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郭真瑜
Guo, Zhen-Yu
論文名稱: Instagram平台上文學的新形態
The New Expression of Literature in Instagram
指導教授: 蔡明諺
Tsai, Ming-Ye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文學院 - 台灣文學系
Department of Taiwanese Literature
論文出版年: 2022
畢業學年度: 11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80
中文關鍵詞: 網路文學社交媒體文學傳播數位閱讀迷社群
外文關鍵詞: Internet Literature, Fan Community, Media
相關次數: 點閱:89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文以Instagram平台上的文本發展為研究範疇,理解在時代變遷與科技發展下,Instagram與文本創作形態之間的關聯。本研究以樂擎和不朽這兩位作家為例,並分為三個面向予以剖析、探討。首先從樂擎和不朽的文本創作進行分析,了解這些文本進入讀者眼前的原因、試圖傳達的內容、兩位作家創作的風格,以及他們如何使用Instagram上的功能。其次觀察讀者在Instagram上與作家、其他讀者的互動,並重新思考「作家」、「讀者」之間身分的定義。最後探討商業模式對於Instagram文本的影響,在Instagram上發表的文本仍會走向實體書籍的出版,除了比較兩者之間的差異之外,進一步探究Instagram文本的商業運作模式、樂擎與不朽另闢蹊徑的跨界合作經驗,以建立並探討Instagram文學更多元而靈活的傳播途徑。

    本研究認為Instagram上的作家不只在Instagram創作文本,在Instagram上取得關注之後,隨之而來的是更多方合作的可能。Instagram作家從文本創作、人際交流再到形成商業模式,都奠基在是否取得關注以及能否長期維持個人品牌。相較於以往埋首筆耕的作者,或透過文學獎、報章雜誌專欄走入大眾視野的作家們,Instagram作家通常先出名而後出版,且往往並不僅限於文字上的創作,更多的是在內容五花八門的Instagram上透過文字、圖像創造文本以及個人發展的可能。相較於以往「作家」的概念,Instagram上的作家更傾向於作為「文本創作者」,甚至影響年輕世代讀者的閱讀行為和習慣。

    This study takes the development of texts on Instagram as the research category, and attempts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Instagram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ext on the platform under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hanges of the tim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This study takes 樂擎and 不朽as examples, and divided into three aspects. First, it analyzes the creation of the texts, and understands why the texts enter the readers’ eyes, what they are trying to convey, the styles of their writing, and how they use the features on Instagram to create. Second, observe readers’ interactions with writers and other readers on Instagram, and rethink the definition of ‘writer’ and ‘reader’. Finally, consider the impact of the business model on the text on Instagram. The texts published on Instagram will still lead to the publication of physical books. In addition to compar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and further explore the business model of Instagram texts.

    第一章 緒論1 前言1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問題意識7 第二節、文獻回顧11 (一)社交媒體相關研究11 (二)網路文學文本分析14 (三)社群關係維繫——網路文學作家與讀者間的互動15 (四)傳播與出版機制探討20 第三節、研究方法與章節安排26 第二章 走進Instagram的文本創作29 第一節、被看見的原因——演算法、帳號管理30 (一)互動性32 (二)觸及率35 (三)關聯性36 (四)帳號管理38 第二節、講別人的故事——樂擎41 (一)文本分析43 (二)創作形式75 第三節、說自己的經歷——不朽82 (一)文本分析84 (二)創作形式87 第三章 Instagram上的人際互動95 第一節、從集體共識到個人偏好96 第二節、樂擎與讀者在Instagram上的互動方式101 (一)留言、抽獎101 (二)限時動態107 (三)#Hashtag主題標籤114 第三節、不朽與讀者在Instagram上的互動方式119 (一)留言、抽獎119 (二)限時動態124 (三)#Hashtag主題標籤129 第四章 走出Instagram之後的商業模式134 第一節、對傳統出版模式的影響135 (一)對比文學獎、雜誌專欄和報紙副刊136 (二)先出名後行銷139 第二節、樂擎的文學傳播與跨界經驗145 (一)實體書籍概述145 (二)公益合作、業務配合150 第三節、不朽的文學傳播與跨界經驗157 (一)實體書籍概述158 (二)跨界合作:歌詞、連續劇、手寫字162 第五章 結論168 第一節、研究總結168 第二節、研究限制170 第三節、未來展望171 參考文獻172

    參考文獻
    專書
    不朽,《與自己和好如初》,(台北:時報,2017)。
    ——,《想把餘生的溫柔都給你》,(台北:悅知,2018)。
    ——,《你的少年念想》,(台北:悅知,2019)。
    ——,《所有溫柔都是你的隱喻》,(台北:皇冠,2020)。
    ——,《月亮是夜晚唯一的光芒》,(台北:悅知,2021)。
    布萊恩.希爾 (Brian Hill)、迪.鮑爾 (Dee Power)著,《暢銷書的故事:看作家、經紀人、書評家、出版社及通路如何聯手撼動讀者》,陳希林譯,(台北:臉譜,2006)。
    莎拉.弗埃爾(Frier Sarah)著,余韋達譯,《Instagram崛起的內幕與代價:以及它如何改變了文化、商業、科技、媒體,與我們每一個人》(台北:臉譜,2020)。
    約翰.海格三世(John Hagel Ⅲ)、亞瑟.阿姆斯壯(Arthur G Armstrong)著,朱道凱譯,《網路商機:如何經營虛擬社群》(台北:麥田,1998)。
    湯姆.斯丹迪奇(Tom Standage)著,林華譯,《社交媒體前兩千年》(台北:行人,2016)。
    九把刀(柯景騰),《依然九把刀:透視網路文學演化史》(台北:蓋亞,2007)。
    周世惠,《台灣臉書效應:Facebook行銷實戰》(台北:天下雜誌,2011)。
    林芳玫,《解讀瓊瑤愛情王國》(台北:台灣商務,2006)。
    武慧芳,〈2018華文閱讀觀察〉,《2018年度閱讀報告》,(台北:誠品,2018),頁28。
    徐健麟,《這些,憑什麼爆紅! 把路人變神人、化品牌為名牌的36個網路竄紅實戰案例》(台北:三采,2016)。
    陳國偉,《類型風景——台灣戰後大眾文學》(台南:國立台灣文學館,2013)。
    樂擎,〈願你在這些故事中,能看到自己〉,《願你的深情,能被溫柔以待》(台北:平裝本,2018),頁239。
    ——,〈高中時,我曾被偷拍過〉,《願你去發光,而不僅是被照亮》,(台北:溦曦,2021),頁108。
    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台灣網路發展大事記總表(1985-2014)〉,頁1。
    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2012-2020網路使用調查報告》,(台北: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2012-2020)。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109寬頻使用調查》(台北: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2021)。
    學位論文
    朱恆燁,《我在虛擬人海中寫作:論網路小說的寫作經驗與作家——讀者關係》(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李紹良,《十五萬人的BBS是如何煉成的:批踢踢實業坊技術演變歷程之研究(1995-2008)》,(台北:政治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
    呂慧君,《臺灣網路小說之呈現與發展》(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9)。
    吳宇泓,《社群網站採用因素與自我揭露研究:從臉書到Instagram》(台北: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15)。
    吳萌菱,《從網路平臺發表看臺灣當代網路小說創作家發展》(台中: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2)。
    林郁晨,《網路文學中社群內作家與讀者間關係之研究》(台北:世新大學圖文傳播暨數位出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6)。
    金麟,《個人攝影,社群分享與形象展示:年輕世代在Instagram上的自我呈現》(台北:世新大學新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6)。
    施雅文,《華文小說網站創作家參與度、滿意度與忠誠度關係之研究》(台北: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文化事業發展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22)。
    陳秀貞,《台灣網路小說之文學社會學考察——生產、傳播、消費與社群的相互關聯》(宜蘭:佛光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陳佳楓,《台灣地區網路時代文學傳播之研究》(嘉義:南華大學出版與文化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陳揚青,《網路同人小說中的迷文化——以鮮文學網為例》(台南: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5)。
    黃語陶,《Instagram上影片與相片之廣告效果比較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傳播碩士學位學程碩士論文,2020)。
    黃瀞萱,《網路評論對網路小說的閱讀意願及後續行為探討》(嘉義: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19)。
    劉韋孝,《網路小說讀者休閒參與動機之研究》(台南:立德大學休閒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魏岑玲,《臺灣當代網路小說研究》(台北:台北市立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10)。
    蕭任婷,《文學家運用社群網站創作以及與讀者互動之研究——以經營部落格與Facebook為例》(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學數位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3)。
    報紙、期刊雜誌
    吳曉雯,〈讀廚界異類張錫鎬的人生獨白《吃顆桃子》:美味是一種迷因,一種文化的最小組成分子〉,《Shopping Design雜誌》,2022春季號,頁161。
    林文軒,〈中國大陸網絡文學發展現況評析〉,《展望與探索月刊》第13卷,第11期(2015),頁85-86。
    林淇瀁,〈超文本,跨網路平台與全球化:網路科技衝擊下的台灣文學傳播〉,《中外文學》第33卷,第7期(2004),頁124。
    陳淑娥,〈全國閱讀心得寫作比賽 大甲高中獲獎率近9成〉,《中國時報》(2021.12.08),寶島。
    陳淑滿,〈析論網路文學的發展與閱讀〉,《正修通識教育學報》,第11期(2014),頁85-108。
    徐禎苓,〈試論當代文學作家的「臉書」策略及其創作現象〉,《嘉大中文學報》第10期(2015),頁85-86。
    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台灣網路發展大事記總表(1985-2014)〉,頁1。
    張金海,〈網絡文學「去分化」的表現〉,《學周刊旬刊》第34期(2014),頁28。
    張念慈,〈轉念!學習障礙遭霸凌 他變升學輔導達人〉,《聯合報》(2013.04.04),A12。
    張曼娟,〈一條掛在網上的魚〉,《文訊》第162期(1999),頁49。
    游于涵,〈青少年的網路使用失調、自傷現象與心理預防〉,《臺灣憂鬱症防治協會通訊》第21卷第2期(2022),頁9。
    黃心悅,〈愛文字 冀初心不朽 港女作家走紅 銷量勝龍應台〉,《明報》(2018.12.09),港聞。
    劉雨涵,〈你follow她了嗎?Instagram網紅的人類學觀察〉,《民族學研究所資料彙編》第26期(2018),頁1-34。
    鍾蓮芳,〈大腦顯影啟示:閱讀障礙,破解有方〉,《民生報》(2004.08.14),B1版新聞前線。
    Pan CH, Lee MB, Wu CY, Liao SC, Chan CT, Chen CY.(2021).“Suicidal ideation, psychopathology, and help-seeking in 15 to 19-year-old adolescents in Taiwan: A population based study 2015-2019.”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282, 846-851.

    網路資料
    小男孩樂團,〈茶葉蛋〉,英文歌名:“The Flavor of Love”,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7Nn4P-vaAM(2022.06.01徵引)。
    五月天,〈倉頡〉,《第二人生》,https://www.mymusic.net.tw/ux/w/song/show/p000234-a0125100-s000008-t008-c4(2022.03.31徵引)。
    不朽Instagram:@taylorlmw。
    王錦萍,《電視新聞影片後製問題初探:以新聞影片中的字幕為例》,https://www.nhu.edu.tw/~society/e-j/78/78-08.htm(2022.03.31徵引)。
    甘偉中,〈Instagram進駐台灣 用戶行為大揭密〉,《yam蕃薯藤》,https://n.yam.com/Article/20151027355473(2022.03.17徵引)。
    宋怡慧,〈928教師節/遠距面對螢幕孤獨授課 如何突破教學困境?九本書伴師生度過〉,《聯合新聞網》(2021.09.28),文教,https://udn.com/news/story/6885/5774411(2022.06.15徵引)。
    沐楊,〈陪妳走天涯 蘇乙笙專訪〉,https://ssn2350.wordpress.com/2019/09/05/(2022.05.25徵引)。
    青春博客來編輯室,〈【親愛的十七歲】不朽:「文字不是讓讀者看完就算了,而是真能夠陪伴他們走很長的一段路。」〉,《博客來閱讀生活誌》,https://okapi.books.com.tw/article/11550(2022.05.16徵引)。
    ——,〈【青春一起讀】不朽:我總結不了我的夜,但我想在心裡造就一個叫「月亮」的地方〉,《博客來閱讀生活誌》,https://okapi.books.com.tw/article/15088(2022.08.03徵引)。
    孟倫,〈失戀就是會痛!專訪不朽:失去以後,你才學會依靠自己〉,《女人迷Womany》,https://today.line.me/tw/v2/article/6GVRB1 (2022.05.13徵引)。
    林耿瑩,〈IG人氣作家樂擎:人生這件大事 從回歸「自己」開始〉,https://www-ch.scu.edu.tw/october/news/15057(2022.04.30徵引)。
    柯思瑪,〈演算法成為新聞守門人?三張圖看我們與惡的距離〉,《數位時代》,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53367/when-media-meet-internet-service(2022.04.05徵引)。
    陳君毅,〈社群經營者注意!Instagram公開演算法,6因素影響貼文排序〉,《數位時代》,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9367/instagram-algorithm(2022.04.18徵引)。
    許湘宜,〈原來溫柔無處不在 16萬讀者擁戴作家不朽〉,https://n.yam.com/Article/20180712893698(2022.05.17徵引)。
    陳樂融,〈黃奕儒攜手作家不朽寫情歌 把餘生的溫柔都給你〉,《銀河網路電台》,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qJcTKrQsqs&t=1s,08:00-10:40(2022.06.19徵引)。
    陳繁齊Instagram:@dyingintherain。
    張鐵志、吳哲夫,〈20世代暢銷作家張西(一):社群上的「人設」就是我的一部份〉,《VERSE》,https://www.verse.com.tw/article/long-interview-ayrichang-1(2022.03.12徵引)。
    創市際市場研究顧問公司,〈社群網站Instagram——使用行為調查〉,https://www.ixresearch.com/news/news_02_05_16(2022.03.13徵引)。
    博客來,〈【2018年博客來報告】銷售數字告訴我們的事:行動閱讀與社群加乘下,年輕世代的焦慮與大人們的煩惱〉,https://okapi.books.com.tw/article/11620(2022.03.30徵引)。
    黃逸旻,〈你了解IG嗎?13-24歲的人為什麼、又如何使用IG?〉,《天下雜誌》,https://www.cw.com.tw/article/5087930?template=fashion&from=search(2022.03.19徵引)。
    葉怡慧,〈悅知文化總編輯葉怡慧:「沒有了讀者,編輯的我們將無法感受到幸福。」〉,《博客來獨書報》https://okapi.books.com.tw/article/11091(2022.04.23徵引)。

    誠品,〈2021誠品年度閱讀報告今公布 療癒系作家不朽連3年蟬聯「年度十大作家」TOP 1〉,https://www.eslitecorp.com/eslite/news.jsp?site_id=eslite_tw&id=150(2022.08.03徵引)。
    劉韋孝,《網路社會的新寵兒-網路小說及其社群內作家與讀者間互動之探討》,
    http://mail.nhu.edu.tw/~society/e-j/70/70-07.htm(2021.06.01徵引)。
    樂擎Instagram:luke7459 (2021.06.01徵引)。
    樂擎,〈樂擎置頂文〉,(2017年12月14日):https://luke7459.blogspot.com/2017/12/blog-post.html?m=1(2021.06.01徵引)。
    ——,〈【愛情守護神│樂擎】讓樂擎用故事來擺渡,名為失戀的冤靈〉,《博客來閱讀生活誌》。https://okapi.books.com.tw/article/11267(2022.04.18徵引)。
    盧敬文,〈PTT、Facebook與大學校園資訊的流通〉,https://www.thinkingtaiwan.com/content/869(2021.06.01徵引)。
    蘇思云,〈台灣IG月活躍用戶數已近三分之一人口!亞瑞特數位社群行銷執行長黃逸旻:用這5招提高粉絲數〉,《快樂工作人雜誌》,https://www.cheers.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92097(2021.06.01徵引)。
    國家圖書館活動剪影,〈109年臺灣圖書出版現況及趨勢報告~臺灣圖書出版界共聚一堂〉,https://www.ncl.edu.tw/information_236_12108.html(2021.06.01徵引)。
    Adam Mosseri. Shedding More Light on How Instagram Works. https://about.instagram.com/blog/announcements/shedding-more-light-on-how-instagram-works(2022.04.08徵引)。
    CrownBookClub Crown(皇冠文化集團),〈路人甲的愛情:樂擎《願你的深情,能被溫柔以待》微電影〉,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c7KA2VKUV0&list=PL06FXyf4YZg9ypj5j2Rn9aAuWw7UlJA0m&index=6&t=32s(2022.04.30徵引)。
    CrownBookClub Crown(皇冠文化集團),〈媽媽型朋友:樂擎《願你的深情,能被溫柔以待》微電影〉,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RxZxRLFlV4&list=PL06FXyf4YZg9ypj5j2Rn9aAuWw7UlJA0m&index=7&t=1s(2022.04.30徵引)。
    E. Ce Miller, “We Need To Talk About Why People Hate 'InstaPoets' So Much — And Why They're Wrong”, Bustle, https://www.bustle.com/p/are-instapoets-destroying-the-art-form-reviving-it-a-defense-of-social-media-poetry-8530426 (2022.07.09徵引)。
    Instagram Engineering, “What Powers Instagram: Hundreds of Instances, Dozens of Technologies”.https://instagram-engineering.com/what-powers-instagram-hundreds-of-instances-dozens-of-technologies-adf2e22da2ad(2022. 03. 12徵引)。
    Instagram使用說明:https://help.instagram.com/1986234648360433/?helpref=hc_fnav(2022.05.10徵引)。
    KOL Master,〈觸及、曝光傻傻分不清楚?搞懂這些網紅行銷效益一飛沖天〉,https://www.kolmasters.com/blog/impression-reach/(2022.05.01徵引)。
    Lucy,〈業配(業務配合)是什麼?業配收費怎麼算?2022業配文的完整攻略〉,https://twfirst.com.tw/digital-marketing/advertorial/(2022.04.20徵引)。
    POPULAR Malaysia,〈POPClub專訪:樂擎〉,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XHwZsNE7oY&list=PL06FXyf4YZg9ypj5j2Rn9aAuWw7UlJA0m&index=1&t=2s(0:24-1:10處,2022.05.09徵引)。
    Rahul Titus著,〈【奧美觀點】Instagram十歲,迎接個人化行銷時代!〉,《天下雜誌》,王馥蓓編譯,https://www.cw.com.tw/article/5102914?from=search(2022.04.20徵引)。
    Simon Kemp,〈Digital 2022:Taiwan〉,https://datareportal.com/reports/digital-2022-taiwan(2022.04.09徵引)。
    Stephie Chiu,〈2018誠品年度10大暢銷書榜公布!去年拒當「濫好人」,今年「中年覺醒」獲共鳴〉,https://www.shoppingdesign.com.tw/post/view/3540(2022.05.16徵引)。
    TEDx Talks,〈讓平凡不遺憾〉,10:28-11:48,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0G79FF1j5U(2022.05.13徵引)
    Teodora Lozan.“[Instagram Carousel Study] 22,360,021 Posts Show What Top-Performing Carousel Posts Look Like” Socialinsider. https://www.socialinsider.io/blog/instagram-carousel-research/(2022.04.30徵引)。
    Timothy Wilcox, “Can literature exist on Instagram?”, https://www.precursorpoets.com/can-literature-exist-on-instagram/amp/ (2022.07.09徵引)。
    Wazaiii,〈學習障礙成IG心靈作家?引領受傷靈魂,前往彼岸——文字擺渡人樂擎專訪〉,https://www.wazaiii.com/articles?id=interview-luke-yueh-writer-instagram(2022.04.20徵引)。

    下載圖示 校內:2025-07-31公開
    校外:2025-07-31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