照 76-77 圖三:1917年宋美齡初回中國時,於上海家中拍的家族合影 77 圖四:宋美齡寫給艾瑪的書信手寫原稿 78 圖五:宋美齡寫給艾瑪的書信以打字機完成的原稿 79-80 圖六:張貼於《申報》中的舞廳廣告。(資料來源:《申報》,1928年6月2日。〉) 81 圖七:吳江錢旭琴女醫士之小影(資料來源:〈吳江錢旭琴女醫士之小影〉,《婦女雜誌》第2卷第12期,1916) 81-82

    一、一手文獻

    A.書信
    1.May-ling Soong Chiang, Letter from May-ling Soong Chiang to Emma Mills, 1917-1921.(共81封)
    2.宋慶齡撰,中國福利會編,《宋慶齡書信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3.胡適著,耿云志、歐陽哲生編,《胡適書信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
    4.胡適撰,周質平編,《不思量自難忘──胡適寫給韋蓮司的信》,臺北:聯經,1999。
    5.梁啟超著,林洙編,《大師.慈父.愛──梁啟超家書選輯》,香港:三聯書局,2013。

    B.報紙
    1.《大公報》(天津),1902-1937。
    2.《申報》(上海),1882-1949。

    C.雜誌
    1.《女子世界》, 1914-1915。
    2.《女聲(半月刊)》,1932-1935。
    3.《今代婦女》,上海由良友圖書,1928-1931。
    4.《家庭星期》,1935-1936。
    5.《婦女評論》,1920。
    6.《婦女雜誌》,上海:商務印刷館,1915-1931。
    7.《新青年》,上海書局,1915-1924。
    8.《新婦女》,上海新婦女雜誌社,1920-1924。
    9.《新潮》,北京:新潮社,1919-1921。

    D.日記、回憶錄
    1.毛彥文,《往事》,台北:永裕印刷廠,1989。
    2.胡適,《胡適留學日記》,收錄於民國叢書第二編,上海,1990
    3.徐志摩,《志摩日記》,臺北:桂冠,2001。
    4.格雷絲.湯普森.西登著,邱麗媛翻譯,《中國燈籠》,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2015。
    5.張邦梅著,譚家瑜譯,《小腳與西服──張幼儀與徐志摩的家變》,臺北:智庫,1996。
    6.張國濤,《我的回憶》,北京:東方出版社,1991。
    7.陳碧蘭,《我的回憶》,香港:十月書屋,1994。
    8.陳潔如,《陳潔如回憶錄:蔣介石陳潔如的婚姻故事》,新北:傳記文學,2011。
    9.楊步偉,《一個女人的自傳》,臺北:傳記文學雜誌社。
    10.蔣夢麟,《西潮》,臺北:晨星出版社,1994。
    11.蔣碧薇,《蔣碧薇回憶錄-我與悲鴻》,桂林:灕江出版社,2008。
    12.謝冰瑩,《一個女兵的自傳》,北京:華夏出版社,2009。

    E.其他
    1.中華民國建國文獻編輯委員會民初時期文獻編輯小組編輯,《民初時期文獻》,台北:國史館,2000。
    2.司法院秘書處編,《大理院判決例全書》,臺北:司法院秘書處,1978年重印。
    3.李又寧、張玉法主編,《近代中國女權運動史料1842-1911》下冊,臺北:龍文出版,1995。
    4.林徽因著,陳學勇編,《林徽因文存散文書信評論翻譯》,成都市:四川文藝,2005。
    5.梅生編,《中國婦女問題討論集》民國叢書第一編第一至第五冊,上海:上海書局,1989。

    二、二手文獻

    A.專書
    1.Coontz, Stephanie, Marriage, A History: How Love Conquered Marriage, USA: Penguin Books, 2006.
    2.DeLong, Thomas A., Madame Chiang Kai-shek And Miss Emma Mills: China First Lady and Her American Friend, McFarland & Company, 2007.
    3.Dorothy Ko, Teachers of The Inner Chambers :Women and Culture in Seventeenth-Century China, Stanford, Calif. :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4.H. T. M. Bell & H. G. W. Woodhead, The China Year Book, 1913, London: George Routledge& Sons, 1914.
    5.Hahn, Emily, The Soong Sisters, eReads.com, 2003.
    6.Hannah, Pakula, The Last Empress : Madame Chiang Kai-Shek and The Birth of Modern China, London : Weidenfeld & Nicolson, 2010.
    7.Hunter, Jane, The Gospel of Gentility : American Women Missionaries in Turn-of-the-Century China, New Haven :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84.
    8.Kleinberg, S. J., Women in the United States 1830-1945, Macmillan Press, 1999.
    9.Tyson L ,Laura, Madame Chiang Kai-Shek : China's Eternal First Lady, New York : Atlantic Monthly Press : Distributed by Publishers Group West, 2006.
    10.Woloch, Nancy, Women and the American Experience, McGraw-Hill, 1976.
    11.Yamin, Priscilla, American Marriage : A Political Institution ,Philadelphia :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2012.
    12.方忠,《郁達夫》,臺北:國家,2002。
    13.王中江、苑淑婭選編,《新青年 : 民主與科學的呼喚》,鄭州市:中州古籍出版發行,1999。
    14.王恩銘,《20世紀美國婦女研究》,上海:上海外與教育出版,2002。
    15.王惠姬,《中國現代化的推手-以留美實科女生為主的研究(1881-1927)上冊》新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11。
    16.生命醫療史研究室主編,《中國史新論 : 醫療史分冊》,臺北市 : 中央研究院出版,2015。
    17.朱國宏,《中國的海外移民》,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4。
    18.江勇振,《星星、月亮、太陽──胡適的感情世界》,臺北:聯經,2007。
    19.江勇振,《璞玉成璧【舍我其誰:胡適第一部】》,臺北:聯經出版社,2011。
    20.吳景平、郭岱君編著,《宋子文與他的時代》,臺北:商訊文化,2013。
    21.呂芳上主編,《無聲之聲(I):近代中國的婦女與國家 (1600-1950)》,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3。
    22.李貞德、梁其姿主編,《婦女與社會》,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發行,2005。
    23.周春燕,《女體與國族:強國強種與近代中國的婦女衛生(1895 ~ 1949)》,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2010。
    24.林語堂,《吾國吾民》,臺北:金蘭文化出版社,1986。
    25.胡春惠, 陳紅民主編,《宋美齡及其時代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香港:香港珠海書院亞洲研究中心,2009。
    26.秦孝儀主編,《蔣夫人宋美齡女士與近代中國學術討論集》,臺北:中正文教基金會,2000。
    27.馬軍,《舞廳.市政-上海百年娛樂生活的一頁》,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
    28.張研、郭成康,《十八世紀的中國社會》,雲龍,2003。
    29.梁其姿,《面對疾病──傳統中國社會的醫療觀念與組織》,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30.陳三井主編,《近代中國婦女運動史》,臺北:近代中國,2000。
    31.陳東原,《中國婦女生活史》,台北:台北商務,1997。
    32.陳惠馨著,高明士編,《傳統個人、家庭、婚姻與國家:中國法制史的研究與方法》,臺北:五南,2006。
    33.陳學勇,《蓮燈微光裡的夢──林徽因的一生》,臺北:遠景出版,2010。
    34.曾虛白、尉素秋等著,《側寫蘇雪林》,臺南:財團法人蘇雪林教授學術文化基金會,2009。
    35.游鑑明、羅梅君、史明主編,《共合時代的中國婦女》,臺灣:左岸文化,2007。
    36.游鑑明主編,《無聲之聲(II):近代中國》,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3。
    37.黃金麟,《歷史、身體、國家:近代中國的身體形成1895-1937》,臺北:聯經,2000。
    38.楊揚,《自述與印象:蔡元培》,上海:三聯書局,1997。
    39.楊森將軍紀念集編輯小組,《楊森將軍紀念集》,臺北:裕台,1979。
    40.潘光旦,《中國之家庭問題》,民國叢書第二編,上海:出版社不祥,1990。
    41.鄭全紅,《中國家庭史》,第五卷民國時期,廣東:廣東人民出版,2007。
    42.盧君,《盧隱新傳》,台北:新潮社,1996。
    43.錢玄同著,《錢玄同文集》,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44.鮑家麟編,《中國婦女史論集第四集》,台北:稻鄉出版社,1995。
    45.鮑家麟編,《中國婦女史論集續集》,台北:稻鄉出版社,1991。
    46.羅元旭,《東成西就 : 七個華人基督教家族與中西交流百年》,香港:三聯書店出版,2012。
    47.羅志田,《權勢轉移:近代中國的思想、社會與學術》,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
    48.蘇冰、魏林著,《中國婚姻史》,臺北:文津,1994。

    B.期刊論文
    1.John, K. Fairbank, “Introduction: The Many Faces of Protestant Missions i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TheMissionary Enterprise in China and America, Rainbow-Bridge, 1976.
    2.Phillips, Clifton J., “The Student Volunteer Movement and Its Role in China Missions, 1886-1920”The Missionary Enterprise in China and America, Rainbow-Bridge, 1976.
    3.Porter Benson, Susan, Consumer Cultures in Nancy A. Hewitt, A Companion to American Women’s History Oxford ;Malden :Blackwell, 2002.
    4.William R. Slaight著,鄧純芳譯,〈衛斯理學院檔案館宋美齡相關史料簡介〉,《婦研縱橫》69期,2004。
    5.方靖,〈中國近代第一所女子醫學院——夏葛醫學院〉,《羊城今古》第1期,2002。
    6.王秀雲,〈不就男醫:清末民初的傳道醫學中的性別身體政治〉,《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59期,2008。
    7.左玉河,〈跳舞與禮教:1927年天津禁舞風波〉,《河北學刊》,25卷5期,2005。
    8.行龍,〈清末民初婚姻生活中的新潮〉,《近代史研究》,63期,1991。
    9.姚霏,〈五四時期的《新婦女》雜誌研究〉,收錄於《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20期,2012。
    10.洪喜美,〈五四前後廢除家族制與廢姓的討論〉,收錄於《國史館學術集刊》,2003。
    11.郝先中、朱德佩,〈清末民初中國民眾西醫觀念的演變與發展〉,收錄於《史學月刊》,第8期,2010。
    12.張仲民,〈晚清上海藥商的廣告造假現象探析〉,收錄於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85期,2014。
    13.許慧琦,〈梁啟超與胡適的女性論述及其比較初探〉,《清華學報》,第27卷4期,1997。
    14.陳進金,〈從「愛記」看蔣、宋情愛〉,《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11期,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3。
    15.黃克武,〈從申報醫藥廣告看民初上海的醫療文化與社會生活〉,《近代史研究期刊》,第17期,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8。
    16.楊宏,〈戊戌時期維新報刊對變革婚姻陋習問題的探討〉,《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學術論壇(2006年卷)》,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
    17.盧平,〈西醫東漸後我國近代的女子醫學教育〉,《中華醫史雜誌》29:1,1999。

    C.學位論文
    1.David Field, Andrew, A Night in Shanghai: Nightlife and Modernity in Semi-colonial China,1919-1937 , PhD Dissertation, Columbia University, 2001.
    2.Hsiu-yun, Wang, Stranger Bodies: Women, Gender and Missionary Medicine in China, 1870s-1930s, PhD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2003.
    3.Robertson Textor, Alexander, American marriage in modernity: Cultural reproduction, relationality and dissidence, PhD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Michigan, 2002.
    4.Shemo, Connie Anne, ’An Army of Women’: The Medical Ministries of Kang Cheng and Shi Mei-yu, 1873-1937 (China) ,Binghamton, PhD Dissertation: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2002.
    5.Song, Yuwu, MME. Chiang Kai-She and Her Two Worlds: 1908-1949, PhD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Alabama, 1999.
    6.周叙琪,〈明清家政觀的發展與性別實踐〉,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系博士論文,2008。
    7.徐靜莉,〈民初女性權利變化研究──以大理院婚姻、繼承司法判解為中心〉,中國政法大學博士論文,2008。
    8.郝先中,〈近代中醫廢存之爭研究〉,華東師範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5。
    9.崔曉梅,〈民國初年上海地區寡婦生存狀況淺談(以1912-1922《申報》為視角)〉,揚州大學碩士論文,2012。
    10.張世瑛,〈清末民初的變局與身體〉,政治大學歷史博士學位論文,2005。
    11.許慧琦,〈「娜拉」在中國:新女性形象的塑造及其演變(1900s-1930s)〉,政治大學歷史系博士論文,2001。
    12.劉緯道,〈談情說愛:民國初期戀愛觀念的建構〉,中正大學歷史系博士論文,2014。

    三、網路資料

    1.中央研究院近史所近代婦女期刊資料庫:http://mhdb.mh.sinica.edu.tw/magazine/
    2.司法院全球資訊網:http://www.judicial.gov.tw/
    3.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所藏漢籍善本全文影像資料庫:http://shanben.ioc.u-tokyo.ac.jp/main_p?nu=C6375000&order=rn_no&no=01503
    4.衛斯理女子學院數位學術與文獻檔案庫(Wellesley College Archives Digital Scholarship and Archive):http://repository.wellesley.edu/

    下載圖示 校內:立即公開
    校外:立即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