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李昭儀
Li, Chao-Yi
論文名稱: 自然意象轉化於綠色產品設計之研究-以辦公資訊產品為例
A Study on the Green Product Design Feature Transformed from Nature Image-using office application and 3C products as examples
指導教授: 馬家湘
Ma, Chia-hsia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規劃與設計學院 - 工業設計學系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Design
論文出版年: 2007
畢業學年度: 9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98
中文關鍵詞: 自然意象意象轉化綠色設計
外文關鍵詞: Concept Transforming, Green Design, Natural Image
相關次數: 點閱:76下載:17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由於近幾年來環保議題的發酵以及週遭自然環境不斷地受到人為的破壞正發出哀鳴。綠色意識以及崇尚自然的風氣逐漸被人們所接受並興盛,消費者渴望回歸樸實及對於綠色生活的期待日益茁壯。除此之外,環境保護的意識亦驅使著世界先進各國制定出相關的環保及綠色法規從而規範國內與國外銷入的各種產品必須在設計、生產乃至於銷售時盡量減少對於環境的破壞與衝擊。因此,未來的產品可說是都要符合環保的規範與檢驗。以此觀點為發想基礎,本研究希望能以設計的角度出發,嘗試藉由自然意象感受的探究與素材設計的運用,探討哪些自然材質與意象能進一步增加產品“綠色”的感受,乃至於具有“強化”既有的環保認知,進而能對綠色產品產生“加分”作用,亦能提升綠色產品的自然意境感受。這是或許是個耐人尋味且值得探索的問題。
    因此,本研究希望藉由探討自然意象的應用與轉化,試著將環保、自然的意象融入產品設計的概念中。而透過自然意象之轉化運用於設計中的主要方法步驟為:
    1.自然意象特徵與分類
    2.目標範圍界定
    3.聯想強化
    4.構想發展與發散
    5.感受評估
    由上述步驟,本研究以滑鼠作為研究案例驗證與分析的依據。經由實驗之結果分析後發現,透過自然的符碼運用與轉化,將自然意象融入產品設計的過程之後,確實能夠提升消費者對於綠色產品的自然感受程度且產生環保聯想,其原因或許是消費者能夠透過以往自然生活的體驗與經驗,能夠經由對於自然的花卉與動植物的意象感受作進一步的延伸,進而產生聯想作用,並促使消費者對自然意象與綠色產品產生一種聯想關係,也間接的讓具有自然意象的綠色產品較為出色且更具吸引力。

    Abstract
    Due to the uprising attention t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sue, in recent year, the environmental conciousness and lohas lifestyle were acceptted by the general public, and gradually had become a trend. The growing desire of leading a simple and lohas life had driven developed countries legislating related environmental laws and regulations for both home products and foreign commodities to decrease environmental damages in the process of designing, manufacturing and marketing. Thus we can say, all commodities shall confirm to a certain environmental standard in the future.
    From designer’s point of view, by exploring the sensation of natural image and arranging of designing materials, my research is focus on probing for which one of natural materials provides more “Lohas” concept, and reinforcing established cognition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then bring bonus perception toward Green Design.
    Thus,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integrate lohas concept into product designing by way of application and tranformation of natural images. The main steps of the process are as follows:
    1. Classification of characters of natural image
    2. Objective
    3. Reinforcement of assciations
    4. Concept expanding and dispersing
    5. Evaluation of reception
    Through above steps, I take mouse as a case for analysis. From the result of research, I found out that by transformation of natural symbol, and integrete natural image into process of product designing. we can induce consumers to have more associations with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ccording to the lohas lifestyle they have been experienced before, consumers can easily create connections between natural image and Green Design, that indirectly make Green Designs to be more outstanding and more attractive.

    主目錄 摘要II AbstractIII 誌謝IV 主目錄V 圖目錄VIII 表目錄X 第一章 緖論1 1-1 研究背景2 1-1-1 環保概念下的影響2 1-1-2 人類感性的多元與複雜關係3 1-1-3 產品意象及構成元素3 1-2 研究動機3 1-3 研究目的4 1-4 研究範圍與限制4 1-5 研究架構流程6 第二章 文獻探討與分析7 2-1 自然意象7 2-1-1 自然意境7 2-1-2 自然意境美學三層次8 2-1-3 以不同角度探討自然意境之美9 2-1-4 自然意象之定義10 2-2 自然意象產品案例之探討11 2-3 自然材質12 2-3-1 材質美的自然屬性12 2-3-2 材質美的社會屬性13 2-4 材質意象14 2-4-1 材質與質感15 2-4-2 視覺性的質感與運用16 2-4-3 自然材質相關運用案例分析16 2-5 自然綠色材質分類18 2-5-1 綠色材質分類18 2-5-2 自然的綠色材質特性分析18 2-5-3 人工的綠色材質20 2-5-4 綠色材質的選擇22 2-5-5 綠色材質的評估23 2-5-6 自然綠色材質應用-木頭材質為例24 2-6 國內辦公資訊產業25 2-6-1 目前產業困境25 2-6-2 國內廠商因應政策26 2-6-3 國內辦公資訊產品類型分類26 2-6-4 滑鼠範圍種類界定27 2-6-5 滑鼠生命週期評估考量27 第三章 理論探討與分析28 3-1 模式理論28 3-2 產品轉化方法29 3-3 模式系統原型30 3-4 模式程序31 3-5 模式方法與架構32 3-5-1 問題界定-建立意象特徵與分類33 3-5-2 設計分析-目標範圍界定35 3-5-3 轉變體系-聯想強化38 3-5-4 產品發展-構想表現39 3-4-5 價值評估-自然意象感受評估40 第四章 實驗流程與分析41 4-1 實驗過程說明41 4-2 產品發展43 4-2-1 自然意象轉化綠色產品設計之實驗流程講義43 4-2-2 實驗流程紀錄44 4-2-3 正式實驗設計作品45 4-3 價值評估46 4-3-1 設計流程結果分析47 4-3-2 構想組合方法分析47 4-3-3 環保滑鼠構想設計之自然意象符合程度分析48 4-3-4 綜和性分析50 4-3-5 構想發展使用自然意象圖卡分析51 4-3-6 正式實驗前十名設計作品分析5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59 5-1 結論59 5-2 設計評估與探討59 5-2-1 方法組合與轉化方法方面59 5-2-2 形容詞語彙方面60 5-2-3 自然意象圖片類型方面60 5-2-4 具有自然意象的綠色產品,會使消費者產生環保聯想61 5-2-5 自然意象導入會使綠色產品更具美感以及帶來購買意願之優勢61 5-2-6 自然意象與材質組合設計的導入,產生創新性構想61 5-2-7 自然感受圖片與材質之關聯性61 5-2-8 綠色產品設計時,如何運用自然意象轉化方法來強調產品特色62 5-3 研究的局限62 5-4 後續相關研究之發展63 參考文獻65 附錄部份 附錄一:感性語彙收集67 附錄二:消費者環保習慣分析與形容詞語彙調查分析68 附錄三:消費者自然材質意象語彙分析71 附錄四:自然材質所代表之感性形容詞語彙75 附錄五:消費者對於90張滑鼠構想圖之價值評估統計表76 附錄六:設計者使用自然意象圖卡與意象語彙之統整77 附錄七:消費者環保習慣分析與形容詞語彙調查分析81 附錄八:自然意象與材質於綠色產品設計之探討問卷83 附錄九:專家訪談問卷86 附錄十:實驗設計後問卷調查87 圖目錄 第一章 【圖1-1】 研究流程與架構圖6 第二章 【圖2-1】 自然意境美學三層次8 【圖2-2】 各國庭園造景9 【圖2-3】 書法意境之美9 【圖2-4】 中國山水畫意境之美10 【圖2-5】 中國詩詞表現10 【圖2-6】 環境意象圖10 【圖2-7】 色彩與材質意象圖11 【圖2-8】 動植物意象圖11 【圖2-9】 鵝卵石的自然意象(MOTO手機)12 【圖2-10】花卉圖騰意象(Nokia 手機)12 【圖2-11】 石頭、木材、金屬、玻璃圖片14 【圖2-12】日本無印良品17 【圖2-13】北歐產品17 【圖2-14】瑞典SWEDX產品17 【圖2-15】丹麥產品18 【圖2-16】傳統木造房子19 【圖2-17】木製家具19 【圖2-18】木製用具19 【圖2-19】紙纖維19 【圖2-20】植物纖維19 【圖2-21】皮革類19 【圖2-22】玻璃材質19 【圖2-23】陶瓷產品19 【圖2-24】金屬產品20 【圖2-25】Gardening benches by Jurgen Bey20 【圖2-26】SONY隨身聽使用可生物分解的材質21 【圖2-27】日本豐田 (TOYOTA)汽車使用可生物分解的材質21 【圖2-28】Olympus常青木相機24 【圖2-29】Mobiado 木頭手機25 【圖2-30】LG 深色木框電漿電視25 第三章 【圖3-1】 自然意象的美學觀三種感受層次28 【圖3-2】 自然意象體驗層次說明28 【圖3-3】自然意象轉化系統模式31 【圖3-4】SDM 與本模式程序比較32 【圖3-5】自然意象轉化法流程架構圖33 【圖3-6】自然意象分類34 【圖3-7】自然意象特徵擷取過程34 【圖3-8】 造形與材質看板製作步驟39 【圖3-9】 構想發展組合方法39 第四章 【圖4-1】自然意象轉化綠色產品設計之實驗流程講義42 【圖4-2】實驗流程紀錄圖43 【圖4-3】滑鼠構想發展結果分析47 【圖4-4】環保滑鼠構想設計之自然意象符合程度評估48 表目錄 第二章 【表2-1】自然意境美學三層次8 【表2-2】自然意境三層次與產品設計關係9 【表2-3】自然材料相關特性19 【表2-4】材料對環境影響因素23 【表2-5】國內廠商因應政策26 【表2-6】辦公及資訊產品分類26 【表2-7】滑鼠的類型分類27 【表2-8】滑鼠在製造上常使用材質與表面處理的方式及類型27 第三章 【表3-1】自然意象構面說明29 【表3-2】造形意象設計方法歸納29 【表3-3】材質、色彩、質感、造形語彙統整35 【表3-4】消費者期望未來環保辦公資訊產品的材質與質感色彩的感覺語彙36 【表3-5】自然材質最具代表之感覺語彙36 【表3-6】11種自然材質影響環境因素評估表37 【表3-7】自然材質運用在滑鼠外觀之可行性評估38 【表3-8】綜合性評估38 【表3-9】價值評估尺度表40 第四章 【表4-1】前測實驗作品41 【表4-2】正式實驗滑鼠構想作品44 【表4-3】正式實驗後問卷調查46 【表4-4】滑鼠構想發展結果分析47 【表4-5】環保滑鼠構想設計之自然意象符合程度評估表48 【表4-6】各項次前五名之構想圖49 【表4-7】綜和性問卷之整合表50 【表4-8】構想發展使用自然意象圖卡與語彙類型統整表51 【表4-9】意象類型與語彙相關性統整表51 【表4-10】正式實驗前十名設計作品52

    中文部分
    1.陳國祥,管倖生,鄧怡莘,張育銘(2001),將感性合理化的方式,工業設計,第二十九卷,第一期,P.2-16
    2.羅致遠,曹永慶,朱達信(1999),不同材質之基本立方體在導角,圓角,區面造形操作條件下之意象研究,設計學會第四屆學術研究成果論文集,p.185-188
    3.柯超茗(1997),材料視覺與觸覺感意象之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4.林煌斌(1997),以消費者觀點探討資訊產品的感性特質,私立大業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5.周君瑞(2001),複合感性意象之塑造,國立成功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6.簡麗如(2003),產品之材料意象在感覺認知之研究-以桌燈為例,私立東海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7.劉鎮源(1998),產品造形與質感對產品意象的影響研究,國立成功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8.陳采青(2001),質感之象徵意象在視覺傳達設計創作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9.范曉惠(2004),將意象轉化製造形方法構想研究,國立成功大學設計研究所, 碩士論文。
    10.李東翰(2002),綠色系統設計之研究∼以辦公室資訊產品為例,
    私立大業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11.馬家湘(1991),系統設計模式(SDM)於原型決策之理論運用。
    12.許毓蓉(2005),主題式意象轉化於文化商品造形之研究,,國立
    成功大學設計研究所, 碩士論文。
    13.賴賢宗著(2003),意境美學與詮釋學,國立歷史博物館,頁65。
    14.周鴻、劉韻涵著(1993),環境美學,地景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15.吳曉著(1995),詩歌與人生:意象符號與情感空間,書林出版社。
    16.趙永新(1993),藝文神韻,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頁31。
    17.布裕民編(1998),新編中國文化篇章論及概論,香港:啟思出版社,頁95。
    18.導師出版社編輯委員會(1998第三版)中國文化精神探究,香港:導師出版社,頁156。
    19.林啟彥、黃嫣梨、林潔明編著(1998):中國文化專題,香港:香
    港教育圖書公司,頁187。
    20.鍾義明著(1998),工藝鑑賞,台北:北星,P.44~46、219
    21.郭炳宏(2001),感性工學之教材,東海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P.60
    22.林加雯(1998),材質質感之視覺意象類型與構成基礎初探,第三
    屆設計研討會論文集(上) ,台南,中華民國設計學會
    23.長町三生(1995),感性商品學,東京都:海文堂
    24.趙江洪,設計藝術的含義,湖南大學出版社
    25.章迎爾(1996),關於材質、質感與肌理的思考:30~31
    26.孫向榮(1991),材料、工藝與造形設計:30~32
    27.安 迪(1998),美感來自材料:43~44
    28.林振陽、黃世輝(1997),設計材料,台北:六和出版
    29.吳昭怡(2006),手感經濟—感覺的時尚,台北:天下雜誌
    30.楊清田(1996),造形原理導論,台北:藝風堂出版社
    31.李慧瑜,歐盟三大環保指令對我國電子及資訊產業的影響,產經資訊25期
    32.杜瑞澤(2002),產品永續設計綠色設計理論與實務,亞太圖書出版社
    33.經濟部工業局(1995),綠色設計,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
    網站:
    34.生活工場:做中學,學中做,以品味創新顧客生活 ,能力雜誌
    vol.558 http://www.cpc.org.tw
    35.自然意象圖片收集網站 http://creative.gettyimages.com
    36.綠色設計聯盟 http://creative.gettyimages.com
    37.台灣區電子工業同業同http://www.teema.org.tw/default.asp
    38.mobiado木頭相機http://www.mobiado.com/professional_EM_LE.html
    39.常青木相機 www.olympus.com
    40.LG 深色木框電漿電視http://LG.com
    41.swedx 木質螢幕 滑鼠 鍵盤www.swedx.se
    英文部分:
    42.Pieter M.A. Desmet,Multilayered Model of Product Emotions,Industrial Design 46.Delft ,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43.Robert H. Mckim著,蔡子瑋譯,民2002,視覺思考的經驗,台北:六和出版社,PP.4
    44.Papanek,V.,1991,Industrial design,ecology,and the environment,Design world.
    45.K.Rowland ,王梅真繹,1989,「形態的發展」,台北:六和,P.5
    46.Gardening benches by Jurgen Bey(1999),
    47.Stoops, J.&Samuelson J.(1983),“chapter3.Visual imaginatuin: the ereation of a new image, Design Dialoque,Davis publication,Inc”.pp.23-32。
    48.Lee,Seunghee & Harada,Akira(1998),“A Kansei Design Approach by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Evaluation of Kansei Information”.
    49.Jakob Nielsen(1993),“usability Engineering. Academic PressInc. ”,pp37.
    50.Jan Burney, 1991, Ettore Sottsass, Trefoil, Publication Ltd, London

    下載圖示 校內:2008-08-24公開
    校外:2008-08-24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