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樂凱武
Yue, Kai-Wu
論文名稱: 臺灣中南部都市鄰里公園公共廁所衛生設備配置設計研究
Study on the Configuration Design of Sanitary Facility in Public Toilets of Urban Neighborhood Parks in Southern and Central Taiwan
指導教授: 潘振宇
Pan, Chen-Yu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規劃與設計學院 - 建築學系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論文出版年: 2025
畢業學年度: 11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53
中文關鍵詞: 鄰里公園公共廁所非集中使用類型廁所衛生設備隨機事件模擬
外文關鍵詞: Neighborhood park, public toilet, non-centralized public toilets, sanitary facilities, stochastic event simulations
相關次數: 點閱:19下載: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藉由實地觀察臺灣中南部計15處鄰里公園之非集中使用類型公共廁所中各類衛生設備使用頻率作為廁間配置情境模擬的參數,以評估不同廁間組合對服務水準與空間效能的影響。研究首先觀察鄰里公園公廁各項衛生設備,包含男性小便器、男性便器、女性便器、無障礙廁間與親子廁間的實際使用頻率,其中男性小便器以平均使用率9.6次/小時為最高;其次依序為女性便器,平均使用率為4.9次/小時;男性便器平均使用率為2.1次/小時,另無障礙廁間樣本數較少,且有與其他廁間混用情形,平均使用率為3.0次/小時,而親子廁間則因樣本數過少不列入使用率比較,並將此實測數據作為模擬參數依據。接著參考國內外案例與相關法規及研究,設定六種不同配置情境,進行三小時的隨機事件模擬,藉此得知各情境的等候情形,以評價各公廁配置的服務水準。配置情境從單一多功能廁間到多間資源共享的混合式廁間,逐步分析空間佔用、等待時間與使用效率之間的平衡。模擬結果顯示,混合式與不分性別廁間組合具有較高的彈性與資源互補性,可有效提升整體服務效能,並在控制建置規模與維護成本下達成可接受的服務水準。本研究驗證混合式廁間設計為具備操作彈性與場域適應性的可行策略,可作為鄰里公園公廁衛生設備配置設計之參考依據。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usage frequency of sanitary facilities in 15 non-centralized public toilets in neighborhood parks across southern and central Taiwan through on-site observations, and evaluates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compartment configurations on service levels and spatial efficiency via stochastic event simulations.
    The study recorded usage frequencies of male urinals, male and female toilet stalls, accessible toilets, and family toilets. Male urinals had the highest average usage at 9.6 times per hour, followed by female stalls (4.9) and male stalls (2.1). Accessible toilets averaged 3.0 times per hour but had limited samples and shared use with other compartments, while family toilets were excluded due to insufficient data. These findings formed the basis for simulation parameters.
    Referring on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cases, regulations, and studies, six configuration scenarios were developed and tested in three-hour stochastic event simulations to assess queuing and service levels. These ranged from single compartment to several mixed-use shared facilities, enabling analysis of the balance between space use, waiting time, and efficiency.
    The 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d that mixed-use and gender-neutral toilet configurations offer higher flexibility and resource complementarity, effectively improving overall service efficiency while maintaining acceptable service levels under controlled construction scale and maintenance costs. This study confirms that mixed-use toilet design is a feasible strategy with operational flexibility and contextual adaptability, providing a valuable reference for sanitary facility configuration planning in neighborhood park public restrooms.

    中文摘要 I 誌謝 VI 目錄 VII 表目錄 X 圖目錄 XI 第1章、緒論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動機 3 1-3研究目的 4 1-4文獻回顧 5 1-4-1鄰里公園的場域特性 5 1-4-2公共廁所配置與衛生設備法規 6 1-4-3多功能混合式公廁相關法規及研究 10 1-4-4公共廁所與基地容納限制 11 1-4-5鄰里公園公共廁所建造及維護成本與規模控制 14 1-5國內外公園公廁設計案例 16 第2章、研究方法 22 2-1臺灣都市公園系統分類及觀察標的選擇 22 2-2觀察的方式、限制與倫理 23 2-3觀察時間與服務情境選擇 24 2-4影響公園及公園公廁使用人數的因素 25 2-5如廁行為隨機事件的模擬 26 第3章、觀察結果與分析 28 3-1 觀察結果 28 3-2 各類衛生設備之觀察結果分析 30 3-2-1男性小便器 30 3-2-2女性便器 30 3-2-3男性便器 30 3-2-4無障礙廁間 31 3-2-5親子廁間 32 3-2-6混合廁間 32 3-3各座鄰里公園間之觀察結果分析 33 3-3-1設施吸引力對公廁需求之影響 33 3-3-2分區管理對鄰里公園公廁效率之調整 34 3-3-3公園面積無關使用需求之啟示 35 第4章、設計及驗證 36 4-1廁間配置情境模擬說明 36 4-1-1各類衛生設備使用頻率 36 4-1-2各類衛生設備使用時間 37 4-1-3廁間資源定義 37 4-1-4服務水準設定 39 4-2模擬模型說明 40 4-3模擬結果 41 4-3-1情境一:1間混合式廁間 41 4-3-2情境二:1間混合式廁間+1間不分性別廁間 42 4-3-3情境三:1間混合式廁間+1間不分性別廁間+1男性小便器 44 4-3-4情境四:2間混合式廁間+1間不分性別廁間 45 4-3-5情境五:2間混合式廁間+2間不分性別廁間+2男性小便器 46 4-3-6情境六:2個男性小便器+1間男性廁間+3間女性廁間+1間無障礙廁間+1間親子廁間 48 4-3-7情境模擬評析與討論 50 第5章、結論與建議 55 5-1研究結論 55 5-2後續研究 57 參考文獻 60 附錄 63

    中文文獻
    改善公廁暨提升優質公廁推動計畫。行政院環保署(現為環境部)。臺灣臺北市。2017。
    性別友善廁所倍增行動方案。行政院環境部。臺灣臺北市。2024。
    公廁工程補助審查指引。行政院環境部。臺灣臺北市。2024。
    臺中市政府及所屬各機關學校建築物附設廁所設置及管理維護基準。臺中市政府。臺灣臺中市。2021。
    新闢公園內男女廁所設置比例之探討。新北市政府。臺灣新北市。2019。
    臺南市公園公廁之性別比例統計分析。臺南市政府。臺灣臺南市。2018。
    公園綠地系統規劃設計參考手冊。內政部營建署(現為國土管理署)。臺灣臺北市。2010。
    林佳和,都市公園空間發展與使用特性之研究──以臺北市鄰里公園為例,國立臺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
    郭翼維,鄉鎮市公園綠地永續使用及管理維護研究-以桃園縣桃園市公園為例,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
    陳詩盛,以高齡者社交空間行為探討鄰里公園座椅設計之研究,東海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
    林靜如,高齡者在地老化與鄰里公園使用之關聯性研究──以臺中市南屯區為例,國立中興大學景觀與遊憩研究所碩士論文,2017。
    李素馨,張淑貞,侯錦雄,胡志宏。高齡者鄰里公園休閒活動支應性之研究。造園景觀學報, (20)3:71 – 94。2015。
    黃智偉。從設施減量到功能整合:公園綠地中的遊戲場域設計轉型初探。建築與規劃學報, (19)23–40。2018。
    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備篇。行政院內政部。臺灣臺北市。2010。
    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篇。行政院內政部。臺灣臺北市。2010。
    兒童及少年福利法。衛生福利部。臺灣臺北市。2021。
    公共場所親子廁所盥洗室設置辦法。臺灣臺北市。2024。
    王曉磊,黃世孟。建築物裝設最小便器數量法規標準之兩性平等研究。建築學報,(46) 67–80。2004。
    公共場所廁所設置條例(草案)。立法院第10屆第3 會期第14次會議議案關係文書。臺灣臺北市。2021。
    吳明修,以E.B.S方法建構人性化公廁的設計準則。臺灣建築學會會刊,(68) 22–30。2012。
    臺北市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自治條例。臺灣臺北市。2025。
    都市計畫法新北市施行細則。臺灣新北市。2019。
    都市計畫法桃園市施行細則。臺灣桃園市。2022。
    臺中市公園及行道樹管理自治條例。臺灣臺中市。2021。
    都市計畫法臺南市施行細則。臺灣臺南市。2022。
    都市計畫法高雄市施行細則。臺灣高雄市。2024。
    臺北市公園規劃設計要點。臺灣臺北市。2024。
    桃園市公園綠覆率標準。臺灣桃園市。2016。
    臺南市都市設計審議原則。臺灣臺南市。2015。
    高雄市公園管理自治條例。臺灣高雄市。2025。
    陳明石,性別化創新思維之公共廁所整合設計研究(K01)-總計畫暨子計畫一:探討性別化創新於公園公共廁所之通用化設計(K01),東海大學,2017。
    國立臺灣大學性別友善廁所設置準則及參考手冊,2015
    彭渰雯,男女廁之外的「其他」-世新大學「無性別廁所」之經驗評估與省思。女學學誌:婦女與性別研究,(32) 43–96。2013。
    成其琳,都市公園系統規劃設計準則之研究。內政部營建署研究報告。臺灣臺北市。1991。
    陳昭蓉,鄰里公園使用者滿意度影響因素之探討。國立臺灣大學園藝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臺灣臺北市。1996。
    廖庭顥,探討都市公園空間設計與使用者行為之關係-以臺中市文心森林公園為例。臺中市政府103年度規劃研究設計報告獎助計畫。臺灣臺中市。2014。
    公共建築物衛生設備設計手冊。內政部營建署 (現國土管理署)。臺灣臺北市。2010。
    英文文獻
    United Nations. Transforming our world: the 2030 Agenda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S/70/1). 2015.
    Marcus, C. C., & Francis, C. People Places: Design Guidelines for Urban Open Space. Wiley. 1998.
    Gehl, J. Cities for People. Island Press. 2010.
    W.J.Liao. & C.W.Chen. Model for Estimating Optimum Numbers of Public Lavatories in MRT Stations.2016
    日文文獻
    日本國土交通省《高齢者、障害者等の円滑な移動等に配慮した建築設計標準》
    古谷 勝則,既存公衆トイレの収容能力から見た尾瀬来訪者収容能力に関する研究。日本造景學會期刊70(5):621-624。2007。

    下載圖示 校內:立即公開
    校外:立即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