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高柔婷 Kao, Rou-Ting |
|---|---|
| 論文名稱: |
紅樹林保育政策之研究-以台江國家公園綠色隧道為例 Research on Mangrove Conservation Policy of Taijiang National Park Green Tunnel |
| 指導教授: |
楊永年
Yang, Yung-Nane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社會科學院 - 政治經濟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Political Economy |
| 論文出版年: | 2011 |
| 畢業學年度: | 99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118 |
| 中文關鍵詞: | 台江國家公園 、紅樹林保育政策 、綠色隧道 、永續利用 |
| 外文關鍵詞: | Taijiang National Park, mangrove conservation policy, green tunnel, sustainable use |
| 相關次數: | 點閱:235 下載:21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以紅樹林的永續利用為概念,研究台江國家公園綠色隧道紅樹林保育政策,除了解業者經營竹筏旅遊及綠色隧道內紅樹林物種生長狀況外,並研究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如何形成、規劃、執行紅樹林保育政策,建立地方自主的經濟發展,對紅樹林保育及維護,帶動地區環境資源的永續利用發展。本文主要以增加政策利害關係人對紅樹林保育的認同及促進政策利害關係人間對於保育的共識作為兩個面向來分析紅樹林保育政策形成、規畫、執行及成效。
本文研究發現有幾點:包括目前紅樹林保育的生態危機、公私有土地難解的問題、商業利益誘因大過紅樹林保育及保育政策執行上的一些困境;而在研究發現中專家學者是紅樹林保育政策形成的關鍵因素;專家學者與業者是主導紅樹林保育政策過程的主要規劃者;業者則是主導紅樹林保育政策的執行過程;管理處則多站在輔導及從旁協助的角色。本文受訪者多認為目前業者以不破壞的維護方式所進行的紅樹林的保育作法,具備保育的認同感與作為,不過,仍然需要管理處透過教育與合作向業者宣導紅樹林及濕地維護發展的正確觀念,紅樹林保育政策雖然沒有辦法有立即的效果,但是若能達到一邊教育業者,一邊節省政府資源,促進紅樹林濕地保育的提升,具有正向意義。
最後,整理本文所得到的研究發現,歸納出四點建議,分別是希望政府能投入資源整合協助紅樹林保育、向鄰近社區進行保育教育、政府輔導土地資源的利用及分配並鼓勵當地居民與業者參與紅樹林保育;因此面臨未來此地區的紅樹林濕地保育,政府與業者都仍然有更多互相成長的機會與空間。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mangrove development was conducted to study the mangrove conservation policy in green tunnel of Taijiang National Park.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study how bamboo raft tourism and the growth of mangrove species were managed. Also, it is to investigate how Taijiang National Park Officers can form, plan, and implement mangrove conservation policy. In order to promot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local natural resources, the establishment of local economic autonomy and achievement of the mangrove conservation and maintenance was studied. Two criteria, identification and consensus for mangrove conservation, were used analyze the effectiveness of policy formation,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mong policy stakeholders.
It was found that there was an ecological crisis of mangrove forest care. There were problems for the use of public and private lands in the park. And commercial interest was higher than mangrove forest care. There were also problems of carrying out conservation policy. The author found that specialists were the key for policy formation. Businessmen and specialists were main planners in policy planning. Businessmen dominated most during process of policy implementation. Government office played the role of counseling and assistance. Most interviewees believed that businessmen conserved mangrove without destroying them. These findings were conformed to conservation identification. However, the maintenance of mangrove wetland through education and cooperation was still needed. There were difficulties on promoting mangrove conservation policy immediately. But there should be ways to promote the conservation of mangrove by educating businessmen.
Finally, there are four research suggestions based on the above research findings. It is expected that government should be active to integrate mangrove forest care, and to educate the residents lived around the community. In addition, government officers have to guide the use of land resource and to encourage residents and entrepreneurs to join mangrove forest care. In the future, facing the preservation of the mangrove swamps, the government and the businessmen still have to make the environment better and should try to create more communicating opportunities.
一、中文部分
(一)、專書
方偉達:《聽濕地在唱歌:城市的生態復育手冊》,(台北:新自然主義,2006年)。
薛美莉:《消失中的濕地森林-記台灣的紅樹林》,(行政院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出版,1995年)。
丘昌泰:《公共政策基礎篇》,(台北:巨流,2004年)。
吳定:《政策管理》,(台北:聯經出版社,2003年9月)。
林水波、張世賢:《公共政策》,(台北:五南出版社,1984年)。
朱志宏:《公共政策》,(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0年)。
江宜樺等:《社會科學通論》,(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2004年)。
丘昌泰:《公共政策基礎篇》,(台北:巨流,2004年)。
石之瑜:《社會科學方法新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
王修曉譯:《研究方法概論》(台北:五南,2007年)。
Marsh等著,陳義彥等譯:《政治學方法論與途徑》(台北:韋伯文化,2007年)。
李政賢譯:《質性研究:設計與計畫撰寫》(台北:五南,2006年)。
(二)、學位論文
王瑞明:《生態旅遊遊客重要-表現程度之研究-以台南市四草漁筏生態旅遊為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漁業生產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趙家輝:《台南市四草地區轉型觀光發展相關課題之個案探討》,中山大學公共政策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6年。
余豐任:《高屏地區紅樹林組成與分佈之調查》,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4年。
簡琦哲:《中石化社區去汙名化政策之研究》,成功大學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倪櫻玲:《自然保育政策執行之研究:陽明山國家公園的個案分析》,中興大學公共行政及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年。
宋吉德:《我國野生動物保育政策執行之研究-犀牛角事件個案分析》,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
杜東憲:《台南縣市紅樹林分部與復育狀況》,中山生物科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林玉婷:《社區營造永續觀光評估模式之研究》,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三)、期刊
方運國、王守民:<我國濕地之自然保育政策及執行現況>,《台灣林業》,第29卷第1期(2001年)。
陳明義:<亞洲之紅樹林>,《台灣林業科學》,第7卷第8期(1981年)。
林鵬:<中國紅樹林研究進展>,《廈門大學學報》,第40卷第2期(2001年)。
周昌弘、黃元勳:<紅樹林之生態>,《中華林學季刊》,第15卷第3期(1982年)。
許再文:<台灣的紅樹林植物>,《溼地生物多樣性研討會論文集》(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2000年)。
翁義聰、林昆海: <台灣海岸地區生態敏感帶保護區劃設原則之探討>,《第一屆海岸濕地生態及保育研討會》,(中華民國野鳥學會,1994年)。
曾瀧永等:<四草野保區釐金局觀光遊息規劃建言>,《台灣濕地》,第30期(2001年11月號)。
范貴珠、葉慶龍:<紅樹林生態系復育之觀念與作法>,《台灣林業》,第28卷第1期(2002年)。
游芳來、葉慶龍、范貴珠、許博行、顏江河:<安平港紅樹林復育研究之初步成果>,《台灣林業》,第26卷第1期(2000年)。
何耀坤:<台南地區的紅樹林>,《台南市志》,卷1土地志-生物篇(1985年)。
宋秉明:<永續觀光發展的原則與方向>,《觀光研究學報》(台北),第6卷第2期(2000年)。
內政部:<台江國家公園計劃草案書>,(2009年10月)。
(四)、網路資料
莊瑞萌:<聯合國:紅樹林正以四倍速度消失>,《台灣醒報》,網址: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715/115/29art.html (瀏覽日期:2010年7月15日) 。
營建署全球資訊網站:<即時新聞-內政部通過台江國家公園計劃>,網址: http://www.cpami.gov.tw/web/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9246&Itemid=15(瀏覽日期:2009年9月20日)。
內政部營建署網站:〈國家公園簡介〉,網址:http://np.cpami.gov.tw/chinese/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1&Itemid=128(瀏覽日期:2010年01月19日)。
台灣海岸濕地植物:<稀有植物之保育>,網址:http://subject.forest.gov.tw/species/wetland/html/all.htm(瀏覽日期2010年9月26日) 。
台南市政府全球資訊網:府城觀光-鳥類/四草濕地生態網:<四草濕地生態介紹>,網址:http://ecobird.tncg.gov.tw/ecobird/page_B1.asp?Nsub=B00(瀏覽日期:2009年10月20日)。
台南市政府全球資訊網:府城觀光-鳥類/四草濕地生態網:<四草地區生態旅遊導覽>,網址:http://ecobird.tncg.gov.tw/ecobird/page_B1.asp?Nsub=C00(瀏覽日期:2009年10月20日)。
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自然保育網:<自然保護區域現狀>,網址:http://conservation.forest.gov.tw/ct.asp?xItem=3002&CtNode=205&mp=10(瀏覽日期2010年09月26日)。
四草生態旅遊資訊網:<四草景點介紹>,網址:http://eco-tourism.4grass.com/(瀏覽日期:2009年10月20日)。
全國法規資料庫:<國家公園法>,網址: 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D0070105(瀏覽日期:2010年10月30日)。聯合新聞網:<台江國家公園地理位置簡圖>,網址:http://udn.com/NEWS/MEDIA/5334982-2250392.gif(瀏覽日期:2010年01月20日)。
內政部營建署台灣國家公園網站:<國家公園簡介>,網址:http://np.cpami.gov.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blogcategory&id=146&Itemid=10004(瀏覽日期:2010年01月19日)。
四草生態旅遊資訊網:<紅樹林介紹>,網址:http://eco-tourism.4grass.com/004.htm(瀏覽日期:2010年8月19日)。
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自然保育網:自然保護區域現狀,網址:http://conservation.forest.gov.tw/ct.asp?xItem=3002&CtNode=205&mp=10 (瀏覽日期2010年09月26日)。
全國法規資料庫:台江國家公園法,網址: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D0070105(瀏覽日期:2010年10月30日)。
國法規資料庫入口網站: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辦事細則,網址: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D0010081(瀏覽日期:2010年10月30日)。
翁義聰:<保護紅樹林的契機與復育倫理>,《台灣濕地no.9》,(中華民國濕地保護聯盟會刊,1998年),網址:http://www.wetland.org.tw/about/hope/hope9/9-1.htm(瀏覽日期:2010年9月26日)。
四草生態旅遊資訊網站:〈紅樹林隧道(竹筏港)〉,網址:http://eco-tourism.4grass.com/002.htm (瀏覽日期2010年03月16日)。
TVBS新聞網:<全台最早BOT 清代水道生態遊>,網址:http://www.tvbs.com.tw/news/news_list.asp?no=alisa20060203134822(瀏覽日期2010年4月22日)。
台江國家公園網:園區導覽,網址: http://www.tjnp.gov.tw/chinese/index.php?option=com_guidemap&view=mtour&catid=1&id=17&Itemid=20 (瀏覽日期2010年11月01日)。
台南市法規資料庫:<台南市特定水域漁筏兼營娛樂漁業管理自治條例>,:網址: http://www.tncg.gov.tw/law/aat.asp?ID=209 (瀏覽日期:2010年11月05日)
二、英文部分
Alexander, Ernest R. , ( 1982), “Design in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Policy Sciences, (U.S.), Vol.14, No.3, pp.279-292.
Barrett, S. and Fudge, C. eds ,(1977), Policy and Action (Methuen, London, 1981), p.12.
Jones, Charles O,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Public policy. Mass. : Duxburg press , pp.139.
C. O. Jones, (1984),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Public Policy , California: Brooks/Cole Publishing Company ,p.77.
Catherine Cassell and Phil Jobnson , (2006) ,“Action Research: Explaining the Diversity,” Human Relations(U.S), Vol 59, pp.1-2.
Elmore, Richard. ,(1985), “Forward and Backward Mapping,” in policy Implementation in Federal and Unitary Systems, ed. by K. Hanf and T. Toonen. Dordrecht: Martinus Nijhoff, pp.33-70.
Frank Fische,( 2007), “Citizens and Experts in Environmental Policy:Situating Technical Knowledge in Practical Deliberation”, Collaborative Partnership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aichung.
Hogwood, Brian W. and Lewis A. Gunn,(1984), Policy Analysis for the Real World ,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p.28-29.
Ingraham, Patricia W. ,(1987) ,“Toward More Systematic Consideration of Policy Design,” Policy Studies Journal Vol.15, No.4, pp. 611-628.
John W. Kingdon,( 1984), Agendas, Alternatives, and Public Policies , Glenview, Ill. :Scott, Foresman and Company, pp. 95-108.
Louis W. Koenig, (1986) , An introduction to Public Policy ,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p 93.
Pressman, J.L.and Wildavsky, (1973), Implementation:How Great Expections in Washington are dashed in Okaland , C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man, Berkeley , pp.180-182.
Robert R. Mayer, (1985), Policy and program planning-A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 , 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 Hall, pp.4-9.
Ross, S. and G. Wall, (1999), Evaluating ecotourism : The case of North Sulawesi, Indonesia. Tourism Management, No.20, pp.673-682.
Sabatier, Paul. ,(1986), “Top-down and Bottom-up Approaches to Implementation Research: A Critical Analysis and Suggested Synthesis,” Journal of Public Policy, No.6, pp.21-48.
Scott Campbell, (1996), “Green Cities, Growing Cities, Just Cities: Urban Planningn and the Contradiction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Journal of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es(U.S), Vol.26, No.3, pp.296-312.
Spalding, M., F. Blasco, and C. Field, (1997),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Mangrove Ecosystems , UK:World Mangrove Atl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