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牟洋
Mou, Yarng
論文名稱: 從《關公在劇場》論關公形象之現代呈現
A Study of the Modern Presentation of the Guangong Image in “Lord Guan Yu on Stage”
指導教授: 施德玉
Shi, De-Yu
馬薇茜
Ma, Wei-Chie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文學院 - 藝術研究所
Institute of Art Studies
論文出版年: 2024
畢業學年度: 11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04
中文關鍵詞: 《關公在劇場》關公關公戲國光劇團
外文關鍵詞: " Lord Guan Yu on Stage", Guan Gong, Guan Gong opera, GuoGuang Opera Company
相關次數: 點閱:73下載:7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關公因其忠誠、勇猛、尊漢、神格化等特質,因而在歷朝歷代備受推崇,並成為華人社會具代表性的文化形象,關公相關的事蹟、傳說也成為各時代常見的戲曲創作題材。各時代對於關公形象的關注重點和精神依託也因應時代、族群而有所不同,進而影響戲曲作品的思想與表達,至今仍不停被創作。其中國光劇團新編京劇《關公在劇場》一劇即為當代具代表性的作品。
    本文首先梳理自元代以降關公戲的發展脈絡並分析關公戲曲形象與時代思潮、政令、信仰之關聯;而後梳理《關公在劇場》一劇之創作背景,並分析該劇之文學性、現代性以及儀式性特點;分析兩劇透過劇本創作、舞台呈現所形塑之關公戲曲形象以及該形象與該劇創作年代社會環境發展之關聯性與影響;而後就兩劇所形塑之關公形象、社會環境以及作品造成之影響進行比較,探討關公戲作品與社會環境發展之關聯性;接著以崑劇〈刀會〉一折為參照,分析《關公在劇場》一劇對於關公形象塑造之獨特性以及時代背景對其塑造過程之影響;最後探討《關公在劇場》劇中對於傳統關公神格形象以及劇場影響之承繼與創見,並分析其影響與後世之重要性。
    透過本文之研究,筆者期望得以一窺具傳統特質之關公戲於當代社會的發展可能,以及關公戲之社會性價值,並作為戲曲工作者及相關研究者對傳統戲曲之當代因應相關議題之參考。

    Lord Guan Yu, renowned for his loyalty, bravery, and deification, has long been a revered figure in Chinese cultural history, frequently featured in theatrical works. The Guoguang Opera Company's modern Peking opera adaptation, "Lord Guan Yu on Stage," exemplifies a contemporary interpretation of this iconic figur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development of Guan Yu-themed plays from the Yuan Dynasty to the present, analyzing their connection to historical ideologies, political changes, and religious beliefs. It examines the literary, modern, and ritualistic aspects of "Lord Guan Yu on Stage," comparing its portrayal of Guan Yu with traditional depictions and assessing the influence of contemporary contexts.
    Using the Kunqu opera excerpt "Dao Hui" as a reference, the study highlights the unique aspects of Guan Yu’s portrayal in "Lord Guan Yu on Stage" and the impact of modern contexts on its depiction. The paper concludes by discussing how the play maintains and innovates upon the traditional divine image of Guan Yu,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theatrical practices.
    This research aims to provide insights into the evolution and social value of Guan Yu-themed plays, serving as a resource for practitioners and scholars addressing contemporary issues in traditional theatre.

    摘要 i SUMMARY ii 致謝辭 vi 圖目錄 xi 表目錄 x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一、 研究動機 1 二、 研究目的 2 第二節 文獻探討 3 一、 關公戲曲形象塑造歷程相關文獻 3 二、 關公民間影響發展相關文獻 5 三、 「單刀會」題材劇本分析相關文獻 6 四、 關公戲「禁」之成因與發展相關文獻 8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9 一、 研究方法 9 二、 研究步驟 13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4 一、 研究範圍 14 二、 研究限制 15 第二章 關公戲曲形象演變與傳承 17 第一節 元代制度對關公民族精神及完人形象之影響 17 第二節 明代俗文學及美學於關公多元形象之體現 20 第三節 清代戲曲規範於關公神格形象之影響 23 第四節 臺灣京劇現況與關公之形象 26 第三章 國光劇團《關公在劇場》儀式性現代劇場 30 第一節 創作背景概述 30 一、 國光劇團簡述 30 二、 製作背景 31 第二節 文本內容分析 32 一、 故事情節與場次內容 32 二、 文學性文本結構 35 三、 劇本之現代性 38 第三節 劇場呈現之儀式性 40 一、 淨台除煞功能 40 二、 舞台與技術群設計 41 第四章 關公形象與舞台呈現 43 第一節 崑劇〈刀會〉關公形象 43 一、 〈刀會〉文本探源 43 二、 關公勇武形象與宗教影響之提升 47 三、 關公漢民族精神之消長 50 四、 清代社會戲曲生態與〈刀會〉關公形象關係 53 第二節 京劇《關公在劇場》關公形象 56 一、 敘事手法 56 二、 演員呈現 57 第三節 時代背景對關公形象塑造之影響 59 第五章 關公形象與劇場意義之體現 62 第一節 關公由人成神形象蛻變 62 第二節 關公劇場意義體現 66 一、 關公文化於劇場之影響 66 二、 關公劇場意義於《關公在劇場》之體現 68 第三節 作品造成之影響與重要性 69 結論 73 參考文獻 80 附錄一、國光劇團王冠強導演訪談資料 85

    一、古籍文獻
    〔晉〕陳壽著、裴松之注。《三國志》。臺北:宏業出版社,1972年。
    〔元〕周德清。《中原音韻》。臺北:藝文印書館,1973年。
    〔元〕郝經。《陵川集》。臺北:臺灣商務,1983年。
    〔元〕謝枋得。《謝疊山集》。北京:中華出版社,1985年。
    〔元〕羅貫中著、毛宗崗批、饒彬校注。《三國演義》。臺北:三民書局,2017年。
    〔明〕紀振倫編。《樂府紅珊》。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4年。
    〔清〕李斗著,汪北平、塗雨公點校。《揚州畫舫錄》。北京:中華出版社,1960年。
    〔清〕趙翼。《廿二史札記》卷七《關張之勇》。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
    〔清〕葉堂編。《納書楹曲譜一》。臺北:學生書局,1985年。
    二、專書
    中國戲曲研究院。《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北京: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59年。
    江蘇省博物館。《江蘇省明清以來碑刻資料選集》。北京:新華書店,1959年。
    李洪春、董維賢、長白雁整理。《關羽戲集》。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61年。
    齊如山。《國劇藝術彙考》。臺北:重光文藝出版社,1962年。
    齊如山。《齊如山全集》。臺北:聯經出版社,1979年。
    劉靖之。《關漢卿三國故事雜劇研究》。 香港:三聯書店,1980年。
    馬可波羅(Marco Polo)著,陳開俊譯。《馬可波羅遊記》。福州: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1981 年。
    李洪春。《京劇長談》。北京: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82年。
    劉奎官。《劉奎官舞台藝術》。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82年。
    陶君起。《平劇劇目初探》。臺北:明文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82年。
    余秋雨。《中國古代戲劇文化史述》。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 年。
    楊家駱主編。《全元雜劇出編一》。臺北:世界書局,1985年。
    胡雲翼選注。《宋詞選》,臺北巿 : 明文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87年。
    顧篤璜。《崑劇史補論》。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7年。
    王鋼。《關漢卿研究資料匯考》。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88 年。
    蘇移。《京劇二百年概觀》。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89年。
    王安祈。《明代戲曲五論》。臺北:大安出版社,1990年。
    顧學頡。《元明雜劇》。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1年。
    洪淑苓。《關公民間造型之研究》。臺北:臺大出版委員會,1994年。
    嚴明。《京劇藝術入門》。臺北:業強出版社,1994年。
    梅錚錚。《忠義春秋—關公崇拜與民族文化心理》。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年。
    曾永義主編。《關漢卿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4年。
    黃華節。《關公的人格與神格》。臺北:臺北商務,1995年。
    王安祈。《傳統戲曲的現代表現》。臺北:里仁出版社,1996年。
    陳亞先。《戲曲編劇淺談》。臺北:文津出版社,1999 年。
    馮爾康、常建華。《清人社會生活》。瀋陽:瀋陽出版社,2001 年。
    蔡奇璋、許瑞芳。《在那湧動的潮音中》。臺北:揚智文化,2001年。
    蔡東洲、 文廷海。《關公崇拜研究》。成都:巴蜀書社,2001年。
    王安祈。《當代戲曲》。臺北:三民出版社,2002 年。
    顏清祥。《關公全傳》。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2年。
    施旭升。《中國戲曲審美文化論》。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2年。
    盧曉衡主編。《關羽、關公和關聖—中國歷史文化中的關羽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
    鍾濤。《元雜劇藝術生產論》。北京:新華書店,2003年。
    許子漢。《元雜劇的聲情與劇情》。臺北:里仁書局,2003年。
    劉海燕。《從民間到經典—關羽形象與關羽崇拜的生成演變史論》。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4年。
    劉麗文。《歷史題材劇研究》。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4 年。
    吳毓華。《戲曲美學論》。臺北:國家出版社,2005 年。
    陸萼庭。《清代戲曲與崑劇》。臺北:國家出版社,2005年。
    羅麗容。《曲學概要》。臺北:里仁書局,2006年。
    陳均。《京都崑曲往事》。臺北:秀威資訊科技,2010 年。
    閻愛萍。《關公信仰與地方社會生活》。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2年。
    劉淑爾。《元雜劇情節單元與故事類型研究》。新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12年 。
    張耒。《明道雜誌》。鄭州:大象出版社,2013年。
    馬薇茜。《京劇六論》。臺北:國家出版社,2015年。
    趙山林。《戲曲藝術與傳播接受論集》。臺北:國家出版社,2017年。
    黃婉儀編註。《綴白裘二》。臺北:學生書局,2017年。
    張育華、陳淑英。《國光的品牌學》。臺北:時報文化,2019。
    王照璵、李銘偉。《京劇・未來式》。臺北:時報文化,2020 年。
    陳淑英。《一生千面:唐文華與國光劇藝新美學》。臺北:時報文化,2020年。
    李玫。《關羽、關公和關聖—中國歷史文化中的關羽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2年。
    三、學位論文
    陳昭昭。〈從戲劇小說看關公形象嬗變〉。輔仁大學。1986年。
    吳怡穎。〈兩岸禁戲研究〉。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
    邱乙珊。〈臺灣戒嚴時期禁戲初探──以國光劇團禁戲匯演劇目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2011年。
    林盈志。〈當代臺灣後設劇場研究〉。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黃建華。〈京劇在臺灣的傳承與發展研究 1948-2018〉。蘇州大學戲劇影視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19 年。
    許哲豪。〈關公戲曲及其民俗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2020年。
    四、期刊論文
    容世誠。〈關公戲的驅邪意義〉,《漢學研究》第八卷第一期。臺北:漢學研究中心,1990年。
    王安祈。〈禁戲政令下兩岸京劇的敘事策略 〉,《戲劇研究》第一期。臺北:戲劇研究編輯委員會,2008年。
    傅含章。〈論商人的關公信仰〉,《東海大學圖書館館刊》第七期。臺中:東海大學圖書館,2016 年。
    五、影音資料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國光劇團:《關公在劇場》,臺北:國立國光劇團,2016年。 
    六、網路資料
    臺大圖書館。《佛祖統紀》CBETA電子版。網址:http://buddhism.lib.ntu.edu.tw/BDLM/sutra/chi_pdf/sutra20/T49n2035.pdf(檢索日期:2022年01月05日)。
    京劇 『單刀會』李桐春。網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XXWMXW2QwU(檢索日期:2021年12月20日)。
    侯少奎 崑曲《單刀會》。網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X3W9gt-lFo(檢索日期:2022年01月04日)。
    紅生宗師李洪春先生嫡孫 李孟嘉主演 北京京劇院南派關公戲 京劇《忠義千秋關雲長》(李孟嘉 飾 關羽,韓巨明 飾 曹操)來自《國家大劇院“春天在線”系列》| 中華戲韻:網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tuNmP2R73E&t=525s(檢索日期:2024年4月18日)
    劉有恆。〈集粹曲譜〉。網址:https://phuluong.wordpress.com/2012/10/28/崑曲集粹曲譜-訓子單刀會-元關漢卿/。(檢索日期:2022 年 5 月 8 日)。
    焦循。〈花部農譚〉。網址:https://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41719(檢索日期:2023 年 4月 1 日)。
    臺灣戲曲中心。〈國光劇團簡介〉網址:https://tttc.ncfta.gov.tw/home/zhtw/GuoGuang(檢索日期:2024年5月20日)。

    下載圖示 校內:立即公開
    校外:立即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