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李慶南
Li, Ching-Nan
論文名稱: 學術自由下大學評鑑制度的建構與檢討
The Construction and Review of University Evaluation System under Academic Freedom
指導教授: 許育典
Hsu, Yue-Dia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社會科學院 - 法律學系
Department of Law
論文出版年: 2017
畢業學年度: 10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08
中文關鍵詞: 學術自由大學自治大學評鑑大學法大學評鑑辦法
外文關鍵詞: Academic Freedom, University Autonomy, University Evaluation, University Act, University Evaluation Regulations
相關次數: 點閱:15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為了確保大學的教學與研究品質,我國積極推動相關大學評鑑制度的建立與實施。在2005年大學法的修正條文,當中第5條第2項指出:教育部為促進各大學的發展,應組成評鑑委員會、委託學術團體或專業評鑑機構,定期辦理大學評鑑,並公告評鑑結果,就此確立辦理大學評鑑的法源基礎。而後經由教育部發起,與全國各大學校院,共同捐助成立「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來辦理大學評鑑的任務。教育部更於2007年訂定「大學評鑑辦法」,辦理大學的校務評鑑與系所評鑑,並建立每5年至7年辦理一次的循環週期機制。而大學評鑑運作至今,已累積不少評鑑成果,但仍遭遇許多問題。
    大學所使用的資源大多來自於國家及社會。因此,應當有一客觀的評量方式來判斷大學的教育品質與經營績效,而其依據則在於憲法第162條所賦予國家依法來監督大學的空間。然而,國家監督大學的目的,應當在於保障學術自由並促進大學自治的實現,而不是拘束或阻礙學術自由與大學自治的開展。當大學評鑑制度作為國家監督大學的方式,大學評鑑就不能反客為主而對大學產生過度的限制。而如何化解大學評鑑制度、學術自由與大學自治間的衝突,就顯得特別重要。因此,本論文將嘗試以學術自由作為大學評鑑法制的建構基礎,並以此基礎來檢討我國現行的大學評鑑制度,尤其是著重在系所評鑑的檢討上。

    Evaluation has become the main means of assessing the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aiwan. In the last decade, the Higher Education Evaluation and Accreditation Council of Taiwan has set out higher education evaluation policies and mechanisms, and conducted evaluations since 2005. Evaluation is based on schools’ self-evaluation and on a committee’s fact-findings report. Such evaluation serves as a basis on which the government would allocate subsidy, issue reprimands, or suggest for adjustment. Evaluation’s main items include institutional self-identification, administration and operation, teaching and learning resources, accountability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self-enhancement and quality assurance mechanism.

    第一章 緒論1 壹、研究動機1 貳、研究目的2 參、研究方法與範圍4 肆、論文架構5 第二章 我國大學評鑑制度的發展與現況7 壹、大學評鑑制度的起源7 一、高等教育改革下廣設大學的影響8 (一)大學發展質量失衡9 (二)高等教育資源分配不均11 (三)畢業生不符社會與產業的需求12 二、全球化下國家教育資源挹注的影響14 三、繼受美國大學評鑑制度的影響15 貳、大學評鑑制度的憲法基礎與相關法令18 一、憲法第162條作為國家監督大學的依據18 二、憲法第162條授權訂定的大學評鑑法令19 參、大學評鑑法制的變遷與實施現況20 一、大學評鑑法制的變遷20 二、大學評鑑的實施現況21 (一)大學評鑑制度的分類22 1、由大學辦理的自我評鑑22 2、由高等教育評鑑中心辦理的外部評鑑25 (二)大學評鑑結果的審議程序與法律性質27 1、大學評鑑結果的審議程序27 2、大學評鑑結果的法律性質32 3、大學評鑑結果的效力與影響34 肆、現行大學評鑑制度引發的爭議與衝擊35 第三章 學術自由作為大學評鑑法制的建構基礎39 壹、學術的定義與發展39 貳、學術自由功能建構的保護法益作為大學評鑑法制的建構基礎41 一、學術自由的憲法依據41 二、學術自由作為主觀權利功能下的大學評鑑法制42 (一)強化研究自由的大學評鑑法制42 (二)強化講學自由的大學評鑑法制44 (三)強化學習自由的大學評鑑法制45 三、學術自由作為客觀法功能下的大學評鑑法制46 (一)客觀價值秩序的保護法益:國家學術促進的大學評鑑法制46 (二)制度性保障的保護法益:促進大學自治的大學評鑑法制47 1、大學自治的定義與目的48 2、大學自治下的大學評鑑法制51 (1)促進規章自治的大學評鑑法制51 (2)促進人事自治的大學評鑑法制51 (3)促進財政自治的大學評鑑法制52 (4)促進學術自治的大學評鑑法制54 (5)促進管理自治的大學評鑑法制55 (6)促進組織自主的大學評鑑法制56 參、現行大學評鑑制度對學術自由的影響58 一、對學術自由主觀權利功能面向的影響58 二、對學術自由客觀法功能面向的影響58 第四章 學術自由下大學評鑑制度的檢討61 壹、大學評鑑制度作為國家監督大學的手段61 貳、從學術自由的主觀權利功能檢討現行大學評鑑制度63 一、 妨礙研究自由的檢討63 二、妨礙講學自由的檢討65 三、妨礙學習自由的檢討65 參、從學術自由的客觀法功能檢討現行大學評鑑制度:以大學自治為核心66 一、妨礙規章自治的檢討67 二、妨礙人事自治的檢討68 三、妨礙財政自治的檢討69 四、妨礙學術自治的檢討72 (一)大學評鑑對象的檢討72 (二)以發表在特定期刊論文數量衡量教師研究的檢討73 (三)侵害課程設計的檢討75 (四)不同學門採相同評鑑項目的檢討76 (五)過度強調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的檢討84 (六)訪評委員在教學現場實地觀察的檢討85 五、妨礙組織自主的檢討87 肆、現行大學評鑑制度侵害學術自由的合憲性分析89 一、大學評鑑制度的形式合憲性探討91 二、大學評鑑制度的實質合憲性探討91 第五章 結論93 參考文獻97

    一、中文文獻
    王令宜,〈春風三月嬌客來深談評鑑邁國際〉,《評鑑雙月刊》,7期,2007年5月,頁42-43。
    王保進,〈從專業評鑑機構標準發展檢視我國大學評鑑標準〉,《教育政策論壇》,9卷1期,2006年2月,頁43-69。
    王彥方/林信耀/王保進,〈100年度大學校務評鑑結果研究:質與量的重要性分析〉,《教育行政與評鑑學刊》,15期,2013年6月,頁31-56。
    王瑞壎,《美國高等教育評鑑制度》,台北:台灣評鑑協會,2009年7月。
    王昭蓉,《台灣地區民眾失業率與高教低就之研究》,國立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1月。
    江宜樺,〈關於台灣學術評鑑制度的幾點建議〉,收於:反思會議工作小組主編,《全球化與知識生產:反思台灣學術評鑑》,台北:台灣社會研究季刊,2005年6月,頁145-152。
    何東洪,〈高教評鑑中之怪現象〉,《台灣社會研究季刊》,70期,2008年6月,頁281-284。
    吳庚/陳淳文,《憲法理論與政府體制》,台北:三民,2015年9月,3版。
    吳庚,《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台北:三民,2014年2月,12版。
    李仁淼,〈國立大學法人化與大學自治〉,《月旦法學雜誌》,201期,2012年2月,頁22-44。
    李仁淼,〈學術自由與大學之人事自治〉,《月旦法學教室》,105期,2011年7月,頁32-43。
    李仁淼,〈學術自由與大學自治〉,《月旦法學教室》,58期,2007年8月,頁8-9。
    李建良,《憲法理論與實踐(二)》,台北:新學林,2007年8月,2版。
    李建良,〈試論大學評鑑結果之法律性質:兼評教育部台訴字第0970089970A號訴願決定〉,《台灣法學雜誌》,123期,2009年3月,頁23-36。
    李惠宗,〈制度性保障之學術自由與大學自治權:最高行政法院91年度判字第334號及同院91年度判字第467號判決評譯〉,《台灣本土法學雜誌》,38期,2002年9月,頁13-37。
    李惠宗,《憲法要義》,台北:元照,2015年9月,7版。
    李震山,〈法律保留與「自治」之維護〉,《月旦法學教室》,29期,2005年3月,頁10-11。
    李佳蓉,《國立大學財政的法建構與實踐》,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6月。
    周志宏,《學術自由與高等教育法制》,台北:高等教育文化事業,2002年4月。
    周志宏,《學術自由與高等教育法制Ⅱ》,台北:高等教育文化事業,2012年10月。
    周志宏,〈大學評鑑法制與實務運作之檢討〉,第三屆法律人年會學術研討會,2008年10月9日,中興大學財經法律學系暨科技法律研究所主辦。
    周祝瑛,〈SSCI下的台灣高等教育競爭力:以政治大學學術評鑑為例〉,北京論壇「變革時代的教育改革與教育研究:責任與未來」國際學術研討會,2010年11月,北京大學主辦。
    周祝瑛/胡祝惠,〈大學評鑑的正用與誤用:以政大教學評鑑與學術評鑑為例〉,收於:羅曉南編,《世新大學55週年學術專書-高等教育理想與目標反思研討會論文集》,2012年1月,145-171。
    林志成,〈大學教學卓越計畫之省思與建議〉,《台灣教育評論月刊》,1卷4期,2012年2月,頁22-24。
    法治斌/董保城,《憲法新論》,台北:元照,2010年9月,4版。
    秦夢群/陳遵行,〈台灣高等教育評鑑制度與實施之分析研究〉,《教育資料與研究》,106期,2012年8月,頁105-142。
    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96年度下半年系所評鑑 10月展開實地訪評〉,《評鑑雙月刊》,9期,2007年9月,頁54-56。
    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做好大學系所評鑑 評鑑委員專業倫理嚴把關〉,《評鑑雙月刊》,4期,2006年11月,頁17-20。
    莊國榮,《行政法》,台北:元照,2014年9月,2版。
    張永明,〈大學評鑑排名風波〉,《月旦法學教室》,15期,2004年1月,頁8-9。
    張陳弘,《大學自治之重新建構》,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93年6月。
    許志雄,〈大學自治與警察權〉,《月旦法學雜誌》,24期,1997年5月,頁44-45。
    許志雄,〈制度性保障〉,《月旦法學雜誌》,8期,1995年12月,頁40-41。
    許育典,〈大學法制下大學自治概念的釐清:兼論法律保留的適用問題〉,《月旦法學雜誌》,201期,2012年2月,頁5-21。
    許育典,《大學法制與高教行政》,台北:元照,2014年4月。
    許育典,《教育憲法與教育改革》,台北:元照,2013年6月,2版。
    許育典,《教育行政法》,台北:元照,2016年11月。
    許育典,《憲法》,台北:元照,2013年1月,6版。
    許育典/李佳育,〈從大學的法律地位探討大學自治的落實:以大學法人化為核心〉,《當代教育研究季刊》,22卷1期,2014年3月,頁169-209。
    許育典/陳碧玉,〈大學自治下大學評鑑制度的檢討:以系所評鑑為例〉,《當代教育研究季刊》,19卷2期,2011年6月,頁119-158。
    許雅斐/陳俊言,〈台灣高等教育及學費政策之研究:市場機制與公民權利〉,《政策研究學報》,8期,2008年5月,頁117-146。
    郭明政,〈以SSCI及TSSCI為名的學術大屠殺:廢文棄法的文化大革命〉,《台灣社會研究論壇》,2005年6月,頁153-178。
    陳文政,〈析論教育部「大學評鑑辦法」之適法性與合法性〉,《政大法學評論》,103期,2008年6月,頁1-62。
    陳春生,〈論講學自由〉,《法學講座》,20期,2003年8月,頁1-13。
    陳新民,《憲法學釋論》,台北:三民,2015年5月,8版。
    陳德華,《台灣高等教育面面觀》,台北:文景,2008年8月。
    陳漢強,《大學評鑑》,台北:五南,1997年8月。
    曾志朗,《大學教育政策白皮書》,教育部,2001年7月。
    曾秀梓,《我國大學評鑑制度設計與實務運作之分析:以95年度大學評鑑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2009年6月。
    湯堯,〈評鑑制度對台灣高等教育的影響〉,《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103期,2011年12月,頁27-40。
    黃光國,〈「形式指標」與「實質評鑑」:國科會和教育部的抉擇〉,《台灣教育評論月刊》,3卷1期,2014年1月,頁10-19。
    黃俊杰,〈大學評鑑之性質〉,《月旦法學教室》,73期,2008年11月,頁24-25。
    黃舒芃,〈學術自由、大學自治與國家監督:從大學自治的意義與界限檢討博碩士學位論文抄襲爭議之規範及監督機制〉,《月旦法學雜誌》,218期,2013年7月,頁5-27。
    葉啟政,〈缺乏社會現實感的指標性評鑑迷思〉,收於:反思會議工作小組主編,《全球化與知識生產:反思台灣學術評鑑》,台北:台研季刊社,2005年,頁111-125。
    楊智傑,〈大學系所評鑑對私人講學自由之侵害〉,《台灣法學雜誌》,130期,2009年6月,頁50-70。
    楊瑩,〈台灣高等教育政策改革與發展〉,《研習資訊》,25卷6期,2008年12月,頁21-56。
    楊瑩,〈我國大學教育的檢討與改革建議〉,《理論與政策》,42期,1997年3月,頁96-110。
    楊瑩,〈大學評鑑未來的改革方向〉,《台灣教育評論月刊》,5卷3期,2016年3月,頁1-9。
    楊瑩/余曉雯/莊小萍/黃照耘,《歐盟高等教育品質保證制度》,台北: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2008年12月。
    劉源俊,〈說高等教育評鑑〉,《台灣教育評論月刊》,1卷8期,2012年6月,頁1-6。
    劉源俊,〈反思大學自治與監理在台灣的實踐〉,收於:羅曉南編,《世新大學55週年學術專書-高等教育理想與目標反思研討會論文集》,2012年1月,121-144。
    蔡茂寅,〈學術自由之保障與教育行政監督權之界限:評大法官會議釋字第380號解釋〉,《月旦法學雜誌》,2期,1995年6月,頁54-58。
    鄺海音,〈評鑑中心將建立評鑑委員認證制度〉,《評鑑雙月刊》,11期,2008年1月,頁43。
    鄺海音,〈評鑑創舉:評鑑委員建議名單事先公布〉,《評鑑雙月刊》,3期,2006年9月,頁37-38。
    顏秀如,〈我國大學評鑑政策爭議之探討〉,《台東大學教育學報》,15卷2期,2004年11月,頁1-22。
    顏崑陽,〈再哀大學以及一些期待與建議〉,收於:反思會議工作小組主編,《全球化與知識生產:反思台灣學術評鑑》,台北:台研季刊社,2005年,頁187-204。
    蘇錦麗,《高等教育評鑑:理論與實際》,台北:五南,1997年9月。

    二、外文文獻
    (一)德文文獻
    Burgi, Martin/ Gräf, Ilse-Dore: Erweiterte Mitwirkungsrechte der „sonstigen Mitarbeiter”als Konsequenz der erweiterten Hochschulautonomie, WissR 2011, S.336-354.
    Ernst, Christian/ Kämmerer, Jörn Axel: Berufsfreiheit im Bologna-Prozess. Verfassungsrechtliche Anforderungen an den Zugang zu Bachelor und Master, RdJB 2011, S. 297-315.
    Fandel, Günter/ Blaga, Steffen: Dienstleistungsproduktion in Hochschulen. Zur Beschreibung der Qualitäten der externen Faktoren " Studierende", in: Backes-Gellner, Uschi/ Moog, Petra, Ökonomie der Evaluation von Schulen und Hochschulen, Berlin 2004: Duncker& Humblot, S. 119-138.
    Guckelberger, Annette: Bildungsevaluation als neue Gemeinschaftsaufgabe gemäß Art. 91b Abs. 2 GG, RdJB 2008, S. 267-282.
    Hartmer, Michael/ Detmer, Hubert (Hrsg.): Hochschulrecht: Ein Handbuch für die Praxis, 2. Aufl., Heidelberg 2004.
    Heitsch, Christian: Verfassungs- und verwaltungsrechtliche Fragen der Akkreditierung von Studiengängen, DÖV 2007, S. 770-779.
    Heß, Jürgen: Die Geschichte des Universitätskanzlers im Spannungsfeld zwischen Staatsaufsicht und Hochschulautonomie, WissR 2000, S. 332-342.
    Höfling, Wolfram: Die Lehrfreiheit: Gefährdungen eines Grundrechts durch die neuere Hochschulrechtsentwicklung?, WissR 2008, S. 92-105.
    Joachim Winker unter Mitarbeit von Jenny Steinbrecher und Jenny Zallmann: Interne Evaluation von Lehre und Studium am Beispiel des Fachbereichs Wirtschaft der Hochschule Wismar, in :Kramer, Jost W.(Hg.): Hochschulen im Spannungsfeld zwischen Lehre und fürschung B.5, München 2005,Rainer Hampp, S. 75-106.
    Kocher, Martin G. / Sutter, Matthias/ Heregger, Urike L.: Die Bedeutung der Zeitschriftenauswahl für die Evaluation ökonomischer Forschung, in: Backes-Gellner, Uschi/ Moog, Petra, Ökonomie der Evaluation von Schulen und Hochschulen, Berlin 2004: Duncker& Humblot, S. 101-118.
    Kuhlmann, Stefan/ Heinze, Thomas: Evaluation von Forschungsleistungen in Deutschland: Erzeuger und Bedarf - Teil II: Produktion und Verwendung evaluativer Infürmation sowie Möglichkeiten ihrer künftigen Organisation, WissR 2004, S. 125-149.
    Küpper, Hans-Ulrich: Evaluation von Forschung und Lehre, in: Geis, Max-Emanuel(Hrsg.): Hochschulrecht im Freistaat Bayern: Handbuch für Wissenschaft und Praxis, Heidelberg 2009: C.F.Müller, S. 201-215.
    Luhmann, Niklas: Grundrechte als Institution, 3. Aufl., Berlin 1986.
    Mause, Karsten: Konsumentenschutz im Hochschulbereich: unvollstandige Nachfragerinformation, Marktversagen und markt-basierte Schutzmechanismen, Berlin 2007: Duncker & Humblot.
    Oppermann, Thomas: Praktische Konsequenzen der Entscheidung des Bundesverfassungsgerichts zur Wissenschaftsfreiheit, JZ 1973, S. 433 ff.
    Peters, Klaus: Erstes Hochschulurteil und Einschränkungen der Mitwirkungsrechte ,,sonstiger Mitarbeiter” im Berufungsverfahren auf Fachbereichsebene - Eine Entgegnung auf Folgerungen von Burgi/ Gräf aus der erweiterten Hochschulautonomie, WissR 2012, S. 13-34.
    Quapp, Ulrike: Die aktuelle Lehrevaluationspraxis auf dem verfassungsrechtlichen Prüfstand, DÖV 2014, S. 740-749.
    Reich, Andreas: Bayerisches Hochschulgesetz-Kommentar, 5. Aufl., Bad Honnef 2007.
    Reuke, Hermann: Flächendeckende und systematische Evaluation von Lehre und Studium: Erfahrungen in Niedersachsen, in: fürber, Gisela/ Renn, Sandra: Zehn Jahre Hochschulrefürmen seit dem Eckwertepapier: Anstöße, Maßnahmen, Erfolge, Berlin 2004: Duncker& Humblot, S. 63-.74.
    Roellecke, Gerd: Wissenschaftsfreiheit als institutionelle Garantie, JZ 1969, S. 726 ff.
    Rupp, Hans Heinrich: Die Universität zwischen Wissenschaftsfreiheit und Demokratisierung, JZ 1970, S. 165 ff.
    Sachs, Michael: Verfassungsrecht II: Grundrechte, Berlin 2003.
    Tegethoff, H.G.: Von der Evaluation zum Qualitätsmanagement – Ein Weg zur Excellenz in der Lehre, in: Das Hochschulwesen H 2. Bielefeld, Universitätsverlag Webler 2005, S.53-68.
    Thieme, Werner: Deutsches Hochschulrecht. Das Recht der Universität sowie der künstlerischen und Fachhochschulen in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3. Aufl., München 2004.
    Winter, Martin: Evaluation und Qualitätsentwicklung von Studium und Lehre, HSW 2000, S. 185-193.

    (二)英文文獻
    Johnstone, D.B., In the absence of a national ministry: Unifying and standardizing forces in the United States higher education, Policy Perspectives, 1993, p.17-20.
    Karran, T. Academic freedom in Europe: Reviewing UNESCO's Recommendation,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Studies, 57(2), 2009, p.191-215.
    Lenn, M.P., The US Accreditation System, In A. Craft(Ed.), Quality assurance in higher education, London: The Falmer Press, 1992, p.161-168.
    Morley, L, Quality and power in higher education, Philadelphia, PA: Society for Research into Higher Education & Open University Press, 2003.
    Schmuck, A. & Runkel, P.J., The second handbook of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in schools, third edition, Palo Alto, CA: Mayfield Publishing Company, 1985.
    Vlasceanu, Grunberg, & Parlea, Quality assurance and accreditation: A glossary of basic term and definition, Paris: UNESCO, 2004.
    Vught, F.V., Western Europe and North America, In A. Craft(Ed.),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s in assuring quality in higher education, London: The Falmer Press, 1994, p.3-17.
    Williams, G.L., Changing patterns of finance in higher education, Backingham: Open University Press, 1993.
    Woodhouse, D, The quality of quality assurance agencies, Quality on Higher Education, 10(2), 2004, p.77-87.
    Wolff, R.A., Future directions for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 accreditation, In T.W. Bigalke & D.E. Neubauer(Eds.), Public good and quality in higher education in Asia Pacific,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ion Press, 2009.
    Wolff, R.A., Key trends for quality assurance in the US today, Evalu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4(2), 2010, p.55-87.

    三、網路文獻
    王保進,〈大學校院系所評鑑作業程序〉,《評鑑雙月刊》,8期,2007年7月,http://epaper.heeact.edu.tw/archive/2007/07/06/290.aspx,最後瀏覽日:2017年2月20日。
    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誰來評鑑「大學評鑑」?〉,http://www.theunion.org.tw/review/167,最後瀏覽日:2017年2月20日。
    江東亮,〈大學評鑑面臨的三大議題〉,《評鑑雙月刊》,58期,2015年11月,http://epaper.heeact.edu.tw/archive/2015/10/28/6436.aspx,最後瀏覽日:2017年2月20日。
    自由時報,〈大學高教評鑑繁文縟節 立法院刪凍部分預算〉,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1489605,最後瀏覽日:2017年2月20日。
    林子嵐,〈展望未來:專家期許評鑑中心成為認證專業品牌〉,《評鑑雙月刊》,58期,2015年11月,http://epaper.heeact.edu.tw/archive/2015/11/01/6440.aspx,最後瀏覽日:2017年2月20日。
    林子嵐/陳祥麟,〈面對評鑑正面接招 學校脫胎換骨〉,《評鑑雙月刊》,58期,2015年11月,http://epaper.heeact.edu.tw/archive/2015/10/28/6439.aspx,最後瀏覽日:2017年2月20日。
    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法律學門評鑑項目」及「機械與航太工程學門評鑑項目」,http://www.heeact.edu.tw/mp.asp?mp=2,最後瀏覽日:2017年2月20日。
    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與機電科技學系95年度評鑑報告,http://www.heeact.edu.tw/mp.asp?mp=2,最後瀏覽日:2017年2月20日。
    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科際整合研究所與生命科學研究所97年度評鑑報告,http://www.heeact.edu.tw/mp.asp?mp=2,最後瀏覽日:2017年2月20日。
    陳曼玲,〈集思廣益面對大學評鑑〉,《評鑑雙月刊》,42期,2013年3月,http://epaper.heeact.edu.tw/archive/2013/03/01/5941.aspx,最後瀏覽日:2017年2月20日。
    彭明輝,〈學術自由的本意與淪喪〉,2011年4月2日,http://mhperng.blogspot.tw/2011/04/blog-post_8404.html,最後瀏覽日:2017年2月20日。
    新頭殼,〈大學評鑑弊病多 學者轟:學術界沒前途〉,http://newtalk.tw/news/view/2014-12-16/54847,最後瀏覽日:2017年2月20日。
    新頭殼,〈高教評鑑淪形式 立院初審刪5百萬預算〉,http://newtalk.tw/news/view/2015-10-28/66075,最後瀏覽日:2017年2月20日。
    蔡小婷,〈AACSB 2013認證新標準與台灣現況〉,《評鑑雙月刊》,47期,2014年1月,http://epaper.heeact.edu.tw/archive/2014/01/01/6110.aspx#,最後瀏覽日:2017年7月21日。
    聯合新聞網,〈大學那麼多 前教長黃榮村:政治力介入〉,http://udn.com/news/story/6928/1287616-大學那麼多-前教長黃榮村:政治力介入,最後瀏覽日:2017年2月20日。
    聯合新聞網,〈教育部大刀砍訪視評鑑 大學系所評鑑今年起全面停辦〉,https://udn.com/news/story/9/2272284,最後瀏覽日:2017年2月20日。

    無法下載圖示 校內:2022-08-01公開
    校外:不公開
    電子論文尚未授權公開,紙本請查館藏目錄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