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羅靜華 Lo, Chin-Hua |
|---|---|
| 論文名稱: |
論基因改造食品/作物之管制及其民事責任 The Study of Regulation and Liability Schemes for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 and Crops Damage |
| 指導教授: |
郭麗珍
Kuo, Li-Jen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社會科學院 - 法律學系 Department of Law |
| 論文出版年: | 2003 |
| 畢業學年度: | 91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148 |
| 中文關鍵詞: | 預防原則 、生物安全議定書 、科學原則 、基因改造作物 、侵權行為 、基因改造食品 |
| 外文關鍵詞: | tort law, biosafty protocol, sound science,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 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s, precautionary principle |
| 相關次數: | 點閱:162 下載:7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係探討基因改造食品及作物所造成的損害之事前預防管制規範及事後損害賠償的民事責任,以美國及歐盟為比較法討論的對象,並論及我國現行的管制架構及現行民事體系應用於基改食品/作物的各請求權基礎。各章內容如下:
第一章 緒論。旨在說明研究的動機、目的及研究範圍,並提出問題所在及本論文的架構。
第二章 基改食品/作物之背景說明。本章中先介紹生物技術的相關概念,簡介基改作物/食物的製造方法和種類,並將可能的優缺點一一列出,另以具體數字,說明基改作物於全球盛行的程度。
第三章 世界貿易組織及聯合國生物安全議定書對基改食品/作物的相關規範。因基改作物/食品是新興的科技,其管制與規範屬全球須共同面對的問題,因此國際組織有關的各種原則即顯得很重要,所以本章先介紹世界貿易組織及聯合國生物安全議定書對基改作物的相關規範,及其規範的原則。
第四章 美國對基改食品/作物的管制及民事責任。美國對基改食品/作物的管理分別由三個機構擔任︰食品及藥物管理局管理基改食品上市相關的安全評估程序及對基改食品的標示及安全,環保署管理基改作物殺蟲劑及除草劑的使用,農業部則負責基改作物的田間試驗。美國聯邦目前尚未對基改作物可能造成的損害立專法來規範,因此須依普通法(Common Law)來規範。法官最有可能引用侵權行為法 (tort liability) 來處理基改作物造成的損失。其中以直接侵害 (trespass)、干擾行為(nuisance)、過失(negligence)及嚴格責任(strict liability)為主
第五章 歐盟對基改食品/作物的管制及民事責任。歐盟對基改作物或食品管制主要相關的指令及規則有﹕2001/18/EC指令(基因改造生物釋出規範)、97/258/EC規則(基因改造食品管理規範)、 2000/50/EC規則(基因改造食品添加物標示規範)、2000/49/EC規則(一定比例基因改造食品標示規範)、 98/1139/EC規則(基因改造黃豆及玉米食品標示規範)。另以對基改產品未立專法規範的國家如英國、立有專法的國家如德國及奧地利為例,說明歐盟內部成員國對基改作物造成的損害賠償責任的不同規範情形。
第六章 我國對基改食品/作物的管制及民事責任。我國對基改作物或食品的管理相關部會權責分工分別由國科會負責上游研究開發階段之管理、農委會負責中間田間試驗階段之管理及由衛生署負責下游基因改造食品之管理。我國法律在基改作物的事後責任方面,一旦基改作物/食物導致他人遭受損害,可能可以引用的請求權基礎有:一般侵權行為責任(民法第一八四條第一項前段)、保護他人的法律(民法第一八四條第二項)、產品責任(民法第一九一條之一及消保法)、危險責任(民法第一九一條之三)及物上請求權請求權(民法第七六七條)等。
第七章 結論。
none
一 中文部分
(一) 書籍
1. Gina Kolata著,洪蘭譯,基因複製─從複製羊桃麗看人類的未來,遠流出版,二版,2002年1月。
2. William Burnham著,林利芝譯,英美法導論,元照出版,2001年。
3. 中部博著,章蓓蕾譯,基因治療,時報出版,2000年。
4. 王汎森、戴華策劃,打開潘朵拉的盒子?─基因科技的人文議題,時報文化出版,2001年。
5. 王澤鑑,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二),1998年9月。
6. 王澤鑑,侵權行為法第一冊-基本理論一般侵權行為,1999年6月。
7. 王澤鑑,債法原理第一冊-基本理論債之發生,1999年10月。
8. 朱柏松,消費者保護法論,增訂版,1999年9月。
9. 克洛迪納、蓋蘭著,傅勇強譯,改造基因生物,三聯書店出版,2001年11月。
10. 吳宗正,何文榮,你能懂-生命複製,大塊出版,1998年。
11. 貝琳達.瑪狄瑙 (Belinda Martineau)著;楊玉齡譯,番茄一號:全球第一個基改食品「莎弗番茄」的起與落,遠流出版,2002年。
12. 邱聰智,民法研究(一),五南出版,增訂版,2000年9月。
13. 姚志明,侵權行為法研究(一),元照出版,2002年8月。
14. 洪德欽,WTO法律與政策專題研究,學林出版,2002年。
15. 英琦博.柏恩斯著,杜默譯,基因騙術,時報出版,2001年。
16. 孫森焱,民法債篇總論上冊,2000年。
17. 望月禮二郎著,郭建譯,英美法,五南出版,1997年。
18. 理查‧奧立佛(Richared.Oliver)著,曹國維譯,生物科技大未來:全面揭露生物物質時代的新經濟法則,麥格羅希爾出版,2000年。
19. 郭麗珍,產品瑕疵與製造人行為之研究,神州出版,2001年5月。
20. 郭麗珍,瑕疵損害、瑕疵結果損害雨具續續侵蝕性損害-契約法與侵權行為法鄰接範圍之釐清與責任基礎之探討,翰盧出版,1999年5月。
21. 馮震宇、姜志俊、謝穎青、姜炳俊合著,消費者保護法解讀,元照出版,2000年9月。
22. 黃立,民法債篇總論,自版,1999年9月。
23. 謝在全,民法物權論(上),自版,修訂版,1997年9月。
24. 羅昌發,國際貿易法-世界貿易組織下的法律新秩序-國際貿易法研究(五),元照出版,1999年。
(二) 期刊論文
1. 牛惠之,論規範基因改良食品風險性之貿易措施在世界貿易組織下同類產品議題,東吳法律學報,第14卷,第1期,2002年8月,第18-64頁。
2. 王千維,民事損害賠償責任成立要件上因果關係、違法性與過失內涵及其相互間之關係,中原財經法學,2002年6月,第7-64頁。
3. 王千維,民事損害賠償責任法上「違法性」問題初探(下),正大法學評論,第67期,2001年9月,第143-226頁。
4. 王千維,民事損害賠償責任法上「違法性」問題初探(上),正大法學評論,第66期,2001年6月,第1-66頁。
5. 王千維,民事損害賠償責任法上因果關係之結構分析以及損害賠償之基本原則,政大法學評論,第60期,1998年12月,第201-230頁。
6. 王道還,從科學怪人到美麗新世界─複製羊引起的爭議,當代,第119期,1999年7月,第31-35頁。
7. 朱文深,生物技術與基因改造食品,環境檢驗,第34期,2001年1月,第7-26頁。
8. 朱文深,基因轉殖食品的發展與現況,食品工業,第32卷,第2期,2000年2月,第1-19頁。
9. 朱文深,歐盟與加拿大之新穎食品管理制度,食品工業,2001年12月,第6-12頁。
10. 何建志,GMOs的法律問題與管制模式分析,應用倫理研究通訊,第14期,2000年4月,第35-40頁。
11. 何建志,基因改造農作物與食品的法律與政策問題,生物科技與法律研究通訊,第四期,1999年10月,第23-26頁。
12. 李科逸,美國聯邦政府關於生物科技產業促進法制及措施,科技法律透析,第15卷,第2期,2003年2月,第24-31頁。
13. 李素華,由聯合國及歐盟基因改造食品管理標示規範趨勢研析我國基因改造食品相關法制(下),科技法律透析,第13卷,第10期,2001年10月。
14. 李素華,由聯合國及歐盟基因改造食品管理標示規範趨勢研析我國基因改造食品相關法制(上),科技法律透析,第13卷,第9期,2001年9月。
15. 李崇僖,生物安全議定書制定過程分析,生物科技與法律研究通訊,第10期,2001年4月,第25-39頁。
16. 李崇僖,生物安全議定書與WTO之衝突與調和,第二屆基因科技之法律管制體系與社會衝擊研討學術研討會,台大法律系主辦,2001年6月。
17. 李崇僖,生物安全議定書與WTO之衝突與調和,第二屆基因科技之法律管制體系與社會衝擊研究學術研討會,台大法律系主辦,2001年6月。
18. 杜姿瑩,基因改造食品現況,食品市場資訊,2001年,第5頁。
19. 周成功,複製羊的科學觀,當代,第119期,1999年7月,第24-29頁。
20. 周志宏,複製人與生物科技之法律探討,月旦法學雜誌,第35期,1998年4月,第46-62頁。
21. 周桂田,基因改造產品應強制標示,生物科技與法律通訊,第4期,1999年10月,第20-22頁。
22. 周桂田,基因改造程序及產品應加速規範─莫淪為強國的殖民地,生物科技與法律通訊,第10期,2001年10月,第43-45頁。
23. 周桂田,基因科技的風險與不確定性─以基因改造食品枝本土化風險溝通為例,基因科技之法律管制體系與社會衝擊研究學術研討會,台大學法律系主辦,200年3月。
24. 林怡杏,基因轉殖食品的偵測,食品工業,第32卷,第2期,2000年2月,第42-49頁。
25. 林美惠,交易安全義務與我國侵權行為法體系之調整--以歸責原則變動為中心 (下),月旦法學雜誌,第80期,2002年1月,第246-260頁。
26. 林美惠,交易安全義務與我國侵權行為法體系之調整--以歸責原則變動為中心 (上),月旦法學雜誌,第78期,2001年11月,第142-153頁。
27. 林美惠,交易安全義務與我國侵權行為法體系之調整--以歸責原則變動為中心 (中),月旦法學雜誌,第79期,2001年12月,第142-157頁。
28. 林益仁,眾生喧嘩的GM科學論戰,生物科技與法律研究通訊,第三期,1999年7月,第33-34頁。
29. 邱聰智,商品責任釋義-以消費者保護為中心,收錄於當代法民家論文集,1996年1月,第219頁。
30. 施文真,生物安全議定書草案下有關生物科技改造有機體(LMOs)的跨境運輸協定,生物科技與法律研究通訊,第五期,2000年1月,第6-11頁。
31. 苑舉正,複製科技的潘朵拉盒子─桃麗震撼下的倫理反省,當代,第119期,1999年7月,第59-65頁。
32. 孫文玲,美國生技研發基本規範及新近爭議之初步研析,科技法律透析,第13卷,第9期,2001年9月,第25-48頁。
33. 高培桓,在WTO架構談「中」美基因改造農產品之管制規範爭議,科技法律透析,第14卷,第4期,2002年4月,第4-9頁。
34. 郭麗珍,產品責任,律師雜誌,第214期,1999年7月,第43頁。
35. 郭麗珍,論產品責任中之產品安全問題(下),中興法學,第40期,,1996年3月第341-374頁。
36. 郭麗珍,論產品責任中之產品安全問題(上),中興法學,第39期,,1995年7月第231-258頁。
37. 郭麗珍等,論產品責任中之產品安全問題-民法債篇通則修正草案第一百九十一條之一及消費者保護法暨施行細則相關規定之研究(民法研究會第四次研討會紀錄),法學叢刊,第161期,1995年,第87-111頁。
38. 陳自強,民法侵權體系法之再構成(上)-民法第一百九十一條之三之體系地位,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17期,2000年12月,第20-43頁。
39. 陳自強,民法侵權體系法之再構成(下)-民法第一百九十一條之三之體系地位,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16期,2000年11月,第47-70頁。
40. 陳聰富,危險責任與過失推定,月旦法學雜誌,第55期,1999年12月,第16-40頁。
41. 陳聰富,論違反保護他人法律之侵權行為,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30期,2002年1月,第1-28頁。
42. 程樹德,不可能的成功─從演化生物學看複製技術,當代,第119期,1999年7月,第37-41頁。
43. 黃三光、曾經州,基因改造作物的優點與潛藏危機,藥毒所專題報導,第63期,2001年10月,第1-11頁。
44. 黃兆仁,淺論英國產品責任制度體系,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4卷,第4期,2001年4月,第58-63頁。
45. 黃萬傳,基因轉殖農產品議題之探源,雜糧與畜產,第323期,2000年11月,第7-23頁。
46. 黃萬傳,歐盟規範基因改良農產品之制度,國際農業科技新知,2002年2月,第9-14頁。
47. 楊君萍,從科學的角度看「複製羊」及「轉殖羊」,月旦法學雜誌,第35期,1998年4月,第63-69頁。
48. 楊秀玲,日本產品責任制度之探討,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4卷,第4期,2001年4月,第48-52頁。
49. 楊佳元,論違反保護他人法律之侵權責任,月旦法學雜誌,第58期,2000年3月,第116-120頁。
50. 楊婉苓,WTO之TBT委員會與GMO產業間之相關實務現況簡介,科技法律透析,第14卷,第12期,2003年2月,第4-11頁。
51. 楊婉苓,在WTO架構再談基因改造農產品之管制規範爭議-從SPS協定之角度,科技法律透析,第14卷,第7期,2002年7月,第4-9頁。
52. 楊婉苓,我國GMO規範概況及國際發展近況,科技法律透析,第14卷,第10期,2002年10月,第23-27頁。
53. 楊婉苓,英國基因改造作物(GM crops)政策介紹與淺析,科技法律透析,第14卷,第4期,2002年4月,第23-27頁。
54. 楊婉苓,預防原則對GMO爭議之反省(上),科技法律透析,第14卷,第12期,2002年12月,第57-62頁。
55. 楊婉苓,預防原則對GMO爭議之反省(下),科技法律透析,第15卷,第1期,2003年1月,第47-62頁。
56. 潘子明,基因改造食品檢驗方法總論,基因改造食品之貿易管理檢驗與標示問題研討會論文集,中國農業化學會,2000年,第27-85頁。
57. 滕沛倫,Starlink 玉米流入食品釀成糾紛,生物科技與法律研究通訊,第9期,2001年1月,第6頁。
58. 蔡宗珍,「基因科技安全管制法」草案總說明,生物科技與法律研究通訊,第11期,2001年7月,16-18頁。
59. 蔡宗珍,基因科技法之規範架構初論,基因科技之法律管制體系與社會衝擊研討會,台大法律系,2000年3月。(本論文可在網站下載:http://biolaw.law.ntu.edu.tw)。
60. 蔡宗珍,程序導向的基因科技的立法必要性與其規範內涵初探,生物科技與法律研究通訊,第9期,2000年1月,10-19頁。
61. 蔡宗珍譯,「快滋生核能反應器核電廠案」判決,德國聯邦憲法法院裁判選輯〈八〉,司法院印行,1999年,第523頁。
62. 蔡明誠,基因技術衍生的民事問題─以德國法為探討中心,基因技術之法律管制體系與社會衝擊研究研討會,台灣大學法律系,2000年3月。(本論文可在網站下載: http://biolaw.law.ntu.edu.tw)。
63. 蔡明誠,基因技術與發明專利,生物科技與法律研究通訊,第11期,2001年7月,19-42頁。
64. 魯顯貴,基因技術的風險與管制─社會學系統理論的觀點,生物科技與法律研究通訊,第6期,2000年10月,第38-52頁。
65. 蕭世輝,美國產品責任制度與相關措施,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4卷,第4期,2001年4月,第53-57頁。
66. 謝銘洋,生物科技與智慧財產權,生物科技與法律研究通訊,第9期,2001年1月,第39-41頁。
67. 鍾芳樺,基因科技的風險問題─法律對基因科技的風險觀察與調控,基因科技之法律管制體系與社會衝擊研究學術研討會,台大法律系主辦,2000年3月。
68. 鍾芳樺、黃舒凡,德國與奧地利基因科技法之初步比較,生物科技與法律研究通訊,第五期,2000年5月,第22-33頁。
69. 簡資修,法律經濟分析系列講座第二回:侵權行為法,月旦法學雜誌,第191-201頁,2003年4月。
70. 顏厥安,生物科技之倫理、法律與社會意涵問題簡介,生物科技與法律研究通訊,第2期,1999年,第5-9頁。
71. 顏厥安,由ELSI反省法學研究的幾個不同觀點,生物科技與法律研究通訊,第9期,2001年1月,第47-58頁。
72. 顏厥安,財產、人格,還是資訊?論人類基因的法律問題,基因技術之法律管制體系與社會衝擊研究研討會,台灣大學法律系,2000年3月。(本論文可在網站下載: http://biolaw.law.ntu.edu.tw)。
73. 顏厥安,鼠肝與蟲臂的管制─談生命科技與法律,當代,第119期,,1999年7月第46-57頁。
74. 蘇永欽,再論一般侵權行為的類型─從體系功能的角度看修正後的違法侵權規定,政大法學評論,第69期,2002年3月,第167-201頁。
75. 蘇永欽,論動產加工的物權及債權效果,政大法學評論,第27期,第1頁。
76. 蘇惠卿等,自危險責任之生成與發展論民法第一百九十一條之三-民法研究會第十九次學術研討會,法學叢刊,第181期,2001年1月,第173頁。
77. 蘇遠志,國際基因改造食品標示制度的發展趨勢(上),農業世界雜誌,第218期,2001年10月,第10-15頁。
78. 蘇遠志,國際基因轉殖產品相關法規之發展趨勢,基因轉殖生物相關議題研討會論文集,中國農化學會,2000年,第2頁。
(三) 碩士論文
1. 張孫福,基因改造食品關於標示之國際貿易議題之研究,東吳大學法研所碩士論文,2002年6月。
2. 陳彥博,由基因改良食品之貿易規範分析生物安全議定書與世界貿易組織的潛在衝突,東華大學環境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6月。
3. 蔡雅惠,論基因改造食品之法律規範,台北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6月。
二.外文部分
1. A. Bryan Endres, “GMO”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 or Gigantic Montary Obligation? The liability Schemes for GMO Damage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European Union. Loyola of Los Angeles International & Comparative Law Review, Vol. 22, p453-479, 2000.
2. Blomquist, Applying Pesticides: Toward Reconceptualizing Liability to Neoghbors for Crop, Livestock and Personal Damages from Agricultual Chemical Drift, Oklahoma Law Review, Vol. 48, p403-408, 1995.
3. Chaffey, N. and Stokes, T., Munching your way to healthier teeth. Trends in Pland Science, Vol. 16, p11, 2001.
4. Charles W. Smitherman III,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Adjudication of the European Unit-United States Dispute Over the Moratorium on the Introduction of New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 to the European Common Market: A Hypothetical Opinion of the dispute Panel. The Georgia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Law, Vol. 30, p475, 2002.
5. Chiter, A. J. and Jacobs, J. M. E., DNA stability in plants tissues: implications for the possible transfer of genes from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FEBS Letters, Vol.481, p164, 2000.
6. Chiter, A. J. and Jacobs, J. M. E., DNA stability in plants tissues: implications for the possible transfer of genes from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FEBS Letters, Vol.481, p164, 2000.
7. Cyranoski, D., Japan’s GM corn will undergo tests, Nature, Vol. 408, p126, 2000.
8. D. Evans, Produce-on-demand: what’s good for US market is good for world markets too, Nature Biotechnology, Vol. 14, p802, 1996.
9. Davies and Levine, Biotechnology’s Challenge to the Law Torts, McGeorge Law Review, Vol. 32, p221-227,2000.
10. Deacon and Paterson, Emerging Trends in Biotechnology Litigation, Review of Litigation, Vol. 20, p594-602, 2001.
11. Duffy, M. and Ernst, M., Do planting GMO seed boost farmers’ profits? Leopold Letter, Vol.145, p105, 1999.
12. Hayenga Marvin, Structural Change in the Biotech Seed and Chemical Industrial Complex, BioFrum, Vol1, p2, 1998.
13. Henrique Freire de Oliveira Souza, Genetically Modified Plants: A Need for International Regulation, Ann Surv, Int’l & Comp. L., Vol. 129, p141-147, 2000.
14. Henry I. Miller, A Rational Approach to Labeling Biotech-Derived Foods, Science, Vol.284, p1472, 1999.
15. Hilary Preston, Drift of Patented Genetically Engineered Crops: Rethinking Liability Theories, Texas Law Review, Vol. 81, p1153-1177, March, 2003
16. Hilary Preston, Drift of Patented Genetically Engineered Crops: Rethinking Liability Theories, Texas Law Review, Vol. 81, p1153-1177, March, 2003.
17. James Kling, Could Transgenic Supercrops One Day Breed Superweeds, Science, Vol. 274, p180, 1996.
18. John S. Applegate, The Precautionary Preferences: An Amercian Perspective on the Precautionary Principle, Hum. &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Vol.6, p413, 2000.
19. John S. Applegate, The Prometheus Principle: Using the Precautionary Principle to Hormonize the Regulation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 Indianan Journal of Global Legal Studies, Vol. 89, p229, 2001.
20. Judy J. Kim, Out of the Lab and into the field: Hormonization of Deliberate Release Regulations for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ams, Fordham International Law Journal,Vol. 16, p1160-1270, 1993.
21. Julie A Davis and Lawrence C. Levine, Biotechnology and the Law: Biotechnology’s Challenge to the law of Torts, University of Pacific McGeorge Law Review, Vol. 32, p221, 2000.
22. Julie Teel, Rapporteur’s Summary of the Deliberative orum: Have NGOs Distorted or Illuminated the Benefits and Hazards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 Colorado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and Policy, Vol. 13, p137, 2002.
23. Lakshman D. Guruswamy,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Do GMOs Imperil Biosafety? Indiana Journal of Global Legal Studies, Vol. 9, p461, 2002.
24. Larsen, Combatting the Exotic Species Invasion: The Role of Tort Liability, Vol. 5, p5,Duke Enviromental Law and Policy Forum, 1995.
25. Margaret Rosso Grossman, American law in a time of global independence: U.S. national reports to the XVI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comparative law: section II biotechnology, property rights and the environment, America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Law, Vol.50, p215-244, Fall 2002.
26. Marshall, G., Herebicide tolerant crops-real farmer opportunity or potential environmental problem? Pesticide Science, Vol.52, p394, 1998.
27. Nathan W. Eckley, Reaping the Benefits of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Through Uniform Regulation, The John Marshall Law Review, vol. 35, p433-454, Spring, 2002
28. Neil D. Hamilton, Legal Issues Shaping Society’s Acceptance of Biology and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 Drak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Law, Vol. 6, p81, 2001.
29. Nielson, C. P., Robinson, S. and Thierfelder, K.Genetic engineering and trade:panacea or dilemma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World Development, Vol. 29, p1307, 2001.
30. Owen, M. D. K., Current use of transgenic herbicide-resistant soybean and corn in the USA. Crop Protection, Vol.19, p765, 2000.
31. Rebecca Bratspies, The illusion of care:regulation, uncertainly, and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crops, NYU Enviromental Law Journal, Vol.10, p297-338, 2002.
32. Redick and Bernstein, Nuisance Law and The Prevention of ‘Genetic Pollution’: declining a Dinner Date With Damocles, Enviromental Law Rep.,Vol. 30, p10330-10332, May 2000
33. Richard A. Repp, Comment:Biotech Pollution: Assessing Liability for 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 Production and Genetic drift, Idaho Law Review, Vol.36, p585-594, 2000.
34. Sarah L. Kirby,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 More Reasons to Label Than not, Drak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Law, Vol.6, p351, 2001.
35. Schuler, T. H. Poppy, G. M., Kerry, B. R. and Denholm, I, Potential side effects of insect-resistant transgenic plants on anthropod natural enemies. TIBTECH, Vol. 17, p210, 1999.
36. Stone, Restrains on Competition Through the Alteration of the Enviroment at the Genetic Level, N.Y.U. Enviromental Law Review, Vol.8, p713-714. 2000.
37. Thomas O. McGarity, Seeds of Distrust: Federal Regulation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 University of Michigan Journal of Law Reform, Vol. 35, p403-431, Spring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