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倪思萍 Ni, Ssu-Ping |
|---|---|
| 論文名稱: |
性別、道德與權力:從調戲、吃豆腐到性騷擾的近代台灣 Sexuality,Morality and Power: A History of Sexual Regulations in Modern Taiwan |
| 指導教授: |
陳恒安
Chen, Heng-an |
| 共同指導教授: |
王秀雲
Wang, Hsiu-yun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文學院 -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
| 論文出版年: | 2016 |
| 畢業學年度: | 104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76 |
| 中文關鍵詞: | 性道德 、調戲 、吃豆腐 、性騷擾 、性別權力 、身體自主權 、性自主權 |
| 外文關鍵詞: | sexual regulation, molest, sexual harassment, gender power, bodily autonomy, sexual autonomy |
| 相關次數: | 點閱:250 下載:82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藉由探討性騷擾問題在台灣的發展,來檢視國家法律上對於性規範的制定如何從傳統維護性道德體系轉換以保障女性自主權的轉變歷程。
本文先以明清之際討論法制類書籍和官方刑科題本及判例,來呈現華人傳統社會針對調戲與吃豆腐行為的處置及其所透露出的性道德意涵。再來運用報紙、雜誌來討論戰後1950年代至2000年後台灣社會從調戲、吃豆腐到性騷擾議題興起背後的歷史發展過程。在戰後初期到1980年代婦女運動發展前,調戲、吃豆腐的樣態已與帝制時期的房內調戲有所不同,調戲、吃豆腐發生的場所從原有的私領域空間轉為以職場、學校及公共場所的公共場所。但女性及社會大眾在面對調戲、吃豆腐的反應,還是會以名節有無受損來衡量自身的傷害程度。而女性在訴諸輿論討取公道時,也要特意強調自身良家婦女的形象以獲取社會的同情。在國家體制所制定的性規範上,對制裁性騷擾行為的相關法律構成要件是從維護性道德秩序的思維所制定,但隨著台灣社會的變遷,漸有難以適用之狀況。
到了1980年代後,台灣轉型為以工商業為主的經濟發展型態,女性就學率與就業率與日俱增,越來越多女性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同時,女性也大量出現在職場上。婦女運動也在此時開始發展並以消除女性在公領域所面臨的不公平待遇為目標,性騷擾則是當時婦運團體極力推廣的一項性別議題。因為隨著女性大量出現在公領域,性騷擾情形更為嚴重,而此時性騷擾型態多是具有職權隸屬關係的上對下騷擾模式。因此,具有權力意涵的性騷擾概念從美國引進到台灣社會,以用來形容當時職場、校園的性騷擾現象。依據本論文的觀察,性騷擾議題在1980年代只停留在觀念的闡述與討論,而到1990年代,此概念具體化為反性騷擾運動的社會實踐,以爭取女性的身體自主權。除了反性騷擾運動的社會抗爭外,在體制內,婦運團體則是積極推動防治性騷擾條文的立法工作。至2005年,性別工作平等法、性別平等教育法及性騷擾防治法對職場、校園及公共場所的性騷擾行為,都已有專法防範治性騷擾保障女性的身體自主權。
法律上對防治性騷擾之規定,雖從過往維護性道德秩序為主的思維轉為保障身體自主權,以符合當今社會的發展的狀況。然而,長久以來影響人們的性道德價值觀念尚難以在短時間內有所改變,但不置可否的是,面對性騷擾現象,法律要維護的不再是文化體系所賦予女性的性道德要求,而是以保障個人身體自主權為主的法律,使性騷擾不再是個難以啟齒的問題,而是可以積極防範、加以禁止的不當行為。
This thesis examines the legal transformation from maintaining sexual moral system to protecting female bodily autonomy by discuss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cept of and legal prevention against sexual harassment in Taiwan. Since the Ching Dynasty, there had been legal regulations on inappropriate behaviors that were sexually implicit or explicit, including flirting, molesting, and fondling. Traditional sexual regulations focused on maintaining sexual morality; men’s misconduct could damage women’s sexual purity. In the 1980's, several feminist groups collaborated to address this issue in mass media, raising public awareness of sexual harassment. They argued that sexual harassment was a form of sexual discrimination, resulting from the unequal power relationship between men and women in a patriarchal society. In this context, the victim of sexual harassment was not a damaged good, but rather a person whose autonomy was being compromised. In the beginning the idea of “sexual harassment” was only a theoretically elaborated concept. After 1987, when Taiwan lifted the Martial Law, the political environment became more and more liberated. The movement against sexual harassment thus began, and, through protesting, lobbying, and publishing efforts, it succeeded in making the government to take seriously the issues of sexual harassment in workplaces, schools and public spaces. The result was the passing of anti-sexual harassment bill in 2005.By this time, the sexual regulations have been transformed into protecting bodily autonomy, while sexual morality is less emphasized.
文獻資料
一、中文參考資料
(一) 報紙、雜誌
報紙
中國時報(台北),1957、1959、1972、1976、1980、1983、1991、 1994、1999
自立早報(台北),1984、1991、1994
聯合報(台北),1952、1954、1959、1962、1979、1980、1983、1984、1992、1994
民生報(台北),1989、1992
民聲日報(台中),1953、1955、1956、1957、1959、1961
雜誌
婦女新知(台北),第7期、第8期、第10期、第25期、第71期、第89期、第145期、第149期、第154期、第160期、第174期
政府檔案
《立法院公報》,第80卷第86期,1991年10月19日
《立法院公報》,第81卷第7期,1992年1月15日
《立法院公報》,第88卷第36期,1999年6月9號
《立法院公報》,第94卷第6期,2004年10月20日
《立法院公報》,第93卷第45期,2004年10月18日
內政部,《「性騷擾防治法」草案審查口頭報告》,2004年5月31號
(二)書籍 (照出版時間順序排列)
趙琛,《刑法分則實用 上冊》(台北:趙華通發行,1948年9月,第三版)
姜龍昭,《細說流行語》(台北:號角出版社,1993年)
Catharine A. MacKinnon著 賴慈芸 雷文玫 李金梅譯,《性騷擾與性別歧視 : 職業女性困境剖析》(台北: 時報出版社,1993年5月)
楊青矗,〈昇遷道上〉(收入《台灣作家全集.楊青矗集》,台北市﹕前衛出版社,1993年11月),冊14
王泰升,《台灣法律史的建立》(台北﹕台灣大學出版社,1997年9月)
焦興鎧《工作場所性騷擾問題在美國所引起的法律爭議》(台北:中華民國勞資關係協進會,1997年11月)
費絲言,《由典範到規範:從明帶貞節列女的辨識與流傳看貞節觀念的嚴格化》(台北:台大出版委員會,1998年6月)
清大小紅帽工作群,《校園反性騷擾行動手冊(增訂版)》(台北:張老師文化出版社,1998)
尤美女、王如玄、張晉芬、嚴祥鸞、劉梅君、陳美華《催生男女工作平等法手冊》(台北:財 團法人婦女新知基金會,1999年5月)
何春蕤,《豪爽女人 : 女性主義與性解放》(台北:皇冠出版社,1999)
《最高法院民刑事庭會議決議暨全文彙編(下)》(台北:最高法院,2001年9月版)
焦興鎧,《工作場所性騷擾問題與法律對策》(台北:元照出版社,2002年4月)
費孝通,《鄉土中國》(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
《刑事法學新趨勢 : Lothar Philipps教授七秩祝壽論文集》(台北:神州出版社,2004)
黃金麟,《歷史、身體、國家:近代中國的身體形成1895-1937》(台北:聯經出版社,2005年4月)
傅大為,《亞細亞的新身體-性別、醫療與近代台灣》(台北:群學出版社,2005年10月)
《中正大學歷史所性騷擾事件調查報告》,(嘉義:中正大學歷史所性騷擾事件調查小組,2006年)
陳惠馨,《傳統個人、家庭、婚姻與國家-中國法制史的研究與方法》(台北﹕五南出版社,2007年12月二版)
黃淑玲、游美惠主編,《性別向度與台灣社會》第二版(高雄:巨流出版社,2012年)
李元貞,《眾女成城:台灣婦運回憶錄(上)(下)》(台北:女書文化出版社,2014年)
(三)期刊論文(照出版時間順序排列)
林芳玫,〈師大強暴「疑案」報紙報導之分析:誰是加害者?誰是受害者?〉,《新聞學研究》,第51集(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系,1995年7月)
王蘋,〈反性騷擾運動的騷擾主體〉,出自《性別研究的新視野-第一屆四性研討會論文集(上)》(台北:元尊文化,1997)
李春華,<〈中國近代違警罰法的沿革〉>,《山東公安專科學校學報》,2004年第5期(山東: 山東公安專科學校,2004)
陳惠馨,<〈性別平等教育法-台灣性別教育之繼往與開來〉>,《性別平等教育季刊》,第30卷(台北::教育部,2005.2)
鍾道民 黃東益,〈國民黨苗栗縣基層專職黨工之研究〉,《逢甲人文社會學報》,2006年第13期(台中﹕逢甲大學人文社會學院,2006.12)
容邵武,〈文化、法律與策略〉,《台灣社會學刊》,2007年第38期(台北﹕台灣社會學會,2007.6)
顏良恭 胡家寧,〈我國性別工作平等制度變遷之探討〉,「2008台灣公共行政與公共事務系所聯合會年會(TASPAA)暨夥伴關係與永續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台中:東海大學,2008)
沈嵐,〈新生活運動與中國近代的治安處罰法-以妨害風俗類治安處罰的立法演變為視角〉,《比較法研究》,2012年第1期(北京:中國法政大學比較法研究,2012)
(四)學位論文
林雅容〈台灣身體政策與婦女身體自主權:以家庭暴力防治法與性侵害犯罪防治法為例〉(高雄:高雄醫學大學行為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洪正龍,〈清代賤民階層中的江浙墮民研究〉(台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04)
陳郁如,〈清乾隆時期刑科題本之研究—以調姦本婦未成致本婦羞忿自盡類型案例為例〉(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紀琇雯,〈女性專欄作家在台灣的興起:以薇薇夫人為主軸(1964-1987)〉(高雄: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吳雅琪,〈臺灣婦女團體的長青樹──臺灣省婦女會(1946-2001)〉(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潘慧玲,〈性別平等教育法形成之論述分析〉(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所碩士論文,2008)
陳正維,〈「拓荒者」的多重實踐-論七零年代婦運者與女作家的書寫/行動 〉(新竹,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
杜勝男,〈工具理性下台灣理髮業的變遷〉(台南:國立台南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
劉季穎,〈清代台灣婦女通姦案件之研究〉(台北: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藝術人文學院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
蔡牧融,〈她們想/需要什麼樣的法律?-戰後台灣性別勞動平等的法律改革〉(台北: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
二、英文書目
專書
Carrie N. Baker, The Women’s Movement against Sexual Harassment,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8.
Matthew H. Sommer, Sex, Law, and Society in Late Imperial China, Stand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Rochelle Gatlin, American Women Since1945, Mississippi:University Press of Mississippi, 1986
三、網路資料
V太太,〈拒絕把性騷擾個人化、一般化、私德化、渺小化!陳為廷襲胸事件必須討論的八件事〉,女人迷網站
( http://womany.net/read/article/6429),檢索日期﹕2015.1.28。
范雲,〈創傷之後:增進性騷擾的公共理解〉,巷仔口社會學
(http://twstreetcorner.org/2014/12/27/fanyun/),檢索日期﹕2015.1.28。
蘋果日報〈高中捷運襲胸 陳為廷退選〉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41226/36290027/),檢索日期﹕2015.1.28。
PTT Women Talk版〈Fw: [爆卦] 我昨晚做了一個夢(陳為廷新受害者)〉
(https://www.ptt.cc/bbs/WomenTalk/M.1419473312.A.25D.html) ,檢索日期﹕ 2015.1.28。
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
(http://win.dgbas.gov.tw/dgbas04/bc4/timeser/comuse_c_t14.aspchk1=0&chk2=0&chk3=0&chk31=0&chk32=0&chk33=0&chk34=0&chk35=0&chk36=0&chk4=4&chk41=0&chk42=42&chk5=0&chk6=0&chk7=0&R1=2&yearb=67&yeare=80) ,檢索日期﹕2015.1.28。
教育統計查詢網
(https://stats.moe.gov.tw/),檢索日期﹕201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