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涂家祥
Tu, Hsiang-Chia
論文名稱: 大陸訂立勞動合同法對珠三角台商服務業衝擊探討
The Analysis of China's new Labor Law Impact on Taiwanese Service Industry in Pearl River Delta
指導教授: 王慶瑜
Wang, Ching-Yu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社會科學院 - 政治經濟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Political Economy
論文出版年: 2011
畢業學年度: 9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62
中文關鍵詞: 勞動合同法珠三角台商服務業
外文關鍵詞: Labor Contract Law of the PRC, Pearl River Delta, Taiwanese service industry
相關次數: 點閱:80下載: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中國大陸在1978年改革開放後,一直缺乏完整的勞動法規來規範勞資關係,直到1995年實施了第一部勞動法規《勞動法》,用來規範許多勞資關係,方解決這個問題。但是在中國大陸經濟快速的發展下,新的勞資互動問題出現,迫使中國大陸政府在2008年實施新的勞動法規《勞動合同法》,來解決《勞動法》的不足和規範新出現的勞資問題。
    珠江三角洲在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後,一直以來都是台商投資大陸的重要區域。在一般的認知中,上述《勞動合同法》實施後所造成的勞動成本的上升,會使得珠三角出現所謂的台商逃難潮。然而筆者在《勞動合同法》實施後,曾在珠三角地區長駐數次,發現當地台商服務業卻有不同的發展情況,遂引起筆者研究的興趣。經筆者超過一年的詳加研究,並在本文中從立法背景、《勞動合同法》直接與間接的影響,來探討《勞動合同法》對於珠三角台商服務業的衝擊;筆者發現,由於《勞動合同法》立法宗旨與保障下,雖使得珠三角台商服務業同樣面臨勞動成本的上漲,但是該法也使得珠三角當地居民的勞動報酬相對增加,連帶著消費力也跟著提升。這消費力提高的要素,減少珠三角台商服務業在《勞動合同法》實施後所面臨勞動成本上漲的壓力,並且這股不斷提升的消費力,在將來會有助於台商服務業在珠三角的未來發展。

    Before Mainland China’s Reformation and Openness in 1978, Mainland China lacked of labor law to regulate the relation between labor and capital; until 1995,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first labor law named "Labor Law", to regulate the labor and capital relation, this problem has been solved. As Mainland Chin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resulting in a new labor relation, it made the government to implement the new labor law named "Labor Contract Law" in 2008, to resolve the new age’s problems and to regulate the new labor and capital relation.
    Pearl River Delta in Mainland China after the Reformation and Openness in 1978, it has always been an important area for the investment of the Taiwanese businessmen in China. In general cognitive, a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Labor Contract Law" resulted in rising labor costs, making Taiwanese businessmen left the Pearl River Delta. However, the author stayed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many days and many times after the "Labor Contract Law" implementation; we find that the Taiwanese service industry had a different development from the manufactory industry; it then aroused my interest. After over-one-year observation and the exploration from the legislative background, to look over either direct or indirect impacts of "Labor Contract Law" and those on Taiwanese service industry in Pearl River Delta; we find that even though the Taiwanese service industry is also facing rising labor costs in Pearl River Delta, due to the legislative purpose and protection of "Labor Contract Law", it has also brought the relative increase of labor compensation to the residents along with the consumption, which reduces the pressure of rising labor costs, that the Taiwanese service industry is facing and will help i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aiwanese service industry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研究目的 7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 10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4 第二章 理論探討、文獻回顧與重要名詞解釋 17 第一節 歷史制度主義 17 第二節 發展理論 23 第三節 文獻回顧 28 第四節 重要名詞解釋 41 第三章 《勞動合同法》之介紹 47 第一節 《勞動合同法》之立法背景與過程 47 第二節《勞動合同法》內容介紹 53 第三節《勞動合同法》與《勞動法》的比較分析 64 第四章 《勞動合同法》對珠三角台商服務業衝擊之探討 69 第一節 實施《勞動合同法》對珠三角台商服務業的影響 69 第二節 實施《勞動合同法》對珠三角台商服務業的間接影響 88 第三節 結語 100 第五章 結論 105 第一節 研究發現與建議 105 第二節 結論 107 參考文獻 109 附錄一 訪談紀錄 125 附錄二 問卷調查 137 附錄三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144 附錄四 廣東省職工勞動合同 158 表目錄 表3-1《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大記事 52 表3-2《勞動合同法》與《勞動法》經濟補償比較 66 表4-1珠三角最低工資 80 表5-1《勞動合同法》實施後珠三角台商服務業衝擊下的改變 105 圖目錄 圖1-1珠三角1-9月同期(1990-2008年)GDP增長率 3 圖1-2珠三角生產總值構成 4 圖1-3 台商赴大陸投資金額 5 圖1-4 珠三角三級產業從業人員百分比 8 圖1-5研究架構圖 14 圖2-1 連鎖經營型態 46 圖3-1每年勞資糾紛受理案件 48 圖4-1珠三角人均GDP 92 圖4-2珠三角政府規定最低工資成長圖 94 圖4-3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 96 圖4-4城鎮人均消費性支出 96 圖4-5 2009年社會消費產品總額前十大的城市 97 圖4-6 2009年城鎮居民均消費性支出最高的十名城市 97 圖4-7投資廣東省成長百分比 103

    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
    一、中文專書
    1. 山田浩之原著,魏浩光、崔培文、蔡紀良譯﹕《城市經濟學》,(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1991 年5月),頁17-22。
    2. 西蒙.庫茲涅茲﹕《現代經濟長》,(北京市﹕北京經濟學院出版社,1989年),頁91-92。
    3. 李凡﹕《南風北漸﹕港、台對大陸改革開放的影響》,(台北﹕天地圖書公司,1995年),頁114。
    4. 李孟熹﹕《實戰零售學(下)-零售業經營實務》,(臺北:群泰企管公司,6版,1994年),頁72-78。
    5. 周子學﹕《經濟制度與國家競爭力-基於中國經濟制度變遷視角》,(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8年)。
    6. 周文欽﹕《研究方法-實徵性研究取向》,(台北:心理出版社,2002年5月1日),頁79-80。
    7. 林松濤﹕《破解勞動合同法秘笈》,(台北﹕商訊文化事業故份有限公司,2009年)。
    8. 林松濤﹕《破解勞動合同法秘笈》,(台北市﹕商訊文化,2009年),頁76-78。
    9. 金耀基﹕《從傳統到現代》,(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90年),頁130。
    10. 孫明德﹕《世界工廠或市場?解構中國經濟大未來》,(台北﹕財團法人經濟研究院,2007年)。
    11. 馬崇明﹕《中國現代化進程》,(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3年),頁4-6。
    12. 高富平、張旻浩、衛芷言﹕《勞動合同法》,(台北﹕新學林出版社,2009年4月),頁5-6。
    13. 張欣﹕《經濟發展》,(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6年),頁32-40。
    14. 張戳﹕《新編勞動合同法小全書-注譯版》,(北京市﹕法律出版社,2009年),頁1-83。
    15. 楊重光﹕《城市流通中心論》,(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88)頁23-24。
    16. 廖正江﹕《勞動合同法及實施條例企業實務》,(北京市﹕中國法制出版社,2009年),頁157-158。
    17. 黎建飛﹕《勞動合同法及實施條例-熱點、難點、疑點問題全解》,(北京市﹕中國法制出版社,2009年),頁294-296。
    18. 蕭新永﹕《大陸勞動合同法規範下之員工管理》,(臺北﹕臺北市進出口公會,初版,2008年6月), 頁4-5。
    19. 蕭新永﹕《中國大陸工傷事故處理技巧與案例解析》,(台北﹕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2009年)。
    20. 蕭新永﹕《台商在中國大陸的勞動爭議與處理作法-實務案例解析》,(台北﹕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2007年)。
    二、中文翻譯
    1. Hirsch,Werner Zvi原著,《城市經濟學(中譯本)》(Urban Economics),(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1993),頁5-10。
    2. Kumar,Ranjit原著,胡龍騰、潘中道等譯﹕《研究方法:步驟化學習指南》( Research Methodology﹕ A Step-by-Step Guide for Beginners ),(臺北:學富文化,第二版,2010年3月5日),頁33。
    3. North,Douglass C.原著,劉瑞華譯﹕《制度、制度變遷與經濟成就》(Institutions, Institutions Change and Economuc Performance),(台北:時報文化,民國83年),頁7。
    三、中文期刊論文
    1. 天下雜誌﹕〈中國超級消費城市大調查〉,《天下雜誌》,447期(2010年5月),頁122。
    2. 王一江:〈新勞動法不應“一刀切”〉,《中國電子商務》(北京市) ,2卷(2008年),頁124-125。
    3. 王巧玲﹕<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的幾個問題>,《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濟南市),8卷4期(2008年),頁65。
    4. 王亞﹕〈淺談新勞動合同法與控制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成本〉,《現代商業》(北京市),33期(2007年),頁173。
    5. 王宛茹、胡維﹕〈揭開中國缺工真相〉,《商業週刊》,1164期(2010年3月),頁42。
    6. 王翔慧﹕《鄉鎮企業與中國大陸經濟現代化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頁 11-13。
    7. 王業﹕〈淺談新勞動合同法與控制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成本〉,《現代商業》(北京市),33期(2007年),頁173。
    8. 白曉明﹕〈《勞動合同法》社會價值分析—基於勞動者、企業、社會長期利益的視角〉,《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北京市),1期(2009年),頁102-107。
    9. 江小涓、李輝﹕<服務業與中國經濟﹕相關性和加快增長潛力>,《經濟研究》(北京市),1期(2004年),頁4-15。
    10. 江逸之﹕〈大陸台商形象差〉,《天下雜誌》,404期(2008年08月),頁150-152。
    11. 余國琴﹕<現代服務業的發展>,《上海經濟研究》(上海市),12期(2004年),頁58-63。
    12. 吳宏翔﹕〈中國勞動合同法剖析〉,《台灣勞工》,12期(2008年),頁61。
    13. 吳佳﹕〈服務業﹕等待富國強民〉,《商週刊》(北京市),2009年8月31日。
    14. 吳昭怡﹕<七大關卡夾攻-台商賺錢好難>,《天下雜誌》,388期(2008年)。
    15. 吳聯稚﹕《大陸實施勞動合同法對企業人力資源制度的調整與影響-以某台商企業為例》,台灣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學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6月,頁26-27。
    16. 呂育誠﹕〈公共組織變革的另類思維:歷史制度主義觀點的啟示〉,《公共行政學報》(台北市),7 期(2002年12 月),頁153-154。
    17. 呂楠﹕<改革開放30年中國勞動合同治的演變>,《北京社會科學》(北京市),5期(2008年),頁13。
    18. 宋營坤、段達民、肖漢中﹕〈貫切實施《勞動合同法》應注重三個三〉,《經濟師》(北京市),3 期(2009年),頁93。
    19. 李江洪﹕〈勞動合同法下企業用工管理面臨的法律風險分析〉,《江漢石油職工大學學報》(潛江市),21卷1期(2008年),頁95。
    20. 李健英﹕<第三產業與城市化相關性的中外差異分析>,《南方經濟》(廣州市),第8期(2002年),頁37-41。
    21. 李爽、譚永生、馮傑﹕〈廣東省《勞動合同法》實施影響調研報告〉,《宏觀經濟研究》(北京市),1期(2009年),頁36。
    22. 李黃珍,〈常凱:勞動合同法促使企業管理方式轉型〉,《特別策劃》(北京市),3卷8期,2007年8月,頁13。
    23. 杜巧霞﹕〈台商具有開發中國大陸內銷市場之比較優勢〉,《經濟部全球台商e焦點》,152期(2010年4月)。
    24. 周士雄﹕〈中國大陸調漲最低工資標準之影響分析〉,《IT IS產業評析》(台北市),頁1-3。
    25. 周斌、程宏偉﹕〈權益保護的合理平衡與勞動合同立法-對《勞動合同法》(草案)的幾點看法與建議〉,《山西大學學報》(太原市),29卷6期(2006年),頁127。
    26. 周瑩﹕〈和諧社會下的勞動合同法〉,《商場現代化》(北京市),5期(2009年),頁269。
    27. 昊佳﹕〈服務業﹕等待強國富民〉,《商周刊》(青島市),18期(2009年),頁60。
    28. 林瑋雯﹕《台灣地區連鎖店之組織型態與費率決定因素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1999年),頁72-83。
    29. 林毅夫﹕〈城市化、服務業的發展與中國經濟〉,2005世界城市服務業大會,無錫市,2005年11月8日。
    30. 胡俊﹕〈淺析事實勞動關係〉,《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北京市),22期(2009年),頁168。
    31. 胡婉玲﹕〈論歷史制度主義的制度變遷理論〉,《新世紀智庫論壇》(台北縣),16期(2001年12月),頁88-89。
    32. 韋娌﹕<《勞動合同法》對泛珠企業影響探析>,《湘潮》(長沙市),(2009年),頁1。
    33. 唐躍軍、趙武陽﹕〈二元勞動市場、解雇保護與勞動合同法〉,《南開經濟研究》(上海市),1卷(2009年),頁122-131。
    34. 夏傑長﹕〈服務業﹕惠民生保增長的重要力量〉,《經濟研究參考》(北京市),5期(2010年),頁4。
    35. 徐之強、姜志俊﹕〈中國大陸勞動合同法與企業所得稅法對台商的衝擊與因應〉,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委託研究(2009年9月),頁48-49。
    36. 徐磊﹕〈論勞務派遣制度與和諧勞動關係〉,《經濟師》(北京市),10期(2009年),頁205。
    37. 晏維龍﹕<城市化與商品流通的關係研究﹕理論與實證>,《經濟研究》(北京市),2期(2004年),頁 75-83。
    38. 柴振國、劉暢﹕〈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評析〉,《重慶交通大學學報》(重慶市),9卷1期(2009年),頁30-31。
    39. 紐撫民﹕《從連鎖店經營看服務業環境變遷趨勢》,第一屆服務業管理研討會論文集(1995年)。
    40. 耿曙﹕〈珠三角逃亡潮?全球鑲嵌、土地資源與珠三角台商的策略選擇〉,中國區域經濟發展與台商未來研討會-深入探討兩岸金融與台商投資,台北,2008年4月。
    41. 袁明仁﹕<台商因應缺工的策略>,《台商張老師月刊》,143期(2010年)。
    42. 馬祥祐﹕〈中國經濟與全球金融大海嘯﹕高度依賴製造業生產與出口之發展模式〉,全球金融大海嘯的東亞新課題與新思維,台南市,2009年5月13日。
    43. 高長﹕〈臺商與外商在大陸投資經驗之調查研究-以服務業為例〉,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2008年6月)。
    44. 張甲賢﹕《直營連鎖服務業店經理核心職能模式發展之研究--以某上市直營連鎖KTV為例》,國立政治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學程(2004年),頁56-60。
    45. 張君玉、潘正昌﹕〈《勞動合同法》對事業單位用工制度的影響與對策〉,《海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海口市),2期(2009年),頁61-62。
    46. 張志誠﹕〈台灣服務業人才-搶進中國淘金〉,《職場情報誌》(台北市),411期(2010年)。
    47. 張瑜、顧水洋﹕<勞動合同法的“七”大亮點>,《醫管e分鐘》(台北市),67期(2008年),頁1。
    48. 張裕民﹕〈我國服務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中國鄉鎮企業會計》(北京市),2期(2010年),頁4。
    49. 梁寧﹕〈《勞動合同法》下的勞動合同管理初探〉,《現代商業》(北京市),30期(2009年),頁165。
    50. 章明亮、楊志芬、陳銘業﹕〈試析勞務派遣的三性原則〉,《江西社會科學》(南昌市),7期(2009年),頁174。
    51. 許慈美﹕《都市成長與產業發展關係之研究─以台灣地區為例》,台灣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碩士論文,2006年1月,頁7。
    52. 許瓊華﹕〈對服務業附加價值研究的建議〉,《ITIS產業觀察》(台北市)。
    53. 郭捷﹕〈勞動合同法適用範圍解析〉,《法學論壇》(北京市),23卷2期(2008年),頁15-16。
    54. 陳東升﹕《制度學派理論對正式組織的解析》,(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科資中心,1993),頁125。
    55. 陳修峰﹕〈《勞動合同法》對人力資源管理的新要求〉,《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濟南市),9卷4期(2009年),頁78。
    56. 陳德昇﹕〈台日韓商大陸投資策略與佈局:跨國比較〉,《東亞季刊》(台北市),39卷1期(2008年),頁18-21。
    57. 陳慧、淺談新﹕〈勞動合同法〉,《科技創新報導》(北京市),21期(2008年),頁189。
    58. 彭蘶﹕〈論《勞動合同法》對企業用工制度的影響〉,《中國農業營行武漢培訓學院學報》(武漢市),5期(2008年),頁86。
    59. 越爽、馮玉瑤﹕〈淺析新《勞動合同法》對我國對外貿易的影響〉,《特區經濟》(重慶市),12卷 2008年,頁250-251。
    60. 董佳﹕〈《勞動合同法》的實施對企業用工制度的影響〉,《現代商業》(北京市),8期(2009年),頁186。
    61. 廖萍﹕〈勞動力成本上升的原因-兼論新《勞動合同法》對勞動力成本的影響〉,《會計之友》(太原市),19期(2008年),頁92。
    62. 管彥芳﹕〈對新《勞動合同法》下的勞動力成本優勢的思考-以中國製造業為例〉,《商場現代化》(北京市),1期(2009年),頁56。
    63. 劉一郎﹕〈我國製造業對大陸投資概況〉,傳統產業加值創新科技關懷計畫(2010年3月31號)。
    64. 劉孟俊﹕〈2007 年赴中國大陸投資事業營運狀況調查分析報告〉,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委託,2007年十二月。
    65. 劉俊伶、李婷婷、劉瑉慧、李萌,〈《勞動合同法》實施的經濟效應分析〉,《金融經濟》(長沙市),7期(2009年),頁87-89。
    66. 劉釗﹕〈勞動法與中國經濟的前景〉,《山東社會科學》(濟南市),9卷(2009年),頁100。
    67. 慶玲﹕<《勞動合同法》與《勞動法》制度變化解讀>,《四川行政學院學報》(成都市),6期(2007年),58-61頁。
    68. 蔡昌言﹕<中國大陸勞動合同法對企業影響之研究﹕以廈門台商為例>,《中國大陸研究》(台北市),第25卷第4期(2009年),頁70-72。
    69. 鄭吉昌﹕〈轉型期中國服務業發展的趨勢〉,第三屆國際服務貿易論壇-應對全球經濟下滑的中國服務貿易,北京市,2009年10月31日。
    70. 鄭喬、姜穎﹕<《勞動合同法》的實施對我國勞動關係的影響>,《新視野》(北京市),1期(2008年),頁60。
    71. 鄭惠芳﹕《中國對香港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CEPA)之分析﹕歷史制度主義的觀點》,台灣國立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7月,頁21。
    72. 鄭蕾、江海鋒﹕〈工會組織推進《勞動合同法》貫切落實〉,《現代商業》(北京市),29期(2009年),頁105-106。
    73. 蕭琛﹕〈後危機時期台商大陸投資經營的動向回顧與前景展望〉,金融海嘯與兩岸經貿學術研討會,台北縣,2009年10月22日。
    74. 薛朋﹕〈從法律價值實現的角度分析《勞動合同法》違約金制度〉,《江西青年職業學院學報》(南昌市),19卷3期(2009年),頁59。
    75. 謝文蕙﹕<城市現代化趨勢與評價指標初探>,《城市發展研究》(北京市),3期(1995年),頁3。
    76. 羅侑南﹕〈面對挑戰-中國勞動合同法分析〉,《品質月刊》(台北市),5月號(2009年),頁63-64。
    77. 顧現祥、羅小芳﹕〈經濟學家與法學家對我國《勞動合同法》認識差異的辨析-兼論我國經濟學與法學關係〉,《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武漢市),1卷(2009年),頁30-36。
    78. 龔明鑫﹕〈兩岸貿易與投資影響評估報告〉,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96年度委託研究計畫,2008年6月。
    英文部分
    一、英文專書
    1. Berger,Peter L.,Pyramids of Sacrifice – Political Ethics and Social Change(New York﹕ Anchor, 1976), pp.11-25.
    2. Chilcote,Ronald H., Theoretical of Comparative Politics﹕ the Search for a Paradigm (Boulder﹕ Westview Press,2edition,1994),pp.300-302.
    3. Crepaz,Markus M. L. and Koelble,Thomas Albert and Wilsford, David,Democracy and institutions﹕The life work of Arend Lijphart(Ann Arbor﹕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2000), pp.237.
    4. Jacobs,J.,The Death and Life of Great American Cities,( New York﹕ Vintage books,1992),pp.27.
    5. Juran,Joseph and Godfrey,A.Blanton, Juran`s Quality Handbook(New York﹕ Mc Graw Hill, 5 edition, 1998)pp13-15.
    6. Rostow,Walt W.,The Stages of Economic Growth﹕ A Non-Communist Manifesto,(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3 edition, 1991),pp.13.
    7. Sasser,W.Earl and Olsen,R.Paul and Wyckoff,D.Daryl, Management of service operations﹕ Text, cases, and readings,( Boston﹕ Allyn and Bacon, 1978)pp102-110.
    8. Steinmo,Sven and Thelen,Kathleen and Longstreth,Frank, Structuring Politics,Historical Institutionalism in Comparative Analysis(Cambridge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2),pp.37.
    9. Swyngedouw, Erik, Neither global nor local﹕ ‘glocalization’ and the politics of scale, In Cox, K. R.(ed.)Spaces of Globalization﹕ Reasserting the Power of the Local,( New York﹕Guilford Press,1997)pp.137-166.
    二、英文期刊
    1. Chang, Gene Hsin, and Brada, Josef C.,“The paradox of China’s growing under-urbanization,”Economic Systems,No.30(2006),pp.24-40.
    2. Chen,Yu-Fu and Michael,Funke, “China's new Labour Contract Law﹕ No harm to employment?, ” Journal of Industrial Relations, Vol. 49, No. 5(2008), pp.673-686.
    3. Cooke, F. L., “The enactment of three new labour laws in China﹕ Unintendedconsequences and the emergence of ‘new’ actors in employmentrelations”, ACREW Research Seminar, Caulfield campus, June,and 2010.
    4. Crowford, Sue E. S. and Elinor Ostrom,“A Grammar of Institutions,”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Vol.89, No.2(1995), pp.582。
    5. Daniels, P.W.,and O'Connor, K,“The planning response to urban service sector growth﹕an internationalcomparison”,Gorwth and Change,Vol.22,No.4( 1991),pp.3-26.
    6. Hall,Peter A. and Taylor,Rosemary C. R., “Political Science and the Three New Institutionalism, ”Political Studies, vol. 44 (1996), pp. 936-957.
    7. Krasner, S. D., “ Approaches to the State﹕ Alternative Conceptions and Historical Dynamics, ”Comparative Politics, vol. 16, no. 2 (1984), pp. 223-246.
    8. Lovelock ,C.H. , “Classifying Service to Gain Strategic Marketing Insights,” Journal of Marketing, Vol.47(1983), pp.9-20.
    9. Mahoney,James, “Path Dependence in Historical Sociology, ” Theory and Society, Vol.29, No.4(2000), pp.508-509.
    10. N,Harris,“Bombay In a global economy-structural adjustment and the role of cities ,” Cities, Vol.12 No.3, (1995),pp.175-184.
    11. Singelmann, Joachim,“The Sector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labor force in seven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1920-1970”,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Vol.83No.5( 1978),pp.1224-1234.
    12. Suarez-Villa, Luis,1988“Metropolitan Evolution,Sectoral Economic Change, and The City Size Distribution,” Urban Studies ,No.25(1988),pp.1-20.
    13. Thelen,Kathleen, “Historical Institutionalism and Comparative Politics, ” Annual Review of Political Science, Vol. 2 (1999), pp. 391.
    14. Cooney,Sean and Biddulph,Sarah and Kungang,Li and Zhu,Ying,“China's New Labor Contract Law﹕ Responding to the Growing Complexity of Labour Relations in the PRC,”UNSW Law Journal,Vol.30(2007),pp.800-802.
    網路資料
    一、中文部分
    1. 中國人大網﹕<信春鷹談勞動合同法立法背景>,網址﹕http://www.npc.gov.cn/npc/xinwen/lfgz/2007-12/17/content_1384587.htm(瀏覽日期﹕2010年6月31日)。
    2. 中國勞工通訊﹕〈耐克中國血汗工廠“再外包”産能誇張視而不見〉網址﹕ http://www.clb.org.hk/chi/node/1301084(瀏覽日期﹕2010年2月13日)。
    3. 中國勞動諮詢網﹕〈常凱﹕適應勞動合同法企業必須要轉型〉,網址﹕http://www.51labour.com/Protect/show.asp?id=80141&page=3(瀏覽日期﹕2010年2月28日)。
    4. 中國網﹕<體制改革與創新﹕促進中國服務業快速有序發展的重要動力>,網址﹕http://www1.china.com.cn/(瀏覽日期﹕2010年4月13日)。
    5. 台灣工業總會﹕<大陸低工資優勢逐漸喪失>,網 址﹕http://www.cnfi.org.tw/cnfi/ssnb/166-439-30.htm(瀏覽日期﹕2010年10月10日)。
    6. 台灣服務業聯網,〈服務業定義〉,網址﹕http://www.twcsi.org.tw/columnpage/service/definition.aspx(瀏覽日期﹕2010年4月24日)。
    7. 石先廣﹕<《勞動合同法》出臺後用人單位亟需轉變的十大用工觀念>,網址﹕http://article.chinalawinfo.com/Article_Detail.asp?ArticleID=38902(瀏覽日期﹕2010年10月10日)。
    8. 兩岸經貿服務網﹕〈大陸經貿新措施影響調查〉,網址﹕http://www.ssn.tw/eip/front/bin/ptdetail.phtml?Rcg=100001&Part=950712(瀏覽日期﹕2010年10月28日)。
    9. 維基百科﹕<城市化>,網址﹕http://zh.wikipedia.org/zh-tw/%E5%9F%8E%E5%B8%82%E5%8C%96(瀏覽日期﹕2010年10月10日)。
    10. 北京青年報﹕<中國勞動標準“高”了還是“低”了?>,2006年4月4日。網址﹕http://china.ynet.com/view.jsp?oid=8319912(瀏覽日期﹕2010年10月09日。)
    11. 中國人大網﹕<勞動合同法草案:單保護還是雙保護-王全興教授詳述草案起草過程中立法主旨表述之爭>,2006年4月12日。網址﹕http://www.npc.gov.cn/npc/zt/2006-04/12/content_348411.htm(瀏覽日期﹕2010年10月09日)。
    12. 人民網﹕<第一解讀-保險隨人流動勞動合同法草案十看點>,2006年12月27日,網址﹕http﹕//npc.people.com.cn/GB/14957/53049/5220306.html(瀏覽日期﹕2010年10月10日)。
    13. 人民網﹕<勞動合同法草案三審-七大修改回應四大難題>,2007年4月26日,網址﹕http﹕//npc.people.com.cn/GB/14957/53050/5667375.html(瀏覽日期﹕2010年10月10日)。
    14. 人民網﹕<勞動合同法草案四審-不簽合同要付兩倍工資>,2007年6月25日,網址﹕http﹕//npc.people.com.cn/GB/5908002.html(瀏覽日期﹕2010年10月10日)。
    15. 聯合報﹕〈大陸勞動合同法衝擊台商〉,網址﹕http﹕//only-perception.blogspot.com/2007/11/blog-post_4928.html(瀏覽日期﹕2010年3月24日)。
    16. 希望之聲﹕〈中國勞動合同法中小型台商衝擊最大〉,2007年12月。網址﹕http﹕//big5.soundofhope.org/programs/162/79057-1.asp(瀏覽日期﹕2010年4月30日)。
    17. 太陽報﹕〈珠三角最受影響台商逼員工辭職再回聘〉,2008年1月8日。網址﹕http﹕//wisesearch.wisers.net.tw/ws5/tool.do?wp_dispatch=confirm-view&doc-ids=news﹕145j^200711040340090(S﹕73671198)&menu-id=&on-what=selected&from-list&display-style=all&tooldisplay=true(瀏覽日期﹕2010年3月27日)。
    18. 重慶商報﹕〈深圳勞工維權組織遭暴行負責人被砍斷左腿〉,2008年2月14日。網址﹕http﹕//wisesearch.wisers.net.tw/ws5/tool.do?wp_dispatch=confirm-view&doc-ids=news﹕2450^200712179216605(S﹕73668521)&menu-id=&on-what=selected&from-list&display-style=all&tooldisplay=true(瀏覽日期﹕2010年5月12日)。
    19. 陳羚螢﹕〈往服務業邁進台商的重要選項〉,《台灣服務業聯網》,2008年09月05日。網址﹕http﹕//www.twcsi.org.tw/columnpage/expert/e040.aspx(瀏覽日期﹕2010年10月21日)。
    20. 經濟日報﹕<降低社保金台商的心願>,2008年09月24日。網址﹕http﹕//www.web66.com.tw/web/NMD?postId=188639(瀏覽日期﹕2010年09月20日)。
    21. 香港文匯報﹕<詳解珠三角改革發展規畫綱要>,2009年1月8日。網址﹕ http﹕//news.wenweipo.com/2009/01/08/IN0901080122.htm(瀏覽日期2010年6月8日)。
    22. 中廣新聞網﹕〈勞動合同法周年台商:應適度調整〉,2009年2月10日,網址﹕http﹕//n.yam.com/bcc/china/200902/20090210661351.html(瀏覽日期﹕20104月1日)。
    23. 聯合新聞網﹕<工資上漲台商三招應變>2010年01月28日。網址﹕http﹕//blog.udn.com/tpa285/3728584(瀏覽日期﹕2010年10月07日)。
    24. 中時電子報﹕<調高工資掀效應台商積極應對>,2010年01月31日。網址﹕http﹕//gsrat.net/news/newsclipDetail.php?ncdata_id=6209(瀏覽日期﹕2010年10月10日)。
    25. 雅虎新聞﹕<有關中國工資總額占GDP比重逐年下降的資料報告>,2010年4月30日。網址﹕http﹕//yxk.cn.yahoo.com/articles/20100430/2vmm_1.html(瀏覽日期﹕2010年10月9日)。
    26. 新華網﹕<廣東最低工資標準﹕不包括加班工資及包吃包住費用>,2010年04月30日。網址﹕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local/2010-04/30/c_1265813.htm(瀏覽日期﹕2010年10月12日)。
    27. 聯合新聞網﹕〈大陸升最低工資 勞力不再廉價〉,2010年05月09日。網址﹕http﹕//blog.udn.com/tpa285/4018110(瀏覽日期﹕2010年10月23日)。
    28. 中國政務信息網﹕〈遏制中小企業倒閉撤離的多米諾危機〉。網址﹕http://www.ccgov.org.cn(瀏覽日期﹕2010年5月18日)。
    29. 盧信昌﹕〈如何面對大陸調薪潮〉,《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010年06月21日。網址﹕http﹕//www.npf.org.tw/post/1/7688(瀏覽日期﹕2010年10月23日)。
    30. 廣東新聞網﹕〈2010年廣東省工資指導線出爐比較去年均有所提高〉,2010年10月15日。網址﹕http﹕//www.gd.chinanews.com.cn/2010/2010-10-15/2/59797.shtml(瀏覽日期﹕2010年10月22日)。
    31. 大紀元﹕〈中國勞動合同法引發台商為機〉,網址﹕http﹕//news.epochtimes.com.tw/8/1/18/75558.htm(瀏覽日期﹕ 2010年4月30日)。
    二、英文部分
    1. ISO STANDARDS,“Guidelines for Managing the Quality of Service Activities”ISO 9004-2 1991 Standard in Plain English. Website﹕http﹕//www.praxiom.com/iso-9004-2.htm(viewed on Aprul 20, 2010).
    2. Malcolm Warner and Ying Zhu, “Labour-management relations in the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hither the‘harmonious society?”,Website﹕http﹕//74.125.155.132/scholar?q=cache﹕DyOlfohUAIUJ﹕scholar.google.com/+Labor+Contract+Law+of+PRC&hl=zh-TW&as_sdt=2000&as_ylo=2007(viewed on April,13,2010).
    3. The Economit, “China's new labour law﹕Businesses in China seem not to have noticed that they face tough new rules” July 26,2007.Website﹕http﹕//www.economist.com/business-finance/displaystory.cfm?story_id=9546386&source=login_payBarrier(viewed on April,13,2010).
    報紙部分
    1. 何明國﹕〈中共五中閉幕-通過十二五規劃〉,《旺報》(台灣),2010年10月19日,A3版。
    2. 洪肇君﹕〈收入寡又不均-通膨下難拚內需〉,《旺報》(台灣),2010年10月30日,A7版。
    3. 陳慧敏﹕<追討加班費珠三角爆罷工潮勞動合同法上路,台資港資工廠勞資糾紛頻傳>,《經濟日報》(台灣)2008年03月12日,A7版。

    下載圖示 校內:2016-01-19公開
    校外:2016-01-19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