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江文雄
Chiang, Wen-Hsiung
論文名稱: 台南白河大仙寺磨石子裝飾研究
A Study on the Terrazzo Decoration of Dasheng Temple in Baihe, Tainan County
指導教授: 高燦榮
Kao, Tsann-Ro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文學院 - 藝術研究所
Institute of Art Studies
論文出版年: 2006
畢業學年度: 9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6
中文關鍵詞: 釋迦牟尼傳統彩繪傳統建築裝飾磨石子大仙寺
外文關鍵詞: Tainan County.There are many Terrazzo decoration, Dasheng temple is a historic architecture in Bai
相關次數: 點閱:99下載:1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大仙寺位於台南縣白河鎮關子嶺,為台灣著名古剎。大仙寺於二次戰後興建三寶殿、觀音殿以及修復大雄寶殿時使用大量磨石子表面裝修,在壁堵、楹柱、鋪面等部位使用嵌銅條、染色等技術製作豐富而精彩的釋迦牟尼事蹟、花鳥等裝飾圖案。這些圖案分別來自坊間書籍及畫師畫稿。其中的釋迦牟尼事蹟,應受中國版畫佛傳《釋迦如來應化事蹟》影響,此類版畫佛傳在中國流傳久遠,最早來源始自明代報恩寺沙門釋寶成自諸佛經選取部分佛傳編集而成的《釋氏源流》。這些被選編過的佛傳,自明代以來被繪刻成版畫佛傳,並被重繪、重刻、重印多次,版本眾多,成為一般人民認知的來源。台灣和福建地區在佛教及出版上的密切互動,提供了《釋迦如來應化事蹟》流入台灣的機會,也成為寺廟裝飾常用的題材,大仙寺的磨石子裝飾、彩繪都廣泛運用。
      磨石子並非台灣傳統建築裝飾的「傳統」作法,和日治時期引入「擬石材」技術有關。日本明治維新以來,開始發展水泥及「水泥衍生品」的技術,統治台灣以後,開始運用於台灣的建築,本地的匠師才開始接觸學習這類技術,並發展出嵌銅條、彩色磨石子的裝飾作法,曾經在1960前後流行於台南地區。大仙寺的磨石子裝飾,呈現台灣受中國、日本影響及自身吸收轉化的成果。

     Dasheng temple is a historic architecture in Baihe,Tainan County.There are many Terrazzo decorations in the buildings of Dasheng temple.Many pictures of these Terrazzo are from the old Chinese printmaking The Stories of Sakyamuni in the Ching dynasty.Terrazzo was introduced in Taiwan during the Japnese Colonial Period.The decotations of Dasheng temple shows the influences of Chinese culture and Japanese Colony in Taiwan.

    目錄 摘要 謝誌 緒論......................................................1 第一章 大仙寺的歷史與建築 第一節 大仙寺的地理環境與歷史沿革...............................11 第二節 大仙寺的建築與建築裝飾...................................19 第三節 磨石子裝飾的製作.........................................23 第二章 大仙寺磨石子裝飾的運用與特色 第一節 大仙寺磨石子裝飾使用部位.................................31 第二節 磨石子裝飾的形式分析.....................................34 第三節 大仙寺磨石子裝飾空間與形式特質...........................38 第三章 大仙寺磨石子裝飾的題材分析 第一節 磨石子裝飾題材的運用.....................................41 第二節 圖象探源與典故源流.......................................46 第三節 題材的其他運用與分析.....................................57 第四章 大仙寺磨石子裝飾的文化探討 第一節 台灣與福建地區的文化互動.................................61 第二節 傳統建築裝飾的變遷.......................................67 第三節 台南縣磨石子裝飾的使用...................................70 結論.....................................................75 參考文獻.................................................79 田野調查工作一覽表.......................................83 附錄....................................................133 表目錄 表1.1關子嶺地區行政區演變.........................................12 表2.Ⅰ-A.大雄寶殿磨石子裝飾圖象、主題..............................93 表2.Ⅱ-A.觀音寶殿壁堵磨石子裝飾圖象、主題..........................95 表2.Ⅱ-B.觀音殿柱珠磨石子裝飾圖案表............................... 98 表2.Ⅲ-A.三寶殿壁堵磨石子裝飾圖象、主題........................... 100 表2.Ⅲ-D.三寶殿基座磨石子裝飾圖案表.............................. 101 表2.Ⅲ-E.三寶殿磨石子供桌裝飾圖案表.............................. 103 表3.1大仙寺裝飾部位與題材圖文數量統計............................. 41 表3.2大仙寺吉祥動物圖案施作部位與裝飾意涵.........................44 表3.3大仙寺植物圖案施作部位與裝飾意涵.............................45 表3.4大仙寺磨石子圖象和《釋迦如來應化事蹟》版畫、內文對照...........116 表3.5《釋氏源流》、《釋迦如來應化事蹟》版畫比較.......................120 表3.8《釋迦如來應化事蹟》版畫和大仙寺彩繪比較......................124 表4.1 台南縣寺廟使用嵌銅條磨石子裝飾舉例.......................... 72 圖目錄 一、分布平面圖 平面圖Ⅰ-A大雄寶殿磨石子裝飾分布示意圖............................ 92 平面圖Ⅱ-A.觀音殿壁堵磨石子裝飾分布示意圖..........................94 平面圖Ⅱ-B.觀音殿柱珠磨石子裝飾分布示意圖..........................98 平面圖Ⅲ-A.三寶殿壁堵磨石子裝飾分布示意圖..........................99 平面圖Ⅲ-D.三寶殿基座磨石子裝飾分布示意圖.........................101 平面圖Ⅲ-E.三寶殿磨石子供桌分布示意圖.............................103 二、圖片及照片 圖1.1大仙寺行政隸屬及周圍地理(取自《台灣地理人文全覽圖.南島》)......85 圖1.2大仙寺小山門.................................................85 圖1.3大仙寺平面配置圖(取自江佩蓉《台灣日治時期日系佛教建築之研究》).86 圖1.4大雄寶殿.....................................................86 圖1.5大雄寶殿屋頂.................................................86 圖1.6大雄寶殿背面明間右側吊筒.....................................87 圖1.7大雄寶殿背面明間左側吊筒.....................................87 圖1.8大雄寶殿李漢卿彩繪...........................................87 圖1.9大雄寶殿潘麗水〈大悲出相〉...................................87 圖1.10大雄寶殿左山牆..............................................87 圖1.11大雄寶殿右山牆..............................................87 圖1.12觀音殿......................................................88 圖1.13觀音殿仿西洋式柱頭..........................................88 圖1.14觀音殿蔡草如彩繪............................................88 圖1.15觀音殿珊瑚石造景............................................88 圖1.16觀音殿磨石子裝飾............................................88 圖1.17三寶殿......................................................88 圖1.18三寶殿屋頂裝飾..............................................89 圖1.19三寶殿樑枋彩繪..............................................89 圖1.20三寶殿小木裝修上的彩繪......................................89 圖1.21三寶殿彩繪潘麗水落款........................................89 圖1.22三寶殿磨石子裝飾............................................89 圖1.23觀音殿珊瑚石造景............................................89 圖1.24吳寬永使用之毛筆工具........................................90 圖1.25磨石子縫條..................................................90 圖1.26細石子......................................................90 圖1.27石子篩選....................................................90 圖1.28入石子施工..................................................91 圖1.29研磨施工....................................................91 圖2.1觀音殿左次間、梢間檻牆.......................................105 圖2.2觀音殿右次間、梢間檻牆.......................................105 圖2.3觀音殿左山牆外側圖案排列....................................105 圖2.4觀音殿右山牆外側圖案排列....................................105 圖2.5觀音殿左山牆內側............................................105 圖2.6觀音殿右山牆內側............................................105 圖2.7觀音殿佛龕背面集瑞圖案......................................106 圖2.8觀音殿鋪面蓮花..............................................106 圖2.9三寶殿左檻牆................................................106 圖2.10三寶殿右檻牆...............................................106 圖2.11三寶殿左山牆內側...........................................106 圖2.12三寶殿右山牆內側...........................................106 圖2.13三寶殿外鋪面蓮花...........................................107 圖2.14三寶殿內鋪面蓮花...........................................107 圖2.15三寶殿木製八仙桌...........................................107 圖2.16大雄寶殿〈佛化無惱〉的敗筆(眼睛處).......................107 圖2.17大雄寶殿〈佛化無惱〉.......................................107 圖2.18三寶殿磨石子八仙桌.........................................107 圖2.19觀音殿花鳥銅條細部.........................................108 圖2.20大雄寶殿〈天人獻衣〉的用色.................................108 圖2.21大雄寶殿〈車匿辭還〉.......................................108 圖2.22〈車匿辭還〉天空之暈染(化色)..............................108 圖2.23大雄寶殿左山牆偏暖色系.....................................108 圖2.24大雄寶殿右山牆偏冷色系.....................................108 圖2.25三寶殿檻牆大象呈灰色系.....................................109 圖2.26磨石子八仙桌細部彩色石子...................................109 圖2.27觀音殿〈度網魚人〉.........................................109 圖2.28觀音殿花鳥呈對比色者.......................................109 圖2.29觀音殿花鳥呈同色系者.......................................109 圖2.30觀音殿〈詰問林仙〉背景暈染.................................109 圖2.31大雄寶殿釋迦牟尼造形.......................................110 圖2.32大雄寶殿中國化的造形圖案...................................110 圖2.33三寶殿梅的造形.............................................110 圖2.34中港慈裕宮檻牆麒麟石雕.....................................110 圖2.35中港慈裕宮廊牆大象石雕.....................................110 圖2.36觀音殿人物、服飾、樹石的中國化造形.........................110 圖2.37〈持劍害佛〉佛與其他人物各居一側............................111 圖2.38〈迦葉求度〉向中央集中之構圖................................111 圖2.39〈度網魚人〉畫面............................................111 圖2.40〈詰問林仙〉畫面............................................111 圖2.41觀音殿花鳥斜角構圖.........................................111 圖2.42三寶殿內鶴的構圖...........................................111 圖2.43磨石子八仙桌蠎龍頭部暈染...................................112 圖2.44觀音殿〈詰問林仙〉背景暈染.................................112 圖3.1觀音殿佛龕背面集瑞圖案......................................113 圖3.2《馬駘畫寶》花鳥畫稿.........................................113 圖3.3《釋迦如來應化事蹟》之〈成等正覺〉...........................113 圖3.4《釋迦如來應化事蹟》〈成等正覺〉內容..........................113 圖3.5大仙寺〈成等正覺〉..........................................114 圖3.6《釋迦如來應化事蹟》之〈天人獻衣〉...........................114 圖3.7《釋迦如來應化事蹟》〈天人獻衣〉內容..........................114 圖3.8大仙寺〈天人獻衣〉..........................................114 圖3.9明初釋寶成編集《釋氏源流》.................................. 114 圖3.10《釋氏源流》圖中所載刊施者................................. 114 圖3.11下營鄉北極玄天上帝廟〈老人出家〉...........................115 圖3.12下營鄉北極玄天上帝廟〈迦葉求度〉...........................115 圖4.1大雄寶殿潘麗水繪〈大悲出相〉................................127 圖4.2鼓山湧泉寺彩繪(取自呂石明等編,《中國宗教藝術大觀》第四冊)....127 圖4.3《玉歷鈔傳警世》(取自楊永智《版畫台灣》).......................127 圖4.4《誦經靈應圖說》(取自楊永智《版畫台灣》).......................127 圖4.5《金剛寶卷》(取自楊永智《版畫台灣》)...........................128 圖4.6《鳥窩禪師白侍郎行腳》(取自楊永智《版畫台灣》).................128 圖4.7《普慈錄全集》(取自楊永智《版畫台灣》).........................128 圖4.8北門鄉蚵寮保安宮護室........................................128 圖4.9北門鄉蚵寮保安宮護室墀頭....................................129 圖4.10北門鄉蚵寮保安宮護室正立面裙堵.............................129 圖4.11北門鄉蚵寮保安宮護室廊牆裙堵...............................129 圖4.12北門鄉蚵寮保安宮護室供桌...................................129 圖4.13學甲鎮慈濟宮前殿神龕座梅圖案...............................129 圖4.14學甲鎮慈濟宮前殿神龕座蘭圖案...............................129 圖4.15學甲鎮慈濟宮前殿神龕座鹿圖案...............................130 圖4.16學甲鎮慈濟宮前殿神龕座鶴圖案...............................130 圖4.17學甲鎮慈濟宮後殿神龕座鷺鷥與蓮花...........................130 圖4.18麻豆鎮代天府慧德寺後殿神龕座...............................130 圖4.19麻豆鎮代天府慧德寺後殿供桌.................................130 圖4.20麻豆鎮代天府慧德寺後殿鋪面.................................130 圖4.21白河鎮竹門中妙宮...........................................131 圖4.22白河鎮竹門中妙宮正立面身堵.................................131 圖4.23白河鎮竹門中妙宮檐柱.......................................131 圖4.24白河鎮竹門中妙宮鋪面.......................................131 圖4.25柳營鄉代天院山牆內側裙堵部位...............................131 圖4.26柳營鄉代天院柱珠...........................................131 圖4.27柳營鄉代天院鋪面...........................................132 圖4.28鹽水鎮大豐南天宮點金柱(龍)...............................132 圖4.29鹽水鎮大豐南天宮點金柱(鳳)...............................132 圖4.30鹽水鎮大豐南天宮鋪面.......................................132

    一、 書籍
    1.闞正宗,《台灣佛教一百年》,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民88初版。
    2.闞正宗,《台灣佛寺導遊(九)》,台北:菩提長青出版社,民86初版。
    3.江燦騰、龔鵬程,《台灣佛教的歷史與文化》,台北:財團法人靈鷲山般若文教基金會,民83一版。
    4.慧嚴法師,《台灣佛教史論文集》,高雄:春暉出版社,2003初版。
    5.江燦騰,《台灣佛教百年史之研究》,台北:南天書局,1997初版二刷。
    6.劉長久,《中國佛教》,香港:三聯書店有限公司,2004一版。
    7.李玉民,《中國佛教美術史》,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民90初版。
    8.馬書田,《佛祖釋迦牟尼》,台北:藝緣堂出版社,2005初版。
    9.馬書田,《觀世音菩薩》,台北:藝緣堂出版社,2005初版。
    10.顏素慧,《釋迦牟尼小百科》,台北: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2初版。
    11.顏素慧,《觀音小百科》,台北: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2初版。
    12.蔡相煇,《台灣民間信仰》,台北:國立空中大學,民92初版二刷。
    13.釋證授編,《火山大仙寺》,台南縣:財團法人大仙寺,民92。
    14.李吾仁等編,《大豐南天宮沿革誌》,台南:大豐南天宮管理委員會,民91再版。
    15.黃文博、涂順從,《關仔嶺大仙寺》,台南縣:台南縣文化局,民90初版二刷。
    16.內政部,《台閩地區第三級古蹟檔案圖說(二)》,台北市:內政部,民87。
    17.李政隆,《台南縣白河大仙寺研究及修護計劃》,李政隆建築師事務所,民83。
    18.不著撰人,《释迦如来应化事迹》,河南佛學社弘法慈濟功德會印,未刊年代。
    19.廖修平,《版畫藝術》,台北: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民87.9十一版五刷。
    20.楊永智,《版畫台灣》,台北:晨星出版有限公司,2004初版。
    21.上海古籍出版社編,《中國古代版畫叢刊二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一版。
    22.(明)丁雲鵬等繪,《明代木刻觀音畫譜》,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23.陳先行,《古籍善本》,台北:貓頭鷹出版社,2004初版。
    24.丁清石,《2000台灣寺廟彩繪藝術畫會作品集》,台南市:台灣寺廟彩繪藝術畫會。
    25.徐明福,蕭瓊瑞,《雲山麗水-府城傳統畫師潘麗水作品之研究》,台北市: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民90。
    26.李乾朗,《台灣古建築彩繪-莊武男畫師作品》,燕樓古建築出版社,2001。
    27.李乾朗,《台灣傳統建築匠藝二輯》,燕樓古建築出版社,1999。
    28.李乾朗,《台灣傳統建築匠藝四輯》,燕樓古建築出版社,2001。
    29. 李乾朗,《台灣傳統建築彩繪之調查研究》,台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民82。
    30.李乾朗,《傳統建築入門》,台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民84再版。
    31.李乾朗,《台灣古建築圖解事典》,台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4四版二刷。
    32.李乾朗,《古蹟入門》,台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9二版一刷。
    33.李乾朗,《台灣建築史》,台北市: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4六版三刷。
    34.李乾朗,《台灣近代建築》,台北市: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2三版六刷。
    35.李乾朗,《傳統營造匠師派別之調查研究》,台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民77。
    36.林會承,《傳統建築手冊》,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民84再版。
    37.傅朝卿,《中國古典式樣新建築》,台北市:南天書局有限公司,民82初版。
    38.趙惠玲,《美術鑑賞》,台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民89三版二刷。
    39.Heinrich Wolfflin著,曾雅雲譯,《藝術史的原則》,台北市: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民89新版。
    40.黃文博,《南瀛地名誌〈新營區卷〉》,台南:台南縣立文化中心,民87初版。
    41.吳新榮等纂,《台南縣志》卷七文化志,台南:台南縣政府,民46。
    42.臺南縣政府民政局編,《台南縣地名研究輯要》,台南:台南縣文獻委員會。
    43.臺灣文獻委員會編,《台灣堡圖集》,臺北巿:臺灣文獻委員會,民58。
    44.周鍾瑄修,《諸羅縣志》,台灣叢書第一輯第二冊,台北:國防研究院,民57重刊。
    45.吳新榮等纂,《台南縣志稿卷一自然志(上)》,台南縣文獻委員會,民49。
    46.杉山靖憲,《台灣名勝舊蹟志》,台北:成文出版社,民74重刊。
    47.張溪南編著,《關子嶺》,台中:三久出版社,1999初版。
    48.連雅堂,《台灣通史》,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民81。
    49.林藜,《蓬壺擷勝錄》,台北:自立晚報叢書編輯委員會,1972。
    50.林文龍,《台灣詩錄拾遺》,南投:台灣省文獻會,1979。
    51.劉良璧修,《重修福建臺灣府志》,臺灣方志集成4,台北:宗青圖書出版有限公司,民84重刊。
    52.余文儀修,《續修臺灣府志》,臺灣方志集成9,台北:宗青圖書出版有限公司,民84重刊。
    53.陳壽祺纂,《福建通志臺灣府》(《清統一志》台灣府部分),台北:宗青圖書出版有限公司,民84重刊。
    54.黃得勝等纂,《續修台南縣志卷七雜志》,台南:台南縣政府,民66。
    55.台灣省文獻委員會編,《台灣省通志稿》卷1,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民45。
    56.吳新榮等纂,《台南縣志》(肆)卷九,台南:台南縣政府,民69。
    57.上河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地理人文全覽圖(南島)》,台北:上河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初版二刷,2002。
    58.李乾朗,《台灣的寺廟》,南投:台灣省政府新聞處,1985。
    59.謝宗榮,《台灣傳統宗教藝術》,台北:晨星出版有限公司,2003初版。
    60.莊伯和,《台灣民間吉祥圖案》,台北: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民90。
    61.釋印順著,《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台北:正聞出版社,民77八版。
    62.日本大正一切經刊行會,《大藏經》第四十六冊,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55。
    63.中國佛教會影印卍續藏經委員會,《卍續藏經》第130冊,台北:中國佛教會影印卍續藏經委員會,1967。
    64.日本大正一切經刊行會,《大藏經》第三冊,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65.日本大正一切經刊行會,《大藏經》第四冊,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66.台灣省文獻委員會編,《台灣省通志稿》卷二,南投:台灣省政府。
    67.伊能嘉矩,《台灣文化志》,東京:刀江書院,1928。
    68.台灣總督府編,《台灣宗教調查報告書第一卷》,台北:捷幼出版社,1993。
    69.村上玉吉,《南部台灣誌》,臺南:臺南州共榮會,1934初版。
    70.呂石明等編,《中國宗教藝術大觀》,台北:自然科學文化事業公司,民70。
    71.陳聖璋,〈福州鼓山湧泉寺與台灣佛教寺院之關係(上)〉,《福田》107期,台南:福田雜誌社。
    72.閰亞寧等,《台灣省立博物館之研究與修護計畫》,台北:漢光建築師事所,1991。
    73.日本建築學會,《近代日本建築學發達史》,東京:丸善出版社,1972。
    74.松本甚三,《建築材料集覽》,東京:太陽堂書店,1928。
    75.渡邊照宏著,鐘文秀、釋慈一譯,《佛教經典常談》,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2初版。

    二、論文
    1.江燦騰,《殖民統治與宗教同化的困境-日據時期台灣新佛教運動的頓挫與轉型》,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民88。
    2.李坤寅,《釋迦牟尼傳記的神話性初探-以八相成道為例》,輔仁大學宗教學系碩士論文,民91,頁20。
    3.蔡睿娟,《釋迦八相圖之研究》,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民89。
    4.江佩蓉,《台灣日治時期日系佛教建築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5.葉俊麟,《日治時期洗石子技術之研究》,中原大學建築學系碩士論文,民89。
    6.葉乃齊,《台灣傳統營造技術的變遷初探-清代至日本殖民時期》,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所博士論文,民91。
    7.張志成,《台灣南部地區民間信仰與廟宇建築之發展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建築所碩士論文,民88。
    8.謝文泰,《歷史性建築外部材料與再利用之研究-以台灣日治時期建築為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
    9.昝明利,《府城寺廟壁畫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鄉土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民90。
    10.蔡文卿,《台南市大天后宮廟宇彩繪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91。
    11.黃明義,《蔡草如彩繪藝術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鄉土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民91。
    12.陳如楓,《陳玉峰廟宇彩繪藝術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92。
    13. 李奕興,《傳統戲台彩繪施作規劃設計與創作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民91。
    14.劉秋琴,《藝師李漢卿之「佛寺彩繪研究」》,雲林科技大學空間設計系碩士論文,民90。
    15.薛雅惠,《台灣傳統彩繪裝飾意涵之研究-以台南地區畫師為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技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民88。
    16.郭祐孟,《台南法華寺的佛教藝術及其源流考》,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民83。

    三、期刊、文章
    1.陳清香,〈白河大仙寺建築及裝飾藝術〉,《南瀛人文景觀,南瀛傳統藝術研討會論文集》,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民92,頁329-349。
    2.李乾朗,〈南瀛古寺廟的建築匠派淺析〉《南瀛人文景觀-南瀛傳統藝術研討會論文集》,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民92,頁427-434。
    3.李乾朗,〈台灣近代建築的水泥裝飾〉,《台灣近建築之風格》,台北市:美兆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81,頁50-59。
    4.萬煜瑤,〈民間傳統木雕藝術保存薪傳與藝術意涵之藝術教育問題探-以鹿港施鎮洋木雕傳習計畫為例〉,《傳統藝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民87,頁241-270。
    5.朱淑芳,〈日據時期關子嶺溫泉聚落之形成與發展〉,嘉義技術學院學報67期,民88,頁165-179。
    6.朱淑芳,〈清朝與日據時期關子嶺漢人林業聚落的變遷〉,嘉義技術學院學報68期,民89,頁135-153。
    7.潘元石,〈台灣傳統版畫與民間生活〉,《台灣傳統版畫源流特展》,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85年,頁30-61。
    8.潘元石,〈台灣傳統版畫的發展〉,《台灣傳統版畫源流特展》,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85年,頁22-29。
    9.不著撰人,〈蚵寮保安宮概況〉,未刊年代。
    10.不著撰人,〈學甲慈濟宮簡介〉,台南:財團法人學甲慈濟宮,未刊年代。

    下載圖示 校內:立即公開
    校外:2006-02-08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