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張鎧峻
Chang, Kai-Chun
論文名稱: 建築資訊模型應用於結構分析設計之整合流程
Integration Process of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Applied to Structural Analysis and Design
指導教授: 徐德修
Xu, De-Xiu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工學院 - 土木工程學系
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論文出版年: 2013
畢業學年度: 10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51
中文關鍵詞: 建築資訊模型整合設計力學分析結構設計
外文關鍵詞: BIM, Integration Design, Mechanical analysis, Structural design
相關次數: 點閱:157下載: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利用建築資訊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BIM)之概念及技術,執行整合性結構設計。本研究採用Tekla Structures結合SAP2000執行懸臂梁及空間剛架以及Revit Structure結合ETABS執行空間剛架之整合設計。將3D建模專業軟體作為BIM工具平台,建立結構設計(物理)模型,施加不同形式之外力,並將模型資料輸出至結構分析設計軟體中執行力學分析及進行結構設計,再將設計結果回傳至BIM工具平台修改原設計(物理)模型。

    實際研究發現,基本構件(梁、柱、板、牆、基礎)在BIM平台軟體與分析設計軟體間資訊可完整傳輸,但對於非線性元件,例如阻尼器、隔震支承…等,目前Tekla Structures及Revit Structure並不具有非線性元件類別,可自行建立之,但不包含內部分析時所需之力學性質。尚待後續利用Tekla Structures及Revit Structure 軟體提供之開放應用程式界面(Open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OAPI)功能進行二次開發,讓模型資訊傳遞方面更臻完備。

    The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BIM) concepts and techniques is used to perform integration structural design. In this study, combined with Tekla Structures and SAP2000 execute cantilever beam and space frame and Revit Structure combines ETABS space frame execute the integration of design. The BIM platform is set up by the means of three-Dimensional (3D) modeling software, to establish the structural design model subjected to the various external forces. Structural models with related informations, are then transferred to structural analysis and design software, to perform the mechanical analysis and structural design process. Design results are then sent back to BIM platform to renew the members.

    It is found that the data of basic components (beams, columns, plates… etc.) can be completely transmitted between softwares. But Tekla Structures and Revit Structure do not have non-linear component classes to include nonlinear elements such as dampers, isolation support ... etc., so far, can created by the users, moreover, they do not but does not contai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nalysis as well. It is expected to have Open API of Tekla Structures and Revit Structure to those of nonlinear elements in the future research.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II 誌謝 III 目錄 IV 表目錄 IX 圖目錄 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及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及目的 3 第三節 本文內容 4 第二章 建築資訊模型 5 第一節 定義 5 第二節 非BIM概念之技術 7 壹、只含幾何外觀但無(或很少)物件屬性的模型 7 貳、不支援任何修改或調整內部參數之模型 7 參、必須由多個2D CAD參考圖面所組成的模型 7 肆、某視圖改變尺寸卻無法自動化反映至其他視圖的模型 7 第三節 優勢及益處 8 壹、給業主帶來的益處 8 貳、設計階段 9 參、施工及製造方面 10 肆、營運管理方面 12 第四節 模型細節度 12 第五節 應用項目 14 第六節 使用工具 15 第七節 數據交換 16 壹、資訊交流方式 16 貳、IFC格式 17 參、BIM與IFC、IDM、IFD的關係 18 第八節 未來展望 19 壹、目前的進行程序 19 貳、未來的進行程序 20 第九節 二次開發 20 第三章 整合設計架構及配套 21 第一節 軟體連結概況 21 第二節 整合設計架構 22 第三節 執行步驟 23 第四節 Tekla Structures 26 壹、軟體簡介 26 貳、功能模組 27 參、標準設計 28 肆、斷面規格 29 伍、材料性質 32 陸、鋼結構細部設計 33 柒、設計/分析模型 35 第五節 SAP2000 37 壹、軟體簡介 37 貳、模型樣板 38 參、基本元素 39 肆、非線性元素 41 伍、網格劃分 41 陸、分析功能 43 柒、設計功能 44 第六節 Revit Structure 45 壹、軟體簡介 45 貳、使用者界面 45 參、元件管理分類架構 46 第七節 ETABS 47 壹、軟體簡介 47 貳、使用者界面 48 參、模型樣板 49 第四章 分析理論及設計方法 51 第一節 有限元素法 51 壹、簡介 51 貳、分析步驟 52 第二節 動力分析 53 壹、運動方程式 53 貳、振態分析 – 特徵值法 54 參、振態分析 – Ritz向量法 55 肆、歷時分析 – 振態疊加法 57 第三節 鋼結構設計規範:容許應力法 60 壹、有效長度係數 60 貳、細長比 62 參、寬厚比 63 肆、容許應力計算 64 伍、組合應力檢核 71 第四節 鋼結構設計流程 73 壹、容許應力計算流程 73 貳、剛架構件設計流程 77 第五章 案例探討 79 第一節 Tekla與SAP2000之懸臂梁整合設計 79 壹、建立BIM模型 80 貳、設定載重 81 參、設定分析模型 83 肆、輸出及檢查模型資訊 89 伍、匯入斷面規格 89 陸、靜力分析 90 柒、結構設計 92 捌、修改BIM模型 96 第二節 Tekla與SAP2000之空間剛架整合設計 99 壹、建立BIM模型 100 貳、設定分析模型 100 參、輸出及檢查模型資訊 101 肆、分析設計前設定 102 伍、動力分析 105 陸、結構設計 117 柒、修改BIM模型 119 第三節 Revit與ETABS之空間剛架整合設計 121 壹、建立BIM模型 122 貳、設定斷面性質 124 參、設定分析模型 129 肆、輸出分析模型 133 伍、ETABS匯入模型 134 陸、分析設計前設定 137 柒、結構分析設計 140 捌、修改BIM模型 145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47 第一節 結論 147 第二節 建議 148 參考文獻 149 附錄 151

    1. American Institute of Steel Construction, Inc., “Manual of STEEL CONSTRUCTION: Allowable Stress Design” (9th ed.), 1989
    2. American Institute of Steel Construction, Inc., “Specification for the Design, Fabrication and Erection of Structural Steel for Buildings”, Nov 1, 1978
    3. Anil K. Chopra, “Dynamics of Structures: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to Earthquake Engineering” (2nd ed.),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c., 2000
    4. Bruce G. Johnston, “BASIC STEEL DESIGN”,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c., 1986
    5. Eastman, C., Teicholz, P., Sacks, R. & Liston, K., “BIM Handbook: A Guide to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for Owners, Managers, Designers, Engineers and Contractors” (2nd ed.), America: John Wiley & Sons, Inc., 2011
    6. 內政部營建署,鋼結構容許應力設計法規範及解說,96.6.11修正發布
    7. 李森枏,SAP2000結構設計實務 ( V8&V9 ),臺北市: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5
    8. 李森枏,ETABSN與建築結構設計,臺北市: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12
    9. 徐德修,結構模組化分析設計整合執行之研究摘要,國科會計畫NSC101-2221-E-762-001,2012
    10 陳志文 (2013.1.4),講題:“BIM趨勢及工程與節能分析之實務應用”,國立成功大學建築所,建築資訊模型課程演講,2013年1月4日
    11. 馮康,基於變分原理的差分格式,應用數學與計算數學,1965
    12. 賴朝俊 (2012.11.2),講題:“BIM建築設計實務應用”,國立成功大學建築所,建築資訊模型課程演講,2012年11月2日
    13. 謝尚賢、康仕仲、陳宜民、蔡孟涵、葉鎧禎、李敬賢、馬俊強編著,Revit在結構工程的應用,臺北市:財團法人中華顧問工程司,2009
    14. 鍾慶樺,微電子廠之振動分析 (pp.23-27),國立成功大學航空太空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15. 歐特克軟件(中國)有限公司構件開發組,Autodesk® Revit® Structure 2012應用寶典,載於第七章結構分析模型和結構分析 (pp.253-267),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12

    下載圖示 校內:2015-07-08公開
    校外:2015-07-08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