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黃興宇
Huang, Shin-Yui
論文名稱: 台南市東區表演藝術活動與設施資源之研究
A study of Performing Arts Activities and Facilities on East District of Tainan City
指導教授: 賴榮平
Lai, Rong-Pi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規劃與設計學院 - 建築學系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論文出版年: 2007
畢業學年度: 9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69
中文關鍵詞: 表演藝術設施設施規劃表演藝術表演藝術活動台南市
外文關鍵詞: facilities planning, the performing arts, Tainan, performing arts facilities, performing arts
相關次數: 點閱:159下載:7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表演藝術是國家文化活動中重要的一環,而讓表演藝術活動得以展現,提供表演者與觀賞者做交流的表演藝術設施是必要且不可或缺的媒介。由於目前相關研究多著重於室內專門型表演藝術活動及設施,關於戶外或非專門型表演藝術活動及設施的研究則較為缺乏。基於在進行表演藝術活動或設施規劃前,應先掌握一般民眾的表演藝術生活與設施資源使用情形之觀點,本研究以台南市東區為例,進行地區整體的表演藝術活動及設施資源現況調查,以了解地區表演藝術活動及設施資源使用現況,作為相關單位進行表演藝術活動及表演藝術設施規劃時的決策依據。本研究成果如下:
    在台南市東區之表演藝術活動方面,除了音樂活動之外,以學習成果發表類活動佔最大宗。在活動舉辦時間上主要與國人休閒時間相一致,以例假日及夜間為主。舉辦地點除公園用地之外,以商業區為最多。調查期間有近半數的表演藝術活動,無法由官方資訊平台取得,顯示民眾在資訊取得上仍有一些障礙。
    在台南市東區之表演藝術設施資源方面共有62處,室內型及戶外型約各佔一半比例,公立設施約佔6成,位於文教區居多,約44%。表演藝術設施資源以適用音樂類表演者最多,適用於舞蹈類表演者最少。每千人平均擁有室內專用型表演設施約20席,有固定席位之室內非專用型表演設施約26席,無固定席位者換算每千人擁有約50m²的設施面積,而戶外表演藝術設施資源方面則每萬人約擁有1.8處。
    在台南市東區之表演藝術設施資源使用現況方面,約七成的表演藝術設施很少有表演活動舉辦,活動舉辦主要集中在14處設施。僅佔設施資源三成比重的戶外非表演藝術專用型設施,卻舉辦了將近一半的活動場次。各類活動使用設施上,音樂類及學習成果發表類活動使用之設施類型最廣,並以戶外設施為主,而戲劇及舞蹈類活動使用的設施類型較侷限,以多目的演藝廳較多。此外,位於商業區之表演藝術設施使用比例高達七成,並舉辦了1/4的表演活動,可見商業機能對於帶動表演藝術設施使用有顯著影響。
    基於前述,建議在表演藝術活動規劃方面,可朝多元化活動類型規劃,增加學習成果發表類團體的演出機會,並增加民眾接收表演藝術活動資訊的平台。在表演藝術設施方面,應提供設施資訊平台,提高設施資源能見度及使用率,並適度導入商業機能以活絡表演藝術設施經營。此外,應改善戶外型表演設施及設備,增加女性觀眾衛生設備數量,以及非專門型表演藝術設施之支援舞台技術人員培訓。

    Performing art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ultural in the country , and the facilities which provided performing arts to be displayed and make performers and audiences in exchanges are necessary .Currently studies focus on the specialized type of indoor activities and facilities,and the research about unspecialized type of outdoor activities or facilities is lack .Based on the point that before make plan of activities or facilities, it should first master the public’s performing arts life and how they use the facilities .Take the Tainan Eastern for example, to investigation the localized activities and facilities to understand the status of localized activities and facilities, as a basis for planning policy of performing arts activities and facilities.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
    In activities,besides music, the results of a study published are maximum. Activities mainly at night time and holidays ,that match the people’s leisure time .Except for the park,it is most at commercial areas.During the survey, nearly half activities cannot be obtained from the official platform, so that people still have some obstacles to get the information.
    Tainan Eastern performing arts facilities are total 57 , indoor and outdoor-type are about half of all , public facilities account for about 60% ,most at the Cultural District , around 44%. The facilities are most applicable to music and applicable to the dance at least.The average per 1,000 people have indoor specialized facilities 20 seats. Have fixed seats in the indoor- unspecialized facilities about 22 seats.IN that without fixed seats each have about 40 m² area. Outdoor facilities per 10,000 people have about 1.8 places.
    The use of facilities, about 70% rarely has held activities, it concentrated in 14 mainly facilities.The outdoor unspecialized ones , only proportion 30% of all has held nearly half of the activities.On the use , the music and study results published used most widely types of facilities, and outdoor facilities-based. And theater and dance for the more limited , the use of a multi-purpose hall is the most. In addition, a facilities on commercial area had be used as high as 70%, and held as 1 / 4 performances,it show that the commercial function to improve the facilities used with a obvious effect.
    As the above, the propose of activities is diversified the activity type , increase the chance for learning groups to perform, and increasing the information platform for public.In the facilities, it should provide information platform , and commercial functions to improve it operating.In addition, it should improve the equipments of outdoor facilities, increase female sanitary equipmen, and the training ofstag technical staff for unspecialized facilities.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誌謝 目錄 II 圖目錄 III 表目錄 1 第一章 序論        2  1-1 研究動機與目的 2     一、研究動機 2     二、研究目的 3  1-2 研究範圍與內容 4  1-3 研究方法與流程 5     一、研究方法 5 第二章 表演藝術活動及設施資源概論 7  2-1 表演藝術的定義 7  2-2 表演藝術活動類型 9  2-3 表演藝術設施資源 13    一、 表演藝術設施 13    二、表演藝術設施之空間與設備 18 第三章 表演藝術活動及設施資源調查計畫 23  3-1 調查計畫概要 23  3-2 表演藝術活動調查 26  3-3 表演藝術設施資源調查 27  3-4調查結果分析方式 32 第四章 台南市東區表演藝術活動及設施資源實例調查 33  4-1 調查結果概要 33  4-2 表演藝術活動調查結果 37  4-3 表演藝術設施資源調查結果 46  4-4 表演藝術活動及設施資源綜合分析 5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04  5-1 結論 104  5-2 建議 108 參考文獻 111 附錄 114 附錄一. 表演藝術設施問卷 附錄二. 台南市東區表演藝術設施資源

    一、中文參考文獻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3),《挑戰2008—國家重點發展計畫 創意藝術產業先期規劃報告》。台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2),《台閩地區藝文展演場地運用分析計畫》。台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王文儀(2002),<表演藝術團體場地應用>,《表演藝術年鑑》。台北市:國立中正文化中心。
    謝玉玲(2004),《文化展演設施建設需求評估指標之研究》,碩士論文。台南市: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碩士班。
    古宜靈(2000),《都市藝文活動參與選擇行為之研究》,博士論文。台北市:國立台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
    陳亞萍(2000),《北市表演藝術觀眾之生活型態與行銷研究》,碩士論文。桃園縣:國立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
    酈佩珍(1996)《台北市民觀賞表演藝術行為之區隔化研究》,碩士論文。台北市:私立東吳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
    袁志宏(2002)《運用聯合分析法探討影響觀賞表演藝術付費意願因素之研究》,碩士論文。彰化縣: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研究所。
    董育任(1990)《觀賞者對表演藝術節目與設施評估之研究--以國立中正文化中心國家音樂廳為例》,碩士論文。台北市: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
    ? (1996),<文化政策分析>,《國策期刊135期—跨世紀社會發展趨勢與策略》。台北市:財團法人國策研究院文教基金會。
    Bruno S.Fery,蔡宜真等 譯(2003),《當藝術遇上經濟--個案分析與文化政策》。台北市: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
    David Throsby,張維倫等 譯(2003),《文化經濟學》。台北市: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
    夏學理(1998)《文化行政》。台北市:五南出版社。
    國立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1997),《桃園縣文化藝術長期發展計畫—先期規劃研究報告》,桃園縣立文化中心委託。
    吳靜吉(1997),<談表演藝術活動與文化>,《文化傳播叢書》。台北巿: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文建會委託台灣經濟研究院(2003),《文化創意產業產值調查與推估研究報告》。台北市:台灣經濟研究院。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3),《文化統計/民國九十一年》。台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Ruth Rentschler,羅秀芝 譯(2003),《文化新形象—藝術與娛樂管理》。台北市:五觀藝術管理有限公司。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6),《全國文化生活圈文化(硬體)展演設施發展綱要計畫》。台北巿: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楊其文(2001),《戶外劇場規劃—荒山劇場實務紀實》。田園城市文化。
    周肇隆(1996),《縣市文化中心演藝廳用後評估準則之研究-舞台部份》,碩士論文,台南市: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
    殷志男(2002),《運用假設市場評價法探討民眾參與表演藝術節目付費意願之研究-以北高兩市居民為例》,碩士論文,彰化縣: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研究所。
    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2002),《有關在香港提供區域/地區文化及表演設施的顧問研究》。
    賴榮平 等(2003),《台灣文化設施現況調查與分析》,中華民國建築學會。
    賴榮平 等(1996),《縣市文化中心擴展計劃 演藝廳功能評估》,文建會委託。
    謝育穎(2003),《台灣地區文化中心表演藝術廳用後評估之研究》,博士論文,台南市: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博士班。

    二、外文參考文獻
    加藤拓道等(1997),《演者と観客の配置に関するイメージ調査》。千葉大学自然科学研究科大学院。
    Kevin Mc Carthy,2001,《The Performing Art In A New Era》。Santa Monica, Calif:RAND.
    David P. Hirvela, 《The Performing Arts—An audience’s Perspective》。Dubuque Iowa: Kendall Hunt.
    畢林頓(M. Billington),《表演藝術》。台北市:好時年。
    The Liverpool Institute for Performing Arts (LIPA),(2005),《The Green Book》。
    小野田泰明、松本啓俊等(1995),〈ホールにおける催事ジャンルの構成からみた文化ホール類型―文化ホールの地域的整備に関する研究(その2)〉。日本建築学会計画系論文報告集。
    張永鎬、清水裕之等(2004),〈韓国の公立ホールにおける分布の変遷とその現況に関する研究〉。日本建築学会計画系論文集。
    飯田和仁、奧田宗幸、樋口修敬(1998),《平土間式ホールにおける利用者の文化活動からみたホー施設のおり方について》。日本建築学会計画系論文集。
    高波鉄太郎,青池佳子,本杉省三(1998),《野外上演施設における建築計画--野外上演の現状についての基礎的調査研究(その4)》。博士後期課程,日本大学理工学部建築学科。

    三、網路參考文獻
    WIKIPEDIA–The Free Encyclopedia,
    http://en.wikipedia.org/wiki/Performing_arts。
    京都造形芸術大学—映像・舞台芸術学科,
    http://eizo-butai.org/new_gakka_info/v_and_p.html。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全國藝文活動資訊系統 http://event.cca.gov.tw/。

    下載圖示 校內:立即公開
    校外:2007-07-27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