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洪智仁
Hung, Chih-Jen
論文名稱: 緬甸的民主化發展分析
An Analysis of Democratizational Development in Myanmar
指導教授: 宋鎮照
Soong, Jenn-Jaw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社會科學院 - 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Graduate Institute of Political Economy(on the job class)
論文出版年: 2005
畢業學年度: 9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6
中文關鍵詞: 緬甸、民主化、軍政府、翁山蘇姬
外文關鍵詞: Democratization, Myanmar, military regime, Aung San Suu Kyi
相關次數: 點閱:64下載:7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民主化」一詞是個抽象的概念,泛指一個政體在某些方面朝向民主路程的政治變遷。就緬甸本身發展來看,因長期受軍政府的極權統治,所以比較保守,發展得比較慢。但就這個國家在1988年以後的調整及轉變來看,我們還是可以觀察到有一些突破的跡象,這也是本文研究的主軸所在。

      本文係以軍政府、翁山蘇姬、以及國際政經情勢等三個方向來解釋緬甸民主化因素,為了方便起見,我們會列舉出幾個重要的概念〈concepts〉與變數〈variables〉,例如以緬甸的社會差異、市民社會、軍政府本身以及國際情勢等,然後就從這些概念與變數間的關係脈絡,提出一些理論層次的研究來藉以顯現出緬甸民主化的跡象與程度,然後藉此架構出緬甸民主化的情形。也希望能在這些狀況中突顯出像緬甸這種較封閉集權的國家的民主化特性。

      如果開放改革勢在必行,軍政府又不情願放棄既得利益,分享權力,那緬甸會以什麼樣的方式進行民主改革,以符合國際社會的期待?是本文觀察的重點。在結論的部分,本文分析出緬甸民主化可能的型式極可能是軍方所主導之下「部分民主」的型式。另外,在民主化轉型的路徑上,以緬甸可能的民主化型式以及「亞洲威權主義」經濟發展的成功經驗來看,此種民主化轉型的路徑,有別於以往,但似乎又較適合於亞洲國家傳統政體的轉型,值得我們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The word “democratization” is an abstract concept, generally referring to the political transitions caused where a regime is heading towards democracy in certain ways. In the respect of Myanmar,s development, the atmosphere tends to be comparatively conservative and the development is rather slow due to the long-term totalitarian governance of the military regime. However, considering the adjustments and transitions since 1988, we can still spot signs of some breakthroughs, which is also the main axis of this study.

      This article narrates the democratization factors in three aspects: the military regime, Aung San Suu Kyi, and the conditions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and economy. To make things easier, we will list several important concepts and variables such as the social differences, civil society, the military regime itself and the international status of Myanmar, raise some studies on the theoretical level to reveal the democratizational signs and depth in Myanmar, and base the framing of the situation of Myanmar,s democratization on these. We look forward to characterizing the democratization in more self-contained and centralized countries like Myanmar.

      If opening-up and reformation is inevitable, while the military regime is not willing to give up the vested interests and power-share, what kind of methods will democratic reformation be conducted with to meet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s expectations? This is the main point of the observation in this study. In the conclusion,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possible form for Myanmar,s democratization will most likely turn into “part-democratization” lead by the military. In addition, on the path towards democratizational reformation, as we study the possible democratization model in Myanmar and the successful examples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Asian authoritarianism, we can see a different reformation path from the previous one; nevertheless, this kind of reformation may fit the Asian traditional regimes better. It is worth of being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in different ways.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5 第三節 研究背景…………………………………6 第四節  緬甸政治發展之回顧……………………8 第五節 研究限制…………………………………11 第六節 資料來源…………………………………12 第二章 相關理論文獻探討………………………13 第一節 民主化之概念分析………………………13 第二節 民主化理論之探討………………………15 第三章 研究架構與方法…………………………23 第一節 研究範圍…………………………………23 第二節 研究架構…………………………………23 第三節 研究方法…………………………………30 第四章 市民社會…………………………………33 第一節 精神內涵…………………………………34 第二節 翁山蘇姬對緬甸民主化的影響…………36 第三節 民主鬥士…………………………………39 第四節 互動的開始………………………………42 第五節 發展瓶頸…………………………………44 第六節 小結………………………………………46 第五章 國際社會…………………………………51 第一節 中國與緬甸政經關係發展………………53 第二節 東南亞國協與緬甸的政經關係…………62 第三節 美國、西方民主國家與緬甸的政經關係73 第四節 小結………………………………………83 第六章 社會差異…………………………………85 第一節 少數民族問題的緣由……………………86 第二節 少數民族與民主勢力的結合……………87 第三節 緬甸民族和解政策的變遷………………90 第四節 少數民族的人權問題……………………95 第五節 小結………………………………………98 第七章 緬甸政治變遷與民主化…………………100 第一節 緬甸近期的政治發展趨勢………………100 第二節 緬甸近期的經濟發展趨勢………………105 第三節 緬甸政經發展所面臨的困境……………109 第四節 小結………………………………………111 第八章 結論……………………………………113 參考文獻……………………………………………119 附錄 附錄一 緬甸政經大事紀………………………127 附錄二 翁山蘇姬年表…………………………140 附錄三 緬甸總體經濟指標及東南亞國家經濟指 標………………………………………………………142 附錄四 緬甸紀行………………………………144

    專書部份:

    中文書籍:
    丁仁方:《威權統合主義理論、發展、與轉型》,〈台北:時英出版社,初版,民國88年〉。
    田弘茂、朱雲漢、Larry Diamond、Marc Plattnar主編:《鞏固第三波民主》,〈台北:業強出版社,初版,民國86年10月〉。
    宋鎮照:《發展政治經濟學-理論與實踐》,〈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初版二刷,民國89年10月〉。
    宋鎮照:《東協國家之政經發展》,〈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初版,民國85年〉。
    林碧炤:《國際政治與外交政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二版,民國88年〉。
    陳鴻瑜:《東南亞各國的政治與外交政策》,〈台北:渤海堂文化事業公司,初版,民國81年12月〉。
    陳鴻瑜:《東南亞政治論衡〈一〉》,〈台北: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初版,民國90年6月〉。
    華僑志編纂委員會 主編:《緬甸華僑志》,〈台北:華僑志編纂委員會,民國56年9月〉。
    張錫鎮:《東南亞政府與政治》,〈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初版,民國88年〉。
    盧偉林 著:《緬甸華僑概況》,〈台北:正中書局,初版,民國77年6月〉。
    顧長永:《東南亞政府與政治》,〈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二版,民國89年〉。
    顧長永、蕭新煌編輯:《新世紀的東南亞》,〈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初版,民國91年〉。

    西文書籍:
    Anonymity, “Junta Bows to Pressure for Dialogue,” South East Asia Moniter, Vol.5, No.11〈Novermber 1994〉
    Barrington Moore, Social Origins of Dictatorship and Democracy :Lord and Peasant in 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World〈Harmondsworth : Penguin Books, 1969〉.
    Hugh Tinker,The Union of Burma〈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59〉.
    David E. Lambertson, “Political Situation in Burma,” Department of State Bulletin, Vol.89, No.2153〈December 1989〉
    Dewi Fortuna Anwar, Indonesia in ASEAN(Singapore: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Press, 1994).
    Etel Solingen, ASEAN,Quo Vadis? Domestic and Coalition and Regional Co-operation, “Contemporary Southeast Asia,” Vol.21, No.1〈April 1999〉.
    Guillermo O'Donnell, Philippe C. Schmitter, Laurence Whitehead, Transitions from Authoritarian Rule〈Baltimor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86〉.
    Josef Silverstein, “Aung San Suu Kyi: Is She Burma,s Woman Destiny?” Asian Survey, Vol.30, No.10〈October 1990〉.
    Juan J. Linz and Alfred Stepan, Problems of Democratic Transition and Consolidation〈Baltimore :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96〉.
    Mary P. Callahan, “Burma in 1994,” Asian Survey,Vol.35,No.2〈February 1995〉.
    Michel Richardson, “China-Burma Ties Upset Neighbors,”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Hong Kong〉〈July 1995〉.
    Robert Dahl, Democracy and Its Critics〈New Haven :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89〉.
    Robert Dahl, On Democracy〈New Haven :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98〉.
    Seymour Martin Lipset,The First New Nation : The United States in Historical & Comparative Perspective〈New York: W.W. Norton & Company Inc., 1978〉.
    Samuel Huntington, Political Order in Changing Societies〈New Haven : Yale Universi Press,14th printing, 1978〉.
    Seymour Martin Lipset, Political Man : the social bases of politics〈Baltimore: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81〉.
    Samuel Huntington, The Third Wave : Democratization in the Late Twentieth Century〈Norman Oklahoma: University of Oklahoma Press, 1991〉.
    Steven Erlanger, “Clinton Approve New U.S. Sanctions against Burmese,” New York Time,April 22, 1997.
    Tin Maung Maung Than,”Myanmar in 2000,” Asian Survey,Vol.41, No.1〈2001〉
    Thomas C. Hubbard, “U.S. Objectives in Burma,” U.S. Department of State Dispatch,Vol.5, No.28(July 1994〉.
    Thomas C. Hubbard,“U.S. Policy Review Toward Burma,” U.S. Department of Dispatch,Vol.5, No.52〈December 1994〉.

    翻譯著作:
    Aung San Suu Kyi 原著,黃梅峰 譯:《翁山蘇姬 來自緬甸的聲音》〈Freedom from Fear:and other writings〉(台北:時報文化,初版,民國85年)。
    Barrington Moore原著,拓夫 譯:《民主與獨裁的社會起源 : 現代世界誕生時的貴族與農民》〈Social Origins of Dictatorship and Democracy :Lord and Peasant in 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World〉(台北巿:久大出版社,民國80年)。
    Carl Cohen原著,聶崇信,朱秀賢 譯:《民主概論》〈Democracy〉(台北:台灣商務,初版,民國79)。
    David Potter、David Goldbalt、Margaret Kiloh、Paul Lewis原著,王謙、李昌麟、林賢治、黃惟饒:《民主化的歷程》(Democratization)(台北:韋伯文化事業出版社,初版,民國89年5月)。
    Georg Sorensen原著,李酉潭、陳志瑋為:《民主與民主化》(Democracy And Democratization)(台北:韋伯文化事業出版社,再版,民國89年1月)。
    Samuel Huntington 原著,江炳倫、張世賢、陳鴻瑜 合譯:《轉變中社會的政治秩序》〈Political Order in Changing Countries〉(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四版,民國77年9月)。
    Seymour Martin Lipset 原著,張明貴 譯:《政治人》〈Political Man〉(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初版,民國76年)。
    Samuel Huntington 原著,劉軍寧 譯:《第3波:二十世紀末的民主化浪潮》〈The Third Wave : Democratization in the Late Twentieth Century〉(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初版,民國83年)。

    期刊、論文部分:
    期刊:
    王遠嘉:〈從政治變遷分析印尼「民主化」之困境與展望〉,《成功大學學報》〈台南〉,31卷人文‧社會篇〈民國85年11月〉,頁51-71。
    李世泉:〈緬甸〉,《國家發展學刊》〈台北〉,1期〈民國84年6月〉,頁171-185。
    李晨陽:〈2000年的緬甸外交〉,《東南亞研究》〈廣州〉,第1期〈2001年〉,頁29-32。
    李晨陽、瞿健文:〈2003年的緬甸:內憂外患〉,《東南亞縱橫》〈廣西〉,〈2004年2月〉,頁29-34。
    金榮勇:〈國際社會對於緬甸朝野對峙的困境與前景〉,《問題與研究》〈台北〉,42卷3期〈民國92年5、6月〉,頁103-117。
    金榮勇:〈緬甸軍人政府的未來發展--加入東協之展望〉,《問題與研究》〈台北〉,36卷3期〈民國86年3月〉,頁81-90。
    林文俊 譯:(第一屆東協非正式政府首長會議聯合公報)《東南亞季刊》(南投: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2卷2期(民國86年4月),頁110-112。
    林錫星:〈緬甸政治形勢探析〉,《東南亞研究》〈廣州〉,第3期〈2002年〉,頁15-21。
    林錫星:〈翁山蘇姬與緬甸政治〉,《東南亞研究》〈廣州〉,第4期〈2002年〉,頁32-36。
    林錫星:〈試析翁山蘇姬對緬甸軍政府政權態度的轉變〉,《東南亞研究》〈廣州〉,第1期〈2004〉,頁11-16。
    東南亞政經大事記系列:〈緬甸1900-2000〉,《亞太研究通訊》〈台北〉,18期〈民國91年12月〉,頁148-177。
    徐同申:〈探索封閉的緬甸聯邦〉,《輸出入金融雙月刊》〈台北〉,91期〈民國89年12月〉,頁1-17。
    陳勁:〈緬甸在東協的角色及影響〉,《問題與研究》〈台北〉,39卷9期〈民國89年9月〉,頁13-33。
    陳文乾:〈緬甸經濟近況與展望〉,《華商經貿月刊》〈台北〉,364期〈民國85年12月〉,頁30-38。
    許清章:〈緬甸的變革及其面臨的困境〉,《東南亞縱橫》〈廣西〉,〈2003年8月〉,頁23-29。
    莫大華:〈緬甸軍政府之對外關係〉,《問題與研究》〈台北〉,36卷10期〈民國86年10月〉,頁69-84。
    喬一名:〈中共與緬甸的政經關係〉,《中國大陸研究》〈台北〉,39卷1期〈民國85年1月〉,頁80-89。
    葉明德:〈香港之「民主化」〉,《問題與研究》〈台北〉,31卷6期〈民國81年6月〉,頁1-26。
    徐振國:〈從威權論統合論到新國家論的轉折和檢討〉,《理論與政策》〈台北〉,第54期〈民國89年7月〉,頁1-27。
    劉淑芳:〈緬甸期待經濟如蛹化蝶〉,《戰略生產力雜誌》〈台北〉,462期〈民國83年8月〉,頁45-49。
    鍾儱徽:〈緬甸民族和解政策〉,《亞太研究通訊》〈台北‧南港〉,第18期〈民國91年12月〉,頁56-6。
    趙瑞娟、王新芳:〈緬甸的金融發展及其面臨的危機〉,《東南亞縱橫》〈廣西〉,〈2004年11月〉,頁25-27。

    學位論文:
    陳美玲:《中共革命輸出:緬甸個案分析》,台灣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1984年6月。
    呂仁斗:《尼溫時代緬甸對外關係之研究》,台灣私立文化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1985年6月。
    張國忠:《緬甸與中共關係(1950-1990)》,台灣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碩士論文,1994年6月。
    江雪秋:《緬甸的軍人與政治變遷》,台灣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6月。
    蔡幸雯:《寮國邁向市場經濟的政治與經濟》,台灣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6月。
    陳世倫:《柬埔寨政治體制與經濟結構之轉型問題研究》,台灣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6月。

    網站:
    國立成功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http://www.ncku.edu.tw/~cseas/index.htm
    Newidea!新觀念緬甸資訊網:http://ccumocsa.twbbs.org/index.php
    THE WORLD FACTBOOK :http://www.cia.gov/cia/publications/factbook/geos/bm.html
    緬甸網站:http://www.myanmar.com/
    自由緬甸聯盟:http://www.freeburmacoalition.org/
    BBC中文網主頁有關緬甸即時新聞部份: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default.stm
    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 http://www.freedomhouse.org/
    UNION OF MYANMAR:http://www.energy.gov.mm/

    下載圖示 校內:2006-07-06公開
    校外:2006-07-06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