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楊琇評 Yang, Hsiu-Ping |
|---|---|
| 論文名稱: |
從共生家園檢討身心障礙者基本權的實踐:以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與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為中心 Reviewing the Practice of Fundamental Rights of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from the Community Life: Focusing on the 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and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Rights Protection Act |
| 指導教授: |
許育典
Hsu, Yue-Dian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社會科學院 - 法律學系 Department of Law |
| 論文出版年: | 2024 |
| 畢業學年度: | 112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143 |
| 中文關鍵詞: | 共生家園 、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 、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 、生存權 、身體不受傷害權 、平等權 、適足居住權 、健康權 、國家保護義務 |
| 外文關鍵詞: | Community Life, 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Rights Protection Act, Right to Life, Right not to be mentally and physically harmed, Equality, Adequate housing rights, the Right to Health, State Protection Obligation |
| 相關次數: | 點閱:73 下載:10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每個人不論是否面臨障礙,都有居住的權利。本文由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出發,探討國家對於身心障礙者在共生家園的國家保護義務及相關作為。並以身心障礙者的適足居住為主要核心,探討共生家園所涉及的基本權議題,包含生存權、身體不受傷害權、平等權、適足居住權及健康權,在國家保護義務的討論。另就私法自治、結社自由的原則下探討國家對於共生家園的介入與管制與基本權間如何取得平衡,作為未來擬定政策建議的方向。
Everyone has the right to live regardless of barriers they face. This article starts from the 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and the Law on the Protection of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and explores the state’s national protection obligations and related actions for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in the symbiosis home. With adequate housing for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as the main core, we will explore the basic rights issues involved in symbiotic homes, including the right to life , right not to be mentally and physically harmed, the right to equality, the right to adequate housing and the right to health, as well as the discussion of national protection obligations. Under the principles of private legal autonomy and freedom of association, we will explore how to strike a balance between state intervention and control in symbiotic homes and basic rights as a direction for formulating policy recommendations in the future.
一、專書部分
李震山,《人性尊嚴與人權保障》,台北:元照,2020年3月,初版。
金亨植等著/趙文麗,《由福利到人權:聯合國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深/申論》,台北:遠流,2021年10月,初版。
孫迺翊,《社會法》,台北:元照,2015年1月。頁369-391
許育典,《身心障礙學生教育基本權與特殊教育法制》,台北:元照,2019年10月,初版。
───,《憲法》,台北:元照,2022年8月,12版。
二、期刊論文
王永慈,〈「社會排除」貧窮概念的再詮釋〉,《社區發展季刊》,第95期,2001年9月,頁72-84。
王育瑜,〈障礙者生活的想像:照顧與社區生活理念及政策探討〉,《聯合勸募論壇》,第1卷第1期,2012年3月,頁1-24。
───,〈障礙者與社區照顧:議題與觀點〉,《社區發展季刊》,第106期,2004年6月,頁230-236。
王國羽,〈《The Disabled State》:失能的治理與失控的政策:檢閱台灣身心障礙政策〉,《臺灣社會學會通訊》,87卷,2017年11月,頁5-10。
───,〈人權取向之障礙模型對臺灣身心障礙政策與服務的運用〉,《社區發展季刊》,第162期,2018年6月,頁125-136。
王增勇,〈以住宅「社會化」對抗貧窮「污名化」〉,《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81期,2011年3月,頁491-499。
吳家林,〈基本權第三人效力理論於我國法院之實踐──從法律經濟分析及適用利益衡量的觀察〉,《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第68期,2020年7月,頁165-227。
吳秦雯,〈居住權/適當住房權之權利論證與限制──高雄高等行政法院107年度原訴字第2號判決〉,《裁判時報》,第139期,2024年1月,頁5-11。
李仁淼,〈結社自由之界限〉,《月旦法學教室》,第167期,2016年8月,頁6-8。
───,〈生存權的法性質〉,《月旦法學教室》,第70期,2008年8月,頁6-7。
李得全、羅煊、謝一鋒,〈論居住正義及其解方:臺灣與臺北〉,《臺灣土地研究》,第23卷2期,2020年11月,頁157-193。
李惠宗,〈從國家保護義務談監獄受刑人的健康權-談前總統陳水扁保外就醫事件〉,《月旦法學教室》,第152期,2015年5月,頁54-67。
───,〈禁譜辦公室戀曲「基本權第三人效力」或「基本權衝突」〉,《月旦法學雜誌》,第79期,2001年12月,頁8-9。
李震山,〈身體不受傷害權〉,《法學講座》,第25期,2004年1月,頁1-25。
───,〈憲法意義下之「家庭權」〉,《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第16卷,2004年7月,頁61-104。
辛年豐,〈誰的社會?誰的住宅?適足居住權的落實與制度建構的省思(上)〉,《人權會訊》,第118期,2015年10月,頁54-58。
───,〈誰的社會?誰的住宅?適足居住權的落實與制度建構的省思(下)〉,《人權會訊》,第119期,2016年1月,頁50-56。
周月清,〈去機構教養化與解放研究:障礙者服務及障礙研究〉,《臺灣社會學會通訊》,87卷,2017年11月,頁11-20。
───/朱貽莊,〈檢視臺灣障礙者福利政策與法案之歷史進程與變革〉,《社會福利模式-從傳承到創新研討會》,2011年,舉辦地點:中國北京。
───/李婉萍,〈臺灣住宅福利與社會正義〉,《社區發展季刊》,第121期,2008年3月,頁26-46。
───/陳伯偉/林君潔,〈「我們」的選擇、「我們」自己決定:肢體障礙者機構居住與自立生活〉,《臺大社會工作學刊》,第48期,2023年12月,頁69-114。
周怡君,〈制度化障礙者的生活樣貌:福利國家與障礙者政策〉,《臺灣社會學會通訊》,87卷,2017年11月,52-57。
周耕妃/黃鈺婷/劉婉華,〈自立生活與融入社區之居住平權-以「社區居住與生活」創新方案為例〉,《社區發展季刊》,第184期,2023年12月,頁98-112。
林沛君,〈交織性理念對身心障礙女童之保障──國際人權規範及對臺灣之啟示〉,《政大法學評論》,第173期,2023年6月,頁85-156。
───,〈歧視的交織性-以CEDAW、CRC及CRPD三項人權公約之交織為思考〉,《台灣國際法學刊》,第16卷2期,2020年7月,頁7-23。
林明昕,〈基本權各論基礎講座(17)健康權:以「國家之保護義務」為中心〉,《法學講座》,第32期,2005年3月,頁26-36。
林俊言,〈就受益面向的生存權-以大法官解釋為中心〉,《軍法專刊》,第47卷第8期,2001年8月,頁29-43 。
林昭吟,〈簡介聯合國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以健康權為例〉,《醫療品質雜誌》,第10卷第6期,2016年12月,頁4-8。
孫迺翊,〈再探視障按摩保留條款之合憲性——大法官釋字第六四九號解釋的法事實與法釋義〉重點提示,《月旦釋讀文摘》,18期,2012年04月,頁5-13。
───,〈無障礙/可及性、合理調整與平等不歧視原則:從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檢視我國憲法及障礙者權利保障法之平等原則內涵〉,《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45卷特刊期,2016年11月,頁1163-1228。
───,〈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之基本精神及相關爭議問題〉,《法律扶助》,33卷,2011年7月,29-34。
徐揮彥,〈論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適當住房權在我國之實踐:以司法院釋字第709號及其嗣後之裁判為中心〉,《臺大法學論叢》,第46卷3期,2017年9月,頁801-876。
翁燕菁,〈《經濟、社會與文化權利國際公約》的黯然登場──大法官釋字七○九號與經社權利保障〉,《月旦法學雜誌》,第218卷,2013年7月,頁239-246。
張文郁,〈私法自治與確定判決之構成要件(先決問題)既判效力〉,《全國律師月刊雜誌社》,第28卷第2期,2024年2月,頁39-69。
許育典,〈從釋字第709號評析都更案正當程序的憲法爭議:針對「選擇性依法行政」的個案反思〉,《月旦裁判時報》,第23期,2013年10月,頁74-83。
───/陳碧玉,〈早期療育請求權的憲法基礎及現行法檢討〉,《東海法學研究》, 33期,2010年12月,頁1-44。
───/陳碧玉,2014年4月,〈國家公權力介入家庭後的衝突關係:以兒少保護為核心〉,《東海法學研究》, 42期,2014年4月,頁1-52。
許宗力,〈基本權利:第五講—基本權利的第三人效力與國庫效力〉,《 月旦法學教室》,第9期,2003年7月,頁64-74。
陳仲嶙,〈身體權作為一種憲法權利〉,《法學新論》,第14期,2009年9月,頁113-131。
曾品傑,〈結社自由——最高法院109年度台上字第2731號判決〉,《裁判解讀:民事法》,第6期,2022年6月,頁1-2。
游美惠,〈交織性/交錯性〉,《性別平等教育季刊》,第71期,2015年6月,頁109-111。
湯德宗,〈違憲審查基準體系建構初探-「階層式比例原則」構想〉,《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6輯,2009年7月,頁1-78。
黃舒芃,〈社會權在我國憲法中的保障〉,《中原財經法學》,第16期,2006年6月,頁1-44 。
廖欽福,〈當走在鋼索的「居住正義」遇到海市蜃樓的「社會住宅」〉,《月旦法學教室》,第160期,2016年1月,頁47-63。
───,〈憲法「健康權」法概念之構築〉,《中華國民健康政策與法律學會》,第8期,2020年1月,頁19-57。
廖福特,〈從「醫療」、「福利」到「權利」─障礙者權利保障之新發展〉,《中研院法學期刊》,第2卷,2008年3月,頁167-210。
潘盈儒,〈成年心智障礙者社區居住與生活服務方案服務輸送之檢視〉,《社區發展季刊》,168卷,2019年12月,頁130-139。
蔡維音,〈再析社會基本權釋義結構〉,《成大法學》,第46期,2023年12月,頁1-55。
蕭逸民,〈禁止身心障礙歧視的國家義務──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103年度上易字第574號刑事判決評析〉,《台灣人權學刊》,5卷1期,2019年6月,59-81。
簡慧娟/吳宜姍/陳柔諭,〈我國推動聯合國障礙者權利公約歷程及未來展望〉,《社區發展季刊》,第162期,2018年12月,頁99-106。
───/宋冀寧/李婉萍,〈從聯合國障礙者權利發展脈絡看臺灣身心障礙權利的演變--兼論臺灣推動「障礙者權利公約」的歷程〉,《社區發展季刊》,157卷,2017年3月,151-167。
羅雅怡,〈建構我國憲法上之適足居住權──從司法院釋字第709號到732號〉,《土地問題研究季刊》,第61期,2017年3月,頁44-50。
───,〈適足居住權於我國司法判決之解釋與運作-以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104 年重訴字第 393 號判決為例〉,《土地問題研究季刊》,第16卷第3期,2017年9月,頁91-97。
三、論文
王玉如,《障礙者貧窮與生活保障議題之初探》,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2020年7月。
周上智,《共生家園如何共生?障礙街賣者的社群生活》,國立臺北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20年1月。
陳冠瑋,《憲法上居住權之建構與實現-以司法審核為核心》,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16年8月。
陳姵妤,《適足居住權於我國司法裁判之建構與落實》,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7年2月。
賴怡君,《在宅醫療與共生社區的建構:小鎮醫生在臺東建構社區整體照護的經驗》,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2023年7月。
四、網路資料
〈2022年新巨輪年度工作報告〉,《社團法人臺灣新巨輪服務協會》,2023年4月4日,https://reurl.cc/n7z6e2,(最後瀏覽日: 2024年5月20日)。
〈立法院委員趙正宇等 27 人擬具「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施行法」第 8 條條文修正草案〉,《法源法律網》,https://www.lawbank.com.tw/news/NewsContent.aspx?NID=180572.00,(最後瀏覽日: 2024年3月15日)。
〈立法院法律系統: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修法延革。〉https://lis.ly.gov.tw/lglawc/lawsingle?00960C708CAD000000000000000000A000000002FFFFFA00^01127100061300^00000000000,(最後瀏覽日:2024年6月11日)。
〈共生家園問與答〉,《希伯崙共生家園》, https://www.hebron-kb.com/%E5%85%B1%E7%94%9F%E5%95%8F%E8%88%87%E7%AD%94,(最後瀏覽日: 2024年5月20日)。
〈希伯崙全人關懷協會之共生家園發生志工不當對待身心障礙院生事件,桃園市政府未善盡主管機關保護及維護身心障礙者權益之責,監察院通過王幼玲委員提案,糾正桃園市政府〉,《監察院》,2021年10月21 日,https://www.cy.gov.tw/News_Content.aspx?n=125&sms=8912&s=21842 ,(最後瀏覽日: 2024年3月12日)。
〈高雄市某協會共生家園發生精障住民不當對待致死案,高雄市政府社會局未依身權法善盡行政調查及監督之責,監察院通過糾正,並促請政府研議共生家園之法源依據,以把關服務品質保障身障者人權〉,《監察院》,2023年3月17日,https://www.cy.gov.tw/News_Content.aspx?n=213&s=26178,(最後瀏覽日: 2024年3月12日)。
〈據悉,社團法人台灣新巨輪服務協會共有18位輪椅使用者共同居住在協會租用的房舍,今(107)年初遭人檢舉「鐵皮屋內違法居住」之調查報告。〉,《監察院》,2018年12月6日,https://www.cy.gov.tw/CyBsBox.aspx?CSN=1&n=133&_Query=80e60f4d-274a-4db4-a9f7-412fdbb6e9a8,(最後瀏覽日: 2024年6月30日)。
內政部,〈有關人民團體章程其內容係私法私權或公法公權相關疑義〉,《社會團體解釋令彙編》,2015年1月,https://www.moi.gov.tw/News_Content.aspx?n=14119&s=256710,(最後瀏覽日;2024年6月30日)。
王婷婷/張許靖惟,〈希伯崙共生家園 給社會邊緣者一個家〉,《PeoPo公民新聞》,2020年10月21 日,https://www.peopo.org/news/489261,(最後瀏覽日: 2024年5月12日)。
王順民,〈從宗教與慈善看希伯崙全人關懷協會〉,《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015年1月8 日,https://www.npf.org.tw/1/14616,(最後瀏覽日: 2024年5月20日)。
林立青,〈臺灣版清除低端人口?身障街賣團體新巨輪協會:「社會本就沒有我們活命的地方。」〉,《公益交流站》,2018年5月13日,https://npost.tw/archives/43307,(最後瀏覽日:2024年6月10日)。
游家權,〈專訪新巨輪:身障街賣者互助,打造有尊嚴的「共生家園」〉,《關鍵評論網》,2018年4月18 日,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93043 ,(最後瀏覽日: 2024年5月12日)。
黃瑀喬,〈身障者自立生活難,如何透過修訂《身權法》改善?〉,《公視新聞網》,2023年6月26日,https://news.pts.org.tw/article/643279,(最後瀏覽日:2024年6月11日)。
葉靜倫,〈【評論】蔣月惠與她的羅騰園,為什麼值得一個機會?〉,《公益交流站》,2018年7月21 日,https://npost.tw/archives/44922,(最後瀏覽日: 2024年5月12日)。
臺中市政府勞工局,〈以共生社區概念探討臺中市身心障 礙者多元發展之可能性〉,《臺中市政府研究發展成果網》,2018年7月,https://rdnet.taichung.gov.tw/media/428438/91411454782.pdf,(最後瀏覽日;2024年6月30日)。
衛生福利部,〈110年身心障礙者生活狀況及需求調查報告〉,《衛生福利部統計處》,2023年4月,https://dep.mohw.gov.tw/DOS/lp-5096-113.html,(最後瀏覽日;2024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