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劉姿含 Liu, Tze-Han |
|---|---|
| 論文名稱: |
企業面對國家文化的異同所調整的人力資源制度-以 I 公司與 H 公司為例 An Empirical Study on Corporate Adjustment in HR System with Consideration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 A Case Study on Corporate I and H |
| 指導教授: |
王瑜琳
Wang, Yu-Lin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管理學院 - 經營管理碩士學位學程(AMBA) Advanced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AMBA) |
| 論文出版年: | 2016 |
| 畢業學年度: | 105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89 |
| 中文關鍵詞: | 國家文化 、人力資源措施 、餐飲業 、台灣 、日本 、中國 |
| 外文關鍵詞: | National Cultural differences, Human Resource Practice, Food and Beverage Industry, Taiwan, Japan, China |
| 相關次數: | 點閱:99 下載:3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的目的在於探討人力資源措施與國家文化的互動關係,以餐飲業為研究對象,根據Hofstede的研究發現國與國之間的差異都可歸屬為文化的差異,區分出四個國家文化的構面,分別是權力距離(Power Distance)、不確定性避免(Uncertainty Avoidance)、個人主義與群體主義(Individualism v.s. Collectivism),以及陽剛主義與陰柔主義 (Masculinity v.s. Femininity),而本研究將探討人力資源措施與國家文化之間的互動關係。採用質性研究方法,運用個案研究(Case Study)中的多重個案研究(Multiple Case Research),挑選二間個案公司,分別為日本至台灣的海外公司的餐飲業、與台灣至中國的海外公司的餐飲業,藉由訪談法獲得第一手資料,再以樣版式分析法分析之。
結果顯示台灣與中國的國家文化截然不同,恰巧都是呈現相反的狀態,權力距離:台灣設立溝通平台以降低權力距離,中國則是科學化管理,權力距離較高;不確定性的避免:台灣受母國公司影響,指數偏高,中國指數則較低,不特別防堵作假與貪污的行為;個人主義:台灣為群體主義,以整體作為制度的考量,中國員工為個人主義,只顧及自己的利益;陽剛作風:台灣偏向陰柔作風,適時讓員工沈澱心靈,中國則為陽剛作風,是人上人的競爭社會。本研究提供了兩間個案公司的實際作法,以及簡要的建議,以提供企業在進入海外市場時的參考。
This thesis is focused on studying corporation I and corporation H with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human resource practice and national cultural differences.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every researcher has different interpretation about national cultural differenc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Moreover, the policy which the corporation in mother country takes can affect the adjustment of the human resources. This study not only provides these two corporations’ adaptation and design logic but also proposes brief suggestions for Taiwanese corporation as references.
中文文獻
方世榮、楊舒密譯,Gary Dessler著(2012),現代人力資源管理(12版),台北:華泰文化
王維君(2015),探討台灣企業面對國家文化的異同所調整的人資制度-以泰國K公司與中國D公司為例,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行政院(2010),台灣美食國際化行動計畫核定本,台北:行政院
行政院主計處(2011),中華民國行業標準分類(第九次修訂),台北:行政院主計總處
行政院主計總處(2014),103 年家庭收支調查報告,台北:行政院主計總處
吳米淑(2008),在台日系電子、電器業之人力資源管理-以人才培育為主,天主教輔仁大學日本語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佳勳(2011),台灣加入 WTO 十年成果檢視之研究,台北:經濟部國際貿易局
吳惠林等(2003),配合WTO服務貿易談判-研提進一步落實服務業國際化之具體推動方案,台北:經濟部國貿局
吳萬益、陳碩珮、甘珮姍(2000),台灣企業派外人員跨文化訓練有效性之實證研究,臺大管理論叢10卷2期,P167 - 203
李青芬、李雅婷、趙慕芬譯, Stephen P. Robbins 著(2006),組織行為學(11版),台北 : 華泰書局
李欣怡(2007),關係、國家文化與企業倫理之關連性探討—以台灣、香港及中國大陸為例 ,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商務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政賢譯,Irving Seidman著(2009)訪談研究法,台北,五南文化
李慶芳(2013),質化研究之經驗敘說:質化研究的六個修鍊,新北市:高立圖書
周秩年(2014),餐飲業發展趨勢,台北:台灣趨勢研究股份有限公司
周添城等(2006)台灣服務業國際化發展策略之研究-以餐飲服務業為例,台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林金定、嚴嘉楓、陳美花(2005),質性研究方法:訪談模式與實施步驟分析,身心障礙研究季刊 2005, Vol.3, No.2
林燈燦(2009),服務品質管理,台北:五南文化
胡承楷譯,Peter J. Dowling、Marion Festing、Allen D. Engle,Sr著(2013),國際人力資源管理(2版),台北:新加坡商聖智學習
張火燦(1998)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張芬芬(2010),質性資料分析的五步驟:在抽象階梯上爬升,初等教育學刊第三十五期 ,頁87-120
許世雨、李長晏、蔡秀涓、張瓊玲、范宜芳譯, David A. DeCenzo、Stephen P. Robbins著(2002),人力資源管理 ,台北:五南文化
許南雄(2007),國際人力資源管理,台北縣:華立圖書
陳啟光、顧忠興、李元墩、于長禧(2003),從跨文化觀點探討外籍勞工管理制度之建構-以塑化業泰籍勞工為例,人力資源管理學報,3卷2期, P57 - 74
陳穎峰、趙必孝、凌雅慧(2000),國際企業海外研究發展的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Asia Pacific Management Review ; 5卷1期, P29 - 51
曾惠玉(2002)多國籍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幹部本土化與相關人力資源管理措施之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班
黃英忠、黃琡珺(1999),餐飲業之人力資源管理-如何降低餐飲業服務人員流動率之探討,餐飲管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 第四屆, P133 - 155
楊輝南(2010),臺灣母公司與大陸子公司人力資源管理的關係-EPRG國際化階段觀點,建國科大學報 ; 29卷3期, P17 - 39
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2015),104年12月統計月報,台北: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
葉俊偉譯,Richard A. Swanson & Elwood F. Holton III著(2009),人力資源發展(2版),台北:五南文化
趙必孝(2000),國際化管理-人力資源觀點,台北:華泰書局
劉君政(2002),華人傾向於個人主義還是群體主義,興國學報創刊號,P9 - 23
諸承明、余坤東、胡秀華(2007),中國大陸台資企業國際化人力資源管理策略之研究-標準化策略/本土化策略之實證分析,中山管理評論15卷2期,P433 - 463
蔡智勇、薛義誠(2007),溝通滿足對組織承諾與組織績效關係之研究:以社福慈善基金會為例,中華管理學報8卷3期, P23 - 42
韓力(2011),科學化管理的探索與研究,現代商業2011卷1B期 (2011 / 01 / 18), P90 - 90+88
英文文獻
Christina Yu-Ping Wang、Bih-Shiaw Jaw、Wan-Ching Chen、Li-Shin Yang. (2010), An Integrative Framework of Subsidiary's Strategic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The Evolution toward Reg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10(2), 2010
David A. DeCenzo、Stephen P. Robbins(2002),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Wiley.
Dowling, P. J., Welch, D. E. and Schuler, R. S. (1999), International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Cincinnati, OH: South-Western.
Gary Dessler(2012),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Geert Hofstede (1983),The Cultural Relativity of Organizational Practices and Theorie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Vol. 14, No. 2, Special Issue on Cross-Cultural Management , pp. 75-89
Hofstede G. (1980), Culture’s Consequences: International Differences in Work-Related Values, Newbury Park, CA: Sage
Hofstede G. (2001), Culture’s Consequences(2nd edition), Thousand Oaks, CA: Sage Publishers
Hofstede, G. & Minkov, M. (2010), “Long- versus short-term orientation: new perspectives,” Asia Pacific Business Review, 16(4), pp. 493-504
Hofstede, G., Hofstede, G. J. & Minkov M. (2010), Cultures and Organizations- software of the mind (3rd edition), New York: McGraw Hill
Miller W.L. & Crabtree B.F. (1992) Primary Care Research: A Multimethod Typology and Qualitative Road Map. In: W.L. Crabtree & B.F. Miller (Eds.), Do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Newbury Park CA: Sage, pp.3-28.
Morgan, P. V. (1986). International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Fact or fiction, Personnel Administrator, 31(9):43-47.
Peter J. Dowling、Marion Festing、Allen D. Engle,Sr. (2013), International Human Resourse Management, 6e, Cengage Learning
Richard A. Swanson & Elwood F. Holton III(2009),Foundations of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San Francisco: Berrett-Koehler. Pearson.
Schuler, R. S. (1992), Managing Human Resources, South Western.
Stufflebeam, D. L. (1974). Evaluation Perspectives and Procedures. In W. J. Popham (Ed.). Evaluation in Education. Berkeley, CA:McCutc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