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張貞桂
Chang, Chen-Kuei
論文名稱: 中高層建築物外牆劣化之研究-以台北市集合住宅為例
A Research on Deterioration of Exterior Walls in Mid- to High-Rise Buildings:Case study of Apartments in Taipei City
指導教授: 陳震宇
Chen, Chen-Yu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規劃與設計學院 - 建築學系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論文出版年: 2013
畢業學年度: 10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60
中文關鍵詞: 中高層集合住宅外牆劣化
外文關鍵詞: Mid- to high-rise, Apartment, Exterior wall, deterioration
相關次數: 點閱:179下載:1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自國內經濟產業結構轉換以來,都市人口便隨著就業環境的改變而快速增加,迄今「集合住宅」已然成為各大都會區的主要居住型態。根據國內建管單位統計資料顯示,1979到1990年間,台北、台中、高雄等三大都會區12層以上建築物所發出的使用執照數量共計1667件,據此可知國內建築物高層化應自1979左右開始蓬勃發展,將國內集合住宅的高度逐步推向高層化。
    隨著營建技術的提升以及材料的轉變,「集合住宅」在高度與構造上有了大幅改變。以一棟混凝土構造建築物而言,其使用年限約可達七十年,但並非所有建築材料的壽命均可達到此年限。不同材料的生命週期有所差異;且因其所在環境不同對材料壽命也會產生不同影響,其中又以區隔室內、外的環境,阻擋音、光、風、熱、水等不利因素的「外牆」首當其衝。建築物外牆是為居住環境提供最直接的保護,也因此在建築物整體的劣化中最為明顯。
    本研究係透過相關文獻的整理、現場案例的調查以了解中高層集合住宅建築物外牆劣化發生位置、劣化類型與成因,並提出相關改善建議與預防對策。
    研究成果如下:
    一、中高層建築物外牆劣化現況
    (一) 低層部
    由於低層部的使用空間主要為公共空間或商業空間使用,故在材料上的使用多樣。在劣化現象的觀察上以污損、裂縫、剝落為主。推測其主要原因在於過度裝修與商業行為等人為因素對建築物劣化產生影響。
    (二) 中間層
    中高層集合住宅單元多集中配置於中間層,加上通風、採光等之物理性能考量,外觀立面出現大量的牆面與開口部。在劣化現象的觀察上同樣以污損、裂縫、剝落為主。推測其主要原因除了自然因素以外更多是來自使用上的缺失,陽台室內化、冷氣主機室外化跟外加鐵窗是主要原因。
    (三) 頂層部
    頂層部的劣化主要發生在建築物女兒牆、裝飾物等位置,在劣化現象的觀察上以污損、白華、裂縫為主。
    二、劣化類型與因應對策
    本研究經由建築物外牆調查根據劣化現況的特徵、性質等整理出五種劣化現象個別的類型,並提出相關改善的建議與預防對策。
    (一) 污損:髒污、銹斑、水漬。
    (二) 白華:線性、面狀。
    (三) 裂縫:材料型裂縫、結構型裂縫。
    (四) 鼓脹:材料型鼓脹、構造型鼓脹。
    (五) 剝落:材料型剝落、黏著層剝落、結構型剝落。
    經由本研究調查發現,中高層集合住宅外牆劣化現象各有其主要發生位置,因劣化現象不同而略有差異;劣化類型與成因也會視其發生位置不同而有所改變。此外,針對外牆劣化現象所提出的改善建議與預防對策仍需視案例狀況予以適當建議並無法一言以蔽之。

    Since the transformation of our socioeconomic structure, urban population has increased rapidly due to changing job market. According to statics by our national building authority, there were 1667 the building occupancy permits for buildings above 12 floors issued in three metropolitan areas, Taipei, Taichung, and Kaohsiung, from 1979 to 1990. So, it is clear that the blossom of high-rise buildings started around 1979 and made the height of apartments higher and higher.
    With the advance of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transformation of building material, apartments had enormous changes in height and construction. For example, a general concrete building has a life span around 70 years. But not all the building material can achieve this length. Each different material has its own life cycle. Additionally, different context where the material is applied may affect the life span of that material. The exterior wall, which separates the interior from the exterior, and blocks sound, light, wind, heat, water, and other negative influences, bears most of the outside force than any other building components. Building exterior walls provide the first protection for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inside; and thus the deterioration on exterior walls is the most apparent compared to other parts.
    Thorough research of reference and investigation of actual cases, this thesis tries to understand locations, types and reasons of deterioration of exterior walls in mid- to high-rise apartments, and propose preventive strategies and improving suggestions accordingly.
    Conclusions:
    A. Observation on exterior wall deterioration in mid- and high-rise
    a. Lower levels
    The spaces at lower levels usually function as public space or commercial space. So, the use of material is more diverse. From our observation, excessive decorating and commercial activities are major causes of contamination, cracks, delamination, and other degrading phenomenon alike.
    b. Middle levels
    In mid-rise and high rise apartments, residential units are usually located at middle levels. Exterior façade usually has lots of windows and openings due to the physical requirement from lighting and ventilation, Our observation shows largely similar deterioration symptoms, such as contamination, cracks, ,and delamination. Besides weathering, we suspect improper actions, like converting a balcony to a room, exterior air conditioning units, and additional security windows, are major causes.
    c. Top levels
    Deterioration on top levels can be found primarily at parapets, decoration and so on. Contamination, lime weeping, and cracks are major deteriorating symptoms from investigation.
    B. Cause and treatment of deterioration
    According to our investigation on characteristics and attributes of deterioration on exterior walls, we propose five types of deterioration as well as associated preventive strategies and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
    a. Contamination: smudge, rust, water stain
    b. Lime weeping: linear weep, planar weep
    c. Cracks: cracks caused by material, structural cracks
    d. Delamination: material expansion, bulging caused by assembly
    e. Breakaway: flaking, peeling substrate, detachment
    Thorough this research, we discover that different types of deterioration on exterior walls of mid- to high-rise apartments have different affected spots, which vary slightly by diverse degrading phenomena; types and reasons also vary based on outbreak locations. In conclusion, remediation and prevention toward deterioration on exterior walls depend on actual situations and cannot be overly generalized.

    目次  口試合格證書  中、英文摘要  誌謝  目次  表目錄  圖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1.1 研究動機與目的 1-1 1.1.1 研究動機 1-1 1.1.2 研究目的 1-1 1.2 研究範圍與對象 1-2 1.2.1 研究範圍 1-2 1.2.2 研究對象 1-2 1.3 研究方法與流程 1-3 1.3.1 研究方法 1-3 1.3.2 研究限制 1-3 1.3.3 研究流程 1-5 第2章 相關理論的基本認識 2-1 2.1 外牆構造與工法 2-2 2.1.1 用語定義 2-2 2.1.2 我國集合住宅的演進 2-2 2.1.3 外牆構法 2-4 2.1.4 外牆裝修材料與工法 2-5 2.2 外牆劣化之認識 2-6 2.2.1 外牆劣化因素 2-7 2.2.2 外牆劣化現象 2-8 2.3 劣化診斷之認識 2-9 2.3.1 調查、診斷方法和要點 2-10 2.3.2 診斷的層次 2-10 2.3.3 診斷的操作方法 2-10 2.4 小結 2-15 第3章 建築物外牆劣化現況調查與分析 3-1 3.1 調查計畫 3-1 3.1.1 調查目的 3-1 3.1.2 調查對象與原則 3-2 3.1.3 調查方法與內容 3-2 3.2 劣化調查成果彙整與分析 3-5 3.2.1 建築物基本資料彙整與分析 3-5 3.2.2 劣化調查記錄方式 3-7 3.2.3 劣化調查結果彙整與分析 3-7 3.3 小結 3-18 第4章 調查結果綜合探討 4-1 4.1 劣化現況分析 4-1 4.1.1 污損劣化 4-1 4.1.2 白華劣化 4-3 4.1.3 裂縫劣化 4-5 4.1.4 鼓脹劣化 4-8 4.1.5 剝落劣化 4-10 4.2 外牆劣化類型及成因探討 4-13 4.2.1 污損劣化類型與成因分析 4-13 4.2.2 白華劣化類型與成因分析 4-15 4.2.3 裂縫劣化類型與成因分析 4-16 4.2.4 鼓脹劣化類型與成因分析 4-17 4.2.5 剝落劣化類型與成因分析 4-18 4.3 改善建議與預防對策 4-19 4.3.1 改善建議 4-19 4.3.2 預防對策 4-20 第5章 結論與建議 5-1 5.1 結論 5-1 5.2 建議 5-4 參考文獻 I 【中文文獻】 I 【日文文獻】 III

    【中文文獻】
    論文(CT)
    CT01 高蔡義、《建築物外牆面磚劣化原因與對策之研究》、成功大學碩士論文、2000
    CT02 黃克翊、《既有R.C.建築磁磚外牆劣化及改修工法調查研究-以高雄市透天厝為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2010
    CT03 楊捷名、《住宅更新決策模式之研究》、成功大學建研所碩士論文、2000
    CT04 黃金安、《辦公大樓更新計畫調查診斷作業之初步研究》、私立淡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
    CT05 張哲凡、《光復後台灣集合住宅發展過程之研究》、成功大學建研所碩士論文、1995
    CT06 陳啟明、《國宅之發展與居住型態演變之探討》、成功大學建研所碩士論文、1982
    CT07 賴順生、《建築物白華行為之探討》、成功大學建研所碩士論文、1993
    CT08 孫臆勛、《灰塵與雨水作用造成建築物外牆污染之研究─以表面粗度與角度因子探討之》、成功大學建研所碩士論文、2002
    CT09 王興富、《建築物耐用性之研究-鋼筋混凝土建築物耐久性研究與實測分析》、成功大學碩士論文、1982
    CT10 江永清、《鋼筋混凝土建築物龜裂原因及對策之探討》、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1983
    CT11 吳金能、《鋼筋混凝土建築物龜裂實態及其影響之探討》、成功大學碩士論文、1983
    CT12 王順治、《集合住宅建築計畫之高層高密化發展檢討》、內政部建築研究所、2001
    CT13 翁金山、《高層化建築暨都市環境論文專集》、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1994
    專書(CB)
    CB01 陳聰亨、《好宅:集合住宅設計與品質》、台北、詹氏、2006
    CB02 吳卓夫/葉基棟、《營造法與施工》、台北、茂榮、2005
    CB03 石正義、《外牆剝落與破壞研究》、台北、內政部建築研究所、1998
    CB04 詹式書局編輯部譯、《集合住宅》、台北、詹式書局、1992
    CB05 楊逸詠/江永清/吳金能、《鋼筋混凝土建築物龜裂:理論與實際》、台北、詹式、1987
    CB06 石正義譯、《防止外牆剝落之設計、施工指南與解說》、台北巿、詹氏、1997
    CB07 林憲德/黃斌/張嘉祥、《為您的住宅把脈》、台北、1980
    CB08 鄭瑞全譯、《建築技術的研討:建築工程之缺陷與對策》、台南巿、總源、1982
    CB09 崔征國譯、《圖解建築施工》、台北市、詹氏、1990
    CB10 石正義、《建築物內外裝修施工圖圖例檢核要領》、台北市、詹氏、1991
    CB11 石正義/林文祺、《建築物龜裂防範與對策》、台北市、詹氏、1991
    CB12 蔡守智、《營造與施工》、台北市、詹氏、1995
    CB13 羅醒亞、《高層建築施工》、台北市、詹氏、1995
    CB14 石正義、《帷幕墻構法專集》、台北市、詹氏、1994
    CB15 林宗州、《集合住宅住戶使用維護手冊範本》、臺北市、內政部建築研究所、1997
    CB16 崔征國譯、《圖解施工實務》、台北巿、詹氏、1997
    CB17 崔征國譯、《高層.超高層集合住宅》、臺北市、詹氏、1998
    CB18 林耿毅、《外牆磁磚計畫》、2002、臺北市、 詹氏
    CB19 崔征國、《圖解辭典 : 建築的整體組構》、台北市、詹氏、2003
    CB20 石正義譯、《建築失敗案例裝修工程篇:可信賴的現場管理》、台北市、詹氏、 2005
    CB21 葉祥海、《既有RC建築物劣化及其修復之研究配合》、內政部建築研究所、詹氏、2006
    期刊(CJ)
    CJ01 黃顯斌、《建物之修補與修繕Ⅰ-結構體修補》、現代營建、241期、2000
    CJ02 黃顯斌、《建物之修補與修繕Ⅱ-修繕之現狀與原則》、現代營建、244期、2000
    CJ03 黃顯斌、《建物之修補與修繕Ⅲ-污損之修補》、現代營建、245期、2000
    CJ04 黃顯斌、《建物之修補與修繕Ⅳ-底層之修繕》、現代營建、249期、2000
    CJ05 林世堂、《外牆磁磚剝落原因及對策探討》、空間雜誌、建築技術增刊11號、P284-P291、1996
    CJ06 黃顯斌、《外牆之診斷方法》、台灣徵信月刊、273期、P48-P53、1991
    CJ07 黃顯斌,《建築物之修補與修復》,台灣徵信月刊、212期、P70-P79、1991
    【日文文獻】
    JB01 日本建築學會、《建築物の調查.診斷指針(案).同解說》、東京都、日本建築學會發行、2008
    JB02 日本建築學會、《建築物の調查。劣化診斷。修繕の考え方 (案)同解說》、東京都、1993
    JB03 日本建築學會、《外壁改修工事の基本的よ考え方》、東京都、1994
    JB04 日本建築仕上學會、《外壁剝落防止のための設計。施工指針。同解說》東京都、1994、
    JB05 日本建築學會、《乾式外壁工事》、東京都、2004
    JB06 日本建築學會、《建築技術雜誌》、東京都、2003
    JB07 折笠 彌、《建物の劣化診斷と修補、修改工法》、東京都、1991
    JB08 佐藤紀男、《外壁の劣化と修繕》、東京都、1988
    JB09 小原誠等、《外壁改修保全設計》、東京都、1989

    下載圖示 校內:2015-09-05公開
    校外:2015-12-31公開
    QR CODE